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说课
- 格式:docx
- 大小:56.56 KB
- 文档页数:7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一、课程简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是一门集理论、实践、政策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体系,以及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政策和措施,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国际贸易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和创新能力。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和国际视野。
三、教学内容1.国际贸易基本概念:介绍国际贸易的定义、分类、特点及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2.国际贸易理论:讲解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新理论等。
3.国际贸易政策与措施:分析关税政策、非关税壁垒、贸易救济措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等。
4.国际贸易实务:包括国际贸易术语、交易条件、合同签订、支付方式、货物运输与保险、进出口业务流程等。
5.我国对外贸易:介绍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政策法规及发展前景。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政策法规和实务操作技能。
2.案例分析法:分析国际贸易典型案例,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讨论法:组织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
4.情景模拟法:模拟国际贸易业务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实习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共计32学时,每周2学时,连续16周。
2.实践教学:共计16学时,每周1学时,连续16周。
3.期末考试:共计2学时。
六、考核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等,占比30%。
2.实践报告:占比30%。
3.期末考试:闭卷考试,占比40%。
七、教学资源1.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2.参考文献:《国际贸易》(作者,出版社,年份)、《国际贸易实务》(作者,出版社,年份)等。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教案: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案目的: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贸易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2. 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和国际产品寿命周期理论;3. 理解国际贸易的政府干预措施,包括关税、配额和非关税壁垒;4. 熟悉国际贸易的实践,包括国际贸易规则、贸易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5. 能够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国际贸易问题。
教学内容:一、国际贸易的定义、特点和重要性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国际贸易的特点,如跨国界交易、利用比较优势、国际分工等;3. 国际贸易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生产效率等。
二、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 比较优势理论的原理和应用;2. 绝对优势理论的原理和应用;3. 国际产品寿命周期理论的原理和应用。
三、国际贸易的政府干预措施1. 关税的定义、种类和影响;2. 配额的定义、种类和影响;3. 非关税壁垒的定义、种类和影响。
四、国际贸易的实践1. 国际贸易规则的形成和发展;2. 主要的国际贸易协定,如GATT、NAFTA、欧盟等;3. 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作用和功能。
五、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与解决1. 实际国际贸易案例的分析和讨论;2. 利用国际贸易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和实务知识;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国际贸易案例,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3. 实践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
教学评估:在课程结束后,通过课堂测验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教学资源:1. 教材: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教材;2. 讲义:教师准备的讲义,包括理论和实务知识的概述;3. 案例:相关的国际贸易案例,供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4.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图表。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国际贸易单证操作实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掌握国际贸易单证的基本概念和种类。
o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国际贸易单证的制作流程和规范要求。
o学生能够识别并处理国际贸易单证中的常见问题和风险。
2.能力目标:o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国际贸易单证的制作、审核和修改。
o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o学生能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与相关部门有效协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注重单证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o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遵守国际贸易法律法规。
o激发学生对国际商务专业的兴趣,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授国际贸易单证的基本概念、种类、制作流程和规范要求,以及常见问题和风险处理。
重点内容包括:-国际贸易单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各类单证(如合同、发票、装箱单、提单等)的制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单证制作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控制。
-单证中常见问题的识别和处理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准确理解和应用复杂的国际贸易规则。
-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变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通过讲授法介绍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通过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际应用,通过实验法让学生在模拟环境中进行实操练习。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教材:《国际贸易单证操作实务》及相关辅助教材。
-教具:投影仪、电脑、白板及书写工具。
-实验器材:模拟国际贸易单证操作软件。
-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教程、在线学习平台。
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1.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指定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讨论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讨论。
2.课堂纪律:制定明确的课堂纪律规则,如按时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等,对违规行为进行适当处理。
国际贸易实务FOB贸易术语说课课件一、引言在国际贸易中,FOB(FreeOnBoard,船上交货价)是一种常用的贸易术语。
它是指在货物通过装运港的船舷时,卖方将货物交付给买方,并且买方承担货物在装运港之后的所有费用和风险。
本课件将详细解释FOB贸易术语的含义、使用场景、操作流程以及相关的风险和责任。
二、FOB贸易术语的含义FOB贸易术语是指卖方在货物通过装运港的船舷时,将货物交付给买方,并且买方承担货物在装运港之后的所有费用和风险。
这意味着卖方负责将货物运送到装运港,并承担货物在装运港之前的所有费用和风险。
一旦货物通过装运港的船舷,买方将承担货物的运输费用、保险费用以及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任何损失或损坏的风险。
三、FOB贸易术语的使用场景FOB贸易术语通常适用于海运和内河运输。
在FOB贸易术语下,卖方负责将货物运送到装运港,并承担货物在装运港之前的所有费用和风险。
买方负责安排货物的运输和保险,并承担货物在装运港之后的所有费用和风险。
FOB贸易术语的使用场景包括国际贸易中的买卖合同、进出口业务以及跨国公司的供应链管理。
四、FOB贸易术语的操作流程1.签订合同:买卖双方签订合同,明确贸易术语为FOB,并约定装运港、目的港、交货期限等条款。
2.安排运输:卖方负责将货物运送到装运港,并承担货物在装运港之前的所有费用和风险。
买方负责安排货物的运输和保险,并承担货物在装运港之后的所有费用和风险。
3.发货通知:卖方在货物装船后,应及时向买方发出发货通知,包括货物名称、数量、装运日期、装运港、目的港等信息。
4.付款和交单:买方在收到发货通知后,按照合同约定的付款方式向卖方支付货款。
卖方向买方提供提单等交单文件。
5.货物交付:卖方在货物通过装运港的船舷时,将货物交付给买方。
买方承担货物在装运港之后的所有费用和风险。
五、FOB贸易术语的风险和责任在使用FOB贸易术语时,买卖双方需要明确各自的风险和责任。
卖方需要承担货物在装运港之前的所有费用和风险,包括货物损失、损坏、延误等。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教学
说课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教材名称:《国际贸易基础知识》
版本:高教京版、第3版
主编:肖文、应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国际贸易基础知识》一书是由肖文、应颖主编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该课程是商贸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
2.教材处理
由于本节课内容上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教材本身并没有做很多的解释。
鉴于这种情况,我在实际教授过程中对教材内容作如下安排:由于采用纯教师讲授,学生死记硬背,效果势必不理想,故利用任务导向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结合,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是建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
通过引入任务驱动机制和竞赛机制等机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潜能,实现教学过程的“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教师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学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整合。
使学生获得广泛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通过让学生动口、动
脑、动手和各种参与活动,让学生在演练、尝试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知识,实现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教学方法
本次课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分层教学法、任务导向教学法等。
教案纸
课题第六章非关税壁垒措施第二节非关税壁垒—进品配额制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掌握非关税壁垒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非关税壁垒的种类
理解非关税措施的影响
全面理解非关税措施对贸易的意义
教材分析(包括教学重点、教学难
点)重点:1、进口配额制定义及相关概念
2、绝对配额和关税配额的分析难点:进口配额的效应与关税的效应
教学方法
(包括教法、
学法)
案例讨论、多媒体辅助、讨论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时间
安排
主要内容
师生双边活动及
教法运用
备注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5’
10’
’
非关税措施的含义
非关税措施的特点
2009年4月20日,美国钢铁
工人联合会申请对中国产乘用
车轮胎发起特保调查。
9月12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对
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
型卡车轮胎实施为期三年的惩
罚性关税。
白宫发言人说,在
现行进口关税(3.4%-4.0%)的基
提问学生
分组讨论,分析
问题,发言表达
观点
1、美国为什么
提出“特保”?
2、“特保”为
什么针对中国?
3、“特保”为
什么选择轮胎行
(教学环节一般包括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操作、教师点评、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