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错题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24.78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错题解析与答疑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同学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有时会因为一道错题产生迷惑,甚至阻碍对其他知识点的理解。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的错题进行解析和答疑,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1. 问题:小明将一块质量为2kg的物体从7m的高度自由落下,求物体落地时的速度。
解析与答疑:根据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v = √(2gh),其中v为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下落的高度。
代入已知数据,加速度因重力加速度近似为9.8m/s²,高度为7m。
解答:v = √(2 * 9.8 * 7) ≈ √(137.2) ≈ 11.7m/s因此,物体落地时的速度约为11.7m/s。
2. 问题:小红用一个相机记录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加速行驶的过程,根据照片上所显示的物体的位置与时间数据如图所示,求汽车在2s时的速度。
解析与答疑:根据速度的定义v = Δx / Δt,其中v为速度,Δx为物体位置的变化量,Δt为时间的变化量。
通过图示数据,在2s时的速度可以通过计算2s到3s的位置变化量除以1s得到。
解答:Δx = 5m - 2m = 3m,Δt = 3s - 2s = 1sv = Δx / Δt = 3m / 1s = 3m/s因此,汽车在2s时的速度为3m/s。
3. 问题:一辆汽车以30m/s的速度沿水平道路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红灯,需要紧急刹车。
已知汽车的减速度为5m/s²,求汽车从刹车开始到完全停下来所需的距离。
解析与答疑:根据物理运动公式v² = u² + 2as,其中v为末速度,u 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此处为减速度),s为位移。
由题可知,末速度v为0,初速度u为30m/s,减速度a为-5m/s²,因为刹车是减速行为。
解答:v² = u² + 2as0 = (30m/s)² + 2(-5m/s²)s900m²/s² = 10ms + 2(-5m/s²)s900m²/s² - 10ms = -10ms + 2(-5m/s²)s900m²/s² - 10ms = -10ms - 10ms900m²/s² - 10ms = -20ms900m²/s² = 10mss = (900m²/s²) / (10m/s)s = 90m²/s ÷ 10s因此,汽车从刹车开始到完全停下来所需的距离为90m。
易错例题详解例1甲、乙两人手拉手玩拔河游戏,结果甲胜乙败,那么甲乙两人谁受拉力大?【错解】因为甲胜乙,所以甲对乙的拉力比乙对甲的拉力大。
就像拔河一样,甲方胜一定是甲方对乙方的拉力大。
【错解原因】产生上述错解原因是学生凭主观想像,而不是按物理规律分析问题。
按照物理规律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是由哪一个力决定的而是由合外力决定的。
甲胜乙是因为甲受合外力对甲作用的结果。
甲、乙两人之间的拉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是相互作用力,甲、乙二人拉力一样大。
【分析解答】甲、乙两人相互之间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甲、乙两人身上。
【评析】生活中有一些感觉不总是正确的,不能把生活中的经验,感觉当成规律来用,要运用物理规律来解决问题。
例2如图2-1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在水平方向上共受三个力,F1,F2和摩擦力,处于静止状态。
其中F1=10N,F2=2N。
若撤去力F1则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为()免费来自A.10N向左B.6N向右C.2N向左D.0【错解】木块在三个力作用下保持静止。
当撤去F1后,另外两个力的合力与撤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故A正确。
【错解原因】造成上述错解的原因是不加分析生搬硬套运用“物体在几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如果某时刻去掉一个力,则其他几个力的合力大小等于去掉这个力的大小,方向与这个力的方向相反”的结论的结果。
实际上这个规律成立要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去掉其中一个力,而其他力不变。
本题中去掉F1后,由于摩擦力发生变化,所以结论不成立。
【分析解答】由于木块原来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所受摩擦力为静摩擦力。
依据牛二定律有F1-F2-f=0此时静摩擦力为8N方向向左。
撤去F1后,木块水平方向受到向左2N的力,有向左的运动趋势,由于F2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所以所受摩擦力仍为静摩擦力。
此时—F2+f′=0即合力为零。
故D选项正确。
【评析】摩擦力问题主要应用在分析物体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的情况,所谓运动趋势,一般被解释为物体要动还未动这样的状态。
高一物理错题笔记易错题型一:质点的运动【典型例题】1.汽车以10 m/s 的速度行驶5分钟后突然刹车。
如刹车过程是做匀变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5m/s 2,则刹车后3秒钟内汽车所走的距离是多少? 【错解】因为汽车刹车过程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v 0=10 m/s 加速度a=5m/s 2据S=v 0t +12at 2,则有位移S=10×3-12x5×9=7.5 (m)【易错分析】出现以上错误有两个原因。
一是对刹车的物理过程不清楚。
当速度减为零时,车与地面无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变为零。
二是对位移公式的物理意义理解不深刻。
位移S 对应时间t ,这段时间内a 必须存在,而当a 不存在时,求出的位移则无意义。
由于第一点的不理解以致认为a 永远地存在;由于第二点的不理解以致有思考a 什么时候不存在。
【正确答案】依题意画出运动草图1-1。
设经时间t 1速度减为零。
据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 1=v 0+at则有0=10-5t 解得t=2S 由于汽车在2S 时【解析】物理问题不是简单的计算问题,当得出结果后,应思考是否与S=-30m的结果,这个结结果是与实际不相符的。
应思考在运用规律中是否出现与实际不符的问题。
2. 经检测汽车A的制动性能:以标准速度20m/s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制动后40s停下来。
现A在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行驶发现前方180m处有一货车B以6m/s的速度同向匀速行驶,司机立即制动,能否发生撞车事故?【错解】设汽车A制动后40s的位移为s1,货车B在这段时S2= v2t = 6×40=240(m)两车位移差为400-240=160(m)因为两车刚开始相距180m>160m所以两车不相撞。
【易错分析】直接将P,Q看作曲线上的点用导数求解。
这是典型的追击问题。
关键是要弄清不相撞的条件。
汽车A与货车B同速时,两车位移差和初始时刻两车距离关系是判断两车能否相撞的依据。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分析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1、判断两个矢量是否相等时或回答所求的矢量时不注意方向;2、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不注意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说明;3、不管题目要求g值习惯取10m/s2,在计算某星球上的平抛、落体等问题时,很容易出现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当做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处理情况;4、受力分析时不完整,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时合外力漏掉重力;5、字母不用习惯写法或结果用未知量表示,大小写不分(如l和l),求得物理量不带单位(对字母表示的结果做完后可用单位制检验其是否正确);6、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画图不规范;7、求功时不注意回答正负功;8、不注意区分整体动量守恒和某方向动量守恒;9、碰撞时不注意是否有能量损失,两物体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动能(机械能)损失最多,损失的动能在碰撞瞬间转变成内能;10、运用能量守恒解题时能量找不齐;11、求电路中电流时找不齐电阻,区分不清谁是电源谁是外电阻,求通过谁的电流;12、求热量时区分不清是某一电阻的还是整个回路的;13、实验器材读数时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14、过程分析不全面,只注意到开始阶段,而忽视对全过程的讨论;15、分析题意时,不注意是水平平面还是竖直平面,是记重力还是不计重力,计算数值错误等引起分析题意出现差错,无法求解。
高中物理的解题的方法不要“题海”,要有题量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
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
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
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习享受。
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错题整理与反思高中物理学习是学生们接触科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之一,而在学习过程中,错题的整理与反思是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就高中物理学习中的错题整理与反思进行探讨。
一、错题整理的重要性错题整理是指将自己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做错的题目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错题整理的重要性。
1.发现知识盲点将错题整理起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地了解自己在哪些知识点上存在困惑和不足。
通过分析错题的共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在哪些地方容易犯错误,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提高。
2.规范思维方式通过整理错题,我们可以深入思考每个错误的原因所在。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解题思路上的偏差与错误,并从而形成更规范的解题思维方式。
3.加深记忆和理解错题整理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重新回顾和思考每个错题的解题过程。
通过反复思考和解析,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提高记忆的持久性和巩固的效果。
二、错题整理的方法与步骤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学习高中物理的特点,介绍几种常见的错题整理方法和步骤。
1.分类整理将错题按照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可以更好地将知识点的错误集中起来,帮助我们找出知识的薄弱点,便于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例如,可以按照光学、力学、电磁学等大的知识模块进行整理。
2.错题集的建立可以将错题整理成一个错题集,方便后续参考和复习。
可以使用手写或者电子文档的方式进行错题集的建立,让自己随时都能够方便地查看和复习。
3.错题分析与订正在整理错题的过程中,我们要逐个分析每个错误的原因,并给出正确的解题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并将正确的思维方式固定下来,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
三、错题反思的重要性与方法通过对错题的整理和分析,我们需要进行反思,找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以便更好地改进和提高。
以下是错题反思的重要性与方法。
1.深入思考错题原因在反思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入思考每个错误的原因,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意识到自己需要改进和加强的方面。
高中物理易错难点汇总一、力学部分1、受力分析时容易漏掉某个力,尤其是摩擦力和其他隐藏力。
2、对平衡状态判断不清,导致对物体的受力分析不准确。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不深入,导致在计算加速度时出现错误。
4、混淆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条件,对两守恒定律的应用出现混淆。
二、电学部分1、对电场强度、电势、电动势等概念的理解不清晰,导致在计算中出错。
2、混淆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的应用条件,对两种定律的适用范围不清楚。
3、对电容器的理解不够深入,无法准确计算电容器的电量和电压。
三、光学部分1、对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理解不准确,导致在计算光路时出现错误。
2、对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理解不清楚,导致无法正确解释一些光学现象。
四、热学部分1、对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理解不深入,导致在计算中出错。
2、对气体的性质理解不清晰,无法正确计算气体的状态变化。
以上是高中物理学习中常见的易错难点,同学们在学习中应该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掌握,避免在解题时出现错误。
多做练习题,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也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
高中物理易错点汇总高中物理是一门对理解力和应用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易错点,下面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汇总,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概念理解不清物理概念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如果对概念理解不清,就很容易在解题过程中出错。
例如,在速度与加速度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混淆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导致解题错误。
对于矢量和标量的概念,也容易混淆。
二、公式应用不当物理公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有些学生往往在没有完全理解公式的情况下盲目套用,导致错误。
例如,在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学习中,E=kQ/r²和φ=kQ/r是两个常用的公式,但学生在应用时可能会忽视公式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导致结果错误。
三、单位换算错误物理学科中的单位换算是很常见的,但有些学生往往会因为单位换算错误而导致解题出错。
高一物理学习中的错题整理与分析在高一的物理学习中,错题是每位学生都无法避免的经历。
面对这些错题,深入分析和整理会成为提高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
这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还能在未来的学习中避免类似错误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错题整理与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错题本的重要性建立一个专门的错题本是一个优秀的起点。
这样不仅便于回顾,也能在思考错误的同时强化记忆。
错题本应包含以下几个部分:题目与解答:将错题的原题和自己的解答步骤完整记录下来。
错误分析:对每一个错误原因进行详细分析。
例如,是计算失误、理解错题意还是选择错误的公式?每一个小细节都有助于加深思考。
正确解法:在这一部分,写下正确解法的思路与步骤,必要时补充相关定理与公式的导出过程。
这样的错题本不仅存储了错误,更是知识的积累,形成了一个自我检索的有效工具。
常见错误类型在整理错题时,识别管理错误类型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错误类型及其解决方法:概念性错误:这类错误往往由对物理概念的误解引起,例如混淆牛顿第一定律与第二定律。
对于这些问题,需要结合教材和课外资料,深入了解相关概念。
计算错误:常见于初步应用公式时,由于不够细心,容易在计算中出现失误。
解决此类问题的办法在于,初步解决问题后,尽量多花一段时间进行复核,确保每一步都没有遗漏。
公式应用错误:物理公式的应用需要熟练掌握,如果没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公式,那么就会导致错误。
这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渐熟悉各类题目的特点。
整理技巧在上述工作完成后,进行整理是让错题本更加高效的重要一步。
可以采用分类的方法,按知识点、题型进行归类。
这样在复习时,能迅速找到需要强化的部分。
按知识点分类:将错题按照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比如运动学、力学等,便于针对性复习。
按题型分类:将错题按照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分类。
这样在提高经济学的思维能力时,可以顺利地识别出哪些题型是自己薄弱的环节。
还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卡片,将每道错题的核心要点抽取出来。
高考物理错题分析高考物理是中学阶段的重要考试科目之一,也是考生普遍认为较为难以应对的科目之一。
在备考过程中,许多考生常常会遇到一些错题,导致学习进度和信心受到挫折。
本文将通过对一些常见高考物理错题的分析,帮助考生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一、错题类型分析1.基础理论概念的混淆:考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时会将一些基本概念弄混或记忆不清,从而导致在题目的解答中出现错误。
例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B.比重是物体的密度和水的密度之比C.海水的比重小于1D.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垂直的力该题考查的是物理基础概念中的密度、比重和压强,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是物理学习的基础。
正确答案为A,因为密度是单位体积内物体所含物质的质量,而非单位体积内物体本身的质量。
2.计算题中数值的理解错误:有些考生对于题目中的数值理解错误,导致计算出错。
例题:质量为10kg的物体从50m的高处自由下落,计算它下落2s 时的速度。
该题需要进行重力加速度的计算,以及速度的计算。
由于在这个问题中没有涉及到其他因素,可假设物体在自由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可以忽略不计。
重力加速度的数值为9.8m/s^2,所以在计算物体下落2s时的速度时,可以使用公式v=gt,即v = 9.8m/s^2 × 2s = 19.6m/s。
所以,该题应选择19.6m/s作为正确答案。
3.题目解题思路的困惑:一些考生在做题时可能会对题目解题思路有所困惑,从而无法正确解答。
例题:给定两个产生声音的物体A和B,A的频率是B的两倍,若A的声音的音速为v,则B的声音的音速为()A.2vB.vC.v/2D.v/4该题需要根据频率和声音的音速的关系来进行思考。
声音的频率与声音的音速有关,因为风的传播速度没有发生改变,所以B的声音的音速与A的声音的音速是一样的,即为v。
所以,该题应选择B作为正确答案。
二、错题分析及解决方法针对以上的错题类型,考生们可以采取以下的解决方法,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错题:1.加强基础概念的学习:学习物理时要理解各个基础概念的定义和适用范围,可以通过多做思维导图、总结概念的特点和联系,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高一物理35道错16道(原创版)目录1.考试情况概述2.错题分析3.改进措施4.总结正文1.考试情况概述最近一次的高一物理考试中,我共回答了 35 道题目,其中错了 16 道。
这个错误率相对较高,达到了 45.7%,显然我在这次考试中的表现并不理想。
为了找出问题所在,我需要对错题进行详细的分析。
2.错题分析在这 16 道错题中,我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概念理解不清:有些题目我在概念上存在模糊,导致选择错误答案。
例如,对于力的合成这一概念,我并没有完全理解其内涵,因此在答题时出现了错误。
(2)计算能力不足:有些题目需要进行复杂的计算,而我由于计算能力不足,导致答案出错。
例如,有一道题目需要用到向量的加法,我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
(3)审题不仔细:有些题目我并没有仔细阅读题干,导致理解错误,选择了错误的答案。
例如,有一道题目要求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我没有仔细分析题干,导致选择了错误的答案。
3.改进措施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概念理解:我需要加强对物理概念的学习,确保对每个概念都能有清晰的理解。
这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以及请教老师等方式实现。
(2)提高计算能力:我需要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通过大量的练习题来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3)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我需要在做题时养成仔细阅读题干的习惯,确保对题目要求有清晰的理解。
4.总结在这次高一物理考试中,我犯了 16 道错题,主要原因是概念理解不清、计算能力不足以及审题不仔细。
为了改进这些问题,我需要加强对物理概念的学习,提高计算能力,并养成仔细审题的习惯。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分析【导语】在物理的答题中,学生总会由于种种的原因答错题,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高中物理常见错题的原因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物理的常见错题的原因1、判定两个矢量是否相等时或回答所求的矢量时不注意方向;2、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时不注意运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说明;3、不管题目要求g值习惯取10m/s2,在运算某星球上的平抛、落体等问题时,很容易显现把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9.8m/s2当做星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处理情形;4、受力分析时不完全,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题时合外力漏掉重力;5、字母不用习惯写法或结果用未知量表示,大小写不分(如l和l),求得物理量不带单位(对字母表示的结果做完后可用单位制检验其是否正确);6、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画图不规范;7、求功时不注意回答正负功;8、不注意区分整体动量守恒和某方向动量守恒;9、碰撞时不注意是否有能量缺失,两物体产生完全非弹性碰撞时,动能(机械能)缺失最多,缺失的动能在碰撞瞬时转变成内能;10、运用能量守恒解题时能量找不齐;11、求电路中电流时找不齐电阻,区分不清谁是电源谁是外电阻,求通过谁的电流;12、求热量时区分不清是某一电阻的还是全部回路的;13、实验器材读数时不注意有效数字的位数;14、进程分析不全面,只注意到开始阶段,而忽视对全进程的讨论;15、分析题意时,不注意是水平平面还是竖直平面,是记重力还是不计重力,运算数值毛病等引发分析题意显现过失,没法求解。
高中物理的解题的方法不要“题海”,要有题量谈到解题必定会联系到题量。
由于,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知道,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
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此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习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
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少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显现,造成学生气械仿照,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
高考物理错题分类题型总结高考物理考试中,错题往往是同学们知识掌握上的薄弱环节,也是提升成绩的关键所在。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高考物理知识,提高解题能力,本文将为大家详细总结高考物理错题分类题型,并分析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错题原因分析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同学们出现错题的原因多种多样。
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础知识不扎实:对物理概念、规律等内容掌握不牢固,容易混淆和误用。
2. 解题方法不明确:对物理问题的解题方法掌握不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思维定势影响:容易受到以往经验或传统思维方法的影响,导致思维僵化。
4. 粗心大意:对题目中细节和条件把握不准确,缺乏严谨的审题习惯。
根据同学们在高考物理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我们将总结以下几类常见的题型:1. 力学部分:受力分析、运动学、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等。
(1)受力分析错误的题型:对物体受到的力分析不准确,导致力的正误判断出错。
例题:如图1,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试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分析与总结:同学们往往会忽略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而只考虑物体自身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从而导致错误。
因此,同学们在受力分析时,要全面考虑物体所受的各种外力。
(2)运动学问题错误:对运动过程的分析不够细致,对运动学公式运用不准确,导致时间、位移等计算错误。
例题:一个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求斜面的倾角为多少度时,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分析与总结:同学们往往只关注物体的运动速度不变,而忽略了物体的运动方向改变时,加速度也会随之改变。
因此,在分析运动学问题时,要全面考虑物体的运动过程和受力情况,才能得出正确的结果。
2. 电学部分:欧姆定律、电功率、电容器、电磁感应等。
(1)电学实验题错误:电路设计不合理、仪表选择不当、数据处理不准确等。
例题:在一次电学实验中,需要用一只量程为3A的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但手头上只有一只量程为15V的电压表和若干导线和已知阻值的定值电阻。
高考物理错题分析总结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高考物理是考生普遍认为比较难以应对的科目之一,对于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分析总结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高考物理错题进行分析,总结其中的错误原因,并提出避免再次犯错的方法。
一、题目分析1. 题意理解不准确:有些错题往往是因为对题目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导致答案错误。
这可能是由于急于做题、未仔细阅读题目所导致。
2. 知识理解不到位:有些错题是由于知识点的了解不足或者掌握不牢固造成的。
可能是因为平时学习不够扎实,或者是对该知识点的注意力不够,导致在应用时出现错误。
3. 计算错误:物理题目往往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一步错误可能导致整个答案的错误。
这种错误一般是由于计算方法不当、计算过程中出现了疏忽或计算精度不够等原因引起的。
二、错误原因分析1. 抄题错误:有时候在抄题的时候会出现疏忽,导致题目理解错误,从而做题出错。
2. 知识点理解不清:一些错题是由于对相关知识点理解不清或者记忆错误造成的。
对于物理这门科目而言,掌握基础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3. 解题思路错误:有些错题是因为在解题过程中思路错误,没有找到解题的正确方法或者没有正确应用相关的物理原理。
4. 计算过程出现错误:物理题目中的计算步骤往往较多,需要进行精确计算。
如果在计算过程中出现了错误,可能会导致整个答案的错误。
三、避免再次犯错的方法1. 充分理解题意:在做题之前,准确理解题目的意思是至关重要的。
可以通过仔细阅读题目,划出关键信息来帮助理解题意。
2. 加强知识点的巩固:高考物理的题目往往涉及多个知识点,掌握基础知识点是解题的基础。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练习题、与同学讨论、请教老师等方式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3. 理清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先理清解题思路,确定解题的方法和步骤,然后再进行计算或者推导。
可以通过多做一些类似题目的训练来提高解题思路的灵活性。
4. 注意计算细节:在进行计算的时候,要注意每一个步骤的计算细节,确保计算的准确性。
高一物理知识点的错题与易错点整理与解析第一章:力与运动1. 结论: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方向相同。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的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B. 物体的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C. 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D. 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一直保持不变解析:根据结论可知,物体的位移与速度方向相同,但并没有说明速度大小一直保持不变,所以 A 错误;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与方向并没有在结论中提到,所以 C 和 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B。
2. 结论:一个物体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速度方向改变,那么物体就具有加速度。
根据该结论可知:A. 一个物体速度变化时,加速度方向也一定变化B. 一个物体加速度变化时,速度方向也一定变化C. 一个物体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一定变化D. 一个物体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方向不一定变化解析:根据结论,一个物体在速度方向改变时具有加速度,但并没有说明加速度方向变化时速度方向一定变化,所以 A 和 B 错误;因为一个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是两个独立的量,所以 C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D。
3. 结论:只有物体受到外力时才会发生加速度。
那么下述说法正确的是:A. 任何时候物体都不会有加速度B. 物体受到外力时一定会有加速度C. 物体不受外力时一定没有加速度D. 物体受到外力时才可能有加速度解析:根据结论可知,只有物体受到外力时才会发生加速度,所以正确答案是 D。
其他选项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4. 分析题:一个物体在水平桌面上受到一个恒力作用,速度改变的最可能原因是:A. 物体所受的恒力变化了B. 物体的质量发生了变化C. 物体所受的阻力发生了变化D. 物体所受的重力发生了变化解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力成正比,并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在此情况下,物体的质量未发生变化,所以B 错误;阻力与速度无关,所以C 错误;重力是一个固定的力,未发生变化,所以D 错误;因此,正确答案是 A。
物理错题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能够解释自然界现象和探索宇宙奥秘的学科,也是我们学习中一项重要的科学知识。
在学习物理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和错题,而这些错题是我们提高物理水平的机会和教训。
因此,本文将会对一些常见的物理错题进行归纳和总结,以便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学错题1. 错题: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如果它在2秒钟内能够达到的速度是10m/s,求其加速度。
解答:根据匀加速运动的公式v = at,其中v为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已知v = 10m/s,t = 2s,代入公式可得10 = a * 2,解得a =5m/s^2。
2. 错题:在一个斜面上,物体自由滑下,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一半,求斜面的倾角。
解答:对于一个自由滑动的物体,其加速度等于g * sinθ,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θ为斜面的倾角。
已知加速度等于g/2,代入公式可得g/2 = g * sinθ,解得sinθ = 1/2,即θ = 30°。
二、电学错题1. 错题:一个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正方向相反,电流大小为2A,通过电阻时产生的电阻损耗为4W,求该电阻的阻值。
解答:根据电阻损耗的公式P = I^2R,其中P为电阻损耗,I为电流大小,R为电阻的阻值。
已知P = 4W,I = 2A,代入公式可得4 =2^2 * R,解得R = 1Ω。
2. 错题:电路中有一个电压为6V的电源,串联了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2Ω和4Ω,求电路总电流大小。
解答:根据串联电阻的公式R = R1 + R2 + ...,其中R为总电阻值,R1、R2为各个电阻的阻值。
已知R1 = 2Ω,R2 = 4Ω,代入公式可得R = 2 + 4 = 6Ω。
根据欧姆定律I = U/R,其中I为电流大小,U为电压,R为电阻值。
已知U = 6V,R = 6Ω,代入公式可得I = 6/6 = 1A。
三、光学错题1. 错题:一束光从空气垂直射入玻璃中,该光的入射角为30°,折射角为60°,求玻璃的折射率。
高中物理错题如何分析更高效在错题的分析上,高中生普遍存在不重视错题,不注重通过错题来吸取教训,强化知识点理解的现象。
比如,不满足机械能守恒的前提,在考场上却使用了;学生给出的错题理由就是:没认真看清题意。
这其实是很片面的借口,说明学生在内心对这道题根本没有引起重视。
如何科学地分析一道物理错题呢?建议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有哪些隐晦的条件?题目的语言叙述中有哪些暗示?对应的物理公式或性质是什么?这道题主要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么样的?受力情况如何?这道题有哪些运动过程?有哪些临界条件?这道题用到了哪些数学运算方法?还有其他的解法吗?自己的错因到底在哪里?为帮助同学们分析错因,下面把物理常见错因做一个简单的归类。
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这三种,即知识点理解不到位、题意条件没看懂,以及解题思路不清晰(数学计算错误)。
(1)知识点理解、记忆不到位。
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没记住,或者类似知识点混淆了,公式的使用前提条件没有搞明白。
可以说,这类丢分是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
物理考试丢分的一个关键的因素就是知识点太多,太抽象,学校讲的非常快;不是学不明白,听不懂,而是学了容易忘,记的不够牢固。
在考场上同学们发现已经讲了太多的内容,考试范围太宽了,到了考场上,脑子里很多内容都有印象,不过概念都模糊了。
(2)题意没搞明白。
题意条件没看懂,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
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
把题意读明白,这是求解物理题的第一步,这一步很关键,走错了后面就无法进行。
提高审题能力,不会一撮而就,立竿见影,这是一个漫长、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也没人“监视”你,只能自我约束,严格自律。
(3)解题思路不清晰。
解题思路不清晰,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
也有一些学生,是思路不明确,导致带错公式或数据,导致扣分。
高中一年级理科作业常犯错误分析在高中一年级的理科作业中,学生们常常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业成绩,也可能影响他们对理科的兴趣和理解。
我们可以从一个学生的视角来观察这些问题,深入分析这些常见错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科知识。
首先,许多学生在物理作业中常常犯的错误是对基本概念的不理解。
以力学为例,很多学生对力的定义和作用机制了解不够深入。
他们往往只记住公式,却没有真正理解公式背后的原理。
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解题时会感到困惑,容易忽略问题中的关键因素。
例如,在解决静力学问题时,学生们可能会错误地将力的方向或大小设定错误,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
理解力学概念的本质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化学作业中,学生们常犯的错误通常涉及对化学反应的理解不足。
学生们经常在反应方程式书写中出现错误,尤其是在配平反应方程式时。
配平反应方程式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学操作,更需要理解反应的化学过程及其物质的变化。
例如,在有机化学中,学生们可能会忽视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化学计量关系,导致最终的化学方程式不正确。
深入理解反应机制和化学计量关系,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完成作业。
在生物学方面,学生们常犯的错误多是因为对生物过程和结构的记忆不准确。
生物学作业中,学生们可能对细胞结构或遗传规律的理解存在偏差,这些偏差通常源于对生物学概念的浅尝辄止。
例如,在描述细胞分裂过程时,学生可能会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混淆,影响到对生物过程的整体理解。
为了避免这些错误,学生需要通过图示和实验来深入了解生物学的基本概念。
数学作业中的常见错误往往涉及到对公式应用的误解和计算错误。
许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会因为粗心大意而犯错。
例如,在解决函数问题时,学生们可能会对函数的定义域和范围理解不清,导致解题步骤出现错误。
为了减少这些错误,学生们需要在做题时认真审题,并且在解题过程中保持细心和条理。
在分析这些错误时,我们发现,学生们的错误往往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物理习题解题失误原因分析1.知识的非结构化导致的解题失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对物理概念只重定义,轻视理解;只重讨论,轻视分析问题的方法。
在向学生介绍新知识后课堂讲授便完成了。
这样教,学生停留在信息输入阶段,还谈不上对信息的处理和存贮。
因此,应用新知识非常费力,错误也多。
例1、关于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下面的说法中,哪些正确 ( )A.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一定越稳定;B.每个核子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一定越稳定;C.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变为结合能小的原子核一定放出能量;D.每个核子平均结合能小的原子核变为平均结合能大的原子核一定放出能量。
只记住结合能和平均结合能的定义,而没有掌握其意义的学生,往往错选A和C。
他们的认识还有待深化,所谓认识的深化,是指以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或通过同化,丰富和完善原有认知结构,或通过顺应改变原有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新知识只有嵌入原有认知结构的框架上并与原有知识形成一个完整和谐的结构体系后,新知识才是被“消化” 了的,才是可随时取出的。
帮助学生进行同化和顺应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这种帮助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讲清概念。
概念的内涵和处延是概念的两个基本方面,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中所反映的对象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概念中所反应的对象。
所谓讲清概念,就是要讲清概念反映了哪些本质属性以及概念涉及了哪些对象。
如结合能只说明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放出能量的大小和原子核分解为核子时吸收能量大小。
而不能表示核子结合的牢固程度。
二是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思维活动,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深加工。
如,讲清概念后再引导学生思考:两种原子核比较,平均结合能大的原子核,它的结合能一定大吗?平均结合能小的原子核,它的结合能一定小吗?结合能的大小能说明原子核的稳定程度吗?学生进行思维的过程就是丰富、完善或改变原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有了这个过程,课堂教学效率大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困难和解题失误现象也会大为减小。
A组优化探究错题回顾1.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刻是表示较短的时间,而时间间隔是表示较长的时间B.描述运动时,时刻对应的是某一位置,时间间隔对应的是一段位移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的是时刻D.1分钟内有60个时刻答案:BC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012年5月28日10时22分,河北省唐山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其中10时22分指时间B.火车站公布的旅客列车运行表是时刻表C.体育老师用秒表记录某同学完成百米短跑的记录值是时间D.“神舟”七号绕地球飞行45周,耗时2天20时27分钟是时刻答案:BC3.下面列举的几种速度,其中不是瞬时速度的是A.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深圳到惠州”这一段路程B.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50km/hC.城市繁华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15km/h注意车速”字样D.足球以12m/s的速度射向球门答案:A4.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甲车先到达B. 乙车先到达C. 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答案:A5.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哪些说法是可能的A.物体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B.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D.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答案:ABCD6.关于小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哪些是可能的A.小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小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C.小汽车在某一段时间,速度变化量很大而加速度较小D.小汽车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变化很慢答案:ABC7.如图所示,分别表示同一直过程的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其哪些对应的运动不能实现A BC D答案:D8.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则它从出发开始通过所用的时间为A. B. C. D.答案:B9.(难题)一辆长为0.6m的电动小车沿水平面向右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图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s拍摄的一组照片.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0.5m/s2B.1.5m/s2C.2.5m/s2D.没有正确答案答案:A10.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B.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C.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D.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答案:BC11.中国飞人刘翔,在2008年5月10日的大阪国际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3秒19的成绩如愿摘金,在大阪大奖赛上夺得五连冠.关于比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10m是刘翔比赛中位移的大小B.13秒19是刘翔夺冠的时刻C.刘翔比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是8.3m/sD.刘翔经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一定等于8.3m/s答案:C12.以下运动中,哪种位移的大小最大A.物体先向东运动4m,接着向南运动3mB.物体先向东运动8m,接着向西运动4mC.物体沿着半径为4m 的圆轨道运动圈D.物体沿着直线向北运动2s,每秒钟通过3m的路程答案:D13.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关于作v-t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确定了v-t图象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到小车运动的v-t图象,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B.作v-t图象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C.作出的v一t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D.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答案:BD14.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中有益的是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与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选用平整、光滑的长木板做实验答案:ACD15.(新题,拓展)以下四图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是加速度-时间图象B.此图是速度-时间图象C.此图(抛物线)是位移-时间图象D.此图是速度-时间图象答案:BC16.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变化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为0的运动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答案:D1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 BC D答案:AD18.如图所示,是一个圆心为O、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半圆,练功人从A点出发沿相关圆弧A→B→C→O→A→D→C进行,最后到达C点.则在整个过程中,此人所经过的路程S= ,位移的大小△x= .答案:3πR,2R19.一实心木块体积为a×b×c,如图所示,a>c>b,有一小虫自A点爬行到B点,求(1)爬行的最短路程(2)在从A爬行到B的过程中,小虫的位移为多大?答案:①S=22c b a )(++ ②X=222c b a ++20.(难题,易错题)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 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 、B 、C 、D 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 =16.6mm ,X B =126.5mm ,X D =624.5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s ②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m/s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用X A 、X B 、X D 和f 表示)答案及解析: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s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③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征是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以aT 2均匀增大,即△x=aT 2,所以有:xBC=xAB+aT 2,xCD=xBC+aT2=xAB+2aT 2,xBD=2xAB+3aT 2,21.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 和64m ,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s ,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探究高中物理的错题成因及分析高中物理是一门重要而又复杂的学科,许多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理解题目和答题错误等问题。
本文从学习高中物理的角度来分析错题原因,探讨高中物理学习的方法,以及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方法。
首先,学习高中物理的第一个问题是理解问题。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往往会放弃阅读、分析等对理解的基本步骤,直探解题的过程,从而导致大量的错误。
事实上,理解题目是解题的首要条件,只有通过深入理解题目,才能继而解决有关物理题目。
另外,高中物理教学中也有一些模糊言语、误解表达等,这些要素也会影响学生对题目理解,从而引发错误。
其次,高中物理学习错题的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合理。
高中物理在学习中要求学生理解、应用所学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其中,学习的基础知识的理解会影响到解题的正确性,而且,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很多学生缺乏对物理知识的深入研究,只是浅尝辄止,在解题中由此遇到了一些困难。
再者,物理学习过程中缺乏实践操作,也是高中物理错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比如,物理实验室中经常会有一些有趣的实验,可以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增加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知。
但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缺少对物理知识的实践操作,从而导致大量的错题。
最后,学习素质问题也是影响高中物理错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物理学习是一个系统和科学的过程,若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甚至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跟进、改正,这些缺点都将会导致学习效果低下,出现大量错误。
既然有了错题原因,如何解决?首先,在学习高中物理时要加强理解题目的能力,按照阅读、分析、解题的步骤来进行,并加强记忆知识的能力。
其次,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坚持计算与解题,结合实际操作,不断提高解题的实践能力。
再次,要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改善学习素质,勤奋刻苦、注意跟进、及时纠正,从而避免错题的出现。
综上所述,学习高中物理,要求学生认真理解题目,系统、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注重实践操作,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A组优化探究错题回顾1.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时刻是表示较短的时间,而时间间隔是表示较长的时间B.描述运动时,时刻对应的是某一位置,时间间隔对应的是一段位移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的是时刻D.1分钟内有60个时刻答案:BC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2012年5月28日10时22分,河北省唐山市辖区、滦县交界发生4.8级地震,其中10时22分指时间B.火车站公布的旅客列车运行表是时刻表C.体育老师用秒表记录某同学完成百米短跑的记录值是时间D.“神舟”七号绕地球飞行45周,耗时2天20时27分钟是时刻答案:BC3.下面列举的几种速度,其中不是瞬时速度的是A.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深圳到惠州”这一段路程B.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50km/hC.城市繁华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15km/h注意车速”字样D.足球以12m/s的速度射向球门答案:A4.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A. 甲车先到达B. 乙车先到达C. 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答案:A5.关于物体的运动,下面哪些说法是可能的A.物体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大B.加速度在减小,速度在增大C.加速度和速度大小都在变化,加速度最大时速度最小,速度最大时加速度最小D.加速度方向不变而速度方向变化答案:ABCD6.关于小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哪些是可能的A.小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B.小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C.小汽车在某一段时间,速度变化量很大而加速度较小D.小汽车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变化很慢答案:ABC7.如图所示,分别表示同一直过程的加速度和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其哪些对应的运动不能实现A BC D答案:D8.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S,则它从出发开始通过所用的时间为A. B. C. D.答案:B9.(难题)一辆长为0.6m的电动小车沿水平面向右作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图是某监测系统每隔2s拍摄的一组照片.用刻度尺测量照片上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则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0.5m/s2B.1.5m/s2C.2.5m/s2D.没有正确答案答案:A10.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A.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B.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C.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D.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答案:BC11.中国飞人刘翔,在2008年5月10日的大阪国际田径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3秒19的成绩如愿摘金,在大阪大奖赛上夺得五连冠.关于比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10m是刘翔比赛中位移的大小B.13秒19是刘翔夺冠的时刻C.刘翔比赛中的平均速度大小约是8.3m/sD.刘翔经过终点线时的速度一定等于8.3m/s答案:C12.以下运动中,哪种位移的大小最大A.物体先向东运动4m,接着向南运动3mB.物体先向东运动8m,接着向西运动4mC.物体沿着半径为4m 的圆轨道运动圈D.物体沿着直线向北运动2s,每秒钟通过3m的路程答案:D13.在用打点计时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下列关于作v-t图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确定了v-t图象中的两点,就可以得到小车运动的v-t图象,因此,实验只需要测出两组数据B.作v-t图象时,所取的点越多,图线就越准确C.作出的v一t图线应该通过所有的点,图线曲折也可以D.对于偏离直线较远的点,说明误差太大,应舍去答案:BD14.在探究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来说,下列方法中有益的是A.选取计数点,把每打5个点的时间间隔作为一个时间单位B.使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尽量小些C.舍去纸带上密集的点,只利用点迹清晰、点与点间隔适当的那一部分进行测量、计算D.选用平整、光滑的长木板做实验答案:ACD15.(新题,拓展)以下四图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图是加速度-时间图象B.此图是速度-时间图象C.此图(抛物线)是位移-时间图象D.此图是速度-时间图象答案:BC16.有关匀变速直线运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变化的位移相等,则物体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B.加速度大小不变的运动就是匀变速直线运动C.匀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变化量为0的运动D.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是一个恒量答案:D17.如图所示的四个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A BC D答案:AD18.如图所示,是一个圆心为O、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八卦图,中央S部分是两个半圆,练功人从A点出发沿相关圆弧A→B→C→O→A→D→C进行,最后到达C点.则在整个过程中,此人所经过的路程S= ,位移的大小△x= .答案:3πR,2R19.一实心木块体积为a×b×c,如图所示,a>c>b,有一小虫自A点爬行到B点,求(1)爬行的最短路程(2)在从A爬行到B的过程中,小虫的位移为多大?答案:①S=22c b a )(++ ②X=222c b a ++20.(难题,易错题)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电源频率f=50Hz 在线带上打出的点中,选出零点,每隔4个点取1个计数点,因保存不当,纸带被污染,如图所示,A 、B 、C 、D 是依次排列的4个计数点,仅能读出其中3个计数点到零点的距离:X A =16.6mm ,X B =126.5mm ,X D =624.5mm若无法再做实验,可由以上信息推知: ①相信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 s ②打C 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m/s③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用X A 、X B 、X D 和f 表示)答案及解析:①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每隔4个点选择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02s ②根据间的平均速度等于点的速度得③匀加速运动的位移特征是相邻的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以aT 2均匀增大,即△x=aT 2,所以有:xBC=xAB+aT 2,xCD=xBC+aT2=xAB+2aT 2,xBD=2xAB+3aT 2,21.有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它在两段连续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m 和64m ,连续相等的时间为4s ,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大小。
(要求用两种方法) 方法一:方法二:答案解析:(只举一种方法)22.(新题,拓展)求证: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1)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是一个恒量(即)(2)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不允许用图象法证明.证明过程中用到的物理量如果用字母表示,必须先行设定)答案及解析:(1)设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加速度为a,在第n个时间T内的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 T,位移为s n,则v T=v0+a T ,则有在第n+1个时间T内的位移为S n+1,23.(典例实验题)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得到一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如图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0.1s.(1)根据纸带上的数据,计算各点的速度,填入表中.位置编号 A B C D E 时间t(s )0 0.1 0.2 0.3 0.4 瞬时速度v(m/s)(2)在坐标纸上作出小车的v-t图象.答案:(1)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A、E两点的速度可利用加速度求出,结果为0.12m/s 和5.16m/s(2)参考图像24.如图所示是每秒拍摄10次的小球沿斜面滚下的频闪照片,图中直尺的最小刻度为cm.照片中每相邻两球的影像间隔的时间为多少?设小球从A点由静止滚下,则小球在B、C、D、E位置的瞬时速度分别为多大?答案及解析:频闪照相每秒拍摄10次,则拍摄相邻两次的时间间隔为=,所以照片中每两个相邻影像的时间间隔为0.1s.由图中直尺可读取相邻两球的位移为xAB=8.0cm、xBC=9.0cm、xCD=13.0cm、xDE=19.0cm、xEF=25.0cm.小球在B、C、D、E位置的瞬时速度为B组质量监测及第一次周考错题1.(新题,拓展)两物体从同一高度先后自由下落,在第一个物体落地之前,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及两物体瞬时速度的差值关于时间的变化规律,下列图象描绘正确的是A BC D答案及解析:(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物体之间的距离为△v=gt-g(t-△t)=g△t,即瞬时速度的差值不变,所以D正确;故选:AD.2.下列关于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两个物体一定是静止的B.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没有变化,两个物体也可能是运动的C.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先选择参考系D.如不特殊说明,平时常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地面而言的答案:BCD3.(难题)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但在某些条件下,在纬度较高地区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奇妙现象.这些条件是A.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B.时间必须是在清晨,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C.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东向西飞行,飞机的速度必须较大D.时间必须是在傍晚,飞机正在由西向东飞行,飞机的速度不能太大答案及解析: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故我们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旅客可以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必需要求乘客相对于地球向西运动,且飞机由东向西飞行的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只有在傍晚太阳才能在出现西方靠近地平线的地方.A、B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故我们看到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如果时间在清晨,飞机向东飞行,飞机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乘客看到太阳仍从东边升起;若向西飞行,会看不到太阳升起,故AB错误.C、D,由于地球自西向东旋转,我们看到的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乘客要看到太阳从西边升起,必需在傍晚,并要求飞机相对于地球向西运动,飞机自东向西飞行的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速度.故C正确,D错误.4.关于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B.路程就是质点运动时实际路径的长度,是标量C.任何质点只要做直线运动,其位移的大小就和路程相等D.位移是矢量,而路程是标量,因而位移不可能和路程相等答案:B5.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牙买加选手博尔特是一公认的世界飞人,在男子100m决赛和男子200m决赛中分别以9.63s和19.32s的成绩获得两枚金牌.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0m决赛中的位移是100m决赛的两倍B.1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2m/sC.200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36m/sD.100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m/s答案:B6.如图所示,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丙三个物体的x-t图象,则在t1时间内A.它们的位移相同B.它们的平均速度相同C.它们的路程相同D.它们的平均速率相同答案:AB7.某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做实验时,在纸带上留下的不是圆点,而是一列短线,这可能是因为A.打点计时器错接在直流电源上B.电源频率不稳定C.打点的振针压得过紧D.打点的振针压得过松答案:C8.(新题,拓展)某同学在用电磁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研究物体的自由下落运动时,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度,他做了如下的一些操作,不恰当的是A.纸带应平行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B.整个装置放在水平方向上C.手托着重物下落D.先接通电源再释放重物答案及解析:A、纸带要穿过限位孔,同时要平行于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否则将增加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故A正确;B.研究物体自由下落,整个装置要在竖直平面内,故B 错误;C.自由落体运动是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不能用手托着重物下落,故C错误;D.为了在纸带上尽量多的打点,提高纸带的利用率,因此要先打点后释放纸带,故D正确.本题选不恰当的,故选:BC.9.运动的物体带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一系列的点,这些点的距离不一定相等,但这些点能说明A.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B.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快慢C.运动物体的运动性质D.点子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答案:ABC10.(新题,拓展)当纸带与运动物体连接时,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恒定的电源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迹.下列关于纸带上点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快B.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越慢C.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快D.点迹越密集,说明振针打点越慢答案与解析:解: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仪器,它记录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其打点周期与所使用交流点的周期相同,与打点的密集程度无关,点迹越密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慢,故ACD错误,B 正确.11.甲和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图象分别如图中的a和b所示.在t1时刻A.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同B.它们的运动方向相反C.甲的速度比乙的速度大D.乙的速度比甲的速度大答案:AD12.下列关于加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加速度表示运动中增加的速度B.加速度就是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表示速度的变化量D.加速度是用来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答案:D13.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m/s2,则A.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是该秒初的速度的2倍B.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该秒初的速度大了2 m/s C.物体在某秒初的速度一定比前秒末的速度大2 m/s D.物体在某秒末的速度一定比前秒初的速度大2 m/s 答案:B14.下列运动过程可能实现的是A.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大,但加速度很小B.运动物体的速度很小,但加速度很大C.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减小,速度却增大D.运动物体的加速度增大,速度却减小答案:ABCD15.下列图象中,表示物体做加速度恒定的变速运动的是A BC D答案:BC16.有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的时间是A.只有0<t<1sB.只有2s<t3sC.0<t<1s和2s<t<3sD.0<t<1s和3s<t<4s答案:C17.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m/s,2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8m/s.在这2s内该物体的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8m/s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m/s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4m/s2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2m/s2答案:AC18.一个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m/s,1s后速度大小变为10m/s.则该物体在这1s内的加速度大小为答案:6m/s2或14m/s2(考虑多种情况)19.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A.相等时间内的位移相等B.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相等C.瞬时速度大小不断变化,但方向保持不变D.物体速度的变化率总保持不变答案:BD20.如图所示均为变速运动的v-t图象,试找出下列各运动与之对应的图象,把字母填在相应的空格内.(1)汽车从静止起加速一定时间后,即做减速运动直至停止;(2)汽车减速停站后一段时间又加速出发;(3)小球滚上斜面后又反向滚回;(4)小球从高处由静止落到地面后又反向弹起.答案:(1)D(2)A (3)B (4)C21.如图所示,是某一物体运动的v-t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第1s内与第2s内的加速度相同B.物体在前2s内总是朝着一个方向运动C.物体在第1s末速度改变方向D.物体在第3s末速度改变方向答案:A22.一个物体沿直线运动,它的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A.第1s 末物体返回出发点B.第2s 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C.第4s 末物体离出发点最远D.物体做往返运动 答案:D23.汽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达到v 时立即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全部时间为t ,则汽车通过的全部位移为 A.vtB.2vt C.2vt D.4vt 答案:B24.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 .速度不断增大,到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运动B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到零时运动停止C .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向相反方向做匀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D .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减到最小,而后做匀速运动 答案:ABCD25.(新题)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a-t 图象如图所示.下列v-t 图象中,可能正确描述此物体运动的是ABCD答案:D26.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 V 电源工作,工作电源频率是50Hz ,利用 在纸带上打出小孔如果用它测量时,实验者不知工作电压的频率变为60Hz ,仍按50Hz 的频率计算,这样算出的速度值与物体速度的真实值相比是 (填“偏大”或“偏小”).答案:220;火花放电;偏小27.(易错题)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些是瞬时速度 A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 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 2011年8月28日铁路调整列车运行后,部分高铁和客专的动车组速度悄然降低,如济南西—杭州的G51次列车,在沪杭高铁段时速由350 km 降至300 kmC.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 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D.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 m/s 答案:AC28.(易错题)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0.1s 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是A .0.25 m/sB .0.2 m/sC .0.17 m/sD .无法确定 答案:C29.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为d =3.0 km 处进行一次爆炸,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Δt =6.0 s .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已知空气中的声速v =31km/s答案:h=2.0×103mC 组 知识点补充及假期作业问题一、知识点补充考点名称:匀变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相等的直线运动,即加速度恒定的变速直线运动叫匀变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