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无锡景》歌词
- 格式:txt
- 大小:0.58 KB
- 文档页数:1
无锡景协奏和声分析
一、说教材
江南,风光秀美,人文荟萃,这里富饶美丽。江南的音乐,也如江南的山水般的秀丽柔美。
《无锡景》是引领学生感受我国江南音乐魅力的一首歌曲,歌词描述了无锡的历史名胜和风土人情,呈现出一幅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的风情画卷,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小调的特色。有多种变体,所唱题材内容也十分广泛,曲调在我国流传甚广,表现了江南音乐的独特风格。歌曲为五声调式:为“起、承、转、合”的结构,四个乐句皆是趋于下行。歌词中常用“呀”“末”等衬词,听起来亲切柔和、优美、耐人寻味。极大的附和了“弘扬民族音乐”的新的教育理念。本节课,我在教学设计和执教的过程中,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学习、发展,让课堂动起来”的要求通过师生间、生与生间的交流,把生活音乐化、音乐生活化,激起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爱上江南音乐,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歌唱《无锡景》,唱出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了解江南人文地理与江南音乐的关系。(知识与技能)
2、从视觉、听觉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唱时采用欣赏法、跟唱法、加强体验,以乐动情,引起学生热爱江南音乐。(过程与方法)
3、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通过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学生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三、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在本课中,我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学唱歌曲《无锡景》,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能用优美柔和的.声音演唱,在本课中可能会出现的教学难点是:①音乐的节奏和装饰音;②准确把握歌住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特征。(我认为:要解决这个难点,一定要让学生多听,多感受,并且多做有气息支撑的、连贯的、高位置的发声练习)
七年级下学期音乐学科教学评一体化
设计方案
这是一首流传极为广泛的江苏民间小调,远在清末就传唱大江南北。全曲介绍了无锡的历史、风光与特产,为五声宫调式,节奏如轻打的鼓点一般,旋律细腻秀美,旋法曲折,特点鲜明,衬词亲切温柔,富有地方特色。用吴语演唱,则乡土气息散发得益发浓重。《无锡景》歌词有很多版本,大体都是生动地介绍无锡城的历史、风光、特产与城市发展新面貌的。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师:读了歌词,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请同学起来回答。生: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师:说得非常正确。歌曲具有怎样的一种风格呢?(是清新秀丽的,还是粗旷豪放的?)大家讨论一下。
歌曲以清新、秀丽的风格给人以轻松、愉悦的心情,让人耳目一新,歌曲从不从层面介绍了无锡的美景。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江南山清水秀的地形地貌孕育了江南音乐婉丽柔美的风格。
3.哼唱歌曲
同学们听的非常认真,非常投入,现在请同学们来试试看,请跟随我的琴声,用
“啦”字轻轻的哼鸣,哼鸣时要注意,表情放松,面带微笑气息连贯流畅,声音柔和圆润。
歌曲的拍号是?强弱规律是?它的划拍形式是怎么样的呢?(歌曲的拍号是2/4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强、弱)
大家唱的很好,用“lu”来练习下面的旋
律2/4
‖
大家唱的很好,来,我们把整首曲子都来试着“lu”唱一遍
3.作品分析
学习小调知识:定义,产生,江南小调的音乐特点。
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而软、糯、甜、媚的吴方言的演唱更让他具有温柔、含蓄、缠绵的音乐特质。
人们把这种小腔调,小结构的歌曲称为“小曲”、“小调”,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民歌,是民歌一种典型的体裁。地域性强,常用方言演唱。
56个民族民歌名曲大全
江南小调《紫竹调》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湖南民歌《采槟榔》
台湾恒春民谣《思想起》
湖南民歌《浏阳河》
陕北民歌《赶牲灵》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
内蒙古民歌《送亲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西北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我是中国人
我的中国心
七子之歌
难忘今宵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
歌唱祖国
东方红
春天的故事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山西河曲民间小调《走西口》
山西民歌《走西口》
山西民间小调《走绛州》
江苏民间小调《紫竹调》
陕北民歌《知道不知道》
辽宁沈阳民间小调《正对花》
苏南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
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洲》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江苏江都“秧田歌”《一根丝线牵过河》
浙江海宁山歌《夜夜盼》
江苏扬州民间小调《杨柳青》
江南民间小调《杨柳青》
内蒙古西部汉族民歌《阳婆里抱柴瞭哥哥》
陕北民歌《绣金匾》
江苏无锡民歌《绣荷包》
牡丹江民间小调《绣荷包》
江西兴国山歌
辽宁海城民间小调《新上茨山》
东北民间小调《新东北风》
吉林民间小调《小看戏》
云南汉族山歌《小河淌水》
云南弥渡山歌《小河淌水》
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
辽宁营口民间小调《小拜年》
河北民间小调《小白菜》
河北民歌《小白菜》
内蒙古西部汉族爬山调《想亲亲》
甘肃民歌《下四川》
黎族民歌《五指山歌》
台湾汉族童谣《天乌乌》
浙江嘉善山歌《五姑娘》
辽宁民间小调《五朵花儿开》
江苏民间小调《无锡景》
江苏民歌《无锡景》
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
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江苏民歌《无锡景》
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
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小调集萃歌曲《无锡景》
教学目标:
1、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学习江南民歌和民间音乐,增强对江南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感悟江南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装饰音和波音及出现的地方语言“呀”、“末”等衬词所表现出的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歌曲《茉莉花》,学生聆听后回答问题:
歌曲名字,哪个地区的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
一曲具有浓郁的江南民歌风格的歌曲,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笔下“日出江南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样的美景。江南名城景致如画,江南小调如江南山水般秀丽,柔美、细腻.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江南民歌《无锡景》。
一歌曲学习:
1、聆听歌曲《无锡景》回答问题:
歌曲的旋律是怎样的?(委婉抒情、清新秀丽)
歌曲表达的意思?
这是一首流传极为广泛的江苏民间小调。全曲介绍了无锡的历史、风光与特产,为五声宫调式,节奏如轻打的鼓点一般,旋律细腻秀美,旋法曲折,特点鲜明,衬词亲切温柔,富有地方特色。用吴语演唱,则乡土气息散发得益发浓重。
2、学唱歌曲:
(1)听听《无锡景》
A 关注歌词内容 介绍了江苏名城无锡的哪些特色 用了哪些语气衬词
B 关注旋律特点 歌曲的结构 乐句旋律的走向怎样 师生讨论 旋律---“音串”曲折下行的模进。“小桥流水”形象的音乐化身。结构---四个乐句 起承转合。一曲多段词 分节歌形式。歌词---多语气衬词“呀”“末”。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
《多彩的民歌——小调》
执教者:
单位:
《多彩的民歌——小调》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中的第一课时。包含了《无锡景》的学唱,《沂蒙山小调》的对比欣赏及《桃花红杏花白》等适于初中生学习的小调曲目。小调是民歌的三大体裁之一,流传时间久远,流传范围广泛。同一种民歌类型在各个地方也会呈现局部性的差异,《无锡景》是江苏地区民歌的代表,歌曲旋律细腻秀美,富有江南特色,表达人们对乡土的热爱之情。而《沂蒙山小调》又是一首具有浓郁“北方官话”特点的山东小调,歌颂沂蒙地区的自然风光。一南一北两首小调特点突出,为小调佳作,朗朗上口、易学易唱。本节课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学生的欣赏、有感情的演唱,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的能力,感受南北方小调的特点。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对形象生动的学习很有兴趣。音乐最主要的实践内容之一就是歌唱,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很多时候对于演唱过程中的情绪,节奏的把握不够准确。要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不同地区的小调,感受南北小调的风格,增强对我国民间音乐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2、过程与方法:采用聆听、对比、合作探究等方式体验小调的风格和特点。
3、知识与能力:了解小调的相关知识,知道衬词、方言的作用,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演唱《无锡景》,基本能够分辨出小调的地区。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小调的韵味和地方特点,能基本分辨出南北方小调。
无锡景听后感
【引言】
作为一名热爱音乐的人,近日我有幸欣赏到了一首名为《无锡景》的歌曲。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就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听后感。
【无锡景的背景介绍】
《无锡景》是一首源于江南地区的民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首歌曲起源于民间,经过历史的沉淀和传承,逐渐成为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符号。它传唱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和风土人情,展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无锡景的听后感分析】
首先,歌曲《无锡景》的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它的曲调婉转悠扬,给人一种宁静、恬淡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江南水乡的美丽画卷之中。其次,歌词富有诗意,展现了无锡地区的风土人情。歌词中对无锡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和民俗活动进行了细腻的描绘,让人心生向往。最后,歌曲中的民间乐器和和声处理,使得整首歌曲更具地域特色,让人感受到了江南文化的韵味。
【个人感悟及启示】
聆听《无锡景》,让我对江南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这首歌曲让我认识到,我国地域文化丰富多彩,值得我们去挖掘、传承和发扬。作为一名文化传播者,我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歌曲也启示我要热爱家乡,弘扬家乡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我国的优秀文化。
【总结】
总之,《无锡景》这首歌曲让我领略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它不仅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更让我对我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知识点
‖第一单元‖
《一二三四歌》石顺义词臧云飞曲
演唱形式:领唱、轮唱、齐唱、合唱音速:小快板
『补充』轮唱指同意旋律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先后模仿演唱,并造成前后呼应、此起彼落音乐效果的演唱形式。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演奏方式:管乐合奏音速:勇往直前、行进速度
『补充』进行曲是一种结构工整,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并富有强烈号召性,使队列行进时步伐一致的声乐曲或器乐曲。
《拉德茨基进行曲》演奏方式:管弦乐合奏【奥地利】约翰·巴普蒂斯特·施特劳斯曲
音速:小快板
『补充』西洋管弦乐队的主要乐器:
木管乐器:短笛、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
铜管乐器:圆号、小号、长号、大号。
打击乐器:小军鼓、大军鼓、定音鼓、三角铁、锣、镲(chǎ)、木琴、排钟。
弦乐器: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婚礼进行曲》演奏方式:管风琴独奏【德国】瓦格纳曲音速:中速稍慢
『补充』管风琴:通过琴管发声,有二至数层手动键盘和脚踏键盘,音域宽广,音色丰富。管风琴历史悠久,最早的管风琴于公元前250年诞生在古希腊,13世纪在欧洲广泛流行。大型管风琴多在教堂使用。
《葬礼进行曲》演奏方式:钢琴独奏【波兰】肖邦曲音速:慢板
『补充』①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史称“钢琴诗人”,浪漫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玛祖卡、波罗乃兹、前奏曲、夜曲、练习曲、圆舞曲等钢琴曲及近二十首艺术歌曲等。
②钢琴:键盘乐器,通常有88个琴键。其音域宽广,音色丰富,是当今世界上最主要的乐器之一。钢琴分为三角钢琴和立式钢琴两类。第一架钢琴于18世纪
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第五单元
《无锡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无锡景》是一首典型的江南小调,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必唱歌曲。歌曲为五声宫调式,2/4拍,一段体。旋律曲折婉转、优美动听,富有地方特色。通过学习《无锡景》能学习到小调的重要知识。学习本单元的“小调”与七年级上册“劳动号子”及八年级下册“山歌”能帮助学生初步构建中国民歌基本知识体系。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其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感知与体验,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七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础音乐知识和欣赏、歌唱技能,因此设计了听辨、欣赏、歌唱等环节。
【设计思路】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音乐学科教学特点,本课在教学中从音乐基本要素入手,运用感受体验、模仿探究、自主练习、师生多效合作等方式层层深入,让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得到增长和提升,从“民族”、“地方”音乐中得到美的熏陶,其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欣赏、学唱、表现等感受江南小调的独特韵味,感悟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2、通过教师讲解、演示、示范,学生聆听、模仿、练习及小组合作学习,增进对音乐美的感知、体验和表现能力。
3、学生通过学唱歌曲,能用亲切、自然的声音唱出江南小调《无锡景》优美、婉转的韵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唱准歌曲旋律,用连贯、流畅、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是本课时的重难点。
解决方法:使用“听唱法”,听唱结合,从聆听中充分体会旋律特色;唱好装饰音和一字多音,从歌唱中品味、表现出歌曲韵味。
- 46 -
2023年 第4期
一、音乐纪录片与文化遗产阐释
作为纪录片的支流,音乐纪录片近年来在影视界与学术界都得到了一定的关注与发展。涉及中国传统音乐主题的纪录片,如《黄河尕谣》《聆听中国》《尺八·一声一世》等,从不同的叙事角度对中国传统民歌、戏曲、器乐等进行影视艺术处理。《行走的歌谣》是一部15集的民歌纪录片,由导演张其佳指导,以一首歌谣《无锡景》作为切口,以小见大地串起与之相关的时空地图及“歌谣故事”。从艺术与媒介融合、传统文化传承与传播的维度来看,《行走的歌谣》运用的影视语言与叙事手段,在编码与传播环节盘活了传统民歌的生命力,是与民歌文化的艺术特征及价值相匹配的案例。
而文化遗产的阐释(interpretation )和传播(comm unication ),是国际文化保护遗产运动中一直非常重视的概念。“阐释”定义为一切可能的、旨在提高公众意识、增进公众对文化遗产理解的活动;“传播”的目的则是通过传播交流与公众共享文化遗产,最终达到文化遗产有效保护和传承以及满足公众文化需求的目
的。[1]虽然文化遗产阐释和传播的理念、方法更多由物
质文化遗产方面提倡,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只有被公众广泛接触、向公众阐释自身,才能发挥自
身价值,完成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2]纪录片作为一
种大众叙事媒介,能够促进民歌面向公众的阐释与传播,提升公众对民歌文化的价值认知与欣赏程度。
由此,本文基于媒介文化视角对《行走的歌谣》
(以下简称《歌谣》)展开文本分析,探寻该片影像叙事及视听语言的方法策略,分析民歌如何借助纪录片这一媒介实现自身叙说,甚至产生新的时代释义。
05
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 12北方与当地风土人情融合,经过广大人民群众及艺人的二次创作,衍生出曲调“探清水河”。该曲调广泛流传于北方地区,形成众多同曲异词的民歌,如北京、东北地区的《探清水河》以及《中国民间歌曲集成·北京卷·怀柔》中记载的《李方巧得妻》等。
根据1933年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的《北平俗曲略》可知,在曲调“探清水河”广为流传的同时,在青楼还被改编成了“窑调”(即妓院的“窝娼调”)。②《明实录》中“教坊司乐艺着卍字顶巾……不许与民妻同。”对妓院从业者佩戴“万”字头巾进行了规范,而唱词“起了个乳名儿,荷花万字叫大莲”中的“万字”是其曾为“窑调”的印记。同时赵俊良版本唱词中“四更鼓儿敲,被窝里闹嘈嘈,鸡叫狗咬,眼看天要亮了。”也可以看到其“窑调”的性质。
人民性是我国民间音乐重要特点之一,其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使《探清水河》的具体形成时间就像其他民间音乐形式一样无法确认。但根据唱词中“两口子卖大烟”“京西蓝靛厂火器营”以及1933年艺人郭筱霞录制的《探清水河》唱片可知,《探清水河》形成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当今德云社将《探清水河》原词中体现窑调的部分进行改编与修正,使其适应当代社会精神文明与大众审美情趣,并将这一北京民歌小曲带上相声曲艺舞台,促成民间歌曲及说唱艺术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二、南北“无锡景调”唱词差异原因
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一“无锡景调”在我国南北流传时其唱词产生了鲜明差异,纠集其原因是在多方条件共同作用下引起的。故在这里借用“五态”(即地理状态“地态”、心理状态“心态”、历史状态“史态”、语言状态“语态”、音乐状态“乐态”),对南北“无锡景调”流传过程中产生唱词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