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元记忆监测特点的综述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5
元记忆现象是指人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知和控制,也称为“后设记忆”,是元认知的一种形式。
元记忆主要表现为个体对自身记忆活动的认识、评价和监控的过程,包括确定学习或识记的目标和计划,确定学习的时间分配,选择加工策略,启动、继续或终止识记或提取过程等。
此外,元记忆还涉及到个体对记忆内容在量和质方面的变化。
保持内容在量的方面的变化表现出两种倾向:一种是保持内容的数量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日趋减少,有一部分内容会提取不出或提取错误,产生遗忘现象;另一种是记忆恢复(reminiscence)现象,即学习某种材料后,延迟一段时间后测得的保持量要比学习后立即测得的保持量要高,即延缓回忆比即时回忆效果要好的现象。
在质的变化方面,元记忆涉及到个体脑中新旧信息的相互整合,过去的知识经验、心理定势、需要、动机等,都会对新信息作出某种推测和判断,甚至是重构,这样就带来了记忆内容中质的变化。
总之,元记忆是个体对自己记忆活动的认知和控制过程,其影响个体对记忆内容的保持和恢复。
了解和掌握元记忆的机制和应用,有助于提高个体的学习效率和记忆能力。
记忆规律研究综述摘要:记忆是学习的基础,它的研究对学习者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现有的记忆规律、记忆的生理机制、记忆的科学方法进行了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记忆的界定记忆的分类记忆的生理机制记忆的科学方法记忆和学习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良好的记忆力是成才的先决条件。
我们都深有体会:学习的过程就是与遗忘作斗争的过程。
那么究竟什么是记忆?它又有什么规律呢?一、记忆的界定从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1885年采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记忆过程以来,学习和记忆一直是心理学、神经生物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中最为活跃的方向之一,不同的学派对学习和记忆的现象和规律也有着不同的论述和研究。
以艾宾浩斯为代表的学派所涉及的研究多是可以容纳大量材料,并可以保持很长时间的记忆,因此,他们对记忆的限定只局限于长时记忆。
二次大战后,心理学家开始重视只容纳有限几个项目并保持短暂时间的记忆的研究。
由此,人们对记忆开始新的认识,即人的记忆不仅包括长时记忆,也包括短时记忆。
目前,国内不同权威版本的《普通心理学》对记忆的定义如下:A.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回忆和再认)(叶奕乾等, 《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8.204)。
B.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
C.记忆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提取[3](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1)。
D.记忆是对因经验所学得并保留之行为,在需要时不加练习即可重现的心理历程[4] (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
国外关于记忆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1)在一定的时间内维持信息的能力 (Matlin, 1998);(2)获取信息并在一定的时间内使之保持或修复的心理过程 (Ashcraft, 1994)。
(3)“我们叫做记忆的东西,乃是在人们的头脑中重现无意识内容的能力,并且它还是我们可以清晰地辨别我们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内容联系的第一种功能。
关于记忆的综述摘要:记忆一直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它不仅可以分为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也可以分为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或者前瞻记忆和回溯记忆等等。
对记忆进行综述,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记忆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短时记忆、长时记忆、内隐记忆、外显记忆、前瞻记忆、回溯记忆。
一、短时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作为单位来测量所谓组块是指人们在过去经验中已变为相当熟悉的一个刺激独立体。
如一个字母、一个单词、一个数字、一个成语等。
美国心理学家米勒( G. A. Miller, 1956) 发表一篇论文神奇的数7 加减2: 我们加工信息能力的某些限制。
米勒认为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为7 +-2 个组块, 这个数量是相对恒定的, 这就是短时记忆的组块理论。
米勒的组块理论得到许多研究的支持。
西蒙(H. A. Simon, 1974) 的研究表明, 说英语的人阅读一些无关联的词之后能正确回5- 7 个词, 而与词的音节数目无关; 人们对短语和句子作为组块的记广度略小于词的记忆广度。
我国学者喻柏林等( 1985) 考查汉语语词的短时记忆广度, 他们以单音词、双音合成词四字成语作为材料, 所得结果基本符合短时记忆的组块假说( 即短时记忆能储存一个固定数目的组块)。
张武田等( 1986) 的汉字词和英文字的短语短时记忆容量的比较研究也得出相似的结果。
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
组块的大小、复杂性和熟悉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
喻伯(1985) 、张武田等( 1986) 的研究表明, 双音合成词和四字成语的短时记忆容量不如单音词多, 而四字成语又不如双音词多; 随着组块复杂性的增加短时记忆容量倾向于逐渐降低; 高频词的短时记忆容量比低频词多。
张武田等( 1987,1990) 的研究发现汉字词的笔画复杂性对短时记忆保持量有显著响, 笔画复杂性不同的词的识别时间与其记忆保持量有显著负相关。
不同性质的材料短时记忆容量也不同。
以汉字、图形、数字、位臵等四种性质特征的材料的实验表明, 数字类短记忆容量最大, 其次是图形类, 再次是汉字类, 位臵类的时记忆容量最小。
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大学生的记忆发展具有特殊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学生在学习上的特殊优势,也是大学生学习成绩优秀的重要原因。
一、记忆力和记忆容量都有较大的提升大学生的记忆力和记忆容量都有较大的提升,这是由于大学生处在一个更高的学习水平上,接受知识和技能的速度要快得多,所以记忆容量会变得更大,而记忆力也会有所提升。
二、记忆能力对学习成绩有着重要影响大学生的记忆能力对学习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大学生有良好的记忆能力,那么他们就可以把知识和技能学习得更快,也就能够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三、注意力集中能力也有所提高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能力也有所提高,这是因为大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集中注意力,并且他们在课堂上也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来思考和理解所学知识。
四、主动思考能力也有所提高大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也有所提高,这是因为在大学里,学生要参与一些小组讨论或者是参加课外活动,这样他们就有了一个可以用来思考和发散思维的空间,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思维能力。
五、独立思考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是因为在大学里,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些课外作业,这样他们就有了一个可以用来独立思考和发散思维的空间,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归纳总结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大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这是因为在大学里,学生要参与一些小组讨论或者是参加课外活动,这样他们就有了一个可以用来归纳总结和分析问题的空间,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归纳总结能力。
七、应用性思考能力也得到明显提升大学生的应用性思考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这是因为在大学里,学生要完成一些实际应用项目,这样他们就有了一个可以用来应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空间,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好地发掘自己的应用性思考能力。
以上就是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元认知监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的能力。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元认知监控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关注。
研究发现,元认知监控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等认知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目前对于元认知监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仍存在许多争议和未解之谜。
有必要对元认知监控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揭示其机制和规律。
本研究旨在探讨元认知监控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希望通过对元认知监控的深入分析,为进一步揭示认知活动的机制和规律提供参考。
本研究也将探讨元认知监控在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前景,为促进个体认知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支持。
1.2 研究意义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控的能力。
研究元认知监控的意义在于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个体认知过程中的内在机制,从而提高认知能力和效率。
通过研究元认知监控,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教育和训练方法,帮助个体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了解元认知监控也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认知障碍疾病,为老年人认知训练提供理论指导。
研究元认知监控还可以拓展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丰富我们对认知过程的理解。
研究元认知监控的意义在于促进个体认知水平的发展,推动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进步,为教育和医学领域提供理论支持。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元认知监控的意义与作用,进一步揭示元认知监控在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性及其对个体学习、记忆、决策等方面的影响。
通过系统地总结元认知监控的相关研究成果,分析其发展趋势与未来可能的应用领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与启发。
通过对元认知监控的实验研究方法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揭示元认知监控的内在机制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为进一步拓展元认知监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
本研究旨在全面了解元认知监控的本质和特点,为提高认知监控水平、优化学习方法和提升认知能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2. 正文2.1 元认知监控的概念和理论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和调节过程。
元认知监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综述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主要关注认知控制过程中的执行控制机制,而对元认知监控过程的研究相对较少。
随着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发展和认知控制研究的深入,学者们开始逐渐认识到元认知监控在认知控制中的重要性。
对元认知监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进行综述和总结,有助于拓展我们对认知监控过程的理解,促进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字数:215】1.2 研究意义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对自身认知过程的监控与调控能力,是元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元认知监控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人类认知过程、提升学习效率、促进认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元认知监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个体在认知任务中的思维过程,揭示其对认知任务的主动感知和调控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优化教学方式。
元认知监控的研究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弱点,从而有助于个体调整学习策略,有效地提升学习成绩。
通过对元认知监控的研究可以促进认知科学领域的发展,推动认知心理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深化。
对元认知监控进行系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推动认知科学领域的发展,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促进认知过程的优化。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常是为了探讨元认知监控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对个体学习、记忆和决策等认知活动的影响。
通过研究元认知监控的功能和效果,可以更好地理解个体是如何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进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改进教学、训练和干预方法,提高个体的学习和表现效果。
研究元认知监控还有助于揭示个体在认知任务中面临的挑战和困难,为发展认知心理学理论和实践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研究元认知监控的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推动认知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为个体的认知过程提供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2. 正文2.1 元认知监控的定义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对自己认知过程的监控和调节。
它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元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知识的认知和控制。
长时记忆特点大学生心理健康
长时记忆是指学习的材料,经过复习或精细复述之后,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有以下特点:
记忆容量无限
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记忆容量似乎没有限度,它可以储存一个人关于世界的一切知识,为他的所有活动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
人们从来不觉得过去记得太多,现在一点也记不进去。
长时记忆的容量究竟有多大,有人认为是5万至10万个组块,也有人认为是1015比特,总之,它有巨大的容量。
长时记忆将现在的信息保持下来供将来使用,或将过去储存的信息提取出来用于现在。
它把人的活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联系起来。
它的信息主要来自对短时记忆的内容的复述,也有一些是在感知中印象深刻的内容一次性印入的,特别是那些激动人心引起强烈情绪体验的内容可直接进入长时记忆系统被储存起来。
信息保持的时间很长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甚至数年乃至终生,是一种长久性的存储。
关于元认知的综述的研究获奖科研报告论文摘要:元认知是最近几十年来认知领域研究中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对元认知的诸多观点和研究进行了整理,对中西方对元认知所做的一些实验也做了一些介绍,并对元认知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希望能对今后元认知的研究有所帮助。
关键词:元认知动机;学习动机00G642.0 000B 001002-76610002-010-02元认知这一概念,最早由弗拉维尔(Flavell)在1976年提出,他认为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
即认知主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结果或与之相关的活动的认识。
关于元认知的结构,心理学家们有不同的意见。
Browm(1987),Barker(1994)认为:元认知是指意识到的关于认知的知识和认知的监控,即元认知结构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监控两部分,这一结论被称为元认知的二分法。
元认知知识是主体通过经验积累起来的,关于认知活动的一般性知识,即认知主体对影响认知活动的因素、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作用的结果等方面的认识。
元认知监控是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而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元认知知识通过元认知监控起作用。
Cavanaugh&Perlmutter(1982)认为元认知结构应当包括三部分,即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知识是指关于个人的认知活动以及影响这种活动的各种因素的认识,其主要包括认知主体方面的知识,即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关于主体认识水平和影响认知活动的各种主体因素的认识;有关认知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和有关认知策略方面的知识。
元认知体验是指任何伴随着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
元认知监控是指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行为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
对于元认知的结构分类,至今仍存在争论。
有些人认为元认知三分法中的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关系并不是十分紧密,它更多的涉及到认知活动中的情绪体验,而情绪属于不同领域的研究内容。
元记忆的名词解释元记忆是指人类记忆系统中一种特殊的记忆形式,它能够储存和回忆起自己的记忆内容和记忆过程。
元记忆在认知心理学中被广泛研究,并对理解记忆的运作机制和认知过程有重要影响。
元记忆是对记忆的反思和自我观察能力。
每个人都有能力对自己的记忆进行评估并记住记忆的来源和情境。
在元记忆的研究中,咨询准确分辨出并报告他们对特定记忆的信心水平的自我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这种反思和自我评估的能力是人类与其他动物在记忆方面的显著区别。
通过元记忆,人们可以了解到记忆的编码、储存和检索过程。
元记忆使我们能够探寻记忆的源头,回忆起记忆的依据和背景。
例如,当我们回忆起一个事件时,我们可以与自己的感知和情绪状态进行联系,了解当时的情境和体验。
元记忆还有助于我们评估和调整记忆的可靠性。
我们的记忆并非总是完全准确的,元记忆使我们能够检视并评估自己的记忆内容的真实性。
通过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估,我们可以识别和纠正记忆中的错误或误导。
元记忆的发展和训练对于认知能力的改进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当我们发展元记忆能力时,我们的自我控制、抑制、规划和组织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这些认知能力对于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制定都至关重要。
元记忆的运作过程与大脑中的特定区域有关。
研究发现,前额叶皮层在元记忆的形成和运作中起着重要作用。
前额叶皮层是大脑中与高级认知功能相关的区域,它与计划、决策、工作记忆和自我监控等认知过程密切相关。
然而,元记忆也并非完美无缺。
我们在回忆过程中可能会受到自身的偏见和扭曲。
例如,当我们回忆一个事件时,我们可能会受到自己的情绪或个人偏好的影响,导致回忆的内容不完全准确。
此外,我们的元记忆能力也可能受到压力、情绪和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提升和保持良好的元记忆能力。
例如,我们可以采用笔记、整理和总结的方式来提高记忆的编码和储存。
此外,保持良好的睡眠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记忆和元记忆能力有积极影响。
总结起来,元记忆是人类记忆系统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使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记忆进行反思、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估。
元记忆监控研究综述摘要:元记忆研究是元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它反映了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总体认识和控制。
元记忆作为元认知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中监控是元记忆的重要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自己记忆状态的意识和对自己记忆程度的判断和估计。
围绕监控的关系,研究者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假设,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该文系统探讨了元记忆的内涵、作用机制和基本理论, 也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研究方向。
从三个方面概括总结了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1)元记忆监控的相关概念;(2)元记忆中监控关系的基本假设;(3)监测和控制过程的内在联系。
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元记忆监测控制引言在心理学与哲学领域长期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是,主观经验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许多研究者认为,主观经验导致了行为的产生。
也有学者认为,主观经验可能是以行为的反馈为基础的,并在行为之后才表现出来。
美国的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all 认为元记忆是个体关于记忆过程不同方面的知识(包括信息编码和提取等方面的知识)和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包括对记忆系统的功能、局限性、困难的认识和评价、对自己记忆策略的运用和使用策略之后的情感状态等的了解以及对记忆系统的监控)[1]。
元记忆研究是当前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热点。
而在元认知这一特定的领域,两者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在元认知监测和控制上。
从1976年,Flavell 提出元认知的概念以来,关于两者之间的关系,一致在探讨和不断的发展中,也是近年来心理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课题之一。
1. 元记忆的内涵元记忆的研究始于60 年代初哈特(Hart) 所做的关于知晓感(FOK)的博士论文。
不同心理学家对元记忆的内涵提出了不同的界定。
Flavell认为元记忆是指对记忆过程和内容本身的了解和控制。
Brown和Kluw都认为元记忆主要是对记忆过程的监控。
监测作用体现为对正在进行的认知过程进行监视和评价。
当代大学生的右脑记忆如何-调查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大脑记忆认识程度的现状和现在大学生的记忆方法和用脑习惯,来增强大学生科学用脑合理用脑的意识,提高大学生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启发右脑用右脑记忆的关注度。
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当代大学生的右脑记忆如何-调查,一起来看看吧!关键词:右脑;记忆;认识;大学生一、调查背景右脑记忆教育起源于日本,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日本教育学博士七田真就提出了右脑记忆教育并逐渐有了一些右脑教育理论。
目前日本已有数百所学校采用了七田式右脑教学法。
他的教育理论还远播美国、东南亚以及韩国等地,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国出现的一些新的记忆大师其实都是掌握了这种记忆方法,并常年练习应用达到了熟能生巧的地步而已。
早在1986年王维老师就曾在中央电视台国庆晚会上作过这方面的表演。
王维老师的“快追记忆法”和弟弟王鉴的“英语单词快速记寸乙法”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对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记忆力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对学生右脑的开发应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通过对不同年龄专业同学的调查来了解大学生对大脑记忆认识程度的现状,现在大学生的记忆方法和用脑习惯以及了解大学生对启发右脑用右脑记忆的看法。
以增强大学生科学用脑合理用脑的意识,提高大学生注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启发右脑用右脑记忆的关注度。
二、调查结果分析本次调研活动中,一共调查900人,其中无效问卷23份,有效问卷877份。
1.大学生对提高记忆力的期望程度调查发现98%的大学生期望提高记忆力,仅有2%的大学生不愿提高记忆力。
由调查结果可见大学生在提高记忆力方面有较高的热情,这也反映了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中记忆知识时出现困难,这也成为制约他们学习的一个难题。
2.大学生对记忆和右脑记忆方法的认识程度2.1统计结果绝大多数大学生清楚“大部分左撇子比右撇子的人在记忆方面更具有优势吗”“如果同时看到含有相同信息的文字和图片,你认为哪一项你会记得更多”这种常识性问题。
记忆源检测的特征与机制研究【摘要】:自1993年,Johnson、Hashtroudi和Lindsay提出了源检测的概念——对记忆、知识或信念归源的评估与决策过程——之后,记忆源检测的研究便逐渐开始受到研究者们的青睐,因为它“使心理学关于记忆的认识从一个实验室的主题,转移到了现实生活中”(郭力平,1999)。
源检测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记忆现象,它是一个生态效度极强的研究领域,因为:第一,源检测研究源自于记忆研究取向从科学化向生态化的转变;第二,源检测研究从直接范式走向间接范式是出于更好地模式现实生活中的源检测过程;第三,源检测的三大特征——脆弱性、监控性和先验性,与诸如无意识抄袭等许多生活现象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第四,源检测的机制分析将揭示构成源检测三大特征的内部机理,为指导生活实践提供更多的帮助。
在理论分析了源检测的起源、发展、特征及机制之后,笔者认为出于指导生活实践的目的,有必要进一步探索记忆源检测三大特征与生活现象间的关系、三大特征的变化规律及其内部机制。
实验一证明了即便在类似于日常生活的情景——学生品德评价中,仍可以发现源检测的相对脆弱性,而这种相对脆弱性似乎是错误观念的主要成因,并且源检测脆弱性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再认成绩,能够提高再认成绩的各种方法在某种时候也能用来降低源检测的脆弱性,从而减少错误观念的发生率。
实验二关注与证人证词可靠性有着莫大联系的先验性倾向——图片偏向,结果发现源检测的先验性图片偏向是跨任务存在的稳定倾向,并且它随学习遍数的增多,变得越发顽固,这就意味着可以通过减少误导信息的学习次数,避免图片偏向,从而提高证人证词的可信度。
实验三发现和无意识抄袭现象中一样,在经典的源检测范式中,源信息的编码仍无法自发产生,且检测的监控性随源信息本身编码强度的提高而降低,这表示源检测的监控性可能是无意识抄袭现象的重要解释机制,源检测的监控性随源信息本身编码强度变化的规律可以为减少无意识抄袭率提供借鉴。
记忆研究综述摘要记忆是大脑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家对大脑的记忆的机理进行大量地研究,取得很多成就,但仍然存在很多未知。
海马是形成记忆的必不可少的组织,海马的不同部位在记忆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障碍。
记忆形成的过程包括编码、储存、提取三个阶段。
根据记忆的时间长短和记忆阶段,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期记忆。
长期记忆的表现形式有外显式和内隐式。
提出一些模型来解释,但并不完善。
遗忘是记忆的一个特征,大脑某些结构损伤后,会产生遗忘症。
1.记忆的生理结构基础1.1神经细胞大脑是由神经细胞构成的,神经细胞分为树突、细胞体和轴突三部分。
轴突于树突之间的相接处叫突触,突触是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结构。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突触就会生长、增加,使之与相邻的神经细胞联结、沟通。
接受同样的刺激次数越多,其联结就越紧密而形成了定式,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记忆。
1.2海马[1]海马区是大脑皮质的一个内褶区,在侧脑室底部绕脉络膜裂形成一弓形隆起,它由两个扇形部分所组成。
早期科学家发现,因癫痫而行双侧颞叶包括海马结构切除的病人记忆发生障碍,表现为不能记住刚看过的文字内容,他们认为他对新知识经验的保持只能持续5秒钟,但切除以前已经保持的记忆没受影响。
神经科学家们开始相信,不同的脑部结构在记忆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内侧颞叶系统是由海马及相邻有关皮层组成,包括内嗅皮层、外嗅皮层和海马旁回。
海马是内侧颞叶记忆系统中与学习记忆最密切相关的结构。
临床上也陆续发现,海马及边缘系统其他部位的一过性缺血,可导致一过性的遗忘症。
海马及周围结构的很小损害,都可引起明显的记忆障碍。
此外对动物的海马也进行了积极研究。
海马是正常记忆必不可少的结构基础。
海马的损害会导致记忆的障碍,而且似乎主要是近记忆的障碍。
海马区在脑中为发作阈值低的部位。
因为几乎所有癫痫患者的发作皆由海马区所起始,像这类以海马区为主的发作,有许多的情形是很难以药物治疗的。
记忆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探究记忆的特点和记忆过程。
通过对被试者的观察和测试,我们得出了一些有关记忆的重要发现。
实验结果表明,记忆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记忆的编码、存储和检索。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设计、方法、结果和讨论,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引言:记忆是人类认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允许我们保存和回忆过去的经历和信息。
然而,记忆并非完美无缺,有时会出现遗忘、失真或干扰等问题。
因此,了解记忆的特点和记忆过程对我们理解人类认知功能至关重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测试被试者的记忆能力,探讨记忆的相关特征。
方法:1. 受试者选择:我们从大学校园中随机选取了50名年龄在20到30岁之间的大学生作为实验受试者。
2.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一套标准的记忆测试材料,包括20张图片和20个单词。
这些材料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记忆挑战性。
3. 实验程序:a. 第一阶段:被试者被要求在5分钟内仔细观察和记忆呈现在屏幕上的图片和单词。
他们被告知这些内容将在后续的测试中用于回忆。
b.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结束后,被试者需要进行一个填空测试,以回忆他们在观察阶段看到的图片和单词。
c. 第三阶段:在填空测试完成后,被试者被要求对第一阶段中呈现的图片和单词进行选择性回忆。
他们需要从给定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的答案。
结果:1. 记忆表现:根据填空测试和选择性回忆测试的结果,我们发现被试者对图片和单词的记忆能力存在差异。
其中,图片的记忆表现略优于单词。
2. 遗忘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试者对图片和单词的记忆逐渐减弱。
在测试后的24小时内,被试者的记忆几乎消失。
3. 干扰效应:在填空测试中,一些被试者可能会受到干扰因素的影响,出现与实际记忆不符的答案。
4. 学习策略:一些被试者采用了各种学习策略来提高记忆表现,如组织信息、重复学习等。
讨论:本实验的结果与以往的研究一致,即记忆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我们发现,图片相对于单词在记忆上具有一定的优势,这可能与视觉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关。
青少年元记忆能力发展的认知研究①摘要:元记忆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其发展研究包括元记忆知识的习得与发展、元记忆监控能力的发展等。
20年来的研究表明:青少年元记忆能力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性和关键期,年龄和教育训练是其两个重要影响因素。
但该领域研究还存在理论概括性不高、被试代表性不强和比较缺乏多因素实验研究等问题。
其未来的研究中宜采用多因素实验设计,不断提高研究的系统性和生态学效度。
关键词:青少年;元记忆能力;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控元记忆(metamemory)是指向自己记忆的一种复杂、有层次和动态的认知系统,它由元记忆知识(metamemory knowledge)、元记忆监测(metamemory monitoring)和元记忆控制(metamemory control)三个有机成分构成。
个体的元记忆能力(metamemory ability)也因此表现在三个方面:元记忆知识的多寡与可激活性、元记忆监测判断的精确性及元记忆控制的有效性。
个体依靠元记忆系统对自己的记忆活动进行监控,表现为记忆活动中的元的活动能力和技能。
2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元记忆的研究集中于青少年元记忆能力的发展,具体地说,主要包括:元记忆知识的习得与发展、元记忆监测能力的发展和元记忆控制能力的发展。
本文对此进行综述,以尽可能勾画出青少年元记忆能力发展的图示和趋向。
1.元记忆知识的习得与发展1 元记忆知识习得的早期表现对简单的记忆情景和简单的记忆策略有效性的认知是元记忆能力发展的最初表现。
此类问题研究首先集中于幼儿园和小学儿童,以探明其早期表现的年龄特征。
研究表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就可表现出对“学习”、“忘记”等简单的有关记忆词句的理解,偶然能认识到无意义的、机械学习的项目会很快被忘掉,还可直觉感到学习过而忘记的事物重新学习会更容易些、给予更多的时间有利于学习和回忆、较多的材料比较少的材料难学些,说明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儿童对记忆活动的性质、特别是具体的记忆情景已有一些简单模糊的认识。
大学生元记忆监测特点的综述作者:张李斌毛青松刘鑫菲杨娅卓岩瑞婷宋玉英罗红格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28期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元记忆监测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元记忆监测是指个体对自身记忆能力的评价和估计,其中任务变量、个体变量、知觉线索变量和策略变量均会对元记忆的监测判断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元记忆监测影响因素拒绝敏感性1.元记忆监测的概念元记忆是指人们对记忆的认知和记忆过程的监测与控制,分别对应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测和元记忆控制三个因素[1],其中元记忆监测是元记忆的重要组成因素,同时是与元记忆能力紧密联系的重要因素。
元记忆监测是指个体对自身记忆能力的评价和估计,或者说是个体对自身记忆能力的评判,个体对于外部客体记忆资料的记忆能力的主观体验。
元记忆的检测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时候我们会感觉自己的记忆力下降,总是忘记一些事情,从前能记住的东西记不住了;也有的时候会感觉自己的记忆能力空前得强,记什么都又快又准确,这种感觉就是我们对元记忆的一种监测。
简而言之,元记忆监测表现为个体记忆活动结束之后,自己对忆材料难度、回忆的正确与否,知晓程度、自信程度的判断。
元记忆监测的分类如下:一类是回溯监测,比如提炼记忆的活动完成后,对自己的回忆或再认准确性的鉴定称为自信心判断(judgment of confidence,JOC);另一类是预见监测,比如:在记忆任务开始前鉴别当前任务难度(ease of learning,EOL),记忆任务进行中对自己最终回忆结果的预估,称为学习判断(judgments of learning,JOL),对当前无法回忆但又能唤醒一部分影像的资料在之后再认任务中的成绩的预估称为知道感判断(feeling of knowing,FOK)[2]。
2.元记忆监测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任务变量、个体变量、知觉线索变量和策略变量均会对元记忆的监测判断有一定的影响[3]-[4]。
Busey等(2000)发现亮度影响个体的学习判断和自信心判断。
研究者给被试展示出一系列亮度水平不同的人脸图片,被试每学完一张人脸图片后进行学习判断,所有图片学完之后进行再认测试,并做自信心判断。
结果发现,被试的学习判断和自信心判断都受亮度的影响,表现为被试给予高亮度图片更高的学习判定和自信心判定。
有研究表示字体大小和个人的学习判断之间也有关系。
在研究中,被试学习不同字体大小(18 pt/48 pt)的项目,每学完一项目即进行学习判断,最后完成自由回忆测试。
结果发现,相对于小字体的学习项目,被试给予大字体的学习项目更高的学习判断,但回忆成绩不受字体大小影响。
更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发现字体大小对学习判断的影响是稳定的:即使明确告诉被试实际回忆结果与字体的大小无关,字体大小仍然能作用于学习判断。
这种字体大小效应在后续的研究中被反复验证[5]-[7]。
此外,Susser等[8]发现字体大小效应是相对的。
实验中,一组被试学习字体大小不同的词汇(被试同时具有流畅和不流畅的体验),另外两组被试分别学习大字体或小字体词汇(被试只有流畅或者不流畅体验)。
结果发现,只有当被试同时有流畅和不流畅体验时,字体大小才会作用于学习判断。
而Ball等(2014)研究则发现,字体大小效应因学习材料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他们以文本(由心理学术语及其定义组成)为学习材料。
被试自定步调学习不同字体大小(24 pt/48 pt)的文本材料,每学完一术语定义后做学习判断。
结果发现,被试对小字体文本的学习判断高于大字体文本,这一结果和以往研究发现的字体大小效应相反。
Ball等人认为,这可能是文本材料不同于单词所致。
Miele和Molden(2010)发现文本清晰度也影响学习判断。
他们让被试浏览清晰度不同(清晰:Times New Roman 字体/模糊:Juice ITC 字体)的文本,并进行学习判断。
结果表明,被试对于清晰文本的学习判断更高。
此后,Yue等(2013)通过操纵分辨率(模糊文本较清晰文本向外扩散10%的像素点)验证了这一结果。
尹观海等(2014)针对聋童的元记忆研究发现,聋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的发展水平均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
低年级不能准确地判断和估计自己的学习程度及在记忆测验中可能取得的成绩,也不能有效地分配学习时间;中年级处在元记忆监测与控制发展的加速期,其监测判断的准确性显著提高,并有意识地进行记忆控制;高年级记忆监控能力达到较高的水平。
聋童元记忆监测的不同方面发展轨迹不一致:自信心判断(JOC)和知晓感判断(FOK)发展早,发展水平较高,学习程度判断(JOL)发展缓慢,发展水平低。
针对学习困难的孩子的元记忆监控研究发现,学习困难的孩子在三种元记忆监测判断值上均显著低于学优儿童;学习困难的孩子具有元记忆控制能力,但其控制水平相对低于学优儿童;学习困难的孩子的元记忆监测判断和学习时间分配之间存在交互影响;学习困难的孩子的元记忆监测和控制水平存在较为复杂的发展特点。
据此得出结论,学习困难的孩子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能力都比学优儿童弱,同时揭示了一定的发展趋势。
2.1情绪对元记忆监测的影响关于情绪影响元记忆监测的研究范式有两种:分别为材料变换式和情绪诱发式[9]。
材料变换式是目前研究情绪对元记忆监测作用的主要范式,简而言之就是将原来的(中性材料)实验材料替换成情绪性材料,而原来的实验范式和实验过程不做更动。
根据所使用实验形式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情绪词(对)、情绪图片和情绪面孔三种。
Zimmerman等首先使用情绪词,Resh首先使用情绪图片及Kelly和Metcalf首先使用情绪面孔进行了元记忆的监控研究。
情绪激发是在传统的元记忆研究范式(R-J-R)的来源根基上,加入一个情绪激发的过程。
通过对被试情绪的激发,他们在一定情绪状态下完成元记忆监测的任务。
根据情绪诱发的方法不同可以区别为行为激发、认知激发和感官激发三种。
Koriat和Nussinson最早使用行为激发研讨元记忆,张振新和徐宪斌则使用认知激发研讨元记忆,Resh使用感官刺激引发的办法,情绪图片与中性词进行匹配,通过对视觉刺激诱发情绪的办法以研讨元记忆。
情绪词能影响情绪,情绪能引发心理活动,作为心理活动的诱因,情绪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记忆。
积极情绪词可以引发正性情绪,增强被试的自信心,从而推动记忆更高效的提取。
而消极情绪词导致了负性情绪,使被试变得不那么自信,降低了被试的唤醒水平。
研究发现,人们之所以深刻地记忆某些人际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体验而不是其他的体验,是因为这些体验附带着使个体感受强烈的情绪。
社交情绪是指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与他人接触所唤起的回忆的、想象的、预期的或真实的情绪。
研究表明,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个体对于附带情绪的体验记忆得更好,特别对于积极情绪的记忆。
而对情绪词记忆的研究也得到相同的结果,Tse等人的研究表明,在情绪词的瞬时顺序的记忆中,被试对积极情绪词的记忆要好于对消极情绪词的记忆。
已有记忆方面的研究表明,自我参照效应在记忆中起重要作用。
自我参照效应是指当记忆材料与自我相关时,对于材料的记忆要好于对材料进行其他方式的编码记忆的现象。
在Rogers等人的研究中,当被试用某个形容词描述自我的时候,回忆的成绩要比使用其他的编码方式记忆材料的回忆更好。
根据自我参照效应的图式理论,自我参照以某个事件或情境为基础对信息进行加工,从而促进信息的回忆。
2.2拒绝敏感对元记忆监测的影响拒绝敏感是指个体忧虑地推测他人的拒绝的一种人格倾向,即个体经常推测自己会被拒绝,容易感觉到拒绝,对拒绝过分敏感,并为之恐慌,在模糊情景中过早地预计自身会遭到拒绝,并产生过激的行为。
当觉察到预估的屏绝时,个人就会产生敌意或攻击行为--这是具有高拒绝敏感的个体不容易脱离的一个恶性循环[10]。
有的人他们对拒绝十分敏感,这种敏感使得他们产生了心理偏差,在不知情或是模糊的情景中认为自己会遭到拒绝[11]。
Downey等人的研究表明,重要他人对于其需要重复性拒绝是个体的高拒绝敏感性的来源[12]。
拒绝敏感性对元记忆监测也有影响,拒绝敏感性过高会导致社会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因此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得支持和肯定,免受拒绝和排斥也就成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
个体先前经验可能造成其以后的思维定式,如果先前遭受过过多的拒绝或是其他社会交往中的挫折都可能导致其对社会交往中的拒绝存在焦虑的预期。
关于拒绝敏感性的测量,大多用自陈式问卷的方式,如赵艳林等修订的《Downey拒绝敏感性量表中文修订版》。
研究显示,不同拒绝敏感性的个体在认知的加工机制上可能存在差异,这项研究成果给了人们对拒绝敏感性研究的新方向[13]。
有关高拒绝敏感个体认知加工特性的实验主要探讨了高拒绝敏感个体的注意特点,研究结果表明具备高拒绝敏感的个人在对社交拒绝材料的加工可能存在偏差[14],但拒绝敏感性在认知的其他方面的作用仍有待发现。
拒绝敏感与社交情绪之间相互影响。
社交情绪会诱发拒绝敏感的产生,而相对的拒绝敏感会带来一系列社交情绪,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相交关系并非绝对的平行关系。
高拒绝敏感性的个人在面临屏绝或思路不清的情境时的情绪唤醒度更高,对信息记忆的情境依赖性更强,所以高美等[15]发现高拒绝敏感性的个体更倾向于记忆描述自我积极情绪的词语。
国外以往的研究表明,高拒绝敏感性的个体更倾向于注意具有威胁的社交线索,对消极的社交线索的记忆更好。
高美等发现高拒绝敏感性的个体更倾向于记忆描述他人消极情绪的词语。
拒绝敏感性过高会导致社会生活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因此如何尽可能多地获得支持和肯定,免受拒绝和排斥也就成为其行为的基本动力。
个体先前经验可能造成其以后的思维定式,如果先前遭受过过多的拒绝或是其他社会交往中的挫折都可能导致其对社会交往中的拒绝存在焦虑的预期。
参考文献:[1]张振新,明文.元记忆监测研究的横向比较[J].心理学报,2012,35(5):1102-1106.[2]周楚,刘晓明,张明.学习困难儿童的元记忆监测与控制特点[J].心理学报,2004,36(1):65-70.[3]陈芳艳,李锋盈,李伟健.知觉线索对元记忆监控的影响[J].心理科学进展,2016,24(4):494-500.[4]金玉华.认知方式和内外部线索对元记忆监控和回忆成绩的影响[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6.[5]Kornell, N., Rhodes, M. G., Castel, A. D., & Tauber, S. K.. The Ease-of-processing heuristic and the stability bias: Dissociating memory, memory beliefs, and memory judgements[J]. Psychological Science,2011,22(6): 787-794.[6]Miele, D. B., Finn,B., & Molden, D. C.. Does easily learned mean easily remembered: It depends on your beliefs about intelligence[J].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11,22(3):320-324.[7]Mueller, M. L., Dunlosky, J., Tauber, S. K., & Rhodes, M. G. The font-size effect on judgments of learning: Does it exemplify fluency effects or reflect peoples beliefs about memory?[J]. 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 2014,70(1):1-12.[8]Susser, J. A., Mulligan, N. W., & Besken, M. The effects of list composition and perceptual fluency on judgements of learning (JOLs)[J]. Memory & Cognition, 2013,41(7):1000-1011.[9]王勋,姜珊,高艳芳,张振新. 情绪影响元记忆监测的研究范式及其机制[J]. 心理研究, 2015,8(1):8-14.[10]Boyce P, Hickie I, Parker G, et al. 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 and the one-year outcome ofa depressive episode[J].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 1992, 26(2):156.[11]张莹瑞,李涛. 拒绝敏感的认知与神经机制[J]. 心理科学进展, 2013, 21(11):1939-1948.[12]Downey D., Dumais S., Dan L.,et al. Understand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archers’ queries and information goals[J]. 2008:449-458.[13]杨玲. 大学生学业自我调节问卷中文版的修订[J]. 教育技术研究, 2012(3):247-247.[14]赵艳林. 社交拒绝对个体心理反应的影响:拒绝敏感性的调节作用[D].宁波:宁波大学, 2012.[15]高美,耿晓伟. 不同拒绝敏感性大学生对社交情绪词记忆的偏好[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 (1):137-141.基金项目:华北理工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2016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