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以特殊职业教育劳动技能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xxxx特殊教育中心培智学校劳动与技能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劳动技能课程是培智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的一般性课程。
本课程以培养培智学校学生(以下简称“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为主,对学生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形成热爱劳动的情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一、课程性质劳动技能课程是以学生获得积极的劳动体验,形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劳动习惯,掌握生活必备的劳动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且以实践学习为特征的必修课程。
课程具有以下性质。
(一)实践性实践性是劳动技能课程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最大特点,它要求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的直接经验获得劳动技能和劳动体验。
本课程基于“做中学”和“学中做”,强调知行统一、手脑并用,注重学生在操作、体验、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经验,改善身心功能,提高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身心发展。
(二)生活性生活性是指劳动技能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体验生活、参与生活、适应生活。
本课程以学生的生活环境为依托,课程的资源来源于生活,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为背景,选择生活中必备且对学生发展有益的劳动技能作为核心教育资源,组织和设计活动。
在学习过程中指导学生把所学知识与技能应用于生活,提高生活能力,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成长和发展。
(三)综合性综合性是指劳动技能课程具有多学科交又融合的特性。
本课程与生活适应课程内容结合紧密,与生活语文、生活数学、绘画手工和康复训练等课程有一定联系。
劳动技能的学习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语文、数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和认知、运动、沟通等多种能力,通过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改善身心功能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技能的掌握(四)开放性开放性是指劳动技能课程的内容、教学方法等具有开放的特点。
本课程既要立足学生现实生活,又要关注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考虑课程的普适性,又要考虑学生生活环境的特殊性;既要适应当今社会的生活需求,又要体现未来发展趋势。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浅谈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特殊教育中的职业教育,是特校基础教育的延伸和深化,又体现出特殊教育的终极关怀。
如果让残疾学生适应主流社会,回归主流社会,真正达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的,就必须要有融入主流社会的本领与能力,而职业教育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如何办好特教学校职业教育?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要正确认识残疾学生,树立正确的残疾学生观残疾人有不同典型和不同程应的生理缺陷,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特殊的困难,但是他们绝大多数具备劳动能力,更可贵的是他们有着不向命运屈服的坚强意志和毅力,以及积极参加劳动与建设的强烈愿望。
许多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在各行各业中取得了甚至连正常人也难以取得的成就。
残疾学生的职业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的发展情况不同,随着社会分工更加精细化,随着自然科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的生理缺陷得到进一步补偿。
只要实施合适的职业教育,他们的潜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让残疾学生树立要学职业技术的观念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如何使学生对学习职业技术感兴趣。
第一要宣传学习职业技术的作用。
第二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有兴趣的专业。
第三要有社会实践,使残疾学生有成就感。
通过一系列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一种观念:我要学职业技术,我要有一技之长,我要成为有用的人,使这种观念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要突出适应性、内容要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我认为职教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生产流通领域的需要,适应职业岗位需要,具有一定学历,基础理论管用、够用,技能技巧熟练,职业道德良好,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和建设者。
其中的三个“适应”以及“管用”“够用”等鲜明地突出了培养目标的“适应性”。
为此要求残疾学生学习和掌握职业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更鼓励他们一专多能,并能熟练应用,特教的职业教育既有一般职业教育的普遍要求,又有其自身特点的特殊要求。
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开设了社会需要、学生喜爱、家长欢迎和符合自身特点的职教专业.以保证实现目标的达成度。
劳动教育即培养劳动技能的教育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的教育。
这种教育方式是一种重视实践操作和技能培养的教育形式,旨在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真实经验,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与价值,培养勤劳踏实的品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劳动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使他们具备各种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其次,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使命感。
最后,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既要注重理论教育,也要注重实践操作。
在学校教育中,可以设置劳动实践课程,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生产劳动和服务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此外,可通过学生社团、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适应能力。
劳动教育的实践案例近年来,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
比如,学校设立了“技能培训室”,邀请行业专家为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技术水平。
同时,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志愿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意识。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结语劳动教育即培养劳动技能的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学会劳动,感受劳动的快乐与价值,培养勤劳踏实的品质,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希望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能够加强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积极推动劳动教育的发展,为培养具有劳动技能的优秀人才而努力奋斗。
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劳动教育的关键要素劳动技能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未来的就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劳动教育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学生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劳动应该被看作一种光荣、有价值的活动,而不是一种低人一等的工作。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一些成功人士,特别是在某一劳动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向学生们分享他们的劳动经验和故事,以此激励学生。
二、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机会学生劳动技能的培养需要通过实践来完成。
学校应该提供各种各样的劳动实践机会,包括家政实践、手工制作、农田劳作等。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具体的劳动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或社会实践,通过为他人提供有益的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技能培养,还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学校应该开设相关的劳动教育课程,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如工作原理、操作规程等。
同时,学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劳动教育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需要被重视的。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兴趣和擅长领域,因此在教育中应该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劳动教育方案。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不同类型的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选择。
同时,学校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和潜力。
总之,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提供多样化的劳动实践机会、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和未来的就业能力。
谈智障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的意义及措施
智障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的意义及措施
智障是智力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落后,其表现为思维、言语、感觉运动等方面的能力和或因全面发展不够而影响行为,因此,这一群体需要我们特别关爱,并且更加积极地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生活关注。
培养智障学生的劳动技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时也可以使其获得经济收入,使之能够有更好的生活。
智障学生劳动技能培养的意义可以分为学习意义和社会意义两个层面。
首先,劳动培养可以增强学生的遵守纪律性,提升学生的技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其次,劳动培养对社会的意义,包括增加社会经济发展,保障智障学生的安全等。
在实施智障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活动时,需要采取的措施
有:首先,应该提供培训机会,针对不同智障学生的特点,根据智障学生的需求,提供全面的技能培训,确保学生在不同方面有所发展。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应该制定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关注智障学生劳动培训的实施情况,以确保活动的正常进行。
此外,学校管理人员应尽其所能,并经常组织活动,提高智障学生的就业走向意识,让智障学生有机会接触到劳动技能学习,根据情况,积极指导学生参与劳动培训。
总而言之,推动智障学生劳动技能培训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且能够使他们有机会获得经济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能够积极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开拓社会对智障人士的关爱和尊重。
因此,智障学生劳动技能培训非常重要,而且应该让我们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使之在社会上获得更多的尊重和关注。
特殊儿童劳动技能培养的意义及研究策略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对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社会、家庭、社区等对特殊儿童的受教育问题更加关注,特殊儿童在学校学什么、怎样学?以后走出社会如何生存等现实问题急待特殊教育学校和教育部门研究解决。
而对特殊儿童劳动技能的培养就是让学生走入社会、融入社会最直接有效的教育。
方法。
关键词: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劳动一、特殊儿童劳动技能培养的目的意义特殊教育学校是运用特殊的方法、设备和措施对特殊的对象进行的教育的机构。
狭义的特殊教育学校是指将身心缺陷的人,即盲人、听障人(聋人)、弱智儿童教育以及问题儿童教育所纳入的特殊教育范围,并从经济投资、科学研究、师资和设备等方面教育的学校。
各国实施这类教育的机构一般有:盲人学校、聋人学校、肢残和畸形儿童学校、语言障碍儿童训练中心、森林学校、疗养学校、特殊学校、低能儿学校、工读学校、儿童感化院,以及附设在普通学校的特殊班级。
《残疾人教育条例》指出,实施义务教育的残疾儿童,少年特殊教育学校应当根据学生需要,在适当阶段对残疾学生进行劳动技能教育,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所以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计划和大纲中规定把劳动教育和劳动技能的培养作为一项特殊的补偿任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要注重潜能开发和缺陷补偿,培养残疾学生积极面对人生全面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进一步加强残疾学生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通知》《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通知》《毕节市教育局关于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通知》《赫章县教育科技局关于开展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推进通知》。
本论文抽取我校80名残疾学生为对象,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残疾生中有约30%的学生学习知识无目的无梦想,40%的学生不知道学习知识对自己有什么作用,10%的学生学习完全是靠老师灌,有约80%的学生(特别是智力障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一片空白。
浅谈培智学校职业劳动技能教育的实施作者:顾灵妙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12期[摘要]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
”特殊教育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部分,智障学生的教育与发展不仅关系到一个人、一个家庭,更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是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系统工程。
为使智障学生在受教育期间得到缺陷补偿,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及生存能力,缓解智障学生生活就业困难,帮助智障学生家长解决后顾之忧,根据智障学生个体需求、社会需求,学校以职业劳动教育为抓手,对智障学生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提供有效的锻炼和实践机会,寻找适合智障学生就业的岗位,为智障学生引领一条发展、生存之路,使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真正体现。
[关键词] 智障学生;职业劳动;就业;终身发展[中图分类号] G76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2-0128-02“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智障学生的职业劳动教育就在于培养智障学生自立于社会的、独立生存的能力。
一、以生存教育为基础,确立劳动培训目标“生存”是指为了满足自身需要而发挥自己的潜能,与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不断输入、输出的动态过程。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获取新知,从而求得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在1972年《学会生存》报告中,埃德加·富尔曾提出“构成工作的基础”的“四个基本设想”,其中第三个设想是“人类发展的目的在于日臻完善;使他的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样;使他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家庭和社会的成员,作为一个公民和生产者、技术发明者和有创造性的理想家,来承担各种不同的责任”。
智障学生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人,一个公民,同样承担着服务家庭、服务社会的义务。
但我校毕业的几届智障学生情况统计数字显示,参加工作的仅占10.8%,90%的学生因无从劳动就业,或闭门自守,或四处游逛,无法走上自己的人生之路。
特殊学生劳动技能教育方案
特殊学生劳动技能教育方案
一、目的
1、通过劳动技能教育,使特殊学生在劳动技能训练和应用实践中得以充分发展,从而使特殊学生具备基本的劳动技能,适应日常生活,发挥其作用。
2、提高特殊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其劳动能力,培养自我保护意识,为他们的未来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实施方案
1、注重教育教学方法。
采用示范教学、操作教学等模式,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注重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完善,使学生获得真正的实际技能的学习经验。
2、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作用。
采用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善劳动技能,为职业训练和就业准备好坚实的身体基础。
3、培养劳动技能。
在劳动技能训练中,注重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的统一,通过实践活动熟悉劳动技能,加深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性。
4、加强实践操作能力。
结合职业训练,采取分层教学、个别教学等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技能实践和诊断能力进行提高。
5、提高学生的素质。
强调学生自觉性的建设,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通过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时间,地点,工作内容等,加深学生的
素质建设。
三、实施结果
1、通过劳动技能教育,培养特殊学生的独立性,助力他们自主劳动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他们的职业训练和就业。
2、增强特殊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特殊学生的劳动技能,改善特殊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为他们就业应聘奠定坚实基础。
3、增强特殊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更加重视劳动安全,提高劳动技能,不断改善综合素质,助力他们融入社会。
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在当代社会,劳动教育作为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性以及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两个方面来探讨劳动教育的重要目标。
一、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性1. 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劳动教育可以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这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尤为重要。
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够锻炼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面对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做好准备。
2. 培养劳动意识和责任感劳动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参与劳动实践,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到劳动的重要性,明白自身的劳动价值,从而培养起对工作的认真负责的态度。
同时,劳动教育还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劳动的汗水和劳动的辛苦,从而更加珍惜他人的辛勤劳动。
3.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必须与其他人合作完成任务,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劳动实践,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培养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二、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1. 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劳动教育可以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工作安全、操作要领等。
在实践环节中,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劳动实践活动,如农耕体验、家政操作、手工制作等,通过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 学校与社会资源对接劳动教育可以利用学校与社会资源的对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学校可以与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企业参观等。
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实际情况,还能够提供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特殊教育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案引言特殊教育劳动教育是针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和职业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案。
本文将介绍一个简单且无法律复杂性的教学方案,旨在提供特殊教育学生适合的劳动教育内容和方法。
教学目标1. 培养特殊教育学生的劳动技能,使其能够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
2. 培养特殊教育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观念,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3. 帮助特殊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增强自信心和独立生活能力。
教学内容1. 劳动技能培养:-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特长,设计多样化的劳动技能培养内容,如手工制作、家政服务、电脑操作等。
- 通过实践操作和模拟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和技能运用能力。
- 结合职业需求,引导学生研究相关行业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
2. 职业教育:- 为学生提供职业选择的指导和咨询,帮助他们了解不同职业的要求和发展前景。
- 开展职业观摩活动,邀请行业专业人士分享职业经验和就业技巧。
- 通过实、实训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职场适应能力。
教学方法1.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和个体差异,采用个别辅导、小组合作研究等方式,满足不同学生的研究需求。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和交流能力。
2. 情境教学:- 创设真实的劳动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研究相关技能和知识。
- 结合实际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职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教学评估1. 综合评价:- 通过观察、记录和评估学生在实际劳动中的表现,评估其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发展情况。
- 结合学生的研究成绩、实报告等,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的研究进展和问题所在。
2. 反馈和指导:- 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在劳动教育中的优点和进步。
-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供个别指导和补充教学,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研究效果。
结论特殊教育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案应注重个性化教学和情境教学的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
特殊教育中劳动教学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劳动教学,培养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2. 增强学生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4. 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做准备。
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水平,选择适合的劳动教学内容,如:1. 基本家务劳动:如洗衣、扫地、整理房间等;2. 蔬菜种植:如种植蔬菜、浇水、施肥等;3. 手工制作:如编织、剪纸、手工画等;4. 简单维修:如修理家具、电器等;5. 餐饮服务:如简单的厨房操作和食品制作等。
三、教学方法1. 实践导向:注重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2. 渐进式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掌握技能;3.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4. 合作: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和社交能力;5. 实用性教学: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注重实用性。
四、教学步骤1. 引入:介绍劳动教学的意义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2. 示范:向学生展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3. 练: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练,逐步提高技能;4. 巩固:对学生进行巩固练,加深对技能的掌握;5. 应用:将学到的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和职业技能;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和收获,激发学生的兴趣。
五、教学评估1.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情况,评估他们的技能水平;2. 作品评估:评估学生通过劳动教学完成的作品质量;3. 自评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促进交流和进步;4. 参与评估:评估学生在合作和团队活动中的参与程度。
六、教学资源1. 劳动工具和材料:根据不同的劳动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2. 示范视频和图片:为学生展示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技巧提供视觉参考;3. 资料和手册:编制专门的资料和手册,供学生和参考。
劳动教育的技能培养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的教育活动。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了解劳动的意义,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形成勤劳勇敢、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在劳动教育中,技能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探讨劳动教育的技能培养内容及其重要性。
一、劳动教育的技能培养内容1. 劳动基本操作技能劳动基本操作技能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
它包括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器材,如何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装配等操作。
培养学生掌握这些技能,并将其运用到实际劳动中,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劳动安全技能劳动安全技能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在进行劳动活动时,必须要重视安全问题,学会使用安全防护设备,学习安全操作规程,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这些技能的培养可以在学生进行劳动实践时进行,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3. 专业技术技能在某些特定的劳动教育活动中,学生还可以学到一些专业技术技能。
比如,学生参与农田耕作时,可以学到一些农业技术;学生参与编织手工艺活动时,可以学到一些编织技巧。
这些专业技术技能的培养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兴趣。
4. 创新创造技能劳动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技能。
学生在劳动活动中,可以尝试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通过这些实践和思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二、劳动教育技能培养的重要性1. 培养实践能力劳动教育通过实际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这样的实践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
2. 培养合作精神劳动教育提供了一个合作的环境,学生在其中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一项任务。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培养团队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相互配合。
特殊教育中的劳动教学计划概述特殊教育是为具有不同能力和需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的一种教育形式。
劳动教学计划在特殊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自理能力,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目标劳动教学计划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综合发展,包括以下方面:1.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通过教授适应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实际技能,如家务、维修、制作手工艺品等,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通过教授日常生活技能,如自我照顾、饮食健康、个人卫生等,帮助学生提高自理能力,增强独立生活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社交技能: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和互动的活动,如团队项目、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提高社交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内容劳动教学计划的内容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教学内容:1. 日常生活技能:如穿衣、洗衣、做饭、清洁等,帮助学生学会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各项任务。
2. 实用技能:如修理电器、修剪植物、制作手工艺品等,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为日后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 团队合作:通过组织团队项目,如共同制作艺术品、组织社区服务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职业导向: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引导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并提供相关的职业体验活动。
教学策略在特殊教育中,劳动教学计划的策略应简单、清晰,并避免法律复杂性。
以下是一些简单的教学策略:1. 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制定个性化的劳动教学计划,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和受益。
2. 实践导向: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的劳动技能,提高效果。
3. 奖励激励:通过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劳动教学活动,增强动力。
4. 持续评估:定期评估学生在劳动教学中的表现和进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确保教学效果。
结论劳动教学计划在特殊教育中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自理能力。
XXXX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任务及分工方案》,根据市县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培养中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形成家校社协同联动的劳动教育模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我校结合《培智学校教育课程标准》,现就实施劳动教育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培智学生简单的劳动技能,对学生进行职前劳动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通过劳动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形成热爱劳动的情感,掌握一定的劳动知识与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工作重点1.建设课程体系。
各班要结合学生实际,参考劳动清单研究开发校本课程。
以学期、月、周、日为单位,结合重要节假日,鼓励老师以表格、思维导图等形式,根据劳动教育清单内容清晰呈现目标要求、活动内容、评价措施等。
2.创新家庭协同支持机制。
各班通过线上线下家长课程等,加强家长劳动教育引导,宣传正确的劳动教育观,创造家校联动共育的良好氛围。
对学生课外、校外劳动时间作出明确规定。
原则上每周课外劳动和校外劳动时间,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
班主任创新制作家庭劳动评价手册或月度记录,由家长记录学生“家庭劳动清单”落实情况。
通过定期评选“劳动小能手”“优秀学生家长”等机制,推动家庭积极落实劳动清单制度。
3.健全评价机制。
学校将对应劳动教育清单内容,将学生劳动教育学习和参加劳动实践课程、成果展示等情况纳入教师的教学工作考核。
附件:XXXX特殊教育学校劳动教育清单(试行)附件低年级(1-3年级)中年级(4-6年级)中年级(7-9年级)。
劳动节的劳动技能培养劳动节是表彰劳动者贡献的节日,也是促进劳动者继续提高劳动技能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不妨回顾一下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以迎接未来的挑战。
下面,我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劳动技能培养的方法和建议。
一、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劳动技能是指在特定领域和工作岗位上所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技巧。
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还能提升个人的职业竞争力和自我价值。
在当前快速变化和高度竞争的就业环境中,劳动技能的培养已成为劳动者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二、劳动技能培养的方法1. 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劳动技能的培养需要学习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才能真正将所学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并且从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2. 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劳动技能是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逐步提升的。
除了在工作中不断尝试和实践外,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班、实习或交流学习等方式获取更多实践机会,提升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
3. 持续学习与专业知识的更新劳动技能培养需要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技术领域的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
只有保持学习的态度,并及时掌握新知识,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适应工作的需求变化。
4. 参与项目和团队合作参与项目和团队合作是锻炼和提升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
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沟通,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攻克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劳动技能培养的建议1. 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劳动者可以根据自身岗位和职业发展的需求,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例如,明确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技能和知识,规划学习的时间和方式。
通过有目标的学习和培训,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
2. 寻求专业指导和辅导寻求专业指导和辅导可以帮助劳动者更加系统和有效地进行劳动技能培养。
可以请教和咨询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或者参加专业培训机构提供的课程,以获取更多专业指导和学习资源。
特殊教育学生劳动教育教学教案1. 教学目标- 帮助特殊教育学生培养劳动技能和适应能力,提升其自理能力和社交能力。
- 培养特殊教育学生对劳动的积极态度和职业意识,增强其就业竞争力。
2. 教学内容- 理论知识:介绍不同劳动类型和相关技能的基本知识。
- 技能训练:针对特殊教育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劳动技能的训练和实践活动,如簡單的手工活,清洁工作等。
- 社交技巧:培养特殊教育学生在工作环境中的社交能力,如与同事、上级的沟通和合作。
3.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有趣地展示劳动知识和技能。
- 实践活动:通过课堂上的真实情景模拟和实地实践活动,加深特殊教育学生对劳动的理解和掌握。
- 合作研究: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的方式,培养特殊教育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
4. 评估方法- 观察评估:通过观察特殊教育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劳动技能和适应能力。
- 成绩评估:根据特殊教育学生在理论知识测试和技能训练中的表现,进行成绩评估。
5. 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劳动知识和技能。
- 实践场地:提供适合特殊教育学生实践活动的场地,如手工室、实验室等。
- 工具材料:提供特殊教育学生进行劳动训练和实践活动所需的工具和材料。
6.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职业的重要性和劳动的意义。
2. 理论研究:讲解不同类型劳动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技能。
3. 技能训练:组织特殊教育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清洁工作等。
4. 社交训练:模拟工作环境,培养特殊教育学生的社交能力。
5. 总结:回顾本堂课所学内容,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和价值。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应的劳动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7. 教学评估- 基于观察评估特殊教育学生在劳动实践中的表现。
- 基于成绩评估特殊教育学生在理论知识和技能训练中的表现。
-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促进特殊教育学生的研究效果。
特殊教育劳动教育论文研究背景特殊教育是指针对智力、身体、感觉、情感和社交各方面存在某种程度缺陷或障碍的学生进行的一种教育。
特殊教育劳动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特殊学生通过劳动技能培养和职业教育融入社会和就业市场。
研究目的本论文旨在探讨特殊教育劳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改进策略和方法,帮助特殊学生更好地融入劳动力市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研究内容1.特殊教育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分析2.特殊学生劳动教育现状调研3.特殊学生劳动技能培养方法探讨4.特殊学生职业教育模式研究5.特殊学生就业市场适应策略研究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综述、问卷调查、访谈以及实地观察等方法,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全面分析特殊教育劳动教育的情况,获得相对客观的研究结果。
预期成果1.对特殊教育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现实现状进行深入分析2.提出改进特殊教育劳动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为特殊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3.为相关部门和学校提供决策参考和实践建议参考文献•张三. (2010). 特殊教育劳动教育方法研究. 《教育研究》,(3), 45-56.•李四. (2015). 特殊学生职业教育模式研究. 《特殊教育学刊》,(2), 78-89.•王五. (2018). 特殊学生就业市场适应策略分析. 《教育评估与研究》,(4), 102-115.特殊应用场合及相应条款增加场合一:特殊学校教育实践•增加条款:特殊学校设施和师资配备要求•详细说明:针对特殊学校的实际情况,需要明确规定特殊学校应具备的设施标准,如无障碍设施、特殊教室等,并明确师资配备要求,包括专业能力、人员数量等。
场合二:特殊学生实习及就业辅导•增加条款:实习机构合作和就业指导安排•详细说明:就特殊学生实习和就业辅导而言,需要明确规定学校与实习机构合作的程序和标准,以及学校开展就业指导的具体安排和内容。
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问题一:特殊学校教育实践中设施和师资配备不足•解决办法:建立专项资金,用于特殊学校设施改善和师资培训;政府加大对特殊学校的财政支持力度。
特殊教育劳动教育的教学方案简介特殊教育劳动教育是为特殊教育学生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案,旨在帮助他们获得适合自己能力和兴趣的劳动技能,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以支持特殊教育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发展。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劳动类型和技能要求。
2.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如手工制作、园艺、餐饮服务等。
3. 提升学生的自理能力,如个人卫生、日常生活技能等。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5. 增强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教学内容1. 劳动类型介绍: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劳动类型,如手工制作、园艺、餐饮服务等。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呈现,帮助学生了解每种劳动类型的特点和技能要求。
2. 劳动技能培训: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相应的劳动技能培训课程。
例如,在手工制作方面,可以教授学生制作简单的手工艺品,如串珠、折纸等;在园艺方面,可以教授学生种植和养护植物的基本技能。
3. 自理能力培养:通过生活技能培训,帮助学生提高自理能力,如个人卫生、穿着整理、日常生活技能等。
教师可以通过模拟实际情境、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
4. 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培养:组织学生参与团队活动,如集体制作手工作品、园艺项目等,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教授学生基本的沟通技巧,帮助他们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5. 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为学生提供职业适应能力培训,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通过实践活动、实机会等,让学生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教学评估1. 观察评估: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劳动教育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进展和技能掌握情况。
2. 作品评估:对学生制作的手工作品、园艺成果等进行评估,评判他们在劳动技能方面的发展程度。
3. 自我评估: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估,让他们能够主动反思自己的情况和努力程度。
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学生的学习重点主要集中在知识的获取和理论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劳动技能的培养。
然而,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劳动技能是指通过劳动实践获得的技术和技能,包括但不限于木工、焊接、电工等各种实用技能。
通过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可以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可以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学习劳动技能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亲自动手操作,熟练掌握各种技术和技能。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实践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劳动技能培养是一种全面的素质培养,不仅包括技术技能的培养,还包括学生的职业素质、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
通过学习劳动技能,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各种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水平。
另外,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可以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技能逐渐成为求职的重要因素。
具备一定的劳动技能可以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更具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同时,掌握一门实用技能也可以为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
总的来说,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通过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可以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
因此,学校和社会应当充分重视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重要性,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谈以特殊职业教育劳动技能培养
作者:鄢秀红
来源:《东方教育》2014年第12期
【摘要】迈入21世纪,为了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国家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进行职业教育教学与课程改革,为此国家颁布了大量有关职业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政策、法律、法规。
在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大趋势影响下,反思作为其中一部分的我国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其虽然尚具备一定得优越性,但存在问题也日益引起广泛关注,其暴露的弊端使我们意识到改革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就业;特殊职业教育
前言
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是特殊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残疾人能够获得一技之长,走上残而不废,成为自立自强劳动者的关键所在。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教育、就业和生活等问题十分关注,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国家对残疾人教育颇为重视,不同层次的特殊教育如:弱智儿童教育、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残疾人高等教育等都有一定的发展。
但是总地看来,特殊教育和其他教育相比,仍显得相形见拙。
一、实施残疾人职业技术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有关法律的呼唤。
早在1994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残疾人教育条例》就规定:发展残疾人教育,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普及为重点”的方针,着重发展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级、中等以上教育。
此外,《中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残疾人劳动的权利,并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对残疾人劳动就业统筹规划,为残疾人创造劳动就业的条件。
2、残疾人群体的现实需要。
大力发展特殊职业技术教育,为残疾人提供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和更多的就业机会,是广大残疾人的深切渴望和迫切需求。
特殊职业技术教育有利于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走向社会,求职就业。
但是,由于特殊职业技术教育远远落后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大多数残疾人的文化程度都参差不齐,无法接受统一的职业技术教育。
特殊职业技术教育的供需矛盾亟待解决,这就有待于建立一个完整合理的特殊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满足广大残疾人实现自我提升和个人价值的迫切需要。
3、生理学及心理学理论的支持。
现代科学使人们具有如下共识:除了有相当脑缺损的人之外,每个人都有一个功能极强的大脑,而且迄今为止,人脑的大部分功能并没有被开发,即每一个人的大脑都是尚待开发的十分广阔的疆域。
即使有某种身体残缺的个体,根据心理学上关于“补偿效应”的理论,如果有某方面的发展途径被堵塞,只要心理上能克服颓废而奋发图
强,就能使他的精神集中到另一些发展途径,并以超过常人的效果得到补偿。
因此,针对残疾人的职业技术教育不仅是可能的,还会收到某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特殊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人才培养方案。
1)坚持育人第一。
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是特殊教育对象进人企业、适应企业工业需要及自主创业的必要条件。
针对残疾人的职业技术教育首先需要完成的是育人的任务。
提高德育工作的时效性,重抓养成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
2)重视能力的培养。
坚持“三结合”、“三接轨”的办学理念,即“校企结合,残健结合,长短集合”,“与就业接轨,与市场接轨,与世界接轨”,在育人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综合能力,这也是特殊职业技术教育的重心。
特殊学校不能仅仅充当看护或接管的角色,而应为特殊人群的终身发展奠基,授之以渔,训练职业需要技能,培养学习的能力。
3)普通与特殊相结合。
残疾人的固有缺陷决定了特殊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需要普通与特殊相结合。
在育人方面,德育和人生关怀是普通教育;在职业训练方面,则各不相同。
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优势与劣势进行分门别类的筹划,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4)关注实际市场需求。
学校应与各界保持联系,长期深人研究地区的经济结构、技术结构、人力资源结构、就业结构,从而预测学校范围内的人力需求趋势。
有针对性地制定学校计划和培养目标,克服毕业生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并存的人力资源、职教资源浪费的现象。
2、特殊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
残疾人因残疾类别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因此要根据残疾人群的不同类别来开设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
发挥残疾人本身的功能,合理开设专业,充分挖掘残疾人自身的潜力,在技能训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流动的加快要求学生具备职业经验,为跨岗位流动做好准备,因此,需要处理好文化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关系。
大力开发和设置综合课程、模块课程,通过减少课程科目、增强课程特色来提高课程效益。
3、特殊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内容与途径。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决定了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的多样性。
例如,聋人的交流困难、容易遗忘的特点使得基础技能训练较为困难,学习效率低下。
但是他们视觉观察力超常,理解方式独特,应该侧重形象思维内容的教学,充分挖掘聋人的潜力,在教学上,进行丰富的图像教学。
盲人的思想活跃,接受力强,想象力和表现力非常丰富,应侧重有声语言和手法技能的操作训练。
4、教学管理与改革。
特殊学校要结合教改工作,加强校企合作,明确教改方向,改进教改方式,突出职教特色。
首先要加强专业改革和资源整合;其次要加强课程建设和教学建设,保障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最后,要加强实训研究和基地建设,确保实践教学的场地。
5、基地建设。
特殊学校可以向职业学校学习,通过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办学模式为特殊学校提供校外基地,进行实地教学和训练。
但是,比起职业学校,特殊学校的校企合作难度更大,阻碍更多,需要校领导充分发挥个人作用,并且做好充足的地方调研工作,寻求合作契机,加强与地方企业的联系。
6、师资队伍建设。
1)加快培养特殊职业技术教育师资力量。
相关教育部门和社会力量要加紧对特殊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培养,以满足特殊学校和特殊人群的大量需求,制定完善的培养办法和考核标准,使特殊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培养、考核、认证、上岗等一系列过程有章可循,逐渐标准化。
在发展量的基础上注重质的培养,避免矫枉过正,多而不精,造成另一种资源的浪费。
2)激发特殊职业技术教育师资潜能。
校级领导应当明确特殊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千方百计为特殊职教谋发展,为特殊学生谋出路,充分激发特殊职业技术教育教师的潜能。
制定奖罚细则,考核实效,并保障实施,严格监督。
平时也要注重对这类教师的思想教育和工作辅导,让他们明自自己工作的意义,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愉快地投人工作。
3)提高特殊职业技术教育师资素质。
特殊职业技术教育教师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升。
首先,要充分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及重要意义,端正工作态度,树一立正确的职业观,满腔热情地投人到这项工作中去;其次,面对学生要充满爱心,面对教学要充满信心,抱着正确的教学态度对学生进行丰富的人生关怀;最后,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力求上进,积极进取,开展特殊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研究,在第一线为这一教育事业提供丰富的实践研究和理论探索。
结语
职业学校要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要让学生及时获取专业领域所需要的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和养成系统观察、分析的能力和勤于思考、自我学习的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要让学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清晰思路、流畅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鲜明亮出独有的个性;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要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真诚待人,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朴永馨.特殊教育学[M].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2]周明星等.职业教育学通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
[3]卫芳盈.我国职业教育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02第16卷第2期,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