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4散文阅读之主旨和艺术手法(测)(含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202.68 KB
- 文档页数:22
鉴赏(分析)艺术技巧Ⅰ构建起艺术技巧的知识体系散文是用凝练、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意蕴丰厚的文章。
其基本特点是题材广泛,以小见大;形散神聚,舒卷自如;富于诗意,具有意境。
同时它立意深刻,构思精巧,结构严谨,善于展开联想和想象,多用象征、渲染、烘托和修辞手法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主题。
不管作者选择了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把所绘的景与物、所写的人与事、所述说或阐发的道理,明白清楚地告诉读者。
因此,散文所有的表达技巧,都是为表现文章的主旨服务的,这是在掌握散文表达技巧时必须明白的一个根本原则。
一、掌握散文常用的九种修辞手法(2015·天津)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传说中“中国最美的云和梯田”,隐匿于浙西南括苍山脉雾气迷蒙的群峰深处,弯弯绕绕的盘山公路,倏然甩出一角空地。
人已在山腰,朝山下的开阔谷地望去,错落有致的梯级田畔,覆盖了周围山坡,似一个硕大的环状天池,嵌于青葱滴翠的崇山峻岭之间。
阳光迎面扑来,俯视崇头镇外的山中梯田,好似面对着一座宽大露天体育馆。
若是早几个时辰,此处可见著名的“云和梯田日出”奇景。
无论冬夏——太阳每天都攀着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或是金灿灿的梯子,从山间的水田里升起来。
(节选自张抗抗《云和梯田》)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叠音词的运用有何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比喻、拟人、排比。
②节奏鲜明,韵律和谐,增强形象感。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画线句子的修辞运用情况及叠音词的运用效果。
第一问难度不大,比喻:将“梯田”比喻成“梯子”。
拟人:太阳“攀”上梯子。
排比: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金灿灿。
第二问连用“湿淋淋”“银闪闪”“绿油油”“金灿灿”四个叠音词,韵律和谐,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使梯田的形象真实可感,如在眼前。
2019-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教案【考纲解读】《xx高考语文考试说明》要求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及主要表现手法;主要考查知识点中要求能够“分析作品题材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在历年的高考试卷中“分析表达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已是屡见不鲜了。
例如“17.第四段中通过主观感受来写壶口的黄河;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实际上指的是表达技巧,主要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内容。
一是指作者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问题只是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指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主要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段、行文布局(篇章结构)等。
从高考实际考查来看,一般不要求学生判断表达技巧是什么,而往往要求体会赏析其表达作用或效果。
【考点综合】“分析表现手法,体会表达效果”往往会在以下知识点上命题:1、针对行文的人称运用、人称变化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长城》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2)第六段的结尾改用了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例子2】辽宁卷第20小题: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第五自然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请赏析。
2、针对写作上具体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命题;【例子1】《报秋》第28 题,作者在叙写玉簪花的过程中,在第3自然段中插叙了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有何作用?【例子2】安徽卷第17小题问:文中画线部分所描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征?这样描写起什么作用?【例子3】江苏卷第15题:“一路上都是鲜红的收割机,突突突地吼个不停,所过之处,留下一地黄亮亮金灿灿的麦茬,散发着湿润的麦秸香。
”这句话描写关中麦收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
3、针对语句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命题;【例子1】福建卷第13小题:文中“是我们心灵的堡垒下面刺目的降幡”,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17届高三一轮复习散文阅读之主旨和艺术手法单元测试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纸上故乡邓琴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
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
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
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之不去的是家乡的景象。
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
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
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的烙印。
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
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
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
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
一到周末,我们就跑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
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
在那贫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
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
这也是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
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干活的场景。
小时候,一家子在稻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秧苗,拔花生,拿着书在晒谷场上守谷子。
2020年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散文阅读》:主旨概括概括主旨包括两点:一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对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这两者直接以文章层意、内容要点为基础,又涉及作者的主观创作意图和文章的客观表达效果,涉及文内使用的材料和文外相关材料,要求考生具有较高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较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概括主旨三方法及答题模板例1[2013·浙江省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牛铃叮当李清明①水乡多水牛。
②从我记事开始,一直到成年走出水乡,多以水牛为伴。
不但假期要整天放牧水牛,即使上学了每天也带上镰刀和竹筐,放学的路上割上满满一筐青草,回去喂养水牛。
③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在我们水乡,可谓是一方水土养一方牛。
洞庭湖多年淤积的湖洲上围垦成水乡一个个垸落。
湖汊内港、沟渠水塘星罗棋布,到处长满茂盛的芦苇、青草和野蒿,这些都是水牛们上好的饲料。
水牛生命力强,容易饲养。
春、夏、秋三季均以自然生长的草蒿为食;到了万物枯萎的冬日,每天也只需一捆干草便能果腹。
④漫长的农耕时代,水牛一直被视为农家的命根子。
从牛犊学会走路的那天起,它的脖子上便被精心挂上一串铜制的铃铛。
农忙季节,水牛可用于犁田、耙田;农闲时分,水牛能帮助拉磨,碾压菜籽、稻谷,以便得到食油、大米。
记得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村里就购买了东方红牌拖拉机,还配备了犁、耙等成套的耕田机械。
没承想几吨重的“铁牛”开进农田却经常陷进淤泥中,有时淹得只看见顶部的烟囱,最后还得用十头八头水牛合力,才能“拖拉”出来。
⑤水牛天生就能游泳,还是长距离泅渡的高手。
水浅处水牛游得很慢,一边游还一边不忘啃食水中的荷叶、蒿草和野生水稻;一旦游到水深处,它便变得特别快捷,一边用力划动四肢,一边高高抬起头角,“嗯呀——嗯呀”十分得意地叫唤不停。
夏天,水牛成了我和一班好伙伴最好的“游泳老师”。
跟着水牛学游泳,我们先是用柳条鞭子将水牛赶至河里,双手死死地拽住牛尾巴,待水牛飞速抢渡时,再使劲用双脚拍击水面。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散文阅读之主题主旨考点梳理【题型问法】1.品味全文,谈谈你得到的人生启示或感悟。
2.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章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3.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表现×××,有人认为是表现×××。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4.联系选文主旨,理解文中句子“×××”的含义。
【题型分析】文章主旨是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中心意思(包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是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出来的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情感倾向。
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文章主旨的表现形态各有差异。
在记叙文中,作者通过写人、叙事、状物所表达出来的某种观点、认识或情感就是文章的主旨;在说明文中,介绍的事物特征或所说明的事理就是文章的主旨;在议论文中,中心论点就是文章主旨的集中表现。
换一个角度来分析,文章的思想感情是指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具体来说,是作者想通过文章的主要内容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反对什么、抒发什么感情、说明什么道理等。
如果我们体会出文章的思想感情,就能对文章理解得更深刻。
写人或记事的文章一般都是人的思想、品质、精神或事的情理;写景状物的文章一般都是表达一种情感;寓言、童话一般都是说明一个道理等。
概括文章主旨,是高考阅读层级要求较高的考点。
要完成这类试题,不仅要求考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具备一定的文学知识以及一定的审美情趣,更要求考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高考对文章主题的考查主要分为三种情况:①归纳主题(主旨);②阐释主题(主旨);③延伸主题(主旨)。
“归纳主题(主旨)”就是对文章的中心进行提炼、归纳和总结。
“阐释主题(主旨)”就是用自己的话,或者依照例句来解释主题思想,还可以通过关键句子的理解和题目内涵的理解来考查对主旨的理解。
“延伸主题(主旨)”就是根据文章联系生活实际说启示,谈感受。
(时间:50分钟,分值:80分)班级学号得分(说明:每题20分,共80分.)1。
(2016届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父亲的玳瑁鲁彦(1)净洁的白毛的中间,夹杂些淡黄的云霞似的柔毛,恰如透明的妇人的玳瑁首饰的那种猫儿,是被称为“玳瑁猫”的。
我们家里的猫儿正是那一类,父亲就给了它“玳瑁”这个名字。
(2)它什么时候来到我们家里,我不很清楚,据说大约已有三年光景了.父亲给我的信,从来不曾提过它。
在他的理智中,仿佛以为玳瑁毕竟是一匹小小的兽,比不上任何的家事足以通知我似的.(3)当我去年回到家里的时候,我看到了父亲和玳瑁的感情了。
(4)每当厨房的碗筷一搬动,父亲在后房餐桌边坐下的时候,玳瑁便在门外“咪咪"地叫起来。
这叫声是只有两三声,从不多叫的。
它仿佛在问父亲,可不可以进来似的。
(5)于是父亲就说了,完全像对什么人说话一样:(6)“玳瑁,这里来!”(7)我初到的几天,家里突然增多了四个人,玳瑁似乎感觉到热闹与生疏的恐惧,常不肯即刻进来。
(8)“来吧,玳瑁!”父亲望着门外,不见它进来,又说了.(9)“小孩一样,看见生疏的人,就怕进来了。
”父亲笑着对我们说。
(10)但是过了一会,玳瑁在大家的不注意中,已经跃上了父亲的膝上。
(11)“喏,在这里了.”父亲说。
(12)我们弯过头去看,它伏在父亲的膝上,睁着略带惧怯的眼望着我们,仿佛预备逃遁似的.(13)父亲立刻理会它的感觉,用手抚摸着它的颈背,说:“困吧,玳瑁.”一面他又转过来对我们说,“不要多看它,它像姑娘一样的呢。
”(14)我们吃着饭,玳瑁从不跳到桌上来,只是静静地伏在父亲的膝上。
有时鱼腥的气息引诱了它,它偶尔伸出半个头来望了一望,又立刻缩了回去。
它的脚不肯触着桌。
这是它的规矩,父亲告诉我们说,向来是这样的。
(15)父亲吃完饭,站起来的时候,玳瑁便先走出门外去。
它知道父亲要到厨房里去给它预备饭了.那是真的。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生活的艺术夏丐尊新近因了某种因缘,和方外友弘一和尚聚居了好几日。
和尚未出家时,曾是国家艺术界的先辈,披剃以后,专心念佛,不消说,艺术上的话是不谈起了的。
可是我在这几日的观察中,却深深地受到了艺术的刺激。
他这次从温州来宁波,原预备到了南京再往安徽九华山去的。
因为江浙开战,交通有阻,就在宁波暂止,挂褡于七塔寺。
我得知就去望他。
云水堂中住著四五十个游方僧。
铺有两层,是统舱式的。
他住在下层,见了我微笑招呼,和我在廊下板凳上坐了,说:“到宁波三日了。
前两日是住在某某旅馆(小旅馆)里的。
”“那家旅馆不十分清爽罢。
”我说。
“很好!臭虫也不多,不过两三只,主人待我非常客气呢!”他又和我说了些轮船统舱中茶房怎样待他和善,在此地挂褡怎样舒服等等的话。
我惘然了。
继而邀他明日同往白马湖去小住几日,他初说再看机会,及我坚请,他也就欣然答应。
行李很是简单,铺盖竟是用很破旧的席子包的。
到了白马湖后,在春社里替他打扫了房间,他就自己打开铺盖,那很破的席子大师珍重地铺在床上,摊开了被,再把衣服卷了几件作枕。
拿出黑而且破得不堪的毛巾走到湖边洗面去。
“这手巾太破了,替你换一条好吗?”我忍不住了。
“那里!还好用的,和新的也差不多。
”他把那破手巾珍重地张开来给我看,表示还不十分破旧。
他是过午不食了的。
第二日未到中午,我送了饭和两碗素菜去(他坚说只要一碗的,我勉强再加了一碗),在旁坐了陪他,碗里所有的原只是些菜菔、白菜之类,可是在他却几乎是要变色而作的盛馔,大师喜悦地把饭划入口里,郑重地用筷夹起一块菜菔来的那种了不得的神情,我见了几乎要流下欢喜惭愧之泪了!第二日,有另一位朋友送了四样菜来斋他,我也同席。
其中有一碗咸得非常的,我说:“这太咸了!”“好的!咸的也有咸的滋味,也好的!”我家和他寄寓的春社相隔有一段路,第三日,他说饭不必送去,可以自己来吃,且笑说乞食是出家人的本等的话。
第四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散文鉴赏艺术技巧、语言鉴赏散文的表达技巧是高考散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高考常设置两种题型来考查:鉴赏表达技巧题和鉴赏语言特色题。
对于这两类题型,需先准确判定所用技巧或所属语言特色,然后再结合文本多角度分析。
题型一鉴赏表达技巧鉴赏散文作品的表达技巧,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方面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技巧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在小说专题中已有介绍,这里不再重复讲解。
修辞手法核心知识储备高考对修辞手法的考查,往往是和对语言的赏析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对语句的理解或赏析方面,一般需要考虑修辞手法。
高考常考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以及赏析方法如下:解题思维构建明确修辞手法——引出原句,具体分析——对表现形象、情感、主旨的作用。
表达方式核心知识储备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1)写景、状物散文,描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等。
3.议论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4.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
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1)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而是直接地表达或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使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表露。
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诚恳,很能打动人心。
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臆:“惨象,已使我……”。
(2)间接抒情:解题思维构建表现手法核心知识储备高考常见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解题思维构建结构技巧核心知识储备解题思维构建“3审”定方向1.审题型首先明确表达技巧鉴赏题是明考型还是暗考型。
高考散文阅读之艺术手法知识点梳理与练习答案解析【知识梳理】艺术手法〔或称写作手法〕是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理、规律和方法来表现文章内容.对艺术手法的评价鉴赏, 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表达了什么内容, 到达了什么艺术效果.要做好“一、二、三、五〞项工作:“一〞:指必须构建一套关于各类表达技巧的名称、特征和表达效果以及实例的知识网络.“二〞:指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央相结合,第二个结合是指解答艺术技巧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三〞:指三个步骤:确认所用技巧f具体解释f简述好处.“五〞:指五个切入,在“确认所用技巧〞中大致可以从五个角度切入: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语言特色.〔一〕表达方式:散文常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其中考查最多的是描写和抒情.描写指用语言文字等对事物作具体的刻画和描绘,抒情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做题步骤:先写出具体运用什么方式方法,然后再具体解析. 即做题格式为:方法+解析.〔二〕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和其他表现手法经常放在一起考查的. 从提问的方式来看, 有时是直接问某部分或全文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并顺带考查这种手法的作用,有时是让你鉴赏〔赏析〕.〔1〕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使描写对象更形象生动、具体可感.拟人:把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使描写对象生动活泼、亲切动人.排比:增加文章气势.用来状物,景象迭起,五彩缤纷;用来叙事,丁卯纷陈,有条不紊;用来说理,充分全面,淋漓尽致;用来辩论,气势磅礴;用来抒情,酣畅淋漓,缠绵悱恻.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引人联想,具体生动.夸张:衬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能更鲜明地突出描写对象的某一特征,给人以启示.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屡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强调、突出重点,升华主旨或句意.对偶:结构整洁,节奏感强,有音乐美,便于吟诵;在内容上或两两比照〔或映衬,或补充〕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比照: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双关:富有寓意,含蓄委婉,锋利犀利.引用:语言凝练,言简意明;形象鲜明,增强表现力〔如说明文中引用诗文〕;增强真实性〔如引资料〕;起证实作用〔如引名人名言或格言等作理论论据〕.〔2〕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衬托: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 而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比照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 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先抑后扬:引发好奇,铺垫感情.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内心情感,使表达的内容含蓄、赋予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从而更鲜明地刻画人物的性格, 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主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动静相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生动的衬托作用,相得益彰.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央,更有震撼力.渲染: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征,用以加深主题.联想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 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根底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 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饱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烘托: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 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 使其形象突出. 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比照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 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三〕谋篇布局技巧文章的写作思路、结构方法〔总分式、层进式等〕、情节安排〔顺序、倒叙等;详略等〕如悬念、铺垫、伏笔、照应等.【练习与答案解析】、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 题.泥泞迟子建①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肮脏当然缘自于我们曾经热烈赞美过的纯洁无瑕的雪.②在北方漫长的冬季里, 严寒催生了一场又一场的雪, 它们自天庭伸开美丽的触角, 纤柔地飘落到大地上, 使整个北方沉沦于一个冰清玉洁的世界中. 如果你在飞雪中行进在街头,看着枝条濡着雪绒的树, 看着教堂屋顶的白雪, 看着银色的无限延伸着的道路, 你的内心便会洋溢着一股激情:为着那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③然而春风来了.春风使积雪融化, 它们在消融的过程中容颜苍老、憔悴, 仿佛一个即将撒手人寰的老妇人.雪在这时候将它的两重性毫无保存地暴露出来:它的美丽依附于严寒, 因而它是一种静止的美、脆弱的美;当严寒已经成为西天的落霞, 和风丽日映照它们时,它的丑陋才无奈地呈现.纯美之极的事物是没有的,因而我还是热爱雪.爱它的美丽、单纯,也爱它的脆弱和被迫的消失.当然,更热爱它们消融时给这大地制造的空前的泥泞. 小巷里泥水遍布;排水沟由于融雪后污水的参加而增大流量, “哗哗〞地响;燕子在潮湿的空气里衔着湿泥在檐下筑巢;鸡、鸭、鹅、狗将它们游荡小巷的爪印带回主人家的小院,使院子里印满无数爪形的泥印章, 宛如月下松树庞大的投影;老人在走路时不小心失了手杖, 那手杖被拾起时就成了泥手杖;孩子在小巷奔跑嬉闹时不慎将嘴里含着的糖掉到泥水中了, 他便失神地望着那泥水“呜呜〞地哭,而窥视到这一幕的孩子的母亲却快意地笑起来……④这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 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 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⑤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 罗蒙诺索夫、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蒲宁、普希金就是踏着泥泞一步步朝我们走来的.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泥泞诞生了跋涉者, 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 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 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 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 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如今在北方的城市所感受到的泥泞已经不像童年时那么深重⑥但是在融雪的时节, 我走在农贸市场的土路上, 仍然能遭遇那种久违的泥泞. 泥泞中的废纸、草屑、烂菜叶、鱼的内脏等等杂物假设隐假设现着,一股腐烂的气味扑入鼻息.这感觉当然比不得在永远有绿地环绕的西子湖畔撑一把伞在烟雨淳淳中耽于梦想来得惬意, 但它仍然能使我陷入另一种怀想, 想起木轮车沉重地碾过它时所溅起的泥珠, 想起北方的人民跋涉其中的艰难的背影,想起我们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我为双脚仍然能触摸到它而感到欣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我们不会永远回头重温历史,我们也不会刻意制造一种泥泞让它出现在未来的道路上,但是,当我们在被细雨洗刷过的青石板路上走倦了, 当我们面对着无边的落叶茫然不知所措时,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 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为此,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因此它是举世无双的.〔选文有改动〕1.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出了雪美丽与丑陋的两重性,从而为下文写泥泞作铺垫,衬托泥泞的普通、纯美;照应题目〔从写热爱雪到热爱泥泞〕.【解析】此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水平.解答此题,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本段内容写了雪,要展开内容上具体写了什么. 开头花了大量笔墨写雪, 写了雪的美丽和丑陋.结构上考虑它在段首的作用,考虑它与下文内容的关系, 与题目的关系,与表达主题的关系等.题目是泥泞,雪的丑陋就照应了题目,为下文写泥泞做了铺垫.2.文中说“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作者这样说的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泥泞带来了质朴自然的乡村气息;②泥泞诞生了跋涉者, 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③一个民族经过泥泞的磨砺和锻炼, 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解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水平. 首先找到题干在文中的位置, 锁定做题区间.从“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的上下文找.上文写的是我童年时常常经历的情景, “它的背景是北方的一个小山村,时间当然是泥泞不堪的早春时光了〞,由此归纳,我热爱的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指的是朴素的乡村气息.从下文来看, “泥泞常常使我联想到俄罗斯这个伟大的民族,俄罗斯的艺术洋溢着一股高贵、博大、阴郁、不屈不挠的精神气息,不能不说与这种春日的泥泞有关".所以下面两点要素可以直接摘录“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一个伟大的民族需要泥泞的磨砺和锻炼, 它会使人的脊梁永远不弯, 使人在艰难的跋涉中懂得土地的可爱、博大和不可丧失,懂得祖国之于人的真正含义〞.3.请赏析第⑥段画线句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排比修辞;②泥泞虽然“肮脏〞,即使跋涉艰难,却显得厚重;③泥泞让我们记住了历史和曾有过的苦难和屈辱;④内容递进.【解析】此题考查理解词语及语句含义, 品味语言表达艺术的水平.赏析句子,要结合语境,从句子本身出发,考虑它的结构,修辞,表达的深沉内涵.在结构上, “想起……〞是一组排比句,排比的内容是一层一层递进的. 这样对所表达的内容起到了深化的作用. 另外再从内容考虑,抓住关键词仔细品析, “沉重〞“泥珠〞“跋涉〞“艰难〞“苦难〞“屈辱〞. 本篇题目是泥泞,泥泞是肮脏的,车轮碾过时是沉重的, 跋涉者是艰难的, 正是这样才显得泥泞的厚重,由于它能让人深刻的记住苦难和屈辱.分析时一定要结合语境深入品味.4.以下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本文从雪着笔是为了写初春雪厚美丽的乡村自然景象.B.文章②段,雪的“美丽〞的含义是冰清玉洁或“无与伦比的壮丽或者是苍凉〞.C.作者起笔说“北方的初春是肮脏的〞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法.D.文章的标题“泥泞〞是指道路的泥泞、肮脏.E.作者通过对雪的两重性的描绘揭示了一条深刻的道理,美丑是相对的,纯美至极的事物是没有的.【答案】AD【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意和分析作品主要表现手法的水平. A项“为了写初春雪厚美丽的乡村自然景象〞错,从雪着笔是为下文写泥泞做铺垫. D项“文章的标题‘泥泞’是指道路的泥泞、肮脏〞,理解不完整.这个指的是标题“泥泞〞的外表义,结合文章内容理解其深层内涵是,“泥泞〞又是朴实,美好的.从文章结句来看,点明了主旨“我们真应该感谢雪,它诞生了寂静、单纯、一览无余的美,也诞生了肮脏、使人警醒给人力量的泥泞〞.、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题.心底最挂念的人吴念真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 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 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而入.同样地,孩子们也是.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 由于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 由于他不在, 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午夜父亲回来, 他必须把睡得横七竖八的孩子一个一个搬动、摆正之后, 才有自己可以躺下来的空间.那时候我通常是醒着的. 早就被他开门闩门的声音吵醒的我继续装睡, 等着洗完澡的父亲上床.他会稍微站定观察一阵, 有时候甚至会喃喃自语地说:“实在啊?睡成这样!〞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最后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喜欢父亲上小夜班, 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短短半分钟不到的来自父亲的拥抱.长大后的某一天,我跟弟弟妹妹们坦承这种装睡的经验,没想到他们都说:“我也是!我也是!〞或许亲近的时机不多,所以某些记忆特别深刻.有一年父亲的腿被矿坑的落盘压伤, 伤势严重到必须从矿工医院转到台北一家私人的外科医院治疗.由于住院的时间很长, 妈妈得打工养家, 所以他在医院的情形几乎没人知道. 某个星期六中午放学之后, 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冲动, 我竟然跳上开往台北的火车, 下车后从火车站不断地问路走到那家外科医院, 然后在挤满六张病床和陪伴家属的病房里, 看到一个毫无威严、落魄不堪的父亲.他是睡着的.四点多的阳光斜斜地落在他消瘦不少的脸上.他的头发没有梳理, 既长且乱, 胡子也好似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趾甲又长又脏.不知道为什么,我想到的第一件事,竟然就是帮他剪趾甲.护士说没有指甲剪, 不过,可以借我一把小剪刀, 然后我就在众人的注视下,低着头忍住一直冒出来的眼泪, 小心翼翼地帮父亲剪趾甲. 当我剪完所有的趾甲, 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妈妈叫你来的?不是.你自己跑来?没跟妈妈说?没有.笨蛋!直到天慢慢转暗,外头霓虹灯逐渐亮起来之后,父亲才再开口说:“暗了,我带你去看电影,晚上就睡这边吧!〞那天夜晚, 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 一手拄着拐杖,小心地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 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一路上, 当我不禁想起小时候和父亲以及一群叔叔伯伯, 踏着月色去九份看电影的情形的同时,父亲正好问我说:“记不记得小时候我带你去九份看电影?〞那是我人生第一次一个人到台北、第一次单独和父亲睡在一起、第一次帮父亲剪趾甲,却也是最后一次和父亲一起看电影.那是一家比九份升平戏院大很多的电影院, 叫远东戏院. 那天上演的是一部日本纪录片,导演是市川昆,片名叫?东京世运会? .片子很长,长到父亲过世二十年后的现在,还不时在我脑袋里播放着.5.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文章笔触细腻,长于细节刻画,父亲拥抱孩子、父亲受伤住院的落魄、我为父亲剪脚趾甲、父亲与我看电影等几个片段写得简淡而动人.B.文章中的父亲本来是一个充满温情、十分关爱孩子的人,但矿上繁重的劳作和家境的贫困,使他变得威严刻板、不擅长情感表达与沟通.C.在医院里我给父亲剪完趾甲后,父亲与我的对话,表现出父亲复杂的内心,既有对儿子单独前来探望的担忧和责备,也有欣慰与感动.D.文章结尾准确记述了电影院的名字,电影的类型、导演以及片名,说明“我〞记忆清楚深刻,从而表达了对父亲的挂念,照应题目.【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 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散文类阅读的选择题,主要考核对文意、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等的分析、理解,这些是命题者的设题点,做题时在读懂文章的根底上,尤其要注意分析备选答案在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性格或心理等方面的表述是否得当,表达特色方面的判断是否恰当. B项,“威严刻板、不擅长情感表达与沟通〞与“矿上繁重的劳作和家境的贫困〞无必然因果关系.应选B.6.孩子们为什么“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父亲严肃,不懂得与孩子亲近,父亲不在家,孩子们便感到自在不拘;②平日里很难得到与父亲亲近的时机,此时能被父亲拥抱,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和亲近.【解析】此题考查筛选文章重要内容的水平. 题目要求答复孩子们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的原因. 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要结合文章, 找到相关的做题区域,再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文中说“小时候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那几天,由于下课回来时他不在家. 由于他不在,所以整个家就少了莫名的肃杀和压力, 妈妈准确的形容是‘猫不在,老鼠呛须‘这就说明父亲在家, 孩子们感到拘束不自由;父亲不在家,孩子们便感到自由自在,没有了拘束.“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 不包括父亲在内.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而入. 〞父亲严肃,不懂得怎样与孩子亲近.“喜欢父亲上小夜班,其实喜欢的仿佛是这个特别的时刻一一短短半分钟不到的来自父亲的拥抱.〞平日里很难得到与父亲亲近的时机,此时能被父亲拥抱,感受到父亲的关爱和亲近. 这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父亲上小夜班的最温馨感人的理由.7.吴念真被称为“全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这篇文章是如何表达这一点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作者讲述口吻温和, 语言简淡,如话家常,给人以亲近感;②善于捕捉细节, 刻画细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感动;③回忆与现实交织,拓展了故事的时空;④情感细腻厚重,动人心弦.【解析】此题考查分析作品的艺术手法.题干中“如何表达〞,考的就是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着眼于怎样“最会讲故事〞.做题时,先要答复出艺术手法,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其艺术效果. 阅读作品可知,全文回忆与现实交织, 吴念真讲述父亲的故事时,口吻温和,语言简淡,如话家常,擅长通过细节展示父亲的形象,如:父亲把假睡的孩子抱起来放好盖好被子一一“然后床板轻轻抖动,接着闻到他身上柠檬香皂的气味慢慢靠近,感觉他的大手穿过我的肩胛和大腿, 最后整个人被他抱了起来放到应有的位子上, 然后拉过被子帮我盖好. 〞父亲受伤住院的落魄情景——“他的头发没有梳理,既长且乱,胡子也好像几天没刮的样子;打着石膏的右腿露在棉被外,脚趾甲又长又脏. 〞我为父亲剪脚趾甲——“小心翼翼地帮父亲剪趾甲. 当我剪完所有的趾甲, 抬起头才发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睁着眼睛看着我. 〞父亲与我看电影——“父亲一手撑着我的肩膀,一手拄着拐杖,小心地穿越周末熙攘的人群,走过长长的街道,去看了一场电影. 〞这几个片段富有生活气息,写得虽然简淡,但是简单的表达中包含作者细腻而厚重的情感,读来动人心弦.。
高考命题点四鉴赏散文的艺术技巧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8分)地泉之灵林子十月。
一场秋雨。
天空像是打了蜡,蔚蓝而明亮。
在群山怀抱之中的广西兴安,更加明朗开阔了。
秋风的水袖把许多的浮华、喧嚣、缀饰静静扬弃。
山舒缓,似清淡的水墨画卷中的留白;水吟唱,像秋日醉人的醇酒;云柔软,还原为儿时记忆中的手绢。
是的,从钢筋水泥筑就的城市,到达山水之间的时候,心,也实现了一次飘然的出走。
放下所有的牵绊,如同赴一场约会,读一册山,念一卷云,随风飘然,与云嬉戏。
秋天,我们真该遗忘一回,站在山水之侧,尝试舒展开目光的翅膀,去品味秋天的空旷、寂寥、神秘。
来到山裙水袂之间的兴安灵渠,突然有恍然如梦的感觉,突然生出乡愁的幽渺。
想着清澈美丽的漓江水,是从灵渠流淌过来的,再看享有“世界奇观”美称的灵渠之水,怎么看都像一部百读不厌的素书。
绵延而凝重,巧思而奇绝,蕴含诸多世间奥义。
①她婉约,慢转,不骄不躁,不温不火,不愠不喜,用柳暗花明的故事,引你进入一种百转千回的境界。
听任着心灵被水中的绿草牵系,在绿草萋萋的水湄着陆。
突然想起白居易“米泉之精”的诗句,“米泉”,指的是酒。
用“米泉”称酒,该是多么性感而陶醉!而酒不醉人人自醉。
看到灵渠,心底突然冒出两个字:地泉!在历史的土壤和积淀中,万斛泉源,潺潺流淌。
这是多么厚重而飘逸的精灵啊!回首过往,灵渠曾引导过诸多千帆望尽的舟船,也曾有过千百度众人追寻的风光;她滋养土地,济世济人达两千多年。
②今天,她安详得就像一位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不喜,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悠然独饮时光泡制的清清泉茗。
更像一只大隐于市的鹤。
是的,我也突然聊发白日狂,梦见一只千年白鹤,梦见一道激越灵巧的白翅凌空。
这就是灵渠的魂魄呵,是两千年来直冲云霄的智慧和底气的聚舞。
她连着地气,张望天空,一步步盈盈而蹈于泉脉和地脉之上,像佛陀地涌金莲,惹人惊叹而静思。
这也是生活的诗,每一字每一句都从土里冒出来,弥漫开来,荡漾而去,导引着你一起去体认着那一份份宽阔、坦荡、从容和深邃。
专题24 散文阅读之主旨和艺术手法(讲)目标明讲1.了解概括散文主旨、分析艺术手法类试题常见题型,准确概括散文主旨、分析散文艺术手法。
2.掌握高考概括散文主旨、分析艺术手法类试题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
考点详讲◇考点一:概括探究主旨【真题回放】1.【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在母语的屋檐下彭程少年时代的伙伴自大洋彼岸归来探亲,多年未见,把盏竟夜长谈。
我们聊到故乡种种情形,特别谈到了家乡方言,兴之所至,后来两人干脆用家乡话谈起来。
本来以为这么多年不使用,很多方言都已忘记,不料却在此时鲜明地复活了。
恍惚中,甚至忆起了听到这些话时的具体情境,眼前浮现出了说话人的模样。
友人感慨:真过瘾。
在一种语言中浸润得深入长久,才有资格进入它的内部,感知它的种种微妙和玄奥,那些羽毛上的光色一样的波动,青瓷上的釉彩一般的韵味。
几乎只有母语,我们从牙牙学语时就亲吻的语言,才应允我们做到这一点。
关于母语,英文里的一个说法,最有情感温度,也最能准确地贴近本质:mother tongue。
直译就是“妈妈的舌头”。
从妈妈舌头上发出的声音,是生命降临时听到的最初的声音,浸润着爱的声音。
多么深邃动人的诗意!在母语的呼唤、吟唱和诵读中,我们张开眼睛,看到万物,理解生活,认识生命。
诗作为浓缩提炼过的语言,是语言的极致。
它可以作为标尺,衡量一个人对一种语言熟悉和理解的程度。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坍了”,说的是世事沧桑,人生无常。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说的是心绪流转,昨日迢遥。
没有历史文化为之打底,没有人生经历作为铺垫,就难以深入地感受和理解其间的沉痛和哀伤,无奈和迷茫。
它们宜于意会,难以言传。
每一种语言都连接着一种文化,通向一种共同的记忆。
文化有着自己的基因,被封存在作为载体和符号的特有的语言中,仿佛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中,阿里巴巴的山洞里,藏着稀世的珍宝。
“芝麻开门吧!”咒语念起,山洞石门訇然敞开,堆积的珠宝浮光跃彩。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艺术手法讲与练(附答案及解析)解构真题引领规范类型一手法类[2016·北京高考]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问题。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①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
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
因为尽管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
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
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
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
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很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
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②轮到老腔登台了。
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
我也忍不住笑了。
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
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
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
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③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
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
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
高考散文阅读主旨概括传统与现代·主旨:弘扬传统文化、感叹时代变迁、反思现代文明。
·举例:《灯火》(2010年全国卷),通过写灯火的变迁表达对旧日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代文明急速发展的慨又反思。
《白鹿原上奏响一曲老腔》(2016年北京卷),弘扬关中大地上的老腔传统艺术。
2、爱国·主旨:抒发爱国之情、颂扬民族团结。
·举例:《海棠花》(2010年北京卷)作者通过海棠花,写了对祖国的思念。
3、品质·主旨:赞美/批判个人或其所属群体的品质,颂扬情感价值。
·举例:《针挑土》(2011年全国大纲卷)通过对于黑妮以及她的同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志愿者及他们的品质的赞美和认同。
4、物质与精神·主旨:歌颂精神追求,批判物质享乐,反思心灵缺失。
·举例:《木车的激情》(2009年江西卷)通过对孔子及其弟子“木车的激情”(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思想而激动,为理念而不知疲倦)的怀想和高科技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的反思,抒发了作者对“木车的激情”的崇敬之情和对现代人的心灵缺失的反思与批评5、文化与文人·主旨:对文人精神、成就及其所传承的文化的赞美。
·举例:《浣花草堂》(2014年山东卷)通过写参观纪念杜甫的祠堂——浣花草堂的所见所感,抒发了对杜甫才华及创作态度的赞美。
6、故土与故人·主旨:思乡,对故人的怀念与爱。
·举例:《枣香醉人》(2014年天津卷),作者通过写老家的枣树和爷爷奶奶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爱,抒发了老房、老树、老人是“我”的精神依托。
7、人与自然·主旨:赞美自然景观,呼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举例:《湖殇》(2016年上海卷)通过写艾比湖的惨败景象与众多境遇相似的湖的消退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景观遭破坏的痛苦与对破坏行为的遣责。
《独木舟之道》(2014年安徽卷)通过写独木舟之道即自然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专题24 散文阅读之主旨和艺术手法(测)(时间:150分钟,分值:120分)班级学号得分(说明:每题15分,共120分。
)1.(2015届浙江杭州地区七校高三第三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15分)有什么用叶倾城从钢琴老师家出来,春夜正好,像件薄薄的黑绢衫子,亲密贴身。
有路灯,把夜色稍微推开一段,是撸上去的袖管。
我一路问小年课上了些什么——遗忘与记忆同步,两小时内学到的知识就忘掉70%,为了达到最佳学习效果,必须立刻复习。
我听完一堆“八分音符”(其实我也不明白何为“八分音符”),叮嘱她:“要好好学钢琴呀。
”她点头:“嗯,我长大了要当钢琴老师。
”我老怀大慰,又加一句:“围棋也要好好学哦。
”我们学围棋也快一年了。
她居然认真起来:“我又不想当围棋老师,为什么要学好围棋?围棋有什么用?”上一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是在新东方附近的茶餐厅,熙来攘往,隔邻多有洋人,外文单词单句混在中文的洪流里,像甜点上嵌的杏仁。
与我同桌的是个十五岁的女孩子,托福刚考了113。
我问:“听得懂?”她眉睫一抬是微风下的檐雨,笑容里全是自负。
我一时多事,说了句:“其实你英文已经很好了,有时间可以看看古文,背背古诗词什么的。
”女孩诧异地看着我,满脸都是那种“这人老糊涂了”的不解:“为什么呀?英语、数理化、游泳,都是工具,将来用得着,古文……”她撇撇嘴,“有什么用”四个字不曾出口,用身体语言体现。
如果她是成年人,我可以理解这是粗俗的挑衅,但女孩一脸的认真,我于是想了又想,说:“说一个你可能知道的诗人吧,纳兰容若,他有一句诗:‘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你也许会在无意中听到,随意记下来,然后很快地忘掉。
你现在初三,马上面临分离,要好的、视为姐妹、以为是一辈子的好同学好朋友,会渐渐淡掉,总有一天,你会惊骇地发现他们都变了。
而他们说:不,是你变了。
也许你心里会五味杂陈,感觉孤单,仿佛一刹那被朋友和时间同时抛弃。
你有那么多感受,却不知从何说起,向谁,怎么说。
你疑心只有你一个人,经历过这一切。
这时,你想起这句‘却道故人心易变’。
于是,你明白了……”女孩应该是听懂了,但,她听进去了吗?如果技能与谋生无关,如果知识不用来生存,如果它不是通往美丽新世界的桥梁,那么,它有什么用?我尽量用小年能听懂的语言说:“围棋可以锻炼头脑,让你有逻辑能力和推理能力,这是所有学问和智慧的基础。
”——这是一个先天不足的答案,因为她可以追问:学问和智慧,有什么用?连上了年纪的人都会这样抱怨:光电效应有什么用?三角函数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学这些没用的东西?有时他们是焦灼的父母,在质疑教育制度,而我,只觉啼笑皆非。
天文有什么用?它让我们知道,我们的一生像微尘一样轻。
美有什么用?刺绣或者音乐,带给我们的美感与惊喜,是擦过皮肤的战栗。
那些你一生用不到的冷知识有什么用?你了解雪兔一冬一冬的变色,即使你不想当猎人,你是否会感到既轻微也巨大的悲哀:原来随机应变不过是与生俱来的智慧……甚至,眼泪有什么用?除了滋润眼部、让眼睛不会太干涩之外,它还可以洗净我们的灵魂。
所有无用的东西,都是有用的。
就像这一个美好的春夜,也许它真正的、唯一的用途,就是让万籁俱寂,它是宁静的布幕板,让小年有机会问出她的“大哉问”:有什么用。
她会用一生,慢慢地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1)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答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为下文“我”与小年的对话作铺垫,同时与倒数第二段相呼应。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作者为什么要插入“十五岁的女孩子”的事情?(2分)【答案】“十五岁的孩子”的事情与上文小年的事情相类似,表明此类现象的普遍,为下文作者回答“有什么用”的问题提供了依据。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穿插付诸的材料或描写人物,或叙述事件,或摹状实物,或绘制图景,或旁征博引,但都是与主题材料形成了某种特定的关系,更好的增添意蕴,丰满文章,凸显主题。
“十五岁的孩子”的事情与上文小年的事情相类似,总爱问“有什么用”;情节上为下文作者回答提供了反驳的一句。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
(2分)【答案】连用三个设问(运用设问与排比的手法),引发读者对“有什么用”的思考,表达了“所有无用的东西,都是有用的”主旨。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分析句子的含意,离不开“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阅读原则,赏析句子,要结合内容、结构、手法,有哪个角度就围绕哪个角度分析。
这段文字通段采用设问与排比的手法,正面回答了“有什么用”的问题。
引出下文“所有无用的东西,都是有用的”。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有何特点?试结合文章作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运用层进式结构:由现象到本质,由浅入深。
由生活中一个小孩子的问题,联想到大孩子与家长同样的质疑,进而阐发了作者自己的观点“所有无用的东西,都是有用的”。
②以小见大:切口小,立意深,隐含了作者对不要急功近利的呼吁,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③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铺垫,议论是记叙的升华;既形象可感,又增强说服力,有理有据。
【解析】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所有无用的东西,都是有用的”的理解。
(4分)【答案】世间的事物,除了“实用”,还有一些“无用之用”,对自身成长、陶冶情操、培养感情均有助益,所以,现代人不能再继续一味急功近利下去。
(能解读出文章的主旨,并能联系实际生活,举出一两个“无用之用”的例子发表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在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时,要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能解读出文章的主旨,并能联系实际生活,举出一两个“无用之用”的例子发表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2.(2015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一模)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
(15分)远去的乡村“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你们只听见辛弃疾先生在宋朝这样说,我可是踏着蛙歌一路走过来的。
我童年的摇篮,少说也被几百万只青蛙摇动过。
我妈说:“一到夏天,外婆就不摇你了,远远近近的青蛙们都卖力地晃悠你,它们的摇篮歌,比你外婆唱的还好听哩,听着听着,你咧起嘴傻笑着,就睡着了。
小时候刚学会走路,在泥土的田埂上摔了多少跤?我趴在地上,哭着,等大人来扶,却看见一些虫儿排着队赶来参观我,还有的趁热研究我掉在地上的眼泪的化学成分。
我扑哧一笑,被他们逗乐了。
我有那么好玩,值得他们研究吗?于是我静静地趴在地上研究他们。
当我爬起来时,我已经有了我最初始的昆虫学。
摔跤,原来是我和土地举行的见面礼:你必须恭敬地贴紧地面,才能接受土地最好的生命启蒙。
现在,在钢筋水泥浇铸的日子里,你摔一跤试试,你跌得再惨,你把身子趴得再低,也决然看不见任何可爱的生灵,唯一的收获是疼和骨折。
菜地里的葱一行一行的,排列得很整齐很好看。
到了夜晚,它们就把月光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早晨,它们就把露珠排列成一行一行;到了冬天,它们就把雪排列成一行一行。
那些爱写田园诗的秀才们看见了,就学着葱的做法,把文字排列成一行一行。
后来,我那种地的父亲看见书上一行一行的字,问我:“这写的是什么?为啥不连在一起写呢?多浪费纸啊?”我说:“这是诗,诗就是一行一行的。
”我父亲说:“原来,你们在纸上学我种葱哩,一行一行的。
”你听过豆荚炸裂的声音吗?我多次听过,那是世上最饱满、最幸福、最美好的炸裂声。
所以,我从来不放什么鞭炮和礼花,那真有点儿虚张声势,一串剧烈爆响之后,除了丢下一地碎纸屑,更无丝毫诗意。
那么我怎么庆祝我觉得只得我庆祝的时刻呢?我的秘诀是,来到一个向阳的山坡,安静地面对一片为着灵魂的丰盈和喜悦而缄默着天真嘴唇的大豆啦、绿豆啦、小豆啦、豌豆啦、红豆啦,听它们那被太阳的一句笑话逗得突然炸响的“噼噼啪啪”的笑声,那狂喜的、幸福的炸裂!美好的灵感,炸得满地都是。
诗,还用得着你去苦思冥想吗?面朝土地,谦恭地低下头来,拾进篮子里的,全是好诗。
即使你在田野里追赶一只老鼠,也能到达一首诗的附近——离老鼠洞不远,是被野草掩护的蛐蛐的琴房,正在演奏《诗经》里的某个曲调。
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我不识字的父亲,披一身稻花麦香,在阡陌上走了几十年,我以为他只是在琢磨农事,当他头也不回地走远,他的田亩和更广袤的田亩,被房地产商一夜间全部收购,种植了茂密的钢筋水泥,然后无限期地转租给再也不分泌露水、不生长蛙歌,仅仅隶属于机械和水泥的荒芜永恒——这时,我才突然明白:我不识字的父亲,他纵着走过来,横着走过去,他一生都固执..地走在一首诗里,他一直在挽救那首注定要失传的田园诗。
屋梁上那对燕子是我的第一任数学老师、音乐老师和常识老师。
我忘不了它们,我至今怀念它们。
它们一遍遍教我识数:1234567;它们一遍遍教我识谱:1234567;它们一遍遍告诉我,一星期是七天:1234567。
(1)根据文中内容,请仿照下面划线的短语,完成填空。
(2分)乡村的诗意在哪里?让我来轻轻告诉你:她在童年的蛙声中,她在燕子的呢喃中,她在稻田的清香里;她在中,她在中,她在里。
【答案】她在菜地的葱行中,她在豆荚的笑声中,她在蛐蛐的琴音里。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文章内容和仿写句式的综合题,解答此题,先从文中找出描写的语句,然后提炼出关键字,从文中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如:在葱行中,在豆荚的笑声中,在太阳的笑声中,在父亲的田垄中等。
然后按照题干句式组织答案即可。
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作者讲述小时候在田埂间摔倒的往事的用意是什么?(2分)【答案】充满童真童趣,与下文城市生活作对比,引出对远去的乡村的温馨回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的探究能力。
解答此题,应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从表现人物形象或情感,联系下文内容,从对比的表现手法角度,从引出下文的角度组织答案。
读后可知,作者讲述小时候在田埂间摔倒的往事充分表现出了童真童趣。
从下文对远去的乡村的温馨回忆和城市生活的对比来看,应从引出下文和突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怀恋等角度组织概括。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能力层级为探究F。
(3)第三段中反复出现的“一行一行”,有哪些含意和作用?(3分)【答案】表现了乡村的整齐优美;诗人从乡村获得灵感,写下鲜活生动的诗句;把作者对乡村美景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