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研究.doc
- 格式:docx
- 大小:229.74 KB
- 文档页数:1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乡村的未成年儿童。
在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已经达到了数百万,这些孩子面临的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其中,最为瞩目的就是他们在教育方面所面临的挑战。
1、教育资源不足众所周知,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是教育资源匮乏的区域。
即使有学校,也普遍教师少、师资差和教学条件差,难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
加之,留守儿童无人照顾,无人督促学习,容易因为缺乏交流和激励而放任自流。
2、文化环境差由于家庭未能给予适当的教育和照料抚养,留守儿童往往很难在健康的文化环境下成长。
很多孩子只能沉沦于电视和网络的诱惑之中,无法接受良好的文化熏陶,容易堕落为丧失心灵价值底线的人。
3、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的陪伴和关爱,常常会出现孤独、抑郁等问题,严重的甚至产生自卑、逃学、厌学等状况,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与成长。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而言,我们必须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建立全面的农村教育体系。
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科技,提供开放式在线教育课程,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打造出一套符合农村留守儿童特殊需求和实际生活情况的教育体系,重视职业教育和生活技能训练,让留守儿童得以获得更全面的发展。
2、建立心理辅导与丰富课余活动帮助留守儿童建立积极健康的人格,尤其是要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我们可以开设儿童热线等形式的心理疏导机构,建立起丰富多样的课余活动,例如形式多样的文化社团、文艺小组、体育活动和社区义工团等等,让孩子在课余时间积极参与,既能丰富他们的生活,又能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人格。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资源的投入需要得到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支持。
这就需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教育从业者的教育专业素养和教育能力,减轻教师教育工作负担,全面提高教师工作和教学效果。
结语: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教育和社会工作中的热点问题。
只有我们集中精力、创新思路,引入多元化、全方位、整合式的教育资源和服务,从全面、投入、入木三个层面开展工作,才能够真正切实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戈本成[摘要]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本文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性分析,发现留守儿童的现状的不乐观性,要解决留守儿童的诸多相关问题,需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网络体系,尤其在政策措施,直接的教育机构、家庭教育等方面应加大力度来改变现有状况[关键字] 留守儿童教育现状策略一、“留守儿童”概念何谓“留守儿童”?顾名思义就是“留守孩子”、“留在家里的子女”,要相对贴切一点说,它应该指由于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农村的家乡,由父母单方、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或他人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且年龄在6-18周岁之间的儿童。
它不仅是一个特殊群体而且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有必要搞清楚这个特殊群体是如何产生的?二、“留守儿童”研究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市场逐渐成为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机制,我国农村也改变了一代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很多家庭不再单纯地以耕地来维持生计,大多青壮年外出打工,大量地涌向城市,而将年幼的儿童留在家里。
致使他们“生活上缺少照料,思想上缺少正确引导,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行为上缺少教育”①。
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各种各样的问题。
同时,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劳动力外流家庭数量的增加,留守儿童的规模将不断扩大,这种形势随着地域水平差异的不断拉大,将呈继续增加的趋势。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阻碍实现农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城乡统筹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问题,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问题,已成为当今时代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
三、“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全国妇联在2008年2月27日召开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发布会上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成为留守儿童的约5800万人,其中14周岁以下的留守儿童4000多万。
浅议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几年进城农民工为我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农村的留守儿童却成为农村学校德育教育的“盲区”。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解析;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工作原因对策在地处偏远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年轻夫妇离开农村加入到“农民工”的行列,将孩子留给家中的老人或亲戚代养,于是在农村便出现了一个特有的学生群体——留守儿童。
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厌学弃学情绪日渐高涨,失学(辍学)率也高于其他学生。
因此,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根本途径在于学校德育工作。
做好留守儿童的德育工作,关系到国家教育,关系到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学生家庭的切身利益,意义深远。
一、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缺失的原因解析(一)缺乏父母的温暖和呵护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父母有强烈的依赖感。
父母的教育方式、对子女的关爱程度、期望程度都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家庭的亲情必有一定的缺失,更为严重的是由于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照顾,他们大多缺少基本的教育常识,常常采用溺爱的管教方式,结果是孩子的“物质教育”跟社会发展合拍,但“精神教育”严重缺失。
父母外出打工,改变了家庭的经济状况,但是影响了后代的成长发展,这一遗憾是无法弥补的。
(二)学校道德教育的欠缺学校教育在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新课程改革开展已有多年,但是还有很多农村学校仍然坚持实行应试教育。
大多数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就被这种落后的教育理念扼杀在摇篮之中,其受到的伤害无法估量。
我们不可否认,由于爷爷奶奶等监护人的溺爱,部分留守儿童相对调皮和难以管教,因此,学校面对他们在思想道德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有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不敢多管;有的把责任推给了家庭,实际行动少之又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在外务工的情况下,由其他成人或老人照顾的儿童。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教育问题和困境。
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
不在家的父母往往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无法陪伴他们成长。
这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上更容易感到孤独和失落。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匮乏。
由于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较低,教育资源不足。
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城市孩子们的良好教育条件,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相对较差,对未来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也比较困难。
留守儿童的家庭通常经济条件较差,无法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资源。
他们的生活环境不卫生,饮食不均衡,缺乏良好的营养,影响身体健康和智力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研究需要解决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
需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适应在亲人陪伴下的生活。
需要改善农村教育资源,增加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和教学设施,提高教育质量。
应推广农村家庭教育,帮助父母增强对孩子的教育意识和能力,提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环境。
还需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监护和关爱,提供适当的营养和医疗服务,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涉及到心理、教育、健康等多个方面,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
只有通过综合的措施和政策,才能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实效性对策研究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教育资源的不足,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
这些留守儿童通常是指父母由于工作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留守在农村的老人或亲戚家中生活和成长的儿童。
他们由于缺乏家庭生活的关爱和教育,往往容易出现行为问题、缺乏自律和责任心等。
在农村初中阶段,他们的道德教育尤为重要,然而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德育难以取得实效。
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对策制定,来提升农村初中留守儿童的德育实效性。
一、留守儿童德育实效性的问题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实效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缺乏家庭教育:父母不在家,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指导。
2. 缺乏规范引导: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单一,缺乏社会规范引导,容易形成不良行为。
3. 缺乏自律能力:缺乏家庭监督和规范引导,留守儿童的自律和责任心较差。
4. 缺乏同伴和交往:留守儿童通常缺乏同伴和交往,导致社交能力较弱。
5. 学业困难:留守儿童的学业困难较大,不能得到及时的家庭教育指导。
以上问题导致了留守儿童德育实效性的不足,需要针对性的对策来解决。
1. 加强家庭教育: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让父母能够远程进行家庭教育。
2. 加强学校德育:加大学校德育教育投入,通过思想政治课和班会活动等形式,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增加社会熏陶: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社交能力。
4. 增设关爱班级:建立留守儿童关爱班级,由专门的教师对其进行关爱和心理疏导。
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关爱能力。
以上对策可以有效提升留守儿童德育实效性。
三、实施效果与展望通过对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德育实效性对策的实施,可以明显提升留守儿童的德育效果。
加强家庭教育能够弥补父母不在家的缺陷,使得留守儿童在家庭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教育。
学校德育的加强可以补充家庭教育的不足,使得留守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好的德育引导。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都外出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人数逐年增加。
这些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教育、心理健康、身心发育等方面的挑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亟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其对社会、家庭和个体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主要源于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
许多农村家庭的父母为了生计,选择到城市务工,而留守在农村的儿童通常由祖父母或其他亲戚照顾,他们在长期缺乏父母关爱的环境下成长。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已经达到数千万,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村地区。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问题: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差,导致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下降。
2.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产生影响,包括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3. 身心发育问题:缺乏父母的照顾和关爱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发育,容易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4. 社会适应能力问题: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留守儿童在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方面存在困难。
二、影响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不仅仅是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还有诸多深层次的原因导致了这一问题的出现。
农村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条件差,导致留守儿童接受的教育质量较低。
父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和陪伴,导致了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温暖。
农村家庭观念传统,较为保守,普遍缺乏对子女的心理关怀和教育意识。
在中国农村地区,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留守儿童的福利保障缺乏有效保障。
以上原因共同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和加剧。
在面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时,我们应从多个层面进行综合施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1. 家庭层面:父母在外务工时,应注重与子女的沟通和联系,充分意识到对子女的陪伴和教育的重要性,同时加强家庭教育,给予子女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开题报告由于父母的长期离开,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和价值观难免受到影响,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
一些留守儿童会因为缺乏家庭教育而对社会的规则和道德产生误解,表现出不尊重他人、不守纪律的行为。
另外,一些留守儿童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引导,对物质的追求过于强烈,出现了价值扭曲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和未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3、研究成绩下降,智力发育滞后。
留守儿童的研究成绩普遍较差,智力发育也存在滞后的问题。
这是因为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和研究环境都受到了限制。
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祖辈的教育,但由于祖辈的教育水平和方法有限,很难满足孩子的研究需求,导致留守儿童的研究成绩下降。
此外,留守儿童的研究环境也存在问题,研究资源匮乏,教育条件落后,这些都对留守儿童的智力发育产生了不利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改善留守儿童的研究环境和家庭教育,提高其研究成绩和智力发育水平。
本文主要观点是指出家长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包括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忽视、研究上的困难、行为偏差和安全隐患等问题,并提出应该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2、改写后的内容:留守儿童是指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在家乡的孩子。
虽然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的生活和受教育条件,但有些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一些长时间在外的父母会因为无法照顾孩子而感到内疚,于是采取放任孩子和给孩子物质上的补偿的方式,导致一些留守孩子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甚至出现不良惯和错误的人生观。
据调查,12%的留守儿童表示不想读书,而是想自己去赚钱。
留守儿童在研究上也面临很多困难,因为委托监护人或者文化水平低或者事务繁忙,他们很难得到研究上的帮助。
这使得一些留守儿童的研究成绩下降。
父母外出打工对年幼儿童的研究影响尤为明显。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和道德约束的缺乏,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现状与对策陈塘中学黄海清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批农民离开家乡进城务工,由于自身条件限制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入城市,由此产生了一个弱势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致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逐渐凸显.同时由于农村基础教育薄弱,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本文将对留守儿童的成因、其在受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分析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形成因素很多,笔者认为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因素亲情缺失是影响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现实。
(1)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一方面农村家庭不能为留守儿童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学习条件;另一方面,隔代家庭教育意识淡薄、观念陈旧,农村贫困文化及教育现实滋生了年龄偏大的祖辈们有“读书无用论”的思想,使他们对孙子们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态度,并对教育持有一种功利性的价值取向,认为初期投入太大,又不能预测并保证效应,进而将其演化为一种短视的实惠观,以家庭利益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另外,隔代监护人文化素质普遍低,其家庭也缺少文化氛围,从而造成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例如我班的喻海灿同学,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识字不多的奶奶照管,由于奶奶的溺爱,从小就养成了说谎、不完成作业、不劳动、不尊敬长辈、甚至于有时还和奶奶对着干的坏习惯。
由一个人见人爱变成了一个人见人嫌的孩子,就连老师的教育也当成了耳边风。
(2)监护人忽视“养成教育”。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习惯是从小培养的,这些留守儿童正处在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
但就是这个最佳时期,很多家长却忽略了,在实际生活中,祖辈们灌输给学生的价值标准以及他们所提供给孩子的各种榜样,极大地影响学生在学校和社会上的行为表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利于孩子良好的品德形成,这就要求家长在实施德育教育时注意讲究一些——寓德育于言行中。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许多农村孩子的父母或者双亲都到城镇去务工,他们留下了孩子在村里由亲戚或者祖辈们照顾。
这些孩子被称为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也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影响。
对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父母为了生计不得不外出务工,导致孩子们长期与父母分离。
根据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2000万人,留守儿童大多数分布在农村地区。
他们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家庭温暖和父母的教育,容易产生自卑和自闭等心理问题。
由于父母的长期不在,留守儿童的管教也存在漏洞,他们缺少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容易受到不良影响。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和策略研究为了解决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德育教育的角度出发,制定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方法和策略。
1. 加强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关怀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特点,学校应加强心理援助。
学校可以组织专业心理教育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2. 建立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关爱体系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的缺陷,学校应建立留守儿童的关爱体系,鼓励老师和同学之间相互关爱、相互帮助。
可以通过制定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和项目,比如定期的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班会,让留守儿童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温暖。
3. 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品德教育对留守儿童进行品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品德故事课、品德阅读课程等方式,灌输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人生道德规范的培养。
通过品德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品德观念,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 加强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引导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管教,留守儿童的行为规范往往比较松散,容易偏离正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是指在家长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由祖父母、亲戚或其他监护人照料的儿童。
在中国传统农村社会中,由于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大量的务工人员成群结队地奔赴城市,在农村留下了一大批子女,这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源所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存在对社会和家庭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父母的关怀和监护,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行为问题。
由于缺乏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相对闭塞,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滞后,甚至无法顺利完成基本教育。
对于家庭而言,长期分离也容易导致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亲情关系疏远,家庭经济收入不增反减,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生活保障。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政府需要加强资源投入,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以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给农村留守儿童。
需要建立更加健全的社会服务体系,包括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和关爱服务,以及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督和帮助。
家庭和学校也应该合作,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关怀和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心和努力,才能够切实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状况,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国家的未来和农村的发展做出贡献。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为了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不在身边,由亲戚朋友或祖辈照看,或者独自在农村家中生活的儿童。
在中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他们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其全面发展。
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往往感到孤独与无助,甚至出现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对于这些儿童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
在农村小学,德育教育应该是整个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帮助留守儿童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当前,针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方法与策略存在一定不足,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如何改进现有方法,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
本研究旨在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问题提出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照料,容易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资源相对较低,缺乏系统的德育教育指导和支持,无法获得良好的道德培养。
一些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在外出务工的父母的影响下,可能受到消极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影响,影响其道德品质的形成。
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和道德素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字数:205】1.3 研究意义略多或者字数不足等信息。
以下是关于研究意义的内容: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是农村教育领域的一大特殊群体,他们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导致长期在家无人看管,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资源,容易陷入孤独、失落和自暴自弃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德育教育能够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引导他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
通过研究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可以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为他们提供更科学、更有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论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选择到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而使得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在外打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儿童在农村家乡长期独自生活。
这类儿童往往面临教育资源匮乏、情感疏离、安全隐患等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所在的乡村学校普遍条件较差,教育质量无法与城市学校相比,缺乏先进的教学设备和优质教师。
2. 情感疏离问题。
由于长期与家人分离,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孤独感和情感缺失,缺乏家庭呵护和陪伴。
3. 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安全感和关爱,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甚至出现行为异常。
4. 安全隐患。
留守儿童在农村村庄中独自居住,容易成为各类不良人员的目标,面临被拐卖、虐待、性侵等危险。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的重要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不仅仅是人口迁移背景下的一项紧迫任务,更是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来说,教育德育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培养乐观积极的心态,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
2. 培养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教育,留守儿童可以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3. 提高综合素质。
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帮助留守儿童全面发展其智力、体质和美感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4. 保障社会稳定。
德育教育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预防和减少其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性,减少社会治安问题。
三、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的途径为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关注和解决:1. 政府重视。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德育的投入和政策支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保障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一个留守儿童品德发展的叙事研究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不在身边常年外出打工或其他原因导致儿童独自生活的一类儿童。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亲情关爱和教育的引导,通常情况下不仅身体上的健康容易受到影响,更重要的是心理和品德方面会出现很多问题。
对于留守儿童的品德发展,社会应该给予关注和帮助。
一、留守儿童品德发展的现状留守儿童的品德发展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 缺乏家庭观念因为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让留守儿童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甚至出现逆反心理,很难形成良好的家庭观念。
这也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责任感和家庭情感。
2. 自我封闭因为日常生活和学习缺乏互动,很难与其他孩子建立友情,自我封闭也会导致留守儿童情绪不稳定,不易与外界沟通和交流。
3. 缺乏社交能力因为缺少社交经验和机会,留守儿童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甚至在学校内也很难同其他同学相处融洽。
4. 自私自利因为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留守儿童的自我中心思想较重,善良度较低,往往表现自私自利,不愿与人分享。
二、留守儿童品德发展应采取的教育方式针对留守儿童的品德发展问题,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帮助,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探讨具体的教育方式:1. 心理辅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品德发展中最重要的环节。
他们需要专业人士的心理辅导,以降低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
某些地区的公益组织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成为他们倾诉内心的安全港。
2. 家庭关爱家庭是留守儿童品德发展最重要的营养源,父母应该多回家看望孩子,并在家庭中注重教育孩子的家庭观念和家庭责任,加强家庭信任和亲情关爱,才能有效地渡过留守儿童品德发展问题。
3. 亲子互动教育留守儿童应该加强和父母的联系,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视频通话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并注重亲子互动教育,让孩子们在生活中教会更多的干净、厨房、居室维护等基本素质。
4. 社会教育留守儿童要融入社会,需要从经验中积累和学习,社会和各地的教育机构应该提供学习和学习能力促进的机会。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发表时间:2020-03-19T14:14:42.2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月3期作者:周圣良[导读] 随着经济不断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中的年轻夫妇外出务工的比例越来越大,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相应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笔者在本文就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问题原因进行一定分析及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周圣良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东源乡上埠中学江西萍乡 337007【摘要】随着经济不断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中的年轻夫妇外出务工的比例越来越大,留守儿童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相应的教育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笔者在本文就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问题原因进行一定分析及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对策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20)02-129-01引言毫无疑问,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工作已经成为现阶段一个较为重要的社会话题备受关注。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从小就缺少一定父爱和母爱,并且无拘无束少人管理。
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极为容易出现一些负面情绪以及自卑心理,甚至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
鉴于此,现阶段对于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相关部门以及教育人士必须要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重视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以及德育教育,能够让这些留守儿童从小树立正确的“三观”,身心健康的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一、解析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问题产生的两大原因(一)家庭教育方式过于单一化落后化当前,许多农村家长的教育理念过于落伍且不正确,认为物质方面的补偿和奖励是教育留守儿童们最有效的方式,这种错误认识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过于落后且单一。
留守儿童们的家长仅通常都是对孩子们进行物质上的奖励和给予却忽略思想、情感、道德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德育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摘要:我国的经济改革,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输出提供了良好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但它也给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蒙上了一层浓重阴影。
农村大量劳动力的外出,留在家中的孩子形成了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缺少有力的管教,产生了一系列安全、心理、道德、学习等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词:留守儿童;教育;影响一、安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如长辈、亲戚等,由于年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
他们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学校的教育了。
因此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儿童则成了绝对自由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和保护,孩子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此外,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导致轻生自杀的案例也不少。
二、农村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最突出的问题是性格,心理,人格方面的问题。
性格方面。
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的亲情呵护。
所以留守儿童在遇到成功、失败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只能自己处理。
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形成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
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
(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
心理方面。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孤僻内向。
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认可,容易产生自卑感。
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的研究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迫于条件限制,他们不得不把子女留在家中,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留守儿童。
这些滞留在农村的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缺少来自父母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思想道德教育往往处于真空状态,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有的留守儿童还会做出道德败坏的行为,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本文首先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
德育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更关系到我国教育质量和人才的培养。
教育是现代化建设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环节,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更是薄弱的一环,解决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在分析农村留守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绪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逐年增加,据全国妇联调查数据,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总数已经超过6000万,占全部农村人口的28.29%,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一个完整融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对于他们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因父母常年外出务工,家庭教育的缺失,在品行、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面临着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原本就是一个难题,教育的关键在于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农村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的解决难度更大。
虽然这一问题的解决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情况不乐观,需要我们花更多的功夫解决。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选题依据农村留守儿童的出现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涌入城市,他们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只得将子女留在农村,随之产生了一部分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近几年陆续报道出的农村留守儿童自杀,犯罪等案例使人们对这一群体的生活状况感到担忧,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我们必须加强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研究。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研究——以河南省必阳县羊册镇为例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研究——以河南省泌阳县羊册镇为例摘要:留守儿童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并且其规模还在逐年扩大。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这些滞留在农村的儿童,他们在学习、心理、品行和生活等方面都面临着诸多的问题,其德育状况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培养有道德的人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解决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不仅关系到他们自己的健康成长和家庭的幸福,也影响到我国的社会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因此,必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研究,并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新的德育途径和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能在特殊的家庭环境中健康成长。
Abstract: Left-behind children was a special group appeared with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industrial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its scale is still in increasing now. Children are the flowers of our motherland , the nation's future and hope, however, due to various reasons,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facing with a lot of problems in learning, psychology, behavior and other aspects, their moral education status also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sectors of society. Moral education is the soul of the whole education, the ultimate goal of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moral man , solving the left-behind children's moral education problems, is not only related to their own healthy growth and the happiness of the family, but also influence to our country's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Therefore, we must strengthen the research for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s moral education problem, and actively explore new ways and methods of moral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rural situation , constantly improve their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so that they can grow healthy in special family environment.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德育调研Key words: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Moral education Investigationand research一、调研背景与意义留守儿童问题是近年来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在广大农村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然而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的关爱与引导却远远不够,尤其是父母关爱、家庭的温情的缺失。
这些因素综合导致了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性格和心理等方面出现一系列问题。
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改善留守儿童现状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教人要从小做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
”11中国教育改造.陶行知著.人民出版社2008.12 第97页。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毋庸置疑,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决定着教育的方向和性质,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根本素质。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2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研究生,我们责无旁贷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研究留守儿童德育问题。
现实情况是虽然我们学习了许多中西方道德教育的课程,也做了相关的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然而鉴于时间和场所的限制,我们的研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现实材料和数据支持,所以研究受到很大限制。
因此,我们利用暑假这一宝贵时间来到了农民工输出大县河南省驻马店市泌阳县,抽取了羊册等三个乡镇,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情况暑期社会调研,深入到一线,最直接、最真实的了解农村现阶段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实际情况,进而结合自己专业知识和相关的研究成果,提出了如下解决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现状的对策和建议。
二、调研步骤与方法调研小组成员赵帅和石巍于2012年8月23日至28日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必阳县羊册镇进行了实践调研,调研活动主要采用了资料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法。
首先搜集现阶段我国留守儿童德育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留守儿童德育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这些典型的问题去设计访谈提纲和调研问卷,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调研,为进一步理论研究提供翔实的数据资料。
我们走访了羊册镇中心中学、羊册二中、姚庄小学、关田洼小学、羊北小学、羊南小学,与学校的领导、教师进行了沟通,并对泌阳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羊册镇教育站的领导进行了访谈,之后随机在斗门杨村、关田洼村、姚庄村、田庄村、大洼村与留守老人以及部分学生家长进行了沟通,获得了大量翔实的信息。
本次调研中共计发放100份调查问卷,在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基础上,对典型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从其生活细节入手,描述其学习与生活状况,力图从中得到启示,厘清留守儿童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探讨整合解决问题的共识性方法。
三、调研结果与存在的问题分析在调研过程中,得出的结果是目前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爷爷奶奶和老师一提到留守儿童最常说的词语就是奶奶成了“奶妈”,基本上都是父母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而父母只负责按月提供生活费,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孩子上学、吃饭、看病、开家长会等都是爷爷奶奶负责。
在对自己周围是否存在留守儿童问题上,83%的人选择普遍存在,17%的对象选择自己听说过留守儿童。
因此,研究留守儿童问题,进而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显的尤为重要。
在对有必要对留守儿童专门开展道德教育问题上,30%的人选择非常有必要,56%的人选择有必要,14%的人选择没必要,多虑因此。
而谈到是否遇到过留守儿童道德行为缺失的案例时,43%的人选择经常遇到,53%的人选择偶尔遇到,只有4%选择没有遇到过。
由此可以得出留守儿童道德现状不容乐观,关注留守儿2张焕庭主编:《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59—260页。
童问题必须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着手,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首先就要从留守儿童道德教育问题出发。
1、家庭亲情氛围的淡化与父母关爱的缺失,导致道德教育基础不牢在家庭对留守儿童德育的影响问题上,57%的人选择家庭是留守儿童道德观形成的基础,30%的人选择家庭对留守儿童道德观的形成具有辅助作用,13%选择没影响。
多数农民工常年累月在外忙于挣钱, 一年半载回家一次,有的几年不回家, 只满足于寄钱回家为孩子提供学杂费和生活费, 成了典型的“月供父母”。
与此相对应,“月供父母“却不注意关心孩子的情感需要和受教育情况, 甚至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教育观念:如“读不读书都一样”“上不了学,今后跟爸妈一起外出打工挣钱”等,极易助长一些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论”思想。
长期分离和缺乏联系使孩子在身心成长过程中无法得到父母的引导和关心, 家长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
子女的亲情缺失导致对家长的怨恨, 与家长沟通障碍加深。
情感缺乏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留守儿童大都处于心理与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时期,得不到父母应给的爱与呵护,使孩子易于焦虑紧张, 缺乏安全感, 性格内向、自卑、悲观、情感相对冷漠,最终限制了留守儿童道德情感的健康发展。
长此以往,父母作为德育第一任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效果大大削弱,家庭对孩子德育的基础作用大大降低。
2、学校教育中道德教育缺失与弱化,造成道德教育效果不好在关于留守儿童德育的主要渠道时,70%的人选择通过学校老师教育,20%的人选择家庭教育,10%选择社会关注,充分说明在人们心中,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的突出作用。
然而在问及教师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时,15% 的人选择了老师对学生很关注,60%的选择对学生关注一般,25%的人选择了从来不关注。
由此可见,学校对留守儿童道德教育存在弱化的现象。
长期以来人们都把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作为教书育人的主力军,把学校作为进行德育培养的主阵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逐渐提高并逐年增大教育支出,我国教育现状得到极大的改善,教育收益人群也大大提高。
然而,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城乡、区域间教育水平差距过大等弊端,也成为眼前不争的事实。
数量众多的农村学校多数面临着资金短缺、教师紧缺、设备奇缺的境况。
学校资金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升学压力繁重等因素,综合导致农村学校无法集中力量解决留守儿童的德育问题,德育工作普遍存在弱化的趋势。
不少学校都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重视学习成绩,不少学校以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的惟一尺度,重视升学率,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致使学生的道德观念极其模糊。
同时,由于学校学生人数较多,而老师数量有限,加之繁重的考核指标和升学压力,导致教师也没有能力给予留守儿童特别的关注,没有采取特别的的帮扶措施,加之很多留守儿童情感比较脆弱,如果学校教育方式或者教师态度稍有不当,就有可能伤及留守儿童的自尊心,甚至引发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