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叙事作文:端午节的别称_1850字
- 格式:docx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6
端午节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至,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今年端午节正值上海世博会举办,又逢高考结束、南非世界杯开赛。
所以可以说,今年的端午节较之往年是更加的出彩和好玩。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
端午节又名端阳节、重午节,据传是中国古代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罗江殉国的日子。
两千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成为了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
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妈妈说:“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深入人心。
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
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从此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与纪念屈原紧密联系在一起。
随着屈原影响的不断增大,始于春秋战国的端午节也逐步传播开来,成为中华民族的节日。
包粽子也是端午的保留节目之一。
妈妈和阿姨总会买了好多的粽叶,用水少泡着,洗干净码好。
粽子的馅一般是糯米,配上绿豆、红枣等,煮熟。
然后在妈妈和阿姨的一阵灵巧的忙碌之后,我们小孩便馋猫般围着蒸笼转,等待粽子出笼的时刻的到来……长大了念书才知道,包粽子的习俗和我国历史上的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呢?据说屈原跳入汨罗江后,群众为了不让水里的鱼咬着诗人的身体便做了好多的粽子,扔到水里。
这样鱼儿有的吃就不会伤害到诗人了。
于是,为了保护并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后来有了更为热闹的“赛龙舟”。
我们村里没有赛龙舟,但在黄石每年都会有这样的热闹非凡的场面出现:在木兰溪畔,人们早早地围在岸边,锣鼓震天鞭炮齐鸣。
水面,数支整齐的龙舟队伍,衣裳鲜艳随风飘扬,小伙子们激情澎湃跃跃欲试。
端午节的别称本文是关于高中作文的端午节的别称,感谢您的阅读!端午节的别称: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解棕节、女儿节、端礼节、菖蒲节。
01.纪念屈原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屈平,字原,屈原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02.伍子胥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屈原。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
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
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03.孝女曹娥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04.迎涛神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端午节的别称有哪些端午节,又称龙舟节、重午节、五月节等,是我国传统的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日庆祝。
对于爱学习的我们来说,了解端午节的别称有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以下是端午节的别称及其来由。
1.龙舟节端午节的别称之一就是龙舟节。
传说在古时候,吴越两地曾因争夺江浙之间的天然屏障钱塘江而发生战争,吴国人民后来发现如果利用竞技来代替战争,就可减少战争的惨烈,于是便形成了划龙舟的盛大节日。
这一传统至今仍被我们沿用着。
五月初五各地会举办龙舟比赛,人们划着龙舟争先恐后地奔向终点,欢呼声响彻云霄。
此外,龙舟还被视为一种吉祥物,也因此成为了端午节的一个有名别称。
2.重午节“重午”一词,源于汉代传说。
相传,一位名叫屈原的贤士为了救国,坚决反对统治者,甚至于放逐自己。
当他得知他的故土被敌军侵略时,他无限悲愤的投江自尽,终在五月初五死去。
人们为了缅怀屈原的贡献和追忆他的不幸命运,于是将五月初五称为“重午节”。
3. 五月节五月节是端午节的另一个名字。
五月初五是阳历的一个固定日期,不同于其他传统节日。
五月节是以季节为符号,被用来代表春季与夏季的过渡期。
在端午节前后,许多地区的气温开始升高,表示了一年中真正的夏天的来临。
综上所述,端午节是一种包含许多不同涵义的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充满神奇色彩的一面。
无论是龙舟节、重午节还是五月节,都有着独特的传说和历史背景,每一种别称都有着对中国文化及民族精神的特殊庆祝方式。
总之,了解端午节别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可以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如何弘扬这些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并将其传承下去,那端午节的别称也成为了我们国家文化的一部分,富有它自己的独特意义和价值观,值得我们去好好品味。
高三端午节作文(精选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演讲稿、合同范本、实习报告、祝福语、心得体会、党团资料、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contract templates, internship reports, blessings, insigh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端午节作文(精选10篇)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节的别称描写关于端午节的别称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端午节的别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端午节的别称1端午节是我国夏季最重要的节日,在农历五月五日,又称“端阳节”“粽子节”“诗人节”“龙舟节”“女儿节”等等。
“端午”一名,源于古代干支纪年,是五月的第一个午日,后来人们开始使用数字计时方式,便用“重五”取代了“重午”,但是仍然保留了“端午”这一名称。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关于端午节由来的传说也有很多,其中以屈原的传说故事流传最广,也有纪念孝女曹娥和纪念伍子胥的说法。
五月酷暑将临,瘟疫多生,故古人将五月称为“恶月”,初五被称为“恶日”,此时需要举行相应的避邪禳灾的仪式。
可以说,端午节早期的主题驱邪避疫、适应自然,是基于远古民众虔诚的原始信仰、巫术观念。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这首描写端午的民谣,体现出端午节吃粽子在全国各地的普遍性。
早在宋代《岁时杂记》中就有记载粽子的多样种类,有角粽、锥粽、棱粽等等。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说:“今天是五月节,大门上应该插一些艾草菖蒲,点缀点缀。
我家老太太曰:‘今天是端午节,应该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
’”苏童在《祖母的季节》一文中,深情回忆起了祖母去世前包粽子的往事,“我们白羊湖一带的人都包‘小脚粽’,大概算世界上最好看最好吃的粽子。
祖母把雪白的糯米盛在四张粽叶里,窝成一只小脚的形状来,塞紧包好,扎上红红绿绿的花线。
有一只粽子挂到我的脖子上了,我低头朝那只粽子左看右看,发现祖母包的粽子一年比一年大,挂着香喷喷、沉甸甸的。
”端午节除了粽子外,还有很多地方美食。
在汪曾祺的家乡江苏高邮,端午时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
“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
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
高中生端午节叙事随笔高中生端午节叙事随笔(一)端午节又叫午日节,是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在这一天,就会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
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
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_,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_队入城灭吴。
"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
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且喜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
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预谋起义,开会时为清兵所捕,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
端午节别称是端午节,又称为端阳节或端节、五月节、午日节、龙舟节等等,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它始于战国时期,据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自尽而设立的。
端午节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节日,有着各种不同的传统和习俗。
在南方,人们喜欢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而在北方则更注重食用艾叶和饮食习俗等方面。
关于端午节的别称,不少人可能只知道其中一些。
这篇文章将会介绍端午节的各种别称,让我们来一起了解并领略一下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1. 端阳节端阳节是端午节的正式名称,也是最早的别称。
在古代,人们认为五月是阳气最盛的季节,因此将端午节命名为“端阳节”,寄托着人们在这个节日里迎接阳气的到来,祈求健康、平安以及招财进宝等吉祥之事。
2. 端节端节是端午节的另一个名称,与端阳节含义类似,也是为了纪念阳气到来而设立。
据传端节还可以解释为“端午节日”,即指这个节日是在夏至来临之前一个特殊的日子。
3. 五月节五月节是指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因此得名为“五月节”。
在古代,五月初五也是一个传统的节气,当属“芒种”,人们会根据这个节气进行运动锻炼,善待自己的身体。
4. 午日节午日节是端午节的又一种称号。
相传午时是阳气最旺盛的时刻,因此将端午节也称为“午日节”。
而在端午节这一天,还存在着“三伏天”序幕的传统,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5. 龙舟节在中国南方,特别是在江浙一带,“端午节”也被称为“龙舟节”。
这是因为端午节是赛龙舟的重要日子,当天将会举行各种龙舟比赛,赛场上聚集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人山人海相当热闹。
6. 艾节在中国的北方,端午节又被称为“艾节”。
艾叶是端午节的重要物品之一,人们会在端午节前将艾叶晒干,然后熏制成艾草,用于祛病驱虫、驱邪避凶的目的。
因此北方的人们也将端午节称为“艾节”。
总结起来,端午节的别称有端阳节、端节、五月节、午日节、龙舟节和艾节等等,每个名称都有其独特的含义和信仰,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
无论是哪个别称,都寄托着人们对健康和平安的期盼,希望可以过一个吉祥如意的节日。
端午节有啥别称和风俗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节日之一。
这个节日有各种各样的别称和风俗。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向大家介绍端午节的历史、别称和风俗。
历史背景端午节起源于中国的古代时期,相传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政治家,曾为楚国王室的官员,在政治和文学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因为一些原因被贬谷潜逃,最终投江自杀。
此后,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忠诚和爱国精神,就在他投江的那一天设立了端午节。
别称端午节有许多别称,常见的有:1.重阳节:由于端午节与农历9月9日的重阳节是类似的,所以有些地区把端午节叫做“重阳节”。
2.龙舟节:因为端午节时,人们会举行赛龙舟的活动,所以也有些地方把端午节叫做“龙舟节”。
3.浴兰节:端午节时,人们会在家里、车里、身上插上艾叶和菖蒲,焚香、熏草、煮菖蒲等等,以驱邪、祈福、保平安。
因此,有些地方把端午节叫做“浴兰节”。
风俗端午节有许多风俗,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赛龙舟。
1.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最流行的活动之一。
传统的赛龙舟是一种协作式的划船活动,通常由12-20人的队伍组成,坐在一艘类似独木舟的龙舟上进行比赛。
队伍会与其他队伍比赛,以争夺冠军。
赛龙舟活动在中国各地都很流行,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吃粽子粽子是中国的一种传统食品,也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之一。
粽子通常是由糯米、豆沙、肉、香蛋和香菇等配料制成,用笹叶或粽叶包裹。
粽子的形状是一个三角形或方形。
人们会在端午节一起吃粽子,体验传统文化。
3.插艾叶插艾叶在端午节也是一个传统的风俗。
人们会在门口、房间、床上、马车上和身上等地方插艾叶。
据信插艾叶可以驱邪、避毒,象征着平安健康。
4.踏高跷踏高跷也是端午节的一种传统活动,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
高跷是一种长木板,下面有两个凸出的“脚”,人们在上面踩着行走。
踏高跷需要技巧和平衡能力,是一项有趣的挑战。
总结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家乡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它又称端阳节。
它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一s是它为了传承春秋之前赛龙舟的习俗,所以把端午节定为节日。
二是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投江去世,汉族人民把它定位节日。
而且现在的端午节不但是我们国家的传统法定节日之一。
而且他已经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们炎黄子孙的骄傲。
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挂艾虎。
戴香包,避五毒,采药,饮黄酒,但为人熟知和津津乐道的还是包粽子了,关于粽子形状很多,品种各异。
由于我国各地风味不同,但一般情况下只有甜的和咸的两种,但也有南方的什锦粽子,豆蓉粽,冬菇粽。
种类是五花八门不胜枚举,但在我心中粽子不是一种味道这么简单而是一种童年的回忆,粽子让我想到离去的姑姑,她的那种生活态度,乐观,豁达,与世无争,待人也十热人情,就像粽子那种香浓的口味也真的和中国文化相吻合,而现在的80后90后们已经早已没有节日的概念,他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水平,可以说的上是天天过节,可是他们的精神层面需要更多的营养补充。
所以我认为对我国节日文化的保护是十分重要的,节日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文化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我的家乡是个江南的小镇,人们对粽子也非常喜爱。
就像湖州的朱老大粽子,是每个人的最爱,而作为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来说,家乡的粽子也是一种对乡愁的释怀,当我们为自己的名利而奔波时,我们是否应该停下脚步,常回家看看呢。
高三端午节作文【三篇】【篇一】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以下几种传说: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
后因遭陷害,自刎而死,吴王夫差令人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于五月五日投江而死。
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
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乃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家乡的端午节有以下几种习俗:吃粽子:家乡的粽子是多种多样,有蜜枣粽、肉粽、板栗粽、火腿粽、蛋黄粽等等。
当然,还有很多人家把粽子和鸡蛋一起煮,这样的鸡蛋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
佩香囊、缠七色线: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在给儿童佩香囊的同时在其手腕及脚腕等处缠七色线,一直要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以菖蒲、艾叶插于门楣以僻邪驱鬼。
百草水洗澡:把艾草、菖蒲以及其他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杂草洗干净后,放在澡盆或浴缸里用热水烫一会,把草捞出,再调水成适当温度后给孩子洗澡,据说有去污浊和驱百病的功效呢。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有以下几种传说: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
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高三中文作文端午节1高三中文作文端午节端午节,又叫天中节、龙舟节等,节期在每年五月初五,在端午节那天人们都会包粽子,赛龙舟,还在门上挂菖蒲和艾叶来避阴邪。
端午节那天早上,我特别的兴奋,因为要跟奶奶学包粽子。
奶奶前一天就准备好了材料,有粽叶、糯米、红枣、几捆小绳子。
材料准备完毕,现在开始动手制作。
首先,奶奶把粽叶洗得干干净净,她让我先选。
我用手把叶子翻来覆去,终于找到了一片又大又绿的粽叶。
接着奶奶教我把粽叶卷成漏斗形,再往里面放点糯米,还在中间放一颗红枣。
最关键的时刻到了,那就是用绳子绑粽子,奶奶一点一点的教我,我也聚精会神地学。
先把粽子的头缠几圈打个结,拉紧,再在粽子的中心绕一圈打个结,拉紧,绑粽子的过程就完成了,看着自己包的粽子,心里头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乐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也是最精彩的,每当我们包完粽子都会和家人一起去沅江边看赛龙舟,一到沅江边,那里已经人山人海。
我和家人好不容易才找到几个位置坐下,等待比赛的开始,只听见一阵哨声,比赛开始了,当裁判挥旗的那一刻,每一条龙舟都像离弦的箭一样弹了出去,那加油声真是地动山摇震耳欲聋,参赛队员们也奋力地划动船桨,从远处看像几条大鱼在水里飞速游动,现在比赛已经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几艘龙舟互不相让,我追上你,你追上我,他们的实力不分上下,观众的加油声更加响亮了。
比赛进行几分钟之后,参赛者们的体力开始慢慢下降,每组之间的距离也慢慢拉开了。
最后,红色龙舟赢得胜利,大家在一起欢呼庆祝。
比赛结束了,我和家人在回家的路上还谈论着今天的龙舟比赛,似乎大家都意犹未尽。
2高三中文作文端午节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记得今年端午节那天,我们一家带在着水果和绿豆糕去外婆家过节。
一走进外婆家的门,就看见外婆正在和面,我奇怪地问:“外婆,今天是不是要吃手工面啊?”外婆笑着说:“不是,今天是端午节,外婆想做几个“面花”给你吃。
”““面花”是什么?”““面花”又叫“巧姑”,只有心灵手巧的姑娘才能做出又漂亮又松脆的“面花”。
端午节叙事高中作文
端午节,又称龙舟节,这是一个儒家思想至上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的由来有很多说法,不过其中最广为流传的说法便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在很久以前,中国的楚国有一个聪明智慧的诗人,他的名字就叫屈原。
由于一些原因,屈原被罢免了官职,很多人都看不起他,他只能去流浪四方,离开了故乡。
在漫长的流浪中,屈原见证了许多不幸的事情,他感到十分痛苦。
他开始写起了诗来,表达出自己的痛苦和忧伤。
当时,楚国的国王是个很有耳福的人,他听到了屈原的诗歌,便派遣使者去寻找他。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屈原的故乡被攻陷了。
面对敌人的侵略,屈原想出了一个节日,就是端午节。
他希望人们能够在这一天迎接冬至之前的第一场大雨,借此来祈求平安。
屈原还叮嘱大家要做出各种美食,每家把食物挂在门上饮用不空。
此外,最著名的要数龙舟竞渡了。
在端午节当天,所有人都在庆祝这一传统节日,人们挂上艾草和五彩丝线,吃粽子、粘饼……此外,还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活动,许多人都会为参与竞赛而热血沸腾。
最后,在屈原的故乡湖南,人们还有一个传说,说是当年屈原在长江里投河自尽,为了安慰他的魂魄,人们就开始划船打捞,这也演变成了现在盛行的龙舟竞渡。
端午节不仅有悠久的历史
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
总之,端午节不仅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更是促进中华民族文化交流与互相了解,促进民族团结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这个节日里,每个人都能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悠久历史,也能将自己的身处之地与通过围观龙舟竞渡局面上行声表达的彼此真情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出健康向上的生命活力。
高中端午节语文作文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
在端午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桌上摆的、街上卖的、人们谈的,几乎都是粽子。
下面我给大家分享高中端午节语文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高中端午节语文作文1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传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端午节的习俗主要有:吃粽子于门上插艾或菖蒲驱邪,系长命缕,饮雄黄酒或以之消毒,赛龙舟等等。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
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
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
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
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
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端午节的别称和由来作文端午节的别称和由来作文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大家就用赛龙舟、吃粽子的方式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端午节的别称和由来作文,希望能给您带来帮助!农历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没月有处五、十五,二十五三个五日,“端”是开始将每月第一个五日称为端五。
端午节也可以称为“浴兰节”和“地腊节”。
从古至今,一般端午节人们多要包粽子,并摘许多的葛藤挂在门口的'两旁。
今天,奶奶买了许多粽子回来,说今天的午餐就吃粽子了!吃午餐是,每人拿到了一条粽子,这粽子是三角体的,外面是用几片苇叶包成的,外形十分精致,还用几条绳子绑了起来,为了不让苇叶掉下来。
闻着看喷喷糯米味,让人垂涎三尺。
我迫不及待地翻开粽子,赶紧用筷子夹了一块,啊,味道还真不赖!但是,在吃粽子的同时,也不能忘记在公元278年前的爱国的伟大诗人——屈原。
楚国在秦国在举进攻中惨败,秦国一举攻进成都,大肆烧杀和抢夺,顷见大势已去,便于五月五日抱着一块石头投入汩罗江。
楚国人民听到这个消息,从四面八方赶到汩罗江边,纷纷驾舟寻救,但还是未能找到他们心目中的爱国诗人——屈原,人民为了使让他们尊敬的屈原的遗体不被恶吞食,人们就自发地做好粽子投入洒中供鱼儿食用。
这还是我这么正式地过端午节哩!说到端午节没有人不知道吧,端午节又名端阳节,五月节,艾节,端午,重午,午日,夏节。
大家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如果不知道的话就让我来告诉你吧!两千多年前,有七个国家分别统领中国,燕国,秦国,楚国等等。
有一个叫屈原的诗人,生于楚国,一心想让自己的国家更富强,便做出了一个利民利己的方案,可楚王这个昏君,偏偏听信奸臣的话。
把他流放到一个偏僻的地方。
之后,他每次都赶路去都城,把方案给楚王看。
可楚王一次又一次的把屈原流放。
有一天,秦国突然向楚国进攻。
楚国不及防守就被打垮了,楚国的居民都叫苦连天。
屈原看不下去了,便抱起一块大石头跳下汨罗江,楚国的百姓很伤心所以就排龙船去打捞他的尸体,把粽子丢进水里,给鱼虾吃它们吃饱了。
端午节的各种别称与由来“端阳”是端午节的古称,据说是由古时候人们在这一天端午日出前吃饭来防病疫,因此得名。
另一种说法是这一天是祭祀太阳神的日子,人们要向太阳神献上最诚挚的祭品,祈求平安。
所以端午节也有“端阳”之称。
龙舟节源于民间传说。
相传古代有位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啃食他的尸体,纷纷划船前往救援。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就形成了“划龙舟”的习俗。
因此端午节也有“龙舟节”的别称。
五月节则源于农耕文化。
五月是农历第五个月份,正是春夏交替之时,古人们为了庆祝夏季来临,就有了在这一天举行庆祝活动来祈求好收成的习俗。
所以端午节也有“五月节”的称呼。
在中国不同地区,端午节还有许多其他的别称和由来。
如泰州地区称为“过午节”,因传统民俗饮食习惯,大多家庭在中午吃着清明下的祭品,因而得名。
云南地区称为“杜补节”,以纪念杜补,是因云南地区湿热,疾病多发,杜补以为会疫治疾。
总的来说,端午节有这么多的别称,表现了中国人民对这一传统节日的重视和热爱。
这些别称也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让端午节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很显然,端午节是一个在中国和其他东亚地区如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都庆祝的传统节日。
在中国,端午节已经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举行。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古代的农耕文化和祭祀文化。
在中国,端午节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最为著名的莫过于赛龙舟了。
此项活动源于古代划龙舟寻找屈原的传说,现如今成为了端午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吸引了许许多多的观众。
此外,端午节还有吃粽子的习俗,包粽子和吃粽子都是端午节不可缺少的传统习俗。
此外,人们还会在端午节贴门神、挂艾草、挂菖蒲,以求平安祈福。
在台湾地区,端午节被称为“包粽节”,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
家人们会一起动手包粽子,展现人际关系和亲情的表达。
此外,台湾的赛龙舟活动也是吸引众多游客参与的盛大庆典,是其不容忽视的节日活动之一。
端午节_1200字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
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
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三种:源于纪念屈原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
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
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
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
端午节的别称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被定为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重要的民间传统节日之一。
在九华山,洛阳,广东的龙舟赛是这个节日的重要活动,但无论何地,吃粽子以及赛龙舟已成为端午节的传统活动。
然而,关于端午节的别称还有很多人并不了解,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 節五節五是端午节的古称,因为是农历五月初五的缘故,所以得名。
在中国古代,端午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被誉为“夏节”。
每逢此日,人们都会祭祀祖先,用艾叶熏香、挂艾叶,在门口加挂菖蒲、艾叶、菊花和香囊等来驱邪避祟,排除疾病。
同时,人们也会用五色丝线系扣,气球、香包等物挂在身上,以保平安、祈求吉祥。
2. 重阳节端午节又被称为重阳节,这一称呼源于古籍《孟子》:“节以时,重以日。
” 也说明了此节日的重要性。
重阳节前后,气温开始转凉,阳气渐衰,这也是孝敬长辈和感恩之时。
在重阳节,人们会到山上登高,观赏秋景,同时还会携带菊花、葛根等祭奠祖先,以表达对长辈和祖先的敬意之情。
3. 龙舟节龙舟节是端午节的又一常用别称,因为端午节时,人们普遍举行的活动就是龙舟赛。
传统的龙舟比赛是被认为是为了悼念文学家、政治家屈原而设立的。
屈原生活在春秋时期,长期思考如何挽救自己的国家,最后因为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投江自尽,后人便用龙舟搜救屈原,以此来祭奠他的忠诚和爱国之意。
4. 艾节端午节又被称作艾节。
传说夏禹打败了洪水之后,为了祭奠沉没在洪水中的百姓,夏禹曾下令全国各地在五月五日扎艾叶、菖蒲等作为祭品,之后逐渐发展成祭祖和驱邪的习俗。
此外,人们也会用艾蒲、香囊、桂花儿等叶草制成香囊,放在衣柜、抽屉等处,以驱蚊蝇,防止霉变,保持清香等作用。
5. 养蜂日端午节还有一个不为人们所熟知的别称,那就是养蜂日。
因为在古代的端午节,人们经常选择在此时采摘菖蒲、艾叶等中草药,而当时也正值蜜蜂为了生存而忙于采蜜的时候。
所以,端午节也是一个采摘草药以及养蜂的好时候,因此被称为养蜂日。
总之,端午节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着多种多样的名称。
端午节的别称_1850字
端午节的别称: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浴兰节、解棕节、女儿节、端礼节、菖蒲节。
01.纪念屈原
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战国时代楚国诗人
屈原,他在五月初五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
屈平,字原,屈原
通常称为屈原,又自云名正则,号灵均,
汉族,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屈原虽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
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
和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
据说,屈原投汨罗
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
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
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
当人们得知是为了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
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
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
龙舟竞赛。
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以免鱼虾
糟蹋屈原的尸体,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
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
洗得直臣冤。
”
02.伍子胥
有些说法则与吴国大夫伍子胥有关,而非
屈原。
南朝萧梁时期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
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
事的介绍文集。
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
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
子胥,不关屈平也。
”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
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
与屈原无关。
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
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
03.孝女曹娥
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
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04.迎涛神
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
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这则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投奔吴国,
带吴伐楚,五战五胜,攻破楚都郢城。
当时楚
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闾死后,其孙夫差继位,吴军士气
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
夫差许之。
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
差不听,吴国太守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
子胥本
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
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都之东门上,以
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
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
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05.龙的节日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
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
地区“龙”的部元·吴廷晖:《龙舟夺标》落
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一)
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
龙相关。
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
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
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
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
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06.恶日禁忌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
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
《吕
氏春秋》中《仲夏记》一章规定人们在五月要
禁欲、斋戒。
《夏小正》中记:“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
”《大戴礼》中记,“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以浴驱邪认为重五是死亡之日的传说也很多。
《史记·孟尝君列传》记历史上有名的孟尝君,在五月五日出生。
其父要其母不要生下他,认为“五月子者,长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
”《风俗通》佚文,“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论衡》的作者王充也记述:“讳举正月、五月子;以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
”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
宋徽宗赵佶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
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
可见从先秦以后,此日均为不吉之日。
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并且人们还避“端五”忌讳,称之为“端午”。
07.夏至
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
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
至于竞渡,隋代杜
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娱
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
诗人屈原。
(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
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
上与屈原无关。
(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
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
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
中节。
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而众多说法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由于屈原的人格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
一纪念日归之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