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玩冰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3
创意玩转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通过带领幼儿进行冰的各种实验,并引导幼儿们以本事为经验,真实感受水和冰之间的差异和变化。
在过程中向幼儿们重点讲解冰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感受其产生的能量变化,提高幼儿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幼儿思维的主动性。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冰的产生1、听取幼儿们对冰的话题的看法和猜测,并引导幼儿们主动尝试(可以调制一些混合物幼儿自己找出成冰的线索)。
2、通过展示实验视频或者亲自示范,向幼儿们当场展现水冻变成冰的过程,并请幼儿完整记录下来。
3、给每个孩子发一块圆形模具,让他们自己尝试用水冻成冰,欣赏成冰的过程。
(二)冰窖实验1、提示幼儿,这个实验是通过分析地下的冰层找到确实的液态水的地点的,然后找到好的地点存储食物等。
2、教师引导幼儿用模具冻制成冰块,让幼儿们在冰块上创造自己喜欢的假象图。
完成后,可以拿过来用于这个实验。
3、教师向幼儿集体展示2-3个冰块,在讲解过程中,让幼儿我们重点关注每个冰块的颜色变化和形状变化。
讲解之后,给每个孩子提供两个不同颜色的冰块,让他们自己把冰块对切成形状相同的两个,然后再将这两个以相反的颜色组合在一起,实现颜色变化。
(三)溶解实验1、教师展示一颗冰块,并将其放在一张纸上,让幼儿们观察冰块溶解的变化过程,让幼儿们逐渐理解水与冰之间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2、提供给每个幼儿一碗冰块,让他们注目观察冰块与水之间的转变过程。
观察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使用各种物品,如盐、沙、石粉等,在实验中观察瞬时现象。
(四)热力实验1、教师向孩子们介绍热力学,解释热力学的定义,用热力学的视角看待物质的运动。
2、每个孩子都需要收集准备好用火源对冰进行溶解实验的实验器具,教师应该给他们一些应用实验器具的基本指南。
3、幼儿们在教师和父母的监护下,可以分成若干个小组,然后提供给他们各种可熔化成冰的物品以及炭火、蜡烛、火柴、火笼等,并鼓励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热力学的运动分布。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好玩冰》(完整版一、教学内容《好玩冰》这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神奇物质》第三节《冰与水》。
本节课主要详细内容包括:解冰来源,观察冰特性,探索冰与水相互转化过程,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知冰趣味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知道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解冰基本特性。
2. 通过观察、触摸冰,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解冰特性以及冰与水相互转化过程。
难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自己发现冰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热水、盐、色素、杯子、勺子、手套等。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冰模具、水、温度计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给幼儿展示一个装满冰块透明杯子,引发幼儿对冰好奇心。
(2)邀请幼儿触摸冰块,让他们感受冰冷和硬。
2. 例题讲解(1)讲解冰来源,让幼儿知道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
(2)通过观察冰块,引导幼儿发现冰颜色、形状、透明度等特性。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块,找出冰上气泡。
(2)将冰块放入热水,让幼儿观察冰融化过程。
4. 探索活动(1)将冰块放入盐水中,让幼儿观察冰融化速度。
(2)在冰块上滴上色素,让幼儿观察色素在冰块中扩散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冰特性:冷、硬、透明、有气泡等。
2. 冰与水相互转化:冰→水(加热或加盐);水→冰(冷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冰块,记录冰融化过程。
答案:冰融化为水,体积变小,颜色变浅,温度升高。
2. 作业题目:用冰模具制作冰块,观察冰块形状和颜色。
答案:冰块形状多样,颜色透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解冰特性,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探索欲望。
但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安全触摸冰块,避免冻伤。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在家长帮助下,进行冰块融化实验,观察不同环境下冰融化速度,培养幼儿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夏天一起来玩冰》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体验,了解水是如何变成冰的。
2.增强学生的观察和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夏天为什么这么热?如何解决闷热的问题?引出科学实验的话题。
2. 实验环节(25分钟)材料准备1.水果汁盒子或塑料杯×6-8个;2.冰块×6-8个;3.盐适量;实验步骤1.每个学生都会收到一个装水果汁的盒子或塑料杯和一个冰块。
2.按照老师的指示,让每个学生在盒子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并在观察下将冰块放入盒子中。
老师需要指导学生保护好自己的手洞。
3.观察盒子里的物体。
老师引导学生感受到盒中冰块的状况变化,如何让冰块快速化解?原理是什么?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是在盐的作用下,冰块变得更加”容易融化”。
盐能够降低冰块与盒子内部的结点,使冰块中的部分水凝固。
这种现象称为“溶解冰的冰盐”。
利用盐可以快速制冷,制造冰淇淋和百叶冰也是利用这种“冰盐效应”。
3. 探究与总结(15分钟)根据实验结果,由老师提出问题和学生一起思考:何时冰会融化?冰是如何变成水的?把实验中的现象和结果总结一下。
4. 课堂作业(5分钟)让学生回答课上学习的问题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以证明他们的学习效果。
教学资料1.学生可参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及其“水循环”,“物质的三态变化”等内容。
2.进一步了解“冰盐效应”的相关信息。
提示与学习反馈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要做的事项和注意事项,如保护好手洞等。
整个实验过程需要保证学生的安全。
并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作业作答情况,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总结本次教学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到了更多关于“水的变化”和“冰盐效应”的知识,增强了学生的观察、探究和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在教学上,老师们要注意学生安全,保护好学生的手洞,以及及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和作业作答情况,为下一次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含反思一、教案标题:好玩的冰二、教学目标:1.培育幼儿对冰的感知本领,了解冰的形态和性质。
2.开发幼儿动手本领,让幼儿体验冰的制作过程。
3.引导幼儿探究冰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保鲜、制冷等方面的学问。
三、教学准备:1.冰盒、保鲜袋、手套、冰块2.幼儿游戏玩具、图书3.课件、幼儿冰雕作品呈现四、教学过程:1.情境创设老师先给幼儿唱一首《冰雪奇缘》中的《Let it go》,同时,屏幕上放映雪人奥拉夫的短片,让幼儿对冰产生爱好,把现场氛围营造的热诚一些。
2.导入环节老师问幼儿:大家知道什么是冰吗?冰在哪里可以看到?有没有吃过冰?有没有用过冰?……等等问题,引导幼儿发表本身的思考和想法。
3.准备活动材料老师把冰盒里的冰块取出来,让幼儿佩戴手套,摸一摸冰块,感受一下它的凉快,体验冰的性质。
4.自由游戏老师为幼儿供给一些游戏玩具,如冰球、雪花等,让幼儿发挥想象,自由游戏。
5.制作冰老师拿出保鲜袋,向幼儿介绍保鲜袋的作用,然后让幼儿把冰块放到保鲜袋里,轻轻敲打保鲜袋,让幼儿体验一下冰的制作过程。
6.察看与探讨老师让幼儿察看冰块的形态,比较大块冰和小块冰的差别,引导幼儿就化开冰的机理进行探讨。
7.冰雕制作老师为幼儿演示制作冰雕的方法,并把制作好的冰雕作品呈现给幼儿观看。
8.拓展活动老师向幼儿介绍冰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保鲜、制冷等方面,同时呈现一些冰箱、空调等设备让幼儿进行认知。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中,我重视了课堂氛围的营造和情境创设,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体验了制冰的过程,同时也让幼儿了解了冰在生活中的紧要应用。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发觉幼儿个体差异明显,有的幼儿对冰的感知还不够丰富,老师在引导探究时也需要考虑各幼儿的差异性,予以差异化的引导和支持。
此外,在下一次教学中,我还会加添幼儿亲身操作的机会,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制冰的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冰的特性,探索冰的奥秘,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基本特性,如冷、滑、硬等。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冰的形成过程以及冰的特性。
重点:通过实践探索,让幼儿感受冰的特性,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格、盐、色素、毛巾、勺子、盘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触摸,让幼儿初步感受冰的特性。
2. 探索冰的特性(1)让幼儿观察冰块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如放置在室温下、盐中、水中等。
(2)让幼儿通过触摸、品尝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冰的特性。
3. 冰的形成过程(1)教师讲解冰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水变成冰的原理。
(2)进行小实验,让幼儿观察冰块融化成水的过程。
4. 例题讲解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冰块为什么会融化吗?”引导幼儿思考、回答。
5.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画笔记录冰块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
(2)让幼儿用彩泥制作冰块,并观察、记录冰块融化的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冰的特性:冷、滑、硬2. 冰的形成:水→ 冷却→ 冰3. 冰的融化:冰→ 加热/盐→ 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冰块融化的过程。
答案示例:冰块放置在室温下,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开始融化,变成水。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制作冰块,观察冰块的颜色、形状变化。
答案示例:冰块在制作过程中,加入色素后,颜色发生变化。
冰块形状随着冰格的不同而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活动中,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参与程度,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2. 拓展延伸:(1)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幼儿在家中继续探索冰的奥秘。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精彩教案《好玩的冰》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态变化》第二节《好玩的冰》。
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冰的基本特性,观察冰的融化过程,探讨冰与其他物体的关联,培养幼儿对物态变化的初步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冰的物理特性,知道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
2. 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冰的融化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提高幼儿探索自然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冰的融化过程和物态变化的概念。
教学重点:冰的物理特性,观察冰的融化,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冰格、盐、色素、杯子、热水、勺子、毛巾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冰块,引发幼儿兴趣。
(2)让幼儿触摸冰块,感受冰的冷和硬。
2. 讲解与探究:(1)教师简要介绍冰的来源和特性。
(2)讲解冰的融化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冰块在热水中的变化。
(3)讨论冰与其他物体的关联,如盐和冰的反应。
3. 例题讲解:(1)如何让冰块融化得更快?(2)冰融化后变成了什么?4. 随堂练习:(1)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冰块在盐、热水中的融化速度。
(2)记录冰融化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2)拓展讨论:冰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冰的来源:水凝固而成。
2. 冰的物理特性:冷、硬、透明。
3. 冰的融化过程:固态→液态。
4. 影响冰融化的因素:盐、热水。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的融化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家长分享。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冰的特性和融化过程。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2. 拓展延伸:(1)让幼儿尝试制作彩色冰块,观察彩色冰块融化的过程。
(2)组织幼儿户外活动,寻找生活中的冰,了解冰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现象》,详细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和观察,了解冰的特性,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来源,知道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2.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冰的冷、滑、硬等特性。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冰与水之间的关系,明白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
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冰的特性,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袋、容器、毛巾、热水、冷水、色素、滴管等。
2. 学具:小勺、小碗、手帕、画纸、画笔、水彩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冰块,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从哪里来?”(2)让幼儿触摸冰块,感受冰的冷、滑、硬等特性。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让幼儿了解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2)教师用冰块和热水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让幼儿用小勺取冰块,观察冰块在室温下逐渐融化的现象。
(2)让幼儿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块在冷水、热水中的融化速度。
4. 创意活动(1)让幼儿用冰块进行印画,感受冰块融化后留下的痕迹。
(2)让幼儿在冰块上滴色素,观察色素在冰块中的扩散现象。
(1)让幼儿分享在活动中的感受和发现。
六、板书设计1. 冰的特性:冷、滑、硬2. 冰与水的关系:冰是水凝固而成的3. 冰的融化:受热、受冷、室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的融化过程(1)在室温下,观察冰块融化成水需要多长时间。
(2)在冷水和热水中,观察冰块融化速度的差异。
答案:冰块在室温下融化速度较慢,在热水中融化速度较快,在冷水中融化速度较慢。
2. 作业题目:冰块印画用冰块在画纸上印画,观察冰块融化后留下的痕迹。
幼儿园中班教案《好玩的冰》含反思幼儿园科学教案教案:《好玩的冰》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科学教材,针对中班幼儿设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认识冰的特性,了解冰的形成过程;2. 探索冰的玩法,感受冰的乐趣;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认识冰,了解冰的形成过程,知道冰是固体;2. 培养幼儿观察冰的特性和探索冰的乐趣;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冰,了解冰的形成过程,知道冰是固体。
难点:让幼儿探索冰的玩法,感受冰的乐趣,并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容器、水、颜料、塑料棒、毛巾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容器、水、颜料、塑料棒、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2. 认识冰(5分钟)教师向幼儿介绍冰的特点,如冰是固体,透明的,摸起来冷冷的。
让幼儿亲手摸一摸冰块,感受冰的特性。
3. 探索冰的玩法(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探索冰的玩法。
可以用颜料给冰块上色,用塑料棒敲打冰块,观察冰块的变化。
还可以把冰块放在毛巾上,用温暖的毛巾把冰块融化,观察冰块融化的过程。
4. 随堂练习(5分钟)请幼儿分组,每组用塑料棒和颜料设计一个冰块游戏,并演示给其他幼儿看。
5. 作业设计(5分钟)六、板书设计冰的特点:固体、透明、冷冰的玩法:上色、敲打、融化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和家长一起找一个容器,装上水,放在冰箱的冷冻层冷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亲手摸冰块、探索冰的玩法,使幼儿认识到了冰的特点,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但在作业环节,部分幼儿可能因为家庭原因,需要在课后与家长沟通,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完成作业。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尝试用冰块制作一个小作品,如冰雕、冰花等,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观察和探索,使幼儿了解冰的特性,感受冰的奇妙,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成因和特性,知道冰与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 激发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冰的成因和特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冰雕、热水、盐、毛巾、放大镜等。
学具:画纸、画笔、水、调色盘、小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冰块、冰雕,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让幼儿初步感受冰的特性。
(2)讨论:你们在哪里见过冰?冰是什么样子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冰的成因,引导幼儿了解冰与水的关系。
(2)通过实验(冰融化、加盐使冰融化加快等),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冰的特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的结晶,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2)讨论:你们发现了冰的哪些特性?4. 动手操作(15分钟)(1)让幼儿用冰块制作冰雕,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2)观察冰块在热水和盐的作用下融化的速度,让幼儿了解物质的相互作用。
(2)让幼儿用自己的话表达对冰的认识。
六、板书设计1. 冰的成因和特性2. 冰与水的关系3. 观察和探索冰的实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冰的融化过程,并用画笔记录下来。
答案:冰在常温下逐渐融化成水,融化速度受温度、盐分等因素影响。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制作冰雕,并分享制作过程。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探索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冰的特性,培养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避免简单的操作。
好玩的冰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主题为“好玩的冰”。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含:1. 冰的性质,如冰的颜色、形状、硬度等;2. 冰的融化过程,以及融化后的水的性质;3. 冰的玩法,如滑冰、抛冰、堆冰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冰的性质,以及冰融化后的水的性质;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交流的能力;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了解冰的性质,以及冰融化后的水的性质;难点:让学生理解冰的融化过程,以及融化后的水的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容器、温度计、放大镜等;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块小冰块,以及记录观察结果的本子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冰块,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冰块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硬不硬?”2. 教师讲解:讲解冰的性质,如冰的颜色、形状、硬度等,以及冰融化后的水的性质。
3. 学生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冰块进行观察,记录冰的颜色、形状、硬度等,以及融化后的水的性质。
4. 交流分享: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
5. 例题讲解:讲解冰的玩法,如滑冰、抛冰、堆冰等,引导学生进行实践。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冰块进行玩耍,尝试不同的玩法。
7. 板书设计:板书冰的性质,如颜色、形状、硬度等,以及冰融化后的水的性质。
8. 作业设计:让学生画出自己玩耍冰块的场景,并写上自己的感受。
六、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请画出你玩耍冰块的场景,并写上你的感受。
作业答案:略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积极参与,对冰的性质和融化后的水的性质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在实践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对冰的融化过程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让学生在家中尝试制作冰块,观察冰块的性质,以及冰融化后的水的性质,并将观察结果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
八、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主题为“好玩的冰”。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冰的存在,了解冰的物理性质;2.通过察看、体验、探究,加深幼儿对冰的认得;3.培育幼儿细心、耐性、察看力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1.通过试验、察看、总结,认得冰的性质与变化规律;2.激发幼儿的古怪心和察看力。
三、教学备材1.彩色图片、图表;2.植物油、食盐、冰块、手电筒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老师通过图片呈现、图表解释引入冰的十二种形态。
引导幼儿们发觉身边存在的冰的形态,如冰块、雪花等。
2.试验探究(30分钟)将植物油倒入一个透亮的容器中,再向其中加入适量的食盐搅拌均匀,然后将冰块放入其中。
同学可以发觉冰块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
老师问幼儿们,为什么加入食盐后,冰块可以渐渐溶化?幼儿们会发觉加入食盐后,冰的融点会降低。
这是由于食盐与水反应后会产生一种叫做“钠氯化合物”的物质,可以降低冰的融点。
然后老师拿出冰块,在手心上晃动。
幼儿们可以察看到冰的形状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圆滑了。
老师问幼儿们,为什么冰会变形?幼儿们会发觉,是由于手心的温度使得冰变软了。
最后,老师拿出手电筒,将其照向冰块,幼儿们又能借此探究冰的透亮性。
3.总结归纳(10分钟)老师和幼儿们一起回顾试验过程中的全部发觉,总结归纳。
4.延长活动(20分钟)老师带领幼儿们制作冰棍。
幼儿们在制作冰棍的过程中可以借此体验制冰的过程。
等到冰棍完成后,幼儿们还可以通过品尝感受冰的口感和变化。
五、教学反思1.本次教学活动重要通过试验、探究等方式,让幼儿们加深对冰的认得。
让幼儿们亲自制作冰棍,更加生动直观地感受冰的存在和变化。
2.教学中,老师应当注意引领幼儿发觉和讨论问题,培育幼儿的察看力和探究精神。
同时,老师应当适度加入幼儿能理解的科学术语,帮忙他们建立科学学问体系。
3.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图片、图表等视觉资料,更好地启发幼儿学科学。
4.延长活动可以让幼儿们在玩中学,激发他们的爱好和古怪心。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好玩的冰》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详细内容为“好玩的冰”。
通过本章学习,幼儿将了解冰的形成、性质和用途,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知道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冰的性质,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感受冰的融化过程,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冰的形成过程和性质。
2.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冰的性质和融化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格、盐、色素、勺子、碗、热水、冷水、温度计等。
2. 学具:画纸、画笔、调色盘、水彩颜料、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冰块,让幼儿通过触摸、观察,感受冰的冷和滑。
讲解冰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冰格,让幼儿观察冰格中的冰块,引导幼儿描述冰的性质。
通过实验,让幼儿观察冰在盐、热水、冷水中的融化速度,讲解冰的融化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让幼儿用盐、热水、冷水使冰块融化,观察融化速度。
让幼儿用画笔、颜料在冰块上作画,感受冰的性质。
邀请幼儿分享实践活动中的观察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形成:水在低温下凝固。
2. 冰的性质:冷、滑、透明。
3. 冰的融化:盐、热水、冷水使冰块融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冰,描述其形状、大小和所在环境。
答案示例:我在冰箱里发现了一块方形的冰块,它很冷,滑滑的。
冰块在冰箱的冷冻层里。
2. 作业题目:用画笔和颜料在冰块上作画,感受冰的性质。
答案示例:我在冰块上画了一朵小花,冰块融化时,颜料随着水流走,画面变得模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冰的形成、性质和融化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幼儿园中班《玩冰》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玩冰”。
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冰的特性,探索冰的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来源,知道冰是由水变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冰的特性,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品质,增强幼儿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冰的形成过程,掌握冰的特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探索、表达冰的特性,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盐、色素、勺子、杯子、热水、毛巾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外观,让幼儿摸一摸、看一看,感受冰的冷和滑。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知道冰是从哪里来的吗?冰有什么特点?”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冰的形成过程,让幼儿了解冰是由水变成的。
(2)教师演示冰遇热融化的过程,让幼儿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让幼儿用盐、热水等物品尝试使冰融化,观察哪种方法最快。
(2)幼儿在观察记录表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冰的特性。
六、板书设计1. 冰的特性:冷、滑、透明、易融化等。
2. 冰的形成过程:水→ 冰3. 冰的融化方法:盐、热水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冰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冰的外观和特性。
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完成冰的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答案: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实验,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冰的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但在组织实验环节,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冰,了解冰在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玩冰—幼儿园中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冰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提高幼儿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玩冰的活动,增进幼儿之间的友谊,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准备1. 冰块、模具(可选择雪人、动物等形状)2. 水、盆子3. 毛巾、手套4. 教师与幼儿的互动道具(如笑脸卡片、小红花等)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亲爱的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玩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你们猜猜是什么?对了,就是玩冰!你们知道冰是怎么形成的吗?快跟老师一起来看看吧!2. 讲解冰的形成过程(10分钟)教师:我们要了解一下冰是怎么形成的。
在冬天,天气很冷的时候,水会变成冰。
这是因为水分子在低温下变得非常安静,就像睡觉一样。
当温度继续降低时,水分子就会形成一个紧密的结构,就像盖了一床被子一样,这就是冰。
冰有很多种形状,有的像石头,有的像玻璃,有的像水晶。
你们知道有哪些形状的冰吗?3. 幼儿观察冰的形状(10分钟)教师:现在,我们来观察一下这些冰的形状。
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发现吗?(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形状,并讨论)4. 制作冰雕(20分钟)教师:现在我们开始制作我们的冰雕吧!请大家先把手套戴好,以防手冻伤。
用盆子里的水把冰块浸湿,再放在模具里。
轻轻地敲打模具,让冰块变得更薄。
用毛巾把冰块擦干,就可以把它取出来了。
看,我们的冰雕已经做好了!(教师示范制作冰雕,幼儿跟着操作)5. 玩冰活动(20分钟)教师:我们来进行一个非常好玩的游戏——“传球”。
我们要用嘴巴把冰块传给旁边的小朋友。
记住,不要用手拿哦!这个游戏可以锻炼我们的嗅觉和触觉,还可以增进我们之间的友谊。
加油吧,小朋友们!(教师与幼儿进行游戏)6. 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今天的课程就要结束了,大家都玩得很开心吧!通过今天的活动,我们学会了如何制作冰雕,还了解了冰的形成过程。
幼儿园中班科学《好玩冰》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选取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具体为《好玩冰》。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冰特性》。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孩子们解冰形成、性质以及与水相互转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掌握冰基本特性,解冰形成过程。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他们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冰形成过程及其与水相互转化。
2. 教学重点:冰特性以及与水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热水、盐、色素、杯子、勺子、放大镜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给孩子们展示冰块,引导他们观察冰外观,并让他们触摸冰,感受冰冷。
2. 讲解冰形成:用简单语言向孩子们解释冰是水在低温下凝固而成,展示冰与水相互转化过程。
3. 例题讲解:通过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冰在热水、盐和色素作用下变化,引导他们思考这些变化原因。
4.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冰在不同条件下变化。
6.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思考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冰袋、冰雕等。
六、板书设计1. 冰形成:水在低温下凝固成冰。
2. 冰特性:透明、冷、易融化。
3. 冰与水相互转化:冰融化成水,水凝固成冰。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冰块在不同环境下变化。
2. 答案:根据观察记录,描述冰块融化速度、变化过程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让孩子们掌握冰特性,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在今后教学中,可以引导孩子们探索冰在其他领域应用,如冰雕艺术、冰上运动等,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同时,加强孩子们对实验操作指导,提高他们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我深知选择合适教学内容对于幼儿学习至关重要。
《好玩冰》这节课,我特别关注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
幼儿园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好玩的冰》。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冰的形成”,了解冰的来源和制作过程;第二章“冰的特性”,探索冰的冷、滑、硬等特性;第三章“冰的玩法”,尝试用冰进行各种创意游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冰是由水变成的,了解冰的形成过程。
2. 通过观察和触摸,感受冰的特性和变化。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冰的形成过程,用冰进行创意游戏。
重点:观察冰的特性和变化,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冰块、冰模具、水、盆、毛巾、温度计、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冰块、冰模具、水、盆、毛巾、画笔、颜料、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冰块,引导幼儿观察冰的外观和特性。
(2)邀请幼儿触摸冰块,感受冰的冷和滑。
2. 例题讲解(1)冰的形成:教师讲解冰是由水变成的,介绍冰的形成过程。
(2)冰的特性: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幼儿了解冰的冷、滑、硬等特性。
3. 随堂练习(1)制作冰块:教师示范如何制作冰块,指导幼儿动手操作。
(2)冰块创意游戏:分组进行冰块绘画、冰块拼图等游戏,培养幼儿的创意和团队协作精神。
(2)幼儿分享在实践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六、板书设计1. 冰的形成2. 冰的特性3. 冰的玩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冰块,并用画笔在冰块上创作一幅画。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与家人分享冰的特性,并尝试用冰进行一个创意游戏。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和表现,针对幼儿在冰块制作和游戏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
2. 拓展延伸:(1)开展冰雕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冰的特性。
(2)组织户外寻找冰的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自然界中的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开展冰块保龄球、冰块接力等体育游戏,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幼儿园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好玩的冰》,主要内容包括:1. 认识冰的特性,了解冰的形状、颜色和触感;2. 探索冰的融化过程,观察冰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3. 利用冰进行创意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目标1. 使幼儿认识冰的特性,了解冰的形状、颜色和触感;2. 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引导他们发现冰的融化过程及影响因素;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冰的特性,了解冰的形状、颜色和触感;探索冰的融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难点:观察冰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利用冰进行创意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冰块、容器、温度计、画笔、颜料等。
学具: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容器、画笔、颜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感受冰的触感,观察冰的形状和颜色,引导他们发现冰的特点。
2. 讲解冰的特性:介绍冰的形状、颜色和触感,让幼儿了解冰的基本特征。
3. 探索冰的融化过程: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冰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记录冰融化的过程。
4. 创意活动:让幼儿利用冰块进行创意活动,如拼图、绘画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5. 分享与展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大家互相欣赏、学习。
六、板书设计冰的特性:形状、颜色、触感冰的融化过程:温度影响、融化速度创意活动:利用冰块进行拼图、绘画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一下冰的特点和融化过程。
答案:冰的特点有形状、颜色和触感;冰的融化过程受温度影响,融化速度会加快。
2. 作业题目:用冰块进行创意活动,可以是拼图、绘画等,并分享作品。
答案:幼儿可自由发挥,利用冰块进行创意活动,如拼出图案、绘制冰画等,展示自己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幼儿观察、探索和动手操作,使他们了解了冰的特性,培养了观察和探索能力。
在创意活动中,幼儿发挥想象力,利用冰块进行了有趣的作品创作。
幼儿园中班科学《好玩的冰》教案一、教学内容1. 冰的形成过程;2. 冰的特性(透明、光滑、坚硬等);3. 冰的玩法(滑冰、抛冰、冰雕等);4. 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冰的形成过程,认识冰的特性,知道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3.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勇于尝试的精神,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冰的形成过程,冰的特性,冰的玩法及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难点:冰的形成过程的微观解释,冰的特性在实际操作中的体会。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显微镜、冰块、容器、毛巾、滑冰鞋等。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容器,装有冷水;每个学生准备一块小毛巾;每个学生准备一双滑冰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空调,提问空调工作时会产生什么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空调工作时会产生冷气,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滴。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讲解冰的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冰是如何形成的。
讲解冰的特性,如透明、光滑、坚硬等,并让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冰的微观结构,加深对冰特性的认识。
3. 动手操作:让学生用自己的容器里的冷水观察冰的形成过程,并用小毛巾擦冰,体验冰的特性。
4. 冰的玩法介绍:讲解冰的玩法,如滑冰、抛冰、冰雕等,并示范滑冰的动作,让学生尝试滑冰,体验冰的乐趣。
5. 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思考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保鲜、降温等,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
六、板书设计冰的形成过程:水蒸气→ 冷水→ 冰冰的特性:透明、光滑、坚硬冰的玩法:滑冰、抛冰、冰雕等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保鲜、降温等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描述冰的形成过程。
答案:冰的形成过程是水蒸气在冷水中凝结成冰。
2. 请学生列举冰的特性。
答案:冰的特性有透明、光滑、坚硬等。
3. 请学生介绍一种冰的玩法。
答案:一种冰的玩法是滑冰,我们可以穿上滑冰鞋,在冰面上滑行,非常有趣。
幼儿园中班科学课计划:玩冰
1.让孩子的冰的名字觉得冰很冷.
2.引导孩子了解冰被加热后会融化的特征.
3.激发孩子们参加科学活动.
活动准备
1,有趣的练习-加冰
2.一些冰块,冰水,温水和热水各一杯.
活动程序
首先,引导幼儿自由玩冰,并讲述玩冰的感觉.
1.老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请让孩子触摸并猜测它是什么.
2.请让孩子触摸它,猜猜是什么,触摸了它?
3,儿童免费玩冰块
玩冰时感觉如何?
4.总结:手里握着冰的感觉又冷又滑.
其次,引导孩子知道0度以下的水被冻结了.
1.你什么时候看冰的?水龙头会结冰吗?
2.为什么现在是冬天,我们家的水龙头没有冻结?
3,老师总结:只有在0度以下的水才会冻结,我们的房子非常温暖,所以水龙头不会冻结.
第三,做实验,指导孩子观察冰的变化.
1.老师:我刚玩的冰块是由老师在冰箱里放水形成的.一些彩色的按钮放在里面.
谁能想到一种方法来取出按钮?
2.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
3.老师要求所有人找到一种进行实验的方法.
(1)触摸三杯水,谈谈不同的感受.
(2)将三块冰放在三杯水中,以引导孩子观察冰的变化. (丰富的词汇:融化)
(3)观察与讨论:为什么热水中的冰变快而冷水中的冰变慢?
(4)总结:冰块吸收热量后会融化,吸收热量越快,吸收热量就越慢.
(5)让孩子观察实验结果.
第四,让孩子们观察他们刚刚玩的冰,思考一下讨论:
1.告诉我冰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2.为什么冰也融化?
3,老师总结:手有热量,空气中有热量,冰吸收热量并融化.
4.总结:我们只是玩了冰块.冰很滑.加热时会融化成水.
第五,有趣的练习:用冰画画活动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