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项目驱动教学研究与改革
- 格式:pdf
- 大小:222.12 KB
- 文档页数:2
研究报告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61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可编程控制器(prog ra m m able logic controller, PLC)及其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1]。
作为一种专门应用于工业环境的计算机系统,可编程控制器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先进技术,通过用户存储的应用程序来控制生产过程。
由于具有可靠性高、稳定性好、操作方便、价格低廉和实时处理能力强等优点,PLC已被公认为现代工业自动化三大支柱之一。
因为涉及对PLC 及其系统的了解与应用,“现代电气控制及PLC技术”课程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电网等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该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门实用的技术,其最大特点是实践性强,与企业需求结合紧密。
因此,实践动手环节在该课程教学中具有核心地位。
然而,随着社会、企业对高校人才动手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现代电气控制及P L C 应用技术”课程采用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越来越无法满足社会对相关专业人才的要求。
从作者的教学经验看,该课程目前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进程拘泥于教材章节的逻辑顺序。
由于教材的编写往往按照PLC的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基础知识,PL C的基本指令,PL C的功能指令,PL C的顺序控制等的逻辑顺序编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学生对PLC缺乏感性认识的情况下,大量讲述PLC的发展历史,硬件结构等知识,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也不符合记忆和掌握技能的规律,因此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实验课课时相对不足。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受到课程体系教学大纲的制约,通常只能安排8学时左右的课内实验环节。
实验课程通常由4个左右的独立实验组成,这样的实验课时远不能实现使学生熟练掌握一门技术应用类课程的目标。
另外,由于受到实验室安排等因素的影响,理论课授课内容往往与实验课程的内容在时空上脱节,学生在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后无法及时在实验中巩固,不利于理论知识的及时消化吸收。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项目驱动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究摘要: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的生产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培养一个真正意义上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人才至关重要。
本文揭示了传统《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对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后,采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系统介绍了项目驱动教学法的教学内容及方式。
运用这种教学方式,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他们培养成具有专业职业能力的人才。
关键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项目驱动教学;研究与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摇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6-0044-02《电气控制与plc应用》作为应用广泛、实践性较强、企业急需的一门专业课程,目前在全国很多高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均有开设。
该课程的前半部分是从讲解低压电器元器件,设置了典型环节和电气控制系统,为研究分析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工作原理的原理提供了典型事例,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进行全面系统地讲解电气接线图的工艺设计思想;后半部分的plc,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它融合了微型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及通信技术,成为现代一种新型的工业自动化控制设备[1]。
目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被应用于全国各行各业的生产过程中,成为一种可靠性高的现代工业自动化控制的主要手段。
从目前该课程的发展形势看,如何让学生学好学透该课程成为当前教学的首要任务。
为此,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不断进行研究,期望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该技能,满足企业对生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经过多年的反复借鉴和研究,我们大胆地对传统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确定了“强化实践,重在技能”的培养方向,建立与能力挂钩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工业生产的大项目为实践基地,采用获取技能证书的教学模式,通过一段时间对学生的教学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注重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plc的指令枯燥乏味,使学生上课缺乏激情,精力不能集中,学习兴趣很差,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微探摘要: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职校机电类专业中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电工技术和电机拖动等的后续课程。
根据职校新的课程标准,应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目标,教、学、做一体化,培养学生具有对工厂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基本环节设计、分析与故障排除的专业能力;要具有对plc 控制系统进行i/o分配与系统程序设计的专业能力和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合作共事、随机应变的关键能力等。
文章探讨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在其中的具体运用。
关键词:电气控制与plc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法;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tm921.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20-001所谓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
这里的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
当前,职教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在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中,笔者根据课程和学生特点,适机引入了项目驱动教学法,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教果,现介绍如下:一、项目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项目驱动教学法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
从教师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尤其适用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学生的角度说,“项目驱动”是一种学习方法,它适用于学习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它能帮助学习者朝着目标,有序学习。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项目驱动教学法”能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
二、项目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实施1.合理选择教材鉴于目前职教教育教材的现状,教学工作中可以以现有的教材为辅助,根据项目化课程的特点自编教学讲义,在教学中不断补充和完善,最终形成具有项目化课程特点的校本教材。
浅谈《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作者:曹金福徐春武来源:《职业·下旬》2010年第01期《电气控制与PLC》是现代控制设备中应用最广泛、实用性最强、企业最急需的专业课程之一。
其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以满足企业对生产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为目标。
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中,确定“强化实践,重在技能”的思路,构建与能力应用相适应的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构建以技能与实践为特征的教材建设,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为依托的师资建设,以获取技能证书为目标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教学方法改革为“做中学,做中教”为实现学生高质量的“做”,首先必须打造高水平的双师型队伍。
对专业教师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求其取得与专业对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打铁还得自身硬,教师只有自己会做,而且做得好、做得巧,才能指导学生做得实、做得精。
为实现“做中学、做中教”的目的,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以在课堂上教学生“如何做”和“如何做得更好”为教学方法,实行“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改革”,编写“专业实践教学指导书”,采取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仿真教学法,实行小组化、师徒式等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二、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注重技术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是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
要坚持从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实现“教师为主体”向“学生为主体”及“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变。
通过市场调研分析得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在实践中所需要的能力是:电气控制操作能力、PLC基本原理及应用能力、编程能力、功能指令应用能力与维护能力。
按这些能力培养的需要,重新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到70%,达到学生掌握现代设备控制技术与维护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现代设备的使用与维修等方面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因此,在课程内容教学安排上,要注重相关课程(如电工技术、电机控制、单片机控制技术等)在该课程中的应用,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从电气控制主回路到控制回路、从局部电路到整体电路、从原理应用到工艺安装,由易到难,逐步掌握现代设备电气控制原理分析和故障诊断的方法。
Innovation in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Education机电教育创新电气控制与PLC 技术已经在全国农业、工业等很多领域都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自动化控制、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
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须要将《电气控制与PLC 》作为专业的核心课程进行学习,必须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该课程也将作为考核维修电工技能鉴定的重要内容,如果能充分掌握,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能有巨大帮助。
近年来,我国很多高职院校都在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改革和探索,主要有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通过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操作水平和应用能力,并且取得了较大成就。
1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在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改革过程中,必须要根据高校学生所学专业的特点以及现如今国家对于人才培养的需要进行创新和改革,促进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内容模块化的改革。
在整个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内容整合时可以先把内容划分为六个模块,其中电气控制教学方面可以分为低压电器元件模块、机床电气控制模块自己基本电气控制线路模块,PLC 课程教学可以分为PLC 基础知识模块、PLC 应用模块自己指令系统模块。
然后要根据模块化教学,进一步分化每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具体措施,使每一个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都能使学生有一个清醒的认知,使学生更加了解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的内容[1]。
2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方式一定是多种多样的,高职院校的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发展状态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具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等信息化科技化教学方式丰富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教学手段,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对于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的实践运用能力,再次,教师可以通过现场教学法使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到电气控制与PLC 课程的实际应用方法[2]。
课程教学设计《电气控制与》课程教学设计一、课程目标设计1、总体目标本课程以西门子S7-200 为基础,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任务驱动为导向、项目为载体,将课程知识点与能力点融入到各个教学项目中,完成课程总体设计与子项目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具有初步的可编程控制器()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于工作过程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工控项目构建、编程、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提高电气自动化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操作技能。
2、知识目标:(1)、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懂得工作方式,熟悉的编程软元件,掌握编程软件的常用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的基本指令、编程规则与典型程序块,弄清编程的一般过程,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比较、归纳认知活动,学会经验编程法。
(3)、熟悉顺序功能图与顺序编程方法,理解数据处理类应用指令、程序控制类应用指令的含义,熟悉功能指令的应用方法。
(4)、领悟编程思想,清楚系统开发过程,熟悉在工程中的一般应用方法。
(5)、掌握基于现场总线的相关知识,掌握现场总线的编程调试、故障排除、设备维护等知识。
3、技能目标:(1)、能够用7编程软件进行梯形图、指令表的编辑、程序的读写、运行监视和调试工作。
(2)、能够根据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完成输入、输出端口与设备间的连接。
(3)、能够使用内部软元件、基本指令、步进指令与功能指令编写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工作台自动往返、昼夜报时器控制、抢答器控制、等开关量控制程序。
(4)、能够应用知识和技能构建控制系统,解决一定的实际工程问题。
4、素质目标:(1)、培养5S日常管理素养,能独立进行实验实训室日常管理;(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相互配合与协作;(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真诚做人、塌实做事的美好人格;(5)、培养独立自主的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讨摘要:本文从《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根据课程性质和特点,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方式五个方面,进行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教学模式改革教学目标及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改革《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是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数控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以继电器—接触器为主的电气控制系统和以PLC为中心的控制系统相结合的综合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都很强。
课程内容包括低压电器结构及原理、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PLC指令系统、PLC梯形图程序设计等知识。
我系结合我校实际办学情况,突出高等职业教育“强化基础注重实用”的特点,以符合岗位需求和电气控制技术及PLC发展趋势为原则开展课程改革。
1 课程改革的背景《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的教学,大都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规定的教学内容和学时在教室上课,然后安排实验和实习,期末进行理论考试这种模式完成教学任务。
这种教学模式往往是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设施薄弱,重理论轻实践,使理论和实践不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毕业后动手能力相对较弱,与职业技术教育要培养具有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的宗旨以及市场的需求不相适应。
为培养“技术岗位型”的应用性人才,对该门课程实行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
我们改革的步骤为:首先调整教学目标和内容;其次改进教学方法;然后进行教学手段改革,最后进行相应的考试改革。
2 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的改革2.1 教学目标改革2.1.1 教学目标根据高职教育特点、目标以及就业岗位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需求,确定本课程教学目标为:培养从事电气设备与PLC控制系统的运行、维护、调试、技术革新与改造的“技术岗位型”的应用性人才。
2.1.2 知识目标(1)常用低压电器的选择和整定、基本控制电路、典型设备的控制电路分析及维修;(2)PLC指令系统、PLC的配置;梯形图程序编制及应用设计、PLC编程软件和组态软件的使用。
《电气控制及PLC应用技术》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一)课程概述1、《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是我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同时它也是帮助学生考取中级和高级电工职业资格证书和PLC程序设计师资格证书的核心课程。
共64学时,其中实践教学32学时。
2、近五年来,我院机电一体化教学团队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
将《电工电子技术》中的电机控制部分和《PLC原理与技术》课整合成一门课程,包括“电气控制”和“PLC技术”和“机床电气维修”三大部分。
3、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能力结构中,本课程占有重要位置。
要求熟悉常用低压电器的原理及使用,能熟练阅读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的原理图和接线图,能进行技术改造;熟练掌握PLC控制技术及其在工业控制中的应用。
4、课程定位:《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是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课程建设中按照培养“满足生产第一线需要、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学要求,发挥我院机电专业教学团队优势,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使用基于“项目+案例”的教学方法,融合机电行业标准,构建项目导向的“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团队概述1、“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团队共有专业主讲教师5人,硕士2人、考评员5人,双师教师5人。
2、为满足“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的开发,学院安排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先后参加了“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培训、工学结合课程实施培训、聘请四川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李学锋教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培训。
二、课程教学目标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融合岗位职业标准一一培养熟悉国家相关电气标准和工艺规范,掌握电器控制、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技术、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
(一)知识目标1、熟悉国家相关电气标准和行业规范2、掌握常用低压电器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的基本知识3、掌握小型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的基本知识(PLC编程、技术资料的编写)(二)能力目标1、熟练使用常用仪器仪表、电工工具、安装配线工具2、能够完成小型电气控制系统和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和调试(PLC编程)3、按国家标准正确绘制电气原理图、电气设备元件布置图、电气设备接线图等电气图纸(三)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学会信息查询、收集与整理分析的能力2、具备创新意识、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电气与 PLC 控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摘要《电气与PLC控制》课程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该课程在自动化生产控制中应用广泛,与生产实际结合紧密。
随着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工程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满足社会发展需要,提高学生市场竞争力,对《电气与PLC控制》课程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电气 PLC控制活页式教材课程思政混合式教学一教学内容改革1 传统教学内容存在的弊端1.传统教学按照知识体系构建教学内容,电气控制部分分为低压电器元件、基本控制电路、机床电气控制三部分内容,学生学习了低压电器元件的基础知识后,不知道学为何用,印象不深,具体应用于机床电气控制线路安装与调试时需要重新复习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学习效率低,效果差,不符合“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认知规律。
2.教材知识陈旧。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教材的更新跟不上控制技术的发展。
教材中所涉及的电器元件逐渐被淘汰,新的电器元件和控制技术、控制方法在教材中涉及很少,教学内容与实际工程应用严重脱节,不利于学生从学校到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
3.传统的教学内容以讲授知识为主,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
2 基于项目化的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1.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能力需求,将知识碎片化、实际案例任务化、教学任务情景化、任务内容单元化,重新构造、序化课程内容,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
以学生为主体,将知识与技能有机溶入学习情境中,以寻求“解决办法”来引发和维持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探索吸收知识,掌握技能,加速学生将知识内化为能力的过程。
2.按照学习情境设置教学内容,每个学习情境下分若干个学习任务。
任务的设置遵循“从未知到已知,从基础到精深”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学习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
浅谈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摘要】本文从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现状出发,针对该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相关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高职电气控制PLC教学改革电气控制与PIC课程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也是高职院校机电类学生必修的一门主干课程。
如何使教学真正的符合职业教育的内涵,是当前职业院校教师不断探究的课题。
本文仅就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的教学改革作初步探讨。
一、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现状高职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内容分为电气控制技术和PLC技术两部分。
电气控制技术部分内容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电气设备,分析机械设备电气控制原理,设计简单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电路。
PLC技术部分内容的教学,则是让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以及编程技巧,同时有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从事自动化行业的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目前的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传统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
学生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其动手能力差,与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有较大距离。
二是传统教学过分看重知识的传授,强调教育在课堂上的核心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别,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率;过多强调学习,从而抑制了学生的发现、创新兴趣。
三是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仍主要是粉笔加黑板,教学方法陈旧。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对象,或装知识的容器,抹杀了学生的主动精神和创造潜能。
四是缺乏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体系。
目前的考核方式、方法,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本课程知识的掌握及运用程度,特别是不能很好地反映其动手应用能力。
二、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一)明确培养目标,改革教学内容电气控制与PLC课程贯彻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的职教思想。
对此,笔者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课程培养目标,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度,本着“向专业靠拢、向实践靠拢”的原则,在调研的基础上,更新教学内容。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电工技术基础与技能》《电子技术基础与技能》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常用低压控制电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和PLC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安装与维修》《变频调速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144学时,8学分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职业精神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电子电工类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以及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与应用能力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设备运行与控制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电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围绕电气控制、PLC应用技术等关键能力,反映电气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体现科学性、前沿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认知规律以及技能形成规律,以常用异步电动机为工作对象,实现不同的工业控制要求,根据PLC工业控制对象、控制要求的不同,确定项目和任务的编排顺序,依据任务实施的工作过程,设计教学活动。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常用电气控制和PLC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初步建立良好的职业意识。
1.会识别、选择、使用常用低压电器,能正确识读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电路图。
2.能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安装、调试、运行及维护;能进行普通机床电气控制电路调试、故障检查、分析及排除。
3.会根据控制要求,合理分配I/O 端子、设计PLC控制原理图,实现PLC 硬件系统的正确安装。
1引言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课程是集计算机、自动化、电气等各专业的理论与技术为一体的实践性及应用性均很强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包括:电器控制、线路控制、PLC原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要求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
在一般教学模式中专业理论学时数占主导地位,专业理论的教学方面侧重,造成了专业理论教学和实际动手实践能力相脱节。
因而,对于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这门应用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关键点是在于提高相对应的教学效果。
2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的教学特点、教学目标电气控制技术与PLC这一门课程实际上是电机电气控制技术和PLC这两门应用技术两门课程所做的一个整合,专业理论知识内容相当丰富多样,对应的专业性也很强,所涵盖的知识面也非常广阔,其中对学生所要求掌握的实践性及应用性方面的能力都非常强。
既需要学生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又还要具有一定的动手实际操作能力,所以本课程对学生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高职高专院校主要培养面向服务生产第一线的高素质技术型应用人才[1,2]。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电气控制技术与PLC也要适应向应用型转型方面转变,需要去重新制订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
本应用课程则应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与创新能力作为主导方向,培养出高级的能够自主学习能力强和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及良好职业素养的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为目标。
要实现这个综合性教学目标,就需要对以往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及方法还有对应的考核方法去进行对应的教学改革。
3电气控制技术与PLC应用的教学内容改革首先,对课程理念进行改革,重组教学内容,利用仿真软件、多媒体技术等新式教学手段,培养针对性的应用性能力[3]。
以“重在应用、强化能力”为指向,再以项目性任务驱动进行设计实施整个教学过程,增加对应的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培养学生们的专业工程技术的实际操作应用能力。
电气控制技术及PLC课程主要有两大模块:继电器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