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学设计模板-参考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语文教案设计模板5篇语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分析文中描写的景、事、物,体会昆明雨季的特点。
2、品味鉴赏平淡自然的语言。
3、把握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感情。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关键词,逐步提高赏读文本的能力。
教学难点:借助景、事、物抒发的感情。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品味赏析讨论交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雨,点点滴滴的雨,淅淅沥沥的雨,飘飘洒洒的雨,充盈着诗人的内心,也撩拨着我们的情愫。
请说出写雨的古诗句。
学生自由发言。
春夜喜雨,天街小雨,杏花春雨,巴山夜雨,连江寒雨,渭城朝雨,当然,还有昆明的绵绵细雨。
出示文后的诗句,导入新课,简介。
莲花池外少行人,野店苔痕一寸深。
浊酒一杯天过午,木香花湿雨沉沉。
二、读一读朗读诗句,说说诗中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象。
引导学生抓住“行人”“苔痕”“浊酒”“沉沉”,归纳出“雨中景”“雨中人”“雨中事”“雨中情”。
三、画一画(一)朗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哪些人?哪些事?哪些情?分小组完成,组内交流,班级展示。
1、雨中景:仙人掌、菌子、杨梅、缅桂花、木棉。
找出具体描写的句子,分析如何鲜活、立体地描写景物的,赏析景物美,滋味美。
这些特有的景物装点着这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清新,自然,美好,和谐,让我们产生一种“我想去昆明”的冲动。
想不想去,想去,那就随着汪曾祺文字畅游一番吧。
2、雨中人:苗族女孩、房东母女、我和德熙。
分析如何进行人物描写的,写出了人物怎样的特征。
3、雨中事:卖杨梅、送缅桂花、酒店小酌。
赏析人情美,氛围美。
这些人是平凡的人,这些事是普通的事,犹如我们的日常,读来亲切温暖,饶有情趣,不知不觉,爱上了这座城市,爱上了这方土地,爱上了这里的风俗人情,并且爱的深沉。
不四、想一想这些景、这些人、这些事,让这个温婉的季节充满温情。
跳读课文,锁定最能概括雨季特点的句子。
引导学生找出“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
”五、议一议小组讨论,为什么说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语文教案设计篇2明确学习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学习用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原创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风筝–二年级语文教案•面试对象: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适用年级:二年级•教学内容:课文《风筝》及相关知识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风筝》,并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准确朗读课文《风筝》。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准备•教学工具:课文《风筝》的复印件、黑板、彩笔等。
•教学材料:有关风筝的图片、相关知识的PPT等。
五、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约5分钟)–创设情境:教师播放一段和风筝有关的风筝比赛视频。
–提问导入:教师问学生:“你们有没有看过风筝比赛?你们知道风筝是什么吗?风筝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进入主题。
2.导入新课(约5分钟)–教师出示课文《风筝》的标题,并让学生一起读标题。
–教师提问:“根据课文的标题,你们猜测一下,这篇课文可能讲了什么故事呢?”倾听学生的猜测,并进行适当引导。
3.阅读理解(约15分钟)–教师逐段教学,带领学生读课文《风筝》,并对生字词进行解释。
–教师提问:“课文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们做了哪些事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到相关信息。
4.交流讨论(约10分钟)–教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分工讨论:风筝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风筝比赛中应该注意哪些技巧?并且选出每个小组的代表进行分享。
5.课文朗读(约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每个小组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进行合作朗读。
–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语调错误。
6.知识扩展(约1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风筝的历史、制作方法、不同类型的风筝等知识。
–教师提问:“你们有没有制作过风筝?如果要制作风筝,需要哪些材料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7.教学总结(约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回答课堂中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运用,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读音、书写和运用,课文内容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用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教材、教辅资料。
2. 教学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PPT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引导学生思考。
2. 朗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2)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调、节奏和停顿。
3. 字词教学(1)教师带领学生识记生字词,讲解字词的读音、书写和运用。
(2)学生进行生字词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课文内容理解(1)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 合作学习(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讨论课文中的一个主题。
(2)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6. 创新实践(1)教师提出一个与课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创新实践。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展示自己的作品。
7. 总结与反思(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
2. 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教师资格证小学语文面试教案15篇老师资格证学校语文面试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学问与力量】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熬炼、枯萎、插秧”等词语。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阅读,体会文中“不确定”等含义,理解种树人隔三差五浇水的缘由,了解借物喻人的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只有经受磨练才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的情感,培育同学独立、自主不依靠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道理。
2.教学难点:领悟所要阐释的道理,从种树的阅历、道理和方法中明白育人的道理。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争论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展现关于桃花心木的图片导入语:同学们,屏幕中展现的图片是一棵树。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这棵树,并英勇地站起来向大家描绘这棵树的形状特点。
你能猜到它的名字吗?(形状特点:美丽、高大、笔直)结合同学回答,引出课题——桃花心木(板书:桃花心木)过渡语:大家对于这棵树的形状特点总结的非常好,可以看出许多同学在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工作。
那么我们今日就来了解发生在这棵树上的一些故事。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师强调易错字:“锻、萎”。
2.同学简要概述文中讲了怎样的一件事?(种树人种植桃花心木特殊的种树阅历与方法)过渡语: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以及刚才我们这两位同学的简要概述,大家知道种树人是如何种树的吗?他与别的种树人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板书:隔三差五、不规律)(三)研读词句,深化体会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一找,在刚发现种树人总是隔三差五的来浇水时,“我”是怎么想的?(尽量用书上的话)(我感到惊奇;我以为种树人太懒;种树人太忙了吧)2.当“我”了解到种树人如此种树的缘由之后,“我”为什么会感动?(小组争论,代表发言)(假如每天定时浇肯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靠的心,根就会浮在地表上,无法深化地下,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教资考试语文教案模板(共9篇)第1篇:教资面试语文《对子歌》教案教资面试语文《对子歌》教案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现在是古代的诗人噢,你们依然是老师的学生,这回咱们要来点文雅的东西,吟诗作对。
你们想学吗?好,那就跟老师先学最基础的:对子歌。
二、讲授新知 (一)对子歌 1.老师诵读。
2.领读对子歌,使学生熟悉诗歌的具体内容。
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多读几遍。
3.试着自己读一读,发挥同学间的的团结互助精神。
4.给大家时间记一记,然后同桌一组进行对对子。
5.游戏:“我是小李白”勇敢的同学们走到讲台前来,让我们接受挑战,争当我是小李白(每组两名学生到前边对对子,其他同学做裁判,表现得出色的学生给奖励)然后全班进行集体对。
6.找一个简单的新对子,让大家找出相对的词,如春夏对秋冬,云对鱼,上对下等。
(二)讲授二类生字 1.领读。
2.自主学习,在文中找到生字的位置,根据对对子歌的了解识字。
三、拓展延伸(一)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各种节日,你们都知道哪些呢? (二)它们的日期又是几月几日?想一想,看谁说得又对又多。
(三)下面让我们看一看书上的课后练习,看看图画上都有什么,你能说出它们的日期吗? (四)在相应的节日里,你想对过节日的人们说些什么吗?四、巩固新知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好多的新知识,下面老师带来了丰收篓,将你们的劳动成果装进来吧(让学生总结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五、作业设计 (一)读对子歌。
(二)和家长讨论,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它们的名称和日期各是什么?六、板书设计对子歌日对月,雨对风。
牛对马,鸟对虫。
山石对田土,叶绿对花红。
第2篇:教资考试试题回忆2021年11月11日浙江省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题回忆高中语文科目一:综合素质一、分析题学生赵峰成绩很好,上课积极回答问题,但平时不愿与同学交流。
同学问他问题,他说:“你连这道题都不会,好吧,既然你问我了,那我就给你说一下。
”久而久之,同学们都不太喜欢他了,他也觉察到同学们疏远他,他只能从老师的表扬中获得安慰。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长歌行》;(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讨论,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2)引导学生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的意境;(2)理解“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内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播放《长歌行》的音乐,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诗歌,初步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1)诗歌的主题是什么?(2)诗歌的表现手法有哪些?(3)“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表达了怎样的意境?(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内涵是什么?4. 课堂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深入讲解教师针对诗歌的意境、表现手法、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
6.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诗歌背诵、默写等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背诵《长歌行》;2. 搜集有关汉乐府的资料,了解其背景和特点;3. 比较阅读《长歌行》与其他古代诗歌,分析其异同。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自主阅读、小组讨论、课堂展示、深入讲解、练习巩固等环节,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表现手法和内涵,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提高教学效果。
精编教师资格证考试语文教案设计模板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内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讲解,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内容分析:对课文进行详细的解读,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形象等。
2. 重点字词讲解:对课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学生齐读或分组朗读课文,增强对课文语音语调的感知。
3. 内容讲解: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文本。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或主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5. 课堂练习: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6. 总结与拓展:对课文内容进行总结,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参与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练习题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在练习题上的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检查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准备课文的相关文本资料,包括课本和相关参考书籍。
2. 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知课文内容。
3. 练习题和学习活动指导:准备相关的练习题和学习活动指导,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 情境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学科教学设计模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会写......等字,会读并理解... ...等字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方式,提高... ...能力,体会... ...方法。
①写人记事的文章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通过... ...刻画人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②写景抒情的文章通过朗读与体会,学习作者通过... ...刻画景物的方法,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③科普说明的文章通过朗读与体会,体会... ...说明方法的妙处,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④古代诗歌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⑤古代文言文通过朗读与体会,积累文言文常识,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共鸣;培养... ...精神;陶冶... ...情操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
可以参考课后练习题。
2.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对教材中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
可以参考三维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进行确立。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以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设置疑问、引起悬念、直观演示等。
2.讲授新课——初读:自主学习+检查反馈:默读、轻读3.讲授新课——析读要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如何提问、如何启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等。
4.讲授新课——品读①品手法:比喻、对比、排比、首位照应、说明方法、感官等等②品情感:感人、启发(联系生活实际)5.巩固练习要求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梯度、有密度,要考虑到进行的方式和所需时间。
6.归纳小结要考虑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以及所需时间。
7.作业安排要考虑布置哪些内容,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等。
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作业布置。
2023年老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语文〕2023年老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语文〕一、小学语文万能模板:〔一〕试拟定教学目的1.知识与才能:认识等X个字,会写X等X个字。
可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谈话的方式,获得初步的观察才能、语言表达才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养成主动识字、端正写字的习惯。
2〕和文章内容有关的情感〔如养成老实仁慈的优秀品质〕。
〔二〕设计“XX”字的教学过程。
1.导入常用的:温故导入、谈话导入、情境导入提问〔身边的事和物〕+询问原因+引入正题2.新课讲授1〕认读a. 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自己说一说和主题有关的观点和看法。
b. 利用板书或生字卡片出示汉字,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识记利用形旁表意法/部件识字法/图解识字法帮助学生识记汉字。
3〕书写a. 引导学生观察要写的字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b. 老师对生字进展书写示范,边写边强调书写难点。
c. 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进展模拟书写,并予以纠正和鼓励。
3.练习稳固1〕学生用开火车游戏的方式练习生字,老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说出生字发音。
学生用造句的方式进一步稳固生字词。
b. 对于难点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4.小结作业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内容。
2〕课下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
二、初高中语文各文体详细的模板:题目:从xxx角度,阐释你对xxx教学的认识①诗歌《xx》是一首xx诗歌,作者xx。
诗中通过对……意象的描绘/……故事的描写,展现了……〔内容概述〕,表达了……的感情/道理。
诗中……的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运用的出神入化,学习本诗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本鉴赏才能和审美鉴赏才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3〕》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品味与感受为主,组织开放有活力的课堂形式,引导学生层层深化品味诗歌独特的美。
教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5篇教案在起草的时候,老师需要考虑讲授内容要点,教案是老师为了顺利开展教学事先编写的文字材料。
以下是无忧文档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教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5篇,供大家参考。
教资小学语文教案模板1教学目标:1、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古诗,能背诵并默写诗文。
过程与方法:初步了解古诗的一般特点,简单概括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在合作中初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初步理解古诗的意境及蕴含的哲理。
能联系生活去感受和领悟。
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
2、教学重点:创设情境,利用画面和音乐等帮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从而达到有感情的诵读。
教法和学法:本节课采用合作式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向学生渗透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方法。
课前准备:为了使学生们在课上更好的理解诗的意境,我提前布置了以下两点预习任务:1、积累描写祖国壮丽景色的故事。
2、预习《登鹳雀楼》,试着理解诗意,查阅相关资料。
另外,为了帮助学生很好的体会诵读古诗的韵味,我还制作了一个简单的课件,给学生提供了有形的画面和意境深远的音乐。
环节设计:一、导入:1、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教我们背过好多古诗,上学以后我们也学了很多古诗,古诗已经是我们的好朋友了。
那你们能说说这位好朋友有什么特点吗?(学生回答,师板书:每首四句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字数相同。
)2、师:现在我出几个题目考考你们,看谁能背出这些古诗?《鹿柴》空旷的山林,斑驳的光影,偶尔传来的说话声,让我们体会到静中有动的山林景色。
《早发白帝城》高入彩云的白帝城,猿声不断的两岸青山,滔滔不绝的长江水,让我们领略了祖国山河的壮美。
《望庐山瀑布》一道白练飞流直下,让我们怀疑是九天银河从天而降,这是何等壮观的景象啊!这一首首流传千古的诗文,让我们再次得到了美的享受。
一首好诗不但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还能引起人们的思考。
本课里面的两首古诗,就既给我们描绘了景色的壮美,又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分析课文,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 运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分析课文。
2.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主题,明确学习目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
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解答学生疑问。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3. 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重点难点。
(四)拓展延伸,提高素养1.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2.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练习。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互相鼓励。
四、作业布置1. 复习课文,熟读生字词。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3. 预习下一课,为下节课做好准备。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分析不足之处。
2. 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最新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模板5篇)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篇一由于本文主人公所置深的特定时代背景,学生已经习惯接受传统赞赏荆轲的观点,甚至形成思维定势,因此作为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问题。
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形成个性化的认识。
(二)心理调节的方法分析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难题,学生往往视为畏途。
老师应该少作一些脱离语文语境的、所谓梳理规律的、机械操练性的客观化、标准化练习,文言常识的教学要少而精,点到即可,重在提高学生古文能力。
学习最好的动机是来自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三)知识建构的方法指导“新课标”旨在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设计了:(1)朗读法——只有反复读才能让学生领会作者的情感。
(2)探究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不学。
本节课,我以语文学习普遍规律“写了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为指导而设计教学,以教给学生现代诗歌赏读方法为目的而推进教学,以“情”为突破口,以“读”贯穿始终,期望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教学设计篇二今天,我们来上新课《荆轲刺秦王》,关于荆轲,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
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这种评价。
相信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也会对荆轲有更深入的了解。
(用多媒体展示上边内容)同学们已经做过预习工作了,那该文选自哪里?1.交流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作者已不可考。
最初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高中教资语文教案教学设计模板5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篇一一、预习目标读懂文章,了解文章大意,解决生僻词语。
二、预习内容(1)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
(2)孩子长到十八岁,为人父的杨子在文章中既有自己情感的流露,又对孩子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那作者流露了怎样的心情,又寄予了孩子什么希望呢?(3)对于“两代人的矛盾”,杨子提出了那些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课内探究学案一、学习目标1、正确认识对亲情、两代人的矛盾、读书、青春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并能结合自我体验,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2、能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的含义;通过活动体验,学会用对话的方式与父母、师长及同辈人进行心灵沟通。
3、懂得珍惜青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理解两代人的矛盾。
2、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理解。
二、学习过程探究一1、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有哪些人生难忘的体验?2、回忆交流父母在养育自己的过程中的一些感人的片段。
探究二作者在文中提及的两代人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探究三看了文章以后,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你对文章当中的那些句子感兴趣?杨子说:“十八岁使我想起初长彩羽,引吭试啼的小公鸡,使我想起翅膀甫健、开始翱翔于天空的幼鹰,整个世界填满不了十八岁男孩子的雄心和梦。
”根据你对“青春”的理解,仿照上面的句子写一段话。
优秀教案高中语文高中语文优秀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在景物描写中用两相对应的方法表现景物特点。
2、了解“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景物描写中两相对应的方法和比喻的手法。
教学难点本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去参观一座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二、作者简介李乐薇,江苏人,现代作家。
早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后一直在台湾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以散文见长,文笔清丽脱俗,语言优美动人,风格柔和温婉而富于感情。
三、解题文章题目一语双关:既指“我”家居的“小屋”建于山上,在烟雾迷朦中,犹如耸入天际的楼阁,又指幻景中的“空中楼阁”,理想中“独立”、“安静”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会认“钟”、“舍”等生字,会写“钟”、“舍”等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习作者观察、想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习作者观察、想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
2. 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花钟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引起学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检查字音,重点讲解生字“钟”、“舍”等。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 学生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花的句子,让学生交流感受。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讨论:为什么作者把花比作钟?四、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注意停顿、语气。
五、拓展延伸1.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大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 学生交流如何保护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分享学习感受。
七、布置作业1. 背诵课文。
2. 观察周围的花,写一篇观察日记。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继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论据。
- 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水平。
- 熟练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旨,掌握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 熟练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 分析文章中的复杂情感,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 理解并运用文章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学习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3.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音乐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
2. 自主学习- 学生阅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总结课文内容。
3. 合作探究- 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主旨。
5. 案例分析- 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 课堂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7. 课后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定期测试: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师资格证语文教学设计模板教师资格证语文教学设计模板篇1教材分析这是根据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鸭》改写的一篇童话。
文中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童话形象:面对艰难曲折的生活环境和前程,他仍然一心一意地追求美好的理想。
出世以后,他就被人看不起,哥哥、姐姐咬,公鸡啄,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除了鸭妈妈,谁都欺负他。
可怜的丑小鸭,只能离家出走,但仍然摆脱不了小鸟讥笑、猎狗追赶的厄运。
尽管遭遇如此凄凉,但他仍然没有忘记对美丽的深情向往。
谁能想到,原来他不是丑小鸭,竟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呢?捧读*的时候,我们会浮想联翩,学生们充盈着童真童趣的心理更会产生许多令人惊异的感想。
因此,建议不要多讲,要多和孩子们一起投入地朗读。
当他们读得声情并茂的时候,当他们纯真的心灵与“丑小鸭”的美好心灵产生共鸣的时候,自然会感悟到*的真谛,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不同的人对*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我们要鼓励多元感悟学情分析《丑小鸭》是大多数同学耳熟能详的童话故事,丑小鸭的奇遇一直是学生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故事情节并不陌生. 但课文蕴含着深刻的人文内涵,语言优美富有情感。
这些如果没有老师的巧妙引导,学生很有可能不会领悟,甚至熟视无睹。
所以我想教学时应该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的感受,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深入体会丑小鸭的经历和情感.以体验、感悟为主要学习手段,让感性教育去呼唤孩子们心灵深处最美好的情感,引发他们对文本内涵的深层把握.在这个基础上教师适时引导,将课内的收获向课外延伸和拓展,应该能达到让学生汲取童话思想精髓的目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积累*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利用童话的阅读方法,学习《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
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定论,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理想的追求。
教学重点和难点1、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师资格证语文教案模版教案标题:《唐诗宋词赏析——唐宋文学的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唐宋文学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 学习并欣赏几首优秀的唐诗宋词;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唐宋文学的发展背景和特点;2. 理解并欣赏几首优秀的唐诗宋词。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教材:教师资格证语文教材中与唐宋文学相关的内容;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3. 教学辅助材料:优秀的唐诗宋词选集、相关的图片和视频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唐宋文学相关的视频素材,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们对唐宋文学有了解吗?你们最喜欢的唐诗或宋词是哪一首?请简单介绍一下。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唐宋文学的发展背景和特点,包括文学思潮、创作风格等。
2. 介绍几位著名的唐宋文学家,如杜甫、李白、苏轼等,并简要介绍他们的代表作品。
三、欣赏名篇(15分钟)1. 教师选择几首优秀的唐诗宋词,如《静夜思》、《登鹳雀楼》、《水调歌头》等,并逐一进行解读。
2.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素材,让学生感受诗词的美妙之处。
四、文学鉴赏(15分钟)1. 提供几个关于唐宋文学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唐宋文学的特点有哪些?你们对这些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是什么?2.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由代表进行汇报。
五、表达能力培养(15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朗读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表达自己对唐宋文学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六、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唐宋文学的重要性和魅力。
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和欣赏唐宋文学作品,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延伸: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唐诗宋词,写一篇读后感,并附上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资格考试语文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读写( )等( )个生字,会读认( )等( )个生字,掌握( )等词语的用法。
2能利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理解文中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主旨句关键句( )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文中( )的知识点,突破课文重点。
2运用听读、跟读、默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朗读方法,体味文章( )思想感情,突破课文难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味课文对(内容风光人物意象)赞美
2感悟文章( )的思想感情,产生对(大自然大好河山或美好品质)的热爱,激发民族自豪感,产生对( )的兴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教学重点:
1了解( )的( )知识。
懂得( )的描写顺序、叙事线索、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
1感受由( )而产生( )的感情。
并有感情朗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通过提问法创设情境“同学们有没有……”引起学生兴趣参与课堂分享。
2、出示图片、PPT视频引出本文话题,请学生谈图片视频感受。
3、对学生代表的回答予以鼓励性评价,并引导学生形成( )的观察方法、描写顺序。
导入新课。
(学习生字词)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提问使学生将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培养他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学生跟读。
并通过查字典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生字词。
2、老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引导学生识字方法,如部首归类法记忆“”字趣法记忆“”等,强调写字姿势写字习惯。
3、了解作者简介、时代背景,为课文学习做铺垫。
4、通过自由朗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就文章大意同桌展开交流。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一)自由朗读第一小节,思考问题:“”“”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二)在10分钟内快速默读第二小节,通过圈点勾画,划出“”问题。
1、通过四人小组形式展开交流,小组代表发言。
2、老师予以积极评价,引导正确答案。
(三)教师示范朗读第三小节,请学生注意其中的重音和停顿。
1、通过寻找段落的(动词)重音,说说你的理解。
2、分角色朗读或表演。
四、精读课文,拓展延伸
1、自由选择朗读方式,重点阅读“”句子段落。
说说你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 )把握文章脉络和内容,体味感情。
3、仿词造句,知识迁移。
4、开放课堂,复述表演。
五、总结归纳,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背诵喜欢的段落。
2、阅读( )课外知识,搜集( )资料,故事讲给父母听。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