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文天祥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 格式:docx
- 大小:18.37 KB
- 文档页数:5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B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之泪。
【解析】B 无心理描写。
2、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A、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极言主人公从军之久。
“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不合理。
B、“遥望是君家, 松柏冢累累。
”这两句用远景描写,写出了庭院因无人打扫而凄凉破败的景象,同时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人的离去。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第一篇:《过零丁洋练习含答案》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首联写了作者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因科举而走入仕途和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
2、诗中第二联, 运用比喻的方法,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时起时沉( 意思相近即可计1 分,不够准确酌情扣分)(1分)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3分)答: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1 分),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1 分),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 分)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1分)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2分)答: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2分)6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分)答: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2分)7、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2分)第二篇:《《过零丁洋》答案》《过零丁洋》一、作家与作品:《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人,(南宋)(朝代)爱国诗人,政治家。
作品有《文山先生全集》。
二、朗读节奏: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古诗文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
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答案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答案导语:文天祥是我国著名爱国诗人,其文学作品也是表达了爱国之情,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过零丁洋》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完成下面问题。
(8分)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10、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参考答案:9、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10、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2分,意近即可。
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25.从诗歌颔联中可以看出国家和诗人分别处在一种怎样的境地?(3分)26.诗的尾联是千古的名句,请分析诗人在此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阅读答案3分)参考答案及解析:cnrencai整理25.(3分)颔联写出了大宋国势的危亡和诗人一生坎坷,时起时沉的命运。
(意思相近即可)26.(3分)表现了诗人舍生取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下面为您提供一些《过零丁洋》这首诗的其他赏析注释零丁洋:即“伶仃洋”,现在广东省中山南的珠江口。
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
于是,文天祥写了这首诗。
“辛苦”句:追述早年身世及为官以来的种种辛苦。
遭逢,遭遇到朝廷选拔;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文天祥在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以进士第一名及第。
《过零丁洋》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解析】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解析】C、没有拟人。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写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解析】A 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
没有大战告捷。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答案】1. 履善宋瑞南宋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地名,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追忆过去,表示自己对当时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感慨眼前,说自己不幸战败只身被俘,漂浮在伶仃洋中,深感孤苦伶仃。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直抒胸臆以死明志民族气节为国献身 4.比喻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和个人的命
运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 5.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步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已度过四年。
6,人物有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事例: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7.儒家经典史册赤诚的心兵器。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4课《过零丁洋》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1、遭逢:遭受、蒙受2、起一经:因为晓通一种经书而做官,这里指他考中状元被朝廷起用。
3、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4、四周星:四周年。
5、风飘絮:形容山河破碎如柳絮片片飞散。
6、雨打萍:比喻个人经历坎坷不平,如雨中浮萍时起时沉。
7、零丁:孤独无依的样子。
8、汗青:史册。
9、留取丹心照汗青:留取赤胆忠心,永远在史册中放光。
【译文】自幼刻苦研究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入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斗中已度过四年。
大好河山被敌人侵占,大宋国势危亡如风中飘飞的柳絮。
我的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生在世,谁能躲避一死?为国捐躯,留下一颗爱国之心永照青史。
【创作背景】元朝的元帅张弘范率水陆两路军队直下广东,要彻底消灭南宋流亡政府。
文天祥被他们用战船押解到珠江口外的伶仃洋(今属广东省)。
张弘范派人请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当然坚拒写招降书,但写了一首七言律诗,表明自己的心迹。
这首诗就是留芳千古的《过零丁洋》,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高尚品格,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楷模。
【主题】《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作品鉴赏】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
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
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第二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23.《诗词曲五首》理解性默写、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题型:【理解性默写】【简答题】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十五从军征》中和贺之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有异曲同工之妙,揭露汉代兵役不合理的诗句是: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十五从军征》中写近景(极其荒凉)的诗句是: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3、《十五从军征》更加深刻的表现出老翁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的句子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4、《十五从军征》老兵来到已经不成其为“家”的家中,见到这样一幅破败荒凉的画面: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5、《十五从军征》暗示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诗句是: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二、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答: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
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答: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难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而“采葵持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灯;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内容主旨:
《过零丁洋》诗,作者通过追忆抗元的艰难经历,表现了自己的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舍生取义的豪情壮志。
2.诗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叙写诗人的身世和四年的抗元斗争生活。
“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儒家经典。
3.诗中以形象的比喻说明国家和个人的境遇,巧妙地利用地名来书写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的句子是:(1)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解释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含义。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国家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动荡不安,像被风雨抽打的水上浮萍。
集中反映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
5.诗歌若分为两层应怎样划分?写出各层大意。
(1)前三联:写家与国的不幸遭际;(2)尾联: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人生观
6.简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这两句诗的作。
《过零丁洋》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一、理解性默写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解析】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解析】C、没有拟人。
3、下列关于《过零丁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领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解析】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
三、简答题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答: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过零丁洋》选择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主题思想】这首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习题】选择题:1、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解析】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解析】C、没有拟人。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写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23.《诗词曲五首》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23.诗词曲五首一、十五从军征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四、过零丁洋/文天祥五、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一、《十五从军征》【原诗】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现了久经征战的老兵,归家后的凄凉处境,悲苦心情。
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习题】简答题:1、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中主人公的形象。
1、答:本诗描绘了一个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孤苦无依、内心哀伤的老兵形象。
久战沙场,不得归家;“十五”从军,“八十”方回,写出老兵一去数十年,有家归不得,年老归家却已家破人亡;归途中逢乡里人,得知家中已是荒坟累累,到家所见是兔子、野鸡;庭院中长出了“旅谷”井台上也长出了“旅葵”,处处荒凉破败。
孤苦无依、内心哀伤;春谷作饭,采葵作羹,却不知递谁,出门东望,潸然泪下,心中的悲哀诉说不尽。
2.这首诗是如何通过景物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的?答:选取了象征死亡的松柏、坟墓来暗示老兵亲友凋零;通过对兔、难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的景物描写,来说明老兵家园的残破。
而“采葵持作羹”“不知饴阿谁”的动作,则表现出老兵的孤苦伶灯;尤其是“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至极,以至精神恍惚、表情呆滞的情态。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D )(2分)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2分)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
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过零丁洋》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巧借地名,写出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孤苦的句子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二、赏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解析】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解析】C、没有拟人。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写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过零丁洋》习题及答案《过零丁洋》习题及答案《过零丁洋》是南宋文人文天祥的著名诗篇,表现出诗人对祖国深沉的热爱和无尽的忧虑。
以下是与这首诗相关的习题及答案。
1、填空题a. 《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是____朝的爱国诗人。
b.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达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民族气节的句子是“?。
”c. 《过零丁洋》一诗中借用比喻,抒发诗人对国事危殆、身世飘零的感受的句子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____。
”d. 《过零丁洋》一诗中,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的两句诗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____。
”答案:a. 南宋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 身世浮沉雨打萍d. 照汗青2、选择题a. 下列哪个词是《过零丁洋》的正确作者?A. 白居易B. 苏轼C. 文天祥D. 王安石b. 哪句诗表达了文天祥誓死报国的决心?A.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B.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C.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答案:a. Cb. C3、简答题a. 请简述《过零丁洋》一诗的创作背景。
b. 请赏析《过零丁洋》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这句诗。
c. 请阐述《过零丁洋》一诗中“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这句诗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答案:a. 《过零丁洋》一诗是文天祥在南宋末年,被元军俘虏后,拒绝投降,在经过零丁洋时写下的诗篇。
诗中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无尽的忧虑,同时也展现了他舍生取义的决心和民族气节。
b. 《过零丁洋》中的“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破碎的山河比作随风飘摇的柳絮,将自己浮沉的身世比作被雨打的浮萍,表达了诗人对国事危殆、身世浮沉的深沉感受。
c. 《过零丁洋》中的“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运用了双关和叠词的修辞手法,既描绘了惶恐滩和零丁洋的险恶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孤独。
《过零丁洋》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主题思想】这首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习题】一、赏析选择题:1、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写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
优质文档你我共享 第 1 页 共 1 页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天祥《过零丁洋》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4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7.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2分)
A .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 .文中通过“惶恐”“零 九象, 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 .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8.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 .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 .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 .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追述往事,说自己参加科举考试而入仕做官,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
B.颔联形象地抒发了关于世事人生的深沉慨叹,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也如雨中浮萍漂泊不定,对世事人生失去信心。
C.颈联叙写往日抗元遭遇的挫折和被囚押的孤苦处境。
这两句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感染力极强。
D.尾联笔锋陡转,表达作者身陷绝境时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对“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两句用了比喻,把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的柳絮,把浮沉的身世比作雨中的飘萍。
B.这两句是对偶,“山河破碎”与“身世浮沉”相对,“风飘絮”和“雨打萍”相对。
C.宋朝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自己一生坎坷的经历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
D.这是诗歌的颈联,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艰难危亡的形势。
3.下面对此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格调沉郁悲壮,浩然正气贯长虹,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
B.从全诗的构思上看,前面四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后四句则笔锋一转,情绪由悲愤转为激昂,由压抑转为高亢。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
D.“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是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4.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融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体,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B.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运用比喻,生动形象贴切。
C.颈联运用“惶恐滩”“零丁洋”两个典故,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对前途的忧虑。
D.尾联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为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堪称千古绝唱。
《过零丁洋》选择题、简答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下】
【原诗】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主题思想】
这首饱含沉痛悲凉,既叹国运又叹自身,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但在最后一句却由悲而壮、由郁而扬,迸发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习题】
一、赏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
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写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5、下列关于《过零丁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领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
合起来,感人至深。
二、简答题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
请说说你的理解。
3、请从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
一、赏析选择题:
1、下列对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D )
A.首联写个人的仕途经历和抗敌历程,突出生平的艰辛,命运的多舛。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将国家局势与个人命运交织在一起,沉痛述说国破家亡的痛苦。
C.文中通过“惶恐”“零丁”两个词语,写出兵败被俘后内心的忧叹。
D.尾联自问自答,想到自己难逃一死,充满悲愤无奈,只有以“丹心”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诚。
【解析】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2、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诗歌通过写过零丁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充分体现诗人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气节。
B.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情真挚深沉。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借地名表现内心孤苦无依的苦痛。
D.本诗风格慷慨悲凉。
始为悲愤,终为高亢,表现了诗人的铮铮铁骨、耿耿忠心。
【解析】C、没有拟人。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写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两件事以概其馀。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
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栗的痛苦心灵。
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
这使得前面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解析】A 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
没有大战告捷。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颔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解析】D 不是拟人手法,而是一语双关。
5、下列关于《过零丁洋》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以死明志,丹心光照千秋。
B.首联写自己步入仕途和四年抗敌的经历,“辛苦”和“寥落”两个词道尽坎坷的人生际遇,感情深沉,悲郁感人。
C.领联将国家命运与个人不幸联系在一起,写危难形势,抒忧患之情,比喻形象,对仗工整。
D.颈联运用拟人手法,将“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与自己的心情巧妙结合起来,感人至深。
【解析】D地名的双关,不是拟人。
二、简答题
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千古名句主要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取”和“照”的表达效果。
答:主要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表达为国捐躯、舍身取义的意志与决心。
“取”和“照”,普通的动词表达神圣的意义,简单、直接,有力度,情感昂扬,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民族气节与生死观,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影响深远。
请说说你的理解。
答: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永垂史册,映照千古。
这两句诗直抒胸臆,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请从颔联(第三、四句)和颈联(第五、六句)中任选一联,从写法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领联:以“风飘絮”“雨打萍”为喻,形象地抒写了国家山河破碎、个人身世飘零的悲哀。
颈联:巧借“惶恐”“零丁”两个地名的谐音双关,暗示了国家形势的险恶、作者境况的危苦和对前途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