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究批评艺术,良药不再苦口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有容乃大——班主任的批评艺术作者:牛青林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作者:冯建翠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有容乃大——班主任的批评艺术作者:牛青林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作者:冯建翠单位:青州经济开发区学校初中部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在班主任工作中,批评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语言方式。
虽然批评多数是善意和建设性的,是希望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改善自身的形象,但一味地采取简单、粗暴的‚正面出击‛批评方式,有时难免增强学生的逆反心理,其效果适得其反。
班主任在批评学生时,应尽量做到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金诺特在《父母子女之间》一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五岁的布鲁诺第一次进幼儿园,看见墙上贴的许多儿童画,大声问道:‚是谁画的?这么难看!‛妈妈感到十分难堪,批评儿子说:‚这些图画得多好!你偏说画的难看,这样是很不对的。
‛老师却听懂了布鲁诺的意思,只是微笑着说:‚在这儿不一定要画多么好看的画。
你可以随便画你喜欢的东西。
‛于是一个小孩应有的天真无邪的微笑绽放在布鲁诺的小脸上,他开心得蹦跳起来了。
因为他知道,即使画了难看的画,老师也不会生气,不会受到责备,自己可以安心呆在这儿了。
这说明批评也是一门艺术,也要考虑方式方法,试想哪位老师也像妈妈批评布鲁诺一样,结果会如何呢?当班主任难,当一个成功的班主任更难,而表扬和批评又是班主任必不可少的‚两招‛,下面就介绍一些批评技巧。
一、换位批评法有的学生屡犯习惯性的错误,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所犯得错误,如果采取下面批评的方法,他不一定能够深刻认识并改正错误,最好的办法是换位批评——让他处在受阻受损的位置上亲自体会一下,这样,不用多费唇舌,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自责批评法所谓‚自责法‛是用自责的方法感动对方。
本来缺点和错误在对方身上,但批评者过意先归到自己头上,自我批评,目的是使对方反躬自省,认识到自身的错误。
三、赞扬批评法赞扬批评法,又叫欲抑先扬法。
反驳良药苦口的诗句(实用版)目录1.引言:介绍诗句“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反驳观点:良药并不一定苦口,忠言也不一定逆耳。
3.论证:以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有时候良药并不苦口,忠言也可以顺耳。
4.总结:提倡大家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正文在我国古代的诗句中,有许多都是富含哲理,耐人寻味的,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句话旨在强调有时候,对于我们的成长和进步,一些看似令人不悦的事物却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我认为这句话并不完全准确,甚至有时候可能会误导人们。
因此,我在这里要反驳一下这句诗句。
首先,良药并不一定苦口。
在现代医学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药物在保持药效的同时,也兼顾了口感。
例如,现在的很多儿童药物,为了减少孩子的恐惧感,都会设计成糖果味或者果味,让孩子更愿意接受。
再比如,中药中的某些药材,如红枣、甘草等,其味道甘甜,不仅可以作为药材,也可以作为食材。
这些例子都表明,良药并不一定苦口。
其次,忠言也不一定逆耳。
如果我们把“忠言逆耳”理解为真诚的建议可能会令人感到不舒服,那么,我们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例如,如果你的朋友告诉你,你的某个行为可能会引起误解,你应该感谢他的提醒,而不是觉得他多管闲事。
再比如,如果你的同事对你的工作提出改进意见,你应该虚心接受,而不是觉得他在贬低你。
这样的心态转变,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接受他人的建议,也让我们更容易进步。
总的来说,我并不是要否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道理,而是希望大家能够以更开放的心态去接纳他人的建议和批评。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需要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够不被淘汰。
如何提高情商会说话所谓情商高,就是会说话,情商与说话是紧密相连、互为体现的。
掌握高情商的说话技巧,做人就会处处受欢迎,做事就能事半功倍,一口漂亮话,让你成功闯天下;如果说话情商太低,不仅会让你做人惹人讨厌,做事也容易做砸了,会离成功越来越远。
以下分享8个高情商说话技巧,让你受用一辈子。
一、用你的“嘴”说动别人的“腿”。
只需动动你的“嘴”,就能调动别人的腿,这是一种靠说话来办事的技巧。
一个情商高的人,在向别人提出办事要求时,会特别注意使用礼貌的语言,维护对方的面子,照顾人家的意愿。
因为他深知,把话说漂亮,是把事办好的敲门砖,可以让对方不经意间,向你敞开心扉,帮你办成事,即所谓能说会道好办事。
二、幽默是最高级的情商。
幽默不仅是一种说话技巧,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幽默的人能将生活中的小郁闷和人生的大坎坷都拿来调侃一番,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在其中发现生活的小情趣,而当你在人际交往中遭遇尴尬时,它又能轻松帮你化解。
三、适时赞美,嘴巴“甜”点事易成。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每个都对别人有一份期待,希望得到尊重,希望自己应有的地位和荣誉得到肯定和巩固,因此,只要你嘴巴“甜”一点,适时给别人以赞美,于事、于己、于他人,一定都大有好处。
四、勇开“金”口,打破沉默。
办事时若是遇上了糟糕的沉默,就要找准切入点,勇开“金”口,去打破它,千万不要放任它,那样将会让事情更加糟糕。
打破沉默局面通常有两个基本要求:一是深入分析引起沉默的真实原因;二是在打破沉默的过程中,不要给对方以压迫感,只有巧妙地打破沉默,才是高情商的体现,才能给双方带来语言沟通的热情和感受到社交的乐趣。
五、批评讲究艺术,做到“良药不苦口”。
俗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是到了现实生活中却不完全是那么回事了。
几乎人人都爱听赞美之词,不愿意听评批之语,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人们不懂批评的方法,不善于把握批评的艺术。
批评若能做到“良药不苦口”的境界,才算是真正高情商的体现。
讲究批评艺术,良药不再苦口作者:唐梅凤来源:《教师教育》2012年第06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说过,对于儿童的教育,“要像藏在白雪里面的春芽,决不能像张牙舞爪的狮子”。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应该讲些艺术,这样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才能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的效益。
一、真诚相待在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学习始终不够理想的学生。
这些学生中的多数往往缺乏自信心,没有进取心,把自己定位于差生的行列。
殊不知,造成他们这种心理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老师无意的一句话,如“你怎么这么笨”“你的理解能力太差了”……这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树起了一堵本不应有的难以逾越的墙。
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努力避免诸如“你算是没法治了”之类的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语言,把斥责性的“理解力差”“马虎粗心”一类的话改为“相信只要你多看几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希望把字写工整”等启迪性的、期待性的语言。
二、先扬后抑在批评学生某一方面的不足时,先夸夸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这种纠错方法即“先扬后抑”。
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还给了学生一个努力的目标,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我班一学生以前是班内数一数二的后进生,最近发现该生作业态度比以前端正了,不仅书写端正,而且正确率也高了。
但是科任老师向我反映他上课听讲不专心。
课余我找到了他,笑眯眯地夸他做作业认真,进步很大。
这位学生听了喜滋滋的。
继而我惋惜地告诉他,我本打算评他本月的“进步星”,可遭到其他老师的反对,接着我向他说明了原因。
他收敛了笑容,并向我保证今后不管什么课都要专心听讲,争取下个月评上“进步星”。
我不失时机地鼓励他,表示相信他一定能改掉缺点,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三、幽默含蓄幽默能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能够消除师生间的对抗情绪,能使教育显得严格而不专制。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时只听懂了一点点就不想听了,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一天晨会课上,我拿了两只瓶子来到教室,让同学们观察。
良药无须苦口——批评的艺术贾容韬任何孩子都是伴随着错误的出现和修正成长起来的。
所以,作为父母,学会批评的艺术,是一门必修课。
批评是一种具有很强目的性的教育方式,而不是情感的宣泄。
总有人羡慕一些家长,觉得他们的孩子几乎没有缺点,那是因为,孩子的缺点在父母艺术的批评中,了无痕迹地转化成优点了。
和赞赏一样,批评也是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
但怎样批评孩子既能达到教育之目的,又不对孩子造成伤害,还能让孩子心服口服,就大有学问了。
实践证明,简单粗暴、随心所欲、不讲方式批评孩子有百害而无一利。
这样做,只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亲子关系进一步恶化。
孩子明知批评有道理,还要和父母对着干;孩子自知理亏,也不会接受教训。
因为父母缺乏理性的批评,激发了孩子的对抗情绪。
没有哪一个孩子受到父母的粗暴批评后,还会对自己说:“父母批评得太好了,多亏了父母及时批评,不然我会怎样怎样,我一定要争口气,给父母以回报。
”批评孩子有奥秘。
良药无须苦口,忠言也可不逆耳。
以前,我总想在孩子面前树立“严父”的权威形象,认为孩子犯错不能迁就,不教训就等于纵容,你对他客气了,他会骑在你脖子上拉屎拉尿……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我对孩子的大小缺点从不放过,有时不免小题大做、无限上纲上线。
比如,孩子打碎了一块玻璃,就像打碎了我的心;孩子弄坏了玩具汽车,我会像报废小汽车一样作出反应:“隔着窗纱竟然能把玻璃打烂,我看你是成心破坏!你真是个败家子!不会赚一分钱,只知道损坏东西!不把这个家折腾光,你是不会罢休的!照个相你也和我作对!看你那个样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将来会有啥出息!给你说过多少次了,你还是我行我素,我看你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看我咋收拾你!”不管大错小错,我总要大批一通。
结果怎么样呢?孩子不但没有收敛,反而更加变本加厉。
由于我很少给孩子好脸色,孩子也不愿见到我。
放了学不想回家,就到网吧去逃避。
我到处找孩子,孩子有意和我捉迷藏,变换着网吧让我找不着。
我找到孩子后,行为越发过激,孩子心里越发不服气,往往是软顶硬抗。
浅谈班主任的批评艺术批评是管理班级不可缺少的一种方法,但要收到好的效果,就要讲究批评的艺术。
班主任要善于区分不同的“情节”、“情景”“分量”等症状,对学生采取不同的批评,进行“对症下药”,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使批评能开启学生的心智,促其自省,振聋发聩。
1.“糖衣片”的温柔相送,这里喻指“忠言但不逆耳”,让人容易甚至乐意接受进而改正不良言行的一种批评策略。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神情、言语和态度,使被批评的学生感到老师是善意的、诚恳的、尊重人格的、关爱的。
这样,才如戴尔卡耐基所言,是“态度和蔼而又友善的开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批评的语言比较含蓄幽默,有“弦外之音”,但又不隐晦,受批评的学生能够比较快地领悟、反思并随之调整自我的行为方向。
如班内有一个学生,热爱文学,作文写得特别好,自己还写了小说呢,可就是上课常常偷看文学作品,除语文课特别感兴趣外,其他课也醉心于看文学读物,让其他老师头疼不已。
我是语文老师,更是班主任,我觉得这个小姑娘特别有灵气,是个可造之材,只是一时思想有所偏差,因此不同意其他老师公开收书、公开批评的做法,而是私下找她谈心:“小田,我欣喜地发现你是个小才女啊,你的每一篇习作,都让我非常欣赏;我还看了你写的小说,真的很吸引人,描写细腻,情节出人意料,曲折生动……我很喜欢。
但是,我记得鲁迅先生说过,不要一味地钻在文学里,而对其他的科目都一窍不通,结果成了一个看到月缺花残就黯然泪下,不究其因的糊涂虫了;成了一个孤陋寡闻甚至笑话百出的臭老九哦。
再说04年中国文学界非常轰动的一件事情,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非常有名,我们都非常欣赏,可是文中竟然有不少科学性的错误,这使他名声大跌啊。
你听后有想法吗?……”小姑娘何等聪明,虽然我只字未提要上好其他的课,但是她已经知道了我的“醉翁之意”,于是,上其他的课也认真起来。
后来,她参加校奥数竞赛还得了一等奖呢!参加市“百科知识竞赛”获得二等奖呢!,如老师会意的眼神、颔首的微笑、有力的挥手等,也能产生“无声胜有声”的效应。
“良药”不“苦口”河南省濮阳市第三中学兰艳萍“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对于学生的缺点、错误提出批评意见,这种批评如同治病的药一样,大有益处。
良药虽苦涩,但病人求愈心切,会心甘情愿咽下。
而犯错的学生有时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有时拒不承认,甚至想法掩盖,百般狡辩。
那么,我们如何给“批评”这剂良药加上“糖衣”、“胶囊”,让学生乐意接受呢?我有这样几点体会:一、出其不意,语言幽默,使其轻松接受。
课堂上,大家都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热烈讨论,而李国栋却兴奋了就静不下来,该讲时讲,不该说时仍絮絮不止,多次用眼神提示还不见效。
我就利用又一次小组讨论的机会,走到他身边商量说:“李国栋,能不能把你的名字稍改一下?”他的脸唰地红了,给我一个羞涩的笑容,下半节安静了。
课间操,其他同学都在做眼保健操,惟有一名同学左摇右晃,东张西望,捅捅前面的同学,扭头跟后面同学说个笑话,跟周围的气氛很不协调。
我慢慢走近他,悄悄说:“明天我带你到医院检查身体。
”他惊奇地问:“老师,我没病呀?”我故作关心状:“不行,你必须得验血,看是不是缺锌?”他恍然大悟。
二、以事明理,自我感悟,使其真心接受。
春节过后,刚在班会上讨论过吃零食的危害,并一块制定了禁止吃零食的班规。
某学生第二天又把瓜子带进学校,正吃得津津有味,被我撞个正着,我把瓜子装进我的口袋。
放学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不露声色地说:“今天测测你的记忆力,看你背英语单词速度快不快?”他背得极其专注,我嗑着没收的瓜子,瓜子嗑完了,我问他:“背了多少个?”他一脸表功的喜悦,说:“二十多个。
”我夸奖他:“记忆力很好,脑子很聪明。
”然后问他:“我这样做的用意你明白吗?”望着桌上的瓜子壳,他惭愧地低下了头,说:“老师,嗑瓜子是闲着没事的人干的,我是学生来学校是学习的,我把嗑瓜子的时间用到学习上,可以学很多知识。
”三、换位思考,给其尊严,使学生乐意接受。
我班一学生,成绩优秀,但同学们发映他不爱护公物,推自行车时故意把别人的踢倒。
浅谈批评学生的艺术【摘要】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犯错误,批评是少不了的。
但教师在批评学生时,一定要讲究艺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对学生的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关键词】批评讲究艺术方法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但需要及时表扬,也需要及时批评,“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表扬能激励人上进,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
”而批评总是不太受人欢迎,但教师又是使用批评这个武器最频繁的人。
当今社会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发展,一家只有一个孩子,这些“小皇帝”、“小太阳”、“小祖宗”得到了几代长辈们的娇宠,“爱”的话听得多,批评的话听得少,心里承受能力很差,多批评几句就后不了,有的动辄“出走”,甚至“自杀”,这些若与老师无关倒还好办,若与老师的批评有关,则老师、学校领导皆惶惶然。
因此,加强批评艺术的教育,如何从学生的家庭环境、心理因素、个性特点出发,使批评受到较好的效果,而且使批评的言语能入耳入心,这已成为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極带解决的问题了。
批评时宜先用换位式的思考方式有的老师认为“打是亲骂是爱”,我是为学生好。
批评得越重,越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因此,他们不太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
一遇到学生犯错误,就各种惩罚一起上,当众批评、写检讨,叫家长,不分错误性质、不分学生类型。
他们常常把自己摆在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批评学生时,只考虑自己这一方,只管自己骂个痛快,训个透彻,甚至连及家长。
如学生上课讲话,老师说:“如果你不想听,就请你出去,别在课堂上捣乱!”学生没完成作业,老师说:“心思用到哪里去了,这么懒。
”回答不出问题时,老师说:“你怎么这么笨,回去叫你爸教!”见到学生打架,则说:“从你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你的家庭教育,不改的话早晚进监狱!”从这些批评不难看出这些老师把自己摆在高人一筹、高家长一筹的位置上。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最近在读一本书:“禅林妙语”,其中一个故事中的一小段话,让自己思考了很久。
也让自己自认为诚实的坚持,遇到了考验。
这个考验,在生活中已经很久很久了,久到自己自认为是正义的使者,却因为一颗不够柔软的心,而做着伤害人的行为而不自知。
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有一个山顶住着一位很有智慧的老和尚,有天有位年轻人来求老和尚给他一点忠告,老和尚带着他做了一个实验后,对着年轻人说:“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
人们津津乐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方法。
硬碰硬有什么好处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
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对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
当需要指出别人的错误时,我会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古人云:“善启迪人心者,当因其所明而渐通之,毋强开其所闭。
”此句的意思是:善于启发别人的,应当根据其所明白的道理逐步诱导提高,不宜生硬地灌输其一时无法领悟的道理。
这在佛法上叫做“善巧方便”,亦即根据不同的根性灵活地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循循善诱。
佛教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正是指各式各样的教育方式和修行途径。
那种不问青红皂白,对各种物件都采用同种方法、提出同种要求的做法,虽省事,效果却好不起来。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看完这个故事,我总想到一件事情。
每次只要家中长辈问我:“你觉得我的发型如何?”如果好看,我就很诚实的说:“好看”。
但是,十次有八次我都觉得不好看。
于是,我不想骗长辈,就会老实说:“不好看。
”当然结果是,长辈不开心,而我,因为惹长辈不开心,也跟着不开心。
这样的事情常常上演,有人跟我说:“你怎么这么笨?就说好看又不会少一块肉,为何不说让人听起来舒服的话?”我还有点气愤的说:“做不到。
说不出口。
那根本不是真话!”我一直认为自己是没错的。
诚实是美德,孔子不是说了吗?“巧言令色、鲜矣仁。
良药未必一定要苦口——浅谈批评的艺术湖北竹山董继东众所周知,良药苦口利于病。
但市面上确有为数不少的药品特制成糖衣片、水果味或干糖浆类,何也?爽口呗。
由此可见,良药未必一定要苦口。
为人师长者,难免会经常给“患者”开出“批评”这剂良药,但如何让“患者”口服心服,确实是一门艺术。
笔者认为,批评要做到“五忌”和“五要”。
一忌不问青红皂白狂轰滥炸,要明辨是非曲直,选准批评时机。
一日,我的课正讲到酣畅淋漓处,我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得意弟子李X眼望窗外,目光呆滞,神情恍惚。
我故意咳嗽一声以示提醒,他毫无反应。
稍后,我又故意停下讲解,还剜了他两眼,他竟视而不见,如同中了邪一般。
这还了得?或许是我对他的期望值太高了吧,我顿时火冒三丈,劈头盖脸地给了他一通训斥,那孩子当即泪如雨下。
事后我才知道,那段时间,他的父母正在闹离婚!孤苦无助的孩子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家庭就要破裂,他的内心该是何等地痛苦啊!更要命的是,那天竟是他的生日!可我,作为他的老师,不但没能给他一丝慰藉,一点帮助,一句祝福,反而在他伤痕累累的心上又撒了一把盐!我为自己的冒失深深自责,但覆水难收。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我,对自己的学生缺乏最起码的关怀和信任,且当着众多学生的面让个别学生难堪,严重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
如果我不能和他及时沟通,恐怕这简单粗暴的几句话将在他的心底留下难以抹去的阴影。
此后,我再批评学生时,总会明辨是非曲直后才开口,并且特别注意选择批评的时机。
什么时间、什么场合对学生进行批评,大有学问:有时可防患于未然;有时只需旁敲侧击;有时可先冷一段时间后再行处理;有时可将批评放在活动中变为善意的提醒。
二忌“老帐新帐一齐算”,要善用表扬,恩威并施。
身为班主任,对自己弟子的得失是再清楚不过了,而学生一旦犯错了,班主任总会翻出陈年老帐,一一清算。
用意无外乎是要告诉学生:你是个惯犯!而学生深感:一朝犯错,永无出头之日。
学生包袱太重,压力太大,易自暴自弃,甚至崩溃。
“良药”也可口——浅谈教师批评的艺术作者:刘云宏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25期刘云宏(江苏省无锡市新城中学,江苏无锡214111)摘要:批评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它犹如一幅“良药”,关键是在“祛病”的同时不至于“苦口”,多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顾其“面”、护其心、顺其耳,这样不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乐于改正错误,尝出良药的“可口”。
关键词:批评教育;自尊心;爱的教育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20-02说起批评,无论教师、家长还是学生,没有人不感到头痛。
尤其近年来流传着一种说法:体罚学生(包括批评教育)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
而说到批评,人们就不自觉地想到斥责、发怒、体罚……从而草木皆兵。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批评是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就好像人生了病要吃药打针一样,学生犯了错误就需要批评教育,这是自然之理。
但这个“吃药打针”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的。
进行爱的教育,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尤其是那些容易犯错的学生,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内心其实都非常在意他人的看法,渴望被他人接受和重视,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
只有爱的教育才能做到真正有效而又不伤害学生、不伤害师生间情感的批评。
那如何做到呢?一、批评要顾其“面”有句土话叫做“不要把面子挺干”,说的就是在有些场合要慎用批评。
作为教师,当你批评教育学生时,可以用一个眼神,或是一个肢体语言,传意到位就行了,而最好的照顾学生面子的方式就是注意场合。
如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可在班会中提出,以便引起大多数有此类问题的学生的注意。
另外要特别注意的是批评的范围,能小要尽量小。
“在会议上夸人,在电话中批评人”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作为学生,在被批评的时候,也都不希望有其他人在场,特别是异性同学在场。
因此,针对个别同学的批评,尤其是较为严厉的批评,应选择没有第三者在场的时候进行。
良药未必苦口山东省高密市姜庄镇仁和学校(261500)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话常用来规劝人们要虚心地认真地接受别人的比较严厉的批评,虽然听了批评心里非常不舒服,但“这都是为你好啊!”要理解批评者的良苦用心。
我觉碍这种说法有失偏颇。
事实上,人们对于苦口之药往往难以吞咽,对于逆耳的忠言,也不如顺耳的话那么舒服和容易接受。
再说良药就定是苦口吗?我们能不能做到既把良药服了除去了病根,又不让人感到苦口呢?从医学角度上看,除中药外,苦口的良药现在都已裹上了甜甜的外衣,人们不再为“苦口”而大伤脑筋了。
在“甜甜的”感觉中就把药服下去,把病治好了。
这一点,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很有启迪作用。
我们对学生发出启迪也好。
批评也好,目的都是劝告他不犯错误或改正错误,为的是让学生能够进步,走正道。
如果我们把“良药”必“苦口”或“婆口”必“苦心”作为指导实践工作的借口,势必会导致我们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有良好的愿望而没有良好的结果我们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在“苦口”的“良药”外面包上一层“甜甜的外衣”呢?加上糖衣,不是迁就学生,也不是直截了当的甚至严厉的批评。
这要看时机、场合以及教育者的心境如何。
教师必须以自己的豁达、耐心与冷静、诙谐与机智等。
将“良苦”包装得“糖”衣无缝,达到让学生愉快地接受的效果。
“糖衣”可以这样做:首先,老师对学生的批评,要从“爱”字出发,真情地关心、热切地帮助,态度和蔼可亲。
其次,批评时首先肯定其成绩,然后再指出其不足。
还应注意选择适宜的时机和场合,注意把握被批评者的心理变化。
要单独谈,而不要当众指责。
第三,要做到每句话三思而后“说",尽量使语言含蓄、幽默、风趣。
最后一点要善于运用请教式、暗示式、安慰式、模糊式的批评法。
这样,就能达到良好的愿望与良好效果的统一,使受教育者既服了良药,又一定不会感到“苦口”。
教育家孙敬修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有一次,他看见几个孩子在使劲摇晃一棵小树,孙老沉思片刻,走过去把耳朵贴在小树上。
良药未必都苦口一位有经验的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发现有个学生没认真听讲,这位老师并没有马上严厉批评,而是借提问之机把这个学生叫起来,和蔼地问道:“我刚才讲的课是否有欠妥之处?”这个学生回答说:“老师我没注意听J 老师接着和蔼地说:“那我可能讲得不够生动,我一定努力。
”这个学生坐下后十分认真地听完了后半节课。
这位老师如果用“上课为什么不注意听讲”“不想听课就出去” 之类的“逆耳忠言”教训学生,这个学生不仅后半堂课听不好,而且可能伤了自尊,从此再也不愿学这一科。
其实这样的例子是常见的。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这是一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谚语,也常常是老师用来严厉批评甚至挖苦学生的理论依据,在有些老师看来,如果不这样,学生就不能痛改前非,接受教训。
这样的批评往往使得批评的效果大打折扣。
有病不吃苦药,是我儿时的梦想。
当年吃药时那苦在嘴里、难受在嗓子里、恶心在胃里、几乎要吐出来的滋味至今想起来还“不寒而栗工现在好了,小孩吃的药多是糖衣的,孩子吃药如吃糖。
现实生活中,人们还是更喜欢喝不苦之药,更喜欢听顺耳之言。
老师批评学生既是正常的,又是其经常性的工作。
的确,善意的批评是一种艺术,也是老师关心爱护学生的一种常用手段。
既然批评本身不是目的,更不是为了让学生感到难堪和不适,老师就完全没有必要非要板着脸或者恶语相赠让学生感到不舒服。
同样能达到教育目的,能“顺耳”说为什么一定要“逆耳”去说。
况且病人和学生还不一样,苦药再苦也是苦在嘴里,但“逆耳” 之言恐怕就要“苦”在心里,其产生的后果往往与教育者的初衷背道而驰。
时下,许多学校制定了教师“忌语”,这是很好的。
治病需要良药,但良药未必都苦口;育人离不开“忠言”,但忠言“顺耳”效果会更好。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每日名言播下行为的种子,可以收成习惯瘤果;播下习惯的种子,可以收成性格果经;播下性格的种子,可以收成羁绊之果。
每日自励在寒冷中颤抖过的人倍觉太阳的温暖,经历过各种人生烦恼的人,才懂得生命的珍贵。
每日短文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山顶住着一位智者,他胡子雪白,谁也说不清他有多非常大年纪。
男女老少即便非常尊敬他,不管谁遇到大事伊奥尔迪县,他们都来找他,请求他提些忠告。
但智者总是笑眯眯地说:“我能提些什么忠告呢?”这天,又有年轻人来求他提忠告。
隐士仍然婉言谢绝,但年轻人苦缠不放。
智者无奈,他拿来四块窄窄的木条,两撮钉子,一撮螺钉,一撮直钉。
另外,他还拿来一个榔头,一把钳子,一个改锥。
他先用锤子往木条上钉直钉,但是木条很硬,他费了很大劲,也钉不进去,倒是把钉子砸侧身了,不得不再换一根。
一会儿功夫,好几根钉子都被他砸弯了。
最后,想用钳子夹住钉子,用榔头使劲砸,钉子总算弯弯方才扭扭地进到木条里面去了。
但他也前功尽弃了,因为那根木条也裂了两半。
智者又拿起螺钉、改锥和锤子,他把钉子往木板上轻轻一砸坏砸,然后拿起改锥拧了起来,没费多大力气,螺钉钻进木片里了,天衣无缝。
而他剩余的螺钉,还是本来的那一撮。
智者指着两块木板笑笑:“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人们称道的逆耳忠言、苦口良药,其实都是笨人的笨办法。
那么硬碰硬有什么助益呢?说的人生气,听的人上火,最后伤了和气,好心变成了冷漠,友谊变成了仇恨。
我活了这么大,只有一条经验,那就是绝对蒙不直接向任何人提忠告。
当需被指出别人的错误的时候,像螺丝钉一样婉转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忠言不必逆耳,良药不必苦口”,在人际交往中,要学会像螺丝钉一样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这样,你的人际关系才可能和谐。
每日文摘钱的极点小时候猜一道智力题,问:从地球上的什么地方启航,无论往哪里走,都是朝向南?答案是:北极。
以前无论同谁聊天,无论从哪说起,都会很快谈到钱。
春风化雨花更艳——淡淡批评的艺术广西马山县马山中学黄大达批评是老师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常用的一种跟学生交流沟通问题的教育手段。
其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实质,心悦诚服地接受老师的建议与批评,从而改正不足之处。
为了达到这个理想的目标,我们就得特别注意交流与沟通的方式方法,就得多讲一些批评的艺术。
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可是对于“可口”、“甜口”、“爽口”之良药,人们肯定会更加喜欢,所以,我们不妨尽可能的把批评这一味苦口良药变得更加“可口”、“甜口”、“爽口”一些,不断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教育水平。
那么,我们在批评学生时,应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一是要明确批评所要达到的目标。
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是针对学生的某一种错误而进行的,而不同性质的错误与不同的学生,其批评所要达到的目标是不同的。
所以,我们在批评前就要先弄清楚:这个问题是严重的还是不太严重的?是个别的还是普遍的?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等等,只有了解了这些情况,我们才能根据学生的各种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批评目标,采取不同的批评方式方法,使得批评工作更加科学化、具体化、实效化。
批评所要达到的目标一般有如下几种:个别提醒或集体提醒,个别告戒或集体告戒,个人惩罚或集体惩罚,一般惩罚或严重惩罚等等,而其目标有近期目标与长期目标之分等等,错误的性质、对象不同,其目标也是不一样的。
二是在批评时教师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每一个人的情绪都是不太稳定的,或是都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的,而有一些个人的情绪是不有利于开展批评这个活动的,特别是一个人处在烦闷、烦躁、忧伤等情况时。
所以,我们在批评学生之前,就得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稳定好自己的心情,想方设法营造一个心平气和的心境。
如果实在还调整不过来,那就先把事情放下一段时间,待到心平气和了再进行。
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避免我们在批评学生时产生了冲动,失去了理智,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比如是伤了学生的自尊心,或是动手打了学生等等。
讲究批评艺术,良药不再苦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著名文学家郭沫若说过,对于儿童的教育,“要像藏在白雪里面的春芽,决不能像张牙舞爪的狮子”。
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批评应该讲些艺术,这样才能激励、唤醒、鼓舞学生,才能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的效益。
一、?真诚相待
在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学习始终不够理想的学生。
这些学生中的多数往往缺乏自信心,没有进取心,把自己定位于差生的行列。
殊不知,造成他们这种心理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老师无意的一句话,如“你怎么这么笨”“你的理解能力太差了”……这无形中给学生的学习树起了一堵本不应有的难以逾越的墙。
因此,我们在批评学生的时候,要努力避免诸如“你算是没法治了”之类的使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语言,把斥责性的“理解力差”“马虎粗心”一类的话改为“相信只要你多看几遍,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希望把字写工整”等启迪性的、期待性的语言。
二、?先扬后抑
在批评学生某一方面的不足时,先夸夸他某一方面的优点,这种纠错方法即“先扬后抑”。
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乐于接受批评,还给了学生一个努力的目标,增强了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
我班一学生以前是班内数一数二的后进生,最近发现该生作业态度比以前端正了,不仅书写端正,而且正确率也高了。
但是科任老师向我反映他上课听讲不专心。
课余我找到了他,笑眯眯地夸他做作业认真,进步很大。
这位学生听了喜滋滋的。
继而我惋惜地告诉他,我本打算评他本月的“进步星”,可遭到其他老师的反对,接着我向他说明了原因。
他收敛了笑容,并向我保证今后不管什么课都要专心听讲,争取下个月评上“进步星”。
我不失时机地鼓励他,表示相信他一定能改掉缺点,实现自己美好的愿望。
三、?幽默含蓄
幽默能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能够消除师生间的对抗情绪,能使教育显得严格而不专制。
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时只听懂了一点点就不想听了,取得了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一天晨会课上,我拿了两只瓶子来到教室,让同学们观察。
大家很快发现,其中一只瓶子装满了水,另一只瓶子装了一点点水。
接着我请两位学生上台,其中一位学生学习踏实,成绩优秀,另一位则学习浮躁,不求甚解。
我请他俩分别摇晃这两只瓶子,让全班同学仔细听听有什么不同。
然后我启发大家:这瓶里的水就像我们获得的知识,这瓶子就相当于我们学生。
你喜欢哪一只瓶子呢?通过谈体会,学生认识到学习时应该勤奋踏实、虚心好学,不能自作聪明,自以为是。
四、?铺设台阶
在批评学生时,教师不妨换个说法或做法,为学生铺设台阶,这样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淡化了学生的逆反心理,密切了师生间的关系。
班内有半数学生订了《校园文学》,可最近几次发报纸,发到最后总是少一张。
一查登记簿,原来是一位男生错拿了。
同学们议论纷纷,说他错拿好几次了。
同学们异样的目光使那位男生涨红了脸,他呆呆地望着我,等着挨批。
我见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就帮他解围说:“我知道你订了《小学生数学报》,是不是你把这两种报纸搞混了?”说完,我用信任的目光望着他。
他不好意思地点了点头。
我这样说,既挽回了他的面子,又触动了他的心灵。
相信他以后不会再乱
拿别人的报纸了。
五、?敲山震虎
一堂课四十分钟,总有学生半路开小差。
水总是要流的。
堵,只能让它不再流向我们不愿意的方向。
要使它流向我们所希望的方向,最重要的是疏导。
教育的艺术是疏导的艺术。
课堂上,当我发现学生上课不专心听讲,一般并不指名道姓地批评,而是表扬那些专心听讲的学生。
这时你会发现,正忙着干别的事的学生会立刻一本正经坐端正,两眼紧张地望着你。
如果这时你再给他一个信任、鼓励地眼神,他就乖乖地听课了。
如果你指名道姓表扬那个不认真的学生的同桌,那效果会更明显。
这样疏导既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还融洽了师生关系。
老师应该想方设法使良药不苦口甚至甜口,让忠言不逆耳甚至顺耳。
只要我们老师能善解人意,对学生豁达、宽容,诙谐与机智,就能创造出更多的批评艺术,建立轻松愉快的氛围,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