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研究一部《红楼梦》演绎出一幕幕催人泪下、感人肺腑的爱情悲剧。
共同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奠定了宝黛之间纯真的爱情基础,而封建礼教和宿命论以及宝黛两人性格的独特性和缺陷性则注定了他们爱情悲剧的必然性。
因此,分析研究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爱情悲剧的社会及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对当今人们爱情观、人生观都很有价值。
宝黛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
宝黛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也是让世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一、宝黛爱情最终成为悲剧的原因所在第一:宝黛二人的性格特点注定二人间的爱情终究会成为悲剧。
贾宝玉,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
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
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
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
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
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宝玉是有真才华的,不管是在第17回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他所题的“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还是在第78回人“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他所做的那篇空灵飘逸的《芙蓉女儿诔》均展现出他不同于当时“须眉浊物”的满腹才华。
只是他的才华被人为地束缚了。
这也是他的苦恼,他的生活是富贵而且闲散的,但是他并不是以此而满足了的,在他内心深处是期盼着有一天能摆脱掉这些束缚,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来的。
在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有一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这“将来”二字就隐隐地透露出了一些信息,宝玉并非只知日日嬉戏,在他的心里却也是有着“将来有一天能做出一番作为”的想法的。
《红楼梦》的爱情悲剧:宝黛爱情与现实的碰撞《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刻画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封建家族。
在这部巨著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成为贯穿全书的主线之一,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仅是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封建社会背景下个性与制度碰撞的集中体现。
本文将从宝黛爱情的表现、封建礼教的压制、家庭关系的影响以及爱情悲剧的原因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悲剧性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宝黛爱情的表现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自黛玉初入贾府便开始萌芽。
他们的爱情纯真而热烈,表现出对个性和自由的追求。
首先,宝黛爱情的纯真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从小青梅竹马,彼此之间没有任何物质或权力的羁绊。
他们的爱情是心灵的共鸣,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黛玉的诗才和宝玉的浪漫气质,使他们在精神上有着高度的契合。
例如,在第23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中,两人共读《西厢记》,彼此心有灵犀。
这种爱情超越了世俗的利益,是纯洁而高尚的。
其次,宝黛爱情的热烈性。
贾宝玉和林黛玉对彼此的感情非常执着,不愿意向任何外力妥协。
黛玉多次因宝玉与其他女子的交往而流泪伤心,宝玉也多次在黛玉面前表示他对她的真心。
例如,第27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中,宝玉为了黛玉的伤心而痛哭,这种感情是真挚而热烈的,表现了他们对爱情的坚持和追求。
二、封建礼教的压制尽管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纯真而热烈,但他们的爱情却受到封建礼教的严厉压制。
封建社会有着严格的礼教规范和家族利益,这些都成为他们爱情的巨大障碍。
首先,封建婚姻制度的压制。
封建社会的婚姻制度强调“门当户对”和家族利益,个人的爱情往往被忽视甚至牺牲。
贾府作为一个封建大家族,更是严格遵守这一原则。
贾母和贾政等长辈在考虑宝玉的婚事时,更倾向于选择家世显赫的薛宝钗,而非体弱多病且无靠的林黛玉。
这种婚姻观念的影响,使得宝黛爱情从一开始就面临巨大的阻力。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一个民族的骄傲",其中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被人们所津津乐道。
他们的爱情故事虽然浪漫而动人,然而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本文将围绕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展开,探讨这段爱情悲剧的原因与影响。
一、缘分的邂逅和初见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相遇并非偶然。
贾府与林家自古有着姻亲关系,两个家族的相互联系让贾宝玉与林黛玉有了初次见面的机会。
他们在北静王府中重逢,他们互相吸引,并逐渐以友谊的方式相处,直到他们的感情发展成为爱情。
二、宿命的纠葛与矛盾的爱情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矛盾的情感纠葛。
贾宝玉作为贾府的贵公子,他身处一个贵族家庭的环境中,他的婚姻是由他人安排和控制的。
因此,他被迫与贾家的千金们成婚,无法与林黛玉走到一起。
林黛玉则是一个受尽折磨的女子。
她作为林家的女儿,被当做贾府的贵族女儿养育长大。
然而,她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和关爱。
她在贾府中的地位与身份让她感到沮丧和无助,这使得她对贾宝玉滋生了一种与生俱来的仇恨。
三、悲剧的结局与意义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最终以悲剧收场。
当贾宝玉最终与王熙凤结婚并进入贾府后,林黛玉的嫉妒心和激烈的情绪让她变得脆弱而痛苦。
她的身心疾病加剧,在最后悲伤的情绪中,她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段爱情悲剧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揭示了封建社会中人们受到的束缚和无奈。
贾宝玉与林黛玉无法实现彼此的爱情,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身处一个世俗的环境中。
他们内心深处的自由和真挚的感情无法被社会所接受和认同。
这引起了人们对爱情和自由的反思。
总结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给人们以深远的思考。
尽管他们之间充满了矛盾和痛苦,然而他们的感情依然是纯粹而动人的。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物的爱情故事,更是对封建社会的思考和挑战。
它让人们思考自由与束缚、爱情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启发人们对社会和个人价值观的反思。
红楼梦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论文提纲论点: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性格;从宝、黛、钗三者来看,宝钗在各方面都比宝黛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制度。
一、宝黛爱情悲剧的性格因素(一)贾宝玉的性格分析1、贾宝玉的叛逆性格2、贾宝玉追求个性解放3、贾宝玉追求婚姻自由(二)林黛玉性格分析1、林黛玉的叛逆性格2、林黛玉的孤苦心境二、宝黛爱情的社会因素三、总结浅析《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摘要: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红楼梦》是我国古典现实主义的高峰,在中国小学史上有“压卷”地位。
它的思想内容是极其丰富而复杂的,而艺术成就又是多方面的。
作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作为中心内容。
贾宝玉和林黛玉由相识、相知到发展成爱情,二人心相通,志相同,但他们美好的爱情理想却不能实现,被封建势力的代表—其家长无情地摧毁了。
最终以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的悲剧告终。
宝黛爱情悲剧有其自身性格的因素,也有社会因素,而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所追求的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与当时的封建制度和礼教的要求相背离,是整个社会造就了宝黛爱情的悲剧。
关键词:红楼梦宝黛爱情爱情悲剧《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
其作者“曹雪芹以其卓绝的才华,把中国古典现实主义的创作艺术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
《红楼梦》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朽的瑰宝。
”①而宝黛爱情悲剧是《红楼梦》的主要线索。
小说中的宝黛爱情,可谓千古绝唱,感人肺腑,可为什么宝玉和黛玉那么心心相印的美好爱情却不能被容忍,而最终以黛玉病死、宝玉出家的悲剧告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性格上来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叛逆性格;从权势上看,宝、黛、钗三者,宝钗于各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但宝黛爱情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
一、宝黛爱情悲剧的性格因素(一)贾宝玉的性格分析1.贾宝玉的叛逆性格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一位贵公子,他的家庭对他抱以极大的希望,为他安排了一条读书中举、显亲扬名的道路,盼望他成为继承其阶级事业的忠臣孝子,而他却十分厌恶,全然否定这些:“不爱读圣贤书,把劝他读书的人骂成‘国贼’、‘蠢’,以至焚书,不愿走封建阶级安排的读书做官的道路。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悲剧和婚姻悲剧《红楼梦》描写贾宝玉的爱情和婚姻悲剧,即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贾宝玉和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在此概括为:木石前盟,有缘无分;金玉良缘,有分无缘。
一、木石前盟的悲剧1、木石前盟宝黛前世各为一石一草,定有“木石前盟”,所以两人初见有似曾相识之感。
木石前盟的唯一优势,就是宝黛之间有真挚热烈的爱情。
即宝黛之间内在的期许和承诺,心灵上的认同和精神上的同归。
贾宝玉自幼在“内帏斯混”,“顽劣异常,不喜读书”,且又较少地受到封建思想的约束,从而使他的思想和性格得到自然的发展。
他痛恨世俗的罪恶,鄙弃贪婪和腐败,厌恶庸俗和淫糜。
林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任气使性,咄咄逼人。
幼年因缺失正统教育,性格独立、自由和率真。
但她执着、痴情和性灵,追求“超人间的爱”,追求激情、非现实和浪漫的爱情。
他们二人都不喜谈论“经济学问”、“仕途经济”等封建的东西,他们的爱情不以封建的伦理、道德为标准,对“男女之大防”、“金玉姻缘”、“父母之命,媒灼之言”等封建的伦理道德规范不屑一顾,大胆地追求自由恋爱。
他们都具有反抗封建礼教的叛逆一面,这一共同的思想性格给他们的爱情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悲剧成因(1)从传统的文化心理结构和道德观念来看,宝黛不合“礼”法的叛逆爱情必然得不到传统舆论和传统势力的承认。
宝黛追求个性解放,恋爱、婚姻自由,而这些在当时传统礼教看来是“大逆不道”的,因此顽固的封建礼教是不允许他们之间爱情的存在的。
(2)从贾府的家世利益看,背离家长意志的爱情必然得不到贾府统治者的支持。
林家虽亦书香族,却支庶不盛,子孙有限,家业已然凋零。
木石前盟不可能为贾家带来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利益。
贾宝玉是贾家子孙中唯一有希望可以中兴家业的继承人,家长们要把他引上正路,就不能不摧毁他和林黛玉的叛逆爱情,而聘娶维护封建主义的薛宝钗。
(3)宝、黛本身思想性格中的弱点。
宝玉的软弱与多情。
宝玉是个博爱的情痴,对大观园中的美丽少女倾注满腔的柔情与体贴。
既有木石前盟,何言金玉良缘——浅析《红楼梦》宝黛钗的爱情悲剧生活就是一场游戏,有人欢喜有人悲。
曹雪芹所写的《红楼梦》本身就是一部反映封建社会生活的大悲剧,生活在贾府的人都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只是悲剧的内涵各有不同。
宝、黛、钗三人的爱情婚姻悲剧则是《红楼梦》全书最大的悲剧。
我总在想如果红楼中没有薛宝钗这个人物,那么宝玉和黛玉还是个悲剧吗?曾看过一句话:“鸳鸯是双戏的好,多出一只就不能成对;爱情是两个人的好,多出一个就不再完美。
”好多事情多出一份,就多出一个孤单,多出一片泪水。
那么宝姐姐算是多出的那个吗?在表面上也许同情林妹妹的人都痛恨宝姐姐的存在,是她来到贾府后,才有的金玉良缘之说,才让楚楚动人的林妹妹变得尖酸刻薄,说话如针扎的尖利,才让宝玉和黛玉不能成就木石之约。
事实上,这与他们三人性格差异有很大关系,并不是薛宝钗一人造成的,在这个爱情悲剧中,她也是个悲情的人物。
薛宝钗可以说是封建社会淑女的典范,生于有百万之富,“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薛家,一直与势利又世故的母亲共同生活的她从小就对仕途官场了解颇深,对人对事都自有一套逢源做法,在贾府里大家都喜欢她。
但是在我看来,一个人如果完美到极点,那么这个人真的很恐怖。
是个人,怎么可能没有缺点?只有一个理由可以诠释,就是城府极深,太会隐藏。
她会迎合贾家的顶尖上的人物,贾母的一切喜好而博得贾母的欢心。
如第二十三回讲到贾母出资为宝钗过生日时,“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她“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
”对王夫人则是关心备至,让这个婆婆日渐对准儿媳爱护有加。
如“宝钗因见天气凉爽,夜复渐长,遂至母亲房中商议打点针线来。
日至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闲语半时。
”如此一个贤良淑德才华横溢的大家闺秀可能是封建家长眼中的好女儿,古代君子好逑的窈窕淑女,但是薛宝钗悲剧的遇见了有叛逆思想的宝玉。
两个人在精神上就不能产生共鸣,一个追求名利仕途,一个视其为粪土,可想而知精神上的鸿沟怎么可能让宝钗与宝玉“心有灵犀一点通”?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对宝玉的情感也许是爱情,也许更多的是爱宝玉的家族,爱宝玉在贾府里的地位,这些宝钗自己都不是很清楚吧。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浅析《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悲剧便是说明遭受婚姻约束的女性形象的一面,揭示出妇女在传统文化中的封闭性、封存性,体现出中国传统观念和价值观对女性的影响,在同情人性之外,又能陶冶情操,凸显传统文化中“妇女近庭”之崇高理想。
红楼梦中宝黛一生最大的悲剧便是无论多么坚强倔强,在樊家之家无异于在轻铁上行走,毕竟“物换星移,今夕何夕”。
宝黛从小就在改变不了的选择中,被家族的牢笼套住,不得苟活。
宝黛作为一个婚姻中的妻子,得到永无分裂的围绕;而作为一个母亲,照顾她的孩子无法在她身上体现出来,只能当一个木偶处境,让每一个自心底想做的事儿都凭空飘然而去,宝黛无可挽回地卷入整个家族的女阴影之中,产生了“锒铛入狱”的结果,被家族的利益驱使,只能坚强地接受“强则宁,弱则死”的命运。
宝黛爱情的激荡也让《红楼梦》更加添上对人生的痛苦哀恸。
宝黛的爱情悲剧也被鲁迅先生描述为:“诚如贾宝玉所描绘的宝黛,无非是苦楚和哀思构成的一幅画,唉!太遥远了,女人反抗、做主观、不受男人约束,也许在古代绝处逢生,但大概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
宝黛实在太可怜了,她明知道是错,但还是勉强自己去做,太可怜了,只能无望地活着,没有希望也没有愉悦,这样的悲剧,当真也让人无法抗拒。
宝黛无法完成自己的爱情,在贾宝玉的爱情下却又渐渐有了一份心结,口是心非,却又有了几分柔情,这便是一份坚持心智的体现,也代表了宝黛对家族的忠贞不渝。
莎士比亚先生的著作《威尼斯商人》中Othello和朱丽叶的爱情悲剧与宝黛的爱情悲剧有异曲同工之妙,宝黛面对爱情的抉择也犹如Othello,选择了更爱面子,而牺牲自己的爱情,与朱丽叶承受Othello留下的可怕责罚也同出一辙。
宝黛在《红楼梦》中的悲剧,也为婚姻礼仪的表达提供了一种不同的视角,体现出妇女婚内角色的封闭性、封存性,占有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无可比拟的特殊地位,但是,宝黛作为一个女性,她无法改变自己的宿命,她只能在社会伦理之下,坚强地活着,而这也正是宝黛悲剧最大的真相所在。
目录一、两人的性格是悲剧的催化剂二、家庭背景是悲剧的演绎场三、社会环境是悲剧的大染缸论文摘要《红楼梦》以宝黛爱情的悲剧为中心线索,展现了以贾府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有力地批判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表达了对广大青年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讴歌赞美了贵族叛逆者反对科举功名,反对礼教纲常的斗争精神。
宝黛爱情的结局之所以成为了悲剧,一方面是因为两人追求个性自由的性格与封建守旧思想太多违悖,另一方面,是社会家庭环境对新新人类的民主主义残忍的扼杀和摧毁。
我看《红楼梦》宝黛爱情的悲剧关键词《红楼梦》悲剧催化剂演绎场大染缸宝黛之间的爱情,可谓心心相印,刻骨铭心,是文章中最美最动人的一枝奇葩。
鲁迅曾说过:悲剧是将美毁灭给人看,越是美的有价值的人生被毁灭,其悲剧就越美、越深刻、越动人。
所以,宝黛爱情的悲剧是必然的,一、两人的性格是悲剧的催化剂贾宝玉是一个行为“偏僻而乖张”的人物,是完全不符合封建家庭要求的不肖子孙。
他讨厌功名利禄,不愿走“学而优则仕”的仕途,认为八股文是饵名钓禄的工具,他痛恨读所谓的“正经书”,却偏爱于“杂书”,钟情于《牡丹亭》、《西厢记》,辱骂读书做官的人是“沽名钓誉”之徒,甚至是“国贼”、“禄蠹”,不屑与他们的无聊应酬。
他还认为“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了”。
他反对礼教纲常,否定封建社会最重视的等级名分、君臣之道以及“君子杀身以成仁”的封建道德,这充分说明他是封建君主制度的“逆子贰臣”。
他认为“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他的长相、性情到言行都有明显的女性化倾向。
而且贾宝玉自幼说话就令人感到“奇怪”,第二回里七八岁的孩子居然会说:“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儿是泥作的骨肉。
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此类的“疯话”不少,以至世人皆知。
第三回里说宝玉从小“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帷厮混。
”无论上学还是完成父亲给自己留的作业,都是无心为之,凑合了事,对付过去。
试论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宝黛爱情是贯穿《红楼梦》的一条主线,她们的爱情是纯真的、至死不渝的,一直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形成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有许多,我读完《红楼梦》后认为导致宝黛爱情悲剧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贾母对宝黛爱情的游移性(一)贾母对待宝黛爱情的默许贾母的态度是贾府上下的人都知道的,王熙凤是最爱揣摩贾母心思的人,她对黛玉的一次打趣,”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不给我们家作媳妇?”后来又指着宝玉对黛玉说:”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和配不上?那一点还玷辱了谁呢?”(第二十五回),可以看作是对宝黛关系倾向的一种反应,也不能说没有贾母的影响。
王夫人、薛姨妈也是深知贾母的这种态度的,并且贾母还明确地暗示过不娶宝钗的态度。
(二)贾母对待宝黛爱情态度的犹豫不决到第二十二回,有了一点小情况。
贾母突然拿出二十两银子,要给薛宝钗过十五岁的生日。
王熙凤也不免感到意外。
书中对此只交代一句:“谁想贾母自见宝钗来了,喜她稳重和平。
”因此,过生日的理由不成问题。
问题是生日宴席和观戏的时候,“贾母因问宝钗爱听何戏,爱吃何物等语。
宝钗深知贾母年老之人,喜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食,便总依贾母往日素喜者说了出来。
”结果,“贾母更加欢悦”。
贾母是太喜欢生得美貌的女孩子了。
她深知黛玉的出众美貌。
但古代优秀女子应该具备的“德、言、工、貌”的“四德”,前三“德”,黛玉明显弱于宝钗。
黛玉诚然也善于“言”,但她的“言”尖刻有余,温润不足。
不过截至第二十二回,贾母对黛钗的态度,还不能说已经有了明显的选择性的倾向。
(三)贾母同意宝钗的婚姻宝玉挨打后之后,(第三十五回),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薛姨妈、薛宝钗等一大群人,都去看宝玉。
大家说了很多轻松的话,自然为的是让宝玉开心。
可是宝钗突然在一旁笑道:“我来了这么多年,留神看起来,凤丫头凭她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这样露骨的话当着贾母的面讲,如果我说多少有一点当面奉承讨好的意思,恐怕宝钗难以辞其咎。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探析.doc 如果思念一个人,一张车票就可以解决,那不叫悲剧,那叫做距离,距离可以跨越,而悲剧则带有不可逾越性。
它的不可逾越性来源于现实,现实如果无法改变,悲剧就会一直存在那里。
《红楼梦》中的宝黛之爱,不是贾宝玉问林黛玉一句“你爱我吗?”林黛玉回一句“我爱你”,问题就解决了。
他们的悲剧是时代造就的,封建制度下等级森严的封建礼教是他们二人之间不可逾越的高墙。
在这一坚固的现实基础上,曹雪芹还原了现实,宝黛之爱的悲剧性结局不可避免。
宝黛爱情建立的基础对于贾宝玉与林黛玉之间的缘份,其渊源首当其冲的便是木石同盟,这是一个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故事。
在这个神话中,带有主动性的一方是绛珠仙草,她为了报恩终日游离于离恨天外,心中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
这是修成女体的绛珠草心中对神瑛侍者萌生了爱意,正所谓“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少女怀春这是人性的本能,所以这“缠绵不尽之意”无可消除,最终由官方警幻仙子出面帮她解决。
绛珠草下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追随神瑛侍者,为了报答他的甘露浇灌之恩。
而神瑛侍者下凡则是因为凡心偶帜,要造历幻缘,他要造的幻缘对象是谁,他也不知道,冥冥之中也是安排好的。
木石同盟神话所传达出的信息,最终都在现实世界被一一印证。
神瑛侍者化身为贾府的贾宝玉,他出生没几年,化身为林黛玉的绛珠草便来找他了。
绛珠草下凡就是为神瑛侍者而来,所以只能是林黛玉进贾府找贾宝玉,主动与他相遇,这叫做追随。
两人见面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但就是没有一下子坠入爱河。
这样的安排,一方面是作者曹雪芹对以往才子佳人小说一见钟情模式的突破,另一方面是在回应木石同盟神话。
爱情发生的前提必须是男女双方相互爱慕,宝黛之爱不是单相思,也没有第三者。
薛宝钗算不上第三者,因为贾宝玉从认识她之日起压根也没有对她动过情。
在神话中神瑛侍者下凡造历幻缘的对象是未知的,所以他还需要时间寻找确认自己的“心有所属”。
在三十二回前,林黛玉吃醋含酸的例子不少,酸薛宝钗,酸史湘云,不断的印证自己在贾宝玉心中的地位。
论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作品,在其中宝黛爱情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爱情之一、宝黛的爱情体现了悲剧的元素,使得整个故事更加深沉、动人和引人思考。
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体现在两人的命运被环境所束缚。
从宝黛初次相识到结束他们之间的爱情,整个故事充满了困境和磨难。
宝黛生活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之下,她们没有选择自己的婚姻对象的自由,而是被迫嫁给了其他人。
宝黛深爱着宝玉,但无法与其成婚,而宝玉也被迫娶了其他四妻,无法和宝黛在一起。
环境的束缚使得宝黛的爱情从一开始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其次,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还体现在爱情之间的矛盾和猜疑。
宝玉是一个多情的人,他对宝黛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但是他又无法摆脱封建礼教对多妻制的要求,最终导致了他四妻同室的局面。
宝黛爱宝玉,但害怕失去他,对宝玉有着强烈的占有欲。
宝玉与黛玉有时敬而远之,有时亲密无间,这种矛盾的感情引发了宝黛之间的种种误会和猜疑,使得两人之间的爱情充满了痛苦。
第三,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还表现在宝黛之间的隔阂和分离。
宝黛身份高贵,而黛玉只是一个贫贱出身的女子,在地位上存在巨大的鸿沟。
黛玉深知自己无法与宝玉平等相对,她内心充满了自卑感和无望的情绪。
宝玉与宝黛之间的爱情被这种社会阶级的隔阂所打断,两人终究无法真正拥有对方。
最后,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还体现在两人的性格差异和命运的反转。
宝黛是一个执着、敏感和自尊心强的女子,她对爱情有着坚定的追求和无尽的渴望。
而宝玉则是一个优柔寡断、情感复杂和不能坚守信仰的人,他的不忠和对其他妻子的情感也导致了宝黛之间的矛盾和决裂。
最终,宝黛的爱情遭遇了命运的反转,她们之间的感情被破坏,使得整个爱情故事变成了悲剧。
总之,宝黛爱情的悲剧意义体现在命运的束缚、矛盾冲突、隔阂分离以及性格差异和命运反转之上。
《红楼梦》通过宝黛爱情的悲剧,以及宝黛之间的矛盾和磨难,向人们展示了爱情的无奈和社会现实的不公,使读者们反思封建社会的束缚和爱情的困境,从而达到对人生的思考和审视的目的。
《红楼梦》宝黛爱情悲剧探析摘要《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命运的捉弄、宝玉的软弱多情以及他们反世间之道而行造成的。
加之宝黛二人性格的不和,更使二人的爱情成为一曲婉唱。
而且宝黛二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一方面反映了追求个性自由的初步民主主义思想与衰朽的封建主义的矛盾,它反映了那个时代最主要的社会问题,是对封建主义的血泪控诉,也是对新的社会理想和生活理想的反映和追求。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是让人警醒的众生浮沉之梦。
索引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性格社会根源《红楼梦》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大悲剧。
刘鹗在《老残游记•自序》中说:“《离骚》为屈大夫之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史记》为太史公之哭泣,《草堂诗集》为杜工部之哭泣,李后主以词哭,八大山人以画哭,王实甫寄哭泣于《西厢》,曹雪芹寄哭泣于《红楼梦》。
”而其中尤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激起读者的同情、感慨和深思。
曹雪芹在表现这一爱情悲剧时,并没有把悲剧冲突放在肤浅、表面的尖锐状态中,而是真切细腻地描叙了林黛玉和贾宝玉从两小无猜到相知默契的感情历程中同周围环境的对立。
《红楼梦》中最能体现其悲剧性的就是宝黛的爱情悲剧。
打开《红楼梦》,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篇明诣,点出作者希望通过此书道尽人间沧桑,希望世人醒悟的愿望。
正如王国维所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其在论述宝、黛的爱情时强调:造成宝黛的爱情悲剧的"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
常人之情,常人之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一、不合“礼”的“木石前盟”——命运悲剧《红楼梦》所提供的金玉姻缘和木石前盟的故事框架,其意义要远远超出故事本身。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本科专业毕业论文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姓名:张晓娜学校:巩义市广播电视大学学号:20071410020443指导教师:郭树伟定稿日期:2009年9月目录一、宝黛爱情的命运悲剧。
(1)二、宝黛爱情的时代悲剧。
(2)(一)宝玉的软弱多情 (2)(二)宝黛爱情反世间之道而行 (2)(三)宝黛性格不和 (3)三、《红楼梦》宝黛爱情的社会悲剧。
(5)参考文献 (6)论《红楼梦》中宝黛的爱情悲剧张晓娜2009年9月摘要:《红楼梦》以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线索。
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悲剧是由于命运的捉弄、宝玉的软弱多情以及他们反世间之道而行造成的。
加之宝黛二人性格的不和,更使二人的爱情成为一曲婉唱。
而且宝黛二人都是处于悲剧时代同时又具有悲剧性格的悲剧人物,因此他们的爱情悲剧在那个时代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是具有普遍性的悲剧典型。
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既是命运的悲剧,又是时代悲剧,更是社会悲剧。
关键词:宝黛爱情悲剧命运时代社会《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也是古典悲剧小说的高峰。
《红楼梦》中最能体现其悲剧性的就是宝黛的爱情悲剧,这是全书的中心情节,是一个具有深刻意义的、激动人心的悲剧。
曹雪芹的高明之处,是他把宝黛的爱情悲剧跟贾府由盛转衰的命运结合起来描写,写出了一部贵族之家的罪恶史、衰亡史,同时也写出了这个悲剧的构成及其深刻的原因。
一、宝黛爱情的命运悲剧贾宝玉是贾家子孙中唯一有希望可以中兴家业的继承人,为了维护家族的利益,为了光宗耀祖,家长们要把他引上正路,他们十分害怕宝黛的爱情结合,他们不顾给宝玉造成精神上的巨大折磨和痛苦,不惜置黛玉于死地,最终选择了薛宝钗做贾宝玉的妻子。
这不仅仅因为薛家有钱,两家门第相当,联姻以后可以进上步加强他们“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因为薛宝钗脑子里那一套封建正统思想,完全符合封建主义道德规范和整个贵族家庭的利益。
论《红楼梦》之宝黛爱情悲剧【摘要】贾宝玉是一个有着判逆性格的多情公子,林黛玉则是一个倔强自傲的如花美眷,他们在一个反人性的、不合理的封建制度的社会里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爱情故事。
他们有着志同道合的思想,与封建家长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婚姻爱情上对抗封建礼教。
他们情投意合,却终是有情人难成眷属,那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爱情的悲剧呢?不仅是性格悲剧,爱情悲剧和命运悲剧,更是一种时代悲剧,社会悲剧。
造成他们爱情悲剧的原因不仅有社会环境,也有时代和家庭,还有个人原因等种种因素,才造就了宝黛之间的爱情,成为了经久不衰的千古绝唱。
然而他们那种背经叛道的言行是世俗所不允许的,所以这个故事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
【关键词】《红楼梦》悲剧独特性必然性社会根源【正文】《红楼梦》写了一个恋爱不能自由,婚姻不能自主的悲剧,这就是贾宝玉与林黛玉二人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
这一悲剧是贯穿《红楼梦》全书最主要的叙事线索,也是《红楼梦》中最生动、最完整、最扣人心弦的故事。
这一故事最终以悲剧作结,表明《红楼梦》中所描绘的社会是个充满悲剧气息的社会。
宝黛二人的爱情婚姻悲剧既是一出性格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的悲剧。
(一)宝黛的爱情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真挚爱情,是《红楼梦》中最激动人心的描写。
宝黛二人青梅竹马,他们的爱情经历一段疑惑之后便达到默契、纯净的境界。
黛玉傲世的品格,诗人的灵性,渴求自由的意识,使宝玉找到了他理想中的美,得到了精神上的慰藉。
同样,宝玉离经判道的性格,聪俊灵秀的风采,黛玉也最能理解、最为欣赏,从而引以为知己。
宝玉和黛玉经过长期交往而结成的、建立在相互倾慕基础上的生死不渝之情,既是情爱,又是心灵的契合、志趣的相投、纯真感情的交流。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结一份难释之情,说“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
(完整版)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 (完整版)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浅论宝黛爱情及悲剧原因>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木石本前盟,情债终成梦—浅论宝黛爱情及其悲剧原因摘要:《红楼梦》又称《情僧录》《风月宝鉴》,可见“爱情”是这本书的重要主题。
综观全书,若说大厦将倾的贾府是全书的躯干,宝黛的爱情便是全书的血液。
小说以宝黛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利用种种谶语铺垫人物故事结局,辅之以贾府的衰败过程。
然有情人终难成眷属,何故?宿命耶?人事也!记得初次看的是删简本的《红楼梦》,只是突出宝黛爱情婚姻悲剧这一主线,以致让我一度认为《红楼梦》是写宝黛钗的情感纠葛的古言小说.故而喜恶明显,先入为主,崇黛抑钗,看书时也是挑着看,发现有黛玉的情节便有宝玉的身影,仿佛黛玉即是为宝玉而而生为宝玉而死.高一那年,买了本以程乙本为底本的比较完整的《红楼梦》,再看已不是只停留在宝黛的爱情悲剧上,而扩展到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的生活画卷、悲欢离合、人情世态。
(演讲时不要点击图片!)
浅析宝黛爱情悲剧
打开《红楼梦》,(切换第二张)曹雪芹说:"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开篇明诣,点出作者希望通过此书道尽人间沧桑,希望世人醒悟的愿望。
正如王国维所说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其在论述宝、黛的爱情时强调:造成宝黛的爱情悲剧的"不过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为之而已"。
常人之情,常人之理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然而,就在常人之情,常人之理中,造成宝黛爱情的悲剧根源又是什么呢?
《红楼梦》是一个作者没有完成的著作。
从前八十回的描写来看,宝黛的爱情线索是既连续发展又若有所断的。
宝玉是小说中的中心人物,他与黛玉的感情发展也似一条耀眼红线令人眩目。
宝黛爱情在《红楼梦》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悲剧结局。
宝黛的爱情之悲也就在于他们的爱情之深。
他们的爱情是从黛玉初进荣国府,(第三张)从黛玉第一眼看到宝玉开始的。
黛玉眼中的宝玉,宝玉眼中的黛玉,都是那么的美丽、清俊、高雅、脱俗,也许前世的灌溉之恩就注定了他们今生的一见钟情。
而后,黛玉的孤高,宝玉的温柔,和他们共同的执着思想——愤世嫉俗,使他们彼此成为知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终于日久生情,虽然双方有意,而且都那么执着,但黛玉的小性和宝玉的多情使他们感情的发展始终是一波三折。
麒麟公案、金玉姻缘,每一点点小的事件都会使大观园内鸡飞蛋打,使他们情感的小舟几欲浪涨船翻。
然而,他们感情却就是在这样的曲折的道路上一路坚强的走了过来。
在贾府中,贾家的男性腐朽不堪,当家的早已是女性。
贾母处在贾家的最高权力地位上,是贾家的精神领袖。
在她的面前,贾政连教训儿子的权力也被剥夺了。
在《红楼梦》后四十回里,贾母被描写成一手造就宝黛悲剧的真凶。
由此,有人认为贾母是霸权主义推行者,是坚决反对宝黛爱情的人,是为了所谓的封建正统,为了她至高无上的尊严,为了她的一厢情愿,毅然舍弃了她心肝肉似的宝玉的幸福,舍弃了她疼爱的外孙女的性命,她一反往日那慈祥的面孔,决绝地作出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
但我以为,造就宝黛爱情悲剧的,并不在于贾母。
贾母是时时刻刻操心着宝玉的婚事的,时时刻刻袒护着两玉儿的。
在第五十回见宝玉和薛宝琴在雪中同立、红梅掩映,贾母问起她的生辰八字,欲与宝玉求配,这就奇怪了,眼前有热辣辣等着的人偏不考虑,而对初来乍到的却兴趣盎然。
实际上,贾母是明问宝琴,暗拒宝钗。
如果说,在前八十回里,贾母一直都是看好宝钗,希望着宝钗将来能够许配给宝玉,我想这是有力的辨证。
所以紫鹃说贾母是黛玉唯一可以信赖的人,这应该是有充分根据的,贾母始终是二玉的保护者。
贾母平日里疼黛玉还来不及,将来更不会加害黛玉。
在《红楼梦》前八十回的描写中,二玉不理世情,生存能力极差,贾母岂会不知?她只想着自己在一日,保护他们一日,不让宝玉挨他父亲的打,不让宝玉去社会上去接触世情险恶,覆雨翻云;不让黛玉受贾府那些薄情的的长辈,势利眼的下人欺负。
她每天都为他们操心。
她在贾府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她在一日,二玉衣食无忧,没人敢侵犯他们;她一旦闭眼了呢?在贾府这样的温柔富贵乡里,贾母也是怕的。
因为,她太知道,富贵后面的假象了。
老太太常抱怨着说:“几时我闭了眼,断了这口气,也就罢了。
便又不咽这口气!”没有夸奖,没有客套,只有责备和泪水。
这是真情流露啊!
在关于黛钗的择取上,元春自始至终是不喜欢黛玉的而偏好宝钗,这分明可以从她在赏赐时对钗黛有薄厚之别中看出。
而王夫人,袭人等一干人,更是站在宝钗这一边。
王熙凤虽然曾把宝黛的爱情打趣,但还是不能说明王熙凤是袒护着黛玉的。
在前八十回中,王熙凤从来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她多次在贾母前赞美黛玉只不过是为了迎合贾母,讨好贾母而已。
所以宝黛在贾府中除了贾母便是孤立的,无助的。
我想,贾母临终时,也绝放不下宝玉和黛玉的。
她托付又托付,叮咛又叮咛,终于还是默默地带着满满的遗憾离开了人世间。
这样的一个饱经世故,懂得真性情而又多么可贵的老人,她绝对不会用那样的恶俗的掉包计来拆散宝黛。
说到她平日里对于宝玉的婚事耽搁,或许贾母真的认为时机未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