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红楼梦
- 格式:docx
- 大小:16.42 KB
- 文档页数:6
细说红楼|红楼梦里的女性(二)蒋勋细说红楼梦第五回下元春|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第一个是元春:“宝玉看了仍不解。
待要问时,情知他必不肯泄漏;待要丢下,又不舍。
遂又往后看,只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一香橼。
”“弓”是谐音,就是皇宫的宫,因为元春后来嫁到皇宫做贵妃了。
上面挂了一个香橼,香橼是一种芸香料植物,可用作中药,又可作香包。
“橼”和“元”是同音字,是讲元春。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元春做了贵妃,二十岁左右死的,她生前执掌大权,是皇帝非常宠爱的一个贵妃。
有点像五月的榴花一样,红得发紫。
石榴的花是最红的花,古代叫做榴火。
“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梦归”,初春就是元春,后面迎春、探春、惜春,没有一个比得上元春。
后面“虎兔相逢大梦归”,这个胡适没有考证出来,有的本子是“虎兕相逢大梦归”,兕是犀牛。
胡适认为,虎兔可能在讲十二生肖,元春在虎兔之间那一年死掉。
这是胡适的一个猜测,是无法印证的,因为我们不知道元春在哪一年死的。
如果是“虎兕相逢大梦归”,可能有政治斗争的问题。
虎和犀牛都是厉害的东西,在这个斗争里她被牺牲了。
元春的死跟贾家的败落有非常大的关系。
荣国府受到皇帝非常大的恩宠是因为元春,元春一死,接下来就是贾家抄家,整个没落了。
从元春的判词里面可以看到,她的命运主宰着整个贾家的盛衰。
探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后面又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这儿讲的是探春。
按照年龄,应该先讲迎春的,可是先讲了探春,因为探春在小说里比迎春和惜春都重要。
林语堂在英文版《红楼梦》的介绍文字里,一再强调他最喜欢的角色就是探春。
探春是贾政和赵姨娘生的女儿。
在过去,非嫡生子地位是非常卑微的。
她生性要强,聪明能干,很会做人。
可妈妈变成她最大的痛苦。
因为她妈妈很没有教养,在公开场合侮辱探春的总是妈妈。
探春后来结婚了,嫁得非常远。
一般人认为她嫁到柬埔寨、越南这一带做了藩王的妃子。
国学经典:说不尽的《红楼梦》国学经典:说不尽的《红楼梦》引导语:《红楼梦》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政治论著,是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的国学经典,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红楼梦的知识。
《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尽的经典,后世人对它的研读热潮,几乎从未间断过。
据考证,“红学”一词,最早见于清末画论家李放所著之《八旗画录》,其中提到:“光绪初,京朝上大夫尤喜读之(指《红楼梦》),自相矜为红学云。
”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不朽名著,《红楼梦》不仅在文学上成就非凡,在历史、哲学、宗教、美术、服饰乃至经济、建筑、医学等多个领域,都有值得深入研究之处。
因此,一百多年来,红学除了在纵向上有旧红学、新红学、当代红学之分外,横向又有评论派、考证派、索隐派、创作派等几大类型,成果丰硕。
被认为是当代红学之评论派代表人物之一的知名学者刘梦溪,学风严谨、思想明通,早年的学术方向以文学为主,后逐渐转入文化史、学术史和近现代学术思想史方面,近年对陈寅恪、马一浮等国学名家的研究颇为引人关注。
红学研究是刘梦溪涉猎较早的领域。
他的第一篇红学论文,为连载于1964年《光明日报》上的《探春新论》,当时年仅23岁。
多年来,他先后出版《红楼梦新论》《红楼梦与百年中国》《情问红楼》《牡丹亭与红楼梦》等多部专著。
其中,《红楼梦与百年中国》是从现代学术史的角度研究红学的史论著作,广受好评。
鲁迅先生曾经高度评价说,自有《红楼梦》以来,所有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刘梦溪对《红楼梦》亦无比钟爱,说“中国文学的集大成者,唯《红楼梦》足以当之”,“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红楼梦》里应有尽有,文备众体不足以形容。
”在他看来,虽然《红楼梦》只是一部长篇小说,却好像把整个中国文学史都装在里面了。
同时,《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宝典,是古今描写爱情的“杰构”,有他书所不能比拟的特异之处。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一回即借僧人之口宣称要抒写世间“儿女之情”,在这方面做足了功夫。
刘梦溪由此感叹,“能够写出‘儿女真情’,试想这是何等高傲庄严的文学大判断”。
高三作文:也说青春版《红楼梦》“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一部《红楼梦》歌尽真情殇逝,众芳凋零;写尽人间百态,世道兴衰,自问世以来一版再版,传唱不衰,真真一部不朽的煌煌巨著,旷世奇书。
而今天,某微信公众号推出青春版《红楼梦》,粉红封面、好妹妹乐队演唱的主题曲、阅读陪伴APP以及“可以一起拍照”,如此轻佻媚俗的装帧,却自诩“225年出版史上最优质的版本”,无怪乎掀起轩然大波,遭到一星差评。
也许有人会说,便携皮套、小开本、轻型纸、好妹妹乐队演唱的主题曲、阅读陪伴APP,更便携,更时尚,更能抓住青年读者的心,是接地气、与时俱进的表现。
然而,我认为这真是拙浅之见。
文化自有其严肃性,《红楼梦》如此厚重的著作,寄寓的是作者是对社会深刻的批判,对生命深沉的思考,对历史对文化对人生深度的哲思;表达是悲是愤是思索;而今天以如此轻佻的装帧面世,恐怕出版者所见的多是书中的痴情爱意,而对这部伟大著作中的社会之思、人生之思以及悲愤之情一无所知,真应了作者所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我想到岳麓书社脂汇本《红楼梦》,一色暗红硬皮,只在左上角烫着不大的金色书名及作者,掩卷给人无尽沉思;人民文学插图版《红楼梦》淡淡的米黄色封面中间靠上竖书温婉的黑色行书“红楼梦”三字,暗纹中隐约可见一丛细竹下黛玉悄然而立,黯然神伤,让人心中顿生无限悲悯之意。
我又想到鲁迅给自己的作品设计的封面,多是稍作艺术化处理的简单的的书名,最多配上一幅线条抽象的画,象《而已集》或《朝花夕拾》,素穆简洁却摄人心魄,无色彩之眩目,无喧嚣以乱心。
相由心生,著作的装帧设计与其精神内涵表里为一,或者让装帧设计成为对著作精神内含的一种诠释或解读,方为正道。
而青春版《红楼梦》轻佻媚俗的装帧,体现出的是出版者对这部伟大著作主旨的肤浅理解,甚至是媚俗化理解。
如此帧版,以色彩、一起拍照为噱头卖点,其目的恐怕是为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吸引其眼球,赚其钱财,本质上是打着普及名著的幌子,骨子里却是谋取他人钱财的心思,其心可诛;而不是真正的要普及名著,让伟大的著作影响人,深刻的哲思启悟人,崇高的情怀涵养人,不是对青年、对社会、对民族负责的行为。
《红楼梦》人物分析1. 贾宝玉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他是贾府的公子,深受宠爱。
贾宝玉天生聪明才智,但性格多变,喜怒无常。
他对美丽事物有着强烈的追求欲望,同时又受制于家族的束缚和社会的压力。
贾宝玉的形象既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男性审美观念,也体现了社会局限对个人发展的困扰。
2. 林黛玉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位主要人物。
她是一个文才出众、性格独立的女性角色。
林黛玉具有敏感和多情的性格,她痛苦于自己的命运和家族的束缚。
她的形象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权力和自由的限制,以及女性在传统社会中的挣扎和反抗。
3. 薛宝钗薛宝钗是贾府的亲戚关系,是一个文静、贤淑的女子。
她和贾宝玉有着特殊的感情,但由于命运的安排,她与贾宝玉无法成为真正的伴侣。
薛宝钗的形象展现了传统社会对女性婚姻的重视和为人处世的能力。
4. 王熙凤王熙凤是贾府中的一个强势女性角色,她精明能干、机智过人。
她善于掌控和操纵权力,对家族的事务有着深入的了解。
王熙凤的形象代表了封建社会中女性通过掌握家族内部权力来维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方式。
5. 贾母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也是贾府的家长。
她是一个典型的贤淑女性形象,具有传统道德观念和权威。
贾母在家族内担任着重要的角色,她关心家人,注重家庭的兴衰。
贾母的形象体现了封建社会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上是《红楼梦》中主要人物的简要分析,他们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角色。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和人性困境。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是把《红楼梦》放在中国小说创作的历史长河作出高度评价的。
现在《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不光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广大读者一般也是这么看的。
评红有个非同一般的现象,象攀登云梯那样,你有多大本事,多高境界,能在学术上攀登得多高,它就能给你多高的层次。
比如说一般的小说很难上到哲学层次的分析,但《红楼梦》却可以经得起哲学分析。
1995年浙师大梅新林教授就写了一本《〈红楼梦〉的哲学精神》,由专门出版一流学术著作的学林出版社出版,在红学界影响很大。
我自已也有点体会。
1994年夏天,写《〈红楼梦〉虚实论——兼谈〈红楼梦〉以小说创构意境》,思考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攀升,几乎是一天上一个台阶,进入一个新境界,最后认识到曹雪芹首先是个大诗人,然后才是大作家,他用诗的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小说创构意境的第一人。
评价《红楼梦》还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个人本人文化素养越高,见识越广,对《红楼梦》研究得越深入,对《红楼梦》的评价就越高。
毛泽东对《红楼梦》很有研究,他的评价就很不一般。
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
”毛泽东视野开阔,他从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在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中,独独提出《红楼梦》。
在他看来,中国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但《红楼梦》可以胜过人家。
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于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
“也即是说,所谓中国历史,就文化意味而言,可简明扼要地划分为《红楼梦》之前的历史和《红楼梦》之后的历史。
红楼梦故事简说
故事始于贾宝玉出生,贾母决定将他收为养子。
宝玉与表妹林黛玉相依为命,两人逐渐产生情愫。
但是,宝玉也被其它女子所吸引,包括薛宝钗和贾元春等人。
在家族变迁、善恶报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众人的命运不断发生变化,最终走向悲剧结局。
其中,宝玉因为与黛玉的感情深厚而感到痛苦,黛玉更是因为宝玉的变心而痛苦不已。
整个故事除了讲述了爱情悲剧,也反映了封建家庭的衰落和上层社会的道德堕落,批判了封建礼教的偏执和禁锢。
《红楼梦》赏析——话红楼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红楼梦》赏析——话红楼优秀8篇《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最优秀的现实主义文学巨著,本店铺为您精心收集了8篇《《红楼梦》赏析——话红楼》,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红楼梦》读后感14篇《红楼梦》读后感1有一部分人说《红楼梦》是一部含笑的悲剧,说实在话,我并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作为一个刚入道的红迷,我对于《红楼梦》的认识还过于肤浅,只是用自己有限的领悟能力去领悟《红楼梦》无限的韵味,笔墨游戏,没有真正的输赢,只是适当发表自己的意见罢了。
十二金钗中有两个可谓是天上少有,地下无双,她们的判词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不难猜到,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她们是《红楼梦》里的主角,有许多过人之处,但也许是“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她们终逃不过悲惨的结局。
林黛玉,多愁善感,与贾宝玉初次见面就似曾相识,曾经山盟海誓,终落得“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根入梦遥”。
她本是太虚幻境的一棵绛珠草,到人间历劫,却堕入红尘,无法自拔。
她那副病西施楚楚动人的样子,终究被泥土掩埋。
她与贾宝玉生活在封建社会,却偏要冲破封建礼教,她一生追求自由与洁净,就像她《葬花吟》中的诗句:“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堆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到最后,泪水哭干了,便魂归离恨天。
可以说,她就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她不希望贾宝玉堕入名利场,发生本质的改变,她不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偏要大展奇才,她爱刻薄人,爱使小性儿,因此,她并不受到大家的欢迎,不受下人的拥护,即使是贾母,也不过是对她十分疼爱,但内心深处并不看好她,并不欣赏她,只是看在她母亲贾敏的份上,让她不受欺负,况且又有金玉之论,在宝玉的婚事上,贾母便更不考虑她了。
凤姐一计将宝钗与了宝玉,而她,则在他们成亲的时辰泪干气绝。
病时无人探望,死后无人理会,她也算得上是可悲了吧。
从小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好容易有一个宝玉这么个知己,却硬生生被长辈们拆开,悲惨的死去,而她一生所追求的自由与洁净也自然随之逝去。
可叹她“闲静时如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却落得如此悲惨。
红楼梦我想说的话红楼梦我想说的话此时此刻,我情不自禁地想起那本经典的小说《红楼梦》。
虽然这部小说已经写了三百多年,但它的魅力仍然不减。
在我看来,这本小说不仅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更是一本教给我们很多道理的书籍。
下面,我将分享我对《红楼梦》的一些看法。
一、人生的真谛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
他们各自经历了不同的磨难和坎坷,但他们依然能够保持坚强的信念。
我觉得这就是人生的真谛:无论遭遇怎样的困境,我们都应该保持坚强的意志和信念,相信自己能够挺过去。
二、家庭的重要性在《红楼梦》中,宝玉和黛玉虽然从小在相互依偎中长大,但他们却因家庭的复杂而产生了许多问题。
在我看来,这说明了家庭的重要性。
一个稳定、和睦的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收获到许多珍贵的品质,例如懂得尊重他人、容忍、理解和包容等等。
三、名利的盲目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都为了名利而漠视了亲情和爱情。
他们将所谓的“面子”和“尊荣”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我觉得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很常见。
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看看自己是否也陷入了名利的盲目中。
四、情感的力量故事中,黛玉的死让人很难过。
黛玉是一个善良、敏感、有情有义的女孩,她的离去给人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我想说的是:当一个人的感情被忽略或遭到伤害时,他们会感到非常痛苦。
情感的力量非常强大,我们应该尽我们所能去保护和珍惜它们。
五、珍视友情在《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物都有着深厚的友情。
他们相互扶持、相互鼓励,度过了许多难关。
我觉得这是友情的美妙之处。
友情是无价的,我们应该珍视、维护它们。
六、珍惜生命《红楼梦》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都经历了不幸的命运。
人生是脆弱而短暂的,我们应该珍视它。
不要在意那些过去的不美好,我们要好好地过每一天,享受生命中所有美好的东西。
在总结这篇文章时,我想说我热爱《红楼梦》这本书,它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的顽石在那两人看来只是浊物一般,并非可造之材,复又因一段风流韵事缺个人儿,人世间便又多了这一似才非才,难以警醒的孽胎祸根。
怕只怕古往多少骚客只曹雪芹一人,忧皆由历来几多亭台独悼红轩一处得了锲机言了那一纸荒唐,载了那一把辛酸泪。
无人能解其中味,又云是作者痴。
在那个时代竟敢开怀,写出个《好了歌》,唱得个真真切切,明明白白。
功名?为何古今将相成荒冢,更被野草没?金银?又为何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恨可恨娇妻: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他去了。
自第三回黛玉抛父进京都便引出了一个个风流人物,原来尽在贾府。
若非如此又有怎么个去处能有那么多奇异呢?那宏伟建筑虽是不知,却也记得些人物,那凤姐真个是人如其名,浊物也真正是无故寻愁觅恨,又作似傻如狂,空有其里,道他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想也并不为过。
红楼梦直至第五回才现真身,只因那可卿摆了酒宴,想是那时宝玉还不胜酒力,又因娇惯,梦游太虚幻境,本以为可以以此警醒,使其多留心于孔孟之道,致力于经世治家,全没想到:仙子也有犯错时,只恨那顽物天生的淫欲忿难平!。
作者: 陈祖慧
作者机构: 渝州大学
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55-58页
主题词: 《红楼梦》;曹雪芹;林黛玉;色空观;贾宝玉;“色空”观;百科全书;大旨谈情;甄士隐;
浮生若梦
摘要: 《红楼梦》是超越时空的.从它诞生以来关于它的话题、评说已绵延二百余年,因它而诞生的专门学问“红学”,至今“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的显学”.《红楼梦》还要“无尽地探索下去”.之所以说“无尽地探索”,实在也是不得已的事.两个世纪过去了,人们连它的“主旨”“本旨”究竟如何也还说不清,道不明,依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原来也属必然,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一则因为《红楼梦》是这样一部活生生的,如同生活本来一样丰富得无以复加的百科全书,“而且不仅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一则是因了读者的眼光有种种.因而,任何简单的概括说明都难以概括说明,任何评判都不免失之偏颇,难以眼人.《红楼梦》真是不说也罢——欲罢不能!笔者不揣浅陋写此文,也有欲罢不能之意.所说是关于《红楼梦》本旨的一点思考,不敢有劳方家学者,便不说“就教于方家学者”的客套话,想必“话说红楼”的沧海,总是容得一粟的.。
历代名⼈评说《红楼梦》 ⼀、平步青先⽣评说《红楼梦》 晚清时期,有个叫平步青的学者曾经这样说过:“《红楼梦》原名《⽯头记》……初仅抄本,⼋⼗回以后轶去;⾼兰墅侍读颚续之,⼤加删易……世⼈喜观⾼本,原本遂湮。
然⼚肆尚有其书;癸亥上元,曾得⼀帙,为同年朱味莲携去。
书平平⽿,⽆可置议。
”平步青认为《红楼梦》不过是⼀部写得平平的书⽽已,他基本上没有给《红楼梦》以任何赞誉的评价,但也没有给以批评和指责。
这⼤约是⽬前所知的最早对《红楼梦》进⾏评论的⼀个⼈。
⼆、戚蓼⽣先⽣评说《红楼梦》 戚蓼⽣也是晚清时期的学者,他曾刻有⼀部由他⾃⼰写序的《红楼梦》版本,⼈称“戚序本”。
他对《红楼梦》的评价是这样说的:“写闺房则极其雍肃也,⽽艳冶已满纸矣;状阀阅则极丰整也,⽽式微已盈睫矣;写宝⽟之淫⽽痴也,⽽多情善悟,不减历下琅琊;写黛⽟之妒⽽尖也,⽽骂爱深怜,不啻桑娥⽯⼥。
”他还说:“盖声⽌⼀声,⼿⽌⼀⼿,⽽淫佚贞静,悲戚欢愉,不啻双管齐下也。
噫,异矣!” 戚蓼⽣先⽣是《红楼梦》问世以来第⼀个真正能赏识它的⽂笔之奇的⼀个⼈。
三、鲁迅先⽣评说《红楼梦》 鲁迅先⽣在他的《中国⼩说史略》中说:“(《红楼梦》)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
”他认为,《红楼梦》是⼀部带⾃传性的作品。
他还这样说:“⾄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见在中国的⼩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讳饰,和前⼈的⼩说叙好⼈完全好,坏⼈完全坏的,⼤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物,都是真的⼈物。
总之⾃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
——它那⽂章的旖旎和缠绵,倒是还在其次的事。
”关于对《红楼梦》的评价,他⽤如下⼋个字进⾏了⾼度概括:“正因写实,转成新鲜。
” 鲁迅先⽣对《红楼梦》的评价是正确的,所以,当代著名作家刘⼼武先⽣就认为,鲁迅对红学的贡献是最⼤的。
四、⽑泽东评说《红楼梦》 ⽑泽东是伟⼤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和诗⼈。
他酷爱读书,尽管⽇理万机,但却在百忙中竟然多次读过《红楼梦》。
解说《红楼梦》解说《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对现实社会的黑暗,封建腐朽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
《红楼梦》其实是宝玉黛玉宝钗三人感情世界的悲剧,不仅仅是他们之间爱情纠葛的悲剧,更多的是封建礼教对青年摧残造成的悲剧,是落后社会习俗和婚姻理念引发的悲剧。
《红楼梦》悲剧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先锋。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是把《红楼梦》放在中国小说创作的历史长河作出高度评价的。
现在《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不光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广大读者一般也是这么看的。
毛泽东对《红楼梦》也很有研究,他的评价就很不一般。
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
”毛泽东视野开阔,他从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在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中,独独提出《红楼梦》。
在他看来,中国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但《红楼梦》可以胜过人家。
著名作家宗璞先生在王蒙《红楼启示录》一书的序言中说:“《红楼梦》是一部挖掘不尽的书,随着时代的变迁,读者的更换,会产生新的内容,新的活力。
它本身是无价之宝,又起着聚宝盆的作用,把种种的睿思,色色深情都聚在周围,发出耀目的光辉。
”从以上的点评可以看出红楼梦悲剧作品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先锋。
《红楼梦》悲剧色彩是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冷静的思考。
《红楼梦》对封建社会进行了冷静的评价,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的著作,全书体现了一种朦胧的民主主义思想。
有人说曹雪芹的《红楼梦》就是单纯的艺术,不能牵扯上政治。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对《红楼梦》有一个非常精辟的评价:“至于说到《红楼梦》的价值,可是在中国底小说中实在是不可多得的。
其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所叙有人物,都是真的人物。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
”鲁迅是把《红楼梦》放在中国小说创作的历史长河作出高度评价的。
现在《红楼梦》是中国古典小说最高峰,——不光学术界达成了共识,广大读者一般也是这么看的。
评红有个非同一般的现象,象攀登云梯那样,你有多大本事,多高境界,能在学术上攀登得多高,它就能给你多高的层次。
比如说一般的小说很难上到哲学层次的分析,但《红楼梦》却可以经得起哲学分析。
1995年浙师大梅新林教授就写了一本《〈红楼梦〉的哲学精神》,由专门出版一流学术著作的学林出版社出版,在红学界影响很大。
我自已也有点体会。
1994年夏天,写《〈红楼梦〉虚实论——兼谈〈红楼梦〉以小说创构意境》,思考不断深入,认识不断攀升,几乎是一天上一个台阶,进入一个新境界,最后认识到曹雪芹首先是个大诗人,然后才是大作家,他用诗的虚实结合的方法写小说,是中国文学史上以小说创构意境的第一人。
评价《红楼梦》还有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这个人本人文化素养越高,见识越广,对《红楼梦》研究得越深入,对《红楼梦》的评价就越高。
毛泽东对《红楼梦》很有研究,他的评价就很不一般。
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国“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
”毛泽东视野开阔,他从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在浩如烟海的文史典籍中,独独提出《红楼梦》。
在他看来,中国有“很多地方不如人家”,但《红楼梦》可以胜过人家。
上海华东师大有位学者,写了一本《历史文化的全息图像——论〈红楼梦〉》,其中谈到《红楼梦》对于中国历史具有开天辟地的界分性:。
也说《红楼梦》
也说《红楼梦》
近几年把《红楼梦》细细品味了三五遍,小说对比着影视剧一起看的,另外也对比着一些红学砖家的评论,去体会一些心得。
不是说我有心研究这玩意,也不是说我考究原著作者写红楼的本意以及第五回中人物结局的安排,亦或者对于作者想表达的思想感情或是想要揭示的现实黑暗与政治斗争之类的。
对于众砖家的拍砖,实有一些不同观点,憋在心里也确实不快。
现在的我们一代的青年,自打小时候开始就是按部就班学习着国语,一本语文课本学习了几十年,不管是现代文,抑或唐诗宋词抑或文言文。
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对于文中某个字眼用的好,或者某个词在当篇文章中不可替代,再就是通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我想说,学习国语,一直都在被误导着,要么断章取义,要么一面之词。
对文章的作者而言,的确就是因为当时的某件事某件事物有感而发即兴做篇文章,亦或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因为某个任务不得不去做一篇文章。
扯得有些远了,但是这也是我想说的东西。
纵观《红楼梦》全本,抛开什么什么本,什么什么批,单就现在的通行本而言。
作者曹雪芹先生的生世经历了大富大贵到穷迫不堪,或许这就是他写红楼梦的起因,亦或者他个人的写照。
《红楼梦》全本都贯穿着神话色彩,真事隐云云,情可情通篇。
为什么现在很多砖家在研究评论时候非得以当下现实的角度去考虑人物的出场及结局呢?这里就只说秦可卿与林黛玉俩人结局。
抛开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非同作者所著的问题。
在小说第五回,宝玉偶然就寝于侄媳妇秦可卿卧室,随即梦游太虚幻境,很多正册副册以及红楼梦曲对通
篇人物性格事迹简单介绍并预言人物结局。
很多砖家在拍砖,秦可卿之死:怀孕了但是自己公公的骨肉,一旦生下来,四大家族的名誉扫地,抑或危及四大家族生死存亡。
贾母作为幕后掌权人让她不得不死,让王熙凤中间多次探望病情,但却不怀好意;贾珍为此专门找冯紫英及冯紫英介绍的医官为托给秦氏治病,但结局只有一个,让秦氏这个怀孕的女人要么不要生下孩子,要么就是母子双亡,原因是王熙凤在探望秦氏时候秦氏有一句话“治得病治不得命”,众砖家就说了,秦氏知道自己所处万分尴尬,死命一条了,所以秦氏背负着莫大的心理压力以及家族众人的施压悬梁自尽。
但是小说看了NNN遍,死活没有看出来哪儿表现出四大家族不让秦氏活下去,或是四大家族对秦氏不好。
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梦醒之后回家时候,焦大在骂人“爬灰……”,宝玉问王熙凤爬灰什么意思时候,王熙凤给宝玉一顿威胁,这就明摆着,秦氏与贾珍有染人人皆知的事情,在那个时代,那种家族,其实这种事情算是正常的,皇帝类似的案例多不胜数的。
要知道,孩子即使生下来,秦氏也有自己的名义丈夫贾蓉的,难道会有人要为孩子验血验生父不成?孩子没有生下来,所以另一种情形不得而知,何况小说根本没有具体说清楚是不是怀孕了,但是众砖家肯定想的更多。
秦氏死了以后贾珍的伤心欲绝以及奢华的葬礼又成了众砖家拍砖坚持他们见解的强有力的理由。
我就不明白了,你那么爱一个人甚至可以代替她死,你会为了自己的名誉置你爱的人于死地吗?古代君王还有烽火戏诸侯的典故。
有些事情是有目共睹的,有些事情是公开的秘密,心照不宣而已,大家睁只眼闭只眼过去就是了。
哪有众砖家所研究的那么复杂呢?带宝玉进去太虚幻境的人事秦可卿,在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时候,教宝玉懂
得人事的仙子是秦可卿。
小说通本以神话色彩为线索,那么也可以这样说,现实中秦氏的存在只是仙子的幻象,出现的目的只有一个,引领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教宝玉懂得人事。
在她的任务完成以后就可以位归仙班了。
尽管四大家族人人不舍,但是天命难为,岂是几个凡人太医所能治其病灶呢?秦可卿与贾珍有染,不是为别的事情,只为与宝玉同样在幻境有染做铺垫,要知道贾珍宝玉都是秦可琴的长一辈。
这样一说似乎也有理的。
秦氏的问题就说到这里了。
再说林妹妹。
一次看一个砖家的解读红楼梦,说是高鹗歪曲曹雪芹的本意,让林妹妹死于肺痨。
而曹雪芹的本意,在第五回中有“玉带林中挂”一句判词,以及林黛玉葬花吟中“花魂”一词,“强于泥淖陷沟渠”一句以及黛玉与湘云对诗时候一句“冷月葬花魂”,林妹妹在曹雪芹的本意该是在月下沉湖或者悬梁自尽。
《红楼梦》中,林妹妹无疑是让众人又爱又恨的的,爱她的才貌,爱她的深情;恨她的言辞冒犯,恨她的小肚鸡肠。
先从神话色彩来说林妹妹,绛珠草到绛珠仙子,再到幻化人像还泪,不管三世情缘或者宝黛之情,这段感情由始就已注定,而在还泪途中又遭遇到金玉良缘的冲击,一个是宝钗的金项圈,一个是湘云的金麒麟。
三国中周瑜有句话“既生瑜何生亮”。
在这里,对于林妹妹的问题就是既有木石姻缘一说,何有金玉良缘一说?命运究竟在安排什么?想安排什么?或许,绛珠仙子下凡前说的一句话就已注定结局: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
一厢情愿,两情相悦?众人觉得哪个更适合呢?神瑛侍者下凡历劫是没有目的的,或许早就忘了之前的甘露之惠,而绛珠仙子下凡却有明确的目的——还泪。
所以,不管宝玉和宝钗一起,或者和湘云一起,都是理所当然的,绛珠草你既然是还
泪的,那就注定不能和宝玉在一起,不然泪从何而来?泪干之际也是绛珠草位归仙班之时。
林妹妹在小说中出场伊始,就告诉众人患有先天不足之症。
黛玉在贾府中的身份,位置,不得不让她行事处处小心。
当时的时代,嫁出去的女儿真就是泼出去的水,与娘家无甚相干的。
迎春的悲剧就充分证明这一点:抵债外嫁被虐致死,四大家族能做些什么呢?所以,黛玉在贾府而言什么都不是,就是一个寓居的外来客,更算不得千金小姐的。
黛玉自己也明白这一点,她所受到的养尊处优,完全基于贾母的溺爱,一旦贾母不在了,那么她的好日子也到了尽头了。
这也是黛玉所谓的小肚鸡肠的根源。
再说宝黛之情,当时的时代,男人三妻四妾算是正常,所以谈不上宝玉滥情一说,他可以钟情于任何一个女人,也可以同时钟情于每一个女人,小姐身份的黛玉,宝钗,湘云,槛外人妙玉等等,丫鬟身份的袭人,晴雯,金钏,五儿等等。
女人而言,像是李纨一样才算是女人的最佳形象代言。
然则,黛玉犯了一个错,与当时时代所违逆的错,她深深的爱着宝玉,却默默无闻,永远那么含蓄内敛,从未直接表达过什么,但是有一点,她想独揽宝玉的爱,想宝玉只爱着她一个人,与其他的女人都无纠葛甚至远远避开。
也因此,黛玉吃醋的时候不少,伤心流泪的时候更多。
说到宝玉,他爱黛玉也爱的深沉,但是,心里的杂念较多,上边提到的女人,宝玉同样都有着一样的感情,只是相对于黛玉而言程度较浅一些,虽然也因为那些人哭过笑过呆傻过,但是没有像因为黛玉一样病入膏肓过。
黛玉的一生,是在提心吊胆中度过的,是在高度警惕中度过的。
而黛玉本身又有先天不足之症。
现代医学证明,适量的哭,眼泪可以排除体内的毒素。
但是黛玉的哭,有些过了,宝玉挨打后眼
睛桃子一样来偷看宝玉还担心为人所知留下被讥笑的把柄。
试问,任何一个人像是黛玉一样累,一样提心吊胆,一样心事重重,一样先天不足之症,可以坚持活多久?其实,我的困惑,依然没有明白先天不足是什么病。
但是看黛玉的死因,得知宝玉要和宝钗结婚,伤心欲绝,只求速死,临终前只一句“宝玉,你好好……”千言万语,全部没有表达出来,让读者慢慢去猜测,去品味。
我想说的问题就在这里了,为什么众多砖家一致认为黛玉就是肺痨呢?就是因为黛玉最后症状咳血痰吗?如果真是肺痨,作为传染病,贾母会允许众多人与黛玉有接触吗?为什么与黛玉接触过的人没有一个再得了肺痨呢?黛玉的死因先从神话角度说,前面说过了,黛玉泪干之时,就是绛珠仙子位归仙班之时。
宝玉宝钗金玉良缘成真之际,绛珠仙子下凡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也该回到属于她自己的地方了。
所以,这时候黛玉不得不死。
小说里的世界中,黛玉在心底郁结的重重心事无人诉说,无处诉说,伤心欲绝,无限憋屈只能在心底自己慢慢消化,原本身体就不好,试问谁可以承受?众多的砖家可以吗?黛玉本身就有嗽疾,在诸多不意之下,在万念俱灰之际,在伤心欲绝之时,咳血又怎么了?吐血也是完全正常的。
因为咳血就是肺痨?为什么不是严重的肺炎甚至是肺癌呢?难道只有肺痨会咳血吗?还是在那个时代的人不会得肺炎或者肺癌呢?肺痨岂不是你们所谓砖家的一面之词?亦或是你们在杜撰曹雪芹先生的原意?难道你们这就是所谓的高鹗曲解曹雪芹的败笔之处?我们的砖家,请不要再做一些无谓的事情了。
考虑一下怎么去培养一些有用的人才,这才是关键。
不要把每个人作文的心态都拘泥于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与现实的揭示中了。
那只是你作为读者通过
赏析全文所领悟到的你的见解而已,和作者本人是没有什么瓜葛的,更可能其他的读者所领悟的东西大相径庭的,这完全是误导别人,误人子弟。
其实,这也是当下教育的悲哀。
难怪古代人文学上的成就现今无人超越。
不要再以古人的成就沾沾自喜,不要因为老祖宗的成绩洋洋自得。
考虑怎么培养一些更有成就的人才去传承古人,超越古人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