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分式教学计划
- 格式:wps
- 大小:22.36 KB
- 文档页数:3
16·1·1分式(1)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中分母不能为0是分式成立的条件。
技能目标2、能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情感目标3、通过对分式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分式的概念,明确分式成立的条件。
难点:明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分组讨论四、教学过程前提测评:1、在小学人们学习了分数,那么5÷3可以写成什么?2、根据上面的问题,填空:(1)长方形的面积为10cm2,长为7cm,宽 cm;长方形的面积为S,长为a,宽应为。
(2)把体积为200cm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cm2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cm;把体积为V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新课:请同学们根据问题1 的回答,回答出第2题的问题。
教师与学生一起及时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
学生回答,教师写出答案:(1),。
(2) ,。
新课: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下这四个式了,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说出、是分数,是整式。
而另两个式子,看他们有什么特点,请同学们自己总结一下,学生说出分母中有字母。
请大家归纳一下这个式子是什么式子,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分母中含有字母。
学生归纳:一般地,如果A、B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分式。
引导学生回答出,(1)分式与分数一样,A叫分子,B叫分母。
那么小学学习过的分数中的分母有什么限制,(分母不能为零。
)分式中对分母的要求也是分母不能为零。
对于分式分母为零时分式才有意义。
(2)分母中含有字母。
请同学们再举出一些分式的例子。
例1 填空:(1)当x 时,分式有意义。
(2)当x 时,分式有意义。
(3)当b____时,分式有意义。
(4)当x、y满足关系时,分式有意义。
解:(1)当分母3x ≠ 0时,x ≠ 0时,分式有意义。
(2)当分母x-1≠ 0时,x ≠1时,分式有意义。
课时教学计划我们采用了“通分”的方法,使母同乘以5,不改变分数的值,把 分式约分的方法类似,你能结合例4 6 —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 7,—的分子与分5 74与6化为相同分母的分数。
与前面研究5 7a a a a ab b' b b b例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不含“-”号例2,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最高次项的系数都化 为正数⑴ _x 1- ;2)2x 12、试■试 例3:填空:x y . x _2x 22x x 2在解决例1及例2的第⑵小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的分母发 生的变化,再思考分式的分子如何变化;在解决例2的第⑴小题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等式两边的分子发生的变化, 再思考分式的分母随之应该如何变化。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 3、联想类比5 2在计算中,我们采用了 “约分”的方法,分数的约分约去的是什么?6 15我们再来看例3⑵的第1小题,比较等式的左右两边的分式,你有什么发现 吗?2X ——2 xy 约去分子与分x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约分同亲,我们再来看例 3⑵的第2小题,比较等式的左右两边的分式,你有 什么发现吗?4 6在计算--中,我们是怎样计算异分母相加减的?你是以什么作为公分5 7母的?⑴2a;(2) 3X;⑶3b 2y2x2ax 1 x —1_____ 2a b ⑴a bab 2⑵x ux学生经过观察后发现,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母的公因式x,并不改变分式的值,分式 2x xy-2 x可化为x y。
我们把这x3⑴等式左右两边的分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3⑴中,我们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使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适当的整式,不改变分式的值,把分式- b和2a 2b化为ab a相同分母的分式,我们把这样的分式变形叫做分式的通分 三、试■试 1、例4:约分:8a b x 6x 9分析:约分要先找出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⑵x 9 x 3 x 3x 3x 2 6x 9x 32x 3Z4-A Z4-A #约分: ⑴25a 2bc 3⑵2 皿15ab c2 a 4a 4 做做看4 2 a2、合作学习⑴我们可用怎样的方法对下列异分母的分式进行通分:b a分析:要通分首先要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就像分数通分确定公分母一样,我们一般取各分母的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最高次幕的积 作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
第十六章 分式16.1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16.2分式的运算16.2.1分式的乘除(一)16.2.1分式的乘除(二)16.2.1分式的乘除(三)16.2.2分式的加减(一)16.2.2分式的加减(二)16.2.3整数指数幂16.3分式方程(一)16.3分式方程(二)第十六章 分式16.1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三、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 s ,33200,sv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 +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2060小时,所以v +20100=v-2060.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五、例题讲解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答案] (1)m=0 (2)m=2 (3)m=1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 (2) (3)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 (2) (3) 七、课后练习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 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八、答案:六、1.整式:9x+4, 209y+, 54-m 分式: x 7 , 238y y -,91-x 2.(1)x ≠-2 (2)x ≠ (3)x ≠±2 3.(1)x=-7 (2)x=0 (3)x=-1七、1.18x, ,a+b, b a s +,4y x -; 整式:8x, a+b, 4y x -; 分式:x80, b a s + 2. X = 3. x=-1 1-m m 32+-m m 112+-m m 452--x x x x 235-+23+x x x 57+xx 3217-x x x --221x 802332xx x --21231-+x x课后反思: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 与 相等吗? 与 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 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a b 56--, y x 3-, n m --2, n m 67--, yx 43---。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16章 分式§16.1.1 分式的概念教学目标:1、经历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从中认识分式,并能概括分式2、使学生能正确地判断一个代数式是否是分式3、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类比地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如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渗透数学中的类比,分类等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探索分式的意义及分式的值为某一特定情况的条件。
教学难点:能通过回忆分数的意义,探索分式的意义。
教学过程:一、做一做(1)面积为2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3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米;(2)面积为S 平方米的长方形一边长a 米,则它的另一边长为________米;(3)一箱苹果售价p 元,总重m 千克,箱重n 千克,则每千克苹果的售价是___元;二、概括: 形如BA (A 、B 是整式,且B 中含有字母,B ≠0)的式子,叫做分式.其中 A 叫做分式的分子,B 叫做分式的分母.整式和分式统称有理式, 即有理式 整式,分式.三、例题:例1 下列各有理式中,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1)x 1; (2)2x ; (3)y x xy +2; (4)33y x -. 解:属于整式的有:(2)、(4);属于分式的有:(1)、(3).注意:在分式中,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如果分母的值是零,则分式没有意义.例如,在分式aS 中,a ≠0;在分式n m -9中,m ≠n. 例2 当x 取什么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11-x ; (2)322+-x x . 分析 要使分式有意义,必须且只须分母不等于零.解 (1)分母1-x ≠0,即x ≠1.所以,当x ≠1时,分式11-x 有意义. (2)分母23+x ≠0,即x ≠-23. 所以,当x ≠-23时,分式322+-x x 有意义. 四、练习:P5习题16.1第1题五、小结:什么是分式?什么是有理式?六、作业:P6习题16.1第2题,第3题。
第十六章 分式 16.1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 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 16.2分式的运算16.2.1分式的乘除(一) 16.2.1分式的乘除(二) 16.2.1分式的乘除(三) 16.2.2分式的加减(一) 16.2.2分式的加减(二) 16.2.3整数指数幂 16.3分式方程(一) 16.3分式方程(二)第十六章 分式16.1分式16.1.1从分数到分式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 三、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4[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s ,33200,sv .2.学生看P3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 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2060小时,所以v+20100=v-2060.3. 以上的式子v+20100,v-2060,a s ,s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例题讲解P5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 出字母x 的取值范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 [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 [答案] (1)m=0 (2)m=2 (3)m=1 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 209y +, 54-m , 238y y -,91-x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 (1) (2) (3)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1) (2) (3)七、课后练习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正是?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 个,做80个零件需 小时.(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 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 千米/时. (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 .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无意义?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 八、答案:六、1.整式:9x+4, 209y +, 54-m 分式: x 7 , 238y y -,91-x2.(1)x ≠-2 (2)x ≠ (3)x ≠±2 3.(1)x=-7 (2)x=0 (3)x=-1七、1.18x, ,a+b, b a s +,4y x -; 整式:8x, a+b, 4y x -;分式:x80, b a s + 2. X = 3. x=-11-m m 32+-m m 112+-m m 4522--x x x x 235-+23+x x x 57+xx 3217-x x x --221x 802332xx x --212312-+x x课后反思:16.1.2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7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9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11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 四、课堂引入1.请同学们考虑: 与 相等吗? 与 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 五、例题讲解P7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11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11例4.通分:[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ab 56--, yx 3-, nm --2, nm 67--, yx 43---。
八年级数学(下)十六章—分式教案第一篇:八年级数学(下)十六章—分式教案16.2.1分式的乘除(二)一、教学目标: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17页例4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教材P17例4只把运算统一乘法,而没有把25x2-9分解因式,就得出了最后的结果,教师在见解是不要跳步太快,以免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理解不了,造成新的疑点.2,P17页例4中没有涉及到符号问题,可运算符号问题、变号法则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突破符号问题.四、课堂引入计算(1)y÷x⋅(-y)(2)3x÷(-3x)⋅(-1) xyx4yy2x五、例题讲解(P17)例4.计算[分析] 是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分式乘除法的混合运算先统一成为乘法运算,再把分子、分母中能因式分解的多项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计算结果要是最简的.(补充)例.计算(1)3ab322xy2⋅(-8xy9ab)⋅2)÷3x(-4b)=3ab32xy3ab32⋅(-8xy9ab⋅2-4b3x(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2xy9ab3x⋅8xy24b(判断运算的符号)=16b9ax23(约分到最简分式)2x-6(x+3)(x-2)3-x(2)4-4x+4x2x-6⋅2÷(x+3)⋅1=4-4x+4x2x+3⋅(x+3)(x-2)3-x(先把除法统一成乘法运算)=2(x-3)(2-x)2⋅1x+31x+3⋅(x+3)(x-2)3-x(x+3)(x-2)-(x-3)(分子、分母中的多项式分解因式)2x-2=2(x-3)(x-2)2⋅⋅ =-2ab5c2ab224六、随堂练习计算(1)3(x-y)(y-x)23b216a4÷bc2a2⋅(-)(2)÷(-6abc)÷226220c331030ab(3)3⋅(x-y)÷9y-x(4)(xy-x)÷x-2xy+yxy⋅x-yx2七、课后练习计算(1)-8xy⋅y-4y+42y-62243x4y6÷(-xy6z2)(2)a-6a+94-bxyy-xy222÷3-a2+b3a-9⋅a2(3)⋅1y+3÷12-6y9-y2(4)x+xyx-xy22÷(x+y)÷16.2.1分式的乘除(三)一、教学目标: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方的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17例5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在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2.教材P17例5中象第(1)题这样的分式的乘方运算只有一题,对于初学者来说,练习的量显然少了些,故教师应作适当的补充练习.同样象第(2)题这样的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也应相应的增加几题为好.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是学生学习中重点,也是难点,故补充例题,强调运算顺序,不要盲目地跳步计算,提高正确率,突破这个难点.四、课堂引入计算下列各题:(1)()=ba2ab⋅ab=()(2)()=bana3ab⋅ab⋅ab=()(3)()=ba4ab⋅ab⋅ab⋅ab=()[提问]由以上计算的结果你能推出()(n为正整数)的结果吗?b五、例题讲解(P17)例5.计算[分析]第(1)题是分式的乘方运算,它与整式的乘方一样应先判断乘方的结果的符号,再分别把分子、分母乘方.第(2)题是分式的乘除与乘方的混合运算,应对学生强调运算顺序:先做乘方,再做乘除.六、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是否成立,并改正.(1)(b32a)=2b522a(2)(-3b2a)=2-9b4a22(3)(2y-3x)=38y9x33(4)(3xx-b)=29x222x-b2.计算(1)(5x23y2)(2)(23ab-2c32)(3)(xyy3a323xy)÷(-2ay2x2)3(4)(xy-z2)÷(3-xz32)5)(-2ba22)⋅(-2x)÷(-xy)(6)(-4y2x)⋅(-23x2y)÷(-33x2ay)2七、课后练习c3计算(1)(-c43)3(2)(-ab22)n+1(3)(ab2)÷(2a-b2-a3a4222()⋅()⋅(a-b))÷()(4) 3abb-acab16.2.2分式的加减(一)一、教学目标(1)熟练地进行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2)会把异分母的分式通分,转化成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 P18问题3是一个工程问题,题意比较简单,只是用字母n天来表示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的时间,乙工程队完成这一项工程的时间可表示为n+3天,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1n+1n+3.这样引出分式的加减法的实际背景,问题4的目的与问题3一样,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2.P19[观察]是为了让学生回忆分数的加减法法则,类比分数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让学生自己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3.P20例6计算应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所以要补充分子是多项式的例题,教师要强调分子相减时第二个多项式注意变号;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没有涉及分母要因式分解的题型.例6的练习的题量明显不足,题型也过于简单,教师应适当补充一些题,以供学生练习,巩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4)P21例7是一道物理的电路题,学生首先要有并联电路总电阻R与各支路电阻R1, R2, …, Rn的关系为111111.若知道这个公式,就比较容易地用含有R1的式子表示R2,列出1,下面的计算就是=++⋅⋅⋅+=+RR1R2RnRR1R1+50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了,得到1R=2R1+50R1(R1+50),再利用倒数的概念得到R的结果.这道题的数学计算并不难,但是物理的知识若不熟悉,就为数学计算设置了难点.鉴于以上分析,教师在讲这道题时要根据学生的物理知识掌握的情况,以及学生的具体掌握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的情况,可以考虑是否放在例8之后讲.四、课堂堂引入1.出示P18问题3、问题4,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答案.引语:从上面两个问题可知,在讨论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时,需要进行分式的加减法运算.2.下面我们先观察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请你说出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法则吗?3.分式的加减法的实质与分数的加减法相同,你能说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4.请同学们说出12xy23,13xy42,19xy2的最简公分母是什么?你能说出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吗?五、例题讲解(P20)例6.计算[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减法的运算,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减,第二个分式的分子式个单项式,不涉及到分子是多项式时,第二个多项式要变号的问题,比较简单;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法的运算,最简公分母就是两个分母的乘积.(补充)例.计算(1)x+3yx-y22-x+2yx-y22+2x-3yx-y22[分析] 第(1)题是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强调分子为多项式时,应把多项事看作一个整体加上括号参加运算,结果也要约分化成最简分式.解:x+3yx-y22-x+2yx-y1-x6+2x22+2x-3yx-y6x-9222 =(x+3y)-(x+2y)+(2x-3y)x-y22=2x-2yx-y22=2(x-y)(x-y)(x+y)=2x+y(2)1x-3+-[分析] 第(2)题是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的运算,先把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确定最简公分母,进行通分,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解:1x-3+1-x6+2x-6x-92=1x-3+1-x2(x+3)-6(x+3)(x-3)=2(x+3)+(1-x)(x-3)-122(x+3)(x-3)=-(x-6x+9)2(x+3)(x-3)2=-(x-3)22(x+3)(x-3)3a+2b5ab-2=-x-32x+6-b-a5ab2m+2nn-mnm-n2mn-m1a+36a2六随堂练习计算(1)+a+b5ab-2(2)7a-8ba-b-+(3)+-9(4)3a-6ba+b5a-6ba-b+4a-5ba+b--3b-aa-b22七、课后练习计算(1)b25a+6b3abc23b-4a3bac2a+3b3cba2(2)1-a+2ba-b22-3a-4bb-a22(3)a-b+a2b-a+a+b+1(4)16x-4y-6x-4y-3x4y-6x2216.2.2分式的加减(二)一、教学目标:明确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二、重点、难点1.重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2.难点:熟练地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21例8是分式的混合运算.分式的混合运算需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或整式.例8只有一道题,训练的力度不够,所以应补充一些练习题,使学生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2.P22页练习1:写出第18页问题3和问题4的计算结果.这道题与第一节课相呼应,也解决了本节引言中所列分式的计算,完整地解决了应用问题.四、课堂引入1.说出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2.教师指出分数的混合运算与分式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五、例题讲解(P21)例8.计算[分析] 这道题是分式的混合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式与数有相同的混合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最后结果分子、分母要进行约分,注意运算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补充)计算(1)(x+2x-2x2-x-1x-4x+42)÷4-xx[分析] 这道题先做括号里的减法,再把除法转化成乘法,把分母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解:(x+2x-2x2-x-1x-4x+42)÷4-xx=[xx+2x(x-2)2-x-1(x-2)22]⋅x-(x-4)⋅x1x-4x+42=[(x+2)(x-2)x(x-2)2-2x(x-1)x(x-2)2]⋅-(x-4)=x-4-x+xx(x-2)2-(x-4)=-(2)xx-y⋅yx+y-xyx-y444÷x222x+y[分析] 这道题先做乘除,再做减法,把分子的“-”号提到分式本身的前边.解:xx-y⋅y2x+y-xyx-y444÷x222x+y=xx-y⋅y2x+y-xy(x+y)(x-y)22224⋅x+yx222=xy2(x-y)(x+y)⋅-xyx-y222=xy(y-x)(x-y)(x+y)=-xyx+y六、随堂练习计算(1)(x2x-2+42-x)÷x+22x(2)(aa-b-bb-a)÷(1a-1b)(3)(3a-2-+12a-4a-12)÷(2a-2-1a+2)七、课后练习1.计算(1)(1+1x1y1zxyxy+yz+zxyx-y)(1-1xx+y-)(2)(1a-24a2a+2a-2a2a-4 a+42)⋅a-2a÷4-aa2(3)(++)⋅2.计算(a+2)÷,并求出当a=-1的值.16.2.3整数指数幂一、教学目标:1.知道负整数指数幂a-n=1an(a≠0,n是正整数).2.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3.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二、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2.难点: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 P23思考提出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2.P24观察是为了引出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m⋅an=am+n,这条性质适用于m,n是任意整数的结论,说明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具有延续性.其它的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在整数范围里也都适用.3.P24例9计算是应用推广后的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师不要因为这部分知识已经讲过,就认为学生已经掌握,要注意学生计算时的问题,及时矫正,以达到学生掌握整数指数幂的运算的教学目的.4. P25例10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是为了类比负数的引入后使减法转化为加法,而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除法转化为乘法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5.P25最后一段是介绍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用科学计算法表示小于1的数,运用了负整数指数幂的知识.用科学计数法不仅可以表示小于1的正数,也可以表示一个负数.6.P26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用负整数指数幂来表示小于1的数,从而归纳出:对于一个小于1的数,如果小数点后至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几个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就是负几.7.P26例11是一个介绍纳米的应用题,使学生做过这道题后对纳米有一个新的认识.更主要的是应用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四、课堂引入1.回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mnm+n(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a⋅a=a(m,n是正整数);(2)幂的乘方:(a)=anmnmnn(m,n是正整数);n(3)积的乘方:(ab)=ab(n是正整数);(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aanm÷an=am-n(a≠0,m,n是正整数,m>n);(5)商的乘方:()=n(n是正整数);bb2.回忆0指数幂的规定,即当a≠0时,a=1.3.你还记得1纳米=10-9米,即1纳米=4.计算当a≠0时,a÷a=350an11029米吗?1a2aa35=a33a⋅a=3,再假设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a53-5m÷an=am-n(a≠0,m,n是正整数,m>n)中的m>n这个条件去掉,那么a÷a=a=a-2.于是得到a-2=1a2(a≠0),就规定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当n是正整数时,a-n=1an(a≠0).五、例题讲解(P24)例9.计算[分析] 是应用推广后的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与用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计算一样,但计算结果有负指数幂时,要写成分式形式.(P25)例10.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分析] 类比负数的引入后使减法转化为加法,而得到负指数幂的引入可以使除法转化为乘法这个结论,从而使分式的运算与整式的运算统一起来,然后再判断下列等式是否正确.(P26)例11.[分析] 是一个介绍纳米的应用题,是应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小于1的数.六、随堂练习1.填空(1)-22=(2)(-2)2=(3)(-2)0=(4)20=(5)2-3=(6)(-2)-3= 2.计算(1)(xy)(2)xy ·(xy)3-222-2-2(3)(3xy)÷(xy)2-2 2-23七、课后练习1.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下列各数:0.000 04,-0.034, 0.000 000 45, 0.003 009 2.计算(1)(3×10-8)×(4×103)(2)(2×10-3)2÷(10-3)316.3分式方程(一)一、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和产生增根的原因.2.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二、重点、难点1.重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2.难点: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一个数是不是原方程的增根.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 P31思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引出解分式方程的解法以及产生增根的原因.2.P32的归纳明确地总结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做法.3.P33思考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就是原方程的解,而有的分式方程去分母后得到的整式方程的解就不是原方程的解,引出分析产生增根的原因,及P33的归纳出检验增根的方法.4.P34讨论提出P33的归纳出检验增根的方法的理论根据是什么?5.教材P38习题第2题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教师可以点拨一下解题的思路与解数字系数的方程相似,只是在系数化1时,要考虑字母系数不为0,才能除以这个系数.这种方程的解必须验根.四、课堂引入1.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且解方程x+24-2x-36=12.提出本章引言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根据“两次航行所用时间相同”这一等量关系,得到方程10020+v=6020-v.像这样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五、例题讲解(P34)例1.解方程[分析]找对最简公分母x(x-3),方程两边同乘x(x-3),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解必须验根这道题还有解法二:利用比例的性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这样做也比较简便.(P34)例2.解方程 [分析]找对最简公分母(x-1)(x+2),方程两边同乘(x-1)(x+2)时,学生容易把整数1漏乘最简公分母(x-1)(x+2),整式方程的解必须验根.六、随堂练习解方程(1)3x=2x-6(2)2x+1+3x-1=6x-12(3)x+1x-1-4x-12=1(4)2x2x-1+xx-2=2七、课后练习1.解方程(1)25+x-11+x=0(2)63x-82x+9x+3=1-14x-78-3x-2x(3)2x+x2+3x-x2-4x-12=0(4)1x+1-52x+2=-342.X为何值时,代数式-x-3的值等于2?16.3分式方程(二)一、教学目标:1.会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2.会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二、重点、难点1.重点:利用分式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列分式方程表示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本节的P35例3不同于旧教材的应用题有两点:(1)是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它的问题是甲乙两个施工队哪一个队的施工速度快?这与过去直接问甲队单独干多少天完成或乙队单独干多少天完成有所不同,需要学生根据题意,寻找未知数,然后根据题意找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方程.求得方程的解除了要检验外,还要比较甲乙两个施工队哪一个队的施工速度快,才能完成解题的全过程(2)教材的分析是填空的形式,为学生分析题意、设未知数搭好了平台,有助于学生找出题目中等量关系,列出方程.P36例4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也与旧教材的这类题有所不同(1)本题中涉及到的列车平均提速v千米/时,提速前行驶的路程为s千米,完成.用字母表示已知数(量)在过去的例题里并不多见,题目的难度也增加了;(2)例题中的分析用填空的形式提示学生用已知量v、s和未知数x,表示提速前列车行驶s千米所用的时间,提速后列车的平均速度设为未知数x千米/时,以及提速后列车行驶(x+50)千米所用的时间.这两道例题都设置了带有探究性的分析,应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当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启发诱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在克服困难后体会如何探究,教师不要替代他们思考,不要过早给出答案.教材中为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解题搭建了一些提示的平台,给了设未知数、解题思路和解题格式,但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还是要独立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还要给学生一些问题,让学生发挥他们的才能,找到解题的思路,能够独立地完成任务.特别是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清晰,教师就放手让学生做,以提高学生分析问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例题讲解P35例3 分析:本题是一道工程问题应用题,基本关系是: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题没有具体的工作量,工作量虚拟为1,工作的时间单位为“月”.等量关系是:甲队单独做的工作量+两队共同做的工作量=1路程P36例4 分析:是一道行程问题的应用题, 基本关系是:速度=.这题用字母表示已知数(量).等量关系时间是:提速前所用的时间=提速后所用的时间五、随堂练习1.学校要举行跳绳比赛,同学们都积极练习.甲同学跳180个所用的时间,乙同学可以跳240个;又已知甲每分钟比乙少跳5个,求每人每分钟各跳多少个.2.一项工程要在限期内完成.如果第一组单独做,恰好按规定日期完成;如果第二组单独做,需要超过规定日期4天才能完成,如果两组合作3天后,剩下的工程由第二组单独做,正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问规定日期是多少天?3.甲、乙两地相距19千米,某人从甲地去乙地,先步行7千米,然后改骑自行车,共用了2小时到达乙地,已知这个人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求步行的速度和骑自行车的速度.六、课后练习1.某学校学生进行急行军训练,预计行60千米的路程在下午5时到达,后来由于把速度加快,结果于下午451时到达,求原计划行军的速度。
第十六章 分式16.1分式从分数到分式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分式、有理式的概念.2.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2.难点:能熟练地求出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三、课堂引入1.让学生填写P2[思考],学生自己依次填出:710,a s ,33200,sv .2.学生看P1的问题: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千米/时,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实践,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请同学们跟着教师一起设未知数,列方程.设江水的流速为x 千米/时.轮船顺流航行100千米所用的时间为v+20100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时间v -2060小时,所以v +20100=v-2060.3. 以上的式子v +20100,v -2060,a s ,sv ,有什么共同点?它们与分数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四、例题讲解P3例1. 当x 为何值时,分式有意义.[分析]已知分式有意义,就可以知道分式的分母不为零,进一步解出字母x 的取值X 围.[提问]如果题目为:当x 为何值时,分式无意义.你知道怎么解题吗?这样可以使学生一题二用,也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感受到分式及有关概念.(补充)例2. 当m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 1-m m (2)32+-m m (3) 1-m m[分析] 分式的值为0时,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1分母不能为零;○2分子为零,这样求出的m 的解集中的公共部分,就是这类题目的解.[答案] (1)m=0 (2)m=2 (3)m=1五、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 9x+4, x 7 ,209y +, 54-m , 238y y -,91-x 2. 当x 取何值时,下列分式有意义?(1) 23+x (2)x x 235-+(3)4522--x x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的值为0?(1)x x 57+ (2)x x 3217- (3) xx x --221六、课后练习1.列代数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并指出哪些是整式?哪些是分式?(1)甲每小时做x 个零件,则他8小时做零件个,做80个零件需小时.(2)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走a 千米,水流的速度是b 千米/时,轮船的顺流速度是千米/时,轮船的逆流速度是千米/时.(3)x 与y 的差于4的商是.2.当x 取何值时,分式 2312-+x x 无意义?3. 当x 为何值时,分式xx x --21的值为0?七、答案:五、1.整式:9x+4, 209y +, 54-m 分式:x 7 , 238y y -,91-x 2.(1)x≠-2 (2)x≠ (3)x≠±2 3.(1)x=-7 (2)x=0 (3)x=-1六、1.18x, ,a+b, ba s +,4y x -; 整式:8x, a+b, 4y x -; 分式:x 80, ba s + 2. X = 3. x=-1x 802332课后反思:分式的基本性质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会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二、重点、难点1.重点: 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2.难点: 灵活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将分式变形.三、例、习题的意图分析1.P5的例2是使学生观察等式左右的已知的分母(或分子),乘以或除以了什么整式,然后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相应地把分子(或分母)乘以或除以了这个整式,填到括号里作为答案,使分式的值不变.2.P6的例3、例4地目的是进一步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通分.值得注意的是:约分是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最后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通分是要正确地确定各个分母的最简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教师要讲清方法,还要及时地纠正学生做题时出现的错误,使学生在做提示加深对相应概念及方法的理解.3.P9习题16.1的第5题是: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这一类题教材里没有例题,但它也是由分式的基本性质得出分子、分母和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不改变分式的值,使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的应用之一,所以补充例5.四、课堂引入432015249831.请同学们考虑: 与 相等吗? 与 相等吗?为什么?2.说出 与 之间变形的过程, 与之间变形的过程,并说出变形依据?3.提问分数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类比猜想出分式的基本性质.五、例题讲解P5例2.填空:[分析]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已知的分子、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P6例3.约分:[分析] 约分是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分式的分子、分母同除以同一个整式,使分式的值不变.所以要找准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约分的结果要是最简分式.P7例4.通分:[分析] 通分要想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的取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以及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为最简公分母.(补充)例5.不改变分式的值,使下列分式的分子和分母都不含“-”号.a b 56--, y x3-, n m --2, n m 67--, yx 43---。
新人教版八年级第十六章分式教学案§16.1.1 从分数到分式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分式概念,学会判别分式何时有意义,能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分式概念的自我建构过程及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的过程,学会与人合作,并获得代数学习的一些常用方法:类比转化、合情推理、抽象概括等。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经验,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体会分式的模型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分式的概念难点:识别分式有无意义;用分式描述数量关系三.教法与学法基于以上教材特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借助于计算机课件,通过“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教学。
四.教学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为能更多地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我将本节课设为以下五个环节:发现新知—再探新知—应用新知—深化拓展—小结巩固,以期在多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一)发现新知在这儿我对教材进行了处理,课本引例是“土地沙化、固沙造林”问题,设问是“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我将引课方式改为通过学生自己构造代数式去发现分式,创设了这样的情境:1.创设情境:教师给出探究要求:“代数式”庄园的果树上挂满了“整式”的果子:t,300,s,n,a-x,0,180(n-2),请你任选其中的两个,分别运用整式的四则运算,合成四个代数式;并与同组的伙伴交流你的成果。
其中有新的一类代数式吗?请说一说。
作这样的改动,是基于以下考虑:原有引例不仅要求学生用分式表示数量关系,还需要列出分式方程。
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在起始课上这样的要求过高,而从学生熟悉的整式及其运算入手,引导学生从旧知中发现新知,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更相吻合,有利于探索活动的展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十六章分式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能熟练地进行分式变形及约分通分。
2、使学生能准确地进行分式的乘除、加减以及混合运算。
3、使学生学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数,并能进行有关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4、使学生掌握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并能列出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本章知识结构网络图
三、数学思想方法
1、类比法:本章突出了类比的方法,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数的运算法则类比引出
了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及分式的运算法则,从分数的一些运算技巧类比分式的加减 可能产生增根 通分
分式运算 分式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方程 约分 分式的乘除
引出了分式的一
些运算技巧,无一不体现了类比思想的重要性,分式方程解法及应用也可以类比一元一次方程。
2、转化思想:转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非常广泛,运用转化思想能把复杂的问题转
化为简单问题,把生疏的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本章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转化思想。
如:分式除法
转化为分式乘法;分式加减运算的基本思想: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转化为同分母的分式加减法;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从而得到分式方程的解等.3、建模思想:本章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分解因式、通分、约分、去分母等,
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首先要构建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通过数
学模型去解决实际问题,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求解———解释解的合理性”的数学化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思想,对培养
通过数学建模思想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材特点
1、重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体现了学生学有用的数学,生活中的数学。
例如:16.1节
引进分式的概念时,用一幅江中航行的轮船为背景,引出了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
从而导出分式的概念;在16.3节又被用于引入分式方程的概念。
在讨论分式的加减和乘除的过程中,
先后按排了涉及容积、工作效率、耕作面积、增长率和工程进度等多个实际
问题。
本章安排了大量的实际问题,通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了学生
联系实际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兴趣和能力。
2、重视用类比方法。
从分数概念到分式概念,从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与
通分、四则运算法则到分式的的基本性质、约分与通分、四则运算法则都运
用了类比方法。
在学生对分数已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分式与分数的类比,
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地认识分式。
3、重视转化思想。
16.3节分式方程,从分析分式方程的特点入手,引出解
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通过去分母使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再解出
未知数。
4、解分式方程与解一元一次方程最大不同之处:解分式方程必须进行验根。
因为解分式方程的第一步是去有未知数的分母,而这带有未知数的分母有可
能等于零,导致使原来的分式方程中的分式的分母为零而无意义。
在强调解分式方程必须检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教
材没有对解分式方程中增根的理论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而是通过具本例子
展现了解分式方程时可能出现增根的现象,并结合例子分析了什么情况下产
生增根的方法,然后归纳出检验增根的方法。
五、本章的重点: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解分式方程和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
本章的难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和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
六、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仅供参考):
16.1 分式 3课时
16.2 分式的运算 6课时
16.3 分式方程 3课时
数学活动
小结 2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