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免疫学基础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3
免疫基础必学知识点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包括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抗体、细胞因子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识别和清除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等)及其产生的有害物质,以保护机体免受感染和损伤。
3. 免疫系统的分类:免疫系统可以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先天免疫是指机体天生具备的抵御外界病原体入侵的免疫防御机制,而获得性免疫是指通过感染病原体或接种疫苗等方式获得的特异性免疫防御。
4. 免疫应答的过程:免疫应答包括免疫识别、免疫应答和免疫记忆三个过程。
免疫识别是指免疫系统识别病原体的过程,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针对病原体的攻击和清除过程,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对先前感染过的病原体具有长期保护免疫的能力。
5. 免疫细胞的类型和功能:免疫系统涉及到多种免疫细胞,包括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
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主要负责清除病原体和感染细胞,T细胞和B细胞则负责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调节免疫应答。
6. 免疫应答的调节:免疫应答具有严格的调节机制,以避免过度或不足的免疫反应。
这包括免疫系统内部的正反馈和负反馈机制,以及外部的免疫调节细胞和细胞因子的作用。
7. 免疫记忆和免疫防御:通过先前的感染或疫苗接种,机体可以建立免疫记忆,当再次遭遇相同病原体时,免疫系统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清除病原体,从而提供持久的免疫防御。
8. 免疫失调和免疫疾病: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会导致免疫疾病的发生,如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等。
对于免疫疾病的治疗,常采用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来调节免疫反应。
9. 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学的研究和应用广泛应用于疫苗的研发、肿瘤免疫治疗、器官移植、免疫诊断和免疫预防等领域,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持。
医学免疫学必备知识整理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外界各种抗原侵入进行识别和应答的学科。
了解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对于医学领域的从业人员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医学免疫学的必备知识进行整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领域的基础知识。
免疫系统的作用和组成免疫系统是人体内的一组器官、细胞和分子,用于识别、消除外来的抗原并保护机体免受疾病的侵害。
免疫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淋巴组织等,是免疫细胞形成和分化的场所。
2. 免疫细胞:包括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各具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3. 免疫分子:包括抗体、细胞因子、补体等,参与免疫反应的调控和效应。
免疫应答的类型和机制免疫应答可分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类型。
细胞免疫主要由T 淋巴细胞介导,通过识别和消灭抗原来源细胞来保护机体。
体液免疫主要由B淋巴细胞和抗体介导,通过分泌抗体来中和和清除抗原。
免疫应答的机制包括:1. 抗原识别与呈递:由树突状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细胞完成,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2. 淋巴细胞活化:细胞免疫的关键步骤,包括T细胞受体与抗原肽结合、共刺激分子的作用和细胞因子的介导。
3. 效应反应:根据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和分子的参与,产生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增殖、抗体分泌等效应。
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免疫系统在正常情况下应对外界抗原的应答,但有时也会出现过度应答造成免疫性疾病。
为了维持免疫系统的平衡,机体发展出了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机制。
1. 免疫耐受:指机体不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应答,防止自身免疫病的发生。
包括中枢性耐受、外周性耐受和免疫抑制等机制。
2. 免疫调节:指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通过抑制或增强免疫反应来维持免疫平衡。
调节性T细胞和免疫抑制性细胞因子等参与其中。
免疫系统与疾病免疫系统异常功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常见的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包括:1. 免疫缺陷病:指机体先天或后天免疫系统功能异常,易受感染,如先天性免疫不全综合征、艾滋病等。
(完整word版)免疫学基础部分习题集及答案(全) 第一部分免疫学基础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免疫是指( )A、机体抗感染的过程B、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过程C、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过程D、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过程E、机体清除自身突变细胞的能力2、牛痘苗的发明者是( )A、德国BehringB、法国PasteurC、德国KochD、澳大利亚BurnetE、英国Jenner3、免疫对机体是( )A、有利的B、有害的C、有利也有害D、有利无害E、正常条件下有利,异常条件下有害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5、最早接种人痘苗预防天花的国家是( )A、中国B、美国C、日本D、俄罗斯E、英国6、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A、B细胞B、T细胞C、树突状细胞D、红细胞E、自然杀伤细胞二、多项选择题1、免疫的功能包括( )A、抵抗病原生物的入侵B、清除衰老损伤的自身细胞C、中和外毒素D、清除突变细胞E、维持机体内环境的免疫平衡。
2、参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巨噬细胞D、自然杀伤细胞E、上皮细胞三、名词解释1、免疫2、免疫防御3、免疫监视4、适应性免疫四、填空题1、免疫系统是由、、组成。
2、英国医生Jenner发明了,可预防。
3、免疫功能包括、、。
4、机体的免疫分为先天具有的和后天获得的两种类型。
5、免疫防御反应过高会引起,反应过低或缺如则可发生。
五、问答题1、简述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2、简述免疫功能失调时的表现。
第一章抗原一、单项选择题1、半抗原的特点是( ):A、只能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B、是大分子物质C、通常是多肽D、本身无免疫原性(完整word 版)免疫学基础部分习题集及答案(全)E 、仅能刺激B 细胞活化 2、TD-Ag( ):A 、在胸腺中形成B 、可刺激胸腺产生抗体C 、不能引起体液免疫应答D 、仅存在于T 细胞表面E 、只有在T 细胞辅助下才能激活B 细胞3、能诱导免疫应答的物质是( ):A 、半抗原B 、药物C 、免疫原D 、抗原E 、变应原4、下列哪种物质免疫原性最强( ):A 、多糖B 、多肽C 、蛋白质D 、核酸E 、类脂5、下列哪种自身物质注入自身体内后可引起免疫应答( ): A 、红细胞 B 、血浆 C 、淋巴细胞 D 、精液 E 、血小板6、兄弟姐妹间进行器官移植引起排斥反应的物质是( ): A 、异种抗原B 、同种异体抗原C 、自身抗原D 、异嗜性抗原E 、超抗原7、TI-Ag( ):A 、大多数是蛋白质B 、引起强的IgG 应答C 、不能产生记忆和再次应答D 、能被T 细胞抗原受体识别E 、需经抗原提呈细胞处理后才能激活B 细胞8、抗原表面与抗体结合的特殊化学基团称为( ):A 、抗原识别受体B 、独特型决定基C 、抗原结合价D 、抗原决定基E 、以上均不对 9、将外毒素转变为类毒素( ): A 、可增强毒素的免疫原性 B 、可降低毒素的免疫原性C 、可增强毒素的毒性D 、可减弱毒素的毒性E 、可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活性 10、抗原决定基是指( ):A 、能与所有T 细胞抗原受体结合B 、仅能被B 细胞识别C 、与抗原特异性无关D 、一个抗原分子上仅有一个抗原决定簇E 、并非所有的抗原决定基都能激发免疫应答 11、仅与载体结合在一起才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 ): A 、亲和素 B 、半抗原 C 、佐剂 D 、变应原 E 、TI-Ag 12、甲、乙两种物质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这两种物质相互称为( ):A 、半抗原B 、完全抗原C 、共同抗原D 、TD-AgE 、TI-Ag 13、一种蛋白质分子上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结合反应的化学基团是( ): A 、载体 B 、异物C 、抗原决定基D 、单价抗原E 、完全抗原 14、决定一种物质只能与某一抗体起反应而不能与其它抗体起反应的物质基础是( ): A 、载体 B 、佐剂C 、抗原决定基D 、TI-AgE 、抗原 15、20世纪初,Forssman 用豚鼠肝、脾、肾上腺等脏器制备的生理盐水悬液免疫家兔获得的抗体,除能与原来的相应的脏器抗原反应外,还可使绵羊红细胞发生凝集,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 )(完整word 版)免疫学基础部分习题集及答案(全)A .可能绵羊红细胞发生了自身凝集B .脉鼠某些组织与绵羊红细胞之间存在共同抗原决定簇C .脉鼠与绵羊之间有完全相同的血型抗原D .脉鼠脏器在制备悬液过程中其抗原结构发生了改变E .体外实验中,绵羊红细胞的抗原发生了改变 16、抗原特异性取决于( ): A 、分子量大小 B 、物质表面特殊化学基团 C 、该抗原的来源 D 、物质内部特殊化学基团 E 、以上都不是 1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抗原的是( ): A 、毒素 B 、微生物 C 、植物花粉 D 、生理盐水 E 、类毒素 18、动物免疫血清对人而言是( ): A 、既是抗原又抗体 B 、抗体 C 、抗原 D 、既不是抗原又不是抗体 E 、以上都不是 19、佐剂的作用( ): A 、具有增强免疫应答的作用 B 、具有抑制免疫应答的作用 C 、具有诱导免疫应答的作用 D 、具有启动免疫应答的作用 E 、以上都是 二、多项选择题 1、异物是指( ): A 、异种物质 B 、同种异体物质 C 、结构发生改变的自身物质 D 、胚胎时期机体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 E 、自身物质 2、抗原物质的免疫原性取决于( ): A 、高分子量 B 、异物性程度 C 、特异性 D 、注入机体后的稳定性 E 、化学结构的复杂性 3、异嗜性抗原是指( ): A 、不是种属特异性的抗原 B 、可引起交叉反应的发生 C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与此抗原相关 D 、是同一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E 、是不同一种属之间的共同抗原 4、佐剂的作用是( ):A 、可改变抗原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B 、可增加抗原分子表面的化学基团C 、可增强抗原的免疫原性D 、可延长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E 、可促进T H 细胞的活化,增强体液或细胞免疫功能5、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 、所谓异物即指异种物质 B 、抗原不一定是异种物质 C 、半抗原虽无免疫原性但可与相应抗体结合 D 、抗原就是免疫原 E 、大分子抗原常为多价抗原6、下列哪些物质可成为免疫原( ):A 、与蛋白质结合的半抗原B 、与红细胞结合的青霉素C 、氢氧化铝D 、类毒素E 、马血清蛋白7、与抗原特异性有关的是( ): A 、抗原决定基的数目 B 、抗原决定基的种类 C 、抗原决定基的性质 D 、抗原决定基簇的立体构型 E 、抗原决定基的空间构象 8、同种异型抗原的临床意义是( ): A 、抗感染免疫 B 、自身免疫病 C 、输血反应 D 、移植排斥反应 E 、抗肿瘤免疫9、与免疫原性有关的因素是( ): A 、分子量大小 B 、化学成分 C 、化学结构 D 、种属亲缘关系 D 、抗原的特异性 10、异嗜性抗原的特点是( ): A 、为一种共同抗原 B 、可致交叉免疫反应 C 、存在异种生物间(完整word 版)免疫学基础部分习题集及答案(全)D 、能引起变态反应E 、以上都不是 三、名词解释 1、抗原 2、完全抗原(免疫原) 3、免疫原性 4、免疫反应性 5、抗原决定基(表位) 6、半抗原 7、抗原结合价 8、异物性 9、交叉反应 10、共同抗原 11、异种抗原 12、同种异体抗原 13、异嗜性抗原 14、类毒素 15、胸腺非依赖性抗原 16、胸腺依赖性抗原 17、超抗原 18、免疫佐剂 四、填空题 1、同时具有 和 的抗原称为完全抗原,而半抗原仅有 ,没有 ,半抗原与 结合在一起后就可成为完全抗原而具有 。
电子教案:第八章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第八章免疫学的基础理论第一节免疫的概念、功能和类型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第三节特异性免疫第四节变态反应第一节免疫的概念、功能和类型一、免疫的概念免疫学是人们在与传染病长期做斗争中发展起来的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免疫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mmunis”,亦是免除税役或免除奴役的意思,将之引用于医学上,以示免除瘟疫或免除感染,既是机体对病员微生物及其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免疫学的研究范围,以往一直被局限于传染病的特异性预防、诊断和治疗.随着免疫学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现已证实,有很多免疫现象与微生物有关,如动物的血型、同种异体器官移植反应、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及肿瘤免疫等.可见免疫的概念实际上已大大超过了抵抗感染的范围。
现代免疫学的概念是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和清除非己的复杂生理学机能的总和。
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与非己物质做斗争的免疫系统.机体的免疫系统支持这种功能。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免疫学的知识被广泛的应用与生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免疫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随着免疫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免疫理论体系的建立,又派分出很多学科,如基础免疫学、医学免疫学、兽医免疫学、免疫病理学、免疫血清学、免疫化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临床免疫学以及分子免疫学等等.其中兽医免疫学的侧重点在于免疫血清学和抗感染免疫,尤其应重视免疫学诊断、预防和治疗,这是学习本章的重要内容。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一)抵抗感染动物机体对病原微生物感染具有不同程度的抵抗力。
由于机体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各式各样的微生物包围之中,时时刻刻都有成千上万的微生物从消化道、呼吸道、皮肤和黏膜进入动物体内,其中也包括侵入机体的病原微生物。
清除这些病原微生物是机体抵抗感染的具体表现。
如果机体抗感染功能失调: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免疫缺陷,就会引起反复感染;相反,如免疫异常亢进时,就会导致机体发生变态反应。
(二)自身稳定机体在正常条件下每天都有大量的细胞衰老和死亡,这些细胞如果积累在机体内,就会毒害细胞的正常的生理功能。
第三章免疫学基础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免疫的本质是什么 [单选题] *A.消灭细菌B.抗感染C.保护健康D.识别清除抗原(正确答案)2.下列何项不能引起免疫应答 [单选题] *A.细菌B.肿瘤细胞C.葡萄糖(正确答案)D.自身抗原3.清除癌细胞称为 [单选题] *A.免疫监视(正确答案)B.免疫防御C.免疫稳定D.免疫反应4.免疫应答由下列哪项来完成 [单选题] *A.免疫细胞B.免疫器官C.免疫分子D.免疫系统(正确答案)5.中枢免疫器官是 [单选题] *A.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B. 免疫细胞定居、增殖的场所C.免疫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正确答案)D.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6.下列哪个不是抗原 [单选题] *A.父亲血液B.母亲血液C.氨基酸、氯化钠(正确答案)D.流感病毒7.伤寒杆菌抗体只能与伤寒杆菌结合,不能与痢疾杆菌结合,称为 [单选题] *A.针对性B.特异性(正确答案)C.对应性D.交叉性8.细菌进入机体,机体产生相应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细菌的这种性能称 [单选题] *A.感染性B.免疫原性(正确答案)C.抗原性D.免疫反应9.抗原的异物性是指 [单选题] *A.外来物质B.异种物质C.异体物质D.胚胎期免疫细胞未曾接触过的物质(正确答案)10.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能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单选题] *A.佐剂B.调理素C.备解素D.半抗原(正确答案)11.关于体液免疫特点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有抗体参与B.主要针对细胞内病原微生物(正确答案)C. 主要针对细胞外病原微生物异种抗原D.在抗感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IgG12.人MHC编码的蛋白称 [单选题] *A.血型物质B.自身抗原C.排斥抗原D.HLA(正确答案)13.免疫马获得的破伤风抗毒素血清对人而言是 [单选题] *A.抗体B.抗原C.无毒性D.是抗体又是抗原(正确答案)14.血清中甲胎蛋白升高提示何种可能 [单选题] *A.结肠癌B.食管癌C.肝癌(正确答案)D.胆管癌15.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单选题] *A.B细胞B.T细胞C.浆细胞(正确答案)D.巨噬细胞16.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为 [单选题] *A.一条重链一条轻链由二硫键连接而成B.二条重链二条轻链由二硫键连接而成(正确答案)C.三条重链三条轻链由二硫键连接而成D.四条重链两条轻链由二硫键连接而成17.正常人血清中最多的免疫球蛋白是 [单选题] *A.IgG(正确答案)B.IgMC.IgAD.IgD18.粘膜表面的抗体为 [单选题] *A.IgGB.IgMC.IgA(正确答案)D.IgD19.何种免疫球蛋白增高,表示近期有抗原进入 [单选题] *A.IgGB.IgM(正确答案)C.IgAD.IgD20.能穿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单选题] *A.IgG(正确答案)B.IgMC.IgAD.IgD21.T淋巴细胞表面必有 [单选题] *A.CD2(正确答案)B.CD4C.CD8D.CD8022.T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场所是 [单选题] *A.骨髓B.胸腺(正确答案)C.脾脏D.淋巴结23.抗原具有 [单选题] *A.免疫原性B.抗原性C.A+B(正确答案)D.A或B24.免疫是指 [单选题] *A.机体识别和排除病原微生物的功能B.机体识别和排除衰老细胞的功能C.机体识别和排除肿瘤细胞的功能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正确答案) 25.关于半抗原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有免疫原性B.有抗原性C.A+BD.无免疫原性、有抗原性(正确答案)26.新生儿从初乳中获得的抗体是 [单选题] * A.SIgA(正确答案)B.IgEC.IgMD.IgG27.自身抗原不应包括 [单选题] *A.血型抗原(正确答案)B.隐蔽自身抗原释放C.修饰的自身成分D.被异常淋巴细胞误认为异物的自身正常成分28.关于抗原的性质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抗原物质都是异物(正确答案)B.分子量大的物质抗原性一定强C.复杂的大分子抗原能使同一机体产生多种抗体D.免疫原性主要与分子量有关29.不同种属生物间存在的性质相同的抗原是 [单选题] * A.自身抗原B.异嗜性抗原(正确答案)C.类属抗原D.同种异型抗原30.下列物质中抗原性最强的是 [单选题] *A.多糖B.类脂C.多肽D.蛋白质(正确答案)31.抗原的特异性与下列哪项有关 [单选题] *A.抗原决定基(正确答案)B.分子量C.种类D.结构32.属于胚胎性抗原的是 [单选题] *A.免疫球蛋白B.甲胎蛋白(正确答案)C.血红蛋白D.晶体蛋白33.免疫应答对机体 [单选题] *A.有利B.有害C.无利无害D.有利有害(正确答案)34.下列哪种表面标志是T细胞特有的 [单选题] *A.Ag受体B.补体受体C.绵羊红细胞受体(正确答案)D.IgG Fc受体35.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单选题] *A.B淋巴细B.浆细胞(正确答案)C.T淋巴细胞D.巨噬细胞36.在免疫球蛋白分子结构中,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是 [单选题] * A.VL和VH(正确答案)B.CL和CH1C.CH2D.CH337.抗体分子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单选题] *A.Fc段B.Fab段(正确答案)C.H链C区D.L链C区38.在粘膜局部发挥抗感染作用的免疫球蛋白是 [单选题] * A.IgGB.IgA(正确答案)C.IgMD.SIgA39.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最早出现的免疫球蛋白是 [单选题] * A.IgGB.IgAC.IgM(正确答案)D.IgE40.下列哪一个不是抗体的抗感染作用 [单选题] *A.中和毒素B.阻止病毒吸附穿入C.促进吞噬D.杀伤肿瘤细胞(正确答案)41.关于抗体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主要存在于体液中B.通过Fab段与抗原特异性结合C.通过Fc段与Fc受体的细胞结合D.抗体不一定都是免疫球蛋白(正确答案)42.下列哪项不是体液免疫的现象 [单选题] *A.迟发型变态反应(正确答案)B.中和病毒C.中和毒素D.调理作用43.关于再次应答的特点,错误的是 [单选题] *A.潜伏期短B.抗体以IgM为主(正确答案)C.抗体维持时间长D.抗体滴度高44.下列不能引起免疫应答的是 [单选题] *A.真菌B.葡萄糖(正确答案)C.自身抗原D.肿瘤抗原45.检测血液中哪种抗体,可用于传染病的早期诊断 [单选题] * A.IgGB.IgAC.IgED.IgM(正确答案)46.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部位 [单选题] *A.胸腺B.淋巴结C.骨髓(正确答案)D.脾脏47.下列哪种是CD4+细胞 [单选题] *A.TcB.Th(正确答案)C.TsD.NK48.B细胞的功能不包括 [单选题] *A.合成抗体B.提呈抗原C.免疫调节D.杀伤靶细胞(正确答案)49.具有ADCC效应的一组细胞是 [单选题] *A.巨噬细胞、T细胞B.NK细胞、T细胞C.B细胞、T细胞D.巨噬细胞、NK细胞(正确答案)50.免疫应答对机体产生的保护性反应,不包括 [单选题] * A.清除外源性抗原B.清除自身衰老、损伤、突变细胞C.对自身物质呈现免疫耐受D.超敏反应(正确答案)51.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 [单选题] * A.体液免疫B.细胞免疫(正确答案)C.非特异性免疫D.吞噬作用5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免疫效应 [单选题] * A.抗肿瘤及迟发型变态反应B.中和毒素(正确答案)C.抗细胞内病原体感染D.移植物抗宿主反应53.实验动物新生期摘除胸腺将表现为 [单选题] * A.对免疫功能无影响B.体液免疫受影响C.细胞免疫受影响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受影响(正确答案) 54.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 [单选题] *A.胸腺(正确答案)B.淋巴结C.脾脏D.粘膜相关淋巴组织55.参与固有免疫的效应分子不包括 [单选题] *B.溶菌酶C.抗毒素(正确答案)D.防御素56.与蛋白质载体结合后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是 [单选题] * A.完全抗原B.肿瘤抗原C.半抗原(正确答案)D.异嗜性抗原57.感染时机体最早产生的免疫球蛋白是 [单选题] *A.IgM(正确答案)B.IgGC.IgAD.IgE58.不具有免疫原性但有抗原性的物质称为 [单选题] *A.完全抗原B.半抗原(正确答案)C.异嗜性抗原D.蛋白质载体59.抗体与抗原的结合部位是 [单选题] *A.Fab段(正确答案)B.Fc段C.CH260.胎儿时期接受抗原刺激后唯一能够合成的抗体是 [单选题] *A.IgGB.IgM(正确答案)C.IgAD.IgE61.Th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单选题] *A.CD2B.CD4(正确答案)C.CD8D.TCR62.结核分枝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后却不被杀灭的现象,属于下列哪种吞噬结果 [单选题] *A.完全吞噬B.损伤组织C.提呈抗原D.不完全吞噬(正确答案)63.机体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是 [单选题] * A.免疫防御B.免疫稳定C.免疫监视(正确答案)D.免疫应答64.胎儿从母体获得的抗体是 [单选题] *B.IgMC.IgED.IgA(正确答案)。
一、免疫(immunity):机体免疫系统对“自己”和“非己”的识别、应答过程中所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总和,其作用是排除“非己”(抗原)物质,以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三、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机体在长期系统发育与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御功能。
特点:经遗传获得、作用迅速、无特异性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机体在长期与外源性病原微生物接触过程中,对特定病原微生物(抗原)产生识别并将其清除体外的防御功能。
T、B细胞介导的免疫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四、免疫功能一、免疫功能:机体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过程中所发挥的各种生物学效应。
二、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第二节免疫系统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构成了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等膜型分子:MHC、CD、CAM、TCR、BCR、CR、CKR、IgFcR可溶性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等免疫器官一、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一、骨髓(bone marrow)(一)骨髓的结构:多能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 stem cell,HSC)、骨髓微环境、基质细胞(二)骨髓的功能:1. 造血功能:各种免疫细胞发生的部位;2. B细胞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3. 再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主要部位造血干细胞(stem cell):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及多分化潜能的细胞,能产生表型和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子代细胞,是机体其他细胞的起源细胞。
造血干细胞的特征:自我更新能力、多向分化能力、静止性、不均一性二胸腺(thymus)胸腺-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微环境:胸腺基质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细胞因子、细胞和细胞间相互接触胸腺的功能:1.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培育和输出成熟的T细胞。
第八章免疫学基础理论一、名词解释1.免疫2. 非特异性免疫3.特异性免疫4.自动免疫5.人工自动免疫6.人工被动免疫7.被动免疫8.免疫活性细胞9.免疫器官10.抗原11.抗原决定簇12.抗原结合价13.完全抗原14.半抗原15.异嗜性抗原16.佐剂17.抗体18.免疫球蛋白19.补体20.免疫应答21.感应阶段22.反应阶段23.效应阶段24.体液免疫25.细胞免疫26.初次应答27.再次应答28.变态反应29.Ⅰ型变态反应30.Ⅱ型变态反应31.Ⅲ型变态反应32.Ⅳ型变态反应33.自身免疫34.免疫耐受35.免疫抑制36.免疫缺陷37.免疫防御二、填空题1.免疫系统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
2.免疫功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免疫功能失调可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4.免疫应答分为B细胞介导的__________和T细胞介导的____________。
5.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中枢免疫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外周免疫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7.细胞免疫应答常和_________共存。
三、选择题1.胸腺的作用是()A.T细胞发生场所;B.B细胞定居场所;C.T细胞成熟、分化场所;D.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E. T细胞定居场所2.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A.IgM抗体显著升高B.产生快,维持时间长C.潜伏期长D.浓度低E.亲和力低3.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是()A.胸腺B.骨髓C.腔上囊D.淋巴结E.血液4.外周免疫器官不包括()A. 骨髓;B.淋巴结;C.脾脏;D.粘膜伴随淋巴组织;E.扁桃体;5.中枢免疫器官与外周免疫器官的区别是()A.中枢免疫器官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B.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C.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成熟的场所,而外周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分布定居和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D.外周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E.中枢免疫器官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6.免疫对于机体()A.有利;B.有害;C.有利也有害;D.无利、无害;E.正常情况下有利,某些情况下有害7.与载体偶联才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A.变应原B.完全抗原C.半抗原D.佐剂E.载体8.甲、乙两种抗原都能与某一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这两种抗原相互称为()A.半抗原B.完全抗原C.TD-AgD.TI-AgE.共同抗原9.抗体分子中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A.CH1B.CLC.CH2D.CH3区E.VH与VL区10.可将IgG分解成F(ab’)2和pFC ’的酶是()A.木瓜蛋白酶B.胰酶C.胃蛋白酶D.激肽原酶E.脂氧化酶11.下列成分有可能与大分子抗原结合而出现肉眼可见反应的是()A.IgG的H链B. IgG的L链C.Fc段D.F(ab’)2段E.Fab段12.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是()A. IgMB. IgGC. IgAD. IgEE. IgD13.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的介导细胞主要是()A.T淋巴细胞B.B淋巴细胞C.巨噬细胞14.免疫应答的发生场所是:()A.骨髓B.胸腺C.腔上囊D.淋巴结E.血液15.初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A.潜伏期短B.抗体亲和力高C.抗体维持时间短D.抗体含量高E.以IgG为主16.再次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不包括()A.潜伏期短B.抗体亲和力高C.抗体维持时间长D.以IgM类抗体为主E.迅速产生大量IgG类抗体17.体液免疫初次应答时产生Ig的特征是()A.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 B.IgG出现较晚;C.抗体为高亲和力抗体D.抗体含量比再次应答高; E.抗体的产生持续时间较长18.天然免疫耐受失调可导致()A.免疫抑制B.I型超敏反应C.自身免疫病D.移植排斥反应E.肿瘤免疫19.下列物质中,可引起I~IV型变态反应的变应原是()A.药物B.尘屑C.真菌D.食物E.花粉20.青霉素引起的变态变态反应性疾病中属于I型变态反应的是()A.过敏性休克B.溶血性贫血C.接触性皮炎D.免疫复合物病E.血小板减少四、问答题1.如何理解"免疫"的概念?机体的免疫反应有何功能?2.试述哪些因素构成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1.补体C系统是具有多种调控机制的蛋白质酶促反应系统,广泛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2.补体的组成:补体固有成分、补体受体、补体调节蛋白3.补体来源:肝细胞、巨噬细胞4.补体极不稳定,应保存在-20℃或冷冻干燥保存;5.补体系统的激活:经典途径、凝集素途径、旁路途径经典途径1激活物与激活条件激活物: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IC条件:每一个C1q分子必须同时与IC中两个以上Ig分子的补体结合位点结合后才能活化,单个IgM即可激活2活化过程:识别阶段C1识别IC进而活化的过程活化阶段形成C3转化酶和C5转化酶阶段3膜攻击阶段:膜攻击复合物MAC在细胞膜上形成亲水性通道,能使可溶性小分子、离子和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膜,导致胞内渗透压降低,细胞膨胀而被溶解;6.补体的生物学作用(1)补体介导的溶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清除免疫复合物的作用(4)炎症介质作用(5)免疫调节作用第三节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1.同一种属的不同个体进行组织移植时会发生排斥反应,编码此类抗原的基因群称为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2.人类的有关抗原在白细胞发现,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编码这些抗原的基因群称为HLA复合体;人类MHC分子一般指经典HLA基因编码产物,简称HLA分子提呈抗原肽;Ⅰ结构:肽结合区信息传递、Ig样区、跨膜区、胞浆区分布:各种有核细胞、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表面,成熟红细胞和滋养层细胞表面不表达;抗原肽与Ⅰ类分子的结合有一定的选择性,但并不像抗原抗体那样高度结合,只要多肽2~3个关键的氨基酸能恰当地连接而沟槽内相应位置,多肽即可与之结合;4.HLAⅡ类分子的分布:主要表达于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和活化的T细胞表面;5.MHC分子的免疫学功能(1)参与抗原的加工与提呈(2)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3)制约免疫细胞间相互作用TCR识别APC上抗原肽的同时还必须识别与抗原肽结合成复合物的自身MHC分子,此现象为MHC限制性(4)参与T细胞分化成熟(5)参与调控自然杀伤细胞第四节其他免疫因子一、细胞因子细胞因子CK是指多种细胞受免疫原、丝裂原等刺激后合成分泌的,通过与细胞表面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发挥多种生物效应的一类小分子蛋白质,是机体内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介质;(一)细胞因子的分类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最先发现的CK、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TNF、集落刺激因子CSF能刺激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生长因子GF、趋化因子家族(二)CK的共同特性绝多数CK是低分子量的蛋白或糖蛋白;1.作用方式:自分泌、旁分泌、内分泌2.生物学效应的重复性:1重叠性几种不同的CK可作用于同一靶细胞2高效性和多效性3拮抗性和协同性4网络性(三)CK的生物学作用1.刺激造血并参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和分化2.参与免疫应答和免疫调节3.参与炎症反应二、白细胞分化抗原免疫应答有赖于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细胞膜分子则是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的物质基础;免疫细胞表面的白细胞分化抗原与免疫细胞的发育、分化及功能密切相关;(一)白细胞分化抗原与CD分子的概念1.白细胞分化抗原HLDA:是指造血干细胞在分化为不同谱系以及分化的不同阶段和活化的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表面标记;2.CD:位于细胞膜表面一类分化抗原的总称;(二)CD分子的免疫学功能1.参与抗原加工与提呈目前已知的参与抗原加工与提呈的CD分子主要是CD1分子,其处理抗原的方式与MHCⅡ类分子相似2.参与免疫细胞的抗原识别与活化1参与T细胞的抗原识别与活化:CD3、CD4、CD8、CD28CD4----与MHCⅡ分子结合CD28----与配体CD80和CD86结合,提供T细胞协同刺激信号CD80/86----CD28 的配体2参与B细胞的抗原识别与活化:CD40---与CD40L结合3.参与免疫效应细胞凋亡相关的分子:CD95第五章免疫细胞第一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育一、髓系免疫细胞单核/巨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碱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树突状细胞(1)单核/巨核细胞{不仅参与固有免疫,也参与适应性免疫}的免疫学功能:吞噬杀伤病原体;清除损伤、衰老细胞和肿瘤细胞;抗原提呈;免疫调节(2)DC主要功能是高效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启动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DC是专职性APC中唯一能直接激活初始T细胞的APC;DC免疫学功能: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参与中枢神经和外周免疫耐受的诱导和维持;(3)NK细胞:主要通过其细胞毒作用及分泌细胞因子发挥作用;抗感染作用;抗肿瘤作用NK细胞通过多种途径杀伤肿瘤细胞,无需抗原预先刺激,是机体抗肿瘤的第一线细胞(4)肥大细胞可引起炎症反应,参与抗感染免疫和Ⅰ型超敏反应;备注:抗原提呈细胞APC是指能够摄取、加工抗原,并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专职性APC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通过MHCⅡ类分子结合抗原肽并提呈给CD4+T细胞,进一步促进其活化;表达MHCⅠ类分子的细胞均能将内源性蛋白抗原异常加工为抗原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提呈给CD8+T细胞而被其识别和杀伤;二、淋巴系免疫细胞淋巴样干细胞来自于骨髓多能干细胞HSC,由淋巴样干细胞分化的免疫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一)T细胞来源于骨髓,在胸腺中发育成熟1.T细胞抗原受体TCR的发育-----与β链的基因重排密切相关2.T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阳性选择----使T细胞获得了抗原识别的MHC限制阴性选择----使T细胞获得了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经过胸腺内的发育和选择后,成熟T细胞的特征为:表达功能性TCR;CD4或CD8单阳性细胞;获得抗原识别的MHC限制性;获得自身的耐受性;成熟的T细胞离开胸腺,进入外周免疫器官;(二)B细胞来源于骨髓,在骨髓成熟3.B细胞发育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阴性选择-----在中枢免疫器官完成并获得中枢免疫耐受阳性选择---在外周免疫器官生发中心完成,获得抗体亲和力的成熟(三)NK细胞的分化和发育三、谱系交叉的免疫细胞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细胞中唯一部分来自于髓样干细胞,部分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的免疫细胞;第二节适应性免疫细胞一、T细胞T细胞表面具有TCR-CD3复合体、CD4/CD8分子、共刺激因子即细胞因子受体等多种特征性表面膜分子;一T细胞的表面分子T细胞表面分子是T细胞识别抗原,与其他免疫细胞相互作用以及接受信号刺激并产生应答的物质基础,也是鉴别和分离T细胞的重要依据;复合体 TCR特异性识别抗原产生的信号借助CD3分子转导进入细胞内;TCR不能直接识别蛋白质抗原表位,仅能识别APC或靶细胞表面与MHC分子结合的抗原肽pMHC,这也是T细胞与B细胞识别抗原的不同之处;CD3表达于所有成熟T细胞表面,CD3具有稳定TCR结构和传递抗原识别信号的作用,但并不参与抗原识别过程;2.共受体 CD4和CD8都是TCR的共受体,但分别表达在不同的T细胞亚群上;CD4和CD8分子可增强T细胞与APC或靶细胞之间的作用,CD4也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gp120的受体;3.共刺激因子 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刺激,不仅需要由TCR-CD3复合体分子提供的起始信号第一信号,还必须有共刺激信号第二信号如:CD28、CD154CD40LCD40配体4.负调节分子5. 细胞受体因子6.丝裂原结合分子二T细胞亚群与功能细胞根据功能不同分为:辅助性T细胞Th----多为CD4+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CTL----膜分子多为CD8+,分泌穿孔素及颗粒酶,分泌肿瘤坏死因子调解性T细胞Treg-----膜分子多为CD4+二、B细胞一B细胞的表面分子不能传递抗原刺激信号到细胞内,可直接识别具有天然构象的抗原分子;CD79a/b 与BCR结合,为B细胞提供第一活化信号2.共受体 CD19、CD21和CD81CD21是EB病毒的受体,可显着增强BCR识别抗原的信号传导,促进B细胞的活化;3.共刺激分子 B细胞表面的共刺激分子为T、B细胞活化提供第二信号;主要包括:1CD40:其配体为表达于活化T细胞表面的CD154CD40L2CD80/CD86:高表达于活化的B细胞表面,是T细胞CD28和CD152的配体,CD80/CD86与CD28相互作用,为T细胞的活化提供第二信号;CD80/CD86与CD152相互作用,则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细胞的功能根据B细胞是否表达CD5分子,分为B1CD5+细胞和B2细胞功能:产生抗体----B2细胞主要识别蛋白质抗原,是参与B细胞介导的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的主要细胞;提呈抗原----B2细胞是专职性APC,具有抗原提呈功能分泌细胞因子第六章免疫应答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危险信号刺激所形成的一种反应过程;1.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识别对象、识别受体、效应方式一、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T细胞抗原受体只能识别抗原提呈细胞加工处理后的抗原肽-MHC复合物pMHC1抗原的加工提呈:外源性抗原加工处理--MHC II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加工处理--MHC I类分子途径2抗原识别: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本质是对pMHC的识别,T细胞的TCR识别APC提呈的抗原肽时,必须同时与识别抗原肽形成复合物的MHC分子,即T细胞的双识别,称为MHC限制;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阶段1T细胞的活化CD8+T细胞、CD4+T细胞的活化:初始CD4+T、CD8+T细胞细胞的活化必须由DC为其提呈抗原;需要双信号.B7/CD28提供第二信号3.抗原清除阶段2种形式,CD4+细胞介导的效应和CD8+细胞介导的效应1CD4+细胞介导的效应:Th1细胞的效应---介导细胞免疫效应Th2细胞的效应---表达CD40L2CD8+细胞介导的效应:CTL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一个CTL可循环往复、连续、高效地杀伤靶细胞;三初次应答和再次应答1.初次应答抗体的主要类型------IgM2.再次应答抗体的主要类型------IgG第七章免疫损伤与疾病第一节超敏反应1.定义:以往称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再次或持续接触相同抗原所致的生理功能紊乱和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免疫应答;2.分类: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Ⅲ型超敏反应免疫复合物型、Ⅳ型超敏反应迟发型其中Ⅰ~Ⅲ型超敏反应均由抗体介导,Ⅳ型超敏反应由效应T细胞介导;一、Ⅰ型超敏反应主要由特异性IgE介导,引起Ⅰ型超敏反应的抗原称为变应原;特征:发生快;生理功能紊乱,一般可逆;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一参与成分1.变应原:吸入性变应原花粉、尘螨、动物皮毛食入性变应原动物蛋白药物性变应原青霉素、磺胺、普鲁卡因和有机碘,属于小分子半抗原,进入机体后与某些蛋白质结合长成完全抗原成变应原2.IgE 正常人血清IgE含量极低,过敏时异常增高;3.主要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4.细胞因子 IL-4和IL-3诱导B细胞发生抗体类别转换产生IgE,IL-4刺激肥大细胞的增殖二发生机制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致敏阶段、发敏阶段和效应阶段1.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选择性诱导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IgE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FcεRⅠ结合,使机体处于致敏状态;这种状态可维持数月或数年,如长期不接触变应原,致敏状态可逐渐消失;2.发敏阶段单个IgE结合FcεRⅠ是不能激活细胞的,当相同的变应原再次进入致敏机体,同时与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IgE结合,使FcεRⅠ发生交联,方能启动激活信号,诱导已致敏的靶细胞脱颗粒,释放生物活性介质;3.效应阶段肥大细胞或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与相应的靶细胞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细胞内的生物活性介质有两类:1 预先存在的介质及其作用:①组胺可使小静脉和毛细血管扩张、刺激平滑肌收缩,促进黏膜腺体分泌增强;②类胰蛋白酶可刺激邻近的肥大细胞释放介质,起到放大炎性效应的的作用;2 新合成的介质:白三烯、前列腺素D2、细胞因子根据效应发生的时相不同,Ⅰ型超敏反应可分为两种类型:速发相反应于再次接触变应原十几分钟内发作、且迅速消退的反应主要由组胺、前列腺素等引起;迟发相反应于再次接触变应原4~6小时后发作并持续24小时以上;主要表现为由粒细胞、Th2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致组织损伤三临床常见疾病1.全身过敏性反应是最严重的一种过敏反应,于再次接触变应原后数秒至数分钟内发生,以药物及血清过敏性休克最常见;1药物过敏性休克:以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最为常见;2血清过敏性休克:临床上应用动物免疫血清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进行紧急治疗时,某些患者由于曾经注射过相同的血清制剂已被致敏,而发生过敏性休克,严重可致死亡;2.局部过敏性反应(1)呼吸道超敏反应:主要引起过敏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2)消化道超敏反应:主要引起过敏性肠胃炎,同时可伴有皮肤超敏反应;(3)皮肤超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湿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二、Ⅱ型超敏反应又称细胞毒型或细胞溶解型超敏反应,是由IgG或IgM类抗体直接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和NK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的以细胞溶解或组织损伤为主的超敏反应;一发生机制1.激活补体抗体与靶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后,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产生攻膜复合物,导致靶细胞溶解;2.调理吞噬作用二临床常见疾病1.输血反应2.新生儿溶血症3.免疫血细胞减少症4.肺出血-肾炎综合征5.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三、Ⅲ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物型或血管炎型超敏反应,是指抗原抗体复合物未被及时清理,沉积于毛细血管基底膜,通过激活补体,并在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充血水肿、局部坏死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一)参与成分可溶性抗原,IgG或IgM类抗体,补体、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二)发生机制中等大小可溶性免疫复合物的形成和沉积是Ⅲ型超敏反应发生的基础;(三)临床常见疾病1.局部免疫复合物病 Arthus反应家兔皮下注射马血清和类Arthus反应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局部反复注射胰岛素;2.全身免疫复合物病(1)血清病:初次接受大剂量抗毒素血清注射;(2)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3)类分湿关节炎(4)系统性红斑狼疮四、Ⅳ型超敏发应是指致敏T细胞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引起的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组织损伤为主要特征的炎症反应;主要特点:发生缓慢,一般于再次接触抗原24-72小时后发生;抗体与补体不参与反应;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引起的组织损伤;(一)参与的主要成分1.抗原主要是胞内寄生微生物和接触性抗原;2.免疫细胞主要是CD4+Th1细胞、CD8+CTL细胞、巨噬细胞(二)发生机制抗原刺激使T细胞活化分化为效应T细胞致敏T细胞(三)临床常见疾病1.感染性超敏反应2.接触性皮炎第八章免疫学应用1.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与离子强度、PH值和温度有关;实验中常用%NaCl 作为稀释液,最适PH值在6-8之间,最适温度37℃;2.抗原抗体反应的检测方法(1)凝集反应(2)沉淀反应(3)免疫标记技术:酶免疫测定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间接法---是目前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用已知抗原包被固相载体,洗涤后加入待检血清一抗标本,充分反应洗涤后再加酶标记得二抗进行反应,之后再次洗涤并加底物观察显色反应;(4)蛋白质芯片技术3.免疫细胞的分离与鉴定:依据不同细胞特有的表面标志对免疫细胞进行鉴定与计数;如绵羊红细胞表面有人类T细胞CD2的配体,故可应用T细胞周围黏附绵羊红细胞形成“花环”E花环实验检测人T细胞;第十章医学病毒1.病原生物:引起其他生物感染的生物称为病原生物;2.病毒是一类具有独特生物学性状的非细胞型生物;主要特征有:①个体微小,大小用纳米表示最大为痘病毒,能通过滤菌器②结构简单,无完整的细胞结构,一种病毒只含一类核酸③寄生的专一性,严格细胞内寄生,对抗生素不敏感④以复制方式进行增殖3.病毒的形态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称为病毒体,是病毒在细胞外的结构形式,具有感染性;4.病毒的结构病毒体的基本结构分为核心和衣壳,由衣壳包裹核心组成核衣壳,有的核衣壳外面还有一层包膜,由包膜的病毒称为包膜病毒,无包膜的病毒称为裸病毒;1核心:主要成分是核酸,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复制和感染的物质基础;2衣壳:包绕在核心外的蛋白质外壳;衣壳的主要功能:①保护病毒核酸②参与感染过程③具有免疫原性3包膜:一些种类的病毒在成熟过程中穿过宿主细胞膜或其他膜结构时,以出芽方式向细胞外释放时获得的;病毒薄包膜的蛋白质几乎都是由病毒基因进行编码,而脂类和多糖成分则源于宿主细胞;包膜表面的不同形态称为包膜子粒或刺突;包膜的主要功能:①保护病毒②参与病毒感染和释放③具有免疫原性5.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增殖是从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至释放子代病毒的连续过程,又称为病毒的复制;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病毒需要先吸附于宿主细胞才能启动病毒增殖的自我复制过程;主要通过病毒包膜或衣壳表面的病毒吸附蛋白VAP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不可逆的相结合来完成;穿入---病毒体吸附于宿主细胞后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的过程;脱壳---病毒穿入宿主细胞后脱去蛋白质外壳,将核酸游离释放的过程;生物合成---基因组的复制与基因表达装配----将生物合成的蛋白质和核酸及其已形成的构件,组装成子代病毒颗粒的过程;成熟与释放----装配完成的病毒发育成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体的阶段;6.病毒的异常增殖与干扰现象(1)病毒的异常增殖:①顿挫感染---病毒进入非容许细胞,因宿主细胞缺乏病毒复制所需要的酶等必需条件,不能复制出完整的病毒体②缺陷病毒---不能完成复制周期的病毒,需要与其他病毒共同感染细胞,在其辅助病毒提供有关组分后才能增殖出完整病毒;(2)干扰现象当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长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复制增殖的现象;6.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病毒的感染:病毒通过多种途径进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细胞中增殖的过程;1垂直传播母体的病毒经过胎盘-胎儿、产道-新生儿和母亲-婴儿哺乳途径,由亲代传播给子代;以乙型肝炎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和风疹病毒多见; 2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也包括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7.病毒感染的类型(1)隐性感染:不引起临床症状的感染;(2)显性感染:根据出现早晚和持续时间长短分为:1急性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甲型肝炎2持续性病毒感染:慢性感染---病毒持续存在于血液中并不断排出---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EB病毒潜伏性病毒---病毒不复制也不出现临床症状,以常规方法检测不出有感染活性的病毒---水痘-带状孢疹病毒慢发性病毒---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经数年或几十年后,此时集体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毒---HIV8.病毒感染的致病机制病毒的致病作用是指病毒侵入机体后,从进入宿主细胞并在细胞中增殖复制,并扩散到多数易感细胞,最终导致宿主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功能障碍;(1)病毒感染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1)杀细胞效应:指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成熟后,短时间内一次释放大量子代病毒,造成宿主细胞被破坏、死亡;主要为无包膜病毒;如脊髓灰质炎病毒、腺病毒;具有杀细胞效应的病毒一般引起急性感染;2)稳定状态感染:某些有包膜的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后以出芽方式释放子代病毒,其过程缓慢、病变相对较轻,细胞在短时间内不会溶解和死亡;包括细胞融合和细胞表面出现新的抗原;3)包涵体的形成: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在普通显微镜下可见胞浆或胞核内出现斑块结构,称为包涵体;包涵体本质:病毒颗粒聚集体,病毒增殖留下的痕迹,病毒感染引起的细胞反应产物;包涵体的检测可作为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如狂犬病病毒; 4)细胞凋亡:由细胞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如HIV感染T细胞;5)基因整合与细胞转化某些DNA病毒或逆转录病毒及基因组结合至宿主细胞染色体中称为整合;(2)病毒感染的免疫损伤一般主要由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所致,少部由抗体介导的体液免疫;1)抗体介导的免疫损伤:Ⅱ型超敏反应---细胞表面的抗原病毒与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在补体参与下引起的细胞破坏;Ⅲ型超敏反应---病毒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某些器官组织的膜表面;2)T细胞介导的免疫损伤3)致炎性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损伤(3)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损伤(4)病毒的免疫逃逸9.抗病毒免疫(1)固有免疫:干扰素IFN、NK细胞可直接破坏病毒感染的靶细胞(2)适应性免疫:T细胞介导的免疫:CTL分泌穿孔素和CD4+Th1细胞B细胞介导的免疫:主要针对细胞外的游离病毒,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受体结合,能够稳定病毒使其不能正常脱壳,还可与病毒形成免疫复合物被巨噬细胞清除,以及通过激活补体使病毒裂解;抗体与病毒感染细胞表面抗原结合,介导NK细胞、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ADCC作用及免疫调理作用而杀伤受感染细胞,发挥抗病毒作用;10.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目前对病毒感染尚无特效药物,因此病毒感染的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人工免疫是通过给人群接种疫苗人工主动免疫和输注免疫效应物人工被动免疫而使机体获得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第十一章常见致病病毒第一节呼吸道病毒1.概念:是指以呼吸道为侵入门户,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常见的病毒包括:正黏病毒科流感病毒、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冠状病毒科SARS病毒2.正粘病毒概念:是指对黏液蛋白有特殊亲和性、有包膜、有分节段RNA基因组的病毒、3.生物学形状:球形,病毒体由核心、基质蛋白和脂质包膜构成;(1)核心由分节段的RNA组成;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有8个RNA节段,每个RNA节段编码不同的蛋白质;第1-3片段编码RNA多聚酶,第4片段编码血凝素HA,第5片段编码核蛋白NP,第6片段编码神经氨酸酶NA,第7片段编码M1和M2两个基质蛋白;RNA分节段的特点使病毒易发生变异;病毒RNA均由螺旋对称排列的NP盘旋包绕,称为核糖核蛋白RNP,即核衣壳;(2)基质蛋白和脂质包膜包裹在RNP及RNA多聚酶的外面;根据NP和MP的抗原性不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根据表面HA和NA抗原性的不同分为若干亚型,迄今发现HA有16种抗原,NA有9中抗原,目前流行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主要有H1、H2、H3和N1、N2等抗原构成的亚型;4.抵抗力:流感病毒抵抗力较弱,对干燥、日光、紫外线以及乙醚、甲醛、过氧化氢等化合物敏感,不耐热,56℃,30分钟即被灭活;5.治疗措施: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奥司他韦、托纳米韦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有效;。
免疫学基础》绪论一、名词解释 1 免疫 2. 医学免疫学 二、填空题免疫功能包括 __免疫防御功能 __、__自身耐受功能 ___、 ___免疫监视功能 _ 免疫防御功能异常,表现为 ___超敏反应 __、_自身缺陷病 ___ 、 __肿瘤 ___免疫是指机体识别和排除 ___抗原性异物 ___以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功能。
三、选择题1.免疫的概念简单表述是( A ) A.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功能 B.机体清除和杀伤自身突变细胞的功能 C.机体清除自身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 D.机体对病原微生物的防御能力2. 机体免疫防御功能过高可导致 ( E )A. 严重感染B. 自身免疫病C. 肿瘤D. 免疫缺陷E. 超敏反应性疾病 3. 机体免疫系统排斥或杀灭突变细胞的功能称为( A ) A .免疫监视B .免疫自稳C .免疫防御D .免疫识别4. 关于免疫应答正确的说法是( C )A. 对机体有利B. 对机体有害C. 通常情况下有利,有时有害D. 以上说法都不对 5. 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为( C )(2002 年医师真题)A 免疫应答、免疫记忆、免疫监视 C.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B .免疫防御、免疫记忆、免疫监视D .免疫应答、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第一章 免疫系统A 皮肤黏膜上皮细胞B 吞噬细胞C NK 细胞D T 7.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 B )A T 细胞B 、NK 细胞C 、B 细胞D 、树突状细胞8. B 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B ) A 胸腺B 骨髓C 脾D 淋巴结9.下列选项不属于淋巴细胞的有(B )A 、自然杀伤细胞B 、单核吞噬细胞C 、B 细胞D 、T 细胞 10. 下列选项不属于 T 细胞表面标志的是( D ) A 、CD8分子 B 、CD4分子 C 、CD3分子 D 、CD40分子 11. HIV 侵犯的主要靶细胞是( A )(2001 执业医真题) A.CD4+T 细胞B.CD8+T 细胞C.B 细胞D.红细胞12. 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 A ) (2001执业医真题)1. 2. A 、 3. 、选择题 T 淋巴细胞在以下那个器官发育成熟 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 ) 胸腺和骨髓 B 、淋巴结和脾脏 艾滋病的特征性免疫学异常是( 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减弱或丧失 (A ) A 胸腺B 骨髓C 脾D 淋巴结、淋巴结和胸腺 )A .选择性 血清 IgG 升 4. TC 细胞(CTL )表面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 A 、CD4分子 B 、CD8分子 C 、CD29分子5. T h 细胞具有鉴定意义的标志是( B )A 、CD8分子B 、CD4分子C 、CD29分子 6.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不包括(D )B .C . □高 BD D 、骨髓和粘膜相关淋巴组织 T 细胞缺乏,CD4/CD8比值下降 D .血清 IgG 下降 ) CD80分子 CD80分子细胞A.IL-1B.IL-2C.IL-4D.TNF13. T 细胞的生物学功能不包括( D )( 2000 执业医真题)A.产生细胞因子B.直接杀伤靶细胞C.诱导抗体的类别转换D.介导ADCC 效应E.参与抗病毒 14. 动物新生期切除胸腺的后果是( D )(历年考题)A.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正常B. 细胞免疫功能正常,体液免疫功能缺陷C. 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不受影响D. 细胞免疫功能缺陷,体液免疫功能受损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职的抗原提呈细胞有—单核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淋巴细胞.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的淋巴细胞主要有— T 淋巴细胞 ,— B 淋巴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NK 细胞. 6. 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包括主要包括 单核吞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和 B 淋巴细胞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 细胞按CD 抗原不同分为 _CD4+T 细胞_和_CD8+T 细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大类. 8. 巨噬细胞在摄取抗原性异物后,即可将加工处理的抗原以 _________ 抗原肽 -MHC ____ 复合物的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供 CD4+T 细胞 细胞识别。
免疫学基础第一章:免疫学基础绪论医学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一门基础学科。
第一节免疫的基本概念和功能定义: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生理平衡的保护性生理反应过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导致免疫性病理损伤,引起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功能:1,免疫防御正常情况下防止病原微生物感染异常情况下引起超敏反应或免疫缺陷2,免疫自稳正常情况下清楚损伤或衰老细胞异常情况下自身免疫性疾病3,免疫监视正常情况下清除突变或复制错误的细胞异常情况下细胞癌变或维持感染4,免疫记忆第四节免疫组织与器官免疫器官主要分为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两大类。
一,中枢免疫器官定义: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禽类喂腔上囊)、胸腺。
(一)骨髓是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
骨髓虽非淋巴细胞,但含有具强大分化潜力的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它们可在某些因素作用写分化为形态和功能不同的髓样干细胞和淋巴干细胞。
前者进一步发育为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巨噬细胞系和巨核细胞系等;后者发育成淋巴细胞系。
哺乳动物和人的骨髓是B淋巴细胞的成熟场所。
另外,骨髓中的多功能造血干细胞分化为淋巴干细胞,可随血流迁移胸腺,发育为成熟的T淋巴细胞。
1,骨髓微环境骨髓微环境是指造血器官是指细胞周边的之间细胞和组织。
包括微血管系统、末梢神经、网状细胞、基质细胞以及它们分泌的细胞因子,如IL-3、干细胞因子和GM-CSF等。
2,骨髓的功能(1)B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在胚胎期,B淋巴细胞分化部位是胚肝;出生后至成年期,B细胞仅在骨髓内发育成熟。
发育阶段经历了祖B细胞、前B细胞、未成熟B细胞和成熟B细胞或称未致敏B细胞等几个阶段。
(B细胞分化成熟过程中需经历阴性选择和阳性选择,才能发育为成熟B细胞)。
(2)再次免疫应答产生抗体的场所: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体内具有免疫记忆性B细胞经淋巴液或血循环迁移至骨髓,分化增值为浆细胞,并缓慢,持久地大量产生抗体,是血清抗体的来源之一。
(二)胸腺1,胸腺青春期后胸腺开始缓慢退化,老年期胸腺组织大部分被脂肪所取代,但仍保留一定功能。
胸腺岁年龄增长而萎缩的现象车恩威生理性胸腺萎缩,造成免疫力下降,故容易发生感染和罹患癌症。
2,胸腺的微环境胸腺是有胸腺基质细胞如胸腺上皮细胞、吞噬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等与胸腺细胞(正在发育的T淋巴细胞)组成。
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3,胸腺的功能(1)T淋巴细胞分化发育的场所:胸腺可促使T细胞发育成熟,表达不同的分化抗原,经过胸腺选择后获得MNC的限制性。
(2)建立免疫耐受的场所:胸腺内的血管为网状细胞包围,构成胸腺屏障,是从血液来的抗原物质难于胸腺组织接触,可以避免引起炎症,组织增生,胸腺瘤等病症。
二,外周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是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T细胞、B 细胞对外来抗原产生免疫应答的部位。
外周免疫器官包括淋巴结、脾脏、扁桃体和粘膜淋巴组织。
(一)淋巴结1,淋巴结在体内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全身淋巴通道上,包括皮下、颈部、腋窝、腹股沟、肺门及肠系膜等处。
2,淋巴结的功能(1)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居留地与接触抗原的场所:T细胞、B细胞在淋巴结肿接受抗原刺激,淋巴细胞增值分化,产生免疫效应。
(2)过滤作用:当抗原等异物进入淋巴结时,可被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和抗体清除。
(3)参与淋巴细胞的再循环: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合理分布,增加淋巴细胞与抗原接触的机会,有利于发挥免疫应答的作用,对维护集体免疫起到作用。
(二)脾脏1,脾脏的结构脾脏是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
2,脾脏的功能(1),滤血功能:红髓忠的巨噬细胞可能清楚混入血液循环中的有害物质以及发生突变和衰老死亡的自身细胞。
(2),各种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脾脏与淋巴结的相同点都是各类免疫细胞居住的场所。
脾脏与淋巴结产生免疫应答的差别在于脾脏是对血源性抗原产生应答的场所,而淋巴结还可对淋巴液忠的抗原产生应答。
(3)合成免疫活性物质的场所:脾脏还能合成抗体干扰素补体和细胞因子等免疫活性物质。
(三)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机体50%以上的淋巴组织位于粘膜,它们在免疫防御忠发挥重要的作用。
1,粘膜淋巴滤泡如肠相关淋巴组织和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
2,弥散淋巴组织上皮内淋巴细胞固有淋巴细胞固有层的其他免疫细胞或免疫相关细胞。
3,MALT的功能特点(1)M ALT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机体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免疫系统实质性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场所,在黏膜局部抗感染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产生分泌型IgA:黏膜免疫系统中的B细胞分化产生sIgA,经过黏膜上皮细胞分泌至黏膜表面,发挥抗菌抗病毒作用,成为黏膜局部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机制。
第二章抗原抗原是指能与TCR/BCR结合,启动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外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亦称免疫原。
抗原的前一种性能成为免疫抗原,即能刺激特异性免疫细胞,使之活化、增生、分化,最终产生免疫效应物质。
后一种性能称为免疫反应性,即与抗体或效应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如细菌、细菌外毒素等。
只有免疫反应而无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如某些小分子药物。
使半抗原称为完全抗原的物质称载体,如大分子的蛋白质。
第一节抗原性质一,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物质的首要性质,指其化学结构上与宿主的自身成分相异或集体的免疫细胞从未与它接触过,如各种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动物血清等。
二,特异性特异性即针对性,专一性。
抗原特异性指抗原能与相应TCR/BCR 结合,诱导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特异性是免疫应答重要的热点,也是免疫学诊断和繁殖的理论依据。
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抗原决定簇。
(一)抗原决定簇1,概念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 AD)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又称表位。
2,类型根据抗原决定簇的结构或识别特点等肯将其分为:1)构象决定簇与顺序决定簇:2)功能性决定簇与隐蔽性决定簇:位于抗原分子便面,易被相应BCR或抗体结合,可直接启动免疫应答的决定簇,称为功能性决定簇。
存在于抗原分子内部,无触发免疫应答功能的决定簇,称隐蔽性决定簇。
它可因理化等因素影响而暴漏在分子表面成为功能性决定簇。
3)T细胞决定簇和B细胞决定簇。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这种特异性不仅取决于抗原决定簇的化学组成,而且与抗原决定簇的空间排列和立体结构密切相关。
3.交叉反应某抗原不仅可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应,还可与其他抗原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反应,称交叉反应。
第二节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一,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抗原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可决定其免疫原性。
第三节抗原的种类一,根据抗原的来源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类(一)异种抗原来自另一物种的抗原性物质称为异种抗原。
病源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细菌外毒素,各种动物免疫血清对人而言为异种抗原。
(二)同种异型抗原同种异型抗原指来自同种而基因不同的个体的抗原性物质。
如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三)自身抗原某些自身物质(如眼晶状体,精子)在正常情况下与免疫系统隔绝,一旦因外伤或手术使其进入血液,与免疫系统接触,则引起自身免疫应答。
引起自身免疫应答的自身组织成分称自身抗原。
(四)异嗜性抗原异嗜性抗原是存在于不同种属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三,根据B细胞产生抗体时是否需Th细胞辅助分类(一)胸腺依赖性抗原(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四,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分类(一)内源性抗原:是指在抗原提呈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感染细胞合成的病毒蛋白,肿瘤细胞合成的肿瘤抗原等。
(二)外源性抗原:是指来源于抗原提呈细胞外的抗体,如被抗原提呈细胞吞噬的细胞和细菌等。
五,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一)超抗原(二)丝裂原(三)佐剂:是一种与抗原同时注射或预先注入机体,可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属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
佐剂的主要机制有改变抗原物理性状,延长抗原在体内滞留时间;增强单核-巨噬细胞对抗原提呈能力;增强淋巴细胞分化和增值。
第三章免疫球蛋白第一节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第二节免疫球蛋白的抗原性Ig是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分子,对另一种系动物或同种系不同个体也是一种抗原物质。
在Ig分子上有3种抗原决定簇,即同种型同种异型和独特型抗原决定簇,分别位于Ig分子的V区和C区。
1,同种型2,同种异型3,独特型第三节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一,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免疫球蛋白最重要的功能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在体内介导多种生物学效应,如阻止病毒吸附宿主细胞,中和细菌毒素等。
二,激活补体三,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不同类别的免疫球蛋白可通过期Fc段与多种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表现各种功能。
第四节抗体的人工制备人工制备的抗体目前包括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和基因工程抗体。
一,多克隆抗体是由天然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的针对多种抗原表位的一组抗体。
多克隆抗体具有中和抗原,免疫调节,介导补体和介导细胞毒作用。
二,单克隆抗体是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由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成为单克隆抗体。
三,基因工程抗体是将人源抗体的编码基因,克隆岛大肠杆菌或酵母菌表达系统中,表达人源化抗体。
其优点是均一性,特异性强,可工业化生产,但是其亲和力弱,效价不高。
第四章补体系统补体是存在于新鲜血清忠的异种不耐热的成分,可辅助特异性抗体介导的融菌作用。
由于这种因子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故称为补体。
1,补体系统的固有成分是指存在于体液中参与补体激活级联反应的补体成分。
2,补体调节蛋白参与调节补体活化的一类蛋白分子。
主要以可溶性或膜结合形式存在。
3,补体受体表达于不同类型细胞的表面,通过与相应补体活性片段相结合而发生生物学反应。
补体受体多种细胞的表面存在补体受体,细胞通过这些受体与相应补体成分结合,介导补体发挥作用。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是多方面的,它不仅参与固有免疫防御作用,而且也参与适应性免疫反应。
补体系统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补体在细胞表面激活,形成膜攻击复合物,可引起细胞溶解,介导抗感染作用。
2 补体激活过程忠产生的活性片段致炎作用。
另外,补体系统在免疫复合物的清除,免疫应答的调节和激肽系统的释放等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
一,补体的溶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可通过非特异和特异的方式来介导机体的抗感染效应。
二,炎症介质作用三,清除免疫复合物作用四,免疫调节作用补体对免疫应答的各个环节发挥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