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与解决途径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
吴越
(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据现有企业总量的99%以上,关注中小企业发展是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关键环节,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推动技术创新和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环境虽不断改善,但并不宽松,而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众所周知的难题,也是全社会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更是制约整个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道难题。本文通过描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从宏观经济环境、中小企业本身、金融体系三个方面来分析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根据问题症结从政策、金融体系、融资渠道创新等角度提出解决途径,最后提出创新解决模型方案.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解决途径创新模型
[作者简介]吴越(1989年—),安徽巢湖人,现为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07级金
融专业本科生。研究方向:金融理论与实践
在我国企业中,99%以上是中小企业,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采取强有力的措施,鼓励、支持、引导多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司统计,截至2009年9月底,全国工商登记企业1030万户(不含3130万个体工商户),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创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是扩大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是推动技术创新的生力军。
但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负面影响的逐步加深,这两年我国中小企业陷入了艰难的境地。特别是那些市场主要在国外、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没有自主品牌、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企业,遭受的打击更为严重。近年来,不少中小企业停产、半停产,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使国民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围绕着中小企业发展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一、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的融资难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世所共知,银监会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报》显示,2008年末,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0.3万亿元,占企业贷款总额的53.06%。截止09年底,主要金融机构及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含票据贴现)累计新增3.4万亿元,占新增贷款总量的35%。年末余额同比增长30.1%,比年初高16.6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同比增长41.4%,比年初高34.2个百分点。
虽然政府在加大财政、信贷支持力度,创新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努力开展工作,取得了一些进展,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得到了一定缓解,但比较中小企业占比与融资
量占比可知,相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需求而言,事实上多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2009年6月11日,UPS发布最新的2009年《UPS亚洲商业监察》(Asia Business Monitor, ABM)调研报告。此报告系为UPS在2009年1月8日至2009年2月27日期间,通过独立市场研究机构TNS调查公司采访1,200位中小企业决策者所得出。其中对中国大陆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78%的受访企业认为获得资金与运营资本是阻碍企业发展的一大因素。另有93%的中国大陆中小企业认为,政府最需要关注如何使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融资。81%的中小企业认为“流动资金不能满足需求”,60.5%的则认为“没有中长期贷款”,在停产的中小企业中47%是因为资金短缺。
另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长期以来自我融资比例高达91.5%,大多通过企业之间募集、向供应商赊账、三角债拖欠等方式来缓解融资难题,银行贷款率只有4%。而来自广州中小企业信息网的统计,截至2009年6月底,广东省仅有
18万中小企业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约占全省100多万中小企业的18%。全省约有80%的企业认为融资难是他们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90%以上的个体私营企业是完全靠自筹来解决创业资金。在民营企业的融资构成(上市公司除外)中,自有资金约占65%,民间借贷及商业信用占25%左右,向银行贷款仅占10%,在正式资本市场融资则几乎为零。
多项数据显示,长期以来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但大多根植于现有的金融体制,因此一直难以走出越改越难的怪圈。融资难已经成为中小企业自身无法克服的巨大难题,是困扰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原因分析
“融资难”状况的形成主要是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体系特点相冲突的一般因素,与源自我国体制转轨期经济与金融发展不相适应的特殊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政策原因也有法律原因,既有资本市场、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以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方面的原因,也有中小企业自身管理和交易习惯方面的原因。
(一)宏观环境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第一、融资渠道的单一。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目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滞后,民间融资、上市融资、发债融资等渠道不畅,创业投资机制尚未形成,产权交易市场功能尚未发挥,主要表现在: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板上市门槛较高,发债融资成本高于银行借贷。虽然创业板已推出,但仍以规模相对较大、发展较为成熟的中型企业为主。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通过直接融资渠道获得有效的资金供给,直接融资渠道窄,资金总量少,使得中小企业对银行贷款的依赖进一步加大,加剧了银行贷款的难度。
第二,信用担保体系的缺失。近年来,我国加快构建多层次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担保难等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担保机构总体规模较小,抵御风险能力不强,信用担保放大系数低,功能不完善,管理亟待加强。此外,目前银行征信体系的欠缺使得银行在获得企业工商、税务、海关等方面信息时手续繁琐,困难重重。银行虽然可以通过“三品”、“三表”以及获取软信息等手段加深对企业的调查了解,但是信息获取成本较高,调查周期也相应拉长,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短、小、频、急”的贷款需求。
第三,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局限。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划分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划分不同,根据2003年发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亿元以下、或资产在4亿元以下都称为中小企业。实际上我国的中型企业在国外都被视作大企业,我国银行给中小企业贷款中,规模大的企业得到大多数贷款,2009年全年数据显示,我国大、中、小企业新增贷款占比分别是40.9%、34.3%和24.8%。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的过于宽泛,造成目前中国企业中99.8%的企业都是中小企业,使得关于中小企业的促进政策涉及范围过广,从而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中并未包含个体工商户,使得这类对创造就业、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群体,在政策优惠、特别是贷款政策倾斜方面处于更加边缘化的地位。
(二)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