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出来的距离
- 格式:pdf
- 大小:371.62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知讲练考全优学案第二章《声现象》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学生版)一、声音的产生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____停止,__________停止。
发声停止了,但不影响原来产生的声音的传播。
2.①正在发声的物体叫____________,声源正在振动。
②声源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
如:a.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的振动发声;b.《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验证振动发声的实验必须满足两点要求,二者缺一不可:①明显感受(视觉或触觉等)到__________;②听到_______(可能没有明确说明)。
【讲练1】锣发声的时候用手按住锣面,锣就停止发声了,这是因为()A.手吸收了声音 B.手不能传播声音 C.手反射了声音 D.锣面停止振动【讲练2】以下几个现象能说明声音产生的原因的是()A.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钟声明显减弱B.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放在塑料袋里后没入水中,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C.拉小提琴时,在隔壁房间里也能听到悠扬的琴声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讲练3】如图所示,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一下鼓面,在听到鼓声的同时会观察到纸屑____________。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___________,将敲响的鼓面用手按住,响声会消失,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讲练4】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溅出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_____产生的,物理学中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讲练5】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_产生的;花样游泳运动员能潜在水中听到音乐,说明___________能够传声;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1.长度的测量1. 长度单位及换算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排列为km 、m 、dm 、cm 、mm 、µm 、nm .记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时,有以下方法:按单位的大小顺序记忆:先记住长度单位大小的排列顺序;再记住相邻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下图所示);需进行单位换算时,根据上图便可算出所需换算的两单位之间换算关系:如要知道km 与c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113+1+151km=101010cm=10cm=10cm ⨯⨯;又如要知道nm 与dm 之间的换算关系,则可由图得出:3311331181nm=10101010dm=10dm=10dm ---------⨯⨯⨯.知识点2.正确选择、使用刻度尺、认识长度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前,首先要弄清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的位置。
(2)选择刻度尺时应根据测量的要求来选择。
(例如:要测量一支钢笔的长度,精确到mm ,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mm 、量程是150mm 左右的刻度尺;而在体育课上要测量跳远的长度,则可选用分度值是1cm 的皮卷尺。
)(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被测长度的一端要与刻度尺的零刻线对齐(若零刻线已磨损,则选择刻度尺上另一完好的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且正对刻度线读数。
知识点3.测量结果的记录 测量结果是由数字和单位组成的。
其中数字部分由准确值加上一位估计值组成。
测量结果在书写的时候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知识点4.实验误差(1)误差与错误:首先误差不是错误。
错误,是指由于实验方法不正确或实验时违反操作造成的,错误是能够避免的。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的最大区别是,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消除。
(2)误差产生的原因3种:测量仪器不够精密、测量方法不够完善、测量的人为因素。
高效课堂精讲精练知识点1 音调情景激疑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从木梳的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可以听到纸片的“嚓嚓”声;当快划时,纸片发出的声调就会变高,发出较尖的声音,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教材全解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是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用符号Hz表示。
2.超声波与次声波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到20190Hz人们把高于20190Hz的声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次声波知识拓展(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等多种因素有关,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大弦小声,小弦大声”的记载,弦越短、越细、绷得越紧,它振动时发出的音调就越高,弦乐器和管乐器通过改变振动弦或空气柱的长度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成年男子的声带长而厚,儿童和妇女的声带短而薄,所以,成年男子的音调比儿童和妇女的音调低,男低音的频率约为65Hz,女高音的频率约为1100Hz。
(2)听觉效果与音调的关系:音调越高,听起来越尖细;音调越低,听起来越低沉。
(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振动频率不变,音调不变,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的传播速度相同。
即学即练例 1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纸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纸片发出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时间解析用硬纸片拨木梳的齿,硬纸片振动得快,发声的音调高,所以,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音调是否与声援振动的频率有关。
答案A例2编钟是把很多大小不同的青铜器像吊钟一样吊起来,敲打是能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奏出优美的乐曲,这里的“不同”指的是声音的不同。
解析钟本身的结构不同,受力振动时的快慢不同。
答案音调例3如图所示的漫画,说明鱼能听到火山爆发而产生的,而人不能听到解析人耳听不见超声波和次声波,而地震、火山喷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许多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宽,可以听见次声波。
初三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好嘞,今天咱们来聊聊初三数学里那个“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这个听起来可能有点晦涩的东西,其实说起来也没那么复杂。
你想象一下,有个小点,它在平面上游来游去,突然发现自己身边有一条直线,哎呀,这条直线可是它的“老朋友”呢,虽然两者之间的距离有点尴尬。
大家可能会好奇,点和直线之间到底有多远呢?这就要用到咱们的公式啦。
公式其实就是个简单的东西,记得是这样写的:距离等于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D=|Ax1 + By1 + C| / √(A² + B²)。
哎哟,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别急,咱们来拆开聊聊。
A、B、C是什么呢?它们其实就是直线的一些参数,假设你要的直线是Ax + By + C = 0,简单的线性方程嘛。
点(x1, y1)就是你那只在平面上游荡的小点儿,它的坐标可重要了。
就像咱们出门得知道自己在哪儿,才能找到去超市的路。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想,“这公式到底有什么用啊?”你看看,生活中总会有一些需要测量的东西,比如说你在公园遛狗,狗狗偏偏跑到了一条长椅边上,你想知道狗狗离那条长椅有多远。
用这个公式,简单一算,距离就出来了,是不是挺方便?哎,谁说数学跟生活没关系呢?再说了,大家都知道,数学不光是死记硬背,更是要理解。
拿这个距离公式来说,理解了它的意义,才会觉得它是个好帮手。
想象一下,有个小朋友,他在玩“躲猫猫”,而“猫”就是这条直线,“小朋友”就是点。
距离越近,猫找得越快;距离越远,小朋友就有时间躲得更好。
这样理解,是不是轻松多了?学习数学也别太紧张,咱们有的是方法。
画图就是个好主意。
你可以在纸上画出坐标轴,画出那条直线,再把点标出来,然后想象一下点到直线的垂直线。
嘿,发现没?其实就是形成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咱们可以利用三角形的边长来算距离,简单又直观。
没事的时候就画画,放松一下,也能帮助记忆,何乐而不为?要是你还是觉得这个公式难记,没关系,咱们可以想个小口诀。
比如:“A、B、C记心间,点的坐标要提前,代入公式看结果,距离计算不简单。
奇妙的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发声体:声源2.发生条件:振动(运用转换法探究)转换法:将不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通过某种方式把它直观地呈现出来的研究方法。
(化抽象为具象......)3、发声体发声时一定在振动发声体振动时一定在发声注意:振动停止,发声停止,声音消失声音可能继续传播4、对于装有水的玻璃瓶:敲(瓶中的水和瓶身....振动)吹(瓶中的空气..振动)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15..℃.的空气中....,声音的速度是340m/s 2、声速的影响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特殊情况:例如声音V 软木<V 水(2)温度: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三、回声1、定义:声音遇障碍物被反弹回来2、声音的吸收:疏松多孔的物质对声波的吸收能力更强3、人耳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时间:到人耳的时间间隔大于0.1s②距离:障碍物到人耳距离大于17m4、应用:回声测距四、几种计算题型1、声与光的问题∆t S v =/声要点:路程相同,所用的时间不同,光传播所用的时间可忽略不计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问题∆t S v S v =-21要点:路程相同,所用的时间不同3、回声问题要点:发生回声时,声运动的路程是声源发声时(声源不动)距障碍物距离的二倍,即S v t =声2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尖细程度)1、频率:发声体每秒振动的次数(1)意义:反映发声体振动的快慢(2)符号:f(3)单位:赫兹,Hz2、频率越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频率越小.(振动越慢)→音调越低.3、实际应用长.松.粗.→振动频率越小(慢)音调越低.短.紧.细.→振动频率越大(快)音调越高.例子:①弦乐器:弦越细、越紧、越短,弦振动越快,音调越高②管乐器: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振动→水多→振动慢→音调低)※对于装有水的玻璃瓶:敲(瓶中的水和瓶身....吹(瓶中的空气振动→水多空气少→振动快→音调高)..二、响度:声音的大小1.振幅:发声体振动时,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2.响度影响因素:①振幅②听者到发声体的距离③声音的分散程度3.力度影响振幅:力度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例如:引吭高歌,震耳欲聋三、音色:(音品)影响因素:与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发声方式有关例如:辨音识人,声音密码锁【声音的三要素对比】项目音调响度音色概念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大小(或强弱)声音的特征影响因素频率振幅和距离发声体本身、如材料、发声方式等描述尖细或低沉响亮或微弱改变方法改变发声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改变力的大小改变发声体的振动方式等描述如尖锐刺耳如震耳欲聋如“闻其声知其人”说明1、频率:是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2、振幅:是指物体振动时偏离中心位置最大距离四、超声波、次声波1、人耳可听频率:20Hz~20000Hz2、超声波:频率大于20000Hz(1)特点:①穿透性强,方向性好②人耳听不见,猫狗、海豚、蝙蝠可听见(2)应用:B 超,声呐,超声导盲仪,超声碎石等3、次声波:频率小于20Hz(1)特点:①传播距离远,能量大,破坏力强②人耳听不见,狗、大象可听见(2)应用:预报地震、海啸、台风等4、声音的利用(1)声音可传递信息....→例如定位,测距,挑拣材料,B 超诊断病情等(2)声音具有能量....→例如超声波碎石,声波武器等五、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当代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2、噪声:(1)发声体做杂乱无章的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2)妨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以及对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环保角度)3、声音的等级:分贝(dB)(1)听觉下限:0dB(2)保证正常休息:小于50dB(3)保证正常工作学习:小于70dB(4)保护听力....:小于..9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1)声源处...(例如摩托车上的消音器)(2)传播过程中.....(例如公路两旁植树或安装隔音板)(3)人耳处...(例如佩戴耳塞或捂住耳朵)5、噪声的应用:除草、脱水等6、波形图:(1)纵向看,波越高,说明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2)横向看,波越密,说明振动的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人际交往中的空间距离人际交往中的空间距离我们身处社会中,人际交往是不可避免的事,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人际交往中的空间距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人际交往中的空间距离1 .亲密距离亲密距离在45 厘米以内,属于私下情境。
多用于情侣,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朋友间。
两位成年男子一般不采用此距离,但两位女性知己间往往喜欢以这种距离交往。
亲密距离属于很敏感的领域,交往时要特别注意不能轻易采用这种距离2 .私人距离私人距离一般在45 ~120 厘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身体,这一距离对讨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一般的朋友交谈多采用这一距离。
3 .社交距离社交距离大约在120 ~ 360 厘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为正式的交往关系。
一般工作场合人们多采用这种距离交谈,在小型招待会上,与没有过多交往的人打招呼可采用此距离。
4 .公共距离公共距离指大于360 厘米的空间距离,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彼此极为生硬的交谈及非正式的场合。
在商务活动中,根据其活动的对象和目的,选择和保持合适的距离是极为重要的。
人际交往禁忌禁忌一:热衷于探听家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
而有些人热衷于探听,事事都想了解的`明明白白,这种人是要被别人看轻的。
你喜欢探听,即使目的也没有,人家也会忌你三分。
从某种意义上说,探听人家私事,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禁忌二:喜欢嘴上占便宜有些人喜欢说别人的笑话,讨人家的便宜,虽是玩笑,也绝不肯以自己吃亏而告终;有些人喜欢争辩,有理要争理,没理也要争三分;有些人不论国家大事,还是日常小事,一见对方有破绽,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让对方败下阵来不可;有些人对本来就争不清的问题,也想要争个水落石出。
禁忌三:进出不互相告知你有事要外出一会儿,或者请假不上班,虽然批准请假的是领导,但你最好要同办公室里的同事说一声。
即使你临时出去半个小时,也要与同事打个招呼。
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有个交待。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声现象重点解析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15分)一、单选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15分)1、对远处的人说话时,为使对方听清楚,人们常会用手捂住嘴巴,如图。
此现象主要说明()A.声音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B.声音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C.声音能在不同介质中传播D.声音的音调由频率来决定2、下列技术的应用中,属于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是()A.超声波碎石B.倒车雷达C.B超D.声呐探测鱼群位置3、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社会各界都努力为考生创设良好的环境,防止噪声的危害是一项重要工作。
下列关于考试期间控制噪声的说法和做法正确的是()A.考场周围可以大声播放音乐,因为音乐不属于噪声B.考场附近禁止车辆行驶和鸣笛,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的产生C.关闭门窗可以完全消除噪声,因为固体不能传声D.干扰的声音不可能完全杜绝,若在考场内听到80dB的噪声应属于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4、如图所示是某型号的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o)的波形图。
根据该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钢琴与长笛的音调不同,音色相同B.钢琴与长笛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C.钢琴与长笛的响度相同,音色相同D.钢琴与长笛的响度不同,音色不同5、以下与声现象有关的几个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实验:①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在抽取钟罩内的空气的过程中,铃声逐渐减小;②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插入水里,看到水花飞溅;③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会发出不同的声音;④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I-
‰冷
农
、:V
’+。
-11l
j
’≥∥唑::”m..”翟
:萨’一二一‘一’二.一二二二
:二警二’江苏陈宇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在野外勘探,山路远,地质队员从这山到那山,要走多少路呢?他们肯有自己的测量方法。
首先,他们放开嗓门向对面大山高喊道:“你——有——多——远?”然后,默默数数,数多少,传来了回声,地质队员们便知道自己大约有多远■
…懈
路要走。
他们用耳朵听,就能估算出距离,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大约是每秒340米。
根据这个道理,地质队员用听回声的方法就能估算出他们与对面高山相隔多远。
‘
用听来测量距离。
实际上是一种估算的方法,它并不十分精确。
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用估算是比较普遍的。
比如,让你估算一下房屋的高矮、地方的大小、物体的轻重,还有估算一下时间等。
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离不开估算的学习。
指导老师。
音响技术AVtechnology录音与调音在录制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中,电平标准的掌握和拾音技巧的把握是最基础的。
1 被拾声源与话筒的距离最简单的拾音是用一支话筒拾取单一声源,话筒选择心形指向或椭圆形指向的即可,声源与话筒相距10~20 cm。
这是单一发声源的声音拾取,体现出的音质是同一的。
但这种简单的录制方法有利也有弊,拾音过程中易出现有效近讲效应,录制出来的声音状况有冷硬感。
有效近讲(拾音)效应因有过多的低频谐波共振使低频波形变形、失真而使录音效果不好。
如果录制具有细节感的作品,就要具备好的拾音环境,只有避免噪声的干扰和影响才能保障录制的质量和效果。
由于录制的声源效果不同,使用的拾音方式、方法也就不同,这里就不细述了。
2 话筒放大器的使用与调整话筒放大器(话放)是把话筒信号放大并进行一些必要处理后,变成线路输出信号输送出去。
通常有以下功能:⑴压限;⑵EQ;⑶扑声消除;⑷嘶声消除;⑸噪声门等。
其使用方法是将话筒与话放连接,并通过正常声音(声源)测试调整话放输入电平。
以人声为例,用正常声源调整输入电平,使声音峰值不超过设备所限的电平比较合适。
下一步是调整压限器,使用压限器不仅是压缩声音的动态,使其具有一定的丰满度,而且不能出现声音处理后和处理调谐中的痕迹。
在一个声源需要稳定的情况下,就要适当降低启动时间,降低阈值,适量增加压缩比,如60 ms 左右的声源发声状态,恢复关于录音电平标准的掌握和拾音技巧150~170 ms,阈值-20 dB 左右,压缩比为4∶1或6∶1比较合适。
当然不同的设备、不同声源条件会出现不同的压限效果。
前期录制的声源难保一次调整到位,后期缩混中继续调整到满意为止。
大型录音棚(面积约在100 m 2或100 m 2以上时)有良好的声学反射条件的环境,在使用话放压限器时,要适量降低压缩比。
如压限器的压缩比调得太大,当声源音量达到阈值时,压缩器就会把超出的电平很大程度地降低,而早期的反射声也会随之被降低,声音就失去了空间感,避免此类状态的方法就是压缩器和扩展器的配合使用。
听觉训练步骤1. 感知声音的有无2. 林氏六音测试法以下是林氏六音共振峰的频率分布状况。
250 500 1000 2000 4000 8000林氏六音测试操作方法:对于双耳佩戴助听设备的孩子,应分别测试左右耳,即先关掉一侧助听设备,测试另一侧补偿情况;再反过来测试。
如果单耳佩戴助听器(另一侧听力损失严重)或单侧耳蜗植入且对侧耳未佩戴助听器的情况,可以只测试佩戴助听设备一侧。
测试时音量适中,不要加大发音强度。
测试距离可先采用0.5米,如果测试情况良好,可以再做1米距离的测试,进一步到2米。
如果孩子对近距离测试都无法通过,则不需进行远距离测试。
测试人要在孩子的侧后面,确保他完全不能通过视觉获取信息。
方法一:让孩子拿起一个小珠子,放到测听一侧的耳边,这个动作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听觉注意。
告诉他“听到声音就把小珠子扔到盒子里,没有声音时要等待,不要放。
”也可以采用“套圈”、“滚珠”等各式玩具,或从家里找一些适宜的物品,最好能激发孩子的练习兴趣。
对不同年龄的孩子要选择不同的玩具。
3岁以下可以选择套塔、乒砰玩具等容易操作的物品,只要听到声音放下或敲击玩具就可以了。
小龄孩子不要选择很小的物品,因为他们手指的小肌肉运动能力还较差,小的物品不易于拿取。
3—6岁可以选择“以形补形”等有一定难度的认知练习的玩具,这种玩具在做听觉训练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力和形状辨别能力。
另外,这种玩具比较小,有利于锻炼孩子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的发展。
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如:7岁以上),也可以不用玩具,只要让他听到声音举手表示即可。
方法二:通常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孩子在六音测试中,会主动跟随发音。
对于年龄偏大的孩子(3岁以上),我们要用玩具等积极示意他模仿发音。
训练者先发出某个音,当孩子模仿发音之后,再给孩子玩具让他投放,并且要马上给出兴奋的表情或者拥抱作为鼓励。
这时,即使发音不太清晰,家长也能大致判断他是否能听辨出这些语音,是否有混淆。
我们之间的距离的满分作文最遥远的距离并不取决于你到达任何人,完成任何事的距离,而是取决于你的怯懦,你的软弱与你想完成的目标的距离——那就是你的心到达一个地方的距离。
一切的一切,都被推给距离。
其实我们更应当明白,不是那样的距离造就了你,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关于我们之间的距离的总分值作文,供大家学习。
我们之间的距离的总分值作文1回忆以之所以宝贵是因为贴是了一去不复返的标签。
—题记小时候,奶奶常站在学校门口,和众多家长一起,等候着放学,等候着我雀跃地扑向她,接过一快蛋糕或是小吃什么的。
我大摇大摆地向前走。
而她总是笑眯眯的跟着我,一脸的欢乐与满意。
后来,上了初中,我慢慢长大了,不再情愿奶奶来接我。
因为奶奶总喜爱当着同学和其他家长的面问我“今日被人欺压了没有,今日开不快乐?”我心总是觉的不自由。
我小小的自尊心不情愿让其他人知道我在家是一个“小宝宝”,可是奶奶丝毫没有觉察我的厌烦,照旧在门口欢乐的等我。
直到有一天,我再也忍不住了,气急败坏地冲着奶奶说:“我都这么大了,不须要你来接我!”奶奶的眼光瞬间暗淡了,她静默地转身走了,望着她萧瑟的背影,我心底竟然兴奋莫名。
奶奶不再来了,改在小区门口等待。
有时候我放学晚了她会等上一两个小时。
以至看到我,就静默地接过我沉重的书包,嘴不发出一丝声音。
我们一前一后,静谧的回家。
渐渐的我习惯了习惯了她的静谧、她的缄默、她的等待,还有她越来越少的笑容………到了八年级,奶奶回了荆州,我留在了沙市,校门口,谁也不会在意少了一个人,小区门口,也没人在意。
那天我像平常一样回家,她回来了,我想小时侯一样雀跃地扑向她怀里,可是终究没能够,她没有说话,但却多了一些微笑,一高一低,一前一后,我和她,走在回家的路上,这画面颇为和谐。
那时我才明白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恒久听不到那句“我爱你”。
我们之间的距离的总分值作文2靠在窗前,街上几片树叶随风飘舞,天黑如墨色,有时传来几声烟花在空中绽放又消逝的“噼啪”声响。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到知识点,大家是不是都习惯性的重视?知识点就是学习的重点。
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二上册物理声现象的知识点篇1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初⼆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初⼆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物理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数学作为⾃⼰的⼯作语⾔,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门⾃然科学学科。
下⾯是⼩编整理的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家! 初⼆物理声现象知识点总结1 现象知识归纳 1.声⾳的发⽣:由物体的振动⽽产⽣。
振动停⽌,发声也停⽌。
2.声⾳的传播:声⾳靠介质传播。
真空不能传声。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是靠空⽓传来的。
3.声速:在空⽓中传播速度是:340⽶/秒。
声⾳在固体传播⽐液体快,⽽在液体传播⼜⽐空⽓体快。
4.利⽤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的三个特征:⾳调、响度、⾳⾊。
(1)⾳调:是指声⾳的⾼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
(2)响度:是指声⾳的⼤⼩,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向性好、穿透能⼒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且⽆孔不⼊。
⼀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体会造成危害,甚⾄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于⾃然界中的⽕⼭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类制造的⽕箭发射、飞机飞⾏、⽕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次声波。
声现象知识点总结 1、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是靠介质传播的,⽓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
⼈听到声⾳的条件:声源——→介质——→⽿朵 3、⼀般情况下⽓体中的声速⼩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4、回声的产⽣:回声到达⼈⽿与原声到达⼈⽿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时,⼈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就听到了回声,否则回声与原声混合在⼀起使原声加强。
中考物理专题有关回声测距的计算题练习(附答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计算题1.某人站在正对着悬崖行驶的船上朝着远处的悬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后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是5m/s,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1)从人发声到听到回声的过程中,船行驶的距离;(2)人发声时船离悬崖多远。
2.如图所示,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火车头距离桥头300m处鸣笛,鸣笛10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
求:(1)火车的速度;(2)听到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3)若车头上桥后30s车尾离开大桥,大桥的长度。
3.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已突破7000m,世界领先。
“蛟龙号”深潜器在某次实验中,以2m/s的速度匀速下潜,“蛟龙号”同时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下潜速度保持不变,经过12s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v=1500m/s)求:(1)12s内,“蛟龙号”下潜的深度s1是多少?(2)12s内,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路程s2是多少?(3)“蛟龙号”向海底发出声呐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s是多少?(4)“蛟龙号”接收到从海底反射归来的信号时,离海底的深度s0是多少?4.小马同学站在操场上某处拍了一下手,此时小马与教学楼之间距离为68m。
已知此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经过多久可以听到教学楼方向传来回声?5.周末小明和同学约好一起去沈阳故宫拍摄雪后的美景。
小明选择打车前往,如图甲所示是小明乘坐的出租车发票。
求:(1)在小明乘车的全过程中,出租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出租车行驶过程中,如果按如图乙所示的速度行驶了1.8min,求这段时间所通过的路程;(3)出租车以速度v驶出某直线路段时,有一处测速仪,测速仪内有能发射和接收超声波的传感器,如图丙。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关于礼仪的相关知识,下面店铺为大家整理了关于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相关内容,欢迎分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际交往的四种距离1、亲密距离0~0.5米为亲密距离。
这是恋人之间、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以及至爱亲朋之间的交往距离。
亲密距离又可分为近位和远位两种。
近位亲密距离在0~15米之间。
这是一个“亲密无间”的距离空间,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尽情地表现爱抚、安慰、保护等多种亲密情感。
在这个空间内,人们可以彼此肌肤相触,能直接感受到对方的体温和气息。
恋人之间极希望处于这样的空间,在这样的空间里,双方都会感到幸福和快慰。
远位亲密距离大约在15~50厘米之间。
这是一个可以肩并肩、手挽手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可以谈论私事,说悄悄话。
在公众场合,只有至爱亲朋才能进入亲密距离这一空间。
在大庭广众面前,除了客观上十分拥挤的场合以外,一般异性之间是绝不应进入这一空间的,否则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
即使因拥挤而被迫进入这一空间,也应尽量避免身体的任何部位触及对方,更不能将目光死盯在对方的身上。
2、社交距离0.5~1.5米为社交距离。
在这一距离,双方都把手伸直,还可能相互触及。
由于这一距离有较大开放性,亲密朋友、熟人可随意进入这一区域。
3、礼仪距离1.5~3米为礼仪距离,人们在这一距离时可以打招呼,如“刘总,好久不见”。
这是商业活动、国事活动等正式社交场合所采用的距离。
采用这一距离主要在于体现交往的正式性和庄重性。
在一些领导人、企业老板的办公室里,其办公桌的宽度在2米以上,设计这一宽度目的之一就在于领导者与下属谈话时可显示出距离与威严。
4、公共距离3米之外为公共距离,处于这一距离的双方只需要点头致意即可,如果大声喊话,是有失礼仪的。
拓展知识:握手礼仪握手礼是在一切交际场合最常使用、适应范围最广泛的见面致意礼节。
它表示致意、亲近、友好、寒暄、道别、祝贺、感谢、慰问等多种含义,从握手中,往往可以了解一个人的情绪和意向,还可以推断一个人的性格和感情。
测回声距离的公式在咱们的日常生活中,回声这玩意儿还挺有意思的。
比如说,你在一个大山谷里大喊一声“啊——”,过一会儿就能听到那声“啊——”又回来了,这回来的声音就是回声。
而要算出咱们发出声音的位置和听到回声的位置之间的距离,那就得用到一个专门的公式。
这个公式就是:距离 = 声速 ×时间 ÷ 2 。
这里面的声速呢,在常温常压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概是340 米每秒。
那这个时间又是啥呢?就是从咱们发出声音,到听到回声所经过的时间。
为啥要除以 2 呢?这是因为声音跑了一个来回呀,去一趟再回来一趟,咱们要求的只是发出声音的位置到反射声音的物体之间的距离,所以得除以 2 。
我给您讲讲我自己的一次经历吧。
有一次我去一个大溶洞玩,那个溶洞可大了,里面黑咕隆咚的。
我就特别好奇,想测测从洞口到里面一个大石头的距离。
我站在洞口,使劲喊了一声“嘿!”然后就赶紧用秒表开始计时,等听到回声的时候又赶紧停住。
一看时间,大概是 3 秒钟。
那按照公式来算,距离就等于 340 米每秒乘以 3 秒再除以 2 ,也就是 510 米。
哇,原来从洞口到那块大石头有 510 米远呢!再比如说,在一个空旷的操场上,你和小伙伴们也能玩这个测距离的游戏。
假设你们测出来的时间是 2 秒,那距离就是 340 乘以 2 再除以 2 ,也就是 340 米。
这个测回声距离的公式用处可大啦。
比如建筑师在设计一些大型场馆的时候,像音乐厅、体育馆,就得考虑声音的反射和回声问题,这时候就得用上这个公式来算一算,怎么布置才能让声音效果更好。
还有啊,搞地质勘探的叔叔阿姨们,有时候也能用这个公式来探测地下空洞或者岩石的位置呢。
在学校里,老师教咱们这个公式的时候,大家一开始可能会觉得有点迷糊,但是只要多做几道练习题,多想想生活中的例子,就能搞明白啦。
就像我那次在溶洞里的小实验,一下子就让我对这个公式印象深刻。
总之,这个测回声距离的公式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能帮咱们解决不少实际问题,也能让咱们更加了解声音的奥秘。
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好嘞,以下是为您生成的文章:在咱们学习数学的漫漫长路中,有一个小知识点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那就是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这玩意儿听起来好像挺复杂,其实啊,搞懂了就会发现它超级简单又实用!我还记得有一次给学生们讲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有个小家伙瞪着大眼睛,一脸迷茫地问我:“老师,这数轴上的点跑来跑去的,距离咋算啊?”看着他那可爱又困惑的模样,我就知道得好好给他讲讲啦。
咱们先来说说数轴是啥。
想象一下,有一条直直的线,上面标着好多数字,从左到右越来越大,这就是数轴啦。
而数轴上的点呢,就像是一个个站在线上的小士兵,它们都有自己的位置。
那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到底是啥呢?其实就是用右边点表示的数减去左边点表示的数。
比如说,数轴上有两个点,一个是 2,另一个是 5,那它们之间的距离就是 5 - 2 = 3。
咱们再举个例子,假如有两个点分别是 -3 和 1,那距离就是 1 - (-3) = 4 。
是不是挺简单的?但这还不够,咱们得知道为啥是这样算。
想象一下,你从一个点走到另一个点,走的路程不就是终点的位置减去起点的位置嘛。
而且这个距离公式在解决好多数学问题的时候都特别有用。
比如说,告诉你两个点的坐标,让你算它们的距离,这时候用上公式,一下子就能得出答案。
我之前碰到过一道题,说数轴上有 A、B 两点,A 点表示的数是 -5,B 点表示的数是 7,问 A、B 两点的距离是多少。
这时候,直接用距离公式 7 - (-5) = 12 ,答案就出来啦。
还有的时候,会反过来考你。
告诉你两点的距离和其中一个点的位置,让你求另一个点的位置。
这时候也别怕,根据距离公式慢慢推导就能算出来。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距离公式也能派上用场呢。
比如说,你在地图上标记两个地点的位置,把地图想象成一个数轴,也能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
总之啊,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真的是数学世界里的一个好帮手。
只要咱们好好掌握它,就能在数学的海洋里畅游得更欢快!希望同学们以后遇到相关的问题,都能轻松搞定,加油哦!。
交际距离交际中空间距离可以分以下四种:1.亲密距离亲密距离在0.5米以内,多用于情侣或夫妻间,也可以用于父母与子女之间或知心朋友间。
两位成年男子间一般不采用此距离。
又叫私人距离。
2.社交距离私人距离一般在0.5米到1.5米之间,表现为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这一距离对讨论个人问题是很合适的。
绝对不要把对方逼到墙边,否则他会觉得你把他囚禁起来,因而觉得有压迫感。
记得给别人留点转身的空间,这意味着他能自由转身走开。
3.礼仪距离社交距离大约在1.5米到3米之间,属于礼节上较正式的交往关系。
该距离主要适用于向交往对象表示特有的敬重,或用于举行会议、仪式等。
4.公共距离公共距离指大于3米的空间距离,一般适用于演讲者与听众。
又称大众距离或者“有距离的距离“。
主要适用于与自己不相识的人共处。
眼神透漏心底秘密一直盯着对方的女性,心中可能有隐情;在言谈中,注视对方,表示让对方对自己所谈内容的注意;初次见面时,先移开视线者,表示希望处于优势地位者;被对方注视时,便立刻移开视线者,大都有自卑感或缺陷;看异性一眼后,随即故意移开视线者,表示有着强烈的兴趣;斜眼看对方者,表示对对方非常有兴趣,但又不想让对方识破;翻眼看人者,表示对对方存有尊敬与信赖;俯视对方者,想显示对对方的一种威严;视线不集中在对方,很快移开视线者,大都为性格内向……另外,眼睛的清浊如何,也折射出人的心理活动特征。
经常表现为睡眼惺忪的人,看起来就是一副傻相;而表现为眼睛雪亮,目光炯炯的人,自然显得聪明伶俐。
眼睛被誉为“心灵的窗户”。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如果内心有什么欲望或情感,必然会表露于视线上。
因此,如何透过视线的活动了解他人的心态,对人与人之间在交往中的心理沟通具有重要意义。
眼睛感觉领域几乎涵盖了所有感觉的70%以上在古希腊神话中,有姐妹三怪人,外人只要一接触其中一位名叫梅德莎的眼光,便立刻化为石头。
这个神话故事充分说明了眼神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