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考文言文句子翻译复习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4
译:(人们)憎恶货物被抛弃在地上的现象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憎恶那种在公共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所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所以(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这就叫作“大同”社会。
十三、《三峡》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译: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
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译:到了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译:即使是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译:常常在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
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
十四、《答谢中书书》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译: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猴、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译: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
4、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
十五、《记承天寺夜游》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月光照在院子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十六、《湖心亭看雪》1、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译:天与云与山与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译:湖上的影子,只有隐隐露出一道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片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2021武汉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水上,陆上各种草和木的花,可爱的非常多。
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从唐朝以来世人的人们非常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地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远远地观赏但是不能贴近去轻慢地玩弄啊。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宝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人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021年湖北省武汉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文言文词句归类整理一、通假字1、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 ( )2、缚者曷为者也?《晏子使楚》( )3、圣人非所与熙也。
《晏子使楚》( )4、沿河求之, 不亦傎乎?《河中石兽》( )5、出门看火伴《木兰诗》( )6、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 ( )7、诲女知之乎?是知也。
(《论语十则》 ) ( )8、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9、汤熨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 ( )10、在肠胃, 火齐之所及也。
《扁鹊见蔡桓公》 ) ( )11、无他, 但手熟尔。
(《买油翁》 ) ( )12、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黄生借书说》 ) ( )13、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 ( )14、甚矣, 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 ( )15、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
《愚公移山》 ) ( )16、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 ) ( )17、便要还家。
(《桃花源记》 ) ( )18、则中国老朽之冤业也。
(《少年中国说》 ) ( )19、后皇嘉树, 橘徕服兮。
(《橘颂》 ) ( )20、曾枝剡棘, 圆果抟兮。
(《橘颂》 ) ( ) ( )21、淑离不淫。
(《橘颂》 ) ( )22、略无阙处。
(《三峡》 ) ( )23、窥谷忘反(《与朱元思书》 ) ( )24、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25、乡为身死而不受。
(《鱼我所欲也》( )26、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鱼我所欲也》 ) ( )27、今为所失穷乏者得. 我与。
(《鱼我所欲也》 ) ( )28、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 )29、入则无法家拂士。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 )30、困于心, 衡于虑。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 ( )31、公输盘不说。
(《公输》 ) ( )32、子黑子九距之。
(《公输》 ) ( )33、知而不争。
中考语文专项练习题及答案:文言翻译与断句今天查字典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中考语文练习题,来帮助大家复习语文知识点,希望各位考生在的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一)(·武汉)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4题。
萧颖士风节萧颖士为唐名人,后之学者但称其才华而已。
予反复考之,盖有风节识量之士也。
为集贤校理,宰相李林甫欲见之,颖士不诣,林甫怒其不下己。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
安禄山宠恣,颖士阴语柳并曰:“胡人负宠而骄,乱不久矣。
东京其先陷乎!”即托疾去。
禄山反,往见郭纳,言御守计,纳不用。
叹曰:“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闻封常清陈兵东京,往观之,不宿而还。
身走山南,节度使源洧欲退保江陵,颖士说曰:“襄阳乃天下喉襟,一日不守,则大事去矣。
公何遽轻土地,取天下笑乎?”洧乃按甲不出。
洧卒,往客金陵,永王璘召之,不见。
李太白,天下士也,特以堕永王乱中,为终身累。
颖士,永王召而不见,则过之焉。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改)1.下列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颖士阴语柳并曰阴:暗中B.胡人负宠而骄负:依仗C.往客金陵客:旅居D.则过之焉过:责备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B )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A.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B.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C.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D.后召诣史馆/又不屈愈见/疾至免官/更调河南参军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萧颖士对宰相李林甫、永王李璘的召见均辞而不去。
B.萧颖士预言了安禄山即将叛乱且东京将会陷落。
C.郭纳、封常清没有采纳萧颖士的守城计策。
D.节度使源洧听从了萧颖士坚守襄阳的劝说。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以儿戏御剧贼,难矣哉!当官的以儿童的游戏方式来抵御厉害的叛军,(想取胜)太难了!(二)(·宁波)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一、重点实词翻译1. 常见实词的翻译方法(1)直接翻译法:直接将文言文中的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2)增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通顺,需要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
(3)删减法:在翻译过程中,删去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文言文词汇。
(4)替换法:将文言文中的实词替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词汇。
2. 常见实词翻译示例(1)如: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翻译为:国家兴亡,每个人都有责任。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翻译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感觉像邻居一样近。
(2)如:①“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翻译为:夜深人静,躺在床上听风吹雨声,仿佛铁马冰河的景象进入了梦境。
②“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翻译为:春天睡觉不知天亮,到处都能听到鸟儿的鸣叫声。
二、重点虚词翻译1. 常见虚词的翻译方法(1)直接翻译法:直接将文言文中的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
(2)增译法:在翻译过程中,为了使句子通顺,需要增加一些现代汉语的词汇。
(3)删减法:在翻译过程中,删去一些无实际意义的文言文词汇。
(4)替换法:将文言文中的虚词替换成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词汇。
2. 常见虚词翻译示例(1)如: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翻译为: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②“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翻译为:早上还是田间地头的农民,晚上就能进入朝廷的大厅。
(2)如: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翻译为: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②“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翻译为: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乐在其中的人。
”三、特殊句式翻译1. 常见特殊句式的翻译方法(1)判断句:直接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
(2)被动句:将“被”、“受”等被动词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被动结构。
(3)倒装句:将文言文中的倒装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中的正常语序。
(4)省略句:根据上下文,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湖北省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四:文言文翻译C卷一、翻译 (共50题;共777分)1. (15分)用现代汉语翻译《论语》中的语句。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 (10分)(2017·武汉)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3. (10分)参照课文《鱼我所欲也》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4. (15分)翻译句子(1)寄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悉举出,咤言曰:“汝曹怯弱,为蛇所食,甚可哀愍!”(2)先将数石米餈,用蜜麨灌之,以置穴口。
5. (10分) (2017七下·威远月考) 翻译第Ⅰ卷文言文阅读《卖油翁》中划线的句子。
(1)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6. (10分) (2016七下·射阳期末) 翻译句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7. (5分) (2017八下·威远月考)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下列句子。
(1)噫!微斯人,吾谁与归?(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8. (20分)参照课文注释,翻译下列句子。
(1)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2)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9. (10分)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4)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5)男有分,女有归。
2020武汉中考语文文言文翻译晋侯之弟扬干乱行于曲梁,魏绛戮其仆。
晋侯怒,谓羊舌赤曰:“合诸侯,以为荣也。
扬干为戮,何辱如之?必杀魏绛,无失也!”对曰:“绛无贰志,事君不辟难,有罪不逃刑。
其将来辞,何辱命焉?”言终,魏绛至,授仆人书,将伏剑。
士鲂、张老止之。
公读其书曰:“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
君合诸侯,臣敢不敬?君师不武,执事不敬,罪莫大焉。
臣惧其死,以及扬干,无所逃罪。
不能致训,至于用钺。
臣之罪重敢有不从以怒君心请归死于司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
吾子之讨,军礼也。
寡人有弟,弗能教训,寡人之过也。
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晋侯以魏绛为能以刑佐民矣,与之礼食,使佐新军。
译文:晋侯的弟弟扬干在曲梁扰乱军队行列,魏绛杀了他的车夫。
晋侯发怒,对羊舌赤说:“我认为召集诸侯会盟是荣耀的事。
现在扬干被羞辱,我们何时受过这等羞辱?我一定要杀掉魏绛,不要耽误了!”羊舌赤回答说:“魏绛没有二心,侍奉君主从不躲避危难,有了罪责也不逃避惩罚。
他会来陈说情况的,何必劳驾您下命令呢?”话刚说完,魏绛就到了,交给奏事官一封信,就要用剑自杀。
士鲂、张老劝阻了他。
晋侯读他的信,信上说:“我听说军队以服从命令为武,军人做事以宁死不触犯军纪为敬。
您召集诸侯会盟,我怎么敢不恭敬?君主的军队不服从军令,办事的人不严格执法,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
我害怕自己因不严格执行军法而犯死罪,所以惩治了扬干,这罪过无可逃避。
事先我没能进行教导,以至于要动用大刑。
我的罪很重,哪里敢不服从刑罚而使君王发怒?就让司寇判我死罪吧。
”晋侯光着脚跑出来,说道:“我之前说的话,是因为宠爱自己的兄弟。
你处罚扬干的车夫,是执行军法。
我有弟弟,却没有教导好,这是我的过错。
请你不要让我再次犯错,拜托你了!”晋侯认为魏绛能够用刑罚来治理百姓,就在太庙宴请魏绛,并让他担任新军副帅。
中考复习之文言文句子翻译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和技巧2、加强踩点得分意识,提高文言句子翻译能力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信:翻译要准确无误,忠于原文达:就是通顺畅达,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习惯,没有语病雅:有一定的文采,用词造句比较讲究,优美自然。
二、文言文翻译的标准和方法“二”标准:字字落实,文从句顺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意思,不遗漏,也不能多余文从句顺:译文明白通顺。
合乎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六方法”—留删换、调补贯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句顺调补贯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留、补、删、调、换、贯1、留:即保留原文中的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名等,可照录不翻译。
如:庆历四年春。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补:即将文言文中省略的词语,句子成分,在译文中适当地补充起来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凡是古汉语中的发语词、判断词,在句子结构中起标志使用的助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等,在现代汉语中没有词能替代,便可删去,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公将鼓之.()以上例句中加点的“夫”“而”“之”只起判断、连接,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在意义,就不译。
4、调:即对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译时要进行必要的调整,使译文完全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这种方法在古文翻译中用得最多。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5.换:即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都要换成现在通俗的词语,使译文通达明快,如:齐师伐我《曹刿论战》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出师表》。
6、贯:要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翻译,在“直译”不能完成时,不得已才用意译,这个“贯”就是所谓的“意译”。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邹忌讽齐王纳谏》)三、特殊句式的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要把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方法(文言文中有些与现代汉语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式,掌握这些特殊的句式,有助于文言语句的理解,特殊句式主要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反问句等)。
文言文阅读湖北省武汉市2023年中考语文试卷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1~14题。
(15分)及世祖殂,和士开威权益盛,太尉赵郡王高叡等言于齐主,请出士开为外任。
会胡太后觞朝贵于前殿,叡面陈士开罪失,云:“士开城狐社鼠,受纳货赂。
臣等义无杜口,胃死陈之。
”太后曰:“先帝在时,王等何不言?今日欲欺孤寡邪?”仪同三司安吐根曰:“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
”太后曰:“梓宫在殡,事太匆匆,异日论之,王等且散。
”葬毕,叡等促士开就路。
太后欲留士开过百日,数不许,有中人知太后密旨者,谓叡曰:“太后意既如此,殿下何宣苦违?”叡曰:“吾受委不轻。
今嗣主幼冲,岂可使邪臣在侧?”遂更见太后,苦言之。
太后令酌酒赐叡,叡正色曰:“今论国家大事,非为卮酒。
”言讫,遽出。
旦日,叡将复入谏,妻子咸止之。
叡曰:“社稷事重,吾宁死事先皇,不忍见朝廷顛沛,”至殿门,又有人谓曰:“殿下勿入,恐有变。
”叡曰:“吾上不负天,死亦无恨。
”入见太后,太后复以为言,叡执之弥固,出至永巷,遇兵,执送华林园,令杀之,叡久典朝政,清正自守,朝野冤惜之。
1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吾宁死事先皇事:侍奉B.死亦无恨恨:怨恨C.执送华林园执:逮捕D.叡久典朝政典:主持1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A.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B.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C.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D.臣本商胡/得在诸贵/行末既受厚恩/岂敢惜死不出/士开朝野不定1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高叡等大臣不顾太后阻拦拖延,执意要和士开外放任官。
B.高叡坚守道义,严拒和士开的贿赂,并一再冒死举报他。
C.即使明知直言进谏会带来杀身之祸,高叡仍然不改初衷。
九年级文言文汇总第1篇岳阳楼记❶重点词语解释①谪.守(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②越.明年(及、到)③政通.人和.(顺利;和乐)④百废具..兴(荒废的事业;通“俱”,全、都)⑤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于是、就;规模)⑥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咐;写文章)⑦予观夫.巴陵胜状..(那;好景色)⑧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接;吞纳;水流大而急)⑨横无际涯..(边际)⑩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日光)⑪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⑫前人之述备.矣(详尽)⑬南极.潇湘(尽)⑭迁客骚人....(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诗人) ⑮连月不开.(放晴)⑯日星隐曜.(光辉)⑰浊浪排空..(冲向天空)⑱樯.倾楫.摧(桅杆;桨)⑲薄.暮冥冥..(迫近;昏暗的样子)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国都;谗言)○21至若春和景.明(日光)○22沙鸥翔集.(鸟停息在树上)○23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全)○24宠.辱偕.忘(荣耀;一起)○25静影沉璧.(圆形的玉)○26心旷.神怡.(开阔;愉快)○27把.酒临风(持,执)○28嗟夫..(唉)○2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思想感情) ○30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31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❷通假字①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②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❸一词多义①以⎩⎪⎨⎪⎧属予作文以.记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②或⎩⎪⎨⎪⎧而或.长烟一空(有时)或.异二者之为(或许)③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风光)④通⎩⎪⎨⎪⎧政通.人和(顺利)然则北通.巫峡(通向)⑤极⎩⎪⎨⎪⎧南极.潇湘(尽)此乐何极.(穷尽)感极.而悲者矣(到极点)⑥开⎩⎪⎨⎪⎧连月不开.(放晴)开.我东阁门(打开)⑦一⎩⎪⎨⎪⎧而或长烟一.空(全)在洞庭一.湖(整个)⑧空⎩⎪⎨⎪⎧浊浪排空.(天空)长烟一空.(消散)⑨之⎩⎪⎨⎪⎧属予作文以记之.(代词,这件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结构助词,的)❹古今异义①气象..万千气象⎩⎪⎨⎪⎧古义:景象,景致今义:大气的状态和现象②微.斯人微⎩⎪⎨⎪⎧古义:没有今义:微小。
1. “夫战,勇气也;胜,智也。
”翻译:战争,需要勇气;胜利,需要智慧。
这句话强调了战争中勇气和智慧的重要性。
在战场上,只有具备勇气的人才能挺身而出,冲锋陷阵;而胜利,则需要运用智慧,出奇制胜。
2.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当权者谋划战争,我们何必插手?这句话体现了曹刿的谦逊和低调。
他深知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对于国家大事,能做的只有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而不是插手别人的事情。
3.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翻译:我看他们的车辙乱七八糟,旗帜破烂不堪。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齐军在撤退时的狼狈景象。
曹刿通过观察敌军的情况,判断出齐军已经溃败,从而为自己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4. “吾将使人行其劳,食其食,居其室,习其俗。
”翻译:我将派人去体验他们的辛劳,享用他们的食物,居住他们的房屋,了解他们的风俗。
这句话体现了曹刿的治军之道。
他认为,只有深入了解士兵的生活,才能更好地管理他们,使他们心甘情愿地为国家效力。
5.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翻译:小小的恩惠不能普及到每个人,民众就不会跟随。
这句话揭示了领导者必须关心民生,使民众得到实惠,才能得到他们的支持。
如果只顾自己的利益,而不顾民众疾苦,那么民众就不会支持你的统治。
6.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玉器和丝织品,我绝不虚报其数,一定要做到诚实守信。
这句话体现了曹刿的诚实守信。
他认为,在祭祀神灵时,一定要做到诚实,不能虚报其数,否则会失去神灵的庇佑。
7. “吾闻君子之善战也,有以待也,有备无患。
”翻译:我听说君子善于战斗,有等待的机会,有准备就没有祸患。
这句话强调了战争中的等待和准备。
曹刿认为,在战斗中,一定要有耐心,等待时机,同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取得胜利。
8. “小人之心,必曰:‘我善战。
’”翻译:小人心中,必定会说:“我善于战斗。
”这句话揭示了小人的自私自利。
他们认为自己的战斗能力很强,而忽视了团队的力量。
通过以上这些重点翻译句,我们可以了解到《曹刿论战》这篇文章所蕴含的智慧。
1.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先帝开创的事业还没有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现在天下分为三国,我们益州疲惫不堪,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
解析:这句话概括了蜀汉当时的政治形势,表达了对先帝刘备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翻译: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种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出名。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淡泊名利、忠诚于蜀汉的思想。
3.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翻译:在败军之际接受任命,在危难时刻接受命令,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解析:这句话说明诸葛亮自接受任命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为国家付出了二十一年。
4.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翻译:先帝知道我谨慎,所以在临终前把大事托付给了我。
解析:这句话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刘备的感激之情,也表明了他对国家大事的担当。
5.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翻译: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这是先汉兴盛的原因;亲近小人,远离贤臣,这是后汉衰败的原因。
解析:这句话总结了历史上汉室兴衰的原因,强调了对人才的重视。
6.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嗟久叹,然后乃敢奉命。
”翻译:我本来是一个平民,在南阳种地,只想在乱世中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中出名。
先帝不因为我出身低微,屈尊亲自三次到我的茅庐中访问,叹息良久,然后我才敢接受命令。
解析:这句话再次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刘备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说明了他对国家大事的忠诚。
总之,《出师表》中的这些重点句子,既展现了诸葛亮的忠诚、智慧和高尚品质,也反映了蜀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政治形势。
通过翻译和理解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古代历史和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今年的中考文言文翻译题目以《左传》中的名篇《曹刿论战》为主,这篇文章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春秋时期一场著名的战役,阐述了战争的规律和策略,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首先,我们要理解文言文的基本结构和语法。
文言文是一种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掌握一些基本规则。
例如,文言文中的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需要我们仔细分析原文,准确地翻译出各个成分的含义。
以下是对《曹刿论战》中一段文言文的翻译:原文: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看到他们的车辙混乱,旗帜破败,所以追击他们。
在这句话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吾”是古代汉语中的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翻译时直接对应现代汉语中的“我”。
2. “视”在这里是动词,意为“看”,翻译时直接对应现代汉语中的“看”。
3. “其”是古代汉语中的第三人称代词,意为“他们的”,翻译时直接对应现代汉语中的“他们的”。
4. “辙”是古代汉语中的名词,意为“车辙”,翻译时对应现代汉语中的“车辙”。
5. “乱”是形容词,意为“混乱”,翻译时直接对应现代汉语中的“混乱”。
6. “望”在这里是动词,意为“望见”,翻译时对应现代汉语中的“望见”。
7. “旗靡”是古代汉语中的名词,意为“旗帜破败”,翻译时对应现代汉语中的“旗帜破败”。
8. “故”是古代汉语中的连词,意为“所以”,翻译时对应现代汉语中的“所以”。
9. “逐”是古代汉语中的动词,意为“追击”,翻译时对应现代汉语中的“追击”。
接下来,我们对整篇文章进行翻译: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
中考文言文必背词语解释和句子翻译《曹刿论战》★★★★1、十年春,齐师.(军队)伐.(攻打)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鲁国。
(位高禄厚的人)谋之,又何间.(参与)焉?——位高禄厚的人谋划这件2、肉食者...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3、肉食者鄙.(目光短浅),未能远谋。
——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4、何以.(凭,用)战?——您凭借什么作战?5、衣食所安.(养生),弗.(不)敢专.(独占)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6、小惠未徧.(同“遍”,遍及),民弗从也。
——小恩惠没有遍及民众,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玉帛,弗敢加.(以少报多)也,必以信.(语言真实)。
7、牺牲..——祭祀用的祭品,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如实禀告神。
8、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神弗福.(赐福,保佑)也。
——小信用未能使神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9、小大之狱.(案件),虽不能察.(弄清楚),必以情.(实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弄清楚,(但是)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10、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之属.(类)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这是(对人民)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11、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12、公将鼓.(击鼓)之。
——庄公想要击鼓进军。
(溃败)。
公将驰.(驱车追赶)之.(齐军)。
——齐军溃败。
鲁庄公正要13、齐师败绩..驱车追赶齐军。
14、遂.(于是)逐.(追击)齐师。
——于是追击齐国的军队。
15、既.(已经)克.(战胜),公问其故.(原因)。
——已经战胜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
16、夫战,勇气也。
——作战,是靠勇气的。
17、一鼓作.(振作)气.(士气),再.(第二次)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士气正旺盛),故克之。
——(齐军)第一次击鼓时(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202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初中语文1-6册文言文重要语句翻译初中语文第1-6册课本中文言文重要语句的翻译,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看自己在哪些文言文上还有遗漏,及时查漏补缺,有一些课文因为教材改版有所变动,具体以课本为主!【第一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一一《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屡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老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学而不思那么罔;思而不学那么殆:光读书学习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却不去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却不感觉满足,教导他人不知疲倦。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几个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为我的教师的人在中间;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他们的短处,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消逝的时光像这河水一样呀!日夜不停。
5.子夏日:“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第二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6.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老人和小孩都非常快乐,自由自在。
7.寒暑易节,始一返焉: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呢。
8.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 映入帘子中。
9.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0.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中长出来,却不受到污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
11.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武汉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四种文言特殊句型【前言】文言文翻译,将是2013年中考语文的难点,属于有区分度的题。
翻译的考点主要在文言词法和文言句法上,文言词法重点考查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文言句法重点考查四种句型,这里采用例析的形式略加介绍。
为了印证以上内容,我们以五月试题为例:11.将上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1)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善:意动用法,以……为善;客:名词活用做状语,像客人那样。
)(2)魏果去邯郸,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去:一词多义,离开;战于桂陵:倒装,于桂陵战,在桂陵交战;大破梁军:省略句,(齐军)大破梁军。
)文言文特殊句式——判断句例析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译作“……是……”格式一:……也如①夫战,勇气也。
译:②环滁皆山也。
译:格式二:……者,……也。
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译: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译:格式三:……者也。
如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②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请再各举一例并翻译。
2、主谓之间不用判断词,只靠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
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
译②臣本布衣。
译举例并翻译:3、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
①是亦不可以已乎?译: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举例并翻译:4、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不知木兰是女郎。
译:举例并翻译:文言文特殊句式——倒装句例析现代汉语中的倒装句是为了适应修辞表达的需要,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古汉语中的倒装句目前学习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
谓语前置,表强调,译:“你太不聪明了。
”2、宾语前置: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情形较多,目前我们值得了解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古汉语中,疑问代词“何”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构成倒装。
例如: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何以”是“以何”的倒装,译为“凭借什么” 。
子何恃而往? ——“何恃”是“恃何”的倒装,也译为“凭借什么”。
王曰“何坐?”——“何坐”是“坐何”的倒装,译为“犯了什么罪”。
何有于我哉?——“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译为“有什么”。
②用“之”字作标志的倒装句。
例如:孔子云:“何陋之有?”——“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再如:“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有时,在一些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④、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
例如:是以谓之“文”也。
——“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
“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
译为“这”。
⑤、其他倒装句。
平时注意归纳。
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
3、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
有时,定语后置也用“之”作为标志。
例如:马之千里者——是“千里马”的倒装,定语“千里”后置。
4、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目前,我们学习的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表对象、地点、时间等)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
例:何有于我哉?——是“于我有何哉”的倒装,介宾结构“于我”后置。
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
这种现象在文言文中比较普遍,试多举几例。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例析在古汉语中,在不影响语意表达的情形下,某些句子成分往往省略,从而使语言更加简练,更具有文言气息,这种省略了某些成分的句子,叫做省略句。
从省略的对象看:1、省主语;2、省谓语;3、省宾语;4、省介词等。
1.主语省略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举例:2.谓语省略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举例:3.宾语省略:往往可以用“之”代替。
①便要()还家。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举例:4.介词省略①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②武陵人()捕鱼为业举例:文言文特殊句式——被动句例析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用“于”表被动困于心,衡于虑。
译:举例:2、用“为”表被动山峦为晴雪所洗。
译:举例:3、无标志被动句(有被动词)。
帝感其诚。
译:举例: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杨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翻译下面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二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shí)或尽粟(sù)一石(dàn)。
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sì)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下面句子。
1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三黄生借书说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日…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
有张氏藏书甚富。
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其切如是。
故有所览辄省记。
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灰丝时蒙卷轴。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翻译下面句子。
1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2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