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县国民中学身心障碍资源班实施计画
- 格式:pdf
- 大小:296.48 KB
- 文档页数:5
特殊教育设施及人员设置标准第1 条本标准依特殊教育法(以下简称本法) 第十七条第四项规定订定之。
第2 条特殊教育设施之设置,应符合个别化、社区化、无障碍、融合及现代化原则。
第3 条本标准适用于公私立特殊教育学校(班) 及特殊幼稚园(班) 。
但艺术才能资赋优异特殊教育班,依艺术教育法相关法令之规定办理。
公私立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幼稚园之设立,本标准未规定者,依各级各类公私立学校与幼稚园设立之相关法令规定办理。
第4 条身心障碍特殊教育学校得同时设置幼稚部、国小部、国中部及高职部等学部;实施多学部之学校,应以向上延伸设立高职部为原则。
前项设置多学部学校,其设置标准,本标准未规定者,依其最高教育阶段之学校设立相关法令规定办理。
第5 条身心障碍特殊教育学校之校地面积,依下列规定:一学生人数在六十人以下之学校,其校地可开发使用面积,至少应有一千二百平方公尺。
二学生人数逾六十人之学校,每增加一名学生,应增加十五平方公尺之校地面积。
三学校所在社区公共设施可供作为学校体育教学使用,且能提出同意使用证明文件,并经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核准者,其校地面积标准,得酌减该公共设施可提供使用面积之二分之一。
但酌减面积不得超过校地面积之五分之一。
资赋优异特殊教育学校之校地面积,依各级各类公私立学校设立标准之规定。
特殊幼稚园之园地面积应按儿童人数计,平均每一儿童所占土地面积,室内为二平方公尺、室外为四平方公尺以上。
第6 条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幼稚园之校(园) 舍及设备,除应合于各级各类公私立学校或幼稚园之规定外,其属身心障碍之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幼稚园,并应依教育阶段、障碍类别及程度之实际需要,设置复健治疗、生活及学习所需特殊设备。
第7 条身心障碍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幼稚园,每班人数规定如下:一学前教育阶段:每班以不超过十人为原则。
二国民小学教育阶段:每班以不超过十二人为原则。
三国民中学以上教育阶段:每班以不超过十五人为原则。
资赋优异特殊教育学校、特殊幼稚园,每班学生人数不得超过三十人。
班级: 年 班 学生:
拟定日期: 年 月 日 ( 学年度 )
《表一-1》
个案基本数据
填表者:年月日
《表一-2》个案基本数据
《表二-1》诊断评量资料
填表者:年月日《表二-2》诊断评量资料
填表者:年月日
《表三~1》
家庭生活环境调查表
填表者:年月日
《表三~2》学校生活环境调查表
填表者:年月日
《表三~3》小区生活环境调查表
填表者:年月日
《表四》综合能力分析
《表五》问题与需求
填表者:年月日
《表六》教育安置与服务方式
填表者:年月日
《表七》相关服务记录
*转衔服务(指入、升学、就业、心理辅导;福利及相关服务等)
*行政支持(指交通服务、辅具提供、无障碍环境设施、问题行为处理等)
《表八~1~1》教育目标及评量
教育环境:资源班领域(科目):ˍˍˍˍˍˍˍ
《表八~1~2》教育目标及评量
*评量标准(请自订):
*教学决定:P-通过C-继续E-充实S-简化D-放弃
《表八~2》教育目标及评量
教育环境:普通班科目:ˍˍˍˍˍˍˍ
《表九》个别化教育计划会议记录
《表十》学习结果记录
()学年()学期
填表者:年月日
附件一特殊儿童适用之评量工具
附件二特殊行为处理记录
填表者年月日
附件四问题解决单
问题类型:□行为□课业优先执行予:( )
填表者年月日。
一、概念界定(一)资源教室资源教室的理念最早由Irwin在1913年提出,他将这种教育方案用于帮助视觉障碍学生在普通学校中就学。
资源教室在港台地区多指资源教室方案(resource room program)1。
“资源教室方案是由教师利用资源教室的设备与其它资源,为学生及教师提供教学的协助,其核心的概念在于如何发挥资源的功能。
”2许家成教授认为“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或特殊教育学校建立的集课程、教材、专业图书以及学具、教具、康复器材和辅助技术于一体的专用教室;它具有为特殊教育需求儿童提供咨询、个案管理、教育心理诊断、个别化教育计划、教学支持、学习辅导、补救教学、康复训练和教育效果评估等多种功能,其目的是满足具有显著个别差异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
3也就是由“资源教师”在普通课程的教学时间外,利用特殊教育设施及其他可利用的各种教学资源,对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进行特殊服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本文中资源教室特指在随班就读学校中针对随班就读儿童设置的专用教室,这些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是指“因残疾、学习困难和其他特殊性(如智力超常或有特殊才能)而产生特殊教育需要的以及处境不利的儿童,其中包括任何学习上有特殊困难或特殊需要的学生。
”5(二)随班就读“随班就读”一词的正式提出最早见于1988年公布的《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纲要(1988—1992年)》第42条。
文中说到:“坚持多种形式办学。
办好现有的盲、聋和弱智学校,新建一批特殊教育学校。
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普通学校和幼儿园附设特殊教育班,及普通班中吸收肢残、轻度弱智、弱视和重听(含经过听力语言训练达到三级康复标准的聋童)等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目前国内论及“随班就读”时,是指特殊儿童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和普通学生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
61徐美贞,杨希洁.资源教室在随班就读中的作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3(4).2王娇艳,章蕴瑾.试论同伴指导在随班就读环境中的运用[J].现代特殊教育,2005(7-8).3许家成、周月霞主编.资源教室的建设与运作[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6.4王振德.资源教室的理念与实施[J].中国特殊教育,1997(3).5汤盛钦.特殊教育概论-普通班级中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76华国栋.随班就读教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3二、理论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代表的传统智力理论认为,“智力是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一种能力。
臺北市100學年度國民小學一般智能資賦優異資源班鑑定安置工作實施計畫一、依據(一)特殊教育法(二)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二、目的發掘資賦優異學生,使其能接受適性教育,充分發展身心潛能,培養健全人格,增進服務社會能力。
三、辦理單位(一)輔導單位: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特殊教育中心(二)主辦單位:臺北市政府教育局(三)協辦單位: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資優教育資源中心)(四)召集單位:臺北市北投區北投國民小學(五)承辦單位:臺北市設有一般智能資賦優異資源班之國民小學四、實施對象:本市各國小升三年級以上一般智能資賦優異學生。
五、鑑定流程及標準(一)鑑定流程:觀察推薦(SPM或CPM百分等級85以上,或表現優異由級任教師、家長推薦,惟其名額不得逾全班人數1/3為原則)→初審(審查轉介表資料)、初選(國民小學團體智力測驗)→複選(個別智力測驗及觀察評量)→校內初判→臺北市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會(以下簡稱鑑輔會)召開鑑定安置會議綜合研判。
(二)通過國民小學團體智力測驗標準者,其篩選優先順序如下:1.測驗成績達百分等級93(含)以上者。
2.測驗成績達百分等級85(含)以上者。
3.依測驗成績擇優排序,各校通過人數以60人為原則。
(三)個別智力測驗評量結果達平均數正二個標準差或百分等級97以上者,參加入班觀察評量,入班觀察評量名單由各校校內鑑定評量小組決定。
(四)入班觀察評量結束後,由各校召開校內鑑定評量小組初判會議,研議安置建議名單。
六、各項鑑定測驗工作完成時間如下(一)觀察推薦:99年11月19日前送施測學校。
(二)各校團體智力測驗題本數量回報北投國小:99年11月23日前完成。
(三)團體智力測驗:99年12月20日前完成。
(四)個別智力測驗:100年3月31日前完成。
(五)個別智力測驗鑑定費請領清冊送北投國小彙整:100年4月11日前完成。
(六)6次觀察評量、各校校內鑑定評量小組初判會議紀錄及鑑定資料送北投國小:100年5月27日前完成。
2024年残疾学生辅导计划书目录1.计划概述2.目标与原则3.服务对象与需求分析4.辅导内容与方法5.实施步骤与时间表6.资源与合作7.评估与反馈8.预算与经费来源9.附录1.计划概述本计划旨在为2024年度的残疾学生提供全面、个性化的辅导服务,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充分发挥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计划将依据学生的具体需求,提供包括学业辅导、心理支持、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等多方面的服务。
2.目标与原则本计划的目标是:△提高残疾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绩。
△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
△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
△促进学生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的发展。
计划遵循以下原则:△个别化: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定制化的辅导。
△综合性:涵盖学生身心发展的各个方面。
△参与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持续性:提供长期、稳定的支持和服务。
3.服务对象与需求分析服务对象为2024年度在校的残疾学生,包括但不限于肢体残疾、视力残疾、听力残疾、智力残疾和多重残疾等。
需求分析将基于前期调研和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业水平、心理状况、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系统等。
4.辅导内容与方法辅导内容包括:△学业辅导:针对学生的具体学科提供补习,提升学习效果。
△心理支持:通过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态。
△社会适应:组织社交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
△生活技能:教授基本的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辅导方法将采用:△个别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设计教学计划。
△小组工作:通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家庭参与:与家长合作,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和支持。
△社区资源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5.实施步骤与时间表△前期准备(2024年1月-3月):需求评估、资源整合、宣传动员。
△服务启动(2024年4月):开始提供一对一个性化辅导。
△服务开展(2024年5月-12月):定期开展小组活动、社交技能训练等。
個別化教育計劃九十學年度原班級:學生姓名:學號:個案管理員:填表日期:年月日一、基本資料二、家庭狀況1. 家庭樹:2.父母關係: □同住 □分居 □離婚 □其他3.經濟狀況: □富裕 □小康 □普通 □清寒4.主要照顧者: □父親 □母親 □祖父 □祖母 □其他身份證字號: 學生姓名: 性別: 出生: 年 月 日 住址:家長或者監護人: 電話(一): 電話(二): 身心障礙手冊:□無□有(續填)障礙 程度: 度 桃園縣鑑輔會鑑定證明:□無□有(續填)障礙教育史:國小 國小畢業國中 □轉學(從_______國中轉入)手冊記載類別:鑑定類別:5.主要照顧者之管教方式: □權威式 □民主式 □放任式 □溺愛 □其他6.居住環境: □住宅區 □商業區 □工業區 □混合區 □其他7.家中主要使用語言:8.家中成員是否有其他特殊個案: □無 □有(說明: )三、健康情形聽 力 視 力伴隨症狀服用藥物過 敏緊張時會:其他:□正常 □矯正後左耳 □正常 □矯正後左眼 □癲癇 □心臟病 □氣喘病 □精神疾患 □其他 □無 □有(藥物名稱 □無 □食物過敏 發燒時會:右耳右眼 □過動 □腦性麻痺 □蠶豆症□無服藥時間 副作用 □藥物過敏其他特殊狀況 )評量領域:應包括認知、溝通、學業、生活自理、動作行動、社會人際、情緒控制等能力。
評量方式:指採用正式評量方法如標準化測驗,或者是非正式評量方法如觀察、晤談、檢核表等。
項目評量日期評量者□國民中學智力測驗□魏氏智力測驗□新編中華智力量表□綜合智力量表□其他□國民中小學國語文成就測驗□閱讀理解測驗□識字能力測驗□書寫能力測驗□柯氏國小數學成就測驗□國小數學診斷測驗□其他□適應行為量表□語言障礙量表結果摘要修改四、評量記錄評量方式或者工具智力成就測驗其他□學習行為檢核表□其他□觀察非正□晤談;對象式評□檢核表量□其他□觀察非正□晤談;對象式評□檢核表量□其他五、現況描述□熱心助人□常與人爭執情緒/□固執□情緒不穩定□沉默畏縮□缺乏互動能力□不合群人際關係□常被排斥□依賴心重□出口成髒□其他觀察紀錄:慣用溝通方式□口語(□國語□台語□客家語□原住民語言□其他 )□非口語(□手語□讀唇□手勢□書寫□溝通板□其他 )溝通能力□說話流暢□肢體豐富□表情豐富□理解指令□有聽覺接收之困難□無法理解指令□以哭鬧表達需求□詞彙缺乏□以不當動作表達需求□口齒不清□聲調混淆□畏懼與人溝通□其他觀察紀錄:盥洗方面□能獨立完成□需協助生活自理能力如廁方面□能獨立完成進食方面□能獨立完成衣著方面□能獨立完成□需協助□需協助□需協助□其他觀察紀錄:□活潑熱情□文靜柔順□人緣佳□具領導能力□獨立性強□合群□挫折容忍度高□彬彬有禮行動能力認知/ 學業能力感官功能/ 健康狀況使用交通工具□能騎腳踏車□能搭公車□能搭計程車□能搭火車□彻底無法使用□其他獨立行動方面□彻底獨立行走□需用柺杖□需用輪椅□需借助其他輔具□彻底無法獨立行走,需協助精細動作方面□能用手指撿起物品□能捏揉□能握拿□能抓放□能剪貼□能穿插拔□能擊準□手眼協調不佳,需協助□其他觀察紀錄:閱讀能力□閱讀遲緩□無法閱讀□跳行跳字□閱讀流暢□其他書寫表達□字形顛倒□抄寫困難□筆畫缺漏□造詞困難□造句困難算術能力□運算困難□文字理解能力差□推理能力差□基本四則運算差學習習慣□缺乏動機□被動馬虎□坐立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動作笨拙□上課喜歡說話□動機強烈□主動認真□喜愛發言□其他觀察紀錄:視知覺能力□良好□普通□不佳聽知覺能力□良好□普通□不佳觸知覺能力□良好□普通□不佳味知覺能力□良好□普通□不佳嗅知覺能力□良好□普通□不佳手眼協調能力□良好□普通□不佳能保持合宜的兩性互動□良好□普通□不佳請根據前項現況描述勾選結果,分別就:情緒/人際關係、溝通能力、生活自理能力、行動能力、認知與學業能力、感官功能與健康狀況等,進行優劣勢分析七、參與普通教育/資源班時間及項目排課方式節 □外加式抽離 節外加 節 □外加式抽離 節外加 節 □外加式抽離 節外加 節 □外加式抽離 節外加優勢勢劣六、優劣勢能力綜合摘要□抽離式□抽離合併外加□抽離式□抽離合併外加□抽離式□抽離合併外加□抽離式□抽離合併外加 節 節 節 節 節 節 節 節起訖時間 科目/領域□抽離式節□外加式節□抽離合併外加抽離節外加節八、請浮貼資源班課表九、學生能力在普通班上課及生活之影響在普通班上課之影響對生活之影響內容無影響無影響有影響(請說明) 有影響(請說明) (打ˇ) (打ˇ)1.認知能力2.溝通能力3.行動能力4.情緒5.人際關係6.感官功能7.健康狀況8.生活自理9.語文能力10.數學能力綜合建議□作業調整:□課程與教材調整:□評量方式調整:□輔具提供:□坐位調整:□同儕輔導:□分組方式調整□行為輔導::□其他(如錄音、報讀、提醒、手語翻譯等學習方式之調整):十、行政支援及相關服務服務項目 需求評估 內 容 及 方 式 行政單位/負責人 備 註□基本檢查□有健康服務 □ 疾病護理 /□無□其他□有 □斜坡道 □廁所 □電梯□無 □其他□有 □交通車接送□無 □其他□調頻助聽器 □點字機□有輔助器材 □擴視機 □放大鏡 □電腦 /□無□其他□個別諮商 □小團體輔導□有□專業心理治療□無□其他□物理治療 □職能治療□有□聽語訓練 □說話訓練□無□其他每週星期 第 每週星期 第無 障 礙環 境復健服務諮商服務交通服務次次節節 ////十一、學生行為問題的處理該生軼事行為紀錄發生時間 影響學習 行 為 敘□有 □無□有 □無處 理 方 式 說 □錄音 □報讀 □提醒□有 □手語翻譯 □代抄筆記/□無 □點字書籍□其他□相關福利資訊提供□有□特教諮詢 □親職教育課程□無□其他學習相關支援服務家庭支援服 務/期末追蹤紀錄□已改善 □持續觀察 □調整處理方式 □其他 □已改善□持續觀察 □調整處理方式 □其他明述 處 理 方 式 行政單位/負責人 調 整十二、學年及學期目標學期 _______________ 領域學 年 目 標具 體 教 學 目 標 學習起訖評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學年/學期目標評 形成 / 學年度第學 期 目 標評量 標準 評量方式起點////////評量方式:A:紙筆 B:問答 C:指認 D:觀察 E:實作 F :其他(請註明)評量標準:5: 100%-80% 4: 80%-60% 3: 60%-40% 2: 40%-20% 1: 20%以下 0:無法達成教學決定:17十三、個別化轉銜服務計畫年 的 轉 銜 計 畫□就業(請說明 □在家幫忙(請說明 □其它起讫日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國中三年級1.升學方面 □普通高中 □高(中)職資源班□高職特教班 □特殊學校高職部 □其他轉 銜輔 導 內 服 務 內 容預計就讀學校 福利服務心理輔導項 目就業輔導生活輔導其它相關未 來 一 升學輔導輔導者容))追 蹤 輔 導 紀 錄 日期: 年 月 日會議日期:年月 日地 點:記錄者:出席人員:簽 名簽 名 職 稱 職 稱 姓 名 姓 名 十四、個別化教育計畫期初會議紀錄表目前安置情況□ 1. 就學□ 2. 就業□ 3. 在家□ 4. 其它適應情況記錄者專業服務/ 〜 /討論事項:建議事項:家長簽名主管簽名會議日期:年月 日地 點:記錄者:出席人員:討論事項:職稱 姓名 簽名 職稱 姓名 簽名家長簽名主管簽名十五、個別化教育計畫期末檢討會議紀錄表(適用於學期結束或者計畫完成一段落時使用)建議事項:。
∗∗∗第44卷第4期绥化学院学报2024年4月Vol.44No.4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Oct .2024收稿日期:2023-11-22作者简介:冷羽(1996-),女,四川泸州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
通讯作者:徐素琼,女(1981-),四川广元人,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融合教育、特殊教育课程与教学。
基金项目:202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23YJA880062)的阶段性成果;2022年重庆市科委及重庆市残疾人联合会联合支持项目(202202)的阶段性成果。
摘要:为了解我国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转衔政策的发展情况,采用政策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台湾地区近40年身心障碍者转衔政策进行全面梳理与分析。
结果发现: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转衔政策体现了“以人为本、融合导向、全生涯转衔的关注、跨部门及跨专业合作”的特点;其政策提供了转衔服务发展的五大驱动力,包括经费保障、转介系统及资源平台建设、跨教育阶段的入学转衔通道、转衔效能的评估与监督以及家长参与;此外,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转衔政策通过明确转衔服务类型、转衔服务实践方式以及转介程序推动转衔服务的规范化发展。
基于此,为我国大陆地区身心障碍者的转衔服务,提供法律政策有关细化规定上的建议。
关键词:台湾地区;身心障碍者;转衔中图分类号:G76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24)04-0125-06(1.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重庆市特殊儿童心理诊断与教育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401331;3.澳门圣约瑟大学教育学院澳门999078)转衔,意指转换与衔接,是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过渡,面临着角色、任务和生活形态的转变,发生在人的各个阶段[1]。
身心障碍者的转衔指个体生活中各种事件与历程的转换和过渡阶段所衍生出的种种变化形式,包含由出生至老死阶段一系列提升身障者生活品质、教育权益、职业康复、医疗康复、社会福利等的规划与安排[2]。
台北縣中和國民中學校園危機事件處理實施計畫壹、依據:1.教育部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2.教育部構建校園災害管理機制實施要點3.台北縣教育局辦理地震災害防救標準作業流程說明4.台北縣教育局辦理颱風災害防救標準作業流程說明貳、目的:1.充實師生危機處理知能與加強處理意外事件的經驗2.及時妥善處理校園偶發危機事件,將損害程度降到最低3.強化校園危機處理小組運作功能,確保師生安全執掌分組表對新聞媒體的處理原則;1.不私下答覆記者所提的問題2.統一對外發言3.危機小組會議須達成共識,由聯絡組事先準備新聞稿4.發言人言語與態度誠懇,表現冷靜5.發言人要充分了解整個事情真相肆、緊急事件危機處理原則:一、行動迅速、救人第一、盡量減少損失。
二、依危機程度,盡速通報有關單位(校內.上級.治安機關),分工合作做最迅速有效的處理。
三、封鎖危機現場,安定師生情緒。
四、召開小組會議,由發言人對外發言。
五、備妥交通工具及協助人員於校門口待命。
六、傷者盡速送醫急救。
七、注意附近可疑人士的行蹤。
八.事後學生及相關人員的心理輔導。
伍、緊急危機事件處理流程:陸、危機事件的通報流程一、由學校循通報系統先行口頭陳報教育局督學(02-2254321)二、向教育部「校安即時通」通報,並立即電知教育局學管課承辦人。
三、受害事件依據教育部「校園事件通報管理系統實施要點」中「校園事件程度劃分等級四.確實掌握學生出缺勤狀況,未到校者立即聯絡家長,未聯絡到時先向學務處報備,並以電話或家訪持續追蹤,必要時於校內外協助找尋,處理追蹤情形應紀錄於家庭聯絡簿中。
五.如屬未經請假連續三天以上未到校上課之學生,應通報學務處及輔導處,依「國民中小學中途輟學學生通報辦法」向上級通報。
六.若屬違反「少年福利法」.「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治條例」之事件,應依規定二十四小時內,通報台北縣政府社會局。
柒.各類校園危機事件處理要點。
台南縣特殊教育學生安置實施參考方式及原則一、依據:依據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及相關規定辦理。
二、身心障礙學生之教育安置,應以滿足學生學習需要為前提,最少限制的環境為原則。
本縣特殊教育學生依家長意願、個案特殊需求、專業團隊人員施測結果及所需相關服務系統,經本縣特殊教育學生鑑定輔導及就學委員會安置會議決議,辦理鑑定及安置事宜。
並依下列原則分發安置學生:(一)就近就學(二)家長意願(三)個案障礙程度(四)其他特殊原因三、特殊教育學生安置方式(一)身心障礙類1.安置於普通班:障礙程度不致影響學習,且未造成適應問題。
2.安置於普通班配合諮詢服務:障礙程度不致影響學習,但有適應、學習方面問題,施以個別教學,並提供教師及家長諮詢服務。
3.安置於普通班配合巡迴輔導:其障礙程度未影響其適應行為,但學習活動需予以提供特殊輔具之指導、輔以特殊教育巡迴輔導。
4.安置於資源班(教室):其障礙程度對學習及適應行為有影響,宜施以個別教學及長時間個別指導。
5.安置於特殊班:其障礙程度致使無法學習一般普通班課程,需予以提供特殊教育課程或訓練方案者。
6.安置於特殊學校:其障礙程度之影響,不僅需特殊課程,更需特別設計的環境、設備及特殊專門訓練的人員,以提供完整的學習輔導及適應行為訓練者。
17.安置於機構附設之特殊班:障礙程度嚴重學生之家長,因生活環境、工作關係,需長期將學生安置特殊機構者;或需由機構提供長期復健訓練者。
8.在家教育:障礙程度嚴重影響其生活能力,造成行動不便、生活無法自理,或外界環境對其健康造成不良影響者,可實施在家教育。
9.暫緩入學:發展情形遲緩,學習能力緩慢者。
(二)資賦優異類1.安置於一般智能優異班:指在記憶、理解、分析、綜合、推理、評鑑等方面較同年齡學生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安置於智優班或資優資源班,以加深加廣課程,充實資優生智能,強化學習能力。
2.安置於藝術才能優異班:指在視覺或表演藝術方面具有卓越潛能或傑出表現者,依其才能專長類別安置於舞蹈、美術、音樂等藝術才能班,使各項專長透過班級團體學習及專業課程的加深加廣得以發揮潛能,促進藝術表現技能更上層樓。
屏東縣琉球國民中學活化校園與發展特色學校方案~立足琉球、探索社區、發現台灣之美~在地遊學逗陣行一、計畫目的:(一)結合小琉球地區與學校特色資源、產業文化、自然生態及人文遺產等,逐步規劃為小琉球人文、自然、環境、教育學習點,提供學習、參觀與體驗場所。
(二)推動學校本位特色課程與校際交流活動,形塑多元課程風貌與教學型態,增益學生學習機會與管道。
(三)有效活化學校閒置空間及提供學校資源與社區民眾分享平台,促進學校轉型為社區學習中心。
學校結合社區團體,統整社區人、事、地、產、量的各項特色資源,將其化為課程及活動,與社區人士、家長、孩子們共同激盪出更深層的新舊文化互動與傳承。
(四)活絡運用教育方法及過程,培育學生了解人與環境之共存關係,增進改善或應對環境所需之知識、態度、技能及價值觀。
(五)培養學生愛護環境、尊重自然之態度與價值觀,涵蘊內化珍惜資源、節約能源、惜福、愛物的生活習慣。
二、資源應用:(一)自然資源豐富多元-學校裡環境優美,校園內自然資源豐富,校區內有老榕樹、鳳凰木、大葉欖仁、扁柏、鐵樹、構樹、雀榕、阿勃勒、台灣欒樹、酒瓶椰子等,吸引鳥類、昆蟲、蝴蝶等聚集;學校結合校園生態,積極推展學校本位課程-校園探索,引領學生認識校園生態環境。
校區外則有厚石裙礁、杉福生態廊道、潮間帶海洋資源、魚類等資源。
(二)整合社會多元資源及多樣性人文、生態、技藝活動課程-1.海洋環境教育及永續校園課程-琉中十大基本能力課程、一生一樹主題課程、琉球行旅、認識校園植物、認識魚類。
2.網博研究-小琉球趴趴走、琉球產業研究。
3.童玩、直笛、探索教育課程。
(三)設置小琉球生態教學網站平台1.將小琉球風景區動、植物教學課程內容,建置於網站推廣與分享保育生態活動。
2.將收集的成果資料整理成冊,展現學生學習的成果。
(四)具有豐富之地方產業經濟與文化觀光資源-如珊瑚礁地形、花瓶石、美人洞、烏鬼洞、山豬溝、廟宇之旅(碧雲寺、三隆宮)、潮間帶生態、戲水浮淺、獨木舟體驗活動。
心理障碍学生帮扶计划
简介
心理障碍学生帮扶计划旨在为心理障碍学生提供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境,融入学校和社会环境,实现全面发展。
目标
1. 提供专业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学生缓解心理压力和困扰。
2. 建立心理障碍学生支持小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支持和交流。
3.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
4. 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心理障碍学生的研究和发展。
实施步骤
1. 成立心理障碍学生帮扶计划工作小组,由学校领导、心理专家、教师和家长代表组成。
2. 开展心理评估,明确心理障碍学生的具体需求和问题。
3. 提供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并建立随访机制,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
4. 组织心理支持小组活动,提供交流和互助平台。
5.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培训,包括讲座、工作坊和培训班等形式。
6.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议,共同讨论学生的进展和问题,并提供家庭心理支持。
7. 定期评估和调整计划,根据学生的需求和效果进行改进。
预期效果
1. 心理障碍学生的心理困扰和压力得到缓解,心理健康状况得到改善。
2. 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互助和支持关系,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3. 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业成绩得到提升。
4. 家长参与度增加,家庭和学校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结论
通过心理障碍学生帮扶计划的实施,我们可以为心理障碍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
这将有助于营造一个关爱和包容的学校环境,同时提高心理障碍学生的研究和生活质量。
第6卷第1期教师教育学报2019年1月V o l.6 N o.1J o u r n a l o fT e a c h e rE d u c a t i o n J a n.,2019D O I:10.13718/j.c n k i.j s j y.2019.01.009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对大陆推进随班就读的启示陈红,赵斌(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400715)摘要:我国台湾地区新修订的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强调通过课程调整,让所有特殊儿童皆能充分参与普通教育课程,接受基于需求的适性教育㊂通过借鉴我国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设计及实施经验,大陆推进随班就读应加强融合教育理念宣传,共建相互尊重与接纳的融合文化氛围;加强普教与特教课程的衔接,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个别化教育需求;课程与教学应紧密结合 个别化教育计划 (I E P),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学习需求;加强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间的合作,使随班就读教学服务更加优质化;配齐硬件设备,使随班就读生学习及生活无障碍;加强教学评价的适性调整,使评价更加人性化㊁差异化㊁个别化,从而进一步提升大陆随班就读的整体教学质量㊂关键词:中国台湾地区;大陆;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随班就读中图分类号:G76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29(2019)01-0066-06我国台湾地区融合教育在学术界已具有较高的认可度㊂兰岚等发现,我国台湾地区特殊儿童入学以融合教育为主,真正将 障而无碍 尊重差异性 等作为针对特殊儿童的基本理念,特教课程也非常个别化㊁人性化及生活化[1]㊂赵德成的研究也发现我国台湾地区在推行零拒绝㊁社区化㊁无障碍的同时,特别强调适性化和个别化,希望特殊儿童接受符合其身心发展的教育,从而实现最终的融合[2]㊂王瑜等发现我国台湾地区大力推动特教立规及其修订,在促进全面融合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3]㊂可见,各位学者对我国台湾地区融合教育的认可度很高㊂2015年12月,我国台湾地区 颁布 了新修订的 高级中等以下学校特殊教育课程发展共同原则及课程大纲总纲 (简称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最大的亮点便是体现了融合教育理念与精神,其目的是促进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简称 特教 )与普通教育(简称 普教 )课程的接轨,强调通过课程调整使每一位特殊儿童皆有参与普教课程的机会,从而实现充分就学㊁适性扬才㊂在大陆随班就读规模逐渐扩大,并出现了质量难以赶上规模发展速度之际,通过对我国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修订背景㊁理念及实施特点进行分析,学习和借鉴我国台湾地区特教课程设计的先进理念及课程规划经验,促进大陆随班就读朝着融合教育的方向不断发展,使每一位特殊儿童皆能接受基于需求的适性教育,切实提高随班就读的整体质量㊂一㊁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修订背景我国台湾地区特教课程的发展受教育思潮㊁相关规定及社会需求等因素影响而不断演进与改变[4]㊂因此,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修订也就是在有关规定㊁融合教育发展潮流㊁原 课纲 的不足等因素的推动下开启的㊂收稿日期:2018-10-28作者简介:陈红,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㊂赵斌,教育学博士,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㊂基金项目:西南大学2017年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全纳教育视域下的免费师范生教师专业课程与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2017J Y014),项目负责人:赵斌㊂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一)特教有关规定的推动我国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 颁布 ,与其不断立规㊁修订的推动是分不开的,自1984年 颁布 特殊教育有关规定 后,为了更好地满足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的发展需求,我国台湾地区分别于1997年㊁2001年㊁2004年及2009年先后对 特殊教育有关规定 进行了多次修订,于2013年及2014年增修了部分条文㊂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有关规定 将修订重点始终放在融合教育的主线上,即明确规定并不断扩大服务对象㊁重视教育权的公平与适宜性㊁大力推进融合教育和个别化教育等[3]㊂在具体内容上,2009年修订的 特殊教育有关规定 中就明确提出 为应特殊教育学生之教育需求,其教育阶段㊁年级安排㊁教育场所及实施方式,应保持弹性 ,此外,也提出 特殊教育之课程㊁教材㊁教法及评量方式,应保持弹性,适合特殊教育学生身心特性及需要 ㊂因此,为了更好地落实 特殊教育有关规定 ,我国台湾地区开启了对原 课纲 的修订工作㊂(二)顺应融合教育发展趋势1997年,我国台湾地区根据国际融合教育精神,对1984年 颁布 的 特殊教育有关规定 进行了修订,强调 为所有特殊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及其相关专业服务,以确保融合教育落到实处 [5], 1998年修订的 特殊教育有关规定施行细则 进一步提出 学前教育阶段之身心障碍儿童应与普通儿童一起就学 ,在我国台湾地区有关规定的大力支持下,从1998学年起普通学校资源班设班比例增加[6],据我国台湾地区特教通报网统计,2013年共有100814名身心障碍学生就读于普通学校,约占身心障碍学生总数(107450)的93.52%[7],这种以普通班级为主的安置形式,面临着普教教师不知如何提供满足特殊儿童学习需求的课程与教学及特殊儿童难以直接从普教课程中获益的双重困难[8]㊂因此,为了更好地保障融合教育环境中特殊儿童受教育机会㊁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的公平,对原 课纲 的修订也就势在必行㊂(三)原 课纲 难以满足特殊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我国台湾地区1983年 颁布 了启聪㊁启明㊁启仁与启智 四大课纲 后,才正式有了专门的特教课程㊂ 四大课纲 虽经前后两次修订,却依然存在以下问题:缺乏弹性,会限制教师发展空间;未分阶段,较强调基础认知技能目标;除启聪类外,其他 课程纲要 未列出弹性或空白教学时间[9],且前两次修订仅针对四大特教课程科目内容㊁组织架构或教学时数加以增删,或将课纲内容扩增至学前与高职教育阶段,但仍保持与普教平行分立的轨迹[4],以上课程仍难以满足融合教育环境中特殊儿童以普教课程为主要学习的考量㊂此外,原 课纲 也存在多数身心障碍资源班课程难以符合特殊儿童个别需求的情况,融合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㊂因此,对原 课纲 的修订也就列入了议程㊂2007年,我国台湾地区开始全面启动 特教课纲 的第三次修订工作,于2009年正式公布,并在2011年8月1日至2013年7月31日进行全面试用㊂经过不断地试用与调试,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于2015年12月正式 颁布 ㊂二㊁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设计理念及具体内容(一)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设计理念融合教育背景下,在普教 基于全人教育的精神,遵循自发㊁互动和共好的理念;以成就每一个孩子适性扬才㊁终身学习为愿景 的教育理念基础上,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设计理念如下:(1)强调以普教课程作为特殊学生设计课程的首要考量;(2)设计符合特殊学生特殊需求的补救或功能性课程,以落实能力本位㊁学校本位及社区本位课程;(3)重视以加深㊁加广㊁浓缩㊁重整㊁简化㊁减量㊁分解或替代等方式弹性调整九年一贯能力指标,以规划及调整课程;(4)强化特殊学生的个别化教育计划(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E d u c a t i o n a l P l a n,即I E P)及资赋优异学生的个别辅导计划的功能,将课程㊁I E P和个别辅导计划密切结合,以充分发挥I E P与个别辅导计划行政㊁教学规划及执行督导的功能㊂由此可看出,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重视全人教育,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㊁因材施教及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㊂(二)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内容在融合教育大背景下,我国台湾地区强调特教课程与普教课程应相互衔接,共同服务于特殊儿童的学习㊂因此,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常规课程采用与普教九年一贯 课程纲要 相同的课程领域,主要包括语文㊁数学㊁社会㊁艺术与人文㊁自然与生活科技㊁健康与体育及综合活动等七大领域㊂值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得注意的是:七大学习领域不是具体的科目名称,而是弱化了的课程门类,将众多科目整合为综合性的几大学习领域㊂这是一个关键转变,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需要特殊儿童综合多学科领域知识方能解决㊂此外,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还包括特殊需求领域课程(如表1),该部分课程主要是为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而设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融合教育环境中的学习㊁生活等㊂表1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课程科目设置教育阶段常规课程特殊需求领域课程九年一贯教育阶段语文㊁数学㊁健康与体育㊁社会㊁艺术与人文㊁自然与生活科技㊁综合活动高中阶段语文㊁数学㊁社会㊁自然㊁艺术㊁生活㊁健康与体育㊁综合活动高职阶段语文㊁数学㊁社会㊁自然㊁艺术㊁生活㊁体育创造力㊁领导才能㊁情意㊁学习策略㊁生活管理㊁社会技巧㊁沟通训练㊁定向行动㊁点字㊁动作机能训练㊁辅助科技应用㊁职业教育三㊁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及效果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也为了让所有特殊儿童皆有充分参与普教课程的机会,调整是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原则㊂因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涉及多方人员的参与,因此,来自包括学校行政人员㊁教师及家长等的支持是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有效实施的前提㊂为保障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始终能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其实施全程需紧密结合特殊儿童的I E P㊂因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与原 课纲 差异较大,社会各界也对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困惑及其对特殊儿童学习及成长的价值与意义进行了一定的反馈㊂(一)调整是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原则国际教育委员会曾提出,融合教育课程必须是弹性化㊁相关及可调整的[10],‘全纳教育指导方针“也指出,所有人都能使用的㊁灵活的课程是建设 能为所有人提供教育的学校 的关键[11]㊂我国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非常注重从多方面进行适宜性调整,以满足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需求㊂首先,教师应基于特殊儿童的差异性需求灵活选择教学方式;其次,为特殊儿童设计课程时,应首先选择普教课程,当普教课程难以满足需求时,再采用 加深㊁加广㊁浓缩㊁简化㊁减量㊁分解㊁替代及重整 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灵活调整各项能力指标(加深:加深能力指标难度;加广:增加能力指标广度及多元性;浓缩:综合能力指标;简化:降低能力指标难度;减量:减少能力指标内容;分解:分解能力指标为小目标;替代:以另一种方式达成原来的指标;重整:将能力指标重新诠释或转化为生活化或功能化目标),再根据调整后的指标以课程与教材松绑的方式决定教学内容,教材内容及呈现方式要考虑不同障碍类别及程度特殊儿童的需求,如对于纯视觉障碍儿童,教材应以触觉及听觉方式为主,可采取点字材料㊁辅具及调整字体大小等方式协助学习;第三,教师应综合运用工作分析㊁多元感官㊁直接教学㊁多层次教学㊁合作学习㊁合作教学或区分性教学等多种激发特殊儿童潜能的学习策略;第四,普校需为特殊儿童提供安全且无障碍的校园及班级环境;第五,评量应公平且适性,除入学前的起点行为评估,还有形成性评量及依I E P长期目标所作的总结性评量,评量方式有动态评量㊁档案评量㊁实作评量㊁生态评量与课程本位评量等,此外,为了满足特殊儿童的差异性需求,评量应进行时间㊁地点及呈现方式上的调整㊂(二)多方的支持是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实施的前提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有效运行,需要多方面的支持㊂首先,需教育事务管理部门的导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畅通特殊儿童安置于融合教育环境的各项措施间的转衔管道;(2)举办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研习会,使相关人员了解其精神;(3)协助学校克服课务运作㊁教学空间㊁教学设备与经费的限制,制作并配发相关教材㊁教具及辅具;(4)为保障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质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各校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运行进行整体或抽样评鉴,并追踪评鉴结果的改进情况㊂其次,加强理念宣传以建立共识,可采用教育事务管理部门统一印发宣传手册或制发光碟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使全社会成员了解并支持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㊂第三,学校应根据特殊儿童的需求配齐硬件设备,包括学习㊁沟通㊁视障㊁生活㊁休闲及行动与摆位等相关科技辅具,并担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保管及维护的责任㊂第四,强调普教教师与特教教师应相互合作,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为特殊儿童提供优质化的教育服务㊂第五,特殊儿童及其家长作为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运行的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顺利实施还需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的支持㊂(三)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需密切结合I E P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运作以I E P为核心而展开,以保障课程满足不同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如图1所示)㊂图1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运作流程在特殊儿童经过鉴辅会鉴定安置于某所普通学校后,学校特教推行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个别特殊儿童的I E P团队小组,以确定I E P的具体内容,作为学校为特殊儿童调整课程及提供相关支持服务的依据㊂值得注意的是,I E P的具体内容也并非一成不变,普通学校每学期期末会对所有特殊儿童的I E P进行评价,根据特殊儿童本学期的学习情况作基于需求的调整,以作为下一学期调整课程及提供支持服务的依据㊂可见,通过与I E P的紧密结合,充分体现了特教课程的个别化㊁人性化及实用化㊂(四)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践反馈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与原 课纲 及九年一贯课程差异较大,其推动必然对现有学校生态产生现实冲击㊂首先,许多人提出了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执行层面的困难,如:如何排课及进行成绩评量;如何选用特殊需求领域课程,以满足不同类别特殊儿童的需求;小学㊁初中及高中高职的特殊课程需求是否有差异;认知功能严重缺损学生的课程需如何调整;对职业学校课程纲要中新增的健康服务群㊁环境服务群与生命服务等服务类的群科需如何安排课程;是否有提供更多教师进修新课程的机会等[9]㊂此外,也有关于如何沟通理念,获得共识;如何进行课程调整;师资如何因应;资源如何配合等多种问题[4],这些问题在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过程中深深地困扰着相关的工作人员㊂其次,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价值也是非常值得肯定的[4],不少教师将九年一贯能力指标成功转化为具体㊁生活化的活动,使认知功能严重缺损学生也能学习普教各学习领域的核心概念,如利用包粽子所需配料比例,教特教班学生比例的概念;利用教室座位的安排教学生坐标概念;利用制作无患子洗发精,使学生了解有机化学的概念;教学生制作泡菜及臭豆腐使其了解发酵概念;此外,语文课低功能组学生也会应用普通班课本中的 期望 及 夜深 等词语造句,可见,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使特殊儿童的学习及生活能力都有了很大提升㊂四㊁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经验对大陆推进随班就读的启示自20世纪80年代末大陆大力推进随班就读以来,参与随班就读的盲㊁聋及智障儿童比例从1996年至2010年均保持在60%以上,甚至曾接近70%[12],可见,随班就读已是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㊂然而,虽然一半以上的特殊儿童享受到了教育机会的公平,却未享受到教育过程及结果的公平㊂为此,在两岸经济㊁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之际,针对大陆随班就读的发展现状,希望通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过借鉴我国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经验,促进大陆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㊂(一)加强融合教育理念宣传,共建相互尊重与接纳的融合文化氛围理念宣传是行动的先导㊂大陆随班就读虽已达到相当的规模,但社会大众及普校师生对特殊儿童接纳度并不高㊂2009年北京的一份调查显示:有超过60%的普校领导不愿意或视情况接受特殊儿童就读于本校㊁约86%的普教教师不愿接纳特殊儿童在班内学习[13]㊂更有甚者,2012年,中国公益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显示:深圳㊁北京发生多起家长联名拒绝孤独症儿童上学的事件[14],这不仅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更不利于特殊儿童身心健康成长㊂为此,宣传融合教育理念刻不容缓㊂可采用报纸㊁公益广告㊁大众传播媒体等多种形式推广融合教育理念,使社会大众了解融合教育精神,接纳并欣赏差异,为随班就读生的学习及身心发展营造良好的融合文化氛围㊂(二)加强普教与特教课程的衔接,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个别化教育需求与我国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适用对象主要是融合教育环境中的特殊儿童,并注重调整普教课程以适应特殊儿童差异性需求不同的是,大陆于2016年底颁布了专为特殊儿童制定的一整套系统学习标准,即‘盲㊁聋和培智三类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14],强调基于特殊教育需求的教育公平,尊重个体差异,也注重特殊儿童的生活适应性[15],其适用对象主要是就读于隔离特校中的特殊儿童,教学对象也可笼统地概括为盲㊁聋及智力障碍学生,但未涉及普校随班就读的轻中度特殊儿童的课程与教学㊂目前,大陆随班就读仍缺乏国家层面统一的课程标准,随班就读生与普通学生所学课程几乎相同㊂此种情况下,大部分随班就读班级的教师仅凭着爱心和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教学调整策略也欠佳,随班就读教学质量不高[12]㊂为此,大陆应充分借鉴我国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经验,首先,最根本的是要研发与普教课程接轨的特教课程标准,为随班就读班级教师的教学调整提供理论依据,为随班就读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其次,在普教课程基础上,依特殊儿童的身心状况及学习需求对普教课程进行适应性调整,注重课程的个别化㊁生活化及社会化导向,以提高特殊儿童的学习㊁生活及社会适应能力,让教育机会㊁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公平的光环兼顾到蓝天下每一位祖国的花朵,使他们接受适性教育后皆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㊂(三)课程与教学应紧密结合I E P,以满足随班就读生的学习需求我国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从设计理念到具体的实施过程,皆强调所有的课程与教学活动应密切结合I E P,且根据特殊儿童的发展情况,每学期末皆会对I E P进行适应性调整㊂大陆可采用普教教师㊁特教教师㊁学校相关行政人员㊁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等团队合作的方式,共同参与特殊儿童I E P的拟定,确定特殊儿童学习及身心发展现状,以作为学校调整课程及提供相关支持服务的依据,满足不同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㊂值得注意的是,I E P中需写清楚特殊儿童在普校学习的限制(包括弱势与优势)㊁适当的评价方式㊁其在普通班级的学习和生活的可能性与所需的支持与资源,以此作为选编教材的参考[6]㊂(四)加强全校师生及学生家长间的合作,使随班就读教学服务更加优质化我国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强调整合教师资源,让教师角色回归专业以发挥应有的专长与功能[9],因此,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运作需包括学校辅导主任㊁教务主任㊁特教组长㊁特教教师及普教教师在内的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此外,因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实施需紧密结合I E P,所以还需特殊儿童及其家长的全力配合㊂反观大陆地区,在现有教师数量不足的情况下,普教与特教教师合作非常有限[16],而且,普校与特殊儿童家长双方皆没有充分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没有互相配合及密切合作[17]㊂为此,大陆应加强普教教师与特教教师㊁普校与特殊儿童家长的相互合作,使不同角色皆能扬其所长,共同为随班就读生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㊂(五)配齐硬件设备,使随班就读生学习及生活无障碍融合教育背景下,大陆随班就读教学质量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普校相关的硬件设备不全㊂有学者提出大陆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支持保障机制不全,如辅助的教学设备(盲版盲笔㊁盲文打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字机等)等如何筹措㊁学校环境如何调整或改变以适应肢体残疾儿童㊁盲童的需要等诸多问题[18]㊂我国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强调普校需进行硬件设备上的完善,如:规划物理环境空间,制作及配发相关教材㊁教具及辅具,包括学习㊁沟通㊁视障㊁生活㊁休闲及行动与摆位等相关科技辅具等㊂大陆应尽快根据随班就读生的身心状况,配齐相关的硬件设备,为随班就读生适应普校的学习及生活创造足够的客观条件㊂(六)加强教学评价的适性调整,使评量更加人性化㊁差异化㊁个别化教学评价应符合公平且适性的原则㊂为此,大陆应基于特殊儿童的障碍类别及程度,重视评价的适应性调整,通过对评价内容㊁范围及呈现方式的调整,使评价更加人性化,符合差异化及个别化原则,真正发挥教学评价作为改进教学及课程调整的重要参考的作用㊂参考文献:[1]兰岚,兰继军,吴永怡.台湾地区特殊教育及对大陆特殊教育发展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8(12):18-22,29.[2]赵德成.台湾地区特殊教育 法律 的特点及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3(2):12-16.[3]王瑜,李坤.中国台湾地区特殊教育 立法 经验对大陆特殊教育 法治化 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5(5):9-14.[4]何素华.新修订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实施之挑战与因应措施[J].特殊教育季刊,2013(126):1-8.[5]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59-60.[6]刘敏.台湾地区 特殊教育新课纲 及其对大陆融合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启示[J].现代特殊教育(高教).2015(3):18-21.[7]邓猛.融合教育理论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62.[8]简君茹,孔淑萱,黄泽洋.小学特殊教育课程大纲实施现况调查研究[J].特教论坛.2015(19):35-52.[9]卢台华.从个别差异㊁课程调整与区分性教学的理念谈新修订 特殊教育课程纲要 的设计与实施[J].特殊教育季刊.2011(119):1-6.[10]赵勇帅,邓猛.西方融合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15(3):9-15.[11] P o l i c y G u i d e l i n e s o n I n c l u s i o n I nE d u c a t i o n[E B/O L].(2010-03-25)[2017-11-15].h t t p://j z.d o c i n.c o m/p-380743834.h t m l.[12]江小英.认真贯彻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J].中国特殊教育,2013(2):3-5.[13]王红霞,彭欣,王艳杰.北京市海淀区小学融合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11(4):37-41.[1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发布实施‘盲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聋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6年版)“的通知[E B/O L].(2016-12-01)[2017-11-15].h t t p://w w w.m o e.e d u.c n/s r c s i t e/A26/s8001/ 201612/t20161213_291722.h t m l.[15]赵斌,陈红.特殊教育教师专业素养探析 基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J].教师教育学报.2017(6):17-22.[16]俞林亚.提升区域随班就读质量的实践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6(4):11-17.[17]钱丽霞,江小英.对我国随班就读发展现状评价的问卷调查报告[J].中国特殊教育,2004(5):1-5.[18]彭霞光.中国全面推进随班就读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政策建议[J].中国特殊教育,2011(11):15-20.R e v e l a t i o no f t h eN e w l y R e v i s e dS p e c i a l E d u c a t i o nS y l l a b u s i nT a i w a n t o t h eP r o m o t i o no f S t u d y i n g i n t h eR e g u l a rC l a s s i nM a i n l a n dC h i n aC H E N H o n g,Z H A OB i n(D e p a r t m e n t o f S p e c i a lE d u c a t i o n,S o u t h w e s tU n i v e r s i t y,C h o n g q i n g400715,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n e w l y r e v i s e d s p e c i a l e d u c a t i o n s y l l a b u s i nT a i w a ne m p h a s i z e s t h a t t h r o u g hc u r r i c u l u m a d j u s t m e n t,a l l s p e c i a l s t u d e n t s c o u l d f u l l yp a r t i c i p a t e i nr e g u l a r c o u r s e s a n dr e c e i v ea d a p t i v ee d u c a-t i o nb a s e do nd e m a n d.T o g e t e x p e r i e n c eo f t h e s p e c i a l e d u c a t i o ns y l l a b u s i nT a i w a na n d t o p r o m o t e s p e c i a l e d u c a t i o n i nM a i n l a n dC h i n a,w e s h o u l d t a k e t h e f o l l o w i n gp o i n t s i n t o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T h e f i r s t i s t ow i d e l y s p r e a d t h e c o n c e p t o f i n c l u s i v e e d u c a t i o n a n d c r e a t e a c l i m a t e o fm u t u a l r e s p e c t a n d a c c e p t-a n c e;t o s t r e n g t h e n t h e i n t e g r a t i o no f r e g u l a r e d u c a t i o n a l a n ds p e c i a l e d u c a t i o n a l c o u r s e s i no r d e r t o m e e t t h e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e d u c a t i o n a l n e e d so f s p e c i a l s t u d e n t s.T h e c u r r i c u l u ma n d t e a c h i n g s h o u l db e c l o s e l y i n t e g r a t e d w i t ht h eI E Pt o m e e tt h el e a r n i n g n e e d so ft h es p e c i a ls t u d e n t s.T e a c h e r sa n d s t u d e n t s o f t h e s c h o o l a n d t h e p a r e n t s s h o u l dw o r k t o g e t h e r s o t h a t t h e t e a c h i n g s e r v i c e s o f t h e r e g u l a r c l a s s c o u l db e h i g h l y q u a l i f i e d.W e s h o u l d f u l l y e q u i p t h e r e g u l a r s c h o o l sw i t h a c c e s s i b l e e q u i p m e n t s o t h a t s p e c i a ls t u d e n t s m a y s t u d y a n dl i v e w i t h o u tb a r r i e r s.W es h o u l dr e i n f o r c et h ea d j u s t m e n to f t e a c h i n g e v a l u a t i o n t om a k e t h e e v a l u a t i o nm o r e h u m a n i s t i c,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d a n d i n d i v i d u a l i z e d s o a s t o f u r t h e r i m p r o v e t h e o v e r a l l t e a c h i n gq u a l i t y o fm a i n s t r e a m i n g i n M a i n l a n dC h i n a.K e y w o r d s:T a i w a n;M a i n l a n dC h i n a;s p e c i a l e d u c a t i o n s y l l a b u s;m a i n s t r e a m i n g责任编辑唐益明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縣國民中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計畫
壹、依據:
一、「特殊教育法」暨「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
二、教育部「語言障礙、身體病弱、性格異常、行為異常、學習障礙暨多重障礙學生鑑定
標準及就學輔導原則要點」
三、教育部「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工作工作手冊」
四、「台灣省各縣市國民中小學暨公立幼稚園八十五學年度增設特殊教育班注意事項」 貳、目的:
協助身心障礙或學習有嚴重困難之學生,在常態學習環境中接受補救性之個別化教學與輔導,以培養良好的適應能力,充分發揮潛能。
參、招收對象:
一、應依序優先招收目前安置於普通班之下列學生:
(一)經縣內鑑定分發會議轉介之身心障礙學生。
(二)領有殘障手冊,確有特殊教育需求之學生。
(三)經學校鑑定安置小組評估為身心障礙,確有特殊教育需求之學生。
二、前項各類學生均經安置,始可招收其他在學習上有嚴重困難,由輔導室轉介,經校內
鑑定評量小組評估後建議安置之學生。
此類學生入班標準,由各校在考量需求學生數、學生問題嚴重性、師資狀況等因素下自訂之。
肆、實施流程:
一、資源班申請設立程序:
(一)申請增設資源班學校:!
擬於下學年申請增設資源班之學校,應於每年九月份擬定設班需求評估及設班計畫送本縣特殊教育中心彙整,經學者專家審核通過後,於下學年度設立。
(二)申請新設資源班學校
擬於下學年申請新設資源班之學校,除準備前項計畫送本縣特殊教育中心彙整外,並應先行成立校內教育資源小組實際運作,連同計畫經學者專家審核通過後,於下學年度設立。
二、資源班鑑定評量、安置與輔導流程:
設立資源班之學校,應於每學期開學後兩週內完成招生、鑑定、安置等入班程序。
學生鑑定評量、安置與輔導流程詳如圖一,說明如下:
(一)推介篩選:
宜於每學期末(六月及一月)進行次學期資源班新生之全校普查、推介篩選;舊
生學習狀況檢討,以建立待鑑定學生名單。
1.普通班教師依據檢核表、平日觀察、晤談、作業分析或其他評量結果,並參考「身
心障礙兒童之行為特徵參考要點」,以書面方式推介學生。
2.資源班教師利用團體測驗、查閱學生個人資料等方式主動篩選疑似個案。
3.家長或學生主動向輔導室提出申請。
(二)鑑定與安置:
1.鑑定評量小組參考相關法規之規定,選擇適當評量方式:就標準化測驗、行為觀察、
家長及相關教師之晤談等結果,及參考臨床診斷、醫學檢查記錄....等多方面收集
學生資料綜合研判,決定合於入班標準學生名單。
2.依據評量結果召開安置會議決定:
合於入班標準者,經家長同意安置於資源班。
未達標準者,回原班或轉介至相關機構。
學校應建立此類學生資料,以利日後 追蹤。
(三)學生能力評估及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
鑑定評量小組依據評量資料判斷學生能力強弱處、需求科目與時數、及所需相關服務,會同相關人員及學生家長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以利教學與生活輔導之實施。
(四)教學與輔導:
資源班教師及相關人員依據「個別化教育計畫」執行教學及輔導工作。
(五)評量學習效果:
定期評估學生學習效果,以利再安置之參考。
三、鑑定評量及安置小組成員:
(一)鑑定評量小組成員:
應包括資源班教師、普通班教師、校內及該區具有特殊教育與測驗診斷專長之教師、及相關專業人員。
(二)安置小組成員:
至少包括學校行政人員(含校長、相關處室主任、組長)、資源班教師、普通班
教師、校內或校外具特殊教育及測驗診斷專長教師,及個案學生家長或監護人共
同參與。
伍、師資:
一、資格:
國中合格教師且具特殊教育專業教師資格,並已接受資源班教師職前訓練者為優
先;次為接受資源班教師職前訓練之合格教師。
二、編制:
資源班每班編制專任教師三名。
三、授課時數:
(一)資源班教師應以專任為原則,若需兼任行政職務亦宜以特教組長為限。
(二)資源班教師每人每週至少授滿十八節課。
(三)如因授課實際需要,部份科目與普通班教師交互支援授課,時數應對等補足;
且以不超過資源班教師授課時數的三分之一為原則。
四、工作職責:
資源班教師參與鑑定及「個別化教學方案」編寫、學生個案資料建立、實施教學與輔導、編選教材與教具、進行教學評量(包括教學前的學生能力評估、教學中及教學後
的評量)、與普通班教師進行溝通合作、對家長提供諮詢或輔導、及評估資源班運作成效等工作;且資源班教師除特教組長外,不宜兼辦其他行政工作。
陸、教學實施:
一、編寫個別化教學方案:
資源班教師應於學生入班後二星期內,依據「個別化教育計畫」及所得個別學生之評量與相關學習資料編寫「個別化教學方案」,會同普通班教師確實實施。
方案內容至少應包括:學生個人基本資料、評量記錄、教學科目、教學型態、上課節數與時間、學生能力描述、長期教學目標、教學評量方式與標準等項目。
二、班級人數:
資源班依學生問題嚴重性與學生接受資源班服務時數,每班輔導學生以十五至三十人為原則。
且每一(小)組教學以輔導八人為上限,每次教學平均服務四名學生。
三、教學內容:
資源班教師應依照「個別化教育計畫」安排教學科目、輔導項目及教材內容:(一)教學及輔導項目:
1.身心障礙所需協助之特殊訓練,如:語言、溝通訓練......等。
2.有重大學習困難之主要學科,如:國文、數學、英文......等學科。
(二)教材內容:
教材之選擇應考量學生能力及目前成就狀況:
1.特殊科目:參考各類特殊學校(班)課程綱要中該科教材綱要,予以改編、簡化,
或視學生狀況自行編寫。
2.主要學科:參考國中普通班課程標準或有關教材,予以改編、簡化,或視學生狀
況自行編寫。
四、教學型態:
資源班教學應參酌學生障礙類型及嚴重性、學習能力、目前學習程度、年級、原班上課時間等因素,以分組教學為主,輔以個別教學、獨立學習、及團體活動。
五、排課方式:
(一)學生在資源班上課時數,以不超過其普通班上課總時數的二分之一為原則。
(二)資源班之排課,可依學生原班課表採:
1.抽離方式:利用原班該科目上課時段到資源班上課
2.外加方式:利用原班、週會、聯課活動、午休、作業指導等時段為之。
如需動
用部份科目上課時段,應於擬定「個別化教育計畫」時決定。
(三)排課原則:
學生與原班同學程度差異太大,無法跟上進度之學科,以抽離式為主;程度差異
不大,易趕上普通班進度之學科、及因其身心障礙所需之特殊訓練,以外加式為
主。
六、成績評量:
(一)完全抽離之科目:
1.平時考查:資源班應設計個別平時評量表以記錄學生學習狀況。
資源班平時
考查結果應做為學生原班該科平時成績。
2.定期考查:學生在資源班接受定期考查。
該科目由資源班教師決定試題內容,
並於成績冊上註記。
(二)外加之科目:
資源班對該生所做之評量結果,供原班該科目平時成績之參考。
所佔比例以該科
目學生在資源班上課時數,佔該科目原班時數及資源班時數和之比例計算。
七、下一階段之轉介安置:
資源班學生經教學輔導後,應視學生學習狀況,可於每學期末召開一次校內個案安置會議評估輔導成效,以決定學生下學期服務時數或安置方式(一)回歸普通班上課,並追蹤輔導其適應情形;(二)續留資源班輔導;或(三)轉介其他安置場所。
柒、經費與設備:
一、新設資源班:縣府編列開辦設備費三十萬元,教材準備費六千元,以購置資源班所需
之設備及教材教具等(另教育部、廳亦有不定額補助款)。
二、常設資源班:縣府每年編列常年設備費二萬五千元,教材準備費七千二百元,以添購
資源班所需之設備及教材教具等。
三、資源班每班應至少設有一間具專用設備之資源教室;資源班經費按規定編列,並專款
專用。
捌、評鑑與獎勵:
一、評鑑:
(一)資源班每學年度應於開學後一個月內,將班級數、學生基本資料、課程表、擔任教師基本資料及授課節數送本縣特殊教育中心建檔列管。
(二)教育局得聘請學者專家及相關人員組成訪視小組,每學年度實施縣內資源班抽訪,訪視內容包括:行政配合與支持、經費專款專用、師資、鑑定與安置、教學
環境與設備、教學實施等,各校輔導成效及辦理情形優良者,予以獎勵。
二、獎勵:
(一)特教津貼:編制內任教資源班教師,已修滿特殊教育專業科目學分者,每月支領一千八百元;未修滿特教專業學分者,每月支領六百元。
(二)每學年結束後,各校得將輔導成果等資料送縣府核報優良教師敘獎,經核成果優良者,原則上任滿資源班一年嘉獎乙次,任滿兩年嘉獎兩次,任滿三年記功乙次。
玖、本實施計畫如有未規定事項,悉依現行有關規定辦理。
圖一:資源班學生鑑定評量安置與輔導流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