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6、两宋时期的基本历史线索
- 格式:ppt
- 大小:5.88 MB
- 文档页数:50
中国古代史(下)宋辽夏金篇两宋年代简表(960—1279)辽、北宋时期全图辽西夏北宋北宋疆域与自然地理区域叠压图Daily Life In China on the Eve of……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
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
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致熊纯如的信严复钱穆▲宋元明清四代约一千年,可以说是中国的近代史。
——《宋以下中国文化的趋势》▲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
宋以前,大体可称为古代中国;宋以后,乃为后代中国。
……就宋代而言之,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
——《理学与艺术》一、宋代历史再认识——附谈“唐宋变革说”一、宋代历史再认识——附谈“唐宋变革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六朝及天水一代,思想最为自由。
——《论再生缘》陈寅恪宋代的文化,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 内,截至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的时期为止,可 以说,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邓 广 铭一、宋代历史再认识——附谈“唐宋变革说”Naito Hypothesis唐和宋在文化上有显著差 异: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 代则是近世的开始,其间包含 了唐末至五代一段过渡期。
内藤湖南东洋的近世和宋王朝的统 一天下一起开始。
——《东洋的近世》宫崎市定一、宋代历史再认识——附谈“唐宋变革说”唐銀薰香弔球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唐宋文化的嬗变,在中国文化史上也许是最 值得研究的题目之一。
唐文化与宋文化,分别代 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精神。
前者可以说是古 典文化的巅峰,后者则是近代文化的滥觞。
——葛兆光:《道教与中国文化》 从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学术潮流的演变来 看,中唐的中国文化出现了三件大事,即新禅宗 的盛行、新文学运动(即古文运动)的开展与新 儒家的兴起。
宗教的、文学的、思想的新运动的 出现,共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新发展。
中国古代史核心线索归纳一、中国古代中枢决策机制的演变1. 秦朝首创皇帝制度,皇帝总揽一切军政大权;确立三公九卿制度: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分管行政、监察和军事,诸卿负责具体事务。
2. 汉朝初期基本沿袭秦制;汉武帝时期,皇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等,建立“中朝”,确立中外朝制度,中朝主决策,外朝主执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3. 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的三省体制,共同辅助决策,行使权力。
4. 隋唐时期,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负责草拟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的职责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彼此牵制,分散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5. 两宋时期,形成“二府三司”体制,中书门下掌行政,枢密院掌军事,三司分管财政。
另设置台谏掌监察。
6. 元朝,形成一省二院制,中书省是最高行政长官,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掌管宗教事务。
7. 明朝,明太祖废除丞相,设置殿阁大学士协助处理政务;明成祖时,设立内阁,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
8. 清初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康熙时,设置南书房;雍正年间,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二、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地方行政制度是国家为了方便行政管理的实施,而划分行政区域、设立地方分治机构的制度。
1. 周代,实行分封制,加强了王权,周王成为“天下共主”;春秋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
2. 秦朝,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的基础,促使贵族政治转向官僚政治。
3. 汉朝,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颁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4. 唐朝中期,设节度使,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5. 宋朝,由文官任地方长官;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各州赋税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
这些举措改变了藩镇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史历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
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鸦片战争前)六个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 原始社会时期。
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476年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大大发展,从而引发了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变革,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公元475年,中国进入封建社会。
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标志着封建制度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频繁的兼并战争,虽加重了人民的灾难,但也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西周的典章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孔子和儒家思想对后世和东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00年)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确立。
秦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
两汉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
西汉虽实行郡国并行制度,但封国已是地方行政单位。
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形成并不断发展,国家的版图大大拓展,民族融合不断加快,各民族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与朝鲜、日本、西亚和欧洲的交往活跃起来。
丝绸之路开辟。
封建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有了提高。
秦的统一和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大大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有了重要发展。
出现了很多领先世界的发明创造,文学艺术绚丽多彩,史学、哲学成就辉煌。
此时,佛教传入,道教产生。
这些,对后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南方相对安定,大量南迁的中原农民带来了先进生产技术和工具,与当地汉族人民和少数民族,共同开发江南,从而使南方农业有了新的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出现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170万年前到1840年前)第1讲: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与阶段特征中国古代史包括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大社会形态,历史最久,是中国文明的根。
我们现代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与这一段历史息息相关。
但是,由于新课标教材忽视了历史线索这一部分,初中部分知识又很薄弱;因此,补充历史线索就很有必要。
同时大家要学会把相关的重大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与事件发生的时代密切相联,这样才能够完整地了解历史、认识历史。
资料解读:青銅時代:人类利用金属的第一个时代。
各地区的青铜时代开始时期不一。
希腊、埃及始于公元前3 000年以前,中国始于公元前1 800年。
青铜是铜和锡的合金。
青铜时代(或称青铜器时代或青铜文明)在考古学上是以使用青铜器为标志的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阶段。
中国的青铜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始于公元前21世纪,止于公元前5世纪,大体上相当于文献记载的夏、商、西周至春秋时期,约经历了1500多年的历史。
这与中国奴隶制国家的产生、发展及衰亡相始终。
资料阅读:(一)春秋以后,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连年战争,当时人们就称呼这七大诸侯国为“战国”。
到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一书时,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战国时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周元王元年),即《史记》的《六国年表》开始的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灭齐统一六国的一年,共255年。
(二)战国各国的变法有: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齐威王起用邹忌进行改革;秦孝公的商鞅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公元前355年,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相,在韩国实行变法。
其中商鞅变法是最为彻底的。
阶段整合及特征一、先秦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前)阶段特征:先秦是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历史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阶段。
经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生产力不断进步,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模式确立;中华文化萌生,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
历史线索Part 1:中国古代史:1840 年鸦片战争前西周:首创分封制(即:封邦建国)宗法制春秋:郡县制已有雏形战国:皇权至上(萌芽)前230-前221年 秦东灭六国(韩赵魏楚燕齐)秦: 前221年 秦之建立前220-前214年 统一岭南(开灵渠;设郡军政管辖) 通西南夷;开“五尺道”;设郡前215年 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直道前207年 秦之破灭首创皇帝制度、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皇权至上(确立)西汉:汉初:郡国并行制;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推恩令(巩固大一统)、创十三州部刺史和司隶校尉;频繁换丞相、创中(内)外朝制度;首创察举制魏晋南北朝:发展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唐:设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二府三司制;首创行省制 补:汉~元:皇权至上(发展)明:明太祖废相权,六部直属于皇帝;明成祖创内阁制清:强化专制;设军机处 补:明~清:皇权至上(强化)边疆政策(p19)Part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鸦片战争—1919年五四运动)1840.6-42.8:英发动鸦片战争;《南京条约》(1842.8.29)1841.5月底:英军抢掠,三元里抗英1856.10-62.10: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7-1870:阿古柏1875:清政府任免左宗棠为钦差大臣1876:左宗棠率清军从肃州(今酒泉)西征1877:阿古柏自杀1878:除伊犁外,新疆回归1879:中俄签订《改订条约》等条约,伊犁回归1884:在新疆设立行省;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1894-95:1894年9月17日甲午战争(中日国运之争);《马关条约》(1895.4.17)台湾保卫战(1895.5-95.10)1897:德国最早开始瓜分中国1898:美西战争;义和团冠县起义1899:美提出“门户开放”政策(9月);义和团平原起义1900-0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抗击八国,清廷宣战(1990);北京沦陷(1990)《辛丑条约》(1901.9.17)1905: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11月下旬清朝统治瓦解1912:元旦中华民国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清朝崩台;3月发表《临时条约》,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迁往北京1915:新文化运动1912-1919: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Part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五四运动—1949年新中国成立)1921:7月23日中共诞生(先上海,后改为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1924:国民党一大召开1926-27初:北洋战争1927:蒋介石四·一二政变;汪精卫七·一五政变;9月9日秋收起义1929-33:日本大危机;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2年一·二八事变;同年三月伪满洲国成立;长城抗战(1933);五次“围剿”(1930-1933)1935:华北事变;1月遵义会议;10月陕北会师;12月瓦窑堡会议;一二·九运动;1936:成立东北抗联;12月12日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红军长征(1934.10-36.10); 10月会宁会师1937:七七事变;八·一三事变;8月13~11月12淞沪会战(平型关大捷);8月洛川会议;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9月);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1938:日本占领广州、武汉;春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10月武汉会战1940:5月枣宜会战(张自忠牺牲);8月~12月百团大战1941: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9日中国正式对日德意宣战1942:1月世界反法西斯阵营正式成立1944:春敌后抗日军民发起局部反攻,取得抗日战争最后胜利1945:春中共在延安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当时党的任务;5月德国投降,欧洲战场结束;7月中美英发表《波兹坦公告》,促令日投降;8月美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美英等国在太平洋集结重兵,准备在日登陆;8月15日日本投降;9月2日日正式签署投降书;10月25日台湾光复,抗日战争取得最终胜利;1945.8-46夏政治斗争为主1937.7-45.9.2:1945.8-49.9:人民解放战争1945.8-46夏:政治斗争为主(典型:重庆谈判)1946-47:全面内战发生(46夏);战略防御(46夏-47夏)1947-48:战略反攻(47.6-48.9);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48.9-49初);七届二中全会(49.3)渡江战役(49.4)1948-49:人民政协召开颁布《共同纲领》(1948.6.3-49.9.27)1949.10.1: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Part 4: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1949-1954:代行人大职权人民政治职能变化1954-现在:民主监督,参政议政1954:一届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8: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中国史各阶段历史特征线索归纳【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先秦(距今约170万年前~公元前221年)【阶段特征】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
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基本线索】1、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1)原始民主制。
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
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分封制和井田制。
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
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
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石器为主的简单劳动工具。
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逐渐发展起来,人们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夏朝开始了原始的水利灌溉农业;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金属工具用于农业生产;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思想文化方面:半坡氏族的彩陶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文化代表,它蕴藏着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
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我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朝代线索整理一、我国古代历史概述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国家,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夏商周时期。
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出现了许多不同的朝代和王朝,这些朝代的兴衰更迭、君臣相争、政治风云变幻为我国历史增添了丰富多彩的内涵。
我国历史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两大时期:古代和近代。
其中,古代我国历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些历史阶段的演变,大都以朝代为单位,不同朝代的兴衰更迭,也成为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线索之一。
二、我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朝代线索整理在我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主要着眼于我国古代历史,通过对古代朝代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的初步认识,并对我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规律有一个初步把握。
对七年级上册朝代线索进行整理,对于帮助学生理清我国古代历史发展脉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夏商周时期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它的建立标志了我国历史的开始。
商朝是我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朝代,商朝的建立奠定了我国封建制度的基础。
而周朝则担负了继承商朝文化并对其发展的重要任务。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与巩固。
在这个时期,诸侯争霸,战国纷争,思想文化繁荣,这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大亮点。
3. 秦汉时期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它的建立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局面,开创了我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而汉朝则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其文化、政治和军事成就影响深远。
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政治分裂的一个典型时期,诸侯割据,军阀混战,南北朝鼎立,这个时期的历史事件交织复杂,令人啼笑皆非。
5. 隋唐五代时期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有魅力的朝代,其统一我国的成就值得赞扬。
而唐朝则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使之成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6. 宋元明清时期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政治文化为近代我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从两宋时期的基本历史线索,解读宋代之变革历史发展的脉络即是历史线索,这种脉络潜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后世人来讲,是有待于人们去探求的。
而探求者就会有自己的一种立场和眼光,从而形成不同的角度,因此,现在很多的历史研究者,研究的是同样的历史,但是他们立场与角度不同,其把握的脉络也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线索不仅是蕴含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客观的信息,还有赖于历史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
序首先我们先来交代一下宋代历史研究的极具代表性的基本历史材料:《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文献通考》、《宋会要辑稿》、《全宋诗》、《全宋词》、《全宋文》。
宋代的材料算是很不少的,过去有老先生说,为什么值得做宋代的历史呢?因为前段时间的材料太少了,而后段材料又太多。
宋代历史资料但做宋代的历史,就可以穷毕生之力,把所有的材料都过一遍,相对来说,宋代的材料是比较适中的。
在这些材料中,我么可以看到不同的史学家有不同的评述意见。
在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说到:“中国历史中主要的朝代,每个不同,而尤以赵宋为显著。
”也就是宋代发展的特性与其前、后朝代比起来都有明显的不同,我们现在看一些历史上通史类的专著,往往会感到,这些专史经常会对宋代这个阶段语焉不详,把握不住。
在国防上明明是以军人出身的统治阶层领导,其国防成就却在主要朝代中最弱;在民间经济上企图注重实际,也就是“务实”,不受抽象的观念所蒙蔽,但所产生的特出人物,又偏是哲学家居多。
所以在很多方面,宋史有非常多的思考与研究空间。
下面我们就通过一条条线索来重新解读宋代的变革。
时间与空间而说到任何一个历史时期的基本历史线索.,首先我们要把握的,一个是时间,一个是空间。
时间北宋前后相继有九位皇帝,南宋也可以勉强列出九位皇帝。
为什么是勉强凑出呢?因为元代建立是1271年,而元朝军队进入南宋统治中心宁安城,也就是杭州,小皇帝投降,是在1276年。
这个时候,实际上南宋中央统治已经灭亡了,但是当时像文天祥这样的爱国将士仍旧坚持,而最后的海战战败是在1279年。
中国古代史基本线索中国古代史从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840年鸦片战争前,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七年级上册涉及的内容可分为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三个历史时期。
第一阶段:先秦(170万年前至公元前221年),包括1.原始社会时期:①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禹时期;②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夏、商、西周分别是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形成、发展、兴盛时期。
3.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
第二阶段:秦汉(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第一个封建大一统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220年至589年)是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复习向导政治方面(朝代更替、制度建设、改革与措施)经济方面(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状况)民族关系(民族政策、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战和、少数民族政权、民族融合)对外关系(对外政策、友好交往)文化方面(科技、文学艺术、思想教育)政治方面:一、中国主要朝代的更替(详见附表)二、政治制度: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时期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1.与“禅让制”有关的人是:尧、舜、禹。
2.首先实施该制度的是尧推选舜为继承人,结束该制度的是禹。
世袭制1.禹建立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社会开始了。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平民和奴隶的工具。
西周的分封制1.分封的目的:巩固统治。
2.分封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分封的意义: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秦朝中央集权制秦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