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第5课七律长征 人教部编版 有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人教部编版六上语文 5 七律·长征1.填空比一比,再组词。
律崖渡津涯度2.填空联系课文内容,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 逶迤:(2) 磅礴:3.填空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红军长征途中历经“万水千山”,作者只选取了、代表踏过的“水”,只选取了、、代表翻过的“山”,这样的写法被称为。
(2)红军长征共翻越了18 座大山,跨过了24 条大河,作者为什么说是“万水千山”?(3)“等闲”的意思是,透过“等闲”二字可以感受到。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人把连绵起伏的五岭比作,把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比作,是想告诉我们。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句诗高度概括了红军长征中两次重要的经历:和。
4.填空想象“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情景,用几句话写下来。
5.综合性学习读一读,背一背。
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答案1. 【答案】纪律;天津;悬崖;天涯;渡河;度过2. 【答案】(1) 弯弯曲曲连绵不绝的样子。
(2) 气势雄伟。
3. 【答案】(1) (1)金沙江;大渡河;五岭;乌蒙;岷山;点面结合(2)“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泛指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险阻。
(3)平平常常;红军战士大无畏的革命思想和乐观积极的情怀(2) 细浪;泥丸;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乐观积极的态度(3) 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4. 【答案】战士们历经艰险,终于翻过了岷山。
在山顶上,他们拥抱在一起,大声说笑着,个个心情愉快、笑逐颜开。
5. 【答案】略。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解释词语。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翻地覆: 2.诗句中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5.。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一、看拼音,写字词,并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古代名画《富春山居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景色,展卷观赏,人随景移,引人入胜。
那景色或江水翻腾,或山峦逶迤.(yí y ǐ),或yún yá()竞秀。
画中不仅有气势磅.(bàng páng)礴之景,还有渔歌唱晚、dù()口垂钓的闲情逸趣,这幅画不愧是传世精品。
二、词语理解。
1.“金沙水拍云崖暖”中“云崖”的意思是。
与“悬崖”相比,“云崖”更能体现出。
2.“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只等闲”的意思是。
“万水千山”的意思是,这里的“万”“千”都是虚指,形容很多。
下面词语中也含有数字,其中不是表示虚指的是()。
A.烟花三月B.一日千里C.十全十美D.百炼成钢三、品读诗句,深入感悟。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对于句中的一“暖”一“寒”,下面理解正确的有()(多选)A.从“暖”和“寒”可以看出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两次战役是在不同季节发生的,从侧面反映出红军长征历时之长。
B.一“暖”一“寒”不仅写出了当时的天气情况,还写出了人们的心理感受。
C.作者将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感觉进行对比,突出了红军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
D.“暖”字形象地概括出巧渡金沙江后热烈沸腾的景象和战士们喜悦的心情;“寒”字形象地写出了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艰苦激烈、惊心动魄。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从诗句中的“逶迤”“磅礴”等词语,我感受到山的。
作者把五岭山脉、乌蒙山分别比作和,写出了山的。
这样写的好处是,诗句的意思是。
从诗句中我感受到红军战士精神。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是围绕一个“”字来展开的,从中我体会到了红军战士翻过岷山时的喜悦心情,耳边仿佛听到了红军战士在欢呼:“。
”四、回顾诗歌,完成练习。
1.下面是对朗读这首诗歌的理解,其中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读“五岭逶迤”“乌蒙磅礴”时要突岀五岭山脉的绵延不绝、乌蒙山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不怕困难的精神。
5 七律·长征课时1一、读拼音,写词语。
wǔ lǐnɡ ní wán pánɡ bó yǘn yá tiě suǒ()()()()()二、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
共八句、四联,其中第二联,第三联对仗(对偶)。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一联中的“腾细浪”写水,“走泥丸”写山,都采用夸张手法。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写巧渡金沙江和飞夺泸定桥。
D.《长征》写于1935年10月,作者是毛泽东。
四、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填空。
1.《长征》是一首律诗,作者是,写于1935年10月,即。
2.作者不仅是一位家、家,还是一位伟大的。
这首诗生动地描述了在途中战胜的过程,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的精神。
3.“三军过后尽开颜”中三军古代指:后来通常用“三军”指。
4.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的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分别有。
六、写出下列诗句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3.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课时2一、课文理解。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
1.先将诗句补充完整。
2.诗句中用“细浪”来比喻;用“泥丸”来比喻。
这两个比喻句歌颂了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3.诗句中“暖”和“寒”是一对反义词。
“暖”字表达了红军“寒”字表现了。
4.诗句中告诉我们红军长征取得胜利前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词表达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的喜悦之情。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时练一、选择题1.下列诗句朗读节要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五岭透迤/腾/细浪B.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D.大渡桥横/铁索/寒2.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择.菜(zé)B.洗漱.(shù)C.过瘾.(yǐn)D.粗糙.(cāo) 3.下列句子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要想取得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B.要想取得成绩,必须刻苦学习。
C.要想取得成绩,不刻苦学习不行?D.要想取得成绩,不能不刻苦学习。
4.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树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
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眠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5.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今日长缨在手D.一唱雄鸡天下白。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七律长征》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在长征结束的情况下写的。
B.红军对待困难大无畏的精神值得大家感动。
C.党中央大力重视并支持科学事业的发展。
D.他这种违反错误的做法,受到了大家的批评。
二、填空题7.给加点字注音。
逶迤..(_____)岷.山(_____)..(_____)磅礴8.解释《七律·长征》中的词语。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泥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查字典填空。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七律-长征》同步练习题(含答案)一、基础巩固1.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páng bótiěsuǒníwán hán lěnɡmín shān2.下面字音和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逶.(wěi)迤腾飞青藤B.磅.(páng)礴天涯悬崖C.岷.(mín)山温渡度河D.七律.(lù)铁索等闲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万水千山只等闲..(平常)B.五岭逶迤..腾细浪(曲折绵延)C.金沙水拍云崖..暖(高耸人云的山崖)D.三军过后尽开颜...(都开始变了脸色)4.下列选项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岭/逶迤/腾/细浪B.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D.大渡/桥横/铁索寒5.“万水千山”一词中“万”“千”都是虚指,下面加点的字不是表示虚指的是()A.一.日千.里B.烟花三.月C.百.炼成钢D.十.全十.美6.下列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今日长缨在手D.一唱雄鸡天下白。
7.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尽”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D.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二、阅读提升巧渡金沙江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外界关注花的句子。
【答案】(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歪头崮八十五勇士1943年,日军集结重兵在山东沂蒙山区加紧推行“蚕食”计划,实行罪恶的“三光”政策。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等闲:寻常,平常。
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
磅礴:气势雄伟的样子。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于1935年10月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这首诗写于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它是承上文“千山”和“万水”而来。
第5课七律长征--测试题含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wēi yí páng bó tiě suǒ
ní wán hán lěnɡ mín shān
二、选择题
1.下面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七律(lù)等闲(xián)更新(gēng)B.云崖(ái)铁锁(suǒ)逶迤(yí)C.长征(zhēng)笑颜(yán)磅礴(páng)D.蒙骗(méng)岷山(mǐn)乌蒙(méng)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A.比喻对偶夸张 B.对偶夸张拟人
C.夸张拟人借代 D.借代比喻对偶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七律长征》是一首词,“七律”是词牌名,“长征”是题目。
B.《七律长征》是一首词,“长征”是词牌名,“七律”是题目。
C.《七律长征》是一首诗,“七律”是体裁,“长征”是题目。
D.《七律长征》是一首诗,“七律”是题目,“长征”是体裁。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七律·长征》课后作业及答案1.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逶.迤(wēi wěi)磅.礴(bàng páng)岷.山(mǐn mín)乌蒙.(m ěng méng)2.选字填空。
【崖涯】悬()峭壁天()海角【度渡】泥船()河()日如年3.给下面诗句中的加点字词选择最恰当的解释。
(1)万水千山只等闲..() A.平常 B.空闲 C.无端,平白地(2)乌蒙磅礴走.泥丸() A.通过 B.跑 C.滚动(3)大渡桥横铁索寒.() A.冷 B.影射形势的严峻 C.穷困4.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的答案。
(1)下面诗句中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是()。
A.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下面词语中的“尽”与“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尽”意思相同的是()。
A.尽显B.取之不尽C.山穷水尽D.尽心尽力(3)这首诗中“细浪”“泥丸”把巍峨绵延的大山写得微不足道,而“逶迤”“磅礴”又把山写得高大无比。
这种艺术化的缩小或夸大,是诗人伟大的胸怀及奇特想象的自然流露。
下面的句子都以“山”为描写对象,其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这山好像有几十万年的生命。
B.这山好像比那山高。
C.这山要把天刺破了。
D.这山像个大葫芦。
5.读诗句,完成练习。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腾细浪”是指;“走泥丸”是指。
诗句表现了红军战士。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这两句诗列举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两个典型战役:巧渡和飞夺。
②诗句中“暖”和“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暖”字表达了。
“寒”字使我们体会到了。
6.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解释词语。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翻地覆: 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 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5.。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含答案)一、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1.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横线上。
我在原野上________,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________,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________;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花的作用的句子。
(3)用波浪线画出这段话中写外界关注花的句子。
【答案】(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文内容,这样在答题时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写出正确答案。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1)摇曳、呼吸、察看、凝视(2)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3)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课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熟悉课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课外阅读。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5七律·长征字词模块一、把下列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逶迤..(w____ y____) 岷.山(m____)磅礴..(____ánɡ____ó)二、查字典。
“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该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该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可以组成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正确的字组成词语。
渡度( )假( )河程( )高( ) 摆( ) ( )口句子模块四、品析诗句。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1)“腾细浪”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泥丸”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表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2)诗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这两句诗列举了长征途中的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个战役。
(2)诗句中一“暖”一“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写出了天气情况,又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字使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模块五、(一)课内阅读。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____________,三军过后尽开颜。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课文原文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①[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区交界处。
②[乌蒙]即乌蒙山,位于贵州、云南两省交界处。
③[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从青海省玉树县到四川省宜宾市这一段。
④[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⑤[大渡]即大渡河,位于四川省中西部。
⑥[岷山]位于四川、甘肃两省交界处。
⑦[三军]这里指红军队伍。
________本诗作者毛泽东。
【篇二】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课《七律●长征》知识点一、我会写崖yá(悬崖、山崖、断崖)渡dù(渡口、渡江、渡船)索suǒ(索取、搜索、铁索)二、多音字难nán(困难)nàn(灾难)磅bàng(磅秤)páng(磅礴)蒙méng(蒙蒙细雨)mēng(蒙骗)měng(蒙古包)三、近义词等闲——平常磅礴——雄伟逶迤——蜿蜒四、反义词逶迤——笔直开颜——愁眉五、理解词义三军:这里指的是红一方面军,“三”在此处是虚指,泛指红一方面军的多个军团。
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面。
乌蒙:乌蒙山,在贵州、云南两省之间。
五岭:大庾、骑田、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
等闲:平常,不放在眼里。
六、朗读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文学常识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
是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八、问题归纳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5.七律·长征课时练一、填空题。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逶.(wēi wěi)________迤磅.(bàng páng)________礴乌蒙.(méng měng)________ 岷.(mín mǐn)________山2.根据要求完成字词练习。
(1)根据字义,选字填空。
度:①事物所达到的程度;②度量,能容纳承受的量;③过,由此到彼;④所打算或考虑的。
渡:①由这一岸到那一岸,通过;②载运过河;③渡口。
远________重洋________日如年置之________外过________时期(2)根据词语的用法,选词填空。
度过:通常用于时间方面。
渡过:常用于江河湖海或困难、危机等。
①新冠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________这个难关。
②新冠疫情面前,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同________了一个特殊的春节。
3.查字典填空。
“崖”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索”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部首________,再查________画,可以组词为:________、________。
二、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 七律(lù)云崖(yá) 等闲(xián)B. 逶迤(yí) 铁索(suǒ)泥丸(wán)C. 长征(zhēng)磅礴(páng) 磅秤(páng)D. 岷山(mín) 蒙骗(méng) 乌蒙(méng)2.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尽:A完;B达到极端;C全部用上;D用力完成;E全、所有的。
①三军过后尽开颜。
________②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________③水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解释词语。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翻地覆: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 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回首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既有成功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现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后及时反思我始终坚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及关键。
类文阅读-5 七律·长征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解释词语。
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天翻地覆:2.诗句中的“霸王”指的是。
3.这首诗的前四句着重于:后四句主要是:颈联是全诗的。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形容变化巨大。
2.项羽3.叙事议论主旨和灵魂4.诗人热情歌颂了人民解放军飞渡长江天堑:解放南京:改造黑暗旧社会的光辉史实。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沁园春”是:“长沙”是。
2.用“”画出诗句中“看”到的景色。
3.解释诗句。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4.这首词主要写了什么?【参考答案】 1.词牌名标题2.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3.可曾记得那时我们在江水深急的地方游泳:那激起的浪花几乎挡住了疾驰而来的船?4.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上阕从岳麓山、湘江、天空、水底选取实景:远近结合:动静映照:用文字描绘了一幅湘江秋景图:下阕通过对战友和战斗生活的回忆和追述:以及不惧怕当时的大军阀敢于反抗:表现了在革命运动中也可以激流勇进:完成革命:主宰中华大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5 七律长征》阅读提升专项练习1.课外阅读丰碑(节选)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
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
等待他们的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几十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突然警卫员喊道:“……前面……冻死了个人……”将军愣了愣,什么话也没说,朝那边走去。
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点迷离。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也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可以看出镇定、自然的神情,却一时无法辨认面目,半截带纸卷的旱烟还夹在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烟火已被风雪打熄。
他微微向前伸出手来,好像要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将军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了一下,蓦然转过头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为什么不给他发棉衣?”一阵风雪吞没了他的话,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的子,样子十分可怕。
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听见没有?警卫员!快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将军两腮的肌肉大幅度地抖动着,不知是由于冷,还是由于愤怒。
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将军就要发火的手势突然停住了,他怔怔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脸上,融化成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出了一口气,缓线地举起了右手,举至齐眉处,向那位与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1)短文以“丰碑”为题,文中的“丰碑”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警卫员说:“……前面……冻死了一个人……”这里连用了三个省略号,它的表达效果是()A.表现警卫员的急促和不安。
B.暗示警卫员此时身体也很虚弱。
C.说明风大,话音断断续续。
3)“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第5课《七律·长征》第二课时同步练习基础百花园一、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七律(lù) 铁锁(suǒ)B. 岷山(mín)云崖(yá)C.逶迤(yí)迤逦(yǐ)D.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二、给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只等闲()A.只要等到空闲的时候B.只不过是随随便便的事罢了C.只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事罢了2.三军()A.陆军、海军、空军B.所有的军队,特指中国工农红军C.三支部队三、对诗句选择正确的理解。
1.五岭逶迤腾细浪()A.五岭绵延不断,像水中翻腾的细浪一般,反映了长征路途的遥远和艰辛。
B.高低起伏、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2.大渡桥横铁索寒( )A.大渡河上的泸定桥,那裸露的铁索闪着冷冰冰的寒光。
B.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铁索高悬在湍急的河上,使人觉得寒气逼人。
3.更喜岷山千里雪( )A.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
B.更让红军欢喜的是,岷山白雪皑皑,风光十分迷人。
提升训练营四、根据提示完成词语练习。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句中的“远征”是指,“只等闲”是指。
全句诗意是。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句中的“千里雪”是指,“三军”是指,“尽开颜”的意思是。
五、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
,。
,。
1.用“﹏﹏”画出中心句。
2.“千山”在诗句中指的是、和。
“万水”指的是、。
3.这首诗是的作者是。
这首诗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的英雄气概和精神。
其中表现红军把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
六、“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A.比喻对偶夸张B.对偶夸张拟人C.夸张拟人借代D.借代比喻对偶思维大练兵课外拓展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做成的。
5七律・长征
一、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难:①nán ②nàn
灾难.( ) 难.题( ) 难.分难解( )
2.磅: ①bàng ②páng
磅.秤( ) 磅.体重( ) 气势磅.礴( )
二、读拼音,写生字。
大dù( )河的两岸都是悬yá( )峭壁,河水像瀑布一样奔腾而下,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三、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颜:①脸;脸上的表情。
②体面;面子。
③颜色。
五颜.六色( ) 和颜.悦色( )
无颜.见人( ) 三军过后尽开颜.( )
2.尽:①完。
②达到极端。
③全部用出。
④所有的。
⑤死亡。
同归于尽.( ) 山穷水尽.( ) 尽.人皆知( )
取之不尽.( ) 人尽.其才( )
四,、读句子,用“\"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1.红军越过(万代千秋万水千山千沟万壑),历尽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万里长征的胜利。
2.优美(逶迂逶移逶迤)的山岭,蜿蜒盘旋,犹如一条正在酣睡的巨龙。
3.雄伟壮观的故宫,气势(磅礴喷薄滂沱),那是祖国文化与历史的永恒经典。
五、根据语境,默写《七律・长征》中的诗句。
1.老师经常用“,”鼓舞我们克服困难。
2.读了《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这句诗。
3.《抢渡金沙江》这个故事,让人联想到的诗句是“”。
六、把《七律・长征》补充完整,完成练习。
七律·长征
不怕远征难,。
逶迤腾细浪,磅礴走泥丸。
水拍云崖暖,桥横铁索寒。
更喜千里雪,过后尽开颜。
1.首联两句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的英雄气概,“”一词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颔联运用和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军蔑视一切困难的豪迈气概。
3.颈联既写了红军巧渡后的喜悦,又写了飞夺的惊心动魄,表现了战斗的惊险激烈和红军的神勇无敌。
4.尾联描述了,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最后胜利。
5.本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
和精神。
七、读文章,完成练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
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
水急浪大。
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
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年5月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
他们二话没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走了180里路,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
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
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但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
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未了,没有在意。
军委干部团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
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
军委命令他们迅途转到皎平渡过江。
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条小船从容地过了江。
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月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
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走得无影无踪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如梦初醒:
(2)日夜兼程:
2.如果红军过不了金沙江,会有什么后果?
3.从哪儿可以看出红军是巧渡金沙江?
4.这个故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
一. 1.②①① 2.①①②
二.渡崖
三 1. ③①②① 2.⑤②④①③
四.1.万水千山 2.逶迤 3.磅礴
五.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大渡桥横铁索寒
3.金沙水拍云崖暖
六.红军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乌蒙金沙大渡岷山三军
1.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等闲
2.夸张比喻
3.金沙江泸定桥
4.长征的最后历程喜悦
5.艰难历程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
七. 1.(1)好像刚从梦中醒过来,形容刚刚从糊涂、错误的境地中觉醒过来。
(2)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
2.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
3.红军利用探子的船只消灭了敌人,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使红平主力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
4.表现了红军的机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