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让语言亮起来》作文教学教案范本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作文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作文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到通过作文可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作文的概念和作用。
分享一些有趣的作文故事或名篇佳作,引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1.3 教学方法:讲述和讨论:教师通过讲述作文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示例和分享:教师分享一些有趣的作文故事或名篇佳作,激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章:观察和思考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2 教学内容:教授观察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3 教学方法:活动和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练习和指导: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目,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三章:素材积累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习惯。
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和使用作文素材。
3.2 教学内容:教授素材积累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来源寻找和使用作文素材。
3.3 教学方法:活动和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素材积累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素材积累成果。
指导和建议:教师提供一些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寻找和使用作文素材。
第四章:表达和创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和创作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各种表达手法和创作技巧。
4.2 教学内容:教授表达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表达手法和创作技巧进行作文创作。
4.3 教学方法:指导和练习:教师提供一些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表达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写作和讨论:学生进行作文创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评价。
第五章:评价和修改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进行作文评价的能力。
引导学生学会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
5.2 教学内容:教授作文评价的方法和技巧。
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作文修改和完善。
5.3 教学方法:活动和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评价活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评价和修改意见。
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欣赏、揣摩生动形象的语句,丰富积累作文词汇。
2、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使作文语言靓丽的常用方法。
3、通过课堂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1、问题式导读法。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
思维活动由问题的产生开始,疑问是学习的起点,问题是点燃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
本节课一开篇即设置一个总领式的问题:“怎样使你的作文生动起来”,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起其积极性。
2、小组合作讨论法。
在以课堂集体教学为主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围绕一个或几个问题相互交流信息,在商讨和辩论中互相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生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曾经在语文杂志看到一段话:现在中学生学习语文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
俗话说:“作文难,作美文更难”。
提到写作文,同学们会有太多的困惑。
(提问:你有哪些困惑?——比如说没有材料可写,重点不突出,语言平淡乏味……)今天这节课,老师主要是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
(板书后提问解释“靓丽的语言”:就是运用具体可感的描写手法来写人、写景、写物、写事,从而达到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效的语言,要摒弃枯燥乏味干瘪的语言。
)孔子曾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可以说,不管你的作文构思多么巧妙,不管你的立意多么深刻,离开生动、优美的语言作依托,是难以让他人一见钟情的。
那么,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到底有哪些方法呢?二、探究方法:师生根据例文的特点,共同探讨总结出常用方法。
1、善用修辞。
例文一:原文: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
改文: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只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地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
如何让你的作文亮丽起来——修辞技巧(教案、学案)[五篇模版]第一篇:如何让你的作文亮丽起来——修辞技巧(教案、学案) (教案)让你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作文技巧之有文采之巧用修辞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归纳增加文采的修辞方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出有文采的片断。
2、培养学生写作锤炼语言、增加文采的意识。
3、激发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树立自觉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写作锤炼语言、增加文采的意识。
2、难点: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写出有文采的片断。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入:比较以下两句话的区别A“我们88班的学生很可爱。
”B “我们88班的孩子纯朴得像山间的百合花,会让你看到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
”(B运用了修辞手法,语言更加靓丽,而A没有)(引出课题:让你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作文技巧之有文采之巧用修辞)二、展示考纲说明《考试说明》中说:“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
通俗的理解:文采指的是词句的漂亮,行文的华丽,但更有一种内涵、一种韵味、一种光泽、一种气派。
修辞是语言的调色板,它可以使学生妙笔生花,使读者受到更深的感染。
因此,我们的作文应从审美的角度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去创造。
三、感悟修辞之美<一> 巧用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美比喻被称为语言艺术之花,有助于说理和描写,而且可以增加情趣,增添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可感。
1、例句:甜美的回忆像一壶烈酒,一腔热气在心底慢慢扩散,让你觉得温馨,让你觉得豪情。
(作者把回忆比作烈酒,把自己对回忆的体验比作喝烈酒的感觉,这个比喻新颖、形象、把无形无味的回忆化成有形有味有色的可感事物,给读者一种新鲜的体验与感受,充满了灵气与才气,使语言更加具体可感。
)2、写作尝试:将下面这句话,用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语言更加靓丽。
前几天,我脸上长出了十几个青春痘,我并不在意,哪想到越长越多了。
(前几天,我这只有零星几粒痘痘的脸上‘蹭’地又冒出十几粒,我并不在意,认为这些‘小丘’很快就会消失的,哪想到,这些小家伙顽强不屈,前赴后继,只几天工夫就星罗棋布地在我脸上泛滥成灾了。
《怎样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怎样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教案.《怎样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教案山东省沂水县马站镇初级中学蒋清杰张德凤课题:怎样使作文语言亮丽起来目标:1、体会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的妙处2、体会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3、体会诗词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4、体会各种句式的妙处5、学会活用化用一、精选用词,为语言增添文采美写文章首先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个词语。
使用应精当, 鲜明生动,且富于变化,以增添文章的文采。
1、锤炼动词A 、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心理。
如: 抓——掷——踏鲁迅《风筝》生动、传神地表现出“ 我” 愤怒专横、残暴的特点。
扫——支——撒——系——牵——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准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 我” 捕鸟技巧的娴熟。
B 、准确生动地表现景物的特点。
如: “ 长吟” 、“ 伏” 、“ 蹿” 等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写出黄蜂的慵懒, 叫天子的敏捷。
写静物用上动词,可化静为动,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如:“ 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 踊跃” 一词赋予山以动态美。
C 、拟人化了的动词,这类动词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行为,显得美好可爱, 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1、善用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现人物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这类词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人或物的特点, 所以用好形容词, 可以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
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 它使疾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它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2、妙用叠词叠词可突出某个词的意义,在朗读上富于韵律美。
如:那些麦子萌发出来的“ 小脑袋” 怯生生地立在褐色的土壤上面,尖尖的, 嫩嫩的。
3、巧用拟声词拟声词可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 人物的心情, 动作的状态, 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如: 哗啦哗啦吧嗒吧嗒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咩咩哞哞等。
《让语言亮起来》作文教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和结尾。
2. 培养学生运用生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
3. 帮助学生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4. 引导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和好词佳句丰富作文内容。
5. 培养学生反复修改作文的习惯,提高作文质量。
二、教学内容:1. 作文结构的基本组成。
2. 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
3. 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好词佳句的积累。
4. 作文修改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作文的基本结构、人物描写方法、修辞手法和好词佳句的运用。
2.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以及作文的修改。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作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作文的基本结构和技巧。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写作心得和修改经验。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写作和修改,提高写作能力。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引导学生掌握引言、和结尾的写作方法。
2. 第二课时:教授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练习。
3. 第三课时:讲解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好词佳句的积累,引导学生进行修辞练习。
4. 第四课时:教授作文修改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进行作文修改练习。
5. 第五课时:总结课程内容,进行作文展示和点评。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作文的重要性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作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引言、和结尾,并通过示例进行说明。
3. 实践:让学生进行作文练习,要求包括明确的引言、详实的和有力的结尾。
4. 反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七、人物描写:1. 讲解:教授人物描写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
2. 示例:通过示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
3. 练习:让学生进行人物描写练习,要求描写出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教案一.导入:作文一直是语文学习的重头戏,然而,许多同学却是经常谈“写”色变,造成这种写作恐惧症的原因是什么呢?主要问题无外乎三个方面:无话可说、辞不达意、语言平淡。
这第三点对咱们班同学来说几乎是通病,一篇作文,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凑够了字数,读起来却让人觉得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先贤孔子说得好:“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包装,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默然失色。
于是乎,每次考试之后,很多同学只能望“分”兴叹:作文,想说爱你不容易!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呢?这是今天我们要共同探讨的问题。
二、寻找金钥匙:美酒总是要经过长时间的酿造才有独特的芳醇,作文的语言也要经过反复锤炼才会有无穷的魅力。
古人说“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味名作佳句来寻找锤炼语言的金钥匙吧。
(板书:锤炼语言)1.词语生动:①投影展示:比较下面的句子,哪一句对景物的描写更贴切更传神?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在这一片叶子花上。
青雾升起在荷塘里。
每个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灿烂的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疏落的灯光。
每个晚上,山下亮起万家灯火,山上闪出灯光。
②比较后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使语言富于表现力?(精心选用词语)③实战演练:描写起晚快要迟到的情景。
天哪!要迟到了。
我踢开被子,从床上跳下来,慌慌张张地拽过衣服,套上鞋子,几步蹿进卫生间,急急忙忙抽出牙刷,涂上牙膏,在嘴里胡乱地戳了几下,然后扯下毛巾,在脸上抹了两把,飞快地钻出屋子。
2.善用修辞:①投影展示:下列语句使用了什么手法描写景物?有什么表达效果?一张小小的红叶儿,听了狡猾的西风劝告,私下离开母枝出来玩耍,走到半路上,风偷偷儿的溜走了,他便一跤跌在溪水里。
溪水是怎样的开心呵,她将那可怜的迷路的小红叶,推推挤挤的推到一个旋涡里,使他滴滴溜溜的打圆转儿;那叶向前不得,向后不能,急得几乎哭出来;水笑嘻嘻的将手一松,他才一溜烟的逃走了。
《让语言亮起来》作文教学教案范本1.1 作文的意义:作文是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重要体现,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
1.2 作文教学的目标:通过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1.3 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作文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学术和生活中更好地运用语言。
二、知识点讲解2.1 作文的基本要求:主题明确,结构清晰,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有逻辑性。
2.2 作文的写作步骤:选择题目,收集材料,构思提纲,写作,修改润色。
2.3 作文的评价标准:内容完整性,语言准确性,表达清晰性,逻辑合理性,创意新颖性。
三、教学内容3.1 作文题目选择:引导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实际生活选择合适的作文题目。
3.2 作文材料收集:教授学生如何通过观察、思考、阅读等方式收集作文素材。
3.3 作文构思提纲:指导学生如何制定作文构思提纲,明确作文结构和主要内容。
四、教学目标4.1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作文练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4.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作文中提出独特的见解,进行有深度的思考。
4.3 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引导学生养成定期写作的习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使作文内容具有独特性和深度。
5.2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作文的基本要求和写作步骤,培养学生自主写作的能力。
以上是前五个章节的教案内容,后续章节将包括作文的写作实践、作文的评价与反馈、作文的修改与润色、作文的发表与交流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案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具:投影仪、电脑、教学PPT、作文评价标准表、作文范例。
6.2 学具:学生作文本、笔、笔记本、课外阅读材料。
6.3 教学资源:在线作文素材库、作文写作指导书籍、优秀作文集。
七、教学过程7.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有趣的故事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让语言亮起来》作文教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事物,让语言更加鲜活有趣。
二、教学内容:1. 写作技巧的讲解与实践2. 生活观察与表达3. 语言描绘的训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写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将观察到的内容用语言表达出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写作技巧和方法。
2.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修改作文。
3. 引导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写作的认识和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语言亮起来》。
2. 讲解写作技巧:讲解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写作,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
3. 实践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作文创作。
4. 修改作文:让学生互相交流、修改作文,提高作文质量。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写作技巧的掌握情况。
2. 作文质量:评估学生在实践练习中创作的作文,检查他们运用生动、形象语言的能力。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本次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改进建议。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写作比赛,提高他们的写作积极性。
2. 开展写作小组:鼓励学生结成写作小组,互相评改、学习,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3. 推荐优秀作文:挑选优秀的作文进行展示和推荐,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
八、教学反思:1. 总结本次教学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参考。
2. 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 探索更多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教案大英实验李容一、激趣导入:听一听:课前播放歌曲《读唐诗之歌》、《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你记住了哪几句歌词?一首新歌要受到大家的喜爱,广为传唱,除了要有优美动听的旋律外,还应有新鲜、活泼,充满灵气与文采的歌词。
这就好比我们语文学习的重头戏——作文一样,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缺少了靓丽的语言包装,再深刻的立意,再丰富的内容,也会显得默然失色。
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吸引阅卷老师,让他情不自禁的用手中的笔批上一个让我们满意的分数呢?这就是老师今天将要和同学们一起探讨的问题。
〔板书:让作文语言靓丽起来〕二、寻找钥匙: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品味名作佳句来寻找使语言靓丽起来的金钥匙吧。
比一比:1、精选词语:①投影展示:首先请大家比拟下面的句子,哪一句对景物的描写更贴切更传神?并说说为什么?A、月光如流水一般,照在这一片叶子花上。
青雾升起在荷塘里。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泻〞,照应“月光如流水一般〞中的“流水〞,增强动感,表现了月光自上而下的洒落,轻柔缓慢地流动的情景。
“浮〞,水气轻轻升腾,慢慢扩散、弥漫,以动景写静景,以“青雾〞衬“月光〞,表现了月光的朦胧、淡雅。
“泻〞“浮〞这两个动词让第二句增色不少说到妙用动词,老师想起朱自清的《背影》,同学们还记得描写父亲买橘背影的句子吗?填一填:〔分两组填〕B、我看见他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要〔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背影》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生动地表现父亲买橘的艰难,更能表达父亲的爱子深情,从而突出文章中心。
本段未而出现一个爱字,但处处皆是爱,足见动词运用的精妙.名家不仅善用精妙的动词老突出中心,还擅长灵活运用形容词来增添文采,还记得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那段描写百草园风光的美句吗?来,背一背。
《怎样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教案
山东省沂水县马站镇初级中学蒋清杰张德凤
课题:怎样使作文语言亮丽起来
目标:1、体会动词、形容词、叠词、拟声词的妙处
2、体会各种修辞的表达效果
3、体会诗词在文章中的表达效果
4、体会各种句式的妙处
5、学会活用化用
一、精选用词,为语言增添文采美
写文章首先要选用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那个词语。
使用应精当,鲜明生动,且富于变化,以增添文章的文采。
1、锤炼动词
A、准确、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心理。
如:
抓——掷——踏鲁迅《风筝》生动、传神地表现出“我”愤怒专横、残暴的特点。
扫——支——撒——系——牵——拉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准确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我”捕鸟技巧的娴熟。
B、准确生动地表现景物的特点。
如:
“长吟”、“伏”、“蹿”等动词准确生动传神地写出黄蜂的慵懒,叫天子的敏捷。
写静物用上动词,可化静为动,表现出景物的动态美如:“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踊跃”一词赋予山以动态美。
C、拟人化了的动词,这类动词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行为,显得美好可爱,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
1、善用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现人物或事物的性质状态的词,这类词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可以生动、形象地表现人或物的特点,所以用好形容词,可以让作文语言亮丽起来。
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它使疾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它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2、妙用叠词
叠词可突出某个词的意义,在朗读上富于韵律美。
如:那些麦子萌发出来的“小脑袋”怯生生地立在褐色的土壤上面,尖尖的,嫩嫩的。
3、巧用拟声词
拟声词可生动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点,人物的心情,动作的状态,使读者产生联想,产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如:
哗啦哗啦吧嗒吧嗒叮叮咚咚叽叽喳喳咩咩哞哞等。
一、巧用修辞,为语言增添情趣美
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能勾勒出事物的立体特征。
状难言之物如在眼前,能增强语言的形象性,这样就把事物写活了。
根据表达的需要,恰当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等修辞方法,能增强语言的文学性,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是语言富有文采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珠宝,如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刘鹗《老残游记》)用博喻刻画白妞的眼睛清澈、晶莹、圆润、黑白分明、水灵生动。
读者从这些比喻中能真切感受到这双眼睛顾盼有情,美丽动人。
二、妙用诗词,为语言增添典雅美
我国是诗歌大国,几千年丰厚的文化积淀是滋长语言的沃土,借经典诗歌,吸取传统精华,抒发胸臆,会使语言在机智中不乏冷静,活泼中不乏雅致,从而多一分古典美。
如:陆游名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堪称绝唱;苏轼写雨中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艳美至极;韩愈写春雪“春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新奇巧妙。
三、句式灵活,为语言增添变化美
设问句有问有答,可引起读者注意;反问句只问不答,可增强语气;对偶句对称工整,可增加韵律美;排比句整齐划一,可增强气势,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感叹句含蓄抒情;反复句余韵悠然;回环句耐人寻味……
四、善用整散句,为语言巧添音韵美
不同的语言风格给人以不同的感觉,长短不齐的句子是一种参差美,两两相对的句子是一种匀称美,二者巧妙结合,使文章语言在整齐中透着变化,参差中现出匀称,柔美中带有活泼,从而增添语言表达的音韵美
五、活用化用,为语言增添机智美
在我国古典文化大餐中,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格言等是最具生命力的景观之一。
事实证明,活用俗语能贴切此然;化用诗歌可妙趣横生。
如“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五岁进小学,九岁入省中,十五游南大,二十研究生。
此生条件好,工作不愁找。
东家婆也夸,西家婶也赞。
姐弟笑盈盈,父母乐呵呵!好事人相承,传遍南京城。
”
以上文章中,小作者巧妙化用《孔雀东南飞》中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文采,显得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