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川崎病整体护理体会
- 格式:pdf
- 大小:50.82 KB
- 文档页数:2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川崎病(Kawasakidisease,KD)又名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作医生首次报道而得名,是一种以急性发热、皮肤损害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点的全身血管炎症,以5岁以内的婴幼儿发病为主,男孩多见,男女发病比例为2-3:1[1]。
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肌梗死和猝死。
在日本和美国,川崎病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获得性心血管病的首要病因[2]。
我院06年7月-09年6月收治川崎病患儿27例,针对该病特点予以治疗和护理,均治愈出院。
本组共27例患儿,年龄2-5岁,平均3.5岁,男孩17例,女孩10例。
临床表现:①发热,多为不规则热,持续1-2周,抗生素治疗无效。
②出现指(趾)端红肿,后期出现指套样膜状脱皮。
③部分患儿眼结膜充血。
④草莓舌(红色或白色),口腔、咽粘膜弥漫充血。
⑤皮肤出现皮疹,多遍布全身,多形性。
⑥颈部淋巴结肿大,触痛。
2护理措施2.1心理护理2.1.1大部分家长对本病缺乏了解,当得知本病可引起冠状动脉病变进而导致缺血性心脏病、心梗和猝死时,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及焦虑,此时应耐心倾听家长的诉说,主动解答家长的问题,及时澄清家长的疑惑,并且积极告知本病的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疗程及预后。
2.1.2部分家长因患儿使用丙球等贵重药品致使医疗费用过高而引起焦虑。
此时应向家长说明使用丙球的重要性及对患儿病情的影响,取得家属的心理支持。
并且尽力帮助其取得其他经济支持。
2.1.3由于患儿年龄尚小,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其思想及情绪易受外界影响,应及时了解患儿的心理状态,以和蔼的态度、友善的语言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帮助患儿渡过恐惧阶段,增长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也可采用“移情法”,转移患儿对疾病及家长态度的注意力,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
2.2发热护理患儿多为持续性高热,应定期监测体温,每4小时测量一次,测量时擦干腋下汗液。
体温超过38.0℃时进行物理降温,嘱患儿多饮水,额头及大椎穴同时予敷贴降温,同时进行温水擦浴,并在腋下、股沟、腘窝等血管聚集处多做停留以促进散热。
小儿川崎病60例护理体会小儿川崎病(Kawasaki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可以影响每个年龄段的儿童,但大多数病例发生在不到5岁的儿童中。
它是一种发热合并伴随有肢体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和皮疹的病,可引起皮肤及其他组织的炎症和病变。
一般来说,小儿川崎病发病突然,症状可迅速发展并影响各个系统,有时可能危及生命。
二、小儿川崎病的病因小儿川崎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临床实践和实验室对小儿川崎病熟悉后发现,小儿川崎病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病毒感染有相关性。
它可能是病毒或其他微生物引起的本身免疫反应,从而引起炎症和继发性沟通血管扩张,从而引起全身性炎症,导致诸多症状。
典型的致病因子包括衣原体、乙型肝炎病毒、病毒性腮腺炎、单纯疱疹病毒等。
三、诊断标准小儿川崎病的典型诊断标准主要有四个:1.发热超过5天。
2.肢体淋巴结肿大。
3.特殊的皮肤病变,包括脸部的紫红色斑丘、口腔的红暴露发炎,以及肢体的皮疹。
4.心脏病变,包括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
四、治疗措施小儿川崎病的治疗措施以抗炎药和抗血小板药物为主,需要在医院进行抢救治疗,以有效控制病情和减少后续发生心脏病变的风险。
抗炎药治疗。
当小儿川崎病发病时,常规应用青霉素、磺胺类等抗生素抗炎,经过35天的抗炎治疗,病情能显著改善,但抗生素的使用有其副作用,因此需要在临床上加以观察。
抗血小板治疗。
小儿川崎病还可以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最常用的是静脉注射布比卡因,有效降低血小板高峰值,防止血栓形成及继发性心脏病变。
五、护理体会护理是小儿川崎病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目的是促进病童的痊愈和恢复。
以下是我们在过去60例护理小儿川崎病小朋友过程中的护理体会。
1.针对抗炎药和抗血小板药物的注射,要仔细检查患儿的身体情况,提醒他们按时服用药物;提醒家长要及时带患儿就医,不要因为恐惧以及其他原因而延误治疗。
2.针对食物和睡眠,尽量安排规律的饮食,每天至少8小时的睡眠时间,可以提高体质,促进痊愈。
浅析川崎病患儿的护理体会川崎病是一种多发于4岁以下婴幼儿的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因其病程长,并发症重,可因治疗,护理不当而致患儿死亡。
因此,在临床上加强川崎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标签:川崎病护理健康教育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本病是一种以全身性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5天以上,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在急性发热早期,手足皮肤硬性水肿,指(趾)端膜状脱皮;与发热同时或发热后不久,全身皮肤可见多形性皮疹,无水疱或结痂;双眼球结膜充血,但无脓性分泌物或流泪,持续整个发热期或更长;口腔粘膜呈弥漫性充血,唇红干燥、皱裂、出血或结痂,舌乳头突起呈杨梅舌,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少数可有心肌炎、心包炎、关节炎;血白细胞轻度或中度升高,血色素轻度下降,大多数患儿血小板增多,血沉增快;尿检查有蛋白或脓尿[1]。
患者有极少数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轻度肝炎,1%~2%患儿死于冠状动脉血管炎。
因此,加强对川崎病患儿的护理万尤为重要。
1、治疗主要是抗凝血、抗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早发现有无冠状动脉或心脏的损害。
本病预后良好,大多数经治疗可获治愈。
临床上常用静脉滴注血丙种球蛋白和口服阿司匹林联合来治疗此病。
病死率为0.5%~2%。
死亡原因多为心肌梗塞或心力衰竭,可突然死亡,多发生于病后3~4周。
2病情观察2.1发热的观察早期多为高热,体温在39℃以上,呈弛张热型,热程长达1-2周,发热期间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
2.2皮肤粘膜的观察患儿发热1-3天后可出现皮肤粘膜损伤,表现为猩红热血样皮疹。
斑丘疹或各种红斑样皮疹,在1周内自行消退,观察肛周皮肤有无潮红或脱屑,发热的同时可出现口腔粘膜弥漫性充血糜烂,口唇樱红干燥、肿胀,杨梅舌,舌面有小溃疡,继而出血、皲裂,也可出现手足硬肿,双眼结膜充血。
2.3心血管损害的观察心血管损害的高危期在发病后2-3周,其间应严密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心率、心音的变化,如在急性期出现心前区杂音、心率不齐、心脏扩大则提示冠状动脉损害,同时注意血压、四肢末梢循环及尿量变化。
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清的自限性血管炎性综合征,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常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脏损害。
冬春季发病率较高,5岁以下婴幼儿发病多,男孩得病的机率约为女孩的1.5倍。
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易感者感染病原后触发的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病变[1]。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自我院儿科2009年收治的2例川崎病患儿,均为男,平均年龄3.5岁。
患儿入院时临床特点为:发热持续5 d以上,伴眼结膜充血、口唇鲜红、干裂、杨梅舌、皮疹、颈淋巴结肿大。
入院后经积极正确治疗和有效护理,治愈出院,住院平均时间为17d。
1.2 结果患儿经整体护理以及给予阿司匹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症、支持、抗凝等治疗,痊愈出院。
2 护理2.1 一般护理患儿入院后立即安置在专门的病房,做好消毒隔离措施,更换棉质衣物。
日常用品如水杯、玩具等先浸泡消毒清洗后再让患儿使用。
2.2 发热的护理患儿急性期多有高热,体温达39-40℃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
如持续高热,得不到及时处理,容易对心、脑、肾等器官造成损害。
测体温1次/4 h,必要时可1次/1 h-2 h,降至正常后改为3次/d。
松解患儿被服、予温水擦浴、持续冰枕、冰敷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对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内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鼓励多饮水,保持水份供给;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3次.2.3 皮肤黏膜的护理口腔护理:患儿有口腔咽部黏膜充血,糜烂,小溃疡、唇皲裂,每日口腔护理2次,动作轻柔;漱口液选用1%~2%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鼓励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增加食欲,评估患儿进食能力,防止继发感染;唇干裂者可涂消毒石蜡油。
皮肤护理:患儿皮肤出现广泛硬性水肿、红斑时,应协助家属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修剪指甲,以免抓伤,每日清洁皮肤2次,每次便后温水清洗会阴及臀部,衣裤应柔软,每日更换,保持床单清洁平整,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40例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川崎病(KD) 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性、出疹性疾病, 部分患儿可侵犯冠状动脉(冠脉),形成冠脉瘤(CAA),导致冠脉狭窄、血栓, 甚至心肌梗死[1]。
近年来国内外均有报道KD 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并已取代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最常见病因[2]。
针对本病病程长, 并发症严重, 患儿家属心理负担较重, 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护理的状况, 2005 年3 月至2010 年6月我们共收治KD患儿40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KD患儿40例,男29例,女11例。
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13岁。
40例均有发热现象,并发冠脉扩张者9例、冠脉瘤2例。
均予以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口服肠溶阿司匹林及对症退热、补液等支持治疗,所有患儿均好转出院。
2 护理体会2.1 高热的护理持续高热是本病的特征之一, 体温高达38 ℃~40 ℃以上,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因此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 鼓励患儿多饮水, 指导家属尽量用温水擦浴、头枕冰枕等物理降温的方法, 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时, 可遵医嘱口服退热药。
若出汗多时,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内衣, 以防着凉。
经常开窗通风, 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
2.2 皮肤黏膜的护理保持皮肤清洁,衣被质地柔软而清洁,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多数患儿可见双侧结合膜充血,此时要注意做好眼睛清洁, 按医嘱滴眼药水, 预防眼结膜感染。
口腔黏膜受损者做好口腔护理,每天用盐水清洗2次,保持口腔清洁。
进行口腔护理时应观察患儿口腔黏膜有无破溃等改变。
指导患儿及家属在发病早期四肢末梢出现硬性水肿时应剪短患儿指甲,以免抓伤。
当患儿指趾末端脱屑时,应让脱屑自然脱落,不要用手去拉扯脱屑。
2.3 饮食护理患儿高热,机体消耗大,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流质或半流质的清淡易消化饮食, 如豆浆、藕粉、果泥和菜汤等,以满足患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同时避免过热、过硬、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以减少对口腔黏膜的刺激。
32例小儿川崎病护理体会川崎病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主要是以皮肤粘膜出疹、淋巴结肿大和多发性动脉炎为特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
绝大多数患儿年龄在2个月至5岁,但也有成年患者。
男女比例13~15∶1。
一般认为可能是多种病原,包括EB病毒、逆转录病毒,或链球菌、丙酸杆菌感染。
本病无明显季节性,呈一定的流行及地主性[1,2]。
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川崎病患儿32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2例川崎病患儿中,男21例,女11例。
6个月至3岁患儿24例(75﹪),3~5岁患儿7例(218﹪),6~7岁患儿1例(31﹪)。
这32例患儿经过准确的诊断,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全部临床治愈出院,治愈率达100﹪。
12诊断依据①持续性发热,5~11 d或更久(2周至1个月),体温达39℃以上20例,体温达38℃~39℃12例,抗生素治疗无效。
②发热不久即出现斑丘疹或多形红斑样皮疹,偶见痱疹样皮疹。
③双侧结膜充血,口唇潮红,有皲裂或出血,见杨梅样舌。
手足呈硬性水肿,手掌和足底早期出现潮红,10 d后出现特征性趾端大片状脱皮,出现于甲床皮肤交界处。
症状典型者18例,不典型者14例。
④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于发热后3 d内发生,数日后自愈。
⑤心脏损害,发生心肌炎、心包炎和心内膜炎的症状。
10例患者查见有冠状动脉瘤、心包积液、左室扩大及二尖瓣关闭不全。
⑥X线胸片可见心影扩大。
5例患者发生关节疼痛或肿胀的表现。
⑦辅助检查: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百分数增高,血沉明显增快。
13治疗方法131急性期治疗1311丙种球蛋白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必须在发病后10 d之内用药。
用法为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 mg/kg,2~4 h输入,连续4 d。
1312阿司匹林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减轻冠状动脉病变。
服用剂量30~100 mg/(kg·d),分3~4次。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川崎病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由于疾病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亟待进一步研究,护理工作对患者的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负担。
面对此种护理情况,我学习、思考并应用我的护理理论和实践,为川崎病患者提供护理。
第一步,深入了解川崎病,搞清楚患者的病情以及需要护理的相关内容,包括症状、治疗、护理等。
它可以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患者,并做出合理的护理计划。
在给患者提供护理的时候,我首先要做的是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充分尊重患者的感受,做到耐心、细心地给他们提供照顾,减少他们的焦虑及担忧,让患者放松心情,使他们能尽可能地接受治疗,并对治疗方案乐观积极地配合。
其次,为了让患者更好地接受护理,我会从思想上安慰患者,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去接受临床检查和治疗,同时,我也会尽可能地详细解释每一个检查项目,以及每一个治疗项目,让患者了解到他们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它们。
此外,在进行病史记录时,医护人员必须采用客观的描述方式,以帮助患者形成客观的自我认知,使他们能够有效地进行护理。
第三,我会为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心理支持,包括鼓励患者与家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提供相关的心理咨询服务。
此外,我还会提供对病情有效的护理干预,以帮助患者达到理想的护理结果。
最后,我会及时发现和评估患者的护理需要,以及采取相应的护
理措施,改善患者的病情,并确保护理的质量。
总结而言,川崎病护理需要专业的护理服务,而护士的职责是承担其中的重要作用。
因此,川崎病护理应该坚持职业素养、不断积累护理经验,以及良好的沟通、技能、和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
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
小儿川崎病(Kawasaki病)是一种以孩子为主的较为严重的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在全世界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
川崎病实际上是一种引起血管扩张的性炎症,大部分患者都是4岁以下的儿童。
患病的孩子会出现发热、全身肿胀、关节疼痛、皮肤变得红色、后颈突出、眼睛红肿、皮疹、淋巴结肿大和心脏等多种症状。
因此,护理小儿川崎病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能够得到良好的护理,减少病症的发展,尽快康复。
而一位护理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观察患者,了解他们的症状和病情变化。
观察病情是确定病情的关键,以便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病情恶化。
此外,护理者还应给患者提供适当的药物治疗,让患者有更好的恢复。
治疗时,可根据患者的体重、血液、心电图等来选择适当的药物。
此外还应注意患者的饮食,给予清淡营养均衡的饮食,以调节体内水、盐和其他物质的平衡。
此外,护理者还必须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以确保患者温度稳定,以免发热反复出现,以及准备适当的调理法,促进患者的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总的来说,护理小儿川崎病的关键在于及时判断病情,采取准确的护理措施,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不断对护理措施进行调整,以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正常的生活。
护理者应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安慰,保护患者的精神健康,以及营造良好的护理环境,与家庭成员紧密合作,确保患者可以安全快速地恢复健康。
川崎病的护理体会川崎病(Kawasaki病)是一种被认定为非感染性多系统性疾病,主要发生于儿童,其特征是早期发热、多系统软组织炎症、异常血细胞变化以及关节疼痛等症状。
这种病症会给儿童带来严重的身体症状,也会使家长和小孩感到痛苦。
护理个案有助于改善婴儿身体状况,安抚家庭情绪,管理病情,而正确的护理实践则能有效地改善病人的病情。
在观察和诊断患儿的症状时,护士必须要警惕,注意其他可能的疾病,从而及早发现和防治以免患儿出现后遗症。
这种情况下,应保持良好的沟通技巧,协助家庭成员了解病情,多方面了解患儿的病史信息,并通过合理的检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有助于正确的诊断川崎病。
川崎病的护理主要是支持性的,主要任务是监护患儿的健康状况,积极开展治疗,重视进行完整的身体检查,并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此外,护士还需要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进行详细的沟通,收集患儿和家庭的有价值信息,有助于为患儿量身定制相应的治疗方案,保证患者有效地接受药物治疗,达到有效解决病情的目的。
另外,护士还应加强儿童的心理护理,为家庭成员提供关爱及健康知识介绍,以减少病人和家庭成员情绪上的不适,改善其精神面貌,提高护理质量,为儿童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
在护理实践中,护士还应做好相关的护理细节,尤其是对那些需要护理的婴儿,护士要与其他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着重给予他们积极的关爱,特别是要保护婴儿的身体健康。
此外,护士还应注意改善患者的自理能力,并提供相关的护理指导,以最大限度地帮助患儿恢复健康,恢复婴儿正常的生活。
通过对川崎病的护理实践,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护理的责任,了解了护理的基本内容和护理的过程,有助于护士更好地服务病患,为患者和家庭成员提供更多的护理服务。
正确的护理知识和丰富的专业经验是护士完成川崎病护理行动的关键,这也是我未来护理实践的基础和保障。
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川崎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全身性疾病,除具有一定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外,诊断标准并不明确,临床上常需结合病史、实验室检查和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本文就结合我在护理实践中的实际经历,分享一些我对于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川崎病最为显著的临床特点就是高热伴有皮疹、口腔炎和颜面部肿胀等症状,严重者可致冠状动脉炎、冠心病等心脏并发症。
因此,及早发现病情变化非常关键,这也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之一。
在护理实践中,我们应加强巡查观察,对于病情有任何异常表现的孩子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此外,对于病情危重的孩子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应对可能出现的急性心血管事件采取果断措施,采用积极有效的治疗手段进行护理。
二、精心护理,安全保障在对川崎病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除了要重视治疗外,还需要重视护理。
在清洁、喂食、服药等方面我们都要严格把关,防止感染和跌倒等情况的发生。
另外,在川崎病的治疗过程中可能需要进行大量输液,如静脉输液,这也需要我们完善的护理手段,防止不必要的感染,保持儿童的情绪稳定,确保病情的稳定控制。
三、心理安抚,陪伴疗法川崎病的治疗需要长时间的住院治疗,这对于儿童来说是一种持久而折磨的痛苦,不仅需要精心的医疗护理,还需要有心理士的沟通与支持,疾病治疗可以给患儿带来好转,但心理方面也需要进行专业性治疗。
因此在护理实践中,我们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对经常害怕、焦虑等症状的孩子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和安抚,避免对儿童的心理造成伤害。
此外,关注家庭与病人关系的变化,支持家庭的合理调适,避免病情恶化。
总之,对于川崎病在临床护理中的体会,在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方面,我们需要掌握实用的护理技能,加强医患沟通,将护理质量进一步提高。
在精心护理和安全保障方面,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护理观念和技能,提高患儿对我们护理的信任度。
在陪伴疗法和心理支持方面,我们需要加强对家庭的支持,尽力减轻儿童和家人的痛苦,为孩子出院后及时恢复应有的正常生活提供帮助,维护病人身心的健康。
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方法: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患儿中选出27例,对临床护理方法和结果进行研究。
结果:患儿护理总有效率为96.30%(26/27),平均住院时间为(13.62±1.05)d。
结论:采用科学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川崎病患儿的疗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
标签:小儿;川崎病;护理川崎病是一种血管炎性综合征,因其病症主要为皮肤红斑、脱皮、结膜炎、口腔黏膜炎症等,也被医学界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症候群,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出现冠状动脉疾病或心肌损伤等。
本文即是对小儿川崎病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研究,具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是从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我院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患儿中选出的27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11例,患儿的年龄从0.5岁至11岁不等,平均年龄为(4.27±0.35)岁。
患儿在发病后2d到4d内出现口腔黏膜病变,持续2周;发病1d到2d内出现发热发烧症状,持续2周;发病2d到5d内出现皮疹,持续时间为5d;发病2d到8d内出现双眼结膜充血症状,持续6d后自行消失;发病后2d到6d出现肢体浮肿,持续7d。
所有患儿均符合我国川崎病临床诊断标准,确诊为小儿川崎病。
1.2方法1.2.1体温护理方法小儿川崎病的患儿绝大多数均会表现出持续性发热或发烧的情况,因此应对患儿开展体温护理干预,尤其是急性发作期的患儿需要绝对静卧修养[1]。
利用体温检测仪密切观察患儿体温的变化情况,并维持室内温度的稳定,保持病房内的通气量。
指导患儿家长鼓励其多饮用纯净水,这样可以弥补患者因体温过高导致的体液流失症状,必要时可采取静脉滴注补液方法调节患儿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如患儿的体温超过38.5℃,则认定为高烧,需要立即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可使用降温贴放于额头或使用温水对患儿身体进行擦拭,切记不可使用酒精擦拭,因为酒精挥发速度过快,在短时间内会带走患儿体表过多的温度和水分,不利于其恢复[2]。
小儿川崎病的护理体会作者:朱秀燕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3期【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3-0152-01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综合症。
是一种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等特征。
严重并发症为冠状动脉炎甚至冠状动脉瘤。
发病年龄主要见于10岁以下小儿。
我科于2009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23例川崎病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3例患者,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13个月~7岁;入院时除1例以外均有发热,20例有两眼球结膜充血、唇红、干燥有皲裂,杨梅舌16例,颈淋巴结肿大8例,指趾端肿胀10例,1例心脏彩超显示有冠状动脉轻度扩张。
入院后积极治疗,早期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同时联合应用阿司匹林抗感染及对症处理,全部康复出院。
2 护理体会2.1 发热护理患儿多有高热,体温在39℃-40℃,精神软,口唇干裂,部分患儿易发生高热惊厥。
保持病室安静、舒适,每日开窗通风1-2次,保持室温20-22℃,注意观察体温变化,每4小时测体温1次,嘱患者卧床休息,松解被服,鼓励多饮开水,予以冰枕、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必要时遵医嘱予以美林、泰诺林等药物降温,有高热惊厥病史者应及早予以降温处理,以防惊厥发生。
出汗多者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干净衣服,保持皮肤干燥舒适,多饮开水,必要时静脉补液。
2.2 口腔、皮肤黏膜的护理患儿大多有口腔咽部黏膜充血,严重者口腔黏膜糜烂、口唇皲裂,防止感染,保持口腔清洁非常重要。
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次,较大患者可用含漱液进食前后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促进创面愈合,口唇皲裂者可涂液状石蜡油,保持口唇湿润,防止出血和疼痛。
有眼结膜充血患者,做好眼部清洁,必要时遵医嘱滴眼药水预防眼结膜感染。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擦洗身体,衣服应柔软舒适,选用纯棉的内衣裤,以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每次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皮肤,保持干燥,肛周发红者予以涂本院自制的氧化锌软膏,还要及时修剪患者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继发感染。
1例9岁儿童川崎病复发后的护理总结1例学龄期儿童川崎病复发后的护理。
根据学龄期儿童心理特征及护理难点通过加强基础护理、对症护理、用药护理及个性化心理护理,使患儿配合治疗与护理,转危为安,好转出院。
标签:学龄期;川崎病复发;个性化心理护理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综合症,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球结膜及口腔粘膜充血、淋巴结肿大、指趾末端肿胀和膜状脱皮等特征。
2014年7月我科收治了一例川崎病复发的患儿,且年龄>5岁,川崎病复发在我院临床中罕见,现将该病例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儿,男,9岁,五年前曾因川崎病来我院治愈出院,且随访均正常,未出现并发症。
本次发病因“发热3天”入院,入院第一天热峰达40℃,神志清,精神欠佳,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巩膜有轻度黄染,右侧颈部可扪及一枚蚕豆大小淋巴结,质软,活动度可,查血常规示WBC12.9*109/L,CRP2.5mg/L,谷丙转氨酶575U/L,谷草转氨酶534U/L;入院后第二天及第三天热峰仍有40℃,且患儿出现双眼结膜充血,躯干部可见皮肤弥漫性充血性散在红色丘疹,口腔内有杨梅舌等体征,尿量偏少,尿色如茶色;入院后第四天患儿仍然有高热,口唇干裂、蜕皮,指趾端膜状脱皮,复查血常规:WBC19.99*109/L,CRP135.2mg/L,血小板376*109/L,血沉:95mm/L,心脏彩超示未见冠状动脉扩张,结合临床症状及既往病史诊断为川崎病复发。
确诊后予静脉丙种球蛋白1g/kg/d静脉输注两天,并口服阿司匹林50mg/kg/d连续10天,头孢哌酮舒巴坦抗感染,茵栀黄口服液、谷胱甘肽保肝退黄治疗。
治疗十天后患儿家长要求出院,予继续口服阿司匹林0.1g/d,嘱其两周后来院复查。
2 护理2.1 加强基础护理2.1.1口腔护理因患儿口唇干裂,口腔内有杨梅舌等体征,口腔干燥及疼痛,进食时症状加剧,影响疾病的恢复,因此每日予生理盐水棉签擦洗口腔两次,进食前后帮助患儿用温开水漱口,食物的温度不宜过高,以温流质或半流质为主,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口腔的清洁湿润。
10例儿童川崎病的护理体会摘要:选取2021年4月- 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进一步对儿童川崎病护理效果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对川崎病患儿进行治疗和护理,做好健康宣教,关爱病人,加强营养支持,提高其身体抵抗能力,同时辅以并发症护理,避免感染,提高病人舒适度。
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患者均得到康复,予以出院。
关键词:儿童川崎病;临床护理小儿川崎病是常见儿科疾病,以血管炎病变为主要特征,好发春、秋季,婴幼儿多见,男孩多于女孩,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感染导致的急性免疫调节紊乱、遗传等有关,若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发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等症状的出现,在增加治疗难度的同时,威胁着患儿的生命。
本文主要就10例儿童川崎病的诊断护理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2021年4月- 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川崎病患儿10例,年龄0.4-5岁,平均年龄2.6岁,所有患儿均存在发热现象,8例患儿存在口唇充血、皲裂和(或)杨梅舌,7例患儿出现皮疹,5例患儿存在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3例患儿存在手足硬性水肿症状,1例患儿存在掌跖红斑,1例患儿存在关节炎、腹痛腹泻,1例患儿存在中耳炎、肺炎症状。
所有患儿经过有效治疗和护理后,均康复,准予出院。
1.2 治疗方法静滴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1]:按1g/kg于8-12小时左右静脉缓慢输入。
阿司匹林口服治疗:30~50mg/(kg.d),分3次,热退2~3天后逐渐减量。
有两例患儿出现了冠状动脉病变,阿司匹林剂量根据血小板调整、疗程直至冠状动脉病变恢复正常。
该10例患儿在丙种球蛋白输入后均好转,没加用糖皮质激素治疗。
1.3 护理方法发热护理:患儿发热要予以降温处理,提高患儿的舒适度。
维持病室适宜的温湿度。
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及伴随症状,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护理措施。
评估患儿体液状态,给予营养丰富、清淡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22例川崎病小儿惊厥护理体会小儿惊厥是一种常见的儿科急症[1],发生率较高,病因复杂。
如果没有能够及时、有效的采取医护措施,就会使患儿的脑部出现缺氧性损伤,甚至威胁患儿的生命。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主要是以皮肤粘膜出疹、淋巴结肿大和多发性动脉炎为特点的急性发热性疾病[2],常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脏损害。
小儿川崎病病程较长,易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儿家属心里负担明显,影响配合治疗和护理。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对我院年5月年5月收治的川崎病发病过程中小儿惊厥护理工作进展了改进,22例患儿在合理治疗和精心护理后,均好转或治愈出院。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儿均系郑州市儿童医院也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男12例,女10例;发病年龄最小的为5月,最大的6岁,平均2岁1月;患儿发热持续时间最短5天,最长12天,平均7.8天,均出现惊厥病症。
2 小儿惊厥护理2.1 小儿惊厥急救护理第一,要确保患儿的呼吸畅通:如果小儿出现惊厥,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措施进展抢救,使其体位保持平卧,再将其头部偏于一边,去除患儿口中的唾液、痰液等异物,防止窒息;第二,要尽快供氧:一旦发生惊厥,患儿的脑部一般都会缺氧,同时在惊厥状态下他们的呼吸不能正常进展,使缺氧进一步加重,极易使患儿的脑部形成水肿,使惊厥病症再度恶化,最终恶性循环,所以尽快供氧至关重要;第三,止惊、镇静:对惊厥患儿的合谷及人中等穴位用指压予以刺激,然后在医师的指导下,采用适量的药物使患儿保持镇静。
2.2 小儿惊厥心理护理这里所说的心理护理,主要指的是针对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
因为当患儿出现惊厥后,其家属大多都将表现得十分冲动、不安,甚至是不配合医护人员的叮嘱,打乱医护工作的正常开展。
所以,应当对患儿家属及时进展心理护理,安抚他们的情绪,提高他们对小儿惊厥的科学性认识,让他们知道只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患儿将会得到有效的治疗。
新银盐法的回归方程式为y=0.1747x+0.009769,r=0. 9999(原子荧光光度法的回归方程为y=0.473x-0.226,r= 0.9999)。
0μg~10.0μg范围符合比尔定律,但砷标准达到6.0μg时,吸光度值>1,故应取0μg~5.0μg范围的标准曲线为适宜,如超过此范围,可经稀释后进行操作。
2.3 准确与精密度试验 取数分橄榄油分别用两种方法作精密度及加标回收试验,见表3。
两种方法的回收率相近,精密度经F检验,差异无显著性。
表3 新银盐法与原子荧光度法测定橄榄油中砷的精密度及回收率的比较测定方法样品名称本底值(mg/L)加标值(mg/L)测得值3(m g/L)标准差F值回收率范围 均值变异系数(%)新银盐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橄榄油(1)0.2610.5000.7910.7290.0140.0151.13100.0~108.090.1~100.1106.194.22.042.23新银盐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橄榄油(2)0.3490.5000.8390.8310.0270.0392.3790.1~106.290.2~110.197.396.83.084.39新银盐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橄榄油(3)0.4310.5000.9610.9690.0240.0341.7494.1~100.190.2~100.296.895.02.593.39新银盐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橄榄油(4)0.5500.5001.0391.0390.0130.0141.1795.0~101.195.0~102.097.697.71.241.36新银盐法原子荧光光度法橄榄油(5)0.6610.5001.1491.1510.0110.0131.4296.1~102.194.1~102.098.797.60.861.03 注:3为7次测定的平均值。
3 小结新银盐法的摩尔吸光系数为6.7×104L/mo l/cm,回收率为90.1%~108.0%,变异系数为0.86%~3.08%。
试剂毒性小,有利于操作人员的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G B/T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2] 汪炳武.新银盐光度法测定微量砷的研究[J].分析化学,1988,16(5):4192423.(收稿日期:2007202202)作者简介:黎碧坚(1969—),女,1994年毕业于广东药学院,主管技师。
小儿川崎病整体护理体会付秀丽,靳 艳(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广东深圳518133)[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川崎病(K D)的护理。
方法:对我院儿科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36例K 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针对患儿在患病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体征,提出护理问题,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护理措施,并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心理指导。
结果:36例K D患儿全部痊愈。
结论:对于K D患儿有效合理护理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5098(2007)1321762202Nur si n g Exper ience on Ped i a tr i c Ka wa s a k iD isea seF U X iu2li,J I N Y an(B ao’an Ma terna l and Child Health Ca ri ng Hospita l,S henz hen,Guangdong518133,China)Ab stra ct:O b j e c tive T o approach the nursi ng ca re of the pediatri c Ka wasaki disea se(K D).M e t hod s36K D children trea ted in our h ospita l during Ma rch2002t o Ma rch2004we re retros pecti ve ly analyzed,the nursing p roblem s and iss ues we re proposed and practiced according t o the sy mp t o m s,signs of them in treati ng proce ss.R e sults36K D ch ildren were all co m2 plete ly recovered.Co nc l us i o n The appropria te nursing ca re to pediatri c Kawasaki disease is an effecti ve way to shorten the course of dis ea se and inc rease the cure ra te.Key wor d s:Children;Ka wasaki disea s e(K D);Nursi ng ex perience 川崎病(Ka wasaki d isease,K 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清的自限性血管炎性综合征,以发热、皮疹、皮肤黏膜病损、淋巴结肿大为临床特征,常导致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和心脏损害。
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婴幼儿发病多。
本病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是易感者感染病原后触发的免疫介导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病变[]。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自我院儿科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收治的36例川崎病患儿,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7个月~岁,平均年龄8岁。
均符合余孝良主编儿科诊疗精粹川崎病诊断依据[]。
患儿入院时临床特点为发热持续5以上,伴眼结膜充血、口唇鲜红、干裂、杨梅舌、皮疹、淋巴结肿2671实用医技杂志2007年5月第14卷第13期(旬刊) JP MT,May.2007,Vo l.14,No.13(Issued Every Ten Days)14 1.2:d大、手足硬肿指趾膜状脱皮。
入院后经积极正确治疗和有效护理,全部治愈出院,住院时间为15d~36d。
1.2 方法 运用护理程序从生理、心理、社会、精神等方面对患儿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通过观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与患儿及家长交谈等获取资料,确定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与评价,同时针对人们普遍对此病缺乏认识的情况,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
1.3 结果 36例患者经整体护理以及给予阿司匹林、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对症、支持、抗凝等治疗,全部痊愈出院。
2 护理2.1 护理问题 患儿入院时对其进行系列的评估,提出护理诊断:体温过高:与机体对多种抗原剌激引起的反应有关;皮疹、黏膜改变:与潜在的皮肤黏膜感染,局部抵抗力下降有关;恐惧、焦虑:与疾病不适、环境改变、治疗有关;心血管并发症:与该病病理变化为血管周围炎、血管内膜炎和全层血管炎,涉及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有关。
最严重的病变在心脏,特别是冠状动脉病变,可发生栓塞、动脉瘤、心肌梗死;患儿与家长缺乏有关疾病表现、治疗及活动饮食方面知识;治疗中药物的副作用:与用药时间长、剂量大有关。
2.2 护理目标 根据提出的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目标:使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杜绝发生皮肤黏膜感染;减轻患儿恐惧、焦虑心情,适应环境,主动配合治疗;注意病情变化,防止心血管病并发症发生;帮助患儿及家长了解有关疾病表现、治疗主要方法及护理等方面的知识;熟悉治疗中药物的药理副作用,注意病情变化,防止药物副作用发生,并及时处理。
2.3 护理措施2.3.1 发热护理 体温过高易致高热惊厥,定时测体温、密切观察十分重要。
测体温1次/4h,必要时可1次/1h~2h,降至正常后改为3次/d,若体温超过39℃,予温水擦浴、持续冰枕、冰敷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对出汗较多者及时更换内衣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鼓励多饮水,保持水份供给;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新鲜,每日开窗通风2次~3次,维持室温20℃~22℃,湿度50%~60%。
2.3.2 皮肤黏膜护理 口腔护理:所有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咽部黏膜充血,严重者口腔黏膜糜烂,小溃疡、唇皲裂,每日口腔护理2次~3次,动作轻柔;漱口液选用1%~2%碳酸氢钠溶液、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鼓励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增加食欲,防止继发感染;唇干裂者可涂消毒石蜡油。
皮肤护理:患儿皮肤出现广泛硬性水肿、红斑时,应协助家属做好患儿的生活护理,修剪指甲,告之勿搔抓皮肤,每日清洁皮肤2次,每次便后温水洗净并擦干,衣裤应柔软,每日更换,保持床单清洁平整。
恢复期指(趾)端等处出现膜样蜕皮时,告诫患儿及家属不要强力撕拉,让其自然脱落,防止继发感染。
2.3.3 恐惧或焦虑对策 向患儿介绍病室环境及周围小伙伴,鼓励患儿与同室病友交往,转移注意力,让患儿把内心害怕的事情讲出来,并告诉其这些害怕是正常的。
取得患儿家长的合作,共同安慰患儿,做患儿的工作,请患儿父母陪伴,减少或消除引起恐惧的适应性相关因素。
2.3.4 防范潜在并发症护理 急性期患儿绝对卧床休息,每4h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各1次。
注意心律、心音改变及有无心包摩擦音等,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协助做好心电图、超声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等检查,密切观察患儿有无乏力、心悸、胸闷、头晕、出汗或烦躁不安等症状,做好观察记录。
年长儿诉说心前区疼痛并有恐惧感应怀疑心肌梗死的可能,如同时伴神志障碍、四肢湿冷、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则提示心源性休克,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积极抢救。
2.3.5 疾病及健康知识宣传 通过讲解、提供书本资料、演示看录像等形式对患者及家长开展健康教育,教患儿及家长有关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治疗方法、服药注意事项及饮食等方面的知识,在出院前做好出院指导工作,嘱患者注意休息与活动、饮食与营养、服药及定期复诊等。
2.3.6 药物治疗的观察护理 口服阿司匹林观察:阿司匹林可引起药物性溃疡,为减少阿司匹林对胃黏膜刺激,给予肠溶制剂且饭后服药,亦可将其溶解于少量温开水中饮服。
观察有无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大便的色量及性质;有无变态反应及中毒反应如哮喘、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反应严重者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护理:丙种球蛋白溶液为血液制品,易被污染。
使用前认真检查质量,开启后立即使用,未用完要废弃,注射时只能用5%葡萄糖液或药厂配带的液体稀释后单独静脉滴注。
输注过程中,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严格控制液体滴速,一般在开始输注的0.5h内液速为5滴/m in~10滴/m in,0.5h后液速为15滴/m in~20滴/m i n,用输液泵控制速度最好。
大多数患者无不良反应,但仍需注意观察,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心慌、胸闷、出汗等症状,可减慢输液速度或暂停输液;如症状加重出现呼吸急促、发绀、荨麻疹等,立即停药,给予输氧、保暖,配合医师予抗过敏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