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 格式:doc
- 大小:53.50 KB
- 文档页数:15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心理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终结版)(共6篇):各章知识点笔试心理学终结版心理学知识点总结教师招聘心理学试题库一周背完教育学心理学篇一: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山香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4、教育起源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二、教育的发展历程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
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
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
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根据测试大纲:一、认知发展和教育1、感觉: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①明确观察目的,提高观察效果;②制定观察计划,提高观察的条理性;③观察过程中要进行指导。
3、学生想象力的培养:①丰富小学生的表象;②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
二、情感、意志的发展和教育三、个性发展和教育3、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四、学习心理和教育1、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分类:①按学习水平分(加涅):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想、辨别、概念、规则、解决问题。
②按学习结果分(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③按教育目标分(布卢姆):知识、理解、使用、分析、综合、评价。
④二维分类法(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原有的知识关系(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③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2、学习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类型:①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②直接近景性学习动机和间接远景性学习动机;③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4、学习动机的培养:①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②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③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④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师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对于招教考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对部分招教心理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人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示范、引导等。
掌握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
2.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由出生到成熟过程中,心理能力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根据爱尔兰发展心理学家莫拉的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了解这些发展阶段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
3.动机与情感动机和情感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4.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等。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特殊教育方法和手段,例如个别化教学、智力测查等,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取得进步。
5.心理健康与教育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能力的表现。
对于教师而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心理疏导技巧,例如情感沟通、倾听、关怀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心理学在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地应对各种教育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以上总结对于招教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心理活动1. 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 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①.心理过程(1) 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 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 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1) 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 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①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③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①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②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③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④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二心理的实质1. 心理是脑的机能:(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巴甫洛夫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第二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建立的条件反射-- 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的的根本区别(2)规律: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2.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1)是客观事物引起人脑反射的活动(2)作用于人脑的客观现实的反应(2)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三、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1. 产生历史背景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起源: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科学,1879年德国莱比锡冯特教授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对象:心理现象 1. 心理过程:认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过程2.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信仰、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得进本心里规律的科学(如何学、如何教、学与教相互作用)学与教的相互作用: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发展初创:1903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教育科学运动发展:1920-1950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发射、格式塔心里组织原则、顿悟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发生论、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成熟:2060-2070 美国加涅不同的学习类型及学习的内外条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论(认知派、行为派、人本主义学派)完善:2080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08 日本小原又一著房东岳译《教育实用心理学》2 学习教育与发展一、学习:个体凭借经验而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加涅分类 1. 按学习层次: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学习2. 按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顺序性 2.阶段性(瑞士皮亚杰: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3.不均衡性 4.个别差异性影响因素:遗传(高尔顿)1.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影响身心发展的个性差异环境(华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教育 1.在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 起主导作用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1. 试误说:桑代克①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与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S---R”二者是直接联结②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按一定的规律建立起来的。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发展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情感、认知和社会因素等方面。
认知发展: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建立的;认知主义则认为学习是通过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的改变来实现的;而建构主义则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动机与情感:动机和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学生需要满足基本需求才能产生学习动力。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目标设定、脚手架搭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教师心理:教师心理也是招教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上是招教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招教必备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1、教育心理学:是XXX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XXX在1994年XXX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XXX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老练的特点,笼统逻辑思惟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惟;(2)青年初期:笼统逻辑思惟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惟10、研究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剃头展水平对新的研究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
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研究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XXX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详细运算阶段(7-11)具有了笼统概念,思惟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惟14、最近开展区:前XXX认为儿童有两种开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
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XXX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教师招聘教育学心理学重点必考点整理(精华)第一部分教育学必考点知识点一.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始于 16 世纪的欧洲,17 世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中国最早的班级授课制产生于 1862 年京师同文馆。
知识点二教育起源说:A 神话起源说:教育体现神和上天的意志,代表人物是朱熹和宗教人士B 生物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动物的生存本能,代表人物是利托尔诺和沛西能C 心理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心理模仿,代表人物是孟禄D 劳动起源说: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代表人物米丁斯基和凯洛夫E 生活起源说:教育是促进儿童通过主动活动去获得直接体验的过程,所以教育是在生活中提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知识点三班集体的形成:组建阶段-依靠班主任核心初步形成阶段-依靠班干部集体自主活动阶段-班集体已经形成,有了良好的班风知识点四德育原则:社会主义导向原则疏导原则: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以赞扬激励为主知行统一原则:孔子“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听其言而观其行”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马卡连柯平行教育原则正面疏导和纪律约束相结合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也叫长善救失原则,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学生,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尊重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知识点五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A.内发论:认为遗传起决定作用,孟子“仁义礼智非外铄我也”;威尔逊“基因复制”;格赛尔“成熟努力说”;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自然的本能”;柏拉图“观念先天地存在于人的灵魂之中”;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B. 外铄论:人的发展依靠外在力量。
代表人物:荀子性恶说,洛克白板说,毕生一打婴儿说C. 马克思关于事物发展的动因论:认为人的发展是外在因素和个体内在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识点六近代社会的教育:教育国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知识点七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A 顺序性:低到高,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应该循序渐进的进行教育B.阶段性: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面临不同的矛盾有不同的任务,应该分阶段教学,不能一刀切C.不平衡性:个体内部发展不平衡不同步,应该抓住关键期进行教育D.互补性:生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之间进行互补,应该扬长避短E.个别差异性: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应该因材施教。
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知识整理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心理学知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通过考试,更能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梳理一下教师资格考试中常见的心理学知识。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等多个方面。
认知过程主要涵盖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综合反映。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等环节。
思维是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想象则是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某种态度体验,如喜怒哀乐、恐惧等。
意志过程则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在感知运动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知和动作来认识世界。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具有自我中心、不可逆和刻板性等特点。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开始具备守恒概念和可逆性思维。
形式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够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和假设演绎推理。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也十分重要。
他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发展任务和冲突。
例如,学龄期(6、7 岁12 岁)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决定作用。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认为,通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多次结合,可以形成条件反射。
例如,巴甫洛夫的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则认为,行为的结果会影响行为再次出现的概率。
斯金纳通过实验证明,正强化可以增加行为出现的频率,负强化可以减少行为出现的频率,惩罚则会降低行为出现的概率。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
教招心理学知识点
一、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探索人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并研究其影响行为的因素,以及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主要包括心理发展、
行为学、心理病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领域。
二、心理学理论
1、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一种认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外界环境
的影响,个体接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会采取相应的行为响应,从而形成
被称为条件反射的心理模式。
2、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的心理状态归因于内在的心理
力量,如矛盾、冲突、欲望、利益、价值等,它揭示了一个人的行为与内
心力量的矛盾冲突之间的关系。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行为受到社会因素的
强烈影响,受到社会文化、形式、价值观、习俗、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强大影响。
4、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其内在的人格特
征所决定,人格特征不仅有外在表现的形式,而且有内在心理活动的潜在
动机,这些潜在的动机和内在的人格特征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影响着
其行为。
5、生物心理学。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招聘过程中涉及的心理学知识点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
通过这些知识点,招聘团队可以更好地评估候选人的心理素质,确保他们具备与学生有效互动和促进学习环境的能力。
二、心理学知识点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心理素质在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心理素质与教师职业满意度和留存率的关系三、招聘过程中的心理学评估- 心理学测试的类型和目的- 面试中的心理学评估技巧- 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在评估中的应用四、关键心理学知识点1.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2. 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阶段- 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里程碑 - 发展性差异和特殊需求3. 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评估和反馈4. 社会心理学- 群体动力学- 领导力和权威- 跨文化交流和多元包容5. 情绪与行为管理- 情绪智力- 压力管理- 行为干预策略五、候选人心理学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心理学证书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检查和心理评估报告六、心理学培训和专业发展- 持续教育在教师心理学准备中的作用- 专业发展计划和资源- 教师心理健康和自我护理七、结论强调心理学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鼓励招聘团队采用综合性的评估方法来选择最合适的候选人。
八、附录- 心理学术语表- 推荐阅读和资源- 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上述内容,并确保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准备文档时,应考虑到适用的法律法规、教育标准和最佳实践。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文档格式,并采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以便阅读者可以轻松地找到相关信息。
第一章1.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2.冯特:构造主义詹姆士:机能主义华生:行为主义韦特海默:格式塔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主义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或心理活动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4.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人格心理。
5.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6.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7.意志过程:自觉的确定目标,为实现目标而自觉支配,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8.人格心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所具有的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的总和。
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心理特征。
9.心理学研究的任务:①理论任务:揭示心理、意识的起源;为教育学和教学法的基本理论提供科学的依据,心理学具有丰富和充实教育理论的任务。
②实践任务:a.提高人的心理素质,提高人的实践活动效率;b.运用心理学原理和各种心理技术去预测和控制心理想象的发生和发展,从而为人类不同领域的实践服务;c.心理学实践的总目标是为实现和谐社会服务,为实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d.师范高校研究心理学的任务:为搞好教学改革服务、为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服务、为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为提高自己的心理修养服务10.心理学研究所要遵循的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的原则、系统性原则11.心理的实质:①心理是人脑的机能②心理是客观事物的反映第二章意识和注意一、名词解释意识:是人类所特有的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是指人对自己的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的觉知。
具体地说,人能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客观世界的存在和自身同客观世界关系的存在。
意识的觉知性:是人类意识最基本的特征,是指人对内外信息的了解。
非意识:人体有些活动是从来不可能意识到的,但这些活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处于非意识状态。
(对环境事物无感知的状态)前意识:处于意识水平的资料是储存在记忆之中,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提取出来。
无意识:处于无意识的经验比处于前意识水平的经验更难被人觉知,但它会对人的心理过程产生影响,指意识以外进行的心理活动,如睡眠时的梦,自动化的技能等。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考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它研究的是教育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教学。
本文将介绍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的考点,供广大考生参考。
一、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
它主要探讨人类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如何发展。
其中,最著名的理论之一就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根据这一理论,人的认知能力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特点和特征,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来调整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研究的是学习的过程、原理和影响学习的因素。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学习理论对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著名的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理论,设计适合学生特点和需要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评价与测量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如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测量,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就和发展情况。
教育评价与测量包括课堂评价和综合评价两个层面。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调整和改进,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人格与发展理论人格与发展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探讨的是人的个体差异和人格心理发展的规律。
在教育实践中,了解人格与发展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充分发展各个方面的潜能。
五、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是教育心理学考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主要研究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教育制度的设立与实施等方面的问题。
了解学校教育与教育制度的相关知识,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校教育的背景和特点,为学校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4)2. 在味觉中,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对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头酸味最敏感,舌后对苦味最敏感。
(P145)3.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受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调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4. 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又称为最小可觉差。
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5. 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7)6. 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形式。
(P150)7.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8.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9. 回忆是记忆的最高表现。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3)10. 克服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复习。
(P154)11. 最早进行注意广度实验的是汉密尔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63)12.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P166)13. 人的行动是以意识为中介,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意志行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表现,是意志的首要特征。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常考知识点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5.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6.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7.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8.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教师招聘必备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中关于人的心理现象,解释和改善教育现象的科学,是教师必备的学科知识之一。
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教育心理学常常是必考科目,因此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不仅对于答题有很大的帮助,也能够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一、认知观念人的认知过程是一种主观活动,从接触、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语言、意志等过程不断交互和综合,而形成的认识结果。
此过程是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感觉经验、学习经验、个体差异、年龄、性别等多方面因素。
在认知过程中,存在着知觉、记忆和思维三个阶段。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这三个阶段的特点,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指关于人类学习过程的理论和假设。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讨人类如何学习,以及如何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强调学习理论的重要性,以此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掌握学习方法。
学习理论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人本学习理论三种类型。
其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更注重外在刺激的作用,而认知学习理论则以认知过程为核心,突出思维和记忆的作用。
人本学习理论则是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和自我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情感与社会发展情感与社会发展是指人的情感状态和社交行为发展过程。
这方面的研究探讨人会受到何种情感因素的影响,如何更好地发展良好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情感与社会发展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社会化教育,帮助他们发展良好的情感和社交能力。
四、个体差异个体差异是指不同个体在心理结构、认知方式、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了解个体差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此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个体差异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差异诊断和教学调整。
同时,应该注意避免过度标签化和歧视,珍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
五、评估和测试评估和测试是指对学生进行学习和发展情况的评估和测试。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遗忘的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是有规律的,即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趋势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且到一定的程度不再遗忘。
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有: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复习方法多样化;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尝试回忆和反复识记相结合。
一般把记忆分为三种系统:瞬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短时记忆系统的容量一般是5~9个项目,平均值是7。
复述是保持短时记忆的有效方法(机械复述或保持性复述,精细复述)良好记忆品质的特点: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直接性和间接性)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
创造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1.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1.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4.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5.思维的创造性。
试述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第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第二,留给学生充分选择的余地。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第一,保护好奇心;第二,解除学生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第三,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第四,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此外,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使学生受到创造者优秀品质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挖掘自身优秀个性品质的潜力。
(3)开创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头脑风暴法,直觉思维训练,发散思维训练,推测与假设训练问题解决是为了从问题的初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而采取具有目标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定势与功能固着;2.问题情境;3.原型启发;4.已有的知识经验;5.情绪与动机定势(即心向)是指重复先前的操作引起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
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
3.提供多种练习机会。
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鼓励自我批评和反思。
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是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试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途径:(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5)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而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状态。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
教师如何帮助中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心理过程。
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1.意志的自觉性;2.意志的果断性;3.意志的自制性;4.意志的坚韧性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1.加强生活的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
动机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概括力为核心。
多元智力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启示:(1)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智力特点,是教学真正成为愉快教学、成功教学,而不是吧学生分为三六九等。
(2)科学的智力观。
根据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必须认识到学生智力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差异性,把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低位。
(3)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要善于针对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尤其是要根据学生智力中的优势智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4)多样化人才观和成才观。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只要这一智力优势得到合理的发展,都有可能成为优秀的人才,成才的道路也应该是多样化的。
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创造力的培养途径:1.培养创造认知能力。
包括培养创造力的知识基础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2.培养创造性人格。
3.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包括创造性的社会环境、鼓励性的支持环境、性别平等的社会文化环境和评价体系完整的教育环境。
人格的特征: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气质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良好性格的培养: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人生全程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受精卵形成胚胎)经过新生儿、婴儿、幼儿、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各个时期直至生命终结的发展全程。
全程发展的主要观点:1.个体心理发展是整个生命历程中持续不断的变化过程,这个过程有若干发展阶段构成;2.发展是多维度、多侧面、多层次的;3.个体发展有多种因素决定,且存在极大的可塑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认知发展是一个建构的过程,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
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岁-2岁),前运算阶段(2岁-7岁),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人)。
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1.场依存性与场独立型;2.冲动型与沉思型;3.具体型和抽象型;4.发散型和辐合型。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和动作技能。
一般学习理论: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华生经典性条件作用的规律包括习得、作用、消退、泛化和分化行为主义桑代克联结—试误学习理论:提出学习的主律(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和副律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