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第1单元
- 格式:doc
- 大小:149.00 KB
- 文档页数:5
初中化学新课标各章节知识点(共计118个知识点其中上册74个知识点、下册44个知识点)绪言:(有3个知识点)1、化学研究的对象(这是重点)2、化学的作用3、绿色化学4、易错点:对化学学科的正确认识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有2个知识点)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是重难点)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这是重难点)3、易错点:区分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2个知识点)1、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3、易错点: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室(有4个知识点)1、化学药品的特点,药品应用遵守的规则2、药品的取用3、物质的加热4、仪器的洗涤5、易错点:量筒的使用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一节空气(有4个知识点)1、空气中氧气成分的测定实验2、空气的组成成分3、纯净物和混合物(这是难点)4、大气污染与防治(这是热点)5、易错点:环保问题的分析6、易混点:物质分类的判断第二节氧气(有4个知识点)1、氧气的物理性质2、氧气的化学性质(这是重难点)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4、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5、易错点:对氧化反应的理解及对化合反应、氧化反应的应用第三节制取氧气(有4个知识点)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这是重点)2、催化剂、催化作用(这是难点)3、分解反应4、氧气的工业制法5、易错点①对催化剂概念的理解及作用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第一节水的组成(有3个知识点)1、单质、化合物(这是重点)2、氧化物3、氢气4、易错点:单质、化合物、混合物概念混淆第二节分子和原子(有3个知识点)1、分子(这是难点)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这是重难点)3、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质的变化(这是重点)4、易错点:对分子概念的理解5、易混点:许多同学认为“分子可以分成原子构成分子”则“分子一定比原子大”第三节水的净化(有4个知识点)1、水的物理性质,用明矾与活性炭净化水的原理2、过滤(这是重点)3、硬水与软水(这是重点)4、水的净化(这是重点)第四节爱护水资源(有4个知识点)1、水资源的分布2、我国水资源状况3、水体污染及危害(这是重点)4、水体污染的防治措施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第一节原子的构成(有3个知识点)1、原子的构成(这是重点)2、原子种类的区别3、相对原子质量(这是难点)4、易错点:原子结构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第二节元素(有4个知识点)1、元素(这是难点)2、元素符号(这是重点)3、从宏观和微观描述物质的组成和结构(这是重点)4、元素周期表(这是难点)5、易错点:对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的描述判断6、易忽略点:元素符号意义的深入理解第三节离子(有3个知识点)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这是重点)2、离子、离子的形成(这是难点)3、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4、易错点:①对原子结构的理解,判断不准确、不清楚②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第四节化学式与化合价(有4个知识点)1、化学式及其含义(重点)2、化学式的写法与读法(重难点)3、化合价与化合价的应用(难点)4、根据化学式的简单计算(难点)5、易错点: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6、易忽略点:化合价中“+”、“-”的位置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第一节质量守恒定律(有2个知识点)1、化学变化中物质的总质量变了吗?(重难点)2、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重点)3、易错点:⑴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⑵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第二节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有2个知识点)1、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循的原则与步骤(难点)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难点)3、易错点:⑴书写化学方程式⑵用字母代替物质的化学方程式中求物质的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第三节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2个知识点)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2、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重点)3、易错点: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4、易混点: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审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第一节金刚石、石墨和C60 (有3个知识点)1、金刚石、石墨和C60分子的物理性质及用途(重点)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重点)3、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4、易错点:⑴对由同一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的理解⑵碳单质还原性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第二节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有3个知识点)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反应原理的探究(重点)2、如何设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难点)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重点)4、易错点:⑴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⑵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装置第三节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有4个知识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重点)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热点)3、一氧化碳的性质(重难点)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5、易忽略点:混合气体的除杂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有3个知识点)1、燃烧(基础知识)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重点)3、爆炸(难点)4、易错点:“着火点”和“爆炸”第二节燃料与热量(有2个知识点)1、化石燃料对人类的作用(重难点)2、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难点)3、易错点:物质在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第三节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有2个知识点)1、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重点)2、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重点)3、易错点:能源与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的联系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第一节金属材料(有4个知识点)1、金属材料(基础点)2、金属的物理性质(重点)3、金属材料的性质与用途间的关系(基础点)4、合金5、易错点:生铁和钢的概念的理解6、易忽略点:金属的应用第二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有4个知识点)1、金属与氧气反应(重点)2、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重点)3、金属与化合物溶液反应(重难点)4、金属活动性顺序(难点)5、易错点:金属与酸的反应及产物6、易忽略点:金属与酸或化合物溶液的置换反应第三节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有4个知识点)1、铁的冶炼(重点)2、化学反应中含杂质物质的计算(难点)3、铁的锈蚀与防护(重难点)4、金属资源的保护(重点)5、易错点:含杂质物质的计算6、易忽略点:金属生锈的条件第九单元溶液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有3个知识点)1、溶液及其组成(重点)2、乳浊液及乳化现象(难点)3、溶解的现象(重难点)4、易错点:对溶液的概念及组成理解不清5、易忽略点: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第二节溶解度(有5个知识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及二者的转化(重难点)2、溶解度(重难点)3、溶解度曲线(热点)4、结晶及其方法(难点)5、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难点、热点)6、易错点:判断溶液是否饱和7、易忽略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浓溶液间的关系第三节溶质的质量分数(有3个知识点)1、溶质的质量分数(重点)2、关于溶液的稀释、配制的计算(难点)3、化学方程式与溶质质量分数的混合计算(重难点)4、易错点:对溶液稀释与浓缩过程不清楚5、易忽略点: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第十单元酸和碱第一节常见的酸和碱(有5个知识点)1、酸碱指示剂(重点)2、几种常见的酸的通性和用途(重难点)3、酸的通性(重难点)4、常见的碱的特性及用途(重点)5、碱的通性(重难点)6、易错点:酸性或碱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或碱第二节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有2个知识点)1、中和反应及其利用(重点)2、溶液的酸碱度及其应用(难点)3、易错点:溶液酸碱性强弱与pH之间容易混淆4、易忽略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第一节生活中常见的盐(有2个知识点)1、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重难点)2、复分解反应(重难点)3、易错点:复分解反应的判断和书写第二节化学肥料(有2个知识点)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重点)2、化肥和农药使用的判断及合理使用(重点)3、易错点:对复合肥的判断不准确4、易忽略点:化肥中有效成分的计算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第一节人类重要的营养物质(有4个知识点)1、蛋白质(重点)2、糖类(重点)3、油脂(重点)4、维生素(重点)5、易错点:食物中六大营养成分的判断6、易忽略点:对蛋白质的最终产物了解不够全面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有3个知识点)1、人体的组成元素(重点)2、人体的常量元素(重难点)3、人体的微量元素(重点)4、易错点:对包装文字说明上所示的“含X量”中的X表示的含义不清楚5、易忽略点: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第三节有机合成材料(有3个知识点)1、有机化合物(重点)2、有机合成材料(重难点)3、白色污染(热点)4、易错点:有机物中所含元素或化学式的判断5、易忽略点:高分子合成材料的优良性能。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自主练习知识点一什么是化学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与的科学。
知识点二化学发展史2.英国科学家和意大利科学家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俄国化字:1.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是一只可爱的小猫气定神闲地站在一块放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的材料上。
这一事实可说明此高分子合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A.良好的绝热性B.良好的导电性 c.隔水 D.熔点高2.下列各项属于化学研究内容的是A.培育新的花卉品种,增加观赏价值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信息技术3.下列是我国古代的几项发明,不属于化学发明的是()A.造纸B.火药 c.陶瓷 D.指南针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类生产、生活中所用的物质都来自于自然B.人类可合成自然界中没有的物质c.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界的结果 D.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美好5.下列广告语中,你认为不科学的是A.含腆食盐可预防甲状腺肿大B.使用含氟牙膏可预防踊齿c.本饮料由天然物质配制而成,绝对不含化学物质D.经卫生部检验合格的矿泉水中含少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是一种健康饮料6.下列叙述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是A.化工厂的烟囱中排放出未经处理的烟尘B.将未经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河流中c.农民焚烧作物秸秆 D.垃圾分类回收,并进行化学加工再利用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B.利用化学方法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c.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与化学没有关系D.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与化学有密切关系8.下列2007年的科技成果主要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成胚胎干细胞B.发现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列行星c.发现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氢气的新技术D.测量了通讯距离创下新纪录9.北京市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绿色奥运",改善环境、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
初中化学绪言篇一:2013初三化学绪言及一单元重要知识点2013初三化学绪言及一单元重要知识点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从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
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实验A、提出科学问题;B、假想和猜测;C、制定计划;D、进行实验;E、收集证据;F、解释与结论;G、反思与评价;H、表达与交流。
4、化学学习的特点:1、关注物质的性质2、关注物质的变化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一、.常用的仪器22种见书上图(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仪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二)、仪器实验时的注意事项:试管: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要先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手写一、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的定义。
-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 例如,研究水(H_2O)的组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研究铁(Fe)的性质,铁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等。
2. 化学的发展历程。
- 古代化学。
- 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取暖、熟食等)。
- 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有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近代化学。
-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 现代化学。
- 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
例如,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和分子的图像。
- 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石蜡受热熔化等。
-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例如,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O);铁生锈,铁表面生成红棕色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_2O_3)。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中考化学基础知识过关试题一班次姓名绪言第一单元1、化学是在和层次上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而不是物体。
2、的创立。
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和创立了,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3、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个横行共个周期,个纵行但只有个族。
4、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5、物理变化:宏观:的变化。
微观:构成物质的本身没有变化。
化学变化:宏观:的变化。
微观: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
二者的联系是化学变化中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有化学变化。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化学变化中的现象有改变,放出,生成,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而不是现象。
8、化学性质:物质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等。
9、实验探究的过程:----猜想与假设---------------收集整理实验数据----------反思与评价。
10、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白色粉末变成色,则证明含有水。
混合气体中是否有H2O通常放在第一步;水蒸气,通常放在最后一步。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水蒸气的方法:将混合气体通过盛的洗气瓶。
或通过盛有固体干燥剂(如:固体、、等)的干燥管。
11、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
检验混合气体中是否有CO2的方法:。
除去混合气体中的CO2的方法:。
12、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式:石蜡+ O2 H2O + CO2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元素和元素,但不能确定是否含有元素。
13、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三不原则”:不能用手药品;不要把鼻孔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药品的味道。
绪言第一单元检测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宁夏中考)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C)A.合成新药B.开发新能源C.研究物体运动D.研制新型材料2.生活离不开化学。
以下对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A)A.化学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B.化学会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C.化学可以为人类开发新能源D.化学可以为人类研制新材料3.(邛崃期中)下列典故中,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C)A.木已成舟B.凿壁偷光C.火烧赤壁D.铁杵磨成针4.(眉山中考)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B)A.氢气难溶于水B.铁在潮湿环境中易生锈C.浓氨水易挥发D.钨丝难熔化5.(湘西中考)在实验室中某同学把澄清石灰水滴加至盛有人体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振荡。
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哪一重要环节(B)A.提出假设B.进行实验C.收集证据D.得出结论6.(南充中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C)A.熄灭酒精灯B.塞紧橡胶塞C.移走加热后的蒸发皿D.稀释浓硫酸7.(自贡中考)实验结束后,下图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C)A B C D8.下列有关数字的说法正确的是(C)A.化学实验室可用托盘天平称量12.51克药品备用B.酒精灯内酒精体积不少于酒精灯容积的1/3C.试管夹应夹在离试管口1/3处D.加热时试管中液体体积不超过2/39.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室安全要求的是(D)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C.品尝实验室中食盐的味道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10.(泸州中考)下列实验或操作正确的是(A)A.将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证明铁比铜活泼B.将水加入浓硫酸来配制稀硫酸C.用湿润的pH试纸来精确测定溶液的pH D.用玻璃棒搅拌过滤器中的溶液以加快过滤11.某化学小组按照如图所示进行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
下列实验现象或说法中正确的有(A)①实验Ⅰ中c处最先变黑②实验Ⅱ中若用干冷的烧杯,可以观察到烧杯内壁有水雾③实验Ⅱ中可能会观察到干燥烧杯内壁被熏黑④实验Ⅲ中,若用火柴点燃导管的另一端,无火焰产生⑤实验Ⅳ中,蜡烛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⑥实验Ⅳ中,蜡烛又被点燃是因为火柴直接将蜡烛点燃A.2个B.3个C.4个D.5个12.同学们在做人体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探究实验时,部分同学向收集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加入适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后,发现澄清石灰水并未浑浊。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初三化学第一单元一、绪言: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我国有一些化学工艺发明较早,例如造纸、制火药、烧瓷器;我国劳动人民在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期会冶铁炼钢。
XXX和XXX等科学家得出了重要结论: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
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研究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有两种基本类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如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例如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放热、发光等。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这种变化是()A、蒸发B、潮解C、水变成冰D、物质燃烧。
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产生耀眼的白光B、放出大量的热C、生成白色固体D、镁带消失。
2、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等。
一般有“能…、可…、会…、易…、极易…等”描述。
以下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E、木棒受力折断;F、铁生锈;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三、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蜡烛燃烧实验是一个经典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了解化学变化的过程。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3.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学规律的自然科学。
学习重点:1.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联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难点:什么是化学。
课前预习1.化学是一门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科学,它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自然科学。
2.物质是由和构成的,和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 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4.1869年,国化学家发现了并编制出。
5.对纳米技术的探索和应用,制造出具有独特功能的新产品,是化学在材和生命科学等研究上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料、、————6.目前,人们发现的元素有多种,但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万种。
7. 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课内探究自主学习:1.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一幅彩图,其内容为“鸟鱼共生”,制作这个鸟笼子高分子薄膜必须具备的性质是()A.绝热B.透气C.导电D.透水2.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食盐是由什么成分组成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D.食盐的微观结构如何3.在一些科普读物中常见到下列词汇,其中不是用来描述相关物质真实颜色的是( )A.蓝色晶体B.黑色晶体C.绿色食品 D. 银白色金属4.下列有关化学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道尔顿、阿夫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重要的结论: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B.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D.人类目前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超过2000万种,但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只有100多种合作交流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③研制快速可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能下分解水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⑤合成人造皮肤和血管;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害、无毒条件下进行生产;⑧开发新型制冷剂取代氟利昂;⑨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毒物质等。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
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
2.了解化学学科的学习特点,从而为学好化学做充分准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从生活中才能感触化学的魅力,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明白化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4.知道探究性学习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化学,初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初步认识化学与生活、社会的发展具有密切关系。
教学准备:1、演示实验:⑴水变“葡萄酒”,“葡萄酒”变水。
NaOH溶液、酚酞、盐酸、烧杯。
⑵清水变“牛奶”,“牛奶”变汽水。
Na2CO3浓溶液、石灰水、盐酸、烧杯、滴管。
⑶白纸显字。
NaOH溶液、酚酞、喷雾器。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打开化学课本,你一定想知道化学学什么,有趣吗?学了有什么用?我们应该怎样学化学?本节课将引领我们走进化学世界。
观看“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的教学课件:①展示:•神七上天‣视频②课件展示:•隔水透气的鸟笼‣③课件展示:•08届奥运会焰火使夜晚绚丽多彩‣④火的运用——材料的开发利用。
(1)初步解读课本第2 页“图1-1”——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
了解这些精美的图片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
⑵利用图片引出,物质世界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结合课件解读插图,讨论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的关系?(讨论小结):化学就是要研究物质及其变化,它不仅要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通过以下几个实验,让我们了解物质是变化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集第一单元绪言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 物质的组成:元素、化合物- 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2. 原子和分子- 原子:原子核、电子- 分子:分子中原子的连接、分子的极性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物质状态的改变、物质形状的改变- 化学变化:新物质的生成、能量的释放或吸收2.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一种新物质- 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分解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置换反应: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第三单元物质的组成和分类1. 元素- 元素的概念: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周期表的结构和特点2. 化合物- 化合物的概念: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的命名: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命名规则第四单元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熔点、沸点等- 化学性质: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2.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化学平衡:可逆反应、平衡常数、平衡移动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的概念- 化学方程式的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化学方程式的平衡: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量数2.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化学式、离子式- 反应条件的表示:温度、压力、光照等第六单元燃料和能源1. 燃料-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 清洁能源:氢气、太阳能、风能等2. 能源- 能源的分类: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核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1. 化学与健康- 人体所需元素:常量元素、微量元素- 食品安全: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2. 化学与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环境保护:垃圾分类、减少化学物质排放等3. 化学与工农业生产- 化肥和农药:合理使用、残留问题-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防腐蚀措施、金属的防护方法以上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全集,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化学的社会价值: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4.利用化学综合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
●人类研究化学的历史:一、古代化学:1.火的发现和利用。
(翠绿色孔雀石上烧炭火会生成红色的铜。
写出其中的三个化学方程式)2.我国古代商代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战国开始冶铁炼钢。
3.制取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陶器铜器铁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二、近代化学:到了近代,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分子概念。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在元素周期律指导下,利用元素规律性知识分类学习物质的性质,使化学学习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化学的发展前景:1.纳米技术.2.绿色化学(化学生产工艺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化学: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四个实验探究及其现象:1.水沸腾试管口有水雾生成,水蒸气遇冷凝结成液态水。
(物态变化)2.胆矾由块状变成粉末状。
(形状改变)3.研碎的胆矾比块状的胆矾在水里更快的溶解,先后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4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溶解、消失;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
例如:汽油的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
例如:可燃物燃烧、钢铁生锈、食物腐败变质。
常见现象物质的状态、形状可能发生变化。
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并吸热、放热、发光等。
绪言及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点(填空)绪言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的科学。
2、道尔顿和等科学家,创立了,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
2、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3、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的现象有发光、放热、热、改变、放出、生成。
这些现象(填一定或不一定)同时发生。
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联系是: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变化,但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变化。
5、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
如:氧化性、、还原性等。
6、物质不需要发生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硬度、熔点、、、溶解性、挥发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支持,也不燃烧。
2、点燃蜡烛前:观察到蜡烛是色,态,状。
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投入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蜡烛的密度比水,溶于水,硬度。
3、点燃蜡烛时:观察到蜡烛火焰分层,层最明亮,层最暗;火焰的层温度最高,如何证明温度最高(写出操作方法和结论)。
用一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片刻,发现烧杯内壁有出现,用一个用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发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和。
由此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元素。
4、熄灭蜡烛时:发现有一缕白烟生成,用火柴迅速点燃,发现蜡烛重新。
证明白烟是。
5、利用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气。
6、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滴加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得到的结论是。
7、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得到的结论是。
8、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另一块放在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得到的结论是。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规律的科学。
②、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2、过程与方法: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②、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二、教学重点:⒈知道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的自然科学。
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三、实验准备:⒈点燃酒精灯的实验;⒉氨水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
四、教学用具:酒精灯、小烧杯、玻璃棒、高锰酸钾、浓硫酸;氨水、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今天开始,同学们要接触一门新的学科——化学,化学究竟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呢?教师通过书本内容和生产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一门关于什么的科学。
通过教师启发,明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课本P2]。
从实际出发引起兴趣导入新课通过利用化学创造出新物质的一些实例启发学生知道化学在各个领域的用处:化学已经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和环境科学的重要基础,在人类面临一系列危机的今天,化学尤其显得重要,学生通过教师叙述以及自身的生活常识和经验明确化学可以使希望自己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美好,拥有的物品更丰富。
明确学习化学的重要性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例如(课本P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粮食危机;利用化学生产药物,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类健康;利用化学生产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解决环境危机和能源危机];利用化学从石油中得到优质纤维,生产出漂亮的衣服(甚至可以使这件衣服冬暖夏凉,并且可以改变颜色)。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化学可以使世界变得丰富多彩。
播放一些有关最新化学技术的录象,听讲思考进一步感受化学的神奇体会到化学能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教师操作魔棒点灯和氨水使画有酚酞试液的滤纸变红的实验。
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化学单元测试题
绪言走进化学世界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只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蔬菜腐烂B.面包发霉C.灯泡通电后发亮D.菜刀生锈
2.下列学习内容不属于
...化学研究的课题是()
A.合成新型有机高分子药物B.研制低毒、低污染的农药、化肥
C.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D.神舟七号飞船运行轨道的研究
3.在化学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关注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等。
请通过观察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
A.白色B.常温下是固体C.有刺激性气味D.易溶于水
4.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5.下列关于取用药品和药品的用量,不正确
...的是()
A.倾倒液体时,只要小心,瓶口不一定要紧挨着试管口
B.用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一般取1mL~2mL
C.取用块状的药品可以用镊子夹取
D.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把粉末状药品状入试管中要用纸槽
6.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冰块制成冰雕B.泥土烧成瓷器
C.木板制成模型飞机D.红纸剪成窗花
7.通常状况下,不适宜用物理性质区别的一组物质是()
A.氧气和空气B.酒精和白醋
C.铜片和铝片D.蔗糖和食盐
8.下列叙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
B.生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D.通常状况下,水的密度是1g/cm3
9.加热固体引起试管破裂的原因可能是()
①试管外壁有水②试管口不是略向下倾斜③试管底部跟酒精灯灯芯接触了④未预热A.①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下列实验操作:①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套入②向试管里滴加液体时,为了不使药液洒出,滴管伸进试管口内③双手握紧容器后再把导气管伸入水里检验气密性④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以免浪费。
其中完全正确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③C.只有②④D.只有②③
11.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放置的方法正确的是()
12..下列实验项目所选择的仪器错误的是()
A.盛较多量液体加热——烧杯B.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
C.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D.盛少量试剂反应——试管
13.下列对蜡烛燃烧时和燃烧后现象的描述,不准确的是()
A.蜡烛点燃时靠近火焰的部分先熔化
B.蜡烛燃烧时火焰上方冒出一股黑烟
C.吹灭蜡烛时上方冒出一股黑烟
D.蜡烛的火焰为黄色,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层
14.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探究,你认为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成分不同()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以上都是
15.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mL。
这位同学取出液体的体积是()
A.8mL B.大于8mL C.小于8mL D.无法判断
二、填空题(本题共23分)
16.(2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认真,准确和分析讨论,可以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17.(6分)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在家里你可以通过观察和品尝得知:
(1)纯净水是颜色、味道、状态;
(2)食盐是颜色、味道、状态。
18.(3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酒精燃烧的变化属于变化,冰雪融化则属于变化。
19.(3分)下列做法符合操作规范的是(填序号)。
①使用托盘天平称量时,用镊子取放砝码;
②为了节约药品,将实验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
③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的量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④过滤时,为了加快过滤速度,用玻璃棒搅动漏斗里的液体;
⑤为节省时间,向试管里装块状固体时,可用手拿着固体直接放入;
⑥用胶头滴管吸取完药液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
20.(9分)以下是实验室常用的仪器,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②③④的仪器名称:② ;③ ;④ 。
(2)仪器⑤的主要用途是 。
(3)能量取一定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填编号,下同),可以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可用来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的是 。
(4)使用仪器③,点燃该仪器时要注意绝对不能 ,熄灭时,应用 。
三、简答题(本题共17分)
21.(2分)化学,在有些人心目中,就是中毒、腐蚀、污染、造假的代名词。
其实,这是对化学的一种误解。
许多化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使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
请你任举两个化学造福于人类的例子: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电灯可以照明”,但在停电时,我们可以“点燃蜡烛照明”。
请你用所学过的化学知识对这两种照明方法进行分析、对比二者的差异(写出三点即可)。
(1) ;
(2) 。
(3) 。
23.(
① ② ③ ④ ⑤
24.(6分)阅读下列文段,回答:
氧气,人们曾把它叫做“养气”,是人类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之一。
在标准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是1.429g/L ,比空气的密度略大。
它不易溶于水,在室温下,1L 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 氧气。
在压强为101kPa 时,氧气在-183℃时变为淡蓝色的液体。
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可与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发生反应。
(1)请写出氧气的两点物理性质: 、 ;
(2)氧气的化学性质是 。
(3)现有两瓶无色、无昧的气体,一瓶是氧气、一瓶是二氧化碳。
请你用简单的方法区别(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5分)
25
(3)为探究酒精灯火焰不同部位的加热效果,小李同学取来三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 、b 、c 。
向试管内各加入约3mL 水,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把a 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方约3cm 处加热;
步骤二:把b 试管放在酒精灯外焰部分加热;
步骤三:把c 试管放在酒精灯灯芯处加热。
实验结果如下:
对使用酒精灯加热
时的建议为: 。
26.(9分)对蜡烛燃烧的探究。
(1)点燃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会产生哪些现象:(最少写出三种)
① ;
② ;
③ 。
(2)证明蜡烛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哪部分温度最低的方法是:。
(3)如图所示,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
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
灰水,振荡后发现。
结论:蜡烛燃烧以后的生成物是 。
绪言走进化学世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D 3.C 4.A 5.A 6.B 7.A 8.B 9.D 10.A 11.D 12.C 13.C 14.D 15.B
二、填空题
16.观察,记录(或“描述”)。
17.(1)没有、没有、液体;(2)白、咸、固体。
18.生成了其他的物质。
化学,物理。
19.①③⑥。
20.(1)烧杯,酒精灯,铁架台。
(2)用于少量试剂发生反应的容器。
(3)①,⑤,④。
(4)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灯帽盖灭。
三、简答题
21.(1)利用合成纤维做衣服;(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3)用钢铁造飞机、汽车;(4)利用氢气作清洁能源。
22.(1)电灯照明是物理变化,点燃蜡烛是化学变化;(2)电灯照明时没有新物理生成,点燃蜡烛时生成了新的物质;(3)电灯照明是由电能转化为光能,点燃蜡烛是由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23.(1)易引起火灾;(2)左盘放砝码,右盘放食盐;(3)造成试管破裂。
24.(1)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是1.429g/L,不易溶于水等任选两点。
(2)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可与多种金属或非金属发生反应。
(3)方法一: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或火柴)插入盛有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若木条燃烧更旺的,该瓶气体是氧气;若木条火焰熄灭的,该瓶气体是二氧化碳。
方法二:分别向两瓶气体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该瓶气体是二氧化碳;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的,该瓶气体是氧气。
四、实验探究题
25.(1)水;(2)发烫;(3)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应用酒精灯的外焰。
26.(1)蜡烛受热,顶端先熔化;焰芯上吸有熔化的蜡;烛芯燃烧后变黑;上部火焰发出白光;火焰处有热量放出;蜡烛的长度逐渐变短。
等等。
(2)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
(3)水珠;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