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概述(PDF 60页)
- 格式:pdf
- 大小:845.24 KB
- 文档页数:60
食品安全检验技术概述首先是物理检测,物理检测主要通过对食品进行外观、形态、颜色、气味、质地、温度等方面的检测,检验食品是否存在异常。
比如,通过目视检查食品的异物、霉变、腐烂等情况,以及使用仪器检测各种物理性状,如硬度、弹性、密度等。
其次是化学检测,化学检测主要包括对食品中添加剂、防腐剂、重金属、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黄曲霉毒素、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检测。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仪器的使用,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准确的测定。
另外是微生物检测,微生物检测主要对食品中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微生物进行检测,因为这些微生物可能会导致食品腐败、变质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采用培养法、PCR法、快速检测法等技术进行微生物检测。
最后是新兴检测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涌现了一些新的检测技术,如显微成像技术、纳米技术、光谱技术等,这些新技术不仅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检测结果,还可以提高检测效率和速度。
总的来说,食品安全检验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物理检测、化学检测、微生物检测和新兴检测技术等多种手段对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检验,确保提供给消费者的食品是安全可靠的。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食品安全检验技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
随着食品加工技术的不断发展,食品安全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
因此,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创新对于食品安全的维护至关重要。
在此背景下,各种食品安全检验技术不断涌现,以确保消费者可以安全地消费食品。
下面将继续介绍食品安全检验技术的相关内容。
1.快速检测技术随着快速检测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检验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例如,PCR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通过扩增食品中微生物、病原体等特定DNA序列,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
另外,快速免疫分析技术也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检测方法,利用特定的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一定的信号来判断食品中是否受到有害物质的污染。
2.纳米技术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检验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保障食品质量和消费者健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背景、常见的检测方法以及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
一、背景近年来,由于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含量、微生物污染等问题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食品安全检测是确保食品质量和合规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有助于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二、常见的1.质谱技术质谱技术是一种高效、灵敏的食品安全检测方法。
它通过对样品进行分子解离然后进行质谱分析,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以及有害物质等。
质谱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已经成为目前最为成熟和常用的食品安全检测手段之一。
2.光谱技术光谱技术是一种非常灵敏的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检测样品在特定波长下的吸收、散射或荧光等性质来判断其中的成分和含量。
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光谱等都属于光谱技术的范畴。
这些技术能够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和质量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核酸检测技术核酸检测技术是一种高灵敏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食品样品中的基因组DNA或RNA,可以迅速准确地判定食品中是否存在病原体或转基因成分。
核酸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监测、疫情溯源、品牌溯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4.电化学检测技术电化学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原理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常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微量重金属元素以及有机物污染物。
它具有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领域。
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食品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在生产环节中,食品生产企业可以利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对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食品质量达到标准要求。
其次,在检验检疫环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被用于进出口食品的检验和安全评估,保障国内消费者的健康。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随着食品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的规模逐渐扩大,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大国中,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为了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必须要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一、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事实上,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
从近年来的食品安全事件来看,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毒瘤豆腐、苹果头奶、地沟油、瘦肉精、苏丹红等等问题频频曝光,严重危及了人们的生命健康。
为了有效保障食品安全,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检测体系,应用高效科学的检测技术,并对食品行业进行有效监管。
二、食品安全检测的意义食品安全检测作为现代化食品安全保障的基础,其意义不言而喻。
首先,食品安全检测可以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进行检测,为消费者提供安全、稳定的食品。
其次,在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趋势下,各种食品的交流和贸易增加了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采用科学的检测技术可以更加严格地检测食品的安全性,保障人民健康。
最后,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可以帮助政府机构对食品生产和贸易行业进行有效监管,确保企业生产符合积极的质量标准,减少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现状目前,各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已经不断发展和推广应用。
其中,最常用的检测技术包括:生物检测技术、分子诊断技术、色谱分析技术和质谱技术。
这些技术都有自己的特点和局限性,应用的范围和应用场景也不同。
例如,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是基于生物标志物的检测,可以检测出细菌、病菌等微生物的污染,并可用于检测基因改造食品;分子诊断技术则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开发出的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能够高灵敏度地检测出基因序列等分子信息;色谱分析技术是利用色谱柱分离成分并结合色谱检测系统及质谱分析技术进行物质的分析等等。
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受现代科技和工业化影响,人们对于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并且多元化,基于这一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也会更加丰富和多元化。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概述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包括化学分析技术、生物分析技术和物理分析技术。
化学分析技术是利用化学方法对食品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分析,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生物分析技术是利用生物学方法对食品中的微生物和生物毒素进行检测,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
物理分析技术是利用物理学原理对食品进行检测,包括X射线探测技术、红外光谱技术等。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随着全球贸易的不断发展和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凸显,国际上也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对食品进行检测分析。
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提高,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手段和设备,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食品安全需求。
总之,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的重要手段,其发展和完善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变化,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也将不断创新和提高,以应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挑战。
食品安全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关注,尤其是在全球范围内,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热点话题。
由于现代工业化生产和全球贸易的发展,食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环节变得越来越复杂,使得食品受到各种化学、生物和物理因素的威胁,进而影响到食品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对于确保食品质量和保障消费者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食品的安全主要受到微生物、化学物质和其它物理污染的威胁。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它们在食品中的存在可能会引发食品中毒、传染性疾病等问题。
化学物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食品添加剂、重金属等,如果这些物质超出了安全标准,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另外,物理污染主要是指外来物质对食品的污染,例如异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等。
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主要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检测分析,以及对有害物质的快速、准确检测和分析,从而保障食品的安全。
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技术第一章:食品安全标准的概述食品安全是指食品没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状态。
食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其安全问题关乎公众的生命健康。
为了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标准,以规范食品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标准是指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制定的,为保护消费者健康和公众利益而制定的,对食品安全性能进行规定和评价的规范性文件。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主要包括了食品中毒素、非法添加物、微生物污染等多个方面。
其中,毒素是指能够引起食物中毒的物质,包括了化学毒素、生物毒素、微生物毒素、放射性毒素等。
非法添加物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存储过程中非法添加的致病性物质、禁用物质等。
微生物污染则是指食品中含有不安全的微生物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传染病等。
第二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分类与介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是指为了检测和评价食品中各种物质的安全性能,而研发出的科学技术手段。
根据检测对象和检测方法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化学检测技术化学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检测,并确定是否超过了相应的安全标准。
例如,铅、汞等重金属超标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化学检测技术主要有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光谱等。
2.生物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食品中的微生物进行检测,并确定其数量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例如,带菌食品中存在大量细菌,会引发食源性疾病。
生物检测技术主要有细菌涂布计数法、双氧水促进荧光染色法、PCR等。
3.物理检测技术物理检测技术主要是通过对食品的形态、结构进行检测,确定食品的形态是否正常,结构是否合理。
例如,超市里的鸡蛋在摇晃时能否听到内部的液体声响,就是一种物理检测技术。
物理检测技术主要有X射线检测技术、超声波检测技术、红外光谱检测技术等。
第三章: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目前,随着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和监管力度的加强,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在国内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分享
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
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
也是日新月异。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确保
食品的质量和安全,保障人们的健康。
在当今社会,食品安全检测
技术已经成为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手段。
二、常见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1.传统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包括目视检查、嗅觉检测和化学试
剂检测等方法。
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无法满足现代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
2.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型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不
断涌现。
比如基于光谱技术的食品成分分析、基于PCR技术的食品
微生物检测等,这些技术不仅能够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还
能够缩短检测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三、未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检测技术
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未来,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可以实现对食品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监控,确保食品安
全。
四、结语
食品安全是每个人都关心的问题,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则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保障。
我们应该不断关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最新发展,提高自身的食品安全意识,共同维护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概述技术服务食品安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
为了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进行概述,探讨其应用和相关的技术服务。
一、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意义和背景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对人体健康的无害程度。
食品安全问题涉及到食品从生产环节到食用环节的各个环节,其中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是十分关键的。
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质和微生物,如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和细菌感染等,对人体健康可能产生严重的危害。
因此,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于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至关重要。
二、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种类及原理1. 物理检测技术:包括光学检测、红外检测和电子显微镜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颜色、形状、纹理等特征进行检测,以判断其是否符合安全标准。
2. 化学检测技术: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和电化学分析法等。
这些技术可以对食品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检测有害物质的存在和浓度。
3. 生物学检测技术: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
这些技术可以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污染,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三、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应用1. 生产环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可以用于监测农作物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
通过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物质的存在,可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2. 加工环节:食品加工过程中,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可以用于检测原材料的质量和卫生状况。
这有助于确保加工过程中食品的安全性和卫生。
3. 检测环节: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可以用于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抽检和监控。
这有助于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健康。
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服务为了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服务,一些机构和实验室专门从事食品安全检测,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咨询。
这些服务机构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检测方案和报告,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1. 样品采集与处理:提供专业的样品采集和处理技术,确保样品的代表性和可靠性。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¾样品前处理新技术¾仪器检测新技术¾免疫分析检测技术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固相萃取技术(SPE)•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液相微萃取技术(LPME)•快速溶剂萃取技术(ASE)•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MSPDE)•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亚临界水萃取技术(SWE)•利用固体吸附剂吸附液体样品中的目标物,使其与样品中的基体和干扰化合物分离,然后再用洗脱液洗脱,达到分离和富集目标物的目的。
•SPE在农药残留,特别是在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高的样品以及农药多残留的分离、提取、净化和浓缩方面得到广泛应用。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固相萃取技术目前固相萃取柱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正相固相萃取柱‐反相固相萃取柱‐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凝胶渗透色谱‐分子印迹聚合物固相萃取柱‐固定化离子液体固相萃取柱‐免疫亲和柱‐碳纳米管‐天然植物纤维和人造纤维等样品前处理新技术新型固相萃取吸附剂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反相萃取柱:吸附剂为非极性的,且极性小于洗脱剂的极性,用来萃取非极性物质。
如标准的单键合硅胶(硅胶键合C 18、C 8、C 6、氰基、苯基、环己基)及聚合物键合类填料(ENVI-18、ENVI-8)等。
•正相萃取柱:吸附剂为极性的,且极性大于洗脱剂的极性,用来萃取极性物质。
如硅胶键合氨基、二醇基、氰基等,及极性吸附填料硅酸镁、硅藻土、氧化铝等。
•离子交换树脂柱:离子交换树脂柱:固定相为带电荷的离子交换树脂,用来吸附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化合物。
如阳离子交换柱(SCX,PRS, COOH ,PCX )与阴离子交换柱:SAX, PSA, NH 2,PAX/MAX 。
¾商品化的固相萃取吸附材料的缺点•传统固相萃取的目标物与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是非特异性的, 通常需对萃取和洗脱条件进行仔细选择, 而且对不同基质的分离与分析物需要选择不同的柱填料, 从而限制了固相萃取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提高柱效与重现性、扩大其应用领域,开发研制高选择性的固相吸附材料是非常重要的。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¾凝胶渗透色谱(GPC)•凝胶渗透色谱:是基于物质分子大小和形状不同,通过具有分子筛性质的固定相(凝胶)将物质进行分离•GPC 是多农药残留分析中一种常用有效的提纯方法,由于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净化效率较好及回收率较高,被广泛用于纯化含类酯的复杂基体组分。
分子印迹聚合物独特的选择性和亲和力正适应了这一发展要求。
由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可以根据分析目标物的需要而制备,所以能广泛应用于物质的分离与分析过程, 它对于目标物质的高度选择性也是普通固相萃取无法比拟的。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对食品污染物具有高选择性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并用于食品污染物的去除和分析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领域。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固相萃取柱由模板分子、功能单体、交联剂合成的具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三维孔穴材料,与生物抗体相比较,MIP具有制备容易成本低廉、对加热、有机溶剂及强酸强碱稳定等优点。
分子印迹合成过程示意图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固相萃取柱目前已有大量文献报道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萃取材料应用到食品基质中相应农兽药残留的富集净化。
如雌酮,苏丹红Ⅰ号,磺胺二甲基嘧啶,莱克多巴胺,敌敌畏,氯磺隆,甲巯咪唑和恩诺沙星等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合成制备。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的过程示意图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固定化离子液体固相萃取柱¾将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对有机物和无机物具有良好溶解性能的离子液体通过化学键合作用固定于硅球等载体表面的孔隙中,使其宏观呈固态;¾合成的固态离子液体填充于固相萃取小柱,即可应用于复杂样品的选择性固相萃取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固定化离子液体固相萃取柱采用该合成方法已制备出对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有选择性吸附作用的N-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硅胶固定化离子液体填料,并已应用于环境水样和土壤的富集净化。
NN Cl (EtO)3Si K PF N N Me ( EtO)3Si PF SiO 2 surface 2EtOH Si Si OH OH Si Si O OSi OEt N N Me PF 6SiO 2surface 66(EtO)Cl +3Si N NMe Me固定化离子液体合成过程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免疫亲合柱:根据特异性免疫原理将抗体作为免疫吸附•免疫亲合柱:剂固定到固相基质上,这些抗体可优先结合过柱粗提液中的目标物,最后由适当溶剂洗脱抗体联结物。
碳纳米管:可鳌合金属离子、吸附有机化合物。
用作固•碳纳米管:相萃取材料可对食品中的磺胺类兽药,有机磷杀虫剂,雌酮等进行富集检测。
天然植物或人造纤维:如香烟过滤嘴可用作固相萃取材•天然植物或人造纤维料对饮用水中的增塑剂,雌性激素以及食品中的重金属残留进行富集检测。
•由萃取头(针头部分涂一层固定液或键合一层固定相)吸附样品中挥发性或半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吸附一定时间后,取出萃取头,置于气相色谱(GC)或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仪器进样口,进行热解吸(GC)或溶解(HPLC)。
•SPME集萃取、净化、浓缩、进样功能于一体,操作简单、所需时间短、无需溶剂。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固相微萃取技术样品前处理新技术¾液相微萃取技术(LPME)从广义上讲,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基于悬挂液滴的SDME(Suspended/Single Drop Microextraction)形式的微滴液相微萃取;•基于中空纤维的两相模式或三相模式的液-液微萃取或液-液-液微萃取。
由于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成本低廉、易与色谱系统联用等优点。
近来年,作为一种新型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已经引起了环境分析领域的许多研究人员的注意。
液相微萃取示意图样品前处理新技术¾离子液体-液相微萃取技术•常被简称为离子液体,是指在室温或室温附近温度下呈液态的仅由离子组成的物质,组成离子液体的阳离子一般为有机阳离子(如烷基咪唑阳离子、烷基吡啶阳离子、烷基季铵离子、烷基季鏻离子等),阴离子可为无机阴离子或有机阴离子(如[PF6]-、[BF4]-、[AlCl4]-、[CF3SO3]-等)。
•自1914年发现第一个离子液体—硝基乙胺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的这段时间,离子液体在许多领域的研究都呈现出非常活跃的态势,这与离子液体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¾离子液体的优点较传统的液态物质相比,离子液体具有以下几个无与伦比的优势z几乎没有蒸气压,不易挥发,从而在使用过程中不会给环境造成很大压力;z具有较大的稳定温度范围(-100-200ºC),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及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电位窗口;z通过阴阳离子的设计可调节其对无机物、水、有机物及聚合物的溶解性,并且其酸度可调至超酸性,因此可通过一定的阴阳离子的组合设计构筑“需求特定”或“量体裁衣”的离子液体•ASE 是在升高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增加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质的扩散效率,提高萃取效率的自动化方法。
•有效应用于固体和半固体样(如蔬菜、鱼肉、水果、茶叶等)的前处理。
•ASE 方法快速、溶剂用量少,可在15分钟内用15 mL 溶剂完成萃取,且方法回收率高、重现性好。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快速溶剂萃取样品前处理新技术¾加速溶剂萃取的突出优点与索氏提取、超声、微波、超临界和经典的分液漏斗振摇等公认的成熟方法相比,加速溶剂萃取的突出优点如下:•有机溶剂用量少,10 g 样品一般仅需15mL溶剂;•快速,完成一次萃取全过程的时间一般仅需15min ;•基体影响小,对不同基体可用相同的萃取条件;•萃取效率高,选择性好,已进入美国EPA 标准方法,标准方法编号3545 ;现已成熟的用溶剂萃取的方法都可用加速溶剂萃取法做,且使用方便、安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¾基质固相分散萃取•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技术是1989 年由美国Louisiana 州立大学的Staren Barke教授首次提出,用于动物组织样品中抗生素药物的提取和净化•将涂渍有C18、C8、硅酸镁、活性炭等多种聚合物的担体固相萃取材料与样品一起研磨,制成半固态装柱,轻敲使混合物沉积到滤光片上,用处理过的活塞加压混合物,用不同的溶剂淋洗柱子,最后将各种待测样品洗脱下来。
•适应于各种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农药残留的提取、净化,通用性好,提取净化效率高,更适于自动化。
¾基质固相分散萃取的优点MSPDE是在SPE 基础上改进后的样品前处理方法,与SPE相比较,其优点在于:MSPDE 依靠机械剪切力和C18 键合相的去垢效应及巨大的表面积使样品结构破碎并且在填料表面均匀分散,简化了传统样品前处理中所需的样品匀浆、组织细胞裂解、提取、净化等过程,避免了样品匀浆、转溶、乳化、浓缩等造成的待测物损失,提高了净化效率。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SFE是利用处于临界低压和临界温度以上的二氧化碳流体作为萃取溶剂,选择性溶出所需化学成分的分离新技术。
•我国超临界流体萃取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并在提取天然色素、香精香料、挥发油、中草药、金属离子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主要是指采用水作为主要萃取溶剂,通过加热加压及控制各种影响条件,实现对环境、食品等各种固体和半固体样品中的有机物及无机元素的萃取。
•已有报道将SWE 用于PAHs 、PCBs 、氯酚、杀虫剂、有机氯农药、除草剂等的处理。
样品前处理新技术动态亚临界水萃取设备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仪器检测新技术痕量无机物定量无机元素形态分析气相色谱或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 )原子发射光谱(AES )原子吸收光谱(AAS )毛细管电泳—质谱(CE-MS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高效液相色谱—质谱(LC-MS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气相色谱—质谱(GC-MS )仪器检测新技术仪器检测新技术¾气相色谱与质谱的联用分析•一般只限于挥发性成分的分析,对于难挥发性成分要进行衍生化处理。
•适用于做多组分混合物中未知物定性鉴定;判定化合物分子结构、准确测定未知组分的相对分子质量。
•一次完成多种成分的同时分析,对农药具有更高的回收率、灵敏度和重现性,适合大批量农残检测。
仪器检测新技术—气相色谱与质谱的联用¾分析实例1•食品中42种农药的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测定样品处理方法液液萃取-固相萃取联用:样品中的42种农药经二氯甲烷提取后,Envi-Carb柱和Sep -Pak -NH2柱双柱净化,净化后直接进样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 HP -5MS ( 30 m ×0125 mm ×0125μm) ; 载气: 高纯氦气, 流量111 ml/min; 柱温: 70℃, 保持2 min,以25℃/min升至150℃,再以3℃/min升至200℃,再以8℃/min升至260℃,保持10 min;进样口温度: 250℃;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 115 min后打开分流阀和隔垫吹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