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河水运航道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 格式:doc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218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写。
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字(两个英文字段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
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伴有电磁辐射的设施的使用情况:雷达站运行会对周围环境产生电磁场。
工程内容及规模1.1项目由来江苏海事局对江苏辖区水域交通安全实行统一监督管理。
辖区目前有南京、镇江、泰州、江阴、张家港和南通六个船舶交通管理系统(简称“VTS”),基本实现了连续覆盖长江干线江苏段水域,在辖区安全监管、交通组织、水域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江苏辖区内多个VTS系统均是独立建设,建设时间存在差异,不同系统的设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现象,可靠性降低,部分VTS系统设备(如南通VTS 系统)至今已连续工作10余年,已达到设计使用年限,系统故障问题逐渐增多,影响了系统的稳定运行。
与此同时,随着港口的发展,辖区岸线码头建设门吊等建筑物较多,南通、南京等系统受建筑物影响产生了雷达盲区,影响了系统功能的发挥。
此外,南京大厂、镇江世业洲等水域的通航环境和通航规则已发生了一些变化,对江苏沿江VTS系统提出了新的需求。
为响应江苏省人民政府印发《“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方案》中第八条“治理环境隐患”中第二点“强化水上运输安全监督管理,推进危化品运输船舶定位识别设备安装使用,完善应急响应机制”,且对现有江苏沿江VTS 系统进行全面更新改造,提高对辖区水域的覆盖质量,加强对盲区水域的覆盖能力,更好地为长江航运和长江水域环境保护服务。
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河段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一、项目背景河段治理工程是为了改善河道生态环境、防止水灾以及提高水域利用率而进行的一项重要工程。
本报告书将对河段治理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二、评价原则1. 科学性原则:评价过程必须基于科学理论和有效方法。
2. 公正性原则:评价结果应公正、客观,不偏袒任何一方。
3. 可操作性原则:评价应基于可操作性建议,为决策提供参考。
三、评价内容1. 河段治理工程对水质的影响: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废水、废气等污染物,需要评估其对河道水质的影响。
2. 河段治理工程对河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工程可能涉及河道的开挖、修整等操作,需要对河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进行评估。
3. 河段治理工程对洪水和水资源的影响:工程的实施可能会改变河道的水动力特性,对洪水和水资源的影响需要进行评估。
4. 河段治理工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工程可能会涉及土壤的开挖、填埋等操作,需要评估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四、评价方法1. 文献资料研究法:通过收集、整理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工程可能引发的环境影响。
2. 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工程区域的环境现状,为评价提供基础资料。
3. 数学模型分析法:通过建立相关数学模型,模拟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
五、评价结果1. 河段治理工程对水质的影响评价:工程实施中可能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废水和废气,需要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保证水质不受污染。
2. 河段治理工程对河道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评价:工程操作需要尽量减少对河道生物的影响,保护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河段治理工程对洪水和水资源的影响评价:工程实施可能会改变河道的水动力特性,需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洪水安全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4. 河段治理工程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评价:工程操作对土壤质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土壤资源。
六、评价结论根据对以上环境影响的综合评估,本河段治理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属于可控范围。
粤环审〔2014〕119号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关于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广东省航道局:你单位报批的《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省环境技术中心对报告书的评估报告、广州市环保局、中山市环保局和佛山市顺德区环境运输和城市管理局对报告书的初审意见等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西伶通道3000吨级内河航道整治工程范围涉及广州市、佛山市顺德区和中山市。
整治范围包括容桂水道南华至板沙尾39公里、洪奇沥水道板沙尾至义沙头14公里、下横沥水道义沙头至南沙口14公里及枕箱水道南沙口至广州港出海航道9公里,共76公里河段范围。
主要建设内容为疏浚工程、清礁工程、桥梁处理工程及配套工程等。
—1—二、根据报告书的评价结论和省环境技术中心的评估报告,在项目按照报告书中所列的性质、规模、地点进行建设,全面落实报告书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并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其建设从环境保护角度可行。
项目建设和运营中还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项目沿线涉及多个水厂取水口及饮用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应遵守《广东省饮用水源水质保护条例》等相关规定,做好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并做好与沿线水厂的沟通协调,保证水厂取水水质不受影响。
航道疏浚等施工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施工船舶数量、施工时间,减轻对施工水域及底泥的扰动和影响。
(二)施工期船舶含油污水应由有资质的单位接收处理,各种废污水均不得排入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中规定的特殊控制区水域。
施工营地生活污水及弃土弃渣区底泥余水等外排废水应经处理后达到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三)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避开鱼虾产卵、索饵高峰期,严禁在珠江口经济鱼类繁育场保护区的保护期内进行枕箱水道疏浚作业,尽量减轻工程建设对沿线鱼类索饵、产卵、栖息场所的影响。
内河航道整治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作者:徐静波来源:《环境与发展》2018年第06期摘要:航道整治工程属水生生态环境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
本文以三峡库区抱龙河为例,基于当地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对抱龙河航道整治工程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做出评价,并提出保护措施,笔者以期为给航道整治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航道整治;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图分类号:X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8)06-0023-02DOI:10.16647/15-1369/X.2018.06.012Abstract: The waterway regulation project is a construction project mainly affected by aquatic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is article takes the Baolong River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s an example,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the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t evaluates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he Baolong River Waterway Regulation Project. Put forward protection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act of the waterway regulation project.Keywords: Waterway regulation;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三峡库区具有丰富的内河航运资源,航运历来是沿江各区县人员和对外物资交流的主要运输方式。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京杭运河船闸扩容施桥三线船闸工程第二阶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6.03.30•【字号】苏环验﹝2016﹞29号•【施行日期】2016.03.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关于京杭运河船闸扩容施桥三线船闸工程第二阶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意见的函苏环验﹝2016﹞29号京杭运河船闸扩容工程施桥、邵伯三线船闸工程建设办公室:你单位《京杭运河船闸扩容施桥三线船闸工程第二阶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申请》及附送的《京杭运河船闸扩容施桥三线船闸工程第二阶段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报告》等材料收悉。
我厅对该工程第二阶段进行了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现场检查。
经研究,提出验收意见如下:一、工程建设的基本情况该工程位于京杭运河苏北段入江口门处,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船闸工程、航道整治工程、施桥运河大桥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
2007年10月我厅批复同意该工程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苏环管〔2007〕236号)。
该工程分两阶段建设,第一阶段已于2015年7月通过我厅竣工环保验收(苏环验〔2015〕106号)。
本次重点验收第二阶段,主要包括下游锚地、下游远调站、下游航道护岸工程。
第二阶段于2015年2月经核准投入试运行。
与环评文件及批复相比,该工程第二阶段主要存在以下变动:一是下游远调站位置变动,由原设计的航道西岸调整为航道东岸,面积及功能不变。
你单位提供了情况说明,指出原位置存在声环境敏感点,新位置200米范围内无居民区,调整后对环境不利影响更小。
二是下游引航道直线段实际长度比环评设计长6米,你单位提供了说明,指出该变动未增加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二、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一)废水主要为下游远调站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
下游远调站配套建设了1座处理能力为40吨/天的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尾水回用于下游远调站及下游锚地绿化,未设置废水外排口。
水利水闸改造环评报告书一、项目概况根据水利部关于水闸安全隐患排查的要求,为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我单位拟对某水利水闸进行改造工程。
现向相关部门提交本次水利水闸改造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以确保该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性。
二、项目背景该水利水闸位于某市某县下游河流上,是连接两侧的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水闸存在一些问题,包括设备老化、闸门操作不灵活、洪水容量不足等,亟需进行改造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三、改造内容1. 设备更新:计划更换老化的闸门和闸闸门机械设备,以确保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加大通水闸门:根据实际情况,拟对水闸的通水闸门进行扩建,增加闸门数量,提高水流通过能力,从而加强洪水的调度和控制能力。
3. 历史建筑保护:为了保护该水闸的历史文化遗产价值,拟在改造过程中对水闸原有建筑进行保护和修复,保留其历史特色。
四、环境影响评价1. 地质环境:经过调查和评估,本次改造项目不会引起地质环境的突变或不可逆转的影响。
2. 水体环境:改造期间,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可能会引起部分水体的短期浑浊,但对水质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较小。
3. 生物环境:为了减少对水生动物的影响,改造期间将采取一系列保护措施,如在施工过程中设置隔离带、人工繁育等措施。
4. 社会经济环境:改造完成后,水闸将具备更好的洪水管理和调度能力,对于提高周边区域的社会经济效益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五、环境保护措施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保护生态环境,我单位将采取以下环境保护措施:1. 施工过程中,设置有效的防尘、防噪声措施,减少施工噪音和扬尘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2. 优化施工方案,尽量减少土方开挖量,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
3. 施工过程中合理使用水资源,分类处理废水,确保不对周边水体造成污染。
4. 严格控制工地排放,采取有效的废物处理方式,将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和循环利用。
六、监测与管理措施为了监测和管理改造工程的环境影响,我单位将采取以下措施:1. 进行环境保护设施的监测和检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环境净化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处理。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通扬线(运东船闸-海安船闸)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公布日期】2015.03.02•【字号】苏环审﹝2015﹞26号•【施行日期】2015.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影响评价正文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关于通扬线(运东船闸-海安船闸)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苏环审﹝2015﹞26号江苏省交通厅:你厅报送的《通扬线(运东船闸-海安船闸)航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省环境工程咨询中心技术评估意见及泰州市、兴化市、高邮市和海安县环保局的预审意见均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根据《报告书》评价结论、技术评估意见及泰州市、兴化市、高邮市和海安县环保局的预审意见,在全面落实《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生态恢复和补偿措施、风险防范措施的前提下,工程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可得到缓解和控制。
因此,仅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我厅原则同意《报告书》所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和拟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二、原则同意泰州市、兴化市、高邮市和海安县环保局的预审意见。
在项目工程设计、建设和环境管理中,你公司须全面落实预审意见和《报告书》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要求,确保各类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并须着重落实以下要求:(一)制定施工环境保护手册,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培训,做到规范施工、文明施工,加强施工期管理,切实落实各项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措施。
(二)根据江苏省生态红线区域保护的相关管理规定,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工程涉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清水通道维护区等生态红线区域的各项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补偿措施。
严格划定施工范围,设立警示标志,工程施工严禁进入卤汀河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新通扬运河(海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三阳河(高邮市)清水通道维护区的一级管控区范围,在生态红线二级管控区内施工须严格落实《报告书》提出的防治措施,严禁在生态红线一、二级管控区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200米范围内设置施工场地、施工营地、材料堆场、车辆停放地、取土场、弃土场、吹填区等临时工程,临时工程尽可能设在荒地或本工程永久占地范围内,少占耕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河道疏浚工程环境影响专项报告(报批本)淮河水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所国环评证甲字第XX号二○XX年九月项目委托单位:项目承担单位:批准:审定:审核:项目负责人:主要环评人员:目录1 总则 (1)1.1 编制目的 (1)1.2 编制依据 (1)1.3 评价标准 (2)1.4 环境保护目标 (3)1.5 评价工作等级和范围 (4)2 工程概况 (5)2.1 河道泥沙淤积现状 (5)2.2 疏浚工程设计 (5)2.3 施工布置及进度 (7)2.4 施工总布置 (15)2.5 工程占地 (16)3 环境现状评价 (19)3.1 影响区环境概况 (19)3.2 地下水环境现状评价 (21)3.3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27)3.4 河道底泥现状评价 (29)3.5 水土流失现状评价 (30)4 疏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 (32)4.1 对土壤环境影响 (32)4.2 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 (35)4.3 疏浚工程对地下水的影响 (38)5 疏浚工程的环境保护措施 (48)5.1 土壤环境保护措施 (48)5.2地下水保护措施 (48)6 结论 (49)1 总则1.1 编制目的XX是淮河跨豫、皖两省的第二大支流,由于引黄灌溉缺少控制泥沙的有效措施,加之本地区水土流失,造成河床严重淤积,降低了XX防洪排涝能力。
1991年江淮大水后,针对淮河流域防洪体系暴露出的问题,国务院及时召开了治淮治太会议,把XX近期治理工程确定为19项治淮骨干工程之一。
XX近期治理工程设任务:提高干流防洪除涝能力及沿XX重要城镇的防洪标准,形成较完整的防洪屏障,同时兼顾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XX河道航运等方面的要求,为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本评价专题编制的目的是在适用的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对工程实施前土壤和底泥环境现状和工程特性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价,全面、准确地预测疏浚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并对工程施工和运行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使XX近期治理工程建设能够顺利进行,并将不利的环境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界牌枢纽船闸改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江西省港航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评价单位: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二〇一八年九月目录1.0 工程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工程地理位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工程建设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主要货种及吞吐量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 设计代表船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0 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水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声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闸工程环评报告一、概述本报告为水闸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旨在评估水闸工程对环境的潜在影响,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水闸工程,确保其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对环境的最小化损害。
二、项目背景水闸工程位于某地区,旨在解决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和调节问题,提供灌溉、供水、航运等功能。
水闸工程计划包括主体建筑、水库、渠道等配套设施。
三、环境影响评价方法1. 采取系统评价方法,综合考虑自然生态、水体质量、土壤水质、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影响;2. 依托专家意见,结合现场调查和资料研究,开展定性和定量分析;3. 利用模拟和模型模拟技术对潜在影响进行预测和评估。
四、环境影响评价结果1. 水体质量影响分析根据实地考察和水文资料,水闸工程对上游水体质量影响不大,但对下游水体质量可能存在一定波及效应,需采取合适的水质调控措施。
2. 土壤水质影响分析水闸工程可能导致一部分地区土壤湿度增加,需注意对周边农田的排水措施,确保农作物正常生长。
3. 生物多样性影响分析水闸工程对水生生物和湿地生态系统有一定影响,需采取生态补偿措施,保护和恢复受影响的生态环境。
4. 气候变化影响分析水闸工程对气候变化有一定的缓解效果,可提高降雨利用效率,并减少洪涝灾害发生频率。
五、环境保护措施建议1. 水质保护实施水质监测和动态管理,加强对下游水体质量的控制,确保水质达标;定期对闸门进行清洗和维护,防止污染物的滞留和堆积。
2. 土壤保护加强农田排水管理,确保农作物充分排水,防止因水闸工程引起的过度积水导致土壤盐碱化等问题;定期监测农田土壤水质,及时采取修复措施。
3. 生态补偿根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估结果,对受影响生物进行调查监测,采取保护措施,保护本地区特有或濒危物种;在水闸建设过程中,设置鱼道和植被带,提供生物栖息地。
4. 气候变化适应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定期清理水库内的水生植物和淤泥,增加水库容量,提高调节能力。
六、环境应急预案制定水闸工程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事故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和处置措施,确保环境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应对和处置。
内河水运航道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建设单位:××调查单位:××完成时间:20××年×月项目名称:××编制单位:××监测单位:××审定:××审核:××内河水运航道一线船闸扩容改造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人员名单表目录概述 (1)一、建设项目特点 (2)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 (2)三、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 (4)(一)施工期 (4)(二)运营期 (4)1、废水 (4)2、废气 (4)3、噪声 (4)4、固体废物 (4)5、环境风险 (4)6、水生生态 (4)四、分析判定相关情况 (5)五、主要评价结论 (5)1 总则 (6)1.1评价目的 (6)1.2编制依据 (6)1.2.1 国家法律法规 (6)1.2.2 地方法规 (7)1.2.3 技术标准 (8)1.2.4 技术文件 (8)1.2.5 有关规划 (9)1.3评价因子与评价标准 (9)1.3.1 评价因子 (9)1.3.2 水环境评价标准 (9)1.3.2.1 环境质量标准 (9)1.3.2.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0)1.3.2.2.1 废水排放 (10)1.3.2.2.2 船舶污染物 (10)1.3.3 环境空气评价标准 (10)1.3.3.1 环境质量标准 (10)1.3.3.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1)11.3.3.2.1 废气外排 (11)1.3.3.2.2 恶臭气体排放 (11)1.3.4 声环境评价标准 (11)1.3.4.1 环境质量标准 (11)1.3.4.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1)1.3.5 底泥环境标准 (12)1.3.5.1 环境质量标准 (12)1.3.5.2 污染物排放标准 (12)1.4评价等级 (12)1.5评价时段、评价范围 (13)1.5.1 评价时段 (13)1.5.1.1 现状评价 (13)1.5.1.2 预测评价 (13)1.5.2 评价范围 (13)1.6主要环境保护目标 (13)1.6.1 水环境保护目标 (13)1.6.2 声环境及环境空气保护目标 (14)1.6.3 生态保护目标 (16)1.7评价重点 (16)1.8评价方法 (16)2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8)2.1建设项目概况 (18)2.1.1 流域、河流及其水利、航运发展规划概况 (18)2.1.1.1 流域、河流概况 (18)2.1.1.2 航道现状 (18)2.1.1.2.1 航道现状 (18)2.1.1.2.2 ××枢纽现状 (19)2.1.1.3 ××船闸水运量现状、船舶营运现状 (19)2.1.1.4 ××船闸过闸船舶现状 (21)2.1.1.5 航运发展规划 (22)2.1.1.5.1 ××省水运“××五”规划 (22)2.1.1.5.2 航道规划 (22)2.1.2 工程建设必要性 (23)2.1.2.1 保障过闸船舶安全、畅通的需要 (23)2.1.2.2 解决航运瓶颈,承担××运河新增运量的迫切需要 (23)2.1.2.3 提高××城市地位,建设××航运枢纽的需要 (23)2.1.2.4 实现国家、××省航运发展规划,建设××水系航道网的迫切要2求 (23)2.1.2.5 提升内河航道服务水平,适应船舶标准化、大型化发展,提高水运经济效益的需要 (24)2.1.3 建设项目地理位置 (24)2.1.4 建设项目特性及组成 (24)2.1.4.1 建设标准和工程规模 (24)2.1.4.1.1 建设标准 (24)2.1.4.1.2 工程等级及建筑物级别 (24)2.1.4.1.3 设计船型 (25)2.1.4.1.4 货物种类及货运量 (25)2.1.4.1.5 特征水位 (25)2.1.4.1.6 建设项目性质 (26)2.1.4.1.7 工程特性表 (26)2.1.4.2 建设项目组成 (27)2.1.5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 (29)2.1.5.1 工程占地 (29)2.1.5.1.1 工程永久占地 (29)2.1.5.1.2 临时占地 (29)2.1.5.2 工程总平面布置 (30)2.1.5.3 输水系统 (30)2.1.5.4 船闸主体结构 (30)2.1.5.4.1 上下闸首 (30)2.1.5.4.2 闸室 (31)2.1.5.5 引航道结构 (31)2.1.5.5.1 上下游主、辅导航墙 (31)2.1.5.5.2 上下游靠船墩 (32)2.1.5.5.2.1 上游靠船墩 (32)2.1.5.5.2.2 下游靠船墩 (32)2.1.5.5.3 下游护岸 (32)2.1.5.5.4 上下游护坡 (32)2.1.5.6 航标工程 (32)2.1.5.7 船闸生产及生产辅助建筑 (33)2.1.5.7.1 上、下闸首启闭机房 (33)2.1.5.7.2 船闸变电所 (33)2.1.5.7.3 门卫 (33)2.1.5.7.4 泵房 (33)2.1.5.7.5 机修间与器材室 (33)2.1.5.8 桥梁工程 (34)2.1.5.8.1 跨闸桥现状和改建原因 (34)2.1.5.8.2 技术标准 (34)2.1.5.8.2.1 桥梁宽度 (34)2.1.5.8.2.2 桥梁设计基准期 (34)2.1.5.8.2.3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34)32.1.5.8.2.4 通航标准 (34)2.1.5.8.3 改建方案 (34)2.1.5.8.3.1 跨闸人行桥 (34)2.1.5.8.3.2 内部跨闸人行桥 (36)2.1.5.9 上下游远调站及停泊锚地 (36)2.1.6 闸址方案比选 (36)2.1.6.1 闸址方案简介 (36)2.1.6.1.1 方案一(两线船闸中心线间距80m) (36)2.1.6.1.2 方案二(两线船闸中心线间距84m) (37)2.1.6.2 闸址方案工程比选 (37)2.1.6.3 闸址方案环境比选 (38)2.1.7 施工组织设计 (38)2.1.7.1 施工条件 (38)2.1.7.1.1 工程地理位置及对外交通条件 (38)2.1.7.1.2 主要施工项目及工程量 (39)2.1.7.1.3 主要建筑材料的来源及水、电等供应条件 (39)2.1.7.2 施工期通航 (39)2.1.7.3 施工总体布置 (39)2.1.7.3.1 施工场地布置 (39)2.1.7.3.2 施工围堰布置 (39)2.1.7.3.2.1 施工围堰标准 (39)2.1.7.3.2.2 施工围堰 (40)2.1.7.3.2.2.1 上游围堰结构 (40)2.1.7.3.2.2.2 下游围堰结构 (40)2.1.7.3.2.3 稳定及渗流计算 (41)2.1.7.3.2.3.1 施工期上、下游围堰各土层物理力学指标 (41)2.1.7.3.2.3.2 计算方法及计算工况 (41)2.1.7.3.2.4 施工期防洪圈 (42)2.1.7.3.3 工程弃土 (43)2.1.7.3.4 施工临时道路与码头 (43)2.1.7.4 主要施工方法 (44)2.1.7.4.1 基坑支护 (44)2.1.7.4.2 基坑降排水 (44)2.1.7.4.3 基坑开挖和土方回填 (44)2.1.7.4.4 老闸拆除 (44)2.1.7.4.5 船闸施工 (45)2.1.7.4.5.1 船闸土建施工 (45)2.1.7.4.5.1.1 上、下闸首工程 (45)2.1.7.4.5.1.2 闸室工程 (45)2.1.7.4.5.1.3 上下游构筑物工程 (45)2.1.7.4.5.2 金属结构制作与安装 (45)2.1.7.4.5.3 电气自控通信工程 (45)2.1.7.4.5.4 下游跨闸室公路桥工程 (45)42.1.8 施工进度 (45)2.1.8.1 施工准备 (46)2.1.8.2 施工围堰 (46)2.1.8.3 基坑支护 (46)2.1.8.4 老闸拆除 (46)2.1.8.5 主体施工 (46)2.1.8.6 上、下游引航道施工 (46)2.1.8.7 跨闸桥梁工程 (46)2.1.8.8 预埋件 (46)2.1.8.9 船闸辅助与配套工程施设 (46)2.1.9 人员管理 (47)2.1.10 总投资 (47)2.2工程分析 (47)2.2.1 现有工程概况 (47)2.2.1.1 存在的环境问题 (47)2.2.1.2 现有工程排污情况 (48)2.2.1.3 现有工程拆除问题 (48)2.2.2 项目扩容改造工程污染源分析 (49)2.2.2.1 大气环境污染源分析 (49)2.2.2.1.1 施工期 (49)2.2.2.1.1.1 施工扬尘 (49)2.2.2.1.1.2 施工车辆废气 (49)2.2.2.1.1.3 施工船舶废气 (49)2.2.2.1.1.4 抛泥区臭气影响 (50)2.2.2.1.2 运营期 (50)2.2.2.2 水环境污染源分析 (51)2.2.2.2.1 施工期 (51)2.2.2.2.1.1 基坑排水 (51)2.2.2.2.1.2 施工作业悬浮物 (51)2.2.2.2.1.3 疏浚底泥堆存产生的泥浆水 (51)2.2.2.2.1.4 施工生产废水 (51)2.2.2.2.1.5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52)2.2.2.2.1.6 施工船舶油污水 (52)2.2.2.2.1.7 施工船舶生活污水 (52)2.2.2.2.2 运营期 (53)2.2.2.2.2.1 船舶污水 (53)2.2.2.2.2.1.1 船舶舱底油污水 (53)2.2.2.2.2.1.2 船舶生活污水 (53)2.2.2.2.2.2 船闸管理区生活污水 (54)2.2.2.3 声环境污染源分析 (54)2.2.2.3.1 施工期 (54)2.2.2.3.2 运营期 (55)52.2.2.4 生态环境影响 (55)2.2.2.4.1 陆域生态影响 (55)2.2.2.4.2 水生生态影响 (56)2.2.2.4.3 周边重要生态影响 (57)2.2.2.5 固体废物源强分析 (57)2.2.2.5.1 施工期固体废物 (57)2.2.2.5.2 运营期固体废物 (57)2.2.2.5.2.1 过闸船舶生活垃圾 (57)2.2.2.5.2.2 管理处生活垃圾 (57)2.2.2.5.2.3 机修废弃物 (58)2.2.6 工程改扩建前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58)2.3规划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 (59)2.3.1 项目与产业政策符合性分析 (59)2.3.2 项目与相关规划协调性分析 (59)2.3.2.1 与《全国内河航道与港口布局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59)2.3.2.2 与《××省内河航运发展规划》(20××~20××年)的相符性分析 (59)2.3.2.3 与《××省高等级航道发展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60)2.3.2.4 与××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相符性分析 (60)2.3.2.5 与综合交通运输规划的符合性 (60)2.3.2.6 与××风景名胜区规划符合性分析 (61)2.3.2.7 与《××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符合性分析 (61)2.3.3 项目与××省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环评及批复的符合性分析 (61)2.3.4 项目与引江济淮工程的符合性 (62)2.3.5 项目与××河治理工程的关系 (63)2.3.6 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 (63)2.3.6.1 ××一线船闸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 (63)2.3.6.1.1 选址区自然、社会环境状况 (63)2.3.6.1.2 选址区与周边环境关系 (63)2.3.6.1.3 选址建设条件可行性 (64)2.3.6.1.4 环境承载力分析 (64)2.3.6.1.4.1 地表水环境 (64)2.3.6.1.4.2 空气环境 (64)2.3.6.1.4.3 声环境 (64)2.3.6.2 抛泥区选址环境合理性分析 (64)2.3.7 项目与“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 (65)2.3.7.1 与生态保护红线相符性 (65)2.3.7.1.1 国家级和省级禁止开发区域 (65)2.3.7.1.2 其他各类保护地 (65)2.3.7.2 与环境质量底线相符性分析 (66)62.3.7.3 与资源利用上线相符性分析 (66)2.3.7.4 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相符性 (66)3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67)3.1区域环境概况 (67)3.1.1 地理位置 (67)3.1.2 河流水系 (67)3.1.3 气候气象 (68)3.1.3.1 气温 (68)3.1.3.2 降水 (68)3.1.3.3 风况 (68)3.1.3.4 雾况 (68)3.1.3.5 相对湿度 (68)3.1.4 水文、泥沙 (69)3.1.4.1 水文 (69)3.1.4.1.1 径流 (69)3.1.4.1.2 水文站 (69)3.1.4.2 设计水位 (69)3.1.4.2.1 ××闸上 (69)3.1.4.2.2 ××闸下 (70)3.1.4.3 泥沙 (70)3.1.4.4 地震 (71)3.1.4.5 建筑材料 (71)3.1.4.5.1 土料 (71)3.1.4.5.2 砂料 (71)3.1.4.5.3 石料 (71)3.1.4.5.4 钢材 (71)3.2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71)3.2.1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方法 (72)3.2.2 陆生植物资源调查 (72)3.2.2.1 植被调查方法 (72)3.2.2.2 陆生植被概况 (73)3.2.2.3 植被物种组成及区系特点 (74)3.2.2.3.1 植被物种组成 (74)3.2.2.3.2 区系特征 (74)3.2.2.4 植被群落类型 (75)3.2.2.4.1 陆域植被 (75)3.2.2.4.1.1 乔木植被 (75)3.2.2.4.1.1.1 香樟群落 (76)3.2.2.4.1.1.2 垂柳群落 (76)3.2.2.4.1.1.3 构树-桑树群落 (76)3.2.2.4.1.2 灌丛植被 (76)73.2.2.4.1.3 陆生草本植被群落 (76)3.2.2.4.1.3.1 空心莲子草群落 (76)3.2.2.4.1.3.2 大巢菜群落 (77)3.2.2.4.1.3.3 芦苇群落 (77)3.2.2.4.2 陆域与滨河过渡区植被 (77)3.2.2.4.2.1 空心莲子草+马唐群落 (77)3.2.2.4.2.2 白茅群落 (77)3.2.2.4.3 湿生植被 (77)3.2.2.4.3.1 空心莲子草群落 (77)3.2.2.4.3.2 芦苇群落 (77)3.2.2.4.4 农作物植被 (77)3.2.3 水生生态调查 (78)3.2.3.1 调查河段水生生物资源概况 (78)3.2.3.1.1 主要经济鱼类 (78)3.2.3.1.1.1 青鱼Mylopharyngodonpiceus (78)3.2.3.1.1.2 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 (78)3.2.3.1.1.3 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 (79)3.2.3.1.1.4 鳙Aristichthysnobilis (79)3.2.3.1.1.5 鲤Cyprinuscarpio (80)3.2.3.1.1.6 鲫Carassiusauratus (80)3.2.3.1.1.7 鳊Parabramispekinensis (80)3.2.3.1.1.8 日本鳗鲡Anguillajaponica (81)3.2.3.1.1.9 鳜Sinipercachuatsi (81)3.2.3.1.1.10 黄颡鱼Pseudobagrusfulvidraco (81)3.2.3.1.1.11 乌鳢Channaargus (82)3.2.3.1.1.12 翘嘴鲌Culteralburnus (82)3.2.3.1.1.13 鲇Silurusasotus (82)3.2.3.1.1.14 长颌鲚Coiliaectenes (83)3.2.3.1.1.15 太湖新银鱼Neosalanxtaihuensis (83)3.2.3.1.2 其他经济物种 (83)3.2.3.1.2.1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 (83)3.2.3.1.2.2 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nipponense (84)3.2.3.2 水生生物资源与水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84)3.2.3.2.1 调查内容 (84)3.2.3.2.2 调查范围 (84)3.2.3.2.3 调查时段 (85)3.2.3.2.4 调查方法 (85)3.2.3.2.4.1 采样、测定方法 (85)3.2.3.2.4.2 评价方法 (85)3.2.3.2.4.2.1 水质评价 (85)3.2.3.2.4.2.2 生态优势度 (85)3.2.3.2.4.2.3 多样性指数 (85)3.2.3.3 水生生物资源和水域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 (86)3.2.3.3.1 鱼类区系、群落结构及资源量现状与评价 (86)83.2.3.3.1.1 鱼类区系 (86)3.2.3.3.1.1.1 江河平原区系复合体 (86)3.2.3.3.1.1.2 北方平原区系复合体 (86)3.2.3.3.1.1.3 南方热带平原区系复合体 (86)3.2.3.3.1.1.4 晚第三纪早期区系复合体 (86)3.2.3.3.1.1.5 南黄海、东海近海类群 (86)3.2.3.3.1.2 群落结构及资源量现状与评价 (86)3.2.3.3.1.2.1 群落组成 (86)3.2.3.3.1.2.2 群落结构 (89)3.2.3.3.1.2.3 渔获物组成 (90)3.2.3.3.1.2.4 群落优势种 (97)3.2.3.3.1.2.5 多样性指数 (99)3.2.3.3.1.2.6 资源密度 (102)3.2.3.3.1.2.7 渔获生物学 (104)3.2.3.3.1.2.8 早期资源现状 (108)3.2.3.3.1.3 珍稀、特有和濒危水生生物现状与评价 (109)3.2.3.3.1.4 鱼类等水生生物生态功能区调查与评价 (109)3.2.3.3.1.5 鱼类等水生生物繁殖现状与评价 (110)3.2.3.3.1.6 调查河段结构和功能完整性评价 (110)3.2.3.3.1.7 外源物种入侵调查 (110)3.2.3.3.1.8 水体理化指标现状 (110)3.2.3.3.2 浮游植物现状 (110)3.2.3.3.2.1 群落组成 (110)3.2.3.3.2.2 群落优势种 (113)3.2.3.3.2.3 生物量 (113)3.2.3.3.2.4 群落多样性 (114)3.2.3.3.8.5 藻类浓度 (116)3.2.3.3.3 浮游动物现状 (116)3.2.3.3.3.1 群落组成 (116)3.2.3.3.3.2 群落优势种 (117)3.2.3.3.3.3 生物量 (117)3.2.3.3.3.4 群落多样性 (119)3.2.3.3.4 底栖动物现状 (120)3.2.3.3.4.1 群落组成 (120)3.2.3.3.4.2 群落优势种 (121)3.2.3.3.4.3 密度与生物量 (121)3.2.3.3.4.4 群落多样性 (122)3.2.4 生态环境现状小结 (124)3.3声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24)3.3.1 声环境现状调查 (124)3.3.1.1 声环境现状调查目的 (124)3.3.1.2 声环境现状监测 (124)3.3.1.2.1 监测点布置 (124)93.3.1.2.2 监测时段和频次 (124)3.3.1.2.3 监测方法和监测因子 (124)3.3.1.2.4 监测单位和监测时间 (124)3.3.2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监测结果 (125)3.4底泥现状调查与评价 (125)3.4.1 底泥现状调查 (125)3.4.1.1 监测布点 (125)3.4.1.2 监测因子 (125)3.4.1.3 监测结果 (125)3.4.2 底泥现状评价 (126)3.4.2.1 评价标准 (126)3.4.2.2 评价方法 (126)3.4.2.3 评价结果 (126)3.5土壤现状监测与评价 (127)3.5.1 土壤现状监测 (127)3.5.1.1 监测布点 (127)3.5.1.2 监测因子 (127)3.5.1.3 监测结果 (127)3.5.2 土壤现状评价 (127)3.5.2.1 评价标准 (127)3.5.2.2 评价方法 (127)3.5.2.3 评价结果 (127)3.6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128)3.6.1 环境空气现状调查 (128)3.6.1.1 监测布点 (128)3.6.1.2 监测因子 (128)3.6.1.3 监测频次 (128)3.6.1.4 监测方法 (128)3.6.1.5 监测结果 (128)3.6.2 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评价 (129)3.6.2.1 评价标准 (129)3.6.2.2 评价方法 (129)3.6.2.3 评价结果 (129)3.7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31)3.7.1 地表水环境现状调查 (131)3.7.1.1 监测断面 (131)3.7.1.2 监测因子 (131)3.7.1.3 采样频次 (131)3.7.1.4 监测方法 (131)3.7.1.5 监测结果 (131)103.7.2 地表水环境现状质量评价 (132)3.7.2.1 评价标准 (132)3.7.2.2 评价方法 (132)3.7.2.3 评价结果 (133)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34)4.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 (134)4.1.1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34)4.1.1.1 施工扬尘影响分析 (134)4.1.1.2 施工车辆船舶废气 (135)4.1.1.3 抛泥区臭气影响 (135)4.1.2 运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135)4.2水环境影响评价 (136)4.2.1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36)4.2.1.1 基坑排水 (136)4.2.1.2 混凝土拌和系统冲洗废水 (136)4.2.1.2.1 预测模型 (136)4.2.1.2.2 参数取值 (137)4.2.1.2.3 预测结果 (137)4.2.1.3 施工机械冲洗废水 (138)4.2.1.4 施工作业悬浮物影响 (138)4.2.1.5 疏浚底泥堆存产生的泥浆水 (138)4.2.1.6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139)4.2.1.7 施工船舶污水 (139)4.2.2 运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139)4.2.2.1 水文情势影响分析 (139)4.2.2.2 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 (139)4.2.2.2.1 船舶污水 (139)4.2.2.2.2 船闸管理区产生的生活污水 (139)4.3声环境影响评价 (140)4.3.1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140)4.3.1.1 噪声源强 (140)4.3.1.2 影响预测分析 (140)4.3.1.2.1 施工机械固定声源噪声影响 (140)4.3.1.2.1.1 点声源衰减模式 (140)4.3.1.2.1.2 等效声级贡献值计算公式 (141)4.3.1.2.1.3 预测点的预测等效声级(Leq)计算公式 (141)4.3.1.2.2 运输车辆噪声影响 (142)4.3.1.2.2.1 交通噪声预测模式 (142)4.3.1.2.2.2 交通噪声预测结果 (143)4.3.1.2.3 施工船舶噪声影响 (143)114.3.2 运营期噪声影响分析 (144)4.3.2.1 预测方法 (144)4.3.2.2 预测模式 (144)4.3.2.2.1 船舶交通噪声辐射声级 (144)4.3.2.2.2 等效声级贡献值计算公式 (145)4.3.2.2.3 预测点的预测等效声级(L eq)计算公式 (145)4.3.2.3 预测参数 (145)4.3.2.3.1 船舶平均流量(艘/h) (145)4.3.2.3.2 过闸速度(km/h) (146)4.3.2.3.3 不同类型船闸噪声源强(dB(A)) (146)4.3.2.4 预测结果 (146)4.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147)4.4.1 施工期固体废物 (147)4.4.2 运营期固体废物 (147)4.5生态影响分析 (148)4.5.1 施工期生态影响 (148)4.5.1.1 陆域生态影响 (148)4.5.1.1.1 陆域植被损失影响分析 (148)4.5.1.1.2 植物生物量损失影响 (148)4.5.1.2 水生生态影响 (149)4.5.1.2.1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 (149)4.5.1.2.2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149)4.5.1.2.3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 (149)4.5.1.2.4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繁殖的影响 (149)4.5.1.2.5 对鱼类仔幼鱼庇护与生长的影响 (149)4.5.1.2.6 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影响 (149)4.5.1.2.7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洄游阻隔的影响 (149)4.5.1.2.8 对饵料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的影响 (150)4.5.2 运营期生态影响 (150)4.5.2.1 陆域生态影响 (150)4.5.2.1.1 陆域植被损失影响分析 (150)4.5.2.1.2 植物生物量损失影响 (150)4.5.2.2 水生生态影响 (150)4.5.2.2.1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区系组成的影响 (150)4.5.2.2.2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151)4.5.2.2.3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资源的影响 (151)4.5.2.2.4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繁殖的影响 (151)4.5.2.2.5 对鱼类仔幼鱼庇护与生长的影响 (151)4.5.2.2.6 对珍稀、濒危物种的影响 (152)4.5.2.2.7 对鱼类等水生生物洄游阻隔的影响 (152)4.5.2.2.8 对饵料生物、底栖生物和水生植物的影响 (152)124.5.3 生态完整性及稳定性的影响评价 (152)4.5.3.1 评价区生态体系格局的变化 (152)4.5.3.2 区域自然体系生态生态完整性影响分析 (153)4.5.3.2.1 自然体系生产能力变化 (154)4.5.3.2.2 评价范围自然体系的稳定状况 (154)4.5.3.2.2.1 恢复稳定性 (154)4.5.3.2.2.2 阻抗稳定性 (154)4.5.3.3 景观视觉影响 (155)4.5.3.4 景观绿化 (155)5 环境风险评价 (156)5.1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 (156)5.2环境风险识别 (156)5.2.1 风险物质识别 (156)5.2.2 风险事故识别 (156)5.3源项分析 (157)5.3.1 施工期风险源 (157)5.3.1.1 围堰稳定性分析 (157)5.3.1.2 施工期洪水风险 (157)5.3.1.3 影响复线船闸通航风险 (157)5.3.2 运营期风险源 (157)5.3.2.1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风险 (157)5.3.2.2 化工原料中主要化学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158)5.3.2.2.1 甲醇 (158)5.3.2.2.1.1 中毒机理 (158)5.3.2.2.1.2 泄漏应急处理 (158)5.3.2.2.2 醋酸 (158)5.3.2.2.2.1 理化性质 (158)5.3.2.2.2.2 急性毒性 (158)5.3.2.2.2.3 泄漏处理 (158)5.3.2.2.3 二甲醚 (158)5.3.2.2.3.1 理化性质 (158)5.3.2.2.3.2 急性毒性 (159)5.3.2.2.3.3 泄漏应急处理 (159)5.3.2.2.4 硫酸 (159)5.3.2.2.4.1 理化性质 (159)5.3.2.2.4.2 急性毒性 (159)5.3.2.2.4.3 泄露处理 (159)5.3.2.2.4.4 小量泄漏 (159)5.4环境风险影响分析 (159)135.5风险防范措施 (160)5.5.1 船舶安全 (160)5.5.2 航行、停泊安全 (160)5.5.3 危险货物监管 (160)5.5.4 过闸安全 (161)5.5.5 加强与下游船闸管理部门的沟通协调 (161)5.6应急预案 (161)5.6.1 应急预案编制、审核、备案要求 (161)5.5.2 应急响应 (162)5.5.2.1 应急机构 (162)5.5.2.1.1 现场监测处置组 (162)5.5.2.1.2 交通运输保障组 (162)5.5.2.1.3 医疗救治组 (162)5.5.2.1.4 后勤保障组 (162)5.5.2.1.5 社会治安组 (162)5.5.2.2 突发环境事件的分级 (162)5.5.2.3 突发环境事件的处置程序 (163)5.5.2.4 应急培训计划 (164)5.5.2.5 公众教育和信息 (164)6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 (165)6.1环境保护措施 (165)6.1.1 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65)6.1.1.1 施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165)6.1.1.1.1 抛填区疏浚方泥浆水 (165)6.1.1.1.1.1 围埝 (165)6.1.1.1.1.2 泄水口 (165)6.1.1.1.1.3 后续沉淀池 (165)6.1.1.1.1.4 余水处理工艺 (165)6.1.1.1.2 减少悬浮物产生量的减缓措施 (166)6.1.1.1.3 施工船舶污水 (166)6.1.1.1.4 施工生产废水 (166)6.1.1.1.4.1 沙石料冲洗排水 (166)6.1.1.1.4.2 施工期混凝土拌和及砼块养护产生碱性废水 (167)6.1.1.1.4.3 施工机械冲洗废水 (167)6.1.1.1.5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168)6.1.1.2 运营期水污染防治措施 (168)6.1.1.2.1 船舶污水 (168)6.1.1.2.2 船闸管理区产生的生活污水 (168)6.1.2 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69)146.1.2.1 施工期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69)6.1.2.2 运营期声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169)6.1.3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 (169)6.1.3.1 施工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69)6.1.3.2 运营期固废污染防治措施 (170)6.1.4 生态保护和恢复措施 (170)6.1.4.1 防治水生生态影响和生态补偿措施 (170)6.1.4.1.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管理力度 (170)6.1.4.1.2 环保条款约定 (171)6.1.4.1.3 航道疏浚作业及构筑物水下作业 (171)6.1.4.1.4 对鱼类洄游造成阻隔的预防措施 (171)6.1.4.1.5 跟踪监测 (171)6.1.4.1.5.1 监测内容 (171)6.1.4.1.5.2 监测时段和周期 (171)6.1.4.2 典型重点保护动物的保护 (172)6.1.4.2.1 黄鼬作为评价范围内重点保护哺乳类 (172)6.1.4.2.2 棕背伯劳、环颈雉等作为评价范围内重点陆地保护鸟类 (172)6.1.4.2.3 中华蟾蜍作为评价范围内重点保护两栖类 (172)6.1.4.2.4 湿地鸟类 (172)6.1.4.3 水土保持措施 (172)6.1.4.4 弃土场及抛填区防护及恢复措施 (173)6.1.4.5 景观绿化 (173)6.1.4.6 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措施 (173)6.1.5 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74)6.1.5.1 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74)6.1.5.1.1 施工扬尘 (174)6.1.5.1.1.1 强化扬尘污染防治责任,严格实行网络化管理 (174)6.1.5.1.1.2 落实物料堆场防风抑尘措施 (174)6.1.5.1.1.3 降尘制度落实 (174)6.1.5.1.1.4 安装渣土运输车辆GPS定位系统,严格实施密闭运输,落实冲洗保洁措施 (175)6.1.5.1.2 燃油废气 (175)6.1.5.1.3 底泥恶臭 (175)6.1.5.3 运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175)6.1.6 临时堆土场及抛泥弃土区风干后的污染防治措施 (176)6.1.6.1 临时堆土场 (176)6.1.6.1.1 弃土工作流程 (176)6.1.6.1.2 水土流失防治 (176)6.1.6.1.3 防尘降噪 (176)6.1.6.1.4 水污染防治 (176)6.1.6.2 抛泥弃土区 (176)6.2社会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177)157 环境管理和环境监测 (178)7.1环境管理计划 (178)7.1.1 环境保护管理机构 (178)7.1.2 环境管理计划 (179)7.2环境监测计划 (180)7.2.1 监测目的 (180)7.2.2 监测机构 (180)7.2.3 监测实施 (180)7.2.4 监测设备及费用 (181)7.3环境监理计划 (181)7.3.1 实施环境监理的原则 (181)7.3.2 环境监理的主要工作内容 (182)7.3.2.1 施工前期环境监理 (182)7.3.2.1.1 污染防治方案的审核 (182)7.3.2.1.2 审核施工承包合同中的环境保护专项条款 (182)7.3.2.2 施工期环境监理 (182)7.3.2.2.1 噪声污染源的监理 (182)7.3.2.2.2 环境空气污染源的监理 (182)7.3.2.2.3 水污染源的监理 (182)7.3.2.2.4 固体废物的监理 (183)7.3.2.3 施工后期环境监理 (183)7.3.3 施工期环境监理依据与环境监理要点 (183)7.3.3.1 环境监理依据 (183)7.3.4 环境监理人员配备及费用 (184)8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 (185)8.1环境保护投资估算 (185)8.1.1 编制原则及依据 (185)8.1.2 环保投资估算 (185)8.2工程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186)8.2.1 环保投资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186)8.2.2 环保投资所带来的环境效益 (186)9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87)9.1工程概况 (187)169.2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187)9.2.1 环境空气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187)9.2.2 地表水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187)9.2.3 声环境现状质量评价结论 (188)9.2.4 底泥环境质量评价结论 (188)9.2.5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结论 (188)9.2.6 生态环境现状 (188)9.3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及环境保护措施 (188)9.3.1 环境空气 (188)9.3.1.1 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结论 (188)9.3.1.2 主要保护措施 (189)9.3.1.2.1 施工期 (189)9.3.1.2.2 运营期 (189)9.3.2水环境 (189)9.3.2.1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89)9.3.2.1.1 施工期 (189)9.3.2.1.2 运营期 (189)9.3.2.2 主要保护措施施工期 (190)9.3.2.2.1 疏浚作业 (190)9.3.2.2.1.1 选择环境影响较小的疏浚机械设备 (190)9.3.2.2.1.2 疏浚作业的施工作业控制 (190)9.3.2.2.1.3 永久弃土场(即疏浚方抛填) (190)9.3.2.2.1.4 施工作业管控 (190)9.3.2.2.1.5 开展跟踪监测 (190)9.3.2.2.1.6 环保条款 (190)9.3.2.2.2 施工船舶污水 (190)9.3.2.2.3 施工生产、生活区域产生的排水和污水 (190)9.3.2.2.3.1 沙石料冲洗排水 (190)9.3.2.2.3.2 施工期混凝土拌和及砼块养护产生碱性废水 (190)9.3.2.2.3.3 施工机械冲洗废水 (190)9.3.2.2.4 施工人员生活污水 (191)9.3.2.2.4.1 施工期 (191)9.3.2.2.4.2 运营期 (191)9.3.3 声环境 (191)9.3.3.1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91)9.3.3.1.1 施工期 (191)9.3.3.1.2 运营期 (192)9.3.3.2 主要环保措施施工期 (192)9.3.4 生态影响 (193)9.3.4.1 生态影响评价结论 (193)179.3.4.1.1 对陆域生态的影响 (193)9.3.4.1.2 对水生生态的影响 (193)9.3.4.1.2.1 施工期 (193)9.3.4.1.2.2 运营期 (193)9.3.4.2 主要保护措施 (194)9.3.4.2.1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和管理力度 (194)9.3.4.2.2 环保条款 (194)9.3.4.2.3 涉水作业工期选择 (194)9.3.4.2.4 弃土场及抛填区防护及恢复措施 (194)9.3.4.2.5 对鱼类洄游造成阻隔的预防措施 (194)9.3.4.2.6 外来物种入侵防治措施 (194)9.3.5 固体废物 (195)9.3.5.1 固体废物性质及产生量 (195)9.3.5.1.1 施工期 (195)9.3.5.1.2 运营期 (195)9.3.5.1.2.1 过闸船舶生活垃圾 (195)9.3.5.1.2.2 管理处生活垃圾 (195)9.3.5.1.2.3 机修废弃物 (195)9.3.5.2 固体废物处置措施施工期 (195)9.3.6 公众参与 (196)9.3.7 环境风险评价 (197)9.3.7.1 风险预测及影响分析 (197)9.3.7.2 事故风险预防措施与应急计划 (197)9.4环保投资 (197)9.5“三同时”竣工验收及环保措施汇总一览表 (198)9.6总结论 (198)18概述××线航道是××经济圈通往长江的唯一水上通道,是全国内河高等级航道布局“两横一纵两网十八线”中的一线,是××省“两干三支”中的一支,也是××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