蓝藻事件改变苏南发展万式

  • 格式:txt
  • 大小:15.91 KB
  • 文档页数:8
更多的人则开始通过"蓝藻事件"反思太湖流域的传统发展方式。
太湖流域是江苏省乡镇企业的发祥地,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江苏省经济连续1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以占全国106%的国土面积创造了全国1/7的工业总产值和10.3%岛的GDP。江苏省人口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736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5.4倍。
有媒体认为,河长制把地方党政领导推到了第一责任人的位置,最大限度整合了各级党委政府的执行力,消除了早先"多头治水"的弊端,真正形成全社会治水的良好氛围,使治水网络密而不漏,任何一个环节上都有部门、有专人负责,提高了水环境治理的行政效能。
2007年5月28日,元锡市自来水最大的一个取水口一南泉水总厂的工作人员在早晨7点时发现实时监测的水中溶解氧偏低,这引起了他们的警觉。"一般水的溶解氧应该是5毫克/升以上,但那天早晨这个数字只有2;到傍晚,情况突然急剧恶化,这个数字一直下降至0。"无锡市自来水总公司水质检测心负责人说。
江苏是我国污染承载量最大的地区之一,就单位面积的染承载量来看,江苏是全国的6倍,而环太湖地区又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太湖流域化学需氧量①(COD )从1986年到2006年的20年间增加了近15倍,2006年,太湖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人湖量分别越过正常允许负载容量的1倍、5.3倍和15倍。
江苏省太湖水质监测中心站连续14年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太湖水体水质呈下降趋势,
①水中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被化学氧化剂氧化所消娓的氧化剂量,折算成每升水样消耗氧的毫克数,常以符号COD表示。该指标主要反映水体受有机物商挠的程度,其值越高,表示水污挠越严重。
平均75%-80%的水体已遭到污染,大部分水域丧失原来的供水和调节环境的功能。涉及环境问题的信访量急剧攀升,年均增长28%。有关研究表明,20世纪后期,苏南太湖流域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7%左右。
①蓝藻是一种水生生物,在湖水遭到严重有机污染,氯、磷含量超标呈重富营养化状态下,再遇上适宜的温度(气温在18摄氏度左右)等条件,蓝藻就可能暴发疯长。此时,水中的溶解氧被蓝藻大量消耗,鱼类等其他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体变成秸糊糊的绿色,还有臭味。
②湖泛是太湖湖湾区独有的一种污染现象,在低水位、高温少雨晴好天气之际,在湖湾底泥沉积较厚的浅水区,由于太阳照射。
6月1日,自来水厂出水基本达标,6月6日,全面恢复正常供水。"蓝藻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一时间,"守着太湖却喝不上干净的水"成为元锡市民的无奈感慨。
太湖蓝藻事件暴发震惊了整个江苏省。危机过去以后,又有一部分人抱有侥幸心理,认为蓝藻暴发是局部的,每年都会发生,去太湖别的地方看看,还是挺好的。出了问题就应付一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用从根本上去做大的调整。
太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为快速的经济增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宜兴市周铁镇坐落于太湖西岸北端,宜兴市环境监察大队负责人回忆说,1992年全国开始大展,周铁镇上到处都是小化工的厂牌。在高峰时期,这个总面积仅有73.2平方公里的小镇上共有330多家化工厂。1998年,该镇化工行业的产出规模占全镇经济总量的85%。
2008年2月25日.元锡(藕塘)职教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沈国良上任井亭河"河长"的第一天,坦言"压力不小"。在他的记忆里,六七十年代工业化以前,井亭河的水清澈甘甜,可以直接人口,而现在,井亭河是无锡市水质最为恶劣的河流之一。刚刚领到"河长"这顶乌纱帽,沈国良丝毫不敢懈怠,马上就开始了对井亭河沿线的实地考察。两岸垃圾遍布,河面白色污染物漂浮,岸边杂草、水花生蔓延。河沿岸印染厂污水和附近农村的生活污水直排入河。面对井亭河的惨状,他心里发起虚来:"我也不知道能不能对症下药,治好井亭河的‘病'。可是,既然让我当‘河长',我就得试一试。"
案例1 蓝藻事件改变苏南发展万式
2007年5月29日早晨,家住江苏省无锡市的居民张小山像往常一样拧开水龙头准备洗脸,却发现自来水管里流出来的水突然散发出阵阵恶生臭。一场蓝藻①暴发引起的供水危机很快席卷了无锡市,大部分生产生活用水供应中断,市民们靠瓶装水度过了最艰难的几天。江苏省特别是苏南地区是我国数一数二的富庶地区,谁也没有想到,一场供水危机会使这个一直作为经济发展榜样的地区突然变得灰头土脸。"问题在水里,根子在岸上,蓝藻暴发正是以往粗放发展造成的恶果。"江苏省深刻认识到了蓝藻暴发的根源,着手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太湖污染问题。
一、守着太糊没水喝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行政区划分属江苏、浙江、上海、安微三省一市,其中江苏19399平方公里,占52.6%。太湖是苏州、无锡、湖州、上海等城市的主要生产、生活水源。
一曲《太湖美》在全国广为传唱,"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然而,早在1995年太湖水就出问题了,尽管那时开始了集中的污染治理,先后投资超过百亿元,但是治理的进度远远赶不上污染的速度。进入20世纪90年代,湖泛②、蓝藻频繁暴发,甚至在春末冬初生存条件比较恶劣的状态下蓝藻依然能够疯长,每升水中蓝藻个数由90年代初的几百万个迅速增加到上亿个。
五大产业的发展以粗放型为主,小化工、小钢铁、小电镀、小印染、小水泥等"五小"企业占有很高的比重。以化工行业为例,到2007年,无锡市化工企业接近3000家,小化工约占2/3;苏州市共有化工企业2200多家,规模以下企业约占3/4。这些企业布局大都缺少规划,分布散、规模小、工艺技术水平不高,有的直接建设在太湖以及水源地的周围,工业废水大都进入河道和太湖。
持续的环境污染,粗放的发展方式,认真分析了这些原因就不难发现蓝藻事件的爆发是偶然也是必然的结果。面对严峻的污染和发展现状,江苏省委、省政府意识到,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已经成为太湖污染的根源,简单的末端治理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环境问题。
江苏省委负责人说,无论经济怎样繁荣发达,如果不能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人民群众就不可能认可我们的全面小康。无锡供水危机给我们敲响警钟,苏南全面小康建设要补环境保护、生态修复这一课!在这个问题上苏南的各级党政领导者没有任何退路,唯有担负起我们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痛下决心,彻底治理太湖。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发展转型,一些成为污染源的工厂必须关闭,一些高污染的产业必须淘汰,一些富营养化的养殖必须脯,这是我们向大自然还账,为了免于给后人留下更大的损失,损失,这个代价必须花,这个决心必须下,这个共识必须形成。要严格实行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哪个地方、哪个方面出现重大环境事故,哪里的领导实行问责制,严重失职者要丢官下课.省委省政府旗帜鲜明的明地提出要像抓富民优先那样抓环保优先,像保护长江那样保护太湖,将环保优先落实到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全面展开环保治污与环境危机抢速度的战斗。以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整治太湖污染,铁腕治污,必须态度更坚决,行动更有力。要实行最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最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最严密的监控体系。
逐个关掉了污染源,再通过打捞垃圾、封堵排污口、美化河道等工作,井亭河的"病情"有了明显好转。
无锡的河长制给治污带来了明显的效果,全市79个考核断面达标率从河长制实施之初的53.2%,到200年7月达到76.62%。当地人称:"河长上岗,水质变样!"
随后,江苏省在污染量占80%毛左右的15条主要太湖人湖河流上推行河长制,解决这些跨界河流上下游协同治污的问题。2008年6月,分别由省政府导、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员会部分成员和有关厅局负责同志担任省级层面的啊长",翩翩翩各市、县(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地方层面的"河长",实行"双河长制"。在江苏省15条主要人湖河流逐条编制小流域整治规划,实施打下了良好基础。
很多人家没法做饭,都硬着头皮吃面包和方便面。居民张大妈说:"这两天菜市场里最贵的菜就是黄瓜冬瓜、西红柿了,因为好洗啊。
"蓝藻暴发后,无锡市出现了众多市民抢购纯净水的情况。29日当晚,无锡市绝大部分超市的纯净水已经断货。桶装纯净水也从平时6元一桶升到了10元,还停止了送货上门业务。
持续气温偏高加上水位偏低使太湖又发生了湖泛,此时正好蓝藻暴发,泛起的底泥裹住蓝藻,形成和稠的大污染团。由于被底泥包裹,蓝藻因没有氧气而大量死亡,散发出腐败的恶臭。
5月29日,江苏省无锡市大批城区居民家中的自来水水质突然恶化。"就像下水道里的那种腥臭味儿,洗手也要强忍着刺鼻的臭味,鼻子都不敢靠近手。"家住无锡市的陈兰珍从来没想过自来水也会变臭。洗脸、洗澡、刷牙都成了难题,陈兰珍试着拖了一次地,结果满屋子都是臭味儿,喷了很多空气清新剂和花露水才好了一点儿。
治顽疾就要下猛药。他发现,井亭河上游源头有个豆制品小作坊,每天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污水通过一条暗渠直排污水沟,然后排入井亭河。虽然区环保局对其做出了行政处罚,但小作坊业主根本不在乎。"除非无锡的豆腐作坊都关了,要不然谁也别想让我关",这是豆腐坊老板对"河长"放出的话。而"河长"也不客气:"只要我当一天‘河长',你不关也得关"。这个作坊被强制停产查封后,又在半夜偷偷生产,继续排放大量污水。环保分局、法院等部门对其进行了强制性关闭拆除,对业主做出了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
周铁镇小化工兴起的时候,也正是无锡乃至苏南的乡镇企业遍地开花的时期。无锡是中国乡镇企业的经验出者,创造了以乡镇企业为经济主体的早期"苏南模式"。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无锡乡镇企业的产业结构还以轻工业为主,从90年代开始,无锡的产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身,形成五大传统支柱产业一一机械、纺织、冶金、化工、电子(家电)。"九五"期间,这五大产业的工业增加值占到了全市规模企业总量的70%。
三、河长制牵住治水“牛鼻子手"
"治污不治官,一切都免谈",这是坊间对环境治理问题的一句流行元锡市委负责人也有同感,他认为,"在现实中,虽然不能说解决了的问题就能解决污染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解决了‘官'的问题,污染问题的解决就会大有成效".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