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市优质课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第三单元第1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观察植物的向性运动,认识向性生长运动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结果。
⑵探究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本质、产生、分布和运输;掌握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能举例说明植物生长作用的两重性。
2.能力目标:
⑴利用二手资料探究生长素发现的科学过程,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⑵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3.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生长素发现的科学过程,体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
2学情分析
第一节“生长素的发现”由“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个部分构成。新课标要求学生能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具体包括:1、观察植物的向光生长运动现象,知道向光性是植物适应外界环境的一种表现;2、学习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简史,体验植物生长素基本理论的形成过程,初步了解植物生长素的研究方法,领悟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⑴围绕生长素发现的有关实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⑵理解植物生长素的产生、分布、运输
4教学过程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将“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历程,通过情景的创设变得更贴近生活,更容易理解。同时,通过情景现象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以训练,在全面获得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的学习是建立在上一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所以学生对激素的调节机制有一定的理解;而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下一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其他植物激素的课程学习,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这一节的内容在全书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多,但其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加上其中“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隐含的科学研究的方法与过程,以及一些实验设计原则,故而在整个必修课本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良好载体,更是历年高考的热点。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授的对象是普通高中的高三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以及谨慎的科学思维方法,但是他们对于科学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科学探究的能力不强,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做好各项引导工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同时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准确清晰的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以及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理解植物向光生长的机理
高二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因此,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在教学中,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结构,妙用科学史实例,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1)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3.情感目标
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模式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葛洲坝中学罗静
一、教材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节选自人教版新课程标准教材必修3第3章第1节,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学习本节,学生体验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和科学知识形成的过程,领悟科学家是怎样发现问题、寻找证据、在严密推理的基础之上作出判断的,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设计指导思想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科学探索的脉络为主线安排内容,适当总结提升科学的特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体会其中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 说明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三)情感目标
通过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学习,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不断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教的方法:教师引领,步步为营,寻根问底,以问题为中心,以思维训练为基准,以科学史为背景,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逻辑推理为手段。
学的方法: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选择不同方式展示本小组对“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理解。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视频展示,植物生长
长寿花表现出生长弯曲的特征,这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是什么环境刺因素导致这种变化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给予单侧光刺激,植物会弯向光源生长,我们把这种特性叫做植物的向光性。许多人可能对植物向光性的现象视若无睹,然而,正是对向光性的研究,揭开了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奥秘,发现了第一种植物激素-生长素。今天我们就一起随科学家探索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体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基于核心素养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近些年来,经总结归纳,核心素养被认为可以推动学生成长,并帮助学生获得学业上的成功。如何在课堂中让学生体验到这些素养,从而拓展视野,培养归纳总结、通过实践获得知识、善于探究解决问题、注重学习效果以及发挥自身潜力等能力,已经成为语文教育思想的重要讨论内容。
因此,本教学设计重点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其目的是为学生提供获取知识的机会,培养其乐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分析和归纳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本教学设计分为三个部分,即前期热身、教学活动和总结回顾三个部分。
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进行,分为知识引领、探究讨论、重点讲解等内容,以探究讨论为主体。
第一步,由教师发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资料,引导学生根据资料熟悉植物的基本特征。
第二步,引导学生共同探究,根据学过的知识梳理和整理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知识点,分析由此产生的争议以及引起的进一步研究。
第三步,由教师重点讲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以及对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研究进展了解更多内容。
第四步,指导学生完成课内作业,深入探究,理解知识点。
经过前期热身、教学活动及课内作业的完成,我们将进行总结回顾。首先,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学会把握细节,培养总结能力,以及用自己的观点组织事实、概念、观念、原理和理论,以便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其次,学生应该学习怎样积极主动地探究,并能够从自身能力中发挥潜力,从而获得成功。此外,教师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实践答案,增强学生学习效果,以及激发学生思维活跃,促进学生积极思考,获得更多知识。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
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方法为指导。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下面就是整理的高中《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生物学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教学难点
(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步骤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生思考回答师提示。
1.弯向窗外生长。
2.是较长时间的单侧光刺激引起植株弯向窗外光源生长。这样,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3.植株的弯曲生长发生在幼嫩部位。
教师讲述:以上都与生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有密切的联系,而不同种的生物调节方式不同,植物是通过激素调节,动物则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
教师:生长素是什么?科学家是怎样发现生长素的?
〖板书〗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师:给出达尔文向光性实验示意图。1880年,达尔文研究了光照对金丝雀虉草胚芽鞘生长的影响。
实验一: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时,弯向光源生长。
实验二:切去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实验三:用锡箔小帽罩住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直立生长。
实验四:用锡箔套住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单侧光只照射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仍然弯向光源生长。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本第 46页“问题探讨”。
二、生长素的发现
1.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图①~④)
实验材料: 胚芽鞘。(课本47页“相关信息”)
外界环境刺激:单侧光
实验① 实验② 实验③ 实验④
图1 图2 图3 图4
条件:单侧光下 条件:去掉顶尖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 条件:锡箔罩上尖端下面 现象:胚芽鞘_______现象;胚芽鞘______现象;胚芽鞘______现象;胚芽鞘______现象。
思考:请把达尔文四个实验的条件和现象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出你的结论。
达尔文的推想: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 产生 ,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 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 面比 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归纳:
①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 。
②某种刺激是产生于胚芽鞘的 。
③胚芽鞘的弯曲部位(某种刺激的作用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_。
2.1910年詹森的实验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可以透过 传递给下面一段。
思考:(1)“鲍森·詹森所做的实验存在一定的缺陷,你们认为在哪里?”
(2)如果把透水的琼脂片换成不透水的云母片呢?
胚芽鞘生长情况应是 。
3.1914年 拜尔的实验
注意思考:尖端放置的位置及后来弯曲的方向有什么关系?
实验结论: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某种刺激在其下面一段分布_____________造成的。
初步证明:顶尖产生的刺激可能是一种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的分布造成了胚芽鞘的向侧弯曲生长。
4.1928年温特的实验证明
(1)先根据课本分析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进一步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物质。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植物的激素调节》教学设计
第一节课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一、设计思想
以新课标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注重理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基本理念为依托,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进行了本课的教学设计。这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它是通过科学方法,从客观世界中找出规律性知识。高中生物教材通过科学研究过程地呈现出科学知识的不多。而第四章《生命活动的调
节》中的第一节《植物的激素调节》,其中对于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一个能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很好机会。因此在
植物向光性原因的研究过程中,引导学生设计一系列实验对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探究,使学
生亲身经历“发现的过程”。这样学生通过实践获取直接经验,从中初步学会了科学方法,培养了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同时也符合新课标所强调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的要求。另外,通过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以多种方式、多种途径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问题难度层层递进,达到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目标。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本节内容相对独立,教材并没有将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与稳态的概念相联系,属于个体层次生命系统调节的内容,但是生物体能够生存下来就需要自身对外界环境的变化作出相适应的反应。在绪论中已经提到“能够适应环境”是生物的一个基本特征。但对“生物如何
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及意义。
2、掌握植物生长素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作用。
3、理解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4、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的能力。
教学内容: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2、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
3、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4、植物生长素的测定方法。
5、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教学重点:
1、掌握植物生长素的生物学特性和生理作用。
2、理解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植物生长素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2、掌握植物生长素测定方法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
2、实验观察。
3、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Step 1 导入新课
做好铺垫,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素的一些常识,如:什么是植物生长素、植物生长素是如何发现的、植物生长素有什么作用等等。
Step 2 传授新知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达尔文(Darwin)和儒略斯•赫胥黎(Huxley)在研究拟南
芥幼苗弯曲现象时发现了一种未知的物质。
2)1900年,荷兰植物学家孙德尔(H. De Vries)在研究宿根
草的生长时,也观察到了这种未知物质的存在。
3)1913年,美国植物生理学家威廉·克罗克斯(W. A. Crozier)正式提出了“植物生长素”的概念。
(2)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和生物学特性
1)植物生长素有多种,如:IAA、IBA、GA、ABA、ZT等等。
2)植物生长素一般存在于植物的生长点、叶片、果实、种子、根尖等器官中,其中以根尖的含量最高。
3)植物生长素的化学性质非常复杂,可以分离、提纯和鉴定。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是在对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和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基于对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和调节,并与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本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这为进一步学习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学情分析
通过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又是怎样的呢?它与动物的调节方式又有什么区别?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并且在学习孟德尔豌豆实验时,又学习了“假说演绎法”,已经有了基本的生物学科素养,小组合作意识较强,所以对于本节课“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的四个实验的设计,以及层层递进的推理过程都能很好地理解。但对于实验的设计还有待提高,所以本节课要着重培养这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