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失业率数据(1930年-2015年2月-月份数据)
- 格式:xls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15
2021年高考历史新题型技巧讲解(二)时间尺度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高考历史新题型中开放性题型是一种命题方式,主要问法有:(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
(2)以图示中的时间尺度为基点,指出……(3)选择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进行评述/说明你的理解。
时间尺度一般以表格、时间轴、曲线图、文字的形式来考查。
那么对于这样的题型如何解答呢?首先,把握趋势,进行分期,也就是分阶段。
趋势即事物发展的动向,在数字表格或曲线类题型常见的趋势是增加、减少、徘徊、迅速增长、急剧下降、缓慢增长等。
【例】下表是主要国家失业率情况表(1930-200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单位:%)——据丁建定《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史等》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社会发展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
【解析】根据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1930-1935年,法德英等主要国家失业率很高;1940-1970年,法德英等主要国家失业率较低;1975-2000年,法德英等主要国家失业率上升。
其次,根据历史背景,提取重大事件。
1930-1935年,主要受到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1940-1970年主要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推行凯恩斯主义,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1975-2000年,受到1973年石油危机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涨”时期,后来西方国家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最后,根据重大事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是以时空观念为前提,以史料实证为支撑,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去提出理性和系统的因果关系的叙述。
1930-1935年,经济危机,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因此使危机强化,失业率较高;1940-1970年,大多数国家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普遍奉行凯恩斯主义,以实现充分就业来减少失业率;1975-2000年,由于石油危机,西方国家经济进入“滞涨”时期,主要国家采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等新自由主义理论,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因此失业率波动,但整体趋势有所下降。
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目录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 (1)第一章一第一节 (2)引言、目的和术语 (2)测量数据的质量 (2)目的 (3)术语 (3)术语总结 (4)真值 (9)第一章—第二节 (10)测量过程 (10)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11)变差来源 (13)测量系统变异性的影响 (15)对决策的影响 (15)对产品决策的影响 (16)对过程决策的影响 (17)新过程的接受 (18)过程设定/控制(漏斗实验) (20)第一章—第三节 (22)测量战略和策划 (22)复杂性 (22)确定测量过程的目的 (22)测量寿命周期 (23)测量过程设计选择的准则 (23)研究不同测量过程方法 (24)开发和设计概念以及建议 (24)第一章—第四节 (25)测量资源的开发 (25)基准协调 (26)先决条件和假设 (26)量具来源选择过程 (27)详细的工程概念 (27)预防性维护的考虑 (27)规范 (28)评估报价 (28)可交付的文件 (29)在供应商处的资格 (30)装运 (31)在顾客处的资格 (31)文件交付 (31)测量系统开发检查表的建议要素 (33)第一章—第五节 (37)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 (37)定义及潜在的变差源 (38)测量过程变差 (45)位置变差 (45)宽度变差 (49)测量系统变差 (53)注释 (55)第一章—第六节 (57)测量不确定度 (57)总则 (57)测量的不确定度和MSA(测量系统分析) (57)测量的溯源性 (58)ISO表述测量中不确定度的指南 (58)第一章—第七节 (59)测量问题分析 (59)第二章测量系统评定的通用概念 (61)第二章—第一节 (62)引言 (62)第二章—第二节 (63)选择/制定试验程序 (63)第二章—第三节 (65)测量系统研究的准备 (65)第二章—第四节 (68)结果分析 (68)第三章- 简单测量推荐的实践 (69)第三章- 第一节 (70)试验程序示例 (70)第三章- 第二节 (71)计量型测量系统研究- 指南 (71)确定稳定性的指南 (71)确定偏倚的指南- 独立样本法 (73)确定偏倚的指南- 控制图样本法 (76)确定线性的指南 (78)确定重复性和再现性的指南 (84)极差法 (85)均值极差法 (86)均值图 (89)极差图 (90)链图 (91)散点图 (92)振荡图 (93)误差图 (93)归一化直方图 (94)比较图 (96)数值的计算 (97)数据结果的分析 (101)方差分析法(ANOV A) (103)随机化及和统计独立性 (103)第三章- 第三节 (109)计数型测量系统研究 (109)风险分析法 (109)解析法 (119)第四章- 复杂测量系统实践 (126)第四章- 第一节 (127)复杂的或非重复的测量系统的实践 (127)第四章- 第二节 (129)稳定性研究 (129)S1:单个零件,每个循环单一测量 (129)S2:n≥3个零件,每循环单一测量 (130)S3:从稳定过程中大量取样 (132)S4:分割样本(通用),每循环单一样本 (133)S5:试验台 (133)第四章- 第三节 (135)变异性研究 (135)V1:标准GRR研究 (135)V2:p≥2台仪器的多重读数 (135)V3:平分样本(m=2) (136)V4:分割样本(通用), (136)V5:与V1一样用于稳定化的零件 (137)V6:时间序列分析 (137)V7:线性分析 (138)V8:特性(性能)随时间的衰变 (138)V9—V2:同时用于多重读数和P≥3台仪器 (138)第五章- 其他测量概念 (139)第五章- 第一节 (140)量化过度的零件内变差的影响 (140)第五章- 第二节 (141)均值极差法-附加处理 (141)第五章–第三节 (148)量具性能曲线 (148)第五章–第四节 (154)通过多次读数减少变差 (154)第五章–第五节 (156)GRR的合并标准偏差法 (156)附录 (164)附录A (165)附录B (170)GRR对能力指数Cp的影响 (170)公式 (170)分析 (170)图形分析 (170)附录C (173)d2*表 (173)附录D (174)量具R(重复性)的研究 (174)附录E (175)使用误差修正术语替代PV计算 (175)附录F (176)P.I.S.M.O.E.A误差模型 (176)术语 (179)样表 (184)M.S.A手册用户反馈过程 (187)序号题目页码1控制原理和驱动兴趣点 (15)2偏倚研究数据 (75)3偏倚研究–偏倚研究的分析 (76)4偏倚研究- 偏听偏信倚的稳定性研究分析 (78)5线性研究数据 (81)6线性研究- 中间结果 (92)7量具研究(极差法) (85)8方差(ANOV A)表 (106)9方差分析%变差和贡献 (106)10ANOV A法和均值极差法的比较 (107)11ANOV A法报告 (107)12计数型研究数据表 (111)13测量系统示例 (127)14基于测量系统形式的方法 (128)15合并标准偏差分析数据表 (160)16方差分量的估算 (165)17 5.15σ分布 (166)18方差分析(ANOV A) (167)19ANOV A结果列表(零件a&b) (168)20观测和实际Cp的对比 (172)序号题目页码1长度测量溯源链的示例 (8)2测量系统变异性–因果图 (14)3不同标准之间的关系 (40)4分辨力 (41)5过程分布的分组数量(ndc)对控制和分析活动的影响 (42)6过程控制图 (44)7测量过程变差的特性 (45)8偏倚和重复性的关系 (56)9稳定性的控制图分析 (72)10偏倚研究–偏倚研究直方图 (75)11线性研究–作图分析 (82)12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收集表 (88)13均值图–“层叠的” (89)14均值图–“不层叠的” (90)15极差图–“层叠的” (91)16极差图–“不层叠的” (91)17零件链图 (92)18散点图 (92)19振荡图 (93)20误差图 (94)21归一化直方图 (95)22均值- 基准值图 (96)23比较图 (96)24完整的GR&R数据收集表 (99)25GR&R报告 (100)26交互作用 (105)27残留图 (105)28过程举例 (110)29灰色区域与测量系统有联系 (110)30具有Pp=Ppk=1.33的过程 (116)31绘制在正态概率纸上的计数型量具性能曲线 (124)32计数型量具性能曲线 (125)33(33 a & b)测量评价控制图 ......................................................................................... 144&145 34(34 a & b)评价测量过程的控制图法的计算 ............................................................. 146&147 35无误差的量具性能曲线. (151)36量具性能曲线–示例 (152)37绘制在正态概率纸上的量具性能曲线 (153)38(38a, b & c)合成标准偏差研究图形分析...............................................................159,162,163 39观测的与实际的Cp(基于过程) . (171)40观测Cp与实际Cp(基于公差) (172)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第一章- 第一节引言、目的和术语测量数据的使用比以前更频繁、更广泛。
经济学名家简介罗伯特·卢卡斯(Lucas, J.R.),1937年生于美国华盛顿的亚基马市,1964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70年成为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经济学教授,1974年起任芝加哥大学教授,199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他是理性预期理论的积极拥护者,认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只能在极短期内影响实物产量和就业。
在二战后大约30年里,凯恩斯经济学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经济学。
但是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普遍陷入“滞胀”困境之后,凯思斯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便失灵了。
凯恩斯经济学的危机,为凯恩斯学派以外的其他经济学派的兴起提供了契机,其中包括理性预期学派,卢卡斯是其代表经济学家之一。
(相关内容见第十三章第二节)阿瑟·赛斯尔·庇古(Arthur Cecil Pigou,1877—1959)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
他是英国剑桥学派著名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家马歇尔的学生,他在师承马歇尔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福利经济学。
庇古的主要著作有《财富与福利》(1912)、《福利经济学》(1920)、《财政学研究》(1928)、《就业与均衡》(1944)等,其中《福利经济学》是其代表作。
该书“国民收入的分配和财政”自成一篇,反映了他的财政学说,后来该部分以《财政学研究》为书名单独出版,他的税收思想也就体现在这本书中。
在阐述赋税理论中,他把均等牺牲说发展成为最小牺牲说,并认为最小牺牲原则是税收的最高原则。
(相关内容见第十一章第三节)简·丁伯根(Jan Tinbergen),1903年生于海牙。
1929年,获莱顿大学物理学博士。
1929年—1945年,任中央统计局商业循环研究的统计学家。
1936年—1938年,作为专家临时在国联秘书处工作。
1945年—1955年,任荷兰政府中央计划局长。
1933年以来任荷兰经济学院教授,教各种课程,1956年以后,专任教授,讲授发展规划。
目录索引一、美国菲利普斯曲线因何失效 (5)(一)60 年代以来美国菲利普斯曲线的有效与失效 (5)(二)美国就业环境对能源、居住及进口商品价格因素影响有限 (6)(三)金融危机后美菲利普斯曲线失效的主因:贸易结构变化与页岩油 (10)(四)每一轮经济中晚周期菲利普斯曲线会短暂“显效” (10)二、美国宽货币为何并未引发高通胀?产业转移、人口结构与社会结构 (11)(一)80 年代以来美货币政策整体宽松 (11)(二)美国宽货币未能推升通胀或源于三因素 (12)(三)过去40 年美国宽货币对应的是金融资产通胀,加剧贫富分化 (15)三、未来10 年美国有望迎来再通胀 (15)(一)疫情过后全球进入第四轮产业转移下半场 (15)(二)劳动力人口进入回升期,居民有望加杠杆 (16)(三)社会结构或将在未来10 年迎来逆转 (17)四、风险提示 (18)(一)美国疫情超预期 (18)(二)美国货币政策超预期 (18)(三)美国人口结构变化超预期 (18)(四)美国大选结果超预期 (18)图表索引图1:2001-2008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5)图2:1991-2000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5)图3:1981-1990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6)图4:1971-1980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6)图5:1961-1969 年失业率与CPI 同比增速 (6)图6:美国原油消费量占全球比重 (7)图7:美国原油对外依赖度 (7)图8:美国10 大中城市房价指数同比 (8)图9:美国成屋去库存时间(单位:月) (8)图10:美国CPI 住房租金分项同比增速 (8)图11:全球GDP 同比、经济总量加权人均GDP 同比、贸易加权人均GDP 同比 (9)图12:全球贸易加权人均GDP 同比与美国人均GDP 同比三年移动平均值 (9)图13:欧盟、中国、日本、加拿大及墨西哥对美出口占美国商品进口比重 (10)图14:美国及OPEC 的原油市场份额 (10)图15:70 年代、80 年代、90 年代经济中晚周期美国失业率与CPI 同比 (11)图16:美国名义GDP 增速、实际GDP 增速与10 年期美债收益率 (12)图17:美国实体经济部门杠杆率 (12)图18:美国GDP 平减指数与进口物价指数同比 (13)图19:美国低收入家庭、中等收入家庭及高收入家庭占比(%) (13)图20:美国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速与个人消费支出增速 (14)图21:美国高收入群体收入增速与个人消费支出增速 (14)图22:美国人均收入同比增速以及按2008 年人口结构估算的人均收入同比增速 (14)图23: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同比增速与核心PCE 同比 (15)图24:上世纪40 年代以来美国CPI 同比均值(%) (16)图25:美国居民杠杆率/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美国CPI 同比 (16)图26:美国top1%和bottom90%收入水平的群体拥有的财富占比 (17)表1:进口自不同来源地商品价格指数同比与美进口物价总指数同比相关性 (10)一、美国菲利普斯曲线因何失效菲利普斯曲线所讲的是失业率回落引发通胀走高的故事。
统计学第一次作业〔2012年3月15日〕注意:作业全部为课后习题,请将必要的推导过程写出,不能只写答案。
本次作业共包括前四章的14道题目,个别题目有删减:第一章统计学的性质1-3答:〔1〕对于简单随机抽样,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公式为:表:历年盖洛普对总统选举的调查结果〔n=1500〕年度共和党民主党民主党候选人P*(1-P)/n 95%置信度总体比例的置信区间〔%〕实际选举结果〔%〕1960 尼克松49% 肯尼迪51% 0.0001666 51±2.5298 肯尼迪50.11964 戈德沃特36% 约翰逊64% 0.0001536 ☆64±2.4291 约翰逊61.31968 尼克松57% 汉弗莱50% 0.0001634 50±2.5303 汉弗莱49.71972 尼克松62% 麦戈文38% 0.0001571 38±2.4564 麦戈文38.21976 福特49% 卡特51% 0.0001666 51±2.5298 卡特51.11980 里根52% 卡特48% 0.0001664 ☆48±2.5283 卡特44.7〔2〕注☆:实际选举结果证明错误的置信区间2-2、在中国台湾的一项《夫妻对电视传播媒介观念差距的研究》中,访问了30对夫妻,其中丈夫所受教育X(以年为单位)的数据如下:18 20 16 6 16 17 12 14 16 1814 14 16 9 20 18 12 15 13 1616 2l 2l 9 16 20 14 14 16 16第二章描述性统计学2-2答:1) 将数据分组,使组中值分别为6,9,12,15,18,21,作出X的频数分布表;解:〔1〕数据分组如下:表:丈夫所受教育年限X频数分布表〔n=30〕分组编号组下、上限组中值X值〔年〕频数〔f〕相对频率〔 f / n 〕累积频率〔%〕1 [4.5,7.5〕6 6 1 0.0333 3.332 [7.5,10.5〕9 9、9 2 0.0666 10.003 [10.5,13.5〕12 12、12、13 3 0.1000 20.004 [13.5,16.5〕15 14、14、14、14、14、15、16、16、16、16、16、16、16、16、16 15 0.5000 70.005 [16.5,19.5〕18 17、18、18、18 4 0.1333 83.006 [19.5,22.5〕21 20、20、20、21、21 5 0.1666 100.00总计463 30 1.00002) 作出频数分布的直方图;解:〔图〕丈夫所受教育年限X数据直方图〔单位:年;n=30〕3) 问10.5年的教育在第几百分位数上?13年呢?解:10.5年的教育,累积频率为10.00%,前面有10.00%个样本,所以在第10个百分位数上;13年的教育,累积频率为20.00%,前面有20.00%个样本,所以在第20个百分位数上。
新冠肺炎疫情对中美调查失业率的影响一、概述新冠肺炎疫情自2019年末暴发以来,迅速席卷全球,对各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失业率受到了疫情的直接且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新冠疫情对中美调查失业率的具体影响,分析疫情背景下失业率的变动趋势及其背后的原因,为进一步理解疫情对经济社会的综合影响提供参考。
1. 简述新冠疫情的全球影响。
新冠疫情自2019年末爆发以来,迅速席卷全球,对世界各国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疫情不仅导致了大量的人员感染和死亡,还严重扰乱了各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秩序。
全球经济活动受到严重限制,许多行业和企业遭受重创,失业率飙升。
国际旅行和贸易也受到严重影响,导致全球供应链中断,进一步加剧了经济困境。
在疫情的影响下,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危机,包括财政刺激计划、货币政策调整以及公共卫生防控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和执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应对和解决。
2. 介绍失业率的定义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失业率,作为一个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力市场状况的关键指标,通常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未就业劳动力人口与总劳动力人口的比例。
在统计失业人口时,通常会排除那些正在寻找工作但暂时未能找到的人,以及因各种原因暂时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个体。
失业率不仅反映了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也揭示了经济活动的活跃程度和社会的整体经济状况。
在经济发展中,失业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是评估宏观经济政策效果的重要依据。
政府通过调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增长和就业,而失业率的变化则直接反映了这些政策的效果。
失业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民生的改善。
高失业率意味着大量劳动力未能充分发挥其生产潜力,这不仅会浪费社会资源,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扩大、社会治安恶化等。
降低失业率、提高就业水平是各国政府追求的重要目标。
失业与通货膨胀一、判断题1、“通货膨胀随时随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
”这是凯恩斯学派的观点。
2、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对付结构性通货膨胀的。
3、失业率是指没有工作又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
4、高价格就是高通胀。
5、货币学派认为,长期看来,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存在替代关系,政府可以通过货币政策降低失业率。
答:1、错。
这是货币主义学派的观点。
2、错。
对付的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3、错。
是劳动力人口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
4、错。
通货膨胀是物价水平的增长率,而不是物价水平本身。
5、错。
货币学派的观点是,在长期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不存在替代关系。
二、单选题1、由于工会垄断力量要求提高工资,导致雇主提高商品售价,最终引发整个社会物价水平上涨,这就是()。
A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B 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C 结构性通货膨胀D 利润推动型通货膨胀2、以下那种现象不伴随通货紧缩发生()。
A 有效需求不足B 经济衰退C 失业率下降D 物价下跌3、关于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不可以采取()。
A 冻结工资水平B 增税C 降低法定准备率D 增加有效供给4、关于菲利浦斯曲线的形状,货币主义认为()。
A 向右下倾斜B 一条水平线C 一条垂直线D 短期内由下倾斜,长期内为一垂直线5、以下关于自然失业率的说法哪种是错误的()A 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B 等于0C 大于0D 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6、通货膨胀会使得下列哪些群体受益()A 债权人B 债务人C 工资收入者D 退休人员7、根据菲利普斯的研究,在英国,失业率下降,则工资增长率()A 提高B 下降C 不变D 不确定8、若发生通货膨胀,则总产出()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确定9、某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属于下列哪一类型()A 摩擦性失业B 结构性失业C 自愿失业D 周期性失业10、奔腾的通货膨胀,其通货膨胀率为()A 10%以内B 10%以上和100%以内C 100%以上D 1000%以上答:1、B 2、C 3、C 4、D 5、B 6、B 7、A 8、D 9、C 10、B三、多选题1、抑制通货膨胀的政策有()A 工资与物价的控制B 道德劝说 C改变预期 D 收入再分配2、通货膨胀的成因有()A 需求拉上B 成本推动C 供求混合推动D 结构性原因3、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包括()A 再分配效应B 产出效应C 溢出效应D 物价变动4、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起因有()A 天灾导致农业歉收B 行业工会加薪要求C 油价上涨 D垄断定价5、凯恩斯将失业分为下列哪三种类型()A 摩擦性失业B 自愿失业C 周期性失业D 结构性失业6、下列不属于自然失业的有( )A.结构性失业B.自愿失业C.寻找性失业D. 周期中的失业答:1、ABC 2、ABCD 3、AB 4、BCD 5、ACD 6、BD四、名词解释1、奥肯定律2、通货膨胀3、菲利普斯曲线4、工资-价格螺旋上升5、结构性失业答:1、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 2个百分点。
专题十五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A组三年高考真题(2016~2014年)1.(2015·课标全国Ⅰ,34)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A.制定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2.(2015·某某文综,11)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表示,如果他提出的议案不能迅速获得通过,“届时我将请求国会采取应对危机的唯一手段——赋予我紧急状态下迅速发动战争的权力,这种权力等同于国家遭遇入侵时国民授予我的权力”。
该材料表明,罗斯福正在敦促国会()A.废除“中立法案” B.发动战争转嫁危机C.立即对日本宣战 D.迅速通过新政提案3.(2015·某某单科,18)下边是1920~1940年的美国经济数据图。
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A.1921~1930年预算结余,反映经济政策顺应时代要求B.1930~1932年预算赤字,反映政府全面加强经济干预C.1933~1935年预算比重接连增加,表明公共开支增多D.1936~1938年预算比重连续下降,表明经济出现复苏4.(2014·课标全国Ⅱ,34)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
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5.(2014·某某单科,16)《美国自由的故事》写道:美国人遇到了“两套对立的自由概念的体系”,一种是“为私营企业”自由服务;另一种是以“一种对财富平等的分享”为基础的“社会化的自由”。
事实表明,大多数美国人在1936年时都接受了这样的观点:自由必须包含由政府保证的经济安全。
课时训练(二十四)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2019·临沂]在下图所反映的美国“失业率”变化曲线中,失业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区间是 ( )A.1926年-1927年B.1929年-1933年C.1937年-1938年D.1944年-1945年2.[2019·潍坊]1929年-1933年,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期间,各国争相提高关税,世界贸易锐减2/3。
这说明经济危机( )A.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B.提高了国家竞争力C.加速了资本主义灭亡D.阻碍了经济全球化3.[2019·连云港]“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这一规定属于罗斯福新政的( )A.整顿金融B.恢复工业C.调整农业D.以工代赈4.[2019·宿迁]1933年,临危受命的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迅速推行“新政”。
其主要特点是( )A.防止盲目的生产过剩B.加强对工业的控制和调节C.增强联邦政府的权力D.加强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5.下面是1929年—1939年美国失业人数、国民生产总值变化表。
导致1933年—1939年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科技革命推动B.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C.全球性经济危机爆发D.美国实行新经济政策6.[2019·雅安]美国在《农业调整法》(1933年5月通过)生效的第一年,屠宰了二千三百万头牛、六百四十万头猪,减少了三百万公顷小麦和四百万公顷棉花播种面积。
美国实施此政策主要目的是( )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B.维护工人的合法权益C.稳定农产品的价格D.增加失业者就业机会7.[2019·柳州]下图反映了1929年-1937年美国失业人数变化情况,促使B点到C点变化的直接有效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B.创立养老金制度C.颁布《紧急银行法令》D.颁布《农业调整法》8.[2019·辽阳]20世纪30年代,制造“国会纵火案”、打击共产党、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国家是( )A.意大利B.日本C.德国D.西班牙9.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A.法西斯势力的侵略B.美苏争霸C.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D.宗教纷争10.[2019·南充]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B.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C.七七事变D.德国突袭波兰11.[2019·成都]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价值各有不同。
美国就业和失业的数字统计实现“充分就业”政策是许多国家稳定社会和发展经济的基本国策之一,这项国策在美国由1946年国会通过的《就业法》所确定,该法案明确宣布政府有责任“为那些能够工作、愿意工作和正在工作的人,提供有益的就业机会(包括自行就业,从而促进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联邦政府应负责协调和利用自己的一切计划、职能和资源”来帮助实现“最大限度就业”,根据这一法案成立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 协助总统每年定期向国会提交总统经济报告,历年经济报告包含了一系列越来越详尽的数以百计的统计表格,其中最先列出的就是有关就业和失业的历史与当前的详尽情况,看了那些列表可以使人们对于就业和失业的历史与现状一目了然。
笔者《当代美国社会保障》(1992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一书的第十章美国社会福利的就业和事业中,第一个问题是失业保险、失业津贴和失业救济中列出了八个表格,说明美国对就业和失业问题的统计数字,这些统计数字有助于厘清就业和失业情况,结合其他响应表格和数据,制定应对政策。
我在2007年3月26日的《美国社会福利的就业和失业保障》博文和首发在2002年9月14日学术交流网上同名文章,已经详尽列出了这些表格,这些资料均选自我的《当代美国社会保障》一书。
现在再次列出这些表格,为的是要强调这些表格的制订和分类,值得我们注意。
我国情况不同于美国,像农民工、内退、提退、返聘、临时工、黑车司机、非法打工者等这类问题是我国的比较特殊的情况,究竟我国现在有多少人失业,怎样鉴定失业是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这个数字精确的统计出来恐怕没有普查是不大可能搞清楚的,因为有些农民工是个体性质的,也没有工商执照,这些流动摊贩数无业还是有业也有一个统计问题,至少要把数字搞清楚,可以说,做好统计确是十分重要的,还有美国的就业数字里也没有包括军工资料,这是不言自明的。
这些表格的出处在我的书中均详细注明,这里就免去了。
表一1938-1964年间美国失业补偿金的概况联邦计划州计划年覆盖支付福收入福利金支付平均雇员为失业周平占标准受益人数工人利金州税率%均支付现金工资%(首次支付)(百万美元) (1000美元)38 不详840261 393783 2.70$10.94 43.3 不详39 不详857062 429298 2.72 $10.66 40.8 不详40 24.3 534.7 895656 518700 2.69 $10.56 39.1 522007341 28.1 358.8 1059329 344324 2.58 $11.06 36.6 343932342 30.8 350.4 1207508 344083 2.19 $12.66 35.3 281512743 32.4 80.5 1407272 79644 2.09 $13.84 33.6 66401544 31.7 67.2 1419053 62384 1.92 $15.90 35.9 53340645 30.1 574.9 1288390 445867 1.72 $18.77 41.6 282292246 31.9 2878.5 1041503 1094845 1.43 $18.50 39.6 446103247 33.9 1785.0 1234474 775142 1.41 $17.83 34.6 398360348 34.6 1328.7 1154558 778931 1.24 $19.03 34.1 400839349 33.1 2269.8 1143381 1735991 1.31 $20.48 36.0 736388650 34.3 1467.6 1337119 1373113 1.50 $20.76 34.4 521188351 36.3 862.9 1650772 840411 1.58 $21.09 32.2 412713352 37.0 1043.5 1545027 998238 1.45 $22.79 33.0 438403053 38.1 1050.6 1548910 962219 1.30 $23.58 32.3 422761654 36.3 2291.8 1334750 2026868 1.12 $24.93 33.5 659046455 40.1 1560.2 1393762 1350264 1.18 $25.04 32.1 450789456 42.8 1540.6 1662859 1380728 1.32 $27.02 33.3 466377657 43.4 1913.0 1764739 1733876 1.31 $28.17 33.5 557251758 44.5 4209.2 1669993 3512732 1.32 $30.54 35.3 783086559 45.7 2803.0 2133510 2279017 1.70 $30.41 33.4 581605960 46.3 3022.7 2483130 2726767 1.88 $32.87 35.2 675338761 46.3 4358.2 2625816 3422698 2.10 $33.80 35.4 706647762 47.8 3160.0 3125493 2675447 2.40 $34.56 34.9 607400063 48.4 3025.9 3213622 2774668 2.30 $25.27 35.1 604051864 49.3 2745.0 3272369 2522315 2.20 $35.96 35.8 5482000这个表格分别列出第一,联邦计划和州的计划;第二,联邦计划中分别统计雇员享有的覆盖率,支付的福利金额(百万美元),雇员收入(千美元),福利金支付(千美元)第三,州计划中分别统计平均雇员州税率%,为事业雇员周平均支付现金元,占标准工资比例%,首次制服收益人数。
12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专题剖析】一、世界经济的发展1.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与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最终引发了一战。
2.社会主义的发展1922年底苏联成立,并实施新经济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斯大林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迅速实现了苏联的工业化。
3.一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经济大危机。
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了危机,德、意、日三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引发了二战。
4.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增长的原因(1)各国把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推动作用。
(2)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传统产业的升级。
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有发生(1)原因: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解决;全球化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
(2)表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6.二战后社会主义的发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发展良好。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僵化、改革效果不明显,导致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最终促使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7.新中国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2)1978年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经济飞速发展。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8.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获得独立后,都把经济独立作为首要目标。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高速发展。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1.问题:各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影响国际贸易的发展。
(表现:战争与经济危机时,各国通过提高关税等措施保护本国贸易)。
2.解决——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1)1947年,23国在日内瓦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1995年元旦,在关贸总协定的基础上,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3.影响(1)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科技含量的重要性不断提高。
(2)服务贸易增长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