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课文咏华山的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2 KB
- 文档页数:1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华山美景的兴趣。
(2)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感受课文的韵律和美感。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古代诗词的兴趣,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3.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咏华山》的文本和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黑板和粉笔。
3. 生字词卡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或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谈论对华山的印象和感受。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教师进行朗读示范,引导学生跟读。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用普通话表达课文的大意。
(2)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和记忆。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生字词造句。
(2)学生进行绘画或写作,表达自己对华山美景的感受。
五、作业设计:1. 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咏华山》的内容和情感。
2. 家长协助学生完成生字词的抄写和记忆。
3. 学生选择一幅华山的美景画,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描述。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活动。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默写、造句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咏华山》教学设计(精选12篇)《咏华山》篇1教材解读:《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
“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
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
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已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
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明航向。
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读不写。
认识2个偏旁。
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山高水流》古筝磁带、图片、有关资料课时安排:本课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欣赏感悟;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配乐范读,进入情境;朗读交流,感悟课文;背诵表演,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
2、出示华山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畅所欲言,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咏华山》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咏华山》,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及自然景观,并能理解和诵读诗歌内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诗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自然山水的美感和审美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咏华山》,激发学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咏华山》的诗歌内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2. 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及自然景观。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诗人通过描写华山展示的自然景观表达出的情感。
2. 怎样使诗歌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课程(5分钟)教师介绍:华山被誉为中国西岳、五岳之一,是中国著名的名山之一。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咏华山》正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倾情赞美华山的一首诗。
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华山?它在哪个省?有没有去过华山?大家对于华山有什么样的印象?2. 导入课文(10分钟)教师呈现课文,并让学生进行默读,同时请学生注重诗歌的格律。
3. 理解诗歌意境(15分钟)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诗歌中的描写,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以及它的自然景观。
4. 分组讨论(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进行讨论:1)你认为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描写华山的景色?2)你是否有类似的经历或感受?与诗人感受有什么异同?5. 给学生展示华山的图片和视频(15分钟)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些华山的风景图片和视频,让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进一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6. 背诵《咏华山》(10分钟)教师让学生进行诗歌的朗读和背诵,并就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进行指导。
7. 反思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堂反思总结,让学生表达对于课文和华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发现和欣赏我们周围的自然美。
五、拓展延伸1. 给学生推荐其他描写华山的诗歌,让学生进行对比鉴赏。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地图介绍,使学生对华山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分析华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3)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华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了解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2. 教学难点:(1)生词和短语的理解和运用。
(2)通过课文内容,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华山。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课文《咏华山》的幻灯片,包括文字、图片、地图等。
2. 教学素材:与华山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
3.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课件播放设备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华山图片,引导学生对华山产生兴趣。
(2)简要介绍华山的地理特征和历史背景。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2)教师讲解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华山景象。
3. 描绘华山:(1)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华山。
(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背诵课文《咏华山》。
2. 请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写一段关于华山的描述。
3. 请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华山的更多信息,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课文背诵评价: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评价学生的记忆和表达能力。
咏华山(最新8篇)咏华山篇一课题课型新授课时2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
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重点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小黑板、挂图、录音、卡片师生教学互动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
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3、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5、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自由读,指名读。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复习生字引入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四、质疑五、小结形式:开火车2、学习第2、3自然段。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7、吟诵诗句。
9、齐读第2、3自然段。
10、分角色朗读。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咏华山篇二听了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教材中的。
课文写的是宋代寇准7岁时随先生登上华山,即兴吟诵了一首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在学生熟读、理解了课文之后,教师问学生:“读了课文,与寇准比起来,你们有什么感想?”学生的回答很热烈,但中心意思都是大同小异:寇准7岁便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我们都8岁了却写不出来,我们真不如寇准呀!言谈之中流露出一种认为写诗高不可攀的无奈和我不如人的自卑。
《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诗文的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的景象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华山的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向往和赞美。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 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华山雄伟壮丽景象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2. 激发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含《咏华山》全文、图片、相关资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华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华山的特点。
(2)学生分享对华山的第一印象。
(3)教师简介华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2. 朗读诗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华山》。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
(3)教师点评学生的朗读情况。
3. 理解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华山的高、险、奇等。
(2)学生分享对诗中意象的理解。
(3)教师总结并板书关键词。
4. 欣赏诗文(1)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中的表达手法。
(3)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站在华山之巅,感受其雄伟壮丽。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3)教师总结,强调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复述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正确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写一篇关于华山的小作文,可以是描绘华山的景色,也可以是表达对华山之美的感悟。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华山的壮丽景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和课文描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咏华山》。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华山的壮丽景色。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和难读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
(2)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咏华山》的文本和译文。
2. 与华山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3. 生僻字和难读字的拼音和解释。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向学生介绍华山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历史背景等。
(2)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华山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组织学生进行背诵,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出来。
3. 理解与讨论:(1)解释课文中的生僻字和难读字,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汇报与展示:(1)邀请学生进行汇报,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鼓励学生运用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示。
五、作业设计:1. 抄写课文《咏华山》,注意生僻字的书写。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描写自然景观的短文。
3. 预习下节课文,准备进行课堂讨论和展示。
六、教学评估:1. 在课堂上,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评估他们对课文《咏华山》的熟悉程度。
2. 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生僻字和难读字的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如:1. 学生对课文的朗读和背诵是否到位?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是否深刻?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让他们亲自体验华山的美景。
《咏华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咏华山》。
(2)理解《咏华山》的诗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情感。
(3)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咏华山》的内涵。
(2)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文学、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感受《咏华山》的意境和情感。
2. 学习古诗的韵律和节奏,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特点。
三、教学难点:1. 诗句中的意境和情感的体会。
2. 古诗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咏华山》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展示华山的美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咏华山》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感悟:(1)学生齐读《咏华山》。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3. 品味词句:(1)学生自主学习,理解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讨,分享学习心得。
4. 欣赏美景:(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句中的华山美景。
(2)教师展示华山的美景图片,加深学生的直观感受。
5. 学习古诗:(1)教师讲解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2)学生跟着教师学吟诵《咏华山》。
6.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7. 作业布置:(1)背诵《咏华山》。
(2)写一篇关于华山美景的短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学习:教师展示其他描写华山的诗词,如《登鹳雀楼》、《华山》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分析不同诗人笔下的华山景色和情感。
2. 创作练习: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描写自然景色的诗句,分享并互相评价。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咏华山》中的意境和情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2.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关于《咏华山》的问题,学生回答,促进师生互动。
《咏华山》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咏华山》,了解华山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自然景观。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并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咏华山》诗歌内容的理解。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通过学习杜甫的诗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咏华山》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杜甫的写作背景和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能够理解和欣赏杜甫的诗歌风格。
2.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杜甫的诗歌意境,感受华山的壮丽景色。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力,将诗歌中的景象与实际景观相结合。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师准备:熟悉《咏华山》诗歌的内容和背景,准备好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
3.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预习《咏华山》诗歌,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学生可以提前查阅一些关于华山的相关资料,对华山有一定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华山的图片或者播放华山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华山的好奇心。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华山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咏华山》诗歌做好铺垫。
4.2 朗读与理解: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咏华山》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第五章: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5.1 课堂小结: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华山美景的感受和想象。
5.2 作业布置: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
作业可以包括写一篇关于华山的想象作文,或者选择其他诗人描写自然景观的诗进行鉴赏。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相关知识介绍:教师可以介绍杜甫的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咏华山》诗歌。
咏华山教学设计优秀5篇《咏华山》教学设计篇一课时目标1、学生能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书写本课生字“岁、齐、华”。
2、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观赏华山风光,通过阅读、理解课文描写华山高的句子,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诗文对照理解古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简笔画(华山)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背课文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咏华山(齐读课题)2、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读通了课文,知道了——(出示课件) 古时候,有个小孩儿跟着先生去。
这个小孩儿就是,那年。
3、比我们还小呢!小小年纪就会写诗啦!瞧,这就是他写的诗,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4、指名读。
5、你们知道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地方吗?(出示课件:加“华山”2个字)二、创设情境,细读课文过渡:看,这就是华山。
(课件出示华山图) 它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你们想看看吗?1、捧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华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1)自由读。
指名回答。
是啊!小寇准的感觉就和你们一样,谁来读一读?(出示课件) 啊!华山真高哇!2、是呀,华山真高呀,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华山的高?请小朋友在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读一读。
(1)自由读。
(师行间巡视)(2)生找句子。
讨论:(出示课件) 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
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讨论)你们想不想看看华山的美景?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录像,加解说语。
)看完了录像,再读读这两句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自由读一读。
(3)指导朗读。
指名读,评价(师画简笔画,结合简笔画指导朗读。
)(4)齐读。
(5)指导背诵。
华山巍峨峻秀,高入云霄,你们想不想把这两句话背下来?生自由准备。
指名背。
感受华山之美——小学语文咏华山教案设计!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华山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等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情感、思、行为和态度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内容1.华山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华山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传说故事等。
3.华山的自然景观和气候特点等。
4.华山旅游和保护意义等。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习华山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传说故事等。
难点:学会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描述华山之美。
四、学习方法1.听讲:听老师讲解华山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等内容。
2.阅读:通过阅读华山相关的故事和描述,理解华山之美。
3.创作: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对华山的看法和感受。
五、教学步骤1.导入:引导学生说出自己对华山的认识和印象,介绍华山的基本情况。
2.学习华山的历史文化(1)讲授华山的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等。
如关帝庙、玉女峰、舍身崖等。
(2)让学生自主阅读与华山相关的古代传记、故事、神话等。
(3)学生模仿口头语、文言文和现代汉语等不同的语言形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讲解华山之美。
3.学习华山的自然景观(1)学习华山的不同景观,如西峰、南峰、东峰等。
(2)学习华山的气候特点,如夏季高温、冬季严寒、日夜温差大等。
(3)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或阅读,感受华山之美的壮丽和神秘。
4.创作表达华山之美(1)让学生结合自己对华山的认识和感受,写一篇小文章,表达自己对华山之美的看法。
(2)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讲解华山之美。
六、教学评价学生作为华山的旅游代表,进行华山游记的口头表达。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华山之美的历史文化、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等。
七、教学反思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表达了自己对华山之美的理解和感受,体验了语言表达的过程,增强了自信心和语文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样性的方法和教学策略,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兴趣爱好,灵活设置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能真正地感受和理解华山之美的内涵和价值。
《咏华山》教案《咏华山》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华山》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华山》教案篇1本课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
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有才华。
全文共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孩子和先生登华山。
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
第三自然段写孩子得到了先生的夸奖。
第四自然段交待了孩子的姓名和年龄。
课文的重点是第二自然段。
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
课文配有插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课文和古诗,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
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今天,咱们继续学习第25课咏华山(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
2、复习生字词:上节课,我们借助拼音,熟读了课文,认识了课文中的生字。
这些生字词,你还能响亮地叫出它们的名字吗?(开火车读,齐读)出示词语3、回忆课文大意:上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是谁咏华山的?(板书:蔻准)过渡:今天,咱们就跟着寇准一起去登华山,看看华山上是什么样的景象,好吗?二、精读二——四自然段1、学习第二自然段(1)、请小朋友轻声读第二自然段,看看华山上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读后问:你觉得华山怎么样?(板书:高)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华山的高?A:出示:啊!华山真高哇!指导读好这句话。
(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华山的高来。
)出示华山图:看,这就是华山,有12公里长,800层楼那么高。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咏华山》是一篇阅读课文,它有着一种全新的课型——文包诗,即把一首古诗包含在一个小故事里,而故事本身就是对诗的意境的阐发。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的重要。
因此,低年级阅读必须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始,要想方设法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必要时也可适当为他们提供一些背景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新旧知识联系。
在新课伊始,就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爬过哪些山,留下什么印象或感觉,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华山风光镜头,引发学生的向往与遐想。
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古代有个7岁的小男孩,不但登上华山还念出一首赞美华山的诗呢!这样,学生便可带者急于知道详情的强烈愿望进入阅读。
课文第二自然段写孩子吟诗赞华山,成为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作者写孩子和先生登山情景,紧扣一个“高”字依次展开,先以“艰难地爬”暗示华山的陡峭高峻,次以两个感叹号渲染华山的陡峭高峻,再以具体描写展现华山的陡峭高峻。
华山巍巍,耸入云霄,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华山如此的壮观非凡?完全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把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实地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
让学生观察那悬崖峭壁上那条飘带似的山道,学生自然能体会到爬山之艰难。
让学生欣赏那美丽的山顶景观,随机飘出相对应的语言文字。
让课文语言在孩子头脑中变成美丽的风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孩子们设身处地把自己当成文中的小孩,去登山,去读课文,同时助以表情动作来看蓝天,看群山,看太阳,看白云,体会文中人物观察角度的变化和不同的感受,使学生获得最真切的体验。
人们说:情动于中而发于外。
面对如此峻峭雄奇、壮观非凡的华山,孩子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赞。
“情不自禁”这一成语十分切合此时、此境、此情。
但这词很难说清,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当自己获得成功时,情不自禁地说。
一年级《咏华山》语文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在《咏华山》这篇课文中古诗是全文的中心、话题,所以要避开繁琐的零碎知识,直接将学生引入课文中心。
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 咏华山一年级语文下册【篇一】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咏华山》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2、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了解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从而热爱祖国的语言,学好语文。
3、识字、写字。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理解“情不自禁〞,把文和诗巧妙地连接起来。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亲爱的小朋友们,平时看到你们能背诵那么多古诗,老师真是佩服极了。
今天我也给大家背一首: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知道吗?这首诗的作者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个七岁的孩子。
这首诗是怎样写成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咱们学习了课文之后就明白了。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咏华山。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1、〔多媒体〕出示华山图片。
这就是华山。
在我国陕西省境内,是五岳之一,也称西岳。
看了图片之后,华山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生说说,师板书: 高 美〕过度:下面咱们就跟随这师徒俩到文中去领略华山的高,欣赏华山的美好吗?2、自由读读课文。
看谁能把书读得字字准确,句句通畅。
3、检查:生字词是否读准音了?〔多媒体〕出示生字词,学生读读,字音不准的多读几遍。
4、一人一段读,正音。
5、读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说课文大意〕 过度:课文读得这么通顺,看来可以仔细阅读课文了。
三、仔细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1、小声读课文。
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华山的高?边读边用笔划下这些句子,并读一读。
2把你刚刚划出的句子读给同位听听。
3、把刚刚的读书收获向全班同学交流一下好吗?生交流。
然后师出示〔多媒体〕刚刚学生说过的这些句子。
咱们通过朗读表达出华山的高好吗?4、(多媒体)出示第一句〔他们沿着山路艰难地爬上山顶。
一年级咏华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咏华山》。
2、认识本课的生字,能正确书写“华、岁、齐、称、代、岁”等生字。
3、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体会寇准的聪明才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高大雄伟。
2、教学难点体会寇准作诗的语言特点,感受他的才华。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哪些山?(学生自由回答)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认识一座非常有名的山——华山。
2、出示华山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华山的样子,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引出课题:在古代,有一个小孩登上华山后作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咏华山》。
(二)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认真倾听,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同桌互相读古诗,互相纠正读音。
4、指名读古诗,其他学生评价。
5、全班齐读古诗。
(三)识字教学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生字。
2、讲解生字的读音、结构和笔顺。
3、学生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强调书写姿势。
(四)理解诗意1、学习第一句“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
”(1)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理解“天在上”“山与齐”的意思。
(2)让学生说说这一句诗的意思,感受华山的高大。
2、学习第二句“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1)通过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举头”“回首”的意思。
(2)结合图片,让学生体会“红日近”“白云低”的景象,感受华山的雄伟。
3、整体理解古诗(1)让学生把两句诗连起来说一说,理解古诗的大意。
(2)引导学生思考:寇准为什么能写出这么好的诗?(感受寇准的聪明才智和善于观察)(五)朗读指导1、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注意停顿和重音。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读出华山的高大雄伟和诗人的赞美之情。
3、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
咏华山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自然大方的吟诵《咏华山》,感受华山的雄伟、高峻。
2、学会本诗“首”“与”“齐”“举”四个生字。
3、能够大体了解诗的含义和个别字、词的意思。
4、能给诗句填空。
教学重点、难点:能够自然大方的吟诵《咏华山》,感受华山的雄伟、高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3’)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宝莲灯》这个神话故事?预设:沉香用斧子劈开大山救了母亲。
师:你知道的真多,平时一定看了很多课外书。
没错,《宝莲灯》讲述了16岁的沉香斧劈一座大山,救出母亲三圣母,母子团聚的故事。
而这座大山就是……(出示有注音的华山)谁来读读这个词。
预设:如果有孩子读成二音,可以让他拼一拼拼音。
师:(去掉拼音)谁还能读一读?(挑一两个人)一起来。
二、知诗人,解诗题(2’)1、知诗人师:关于华山的神话传说可多了,它可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吸引着很多游客前去游览。
有一天,一个儿童,在大人的陪伴下,也来到了华山。
师:(随便问一个学生)你今年多大?预设:7岁。
8岁师:真巧,这个孩子与你们的年龄相仿,这个年龄只有7岁的孩子就是寇准。
谁能介绍一下寇准?预设1:寇准是宋朝人。
师:棒!你预习的很充分!老师再给你补充一些。
预设2:无人举手介绍。
师:那老师给大家介绍介绍。
简单的介绍作者:寇准,北宋诗人,少年时聪明好学,从书本上学得了许多知识和道理因此,长大后被皇帝重用。
过渡语:7岁的小寇准,看到了华山高峻陡峭的样子之后,还为华山写了一首诗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小寇准写的这首诗,来看看这充满神话色彩的华山到底什么样子。
2、解诗题(2’)(PPT出示课题)师带读。
然后板书课题,生书空。
(咏,口字旁加一个永久的永。
华,化学的化加一个十)师:同学们,古人很喜欢用诗歌的形式赞美自然界的万物,无论山川河岳、花鸟鱼虫。
我们学过唐朝骆宾王的《咏鹅》,意思就是用诗来赞美大白鹅,表达对白鹅的喜爱。
那咏华山呢?预设:用诗来赞美华山样子。
一年级语文下册《咏华山》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教案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认读“华、山、高、危、更”五个生字。
2.能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朗读诗歌、背诵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认读生字,理解诗歌内容。
2.教学难点:体会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山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华山的古诗《咏华山》。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读诗感受,分享自己认为难读或难懂的地方。
三、朗读指导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味。
2.学生跟随教师齐读,注意模仿教师的朗读节奏。
3.学生分组朗读,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四、理解诗歌内容1.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含义。
2.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内容,加深理解。
3.学生交流讨论:诗歌中描绘了华山的哪些特点?五、感悟诗人情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关键词,体会诗人对华山的赞美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从诗句中感受到的诗人情感。
六、课后作业1.抄写《咏华山》,注意书写规范。
2.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联系。
七、教学反思1.通过谈话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味。
3.适时进行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4.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人情感。
5.注重家校联系,布置课后作业,加强家校互动。
1.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全面,未能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反馈。
2.在讲解诗歌内容时,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互动性有待提高。
3.课后作业的布置较为单一,未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生字教学:教师展示生字卡片,引导学生认读:“华、山、高、危、更”。
学生跟读,教师个别纠正发音。
咏华山教案设计咏华山教案设计(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华山教案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咏华山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会读本课生字词,通过反反复复诵读课文,理解生字词;2、借助图画,依托观察、思考及想象,进行诗文对应,体会古诗的意思,感受到华山的雄伟壮丽、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导入1、小朋友,你们爬过山吗?今天,老师就给你们推荐一座非常值得去游览的名山,叫华山,请大家看这座山(指图)—这就是华山2、你觉得华山怎么样?老师吟诗(只要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底、)3、喜欢这首诗吗?这首诗是古代一个7岁小孩写的、4、你想不想知道他是谁,为什么写这首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24课《咏华山》(板书)二、初读课文1、自读、2、同桌相互检查3、检查、你会了哪些词呀?(学说,师板词、板后齐读)4、生第一次读课文我们把难读的`词语读会了,现在试试读读课文5、生边读,师边板词(齐读词语)6、再读课文、三、品读1、导语、刚才大家看了华山,都觉得华山非常高,如果让你去爬这么高的山你会觉得怎么样?(生答)课文里用哪个词形容他们爬山困难呢?2、引句子、“啊!华山真高哇!”等他们满头大汉,喘着大气爬到山顶,他们会觉得这山怎么样呀?(出示句子)3、品读句子、a自由练习好,大家自己先练一练,看谁能把华山读得最高、指名读齐读4、品后两句、华山到底有多高呢?(出示句型)a、自己读、同学们,先好好的读读这两句,边读边想,你看到了什么?b、生答:a为什么远远近近的山都跑到我们脚下去了呢?b、太阳为什么显得这么近呢?说明什么?c、白云不在天上,干嘛跑到山腰去了?c、结束语、我们看到的这些景色都说明了什么?d、分组合作练读、我们分组练一练,练习读这些句子、争取每个人都能把华山的高读出来、e、检查反馈、那一小组先来,比一比哪组读得最高(指黑板读)f、师范读、讲朗读的方法、要读得好,有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想、g、生齐读、好,照老师的方法,我们一起来,把华山读得高到太阳那去、5、品古诗导语:你们把华山读得真高呀,假如你就是那小孩,站在高高的山顶上,红日那么近,白云那么低,多美呀!你的心情怎么样?a、说说自己的心情b、引诗(板诗)让生看手势跟读c、练习读诗a、自读、b、诗文对应这些诗与这些句子是有联系的,你们能把他们对应起来吗?1、讨论交流2、提问你认为哪句话,对应哪句诗?(这两句诗应该与哪句话对应呢?)3、总结、读诗句这首诗和前面的句子一样,都是写华山很高很高、男女赛读(读出华山的高来)四、品第三、四段、你们觉得这首诗怎么样?写得好吗?1、课文中老先生怎样夸他(好诗好诗)2、生夸“我们一起也来夸夸他!3、他是谁?(寇准)我们一起把最后一段读一读、他今年几岁?(7岁)4、总结、(再读全文)五、总结结束、1、华山的雄伟、壮丽2、小寇准的聪明、能干3、鼓励咏华山教案设计2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7个生字。
认识1个偏旁。
3、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要多亲身去感受,去体验的启发。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谁去过华山?想看看华山吗?
2、课件播放一小段表现华山高的录像。
3、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叫《咏华山》。
读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自然段。
2、认读带有拼音的生字。
3、课件出示17个带有拼音的生字、学生想读啊个就读哪个,读对了,其他同学跟读3遍。
4、认读没有拼音的生字。
5、课件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
自由读,指名读。
6、用手势告诉教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三、了解每自然段的大意。
四、指导写字。
五、学生描红、老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二类字比较难认。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引入
形式:开火车
二、读文感悟,巩固识字。
1、齐读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
2、学习第2、3自然段。
3、画出讲华山高的句子。
4、再读读,一边读一边想象华山的样子。
5、指名读。
6、站在高耸入云的华山上,七岁的寇谁情不自禁地吟咏起诗来。
7、吟诵诗句。
8、诗中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
9、齐读第2、3自然段。
分角色朗读。
11、说说寇准为什么能作出好诗来?你受到什么启发?
12、记一记本自然段的生字。
四、质疑
五、小结
教学后记:学生能从学习课文从中去学习诗,更容易让他们理解诗的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