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素材 精品
- 格式:doc
- 大小:27.51 KB
- 文档页数:3
王修王修字叔治,北海营陵人也。
年七岁丧母。
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
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以为主簿,守高密令。
高密孙氏素豪侠,客数犯法。
民有相劫者,贼入孙氏,吏不能执。
修将吏民围之,孙氏拒守,吏民畏惮不敢近。
修令吏民:“敢有不攻者与同罪。
”孙氏惧,乃出贼。
由是豪强慑服。
顷之,郡中有反者。
修闻融有难,夜往奔融。
贼初发,融谓左右曰:“能冒难来,唯王修耳!”言终而修至。
时胶乐多贼寇,复令修守胶东令。
胶乐公沙卢宗强,自为营堑,不肯应发调。
修独将数骑径入其门,斩卢兄弟,公沙氏惊愕莫敢动。
修抚慰其余,由是寇少止。
融每有难,修虽休归在家,无不至。
融常赖修以免。
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别驾刘献数毁短修。
后献以事当死,修理之,得免。
时人益以此为多焉。
袁绍又辟修除即墨令,后复为谭别驾。
绍死,谭与袁尚有隙。
尚攻谭,谭军败,修率吏民往救谭。
谭喜曰:“成吾军者,王别驾也。
”谭之败,刘询起兵漯阴,诸城皆应。
谭叹息曰:“今举州背叛,岂孤之不德邪!”修曰:“东莱太守管统虽在海表,此人不反,必来。
”后十余日,统果弃其妻子来赴谭,妻子为贼所杀,谭更以统为乐安太守。
谭复欲攻尚,修谏曰:“兄弟还相攻,是败亡之道也。
”谭不悦,然知其志节。
后又问修:“计安出?”修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
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谁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使君塞耳勿听也。
若斩馋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
”谭不听,遂与尚相攻击,请救于太祖。
太祖既破冀州,谭又叛。
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
修时运粮在乐安,闻谭急,将所领兵及诸从事数十人往赴谭。
至高密,闻谭死,下马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葬谭尸。
太祖欲观修意,默然不应。
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
”太祖嘉其义,听之,以修为督军粮,还乐安。
谭之破,诸城皆服,唯管统以天安不从命。
哀穆先生文并序(北宋苏舜钦)呜呼!穆伯长以明道元年夏,客死于淮西道中,友人苏叔才子美作诗悼之,遣人驰吊之;痛夫道不光予,又次其一二行,以鉴于世,为文哀之。
先生字伯长,名修。
幼嗜书,不事章句,必求道之本原,皆记士徒无意处,熟评论之。
性刚峭,喜于背俗,不肯下与庸人小合,愿交者多,固拒之。
议事坚明,上下合古,皆可录。
然好诋卿弼,斥言时病,谨细后生畏闻之。
又独为古文,其语深峭宏大,羞为礼部格诗赋①。
咸平中,举进士,得出身,调泰州司理参军。
牧守称其才,贰郡者恶之。
又尝以言忤贰郡者②,守病告,贰郡者私黠吏,使诬告先生赂。
具狱,聚左证,后召先生,使众参考之,由是贬池州。
中道窜,诣阙下,叩登闻鼓称冤,会贰郡者死,复受谴于朝。
后累恩得为蔡州参军。
先生自废来,读书益勤,为文章益根柢于道,然耻以文干有位,以故困甚。
张文节守亳,亳之士豪者作佛庙,文节使以骑召先生作记。
记成,竟不窜士名。
士以白金五斤遗之,曰:“枉先生之文,愿以此为寿。
”又使周旋者曰:“士所以遗者,乞载名于石,图不朽耳。
”既而亟召士让之,投金庭下,遂俶装去郡。
士谢之,终不受。
常语人曰:“宁区区糊口为旅人,终不为匪人辱吾文也。
”天圣末,丞相有欲置为学官者,耻诣谒之,竟不得。
常客京师南河邸中,往往醉,暮归逿地,如不省持者。
夜半邸人犹闻其诵吟喟叹声因隙窥之则张灯危坐苦矉③执卷以至曙用是贷其资母丧徒跣自负榇成葬日诵《孝经》《丧记》未尝观佛书饭浮屠氏也。
识者怜哀之,或厚遗,则必为盗取去;不然且病,或妻子卒。
后得柳子厚文,刻货之,值售者甚少,逾年积得百缗,一子辄死。
将还淮西,道遇病,气结塞胸中不下,遂卒。
嘻吁!天之厌文久矣,先生竟以黜废穷苦终其身,顾其道宜不容于今世。
然由赋数踦只④,常罹兵贼、恶少辈辱困,其节行至死不变。
有孤,懦且幼,遣文散坠不收,伯长之道竟已矣乎!初,先生死,梁坚自解以书走上党遗予,欲访其文,俾予集序之。
去年赴举京师,历问人,终不复得一篇,惟有《任中正尚书家庙碑》、《静胜亭记》、《徐生墓志》、《蔡州塔记》,皆平昔所为,又不足成卷。
游龙井记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
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见《图记》。
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中泉也。
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有龙居之。
然泉者山之精气所发也,西湖深靓空阔,纳光景而涵烟霏;菱芡荷花之所附丽,龟鱼鸟虫之所依凭,漫衍而不迫,纡徐以成文,阴晴之中,各有奇态,而不可以言尽也。
故岸湖之山多为所诱,而不克以为泉。
浙江介于吴越之间,一昼夜涛头自海而上者再,疾击而远驰,兕虎骇而风雨怒,遇者摧,当者坏,乘高而望之,使人毛发尽立,心掉而不禁。
故岸之山多为所胁,而不暇以为泉。
惟此地蟠幽而踞阻,内无靡曼①之诱,以散越其精;外无豪捍之胁,以亏疏其气。
故岭之左右,大率多泉,龙井其尤者也。
夫畜之深者,发之远。
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
龙井之德,盖有至于是者,则其为神物之口也,亦奚疑哉?元丰二年,辩才法师元静,自天竺谢讲事,退休于此山之寿圣院。
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井旁。
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②之,庶几有慰夫所谓龙者。
俄有大鱼泉中跃出,观者异焉。
然后知井之有龙不谬,而其名由此益大闻于时。
是岁余自淮南如越省亲,过钱塘,访法师于山中,法师策杖送余于风篁岭之上,指龙井曰:“此泉之德至矣,美如西湖,不能淫之使迁;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
受天地之中,资阴阳之和,以养其源,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
虽古有道之士,又何以加于此,盍为我记之?”余曰:“唯唯。
”(秦观《游龙井记》)[注]①靡曼:美丽。
②咒:祷告。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纡徐以成文徐:缓缓。
B.乘高而望之乘:凭借。
C.而不克以为泉克:能够。
D.白天竺谢讲事谢:辞去。
答案 C解析乘:登上。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在讲龙井的品德的一组是()①阴晴之中,各有奇态②龙井其尤者也③夫畜之深者,发之远④其养也不苟,则其施也无穷⑤壮如浙江,不能威之使屈⑥推其绪余,以泽于万物A.①③④B.①②⑥C.③⑤⑥D.②④⑤答案 C解析①不是评论龙井②是说龙井有名。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人有明珠精品素材【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人有明珠精品素材人有明珠,莫不贵重,若以弹雀、岂非可惜?况人之性命甚于明珠,见金钱财帛不惧刑网,径即受纳,乃是不惜性命。
明珠是身外之物,尚不可弹雀,何况性命之重,乃以博.财物耶?群臣若能备尽忠直,益国利人,则官爵立至.皆不能以此道求荣,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实为可笑。
贪人不解爱财也,至如内外官五品以上,禄秩.优厚,一年所得,其数自多。
若受人财贿,不过数万,一朝彰露,禄秩削夺,此岂是解爱财物?规.小得而大失者也.昔公仪休性嗜鱼,而不受人鱼,其鱼长存。
且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
《诗》云:“大风有隧,贪人败类。
〞固非谬言也。
昔秦惠王欲伐蜀,不知其径,乃刻五石牛,置金其后。
蜀人见之,以为牛能便金,蜀王使五丁力士拖牛入蜀.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
汉大司农田延年赃贿三千万,事觉.自死。
如此之流,何可胜记!若能小心奉法,常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
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
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
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
〞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
〞然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节选自《贞观政要·贪鄙》〕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乃以博.财物耶博:增加B.禄秩.优厚秩:品级C。
规.小得而大失者也规:谋求D.事觉.自死觉:败露答案 A解析博:换取、接受。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贪鄙〞的恶果的一组是〔〕①遂妄受财物,赃贿既露,其身亦殒②一朝彰露,禄秩削夺③道成,秦师随而伐之,蜀国遂亡④愚者多财生其过⑤使子孙每怀愧耻耶⑥祸福无门,惟人所召A.①③④ B。
子皮与子产子皮欲使尹何为邑。
子产①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
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
”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人也。
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其伤实多。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之?子于郑国,栋也。
栋折榱②崩,侨将厌焉,敢不尽言!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
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譬如田猎,射御贯,则能获禽;若未尝登车射御,则败绩厌覆是惧,何暇思获?”子皮曰:“善哉!虎③不敏。
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小人务知小者、近者。
我,小人也。
衣服附在吾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我远而慢之。
微子之言,吾不知也。
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今而后知不足。
自今请,虽吾家,听子而行。
”子产曰:“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
吾岂敢谓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谓危,亦以告也。
”子皮以为忠,故委政焉。
子产是以能为郑国。
注:①子产:郑国大夫,名公孙侨。
②榱C.uī:屋椽。
③虎:郑国大夫,名罕虎。
1.( )①少,未知可否②使夫往而学A.shǎo 缺少知识②fū成年男子的通称B.shào 年轻②fú他,代指尹何C.shǎo 缺少知识②fú他,代指尹何D.shào 年轻②fū成年男子的通称2.( )①则败绩厌覆是惧②吾闻君子务知大者、远者子产是以能为郑国我远而慢之A.B.两个“是”不同,②中两个“远”不同。
C.两个“远”相同。
D.3.( )A.愿:愿意,指尹何愿意做子皮的邑宰。
B.为邑:治理采邑(采邑,古代卿大夫的封地)。
C.? 败绩:事业败坏,这里指翻车。
D.!虎不敏。
不敏:不聪明。
4.( )①“侨将厌焉”中的“厌”通“压”。
②“厌”不是通假字,是“讨厌”的意思。
③“射御贯”中的“贯”通“惯”,习惯熟悉的意思。
④“贯”不是通假字,是贯穿的意思,指箭法精良。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王彦章,字贤明素材王彦章,字贤明,郓州寿张县人也。
……龙德三年四月晦,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
五月,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
拜命之日,促装以赴滑台。
遂自杨村寨浮河而下,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攻南城,拔之,晋人遂弃北城,并军保杨刘。
彦章以舟师沿流而下,晋人尽弃北城,析屋木编筏,置步军于其上,与彦章各行一岸,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或舟筏覆没,比及杨刘,凡百余战。
彦章急攻杨刘,昼夜不息,晋人极力固守,垂陷者数四。
六月,晋王亲援其城,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
晋王乃于博州东岸筑垒,以应郓州。
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
会晋王以大兵来援,彦章乃退。
七月,晋王至杨刘,彦章军不利。
遂罢彦章兵权,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
先是,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性复刚直,不能缄忍。
及授招讨之命,因谓所亲曰:“待我立功之后,回军之日,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
”赵、张闻之,私相谓曰:“我辈宁死于沙陀之手,不当为彦章所杀。
”因协力以倾之。
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竟退彦章而用段凝,未及十旬,国以之亡矣。
[注]德胜:即德胜渡,当时黄河上一处重要渡口。
杨刘:即杨刘镇,在今山东东阿东北古黄河南岸。
晋王:即李存勖,其父李克用被唐封为晋王,李存勖袭封。
1.下列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促装以赴滑台促装:催促收拾行李B.析屋木编筏析:拆毁C.垂陷者数四垂:接近、快要D.彦章之军重壕复垒重:读chóng,重叠,一层层2.比较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以彦章代戴思远为北面招讨使③诏令归阙,以段凝为招讨使②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④. 举所佩玉决玦以示之者三A.两个“为”不同,两个“以”相同B.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不同C.两个“为”不同,两个“以”也不同D.两个“为”相同,两个“以”也相同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B.赵、张二族挠乱朝政,彦章深恶之C.因协力以倾之D.晋师陷郓州,中外大恐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彦章闻之,驰军而至,急攻其栅,自旦及午,其城将拔——王彦章听说后,急奔晋王大军而来,猛攻晋军营寨,从清晨到中午,快要把城攻下来B.当尽诛奸臣,以谢天下——将把奸臣全部杀掉,来告谢天下C.时段凝以贿赂交结,自求兵柄——当时段凝用贿赂结交权要,为自己谋取兵权D.素与彦章不协,潜害其功,阴行逗挠,遂至王师不利——(段凝)一向与彦章关系不和睦,暗地里妒忌他成功,私下逗留观望,致使朝廷的军队不能获胜5.下面最能表现彦章善于作战的一项是A.水陆俱进,断晋人德胜之浮梁B.每遇转滩水汇,即中流交斗,流矢雨集C.彦章之军重壕复垒,晋人不能入D.驰军而至,急攻其栅6.下面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彦章受命于危难之中,凭着自己的作战才能,挽狂澜于既倒,一下子扭转了颓势。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斯论(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
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
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祸遗后人,而彼宴然①无与者矣。
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
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②,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
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注释]①宴然:安闲的样子。
徐光启传徐光启,字子先,上海人。
万历二十五年举乡试第一,又七年成进士。
由庶吉士历赞善。
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遂遍习兵机、屯田、盐策、水利诸书。
杨镐四路丧师,京师大震。
累疏请练兵自效。
神宗壮之,超擢少詹事兼河南道御史。
练兵通州,列上十议。
时辽事方急,不能如所请。
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
未几,熹宗即位。
光启志不得展,请裁去,不听。
既而以疾归。
辽阳破,召起之。
还朝,力请多铸西洋大炮,以资城守。
帝善其言。
方议用,而光启与兵部尚书崔景荣议不合,御史邱兆麟劾之,复移疾归。
天启三年起故官,旋擢礼部右侍郎。
五年,魏忠贤党智铤劾之,落职闲住。
崇祯元年召还,复申练兵之说。
未几,以左侍郎理部事。
帝忧国用不足,敕廷臣献屯盐善策。
光启言屯政在乎垦荒,盐政在严禁私贩。
帝褒纳之,擢本部尚书。
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
光启言:“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
元时尝当食不食,守敬且尔,无怪台官之失占。
臣闻历久必差,宜及时修正。
”帝从其言,诏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推算历法,光启为监督。
四年春正月,光启进《测天约说》二卷、《大测》二卷、《黄道升度》七卷、《黄赤距度表》一卷。
是冬十月辛丑朔日食,复上测候四说。
其辩时差里差之法,最为详密。
五年五月,以本官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与郑以伟并命。
寻加太子太保,进文渊阁。
光启雅负经济才,有志用世。
及柄用,年已老,值周延儒、温体仁专政,不能有所建白。
明年十月卒。
赠少保。
御史言光启盖棺之日,囊无余赀,请优恤以愧贪墨者。
帝纳之,乃谥光启文定。
久之,帝念光启博学强识,索其家遗书。
子骥入谢,进《农政全书》六十卷。
诏令有司刊布。
加赠太保,其孙为中书舍人。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累疏.请练兵自效疏:上书B.旋.擢礼部右侍郎旋:后来C.台官测候本.郭守敬法本:依据D.光启雅.负经济才雅:很,甚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光启疏争,乃.稍给以.民兵戎械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B.时帝以.日食失验,欲罪台官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复申练兵之.说曾不知老之.将至D.其.孙为中书舍人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光启“雅负经济才”的一组是①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
木假山记【宋】苏洵木之生,或孽①而殇,或拱②而天;幸而至于任为栋梁,则伐;不幸而为风之所拔,水之所漂,或破折或腐;幸而得不破折不腐,则为人之所材,而有斧斤之患。
其最幸者,漂沉汩没于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余,或仿佛于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
而荒江之③,如此者几何,不为好事者所见,而为樵夫野人所薪者,何可胜数?则其最幸者之中,又有不幸者焉。
予家有三峰。
予每思之,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
且其孽而不殇,拱而夭,任为栋梁而不伐;风拔水漂而不破折不腐,不破折不腐而不为人所材,以及于斧斤之,出于湍沙之间,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而后得至乎此,则其理似不偶然也。
然予之爱之,则非徒爱其似山,而又有所感焉;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
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意气端重,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
二峰者,庄栗刻峭,凛乎不可犯,虽其势服于中峰,而岌然④决无阿附意。
吁!其可敬也夫!其可以有所感也夫!注:①孽(niè):树木的嫩芽。
②拱(gǒng):指树有两手合围那般粗细。
③(fén):水边。
④岌(ií)然:高耸的样子。
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或孽而殇或:有的B.而其激射啮食之余啮:咬C.则疑其有数存乎其间数:命运D.而不为樵夫野人之所薪薪:木柴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强之以为山B.以及于斧斤之斧斤以时人山林州司临门,急于星火C.然予之爱之D.非徒爱之而又有所敬焉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不幸而为风之所拔不幸的是因为大风拔起了它B.然后可以脱泥沙而远斧斤从此它就可以脱离泥沙而且远离斧砍刀削C.予见中峰,魁岸踞肆我看到中间的峰,魁梧奇伟,傲然蹲坐D.若有以服其旁之二峰好像有什么办法使它旁边的两座峰倾服似的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以“木假山记”为题,借欣赏木假山,抒发感慨,阐述事理。
张释之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
中郎将袁盎知其贤,乃请徙释之谒者仆射。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文帝曰:“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于是释之言秦汉之间事,秦所以失,汉所以兴者。
文帝称善。
从行。
上登虎圈①,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
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尉无赖!”诏释之拜啬夫为上林令。
释之前曰:“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②,亡其实。
”文帝曰:“善。
”乃止。
顷之,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门③,于是释之追止太子、梁王,毋入殿门。
遂劾不下公门,不敬。
薄太后闻之,使使承诏赦太子、梁王,然后得入。
文帝由是奇释之,拜为中大夫。
从行至霸陵④。
上谓群臣曰:“嗟乎!以北山石为椁,用絮陈漆其间,岂可动哉!”左右皆曰:“善。
”释之前曰:“使其中有可欲,虽锢南山犹有隙;使其中亡可欲,虽亡石椁,又何有戚焉?”文帝称善。
拜释之为廷尉。
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
于是,使骑捕之属廷尉。
释之治问。
曰:“闻跸⑤,匿桥下。
久,以为行过。
”释之奏曰:“此人犯跸,当罚金。
”上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固不败我乎?而廷尉乃当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今法如是;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
民安所错其手足?”唯陛下察之。
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其后,人有盗高庙座前玉环,得。
文帝怒,下廷尉治。
按盗宗庙服御物者为奏,当弃市。
上大怒曰:“人亡道,乃盗先帝器,吾属廷尉者,欲致之族,而君以法奏之,非吾所以共承宗庙意也。
”释之免冠顿首谢曰:“法如是足也。
今盗宗庙器而族之,假令愚民取长陵一土,陛下且何以加其法乎?”文帝与太后言之,乃许廷尉当。
文帝崩,景帝立,释之恐。
称疾欲免去,惧大诛;欲见谢⑥,则未知何如。
卒见谢,景帝不过也。
释之事景帝岁余,年老病卒。
太史公曰: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
《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
”张季之所称诵,可著廊庙。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
秦士录①(节选)宋濂邓弼,字伯翊,秦人也。
身长七尺,能以力雄人。
邻牛方斗不可擘,拳其脊,折仆地。
然好使酒,怒视人,人见辄避,曰:“狂生不可近,近则必得奇辱。
”一日独饮,萧、冯两书生过其下,急牵入共饮。
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
弼怒曰:“君终不我从,必杀君,亡命走山泽耳,不能忍君苦也!”两生不得已,从之。
酒酣,解衣箕踞。
两生雅闻其酒狂,欲起走,弼止之曰:“勿走也!弼亦粗知书,君何.至相视如涕唾?今日非速君饮,欲少吐胸中不平气耳。
四库书从君问。
”两生遽摘七经数十义扣之,弼历举传疏,不遗一言。
弼笑曰:“君等伏乎.未也?”两生相顾.惨沮,不敢再有问。
弼索酒,被发跳叫曰:“吾今日压倒老生矣!古者学在养气,今人一服儒衣,反奄奄欲绝,徒欲驰骋文墨,儿抚一世豪杰。
此何可哉!君等休矣。
”两生素负.多才艺,闻弼言,大愧,下楼,足不得成步。
泰定末,德王执法西御史台,弼造书数千言,袖谒之。
阍卒②不为.通,连击踣数人,声闻于王。
王令隶人捽入,欲鞭之。
弼盛气曰:“公奈何不礼壮士?”庭中人闻之,皆缩颈吐舌。
王曰:“尔自号壮士,解持矛鼓噪,前登坚城乎?”曰:“能。
”“百万军中,可刺大将乎?”曰:“能。
”“突围溃阵,得保首领乎?”曰:“能。
”王顾左右曰:“姑试之。
”问所须,曰:“铁铠良马各一,雌雄剑二。
”王即命给与,阴.戒善槊③者五十人,驰马出东门外,然后遣弼往。
王自临观,暨弼至,众槊并进;弼虎吼而奔,人马辟易五十步,面目无色。
已而烟尘涨天,但见双剑飞舞云雾中,连斫马首堕地,血涔涔滴。
王抚髀欢曰:“诚壮士!诚壮士!”王上章荐诸天子,会丞相与王有隙,格其事不下。
弼环视四体,叹曰:“天生一具铜筋铁肋,不使立勋万里外,乃.槁死三尺蒿下,命也,亦时也。
尚何言!”遂入王屋山为道士,后十年终。
注释①秦:地名,今陕西一带。
②阍(hūn)卒:守门的兵士。
③槊(shuò):长矛。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生素贱.其人,力拒之贱:轻视。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元绛素材元绛,字厚之,其先临川危氏。
唐末,曾祖仔倡聚众保乡里,进据信州,为杨氏所败,奔杭州,易姓曰元。
祖德昭,仕吴越至丞相,遂为钱塘人。
绛生而敏悟,五岁能作诗,九岁谒荆南太守,上诸朝,贫不能行。
长,举进士,以廷试误赋韵,得学究出身。
再举登第,调江宁推官,摄上元令。
民有号王豹子者,豪占人田,略男女为仆妾,有欲告者,则杀以灭口。
绛捕置于法。
甲与乙被酒相殴击,甲归卧,夜为人断足。
妻称乙,告里长,执乙诣县,而甲已死。
绛敕其妻曰:“归治而夫丧,乙已伏矣。
”阴使信谨吏迹其后,望一僧迎笑,切切私语。
绛命取僧系.庑下,诘妻奸状,即吐实。
人问其故,绛曰:“吾见妻哭不哀,且与伤者共席而襦无血污,是以知之。
”安抚使范仲淹表其材,知永新县。
豪子龙聿诱少年周整饮博.,以技胜之,计其赀折取上腴田,立券。
久而整母始知之,讼于县,县索券为证,则母手印存,弗受。
又讼于州,至击登闻鼓,皆不得直。
绛至,母又来诉,绛视券,呼谓聿曰:“券年月居印上,是必得周母他牍尾印,而撰伪券续之耳。
”聿骇谢,即日归整田。
绛为官精明,然不苛暴。
知通州海门县,淮民多盗贩盐,制置使建言,满二十斤者皆坐徒。
绛曰:“海滨之人,恃盐以为命,非群贩比也。
”笞而纵之。
擢江西转运判官、知台州。
州大水冒城,民庐荡析。
绛出库钱,即其处作室数千区,命人自占,与期三岁偿费,流移者皆复业。
又甓(pì砖)其城,因.门为闸,以御湍涨。
后人守其法。
后绛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寻.拜三司使、参知政事。
绛所至有威名,工于文辞,为流辈推许。
虽在中书,而蕃夷书诏,犹多出其手。
数请老,神宗命其子耆宁校书崇文院,慰留之。
既得谢,帝眷眷命之曰:“卿可营居京师,朕当资币金,且便耆年仕进。
”绛曰:“臣有田庐在吴,乞归鬻之,即筑室都城,得望属车之尘,幸矣。
敢冀赐邪?”既行,追赍白金千两,敕以蚤还。
绛至吴逾岁,以老病奏,恐不能奉诏。
三年而薨,年七十六。
王莽平帝年九岁,太皇太后临朝,大司马莽秉政,百官总己以听于莽。
越西郡上黄龙游江中,太师(孔)光、大司徒(马)宫等咸称“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庙”。
大司农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两不相损。
今风雨未时,百姓不足,每有一事,君臣同声,得无非其美者?”时大臣皆失色。
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
会宝遣吏迎母,母道病,留弟家,独遣妻子。
司直陈崇劾奏宝,事下三公即讯。
宝对曰:“年七十,悖耄,恩衰供养,营妻子,如章。
”宝坐免,终于家。
三月,癸酉,大司空王崇谢病免,以避王莽。
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流亡。
王莽白太后:宜衣缯练,颇损膳,以示天下。
莽因上书愿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付大司农助给贫民。
于是公卿皆慕效焉,凡献田宅者二百三十人,以口赋贫民。
又起五里于长安城中,宅二百区,以居贫民。
莽帅群臣奏太后言:“幸赖陛下德泽,间者风雨时,甘露降,神芝生,荚、朱草、嘉禾,休征同时并至。
愿陛下遵帝王之常服,复太宫之法膳,使臣之各得尽欢心,备共养!”莽又令太后下诏,不许。
每有水旱,莽辄素食,左右以白太后。
太后遣使者诏莽曰:“闻公菜食,忧民深矣。
今秋幸孰,公以时食肉,爱身为国!”光禄大夫楚国龚胜、太中大夫琅邪邴汉以王莽专政,皆乞赅骨。
莽令太后策诏之曰:“朕愍以官职之事烦大夫,大夫其修身守道,以终高年。
”皆加优礼而遣之。
梅福知王莽必篡汉祚,一朝弃妻子去,不知所之。
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姓名为吴市门卒云。
1.( )A.说:通“悦”。
B.坐:通“座”。
C.颇:稍微。
D.休征:吉祥的征兆。
2.( )A.得无:莫非,莫不是B.如章:像奏章上讲的那样C.长安城中五里:五里地的长度D.不许:不批准(奏章的请求)3.( )①百官总己以听于莽②公以时食肉③以王莽专政,皆乞骸骨④左右以白太后A. B.C. D.4.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两不相损②恩衰供养A.人都无损害。
②对老母养育之母报答不够。
B.②年老无法报答老母养育之恩。
苏亮苏亮字景顺,武功人也。
祖权,魏中书侍郎,玉门郡守。
父祜,泰山郡守。
亮少通敏,博学,好属文,善章奏。
初举秀才,至洛阳,遇河内常景。
景深器之,退而谓人曰:“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将此人乎。
”魏齐王萧宝夤引为参军。
后宝夤开府,复为其府主簿。
从宝夤西征,转记室参军。
宝夤迁大将军,仍为之掾。
宝夤雅知重亮,凡有文檄谋议,皆以委之。
寻行武功郡事,甚著声绩。
宝黄作乱,以亮为黄门侍郎。
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
及宝夤败,从之者遇祸,唯亮获全。
及长孙稚、尔朱天光等西讨,并以亮为郎中,专典文翰。
累迁镇军将军、光禄大夫、散骑常侍、歧州大中正。
贺拔岳为关西行台,引亮为左丞,典机密。
魏孝武西迁,除吏部郎中,加卫将军、右光禄大夫。
大统二年,拜给事黄门侍郎,领中书舍人,魏文帝子宜都王式为泰州刺史,以亮为司马。
帝谓亮曰;“黄门侍郎岂可为秦州司马,直以朕爱子出蕃,放以心腹相委,勿以为恨。
”临辞,赐以御马。
七年,复为黄门郎,加骠骑将军。
八年,迁都官尚书、使持节、行北华州刺史,封临泾县令,邑三百户。
除中书监,领著作,修国史。
亮有机辨,善谈笑。
太祖甚重之。
有所筹议,率多会旨。
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荐达后进,常如弗及。
故当世敬慕焉。
十四年,除秘书监、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寻拜大行台尚书,出为歧州刺史。
朝廷以其作牧本州,特给路车、鼓吹.先还其它.并给骑士三千。
列羽仪,游乡党,经过故人,欢饮旬日,然后入州。
世以为荣。
十七年,征拜侍中。
卒于位,赠本官。
(《周书·卷三十入》)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齐王萧宝夤引为参军引:引荐。
B.寻行武功郡事行:兼职。
C.累迁镇军将军累:积累功劳。
D.领中书舍人领:领导。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秦中才学可以抗山东者②从之者遇祸B.①以亮为黄门侍郎②临辞,赐以御马C.①故当世敬慕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D.①欢饮旬日,然后人州②不然,籍何以至此3.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①直以朕爱子出蕃②有所筹议,率多会旨A.①只是因为我的爱子离开领地赴任②有什么筹划商议,大多能领会旨意B.①只是让我亲爱的儿子随你走出藩篱②办什么大事,全都会按旨意办事C.①只是因为我的爱子离开领地赴任②办什么大事,全都会按旨意办事D.①只是让我亲爱的儿子随你走出藩篱②有什么筹划商议,大多能领会旨意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亮善于待人处事的一组是①亮善处人间,与物无忤②记人之善,忘人之过③凡有文檄谋议,皆以委之④列羽仪,游乡党⑤亮有机辨,善谈笑A.①②⑤ B.①② C.②③⑤ D.③④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苏亮自幼知识广博,通达机敏,特别善于起草奏章。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狨精品素材【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狨精品素材狨者,猿猱之属,其雄毫长一尺、尺五者,常自爱护之,如人披锦绣之服也。
极嘉者毛如金色,今之大官为暖座者是也。
生于深山中,群队动成千万.雄而小者,谓之狨奴。
猎师采取者,多以桑弧檑矢射之.其雄而有毫者,闻人犬之声,则舍群而窜。
抛一树枝,接一树枝,去之如飞。
或于繁柯秾.叶之内藏隐之。
身自知茸好,猎者必取之。
其雌与奴,则缓缓旋食而传其树,殊不挥霍..。
知人不取之,则有携一子至一子者甚多.其雄有中箭者,则拔其矢嗅之,觉有药气,则折而掷之.颦.眉愁沮,攀枝蹲于树巅。
于时药作抽掣..,手足俱散.临堕而却揽其枝,揽是者数十度。
前后呕哕,呻吟之声,与人无别。
每口中涎出,则闷绝手散.堕在半树,接得一细枝稍,悬身移时,力所不济,乃堕于地。
则人犬齐到,断其命焉。
猎人求嘉者不获,则便射其雌,雌若中箭,则解摘其子,掷去复来,抱其母身,去离不获,乃母子俱毙。
若使仁人观之,则不忍寝其皮,食其肉.若无悯恻之心者,其肝是铁石,其人为禽兽.昔邓芝射猿,其子拔其矢,以木叶塞疮。
芝曰:“吾违物性,必将死焉。
〞于是掷弓矢于水中.山民无识,安知邓芝之为心乎?〔选自《玉堂闲话》〕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或于繁柯秾.叶之内藏隐之秾:浓、深B。
殊不挥霍..挥霍:浪费D.颦.眉愁沮颦:皱眉D.于时药作抽掣..,手足俱散抽掣:抽搐答案 B2.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狨的“慈母之心〞的一组是〔〕①生于深山中,群队动成千万②抛一树枝,接一树枝,去之如飞③其雄有中箭者,则拔其矢嗅之④临堕而却揽其枝,揽是者数十度⑤雌若中箭,则解摘其子⑥抱其母身,去离不获,乃母子俱毙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④⑥ D。
③⑤⑥答案 D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描写了狨的生存状态。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送胡叔才序精品素材【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送胡叔才序精品素材王安石叔才,铜陵大宗,世以赀名.子弟豪者驰骋渔弋为己事,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
先时,邑之豪子弟有命儒者,耗其千金之产,卒无就.邑豪以为谚.,莫肯命儒者,遇儒冠者皆指目远去,若将浼.己然,虽胡氏亦然。
独叔才之父母不然,于叔才之幼,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
既壮可以游,资而遣之,无所靳。
居.数年,朋试于有司,不合而归,邑人之.訾者半,窃笑者半。
其父母愈笃,不悔,复资而遣之。
叔才纯孝人也,悱然感父母所以教己之笃,追四方才贤,学作文章,思显其身以及其亲。
不数年,遂能覣然①为材进士,复朋试于有司,不幸复诎于.不己知。
不予愚而从之游,尝谓予言父母之思,而惭其邑人,不能归.予曰:“归也。
夫禄与位,庸者所待以为荣者也.彼贤者道弸②于中,而襮③之以艺,虽无禄与位,其荣者固在也.子之亲,矫群庸而置子于圣贤之途,可谓不贤乎?或訾或笑而终不悔,不贤者能之乎?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殆不其然!然则子之所以荣亲而释惭者,亦多矣!昔之訾者、窃笑者,固庸者尔,岂子所宜惭哉?姑持予言以归,为父母寿,其亦喜无量,于子何如?〞因释然寤.,治装而归。
予即书其所以为父母寿者送之云。
①覣〔wēi〕然:出众之貌.②弸〔péng〕:充满.③襮〔bó〕:显露。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居.数年,朋试于有司居:过了B.若将浼.己然浼:沾染C。
捐重币,逆.良先生教之逆:迎接D.因释然寤.,治装而归寤:睡醒答案 D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谨者务多辟田以.殖其家②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B.①邑人之.訾者半,窃笑者半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
①不幸复诎于.不己知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D。
①今而.舍道德而荣禄与位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答案 C3。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留侯论素材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
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
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末可乘。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
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
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
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
”遂舍之。
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
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
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
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节选自苏轼《留侯论》)8.对下列句子中加括号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折:教训B.郑伯肉袒牵羊以逆.逆:迎接C.养其全锋而待其弊.弊:疲惫,衰败D.非子房其谁全.之全:齐全,完整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必有过人之.节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B.此其.所挟持者甚大其.孰能讥之乎C.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以.乱易整,不武D.油然而.不怪者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下列各项中的每句话都能体现本文主旨的一项是① 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② 其平居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③ 此固圯上之老人所为深惜者也④ 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⑤ 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⑥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A.①④⑥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⑥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主要分析了留侯张良能够成就大业,是因为他能够忍住小小的愤怒。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童心说素材龙洞山农叙《西厢》①,末语云:“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
”夫童心者,真心也。
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
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
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其久也,道理闻见日.以益多,则所知所觉日以益广,于是焉又知美名之可好也,而务欲以扬之而童心失。
知不美之名之可丑也,而务欲以掩之而童心失。
夫道理闻见,皆自多读书识义理而来也。
古之圣人,易尝不读书哉!然纵不读书,童心固自在也;纵多读书,亦以护此童心而使之勿失焉耳,非若学者反以多读书识义理而反障之也。
夫学者既以多读书识义理障其童心矣,圣人又何用多著书立言以障学人为耶?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无根柢;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
非内含以章美也,非笃实生辉光也,欲求一句有德之言,卒不可得。
所以者何?以童心既障,而以从外入者闻见道理为之心也。
夫既以闻见道理为心矣,则所有言皆闻见道理之言,非童心自出之言也,言虽工.,于我何与?岂非以假人言假言,而事假事文假文乎?盖其人既假,则无所不假矣。
由是而以假言与假人言,则假人喜;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以假文与假人谈,则假人喜。
无所不假则无所不再。
满场是假,矮人何辨②也?然则虽有天下之至文,其湮灭于假人而不尽见于后世者,又岂少哉!何也?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节选自明李贽《童心说》)【注】①龙洞山农:或认为是李贽的别号;或认为是颜钧,字山农。
《西厢》指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
②矮人何辨:这里以演戏为喻,矮人根本看不到,就无法分辨了。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知.者勿谓我尚有童心可也知:知道B.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遽:突然C.道理闻见日.以益多日:一天比一天D.言虽工.,于我何与工:精巧答案 A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属于失去童心的表现的一项是()①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②有闻见从耳目而入③古之圣人,易尝不读书哉④所有言皆闻见道理之言⑤以假事与假人道,则假人喜⑥满场是假,矮人何辨也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答案 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失掉童心,便是失掉真心;失掉真心,也就失去了做一个真人的资格。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人物传记精粹文长为山阴秀才素材文长为山阴秀才。
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座,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意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赀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①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②,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③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蘖④,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⑤,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节选自《徐渭集·附录》)[注]①入帘:指担任考官。
②本房:考官分房阅卷。
③他羁:其他事拖累。
④曲蘖:酿酒的发酵物,指代酒。
⑤遁情:隐去的真情。
【吹尽狂沙系列】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精练系列之古代散文阅读精粹圣
人之所以全民生也素材
圣人之所以全民生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而毒药则以之攻邪。
故虽甘草、人参,误用致害,皆毒药之类也。
古人好服食者,必有奇疾,犹之好战胜者,必有奇殃。
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其道同也。
故病之为患也,小则耗精,大则伤命,隐然一敌国也。
以草木之偏性,攻藏腑之偏胜,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而后无丧身殒命之忧。
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严疆也。
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辨经络而无泛用之药,此之谓向导之师;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此之谓行间之术。
一病而分治之,则用寡可以胜众,使前后不相救,而势自衰;数病而合治之,则并力捣其中坚,使离散无所统,而众悉溃。
病方进,则不治其太甚,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病方衰,则必穷其所之,更益精锐,所以捣其穴。
若夫虚邪之体,攻不可过,本和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衰敝之日,不可穷民力也。
实邪之伤,攻不可缓,用峻厉之药,而以常药和之:富强之国,可以振威武也。
然而选材必当,器械必良,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此又不可更仆数也。
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必.能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必:一定
B.是故传经之邪,而先夺.其未至夺:改变
C.克期不愆.,布阵有方愆:延误
D.固守元气,所以老.其师老:衰老
答案 C
解析A项必:如果;B项夺:占据;D项老:使……疲惫。
10.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本各平之药,而以.峻药补之
.沛公军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因.寒热而有反用之方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蒙故业,因.遗策
答案 A
解析B项分别是介词“用”,连词“并且”;C 项分别是代词“那”,副词“一定”;D项分别是介词“依靠”,动词“沿袭”。
11.下列各项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全篇以用药宜慎为总原则,提出了一些用药之道,论说精辟透彻,层次分明。
作者对孙子兵法很有研究,
并且在指导用药中运用灵活自如。
B.药是在人的肌体中发挥作用的,是内在的;兵是在战场上发挥作用的,是外在的。
“用药如用兵”的说法将内在的转换成外在的,浅显易懂。
C.作者认为药可以用来治病邪,但也有毒害人体的一面,“好服食者,必有奇疾”,是“不得已而后用”的,这体现了他对“药”的辩证认识。
D.文章多用排比句,语言整齐有力,气势充足,以用兵喻用药,突出了用药和用兵之间的相似性,从而更形象地突出了药的作用,易于接受。
答案D
解析“突出了药的作用”错。
1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是故兵之设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后兴;药之设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后用。
译文:
②合旧疾而发者,必防其并,则敌之内应既绝。
译文:
③孙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尽之矣。
译文:
答案①因此设置军队用来除害,不得已然后才动用;准备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已后才使用。
②对并合旧疾而发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敌方的内应已经断绝。
③《孙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
13.阅读全文,根据作者的观点,你认为应如何慎用药?
答:
答案一要“知彼知己,多方以制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病用不同的方法,二要根据身体的状况用不同性质的药。
三要注意药材、器具、时间。
【参考译文】
圣人保全人民生计的方法,是把谷物作为主食,果品作为副食,牲畜作为滋补品,菜蔬作为供养物,药物就用它攻治病邪,所以即使甘草、人参这一些平和的药物,错误地使用也会造成危害,都是毒药这一类啊。
喜爱服食丹药的古人,必然产生重病,好象贪求作战逞胜的人,一定招致大祸一样。
因此设置军队用来除害,不得已然后才动用;准备药物用来治病,也是不得已后才使用。
它们的道理是相同的。
疾病造成祸患,小患就耗散正气,大祸便伤害性命,严重得好比一个敌对的国家。
用药物的特性,攻治脏腑的疾病,如果能既了解疾病,又掌握药性,用多种方法制服病邪,然后才没有丧失性命的忧虑。
因此对循着六经传变的病邪,便预先占据它尚未侵袭的部位,就好比切断敌军必经之道的方法;对来势迅猛的病邪,便赶快守护
那尚未致病的部位,就好比守卫我方险要疆土的方法。
对挟带积食而造成的病,首先消除那积食,就好比敌方的财物粮食已经烧毁;对并合旧疾而发作的病,一定要防止新旧病邪会合,就好比敌方的内应已经断绝。
辨明经络便没有泛泛而用的药物,这好比先头侦察的部队;依据寒热便有反治的方法,这好比分化离间的策略。
一种病如果分割治疗它们,那么用少量药物就可以战胜众多的病症,使它们前后不能互相救援,那么病势自然衰退;几种病如果同时治疗它们,那么集中药力摧毁它们的主要病邪,使它们分散没有统领的力量,那么众多的病邪完全溃退。
病势正在进展,就不宜在病邪猖獗时攻治,应坚守正气,这好比使敌军疲怠的方法;病势正在衰退,就必定穷追到病邪退去之处,再增加精练勇锐的药物,这好比摧毁敌人巢穴的方法。
至于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已衰的人,攻治不可迅猛,应主要运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而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辅助它;好比衰弱困败的时候,不可竭尽人民的力量啊。
对邪气伤身而正气尚实的人,攻治不可轻缓,应主要运用性味猛烈的药物,而用性味平和的药物调和它;好比富有强盛的国家,可以振兴军威武力啊。
虽然这样,但是选材一定要恰当,器具必须要精良,限定日期,不得延误,排列阵势,要有规律,这些又是数不胜数的。
《孙子兵法》十三篇,治病的方法完全包括在里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