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第4部分第4讲考场作文主体段落的拟写教案新人教版
- 格式:docx
- 大小:40.93 KB
- 文档页数:9
⾼考作⽂“议论⽂主体段”写作指导教案⾼考作⽂“议论⽂主体段”写作指导教案【训练⽬的】1.明确议论类⽂章主体语段写作的意义。
2.掌握标准议论语段的特点。
【写作导⾔】得语⽂者得⾼考,得作⽂者得语⽂,所以,为了我们的梦想,我们⼀定要热爱语⽂,加强作⽂训练,争取作⽂得⾼分。
鉴于多数同学学习的是议论⽂,那我们就从议论⽂练起。
现在,⼤多数同学的议论⽂基本符合议论⽂的⽂体特征,主要表现在议论⽂字基本能够占据篇幅的三分之⼆,基本会⽤例⼦证明观点,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之⼀就是很多同学写不好⽐较标准的议论段,以致于⼀篇议论⽂段不成段,结构不匀称,论证单调乏味。
这样的现状必须改变。
主体段训练属于写作中的分解训练,是作⽂复习训练的重要⼀环。
奥运会上,看到平衡⽊上柔曼绝伦的表演,奇怪运动员是怎样做到拿捏得分毫不差的。
其实,秘密就在于教练对每⼀个动作的分解训练。
佛家说:“⼀花⼀世界,⼀叶⼀菩提。
”⼀个⽐较标准的议论段,是议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作者整体议论⽔平的主体部分。
优秀议论⽂最⼤的特⾊在于以丰富的论据、充沛的情感和严密的逻辑形成强⼤的论证⼒量,⽽形成这种论证⼒量的部件就是议论⽂的主体段。
⼀篇议论⽂如果能有⼏个联系密切并具有较强论证⼒度的主体段,那就会增加论证的深度、⼴度和厚度,颇具层次感,使议论⽂富有说服⼒。
议论⽂出彩与否与标题、开头和结尾有关,更与主体段密切相关。
作者的议论能⼒也主要体现在主体段。
因此,写好议论⽂的主体段⾄关重要。
先看⼀篇满分作⽂吧。
特别注意⽂后魅⼒评点与分析。
稳中求胜梁⼭智有吴⽤,道有公孙,武更是好汉如云。
英雄如⾬,却以宋江为⾸。
蜀国谋赖孔明,勇让关张,却以刘备为王,东⽊西⾦,南⽔北⽕,却以戍⼟居中。
何也?宋公明为⼈沉稳,刘备做事敦厚,戍⼟谦稳厚实,终脱颖⽽出,施展风采,各得其所,故⽈:为⼈沉稳,稳中求胜,吉。
沉稳从志⽽来。
⼀个⼈若没有远⼤的志向,只沉迷于现实的花花世界之中,⾃然⽆法拥有沉稳的性格。
第4讲考场作文主体段落的拟写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手法,在对一些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时,可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写作中心。
巧妙地运用对比,会增加文章的内容,更会增加文章的深度。
当然,具体运用时,一定要选好对比点,并进行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而不能牵强附会。
1.分项并举,关系清楚对比类材料,如果材料中对比双方不需要肯定与否定,不存在感情的倾向,那么,在分析立意时,就可以采取分项并举的方式,突出双方的特点,并将这两方面的特点在比较中得到清楚的展示。
如: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只专注于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被结果呈现出来的假象迷惑,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从而深陷迷雾,坠入深渊。
百年前,清政府就是因为没有看清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超越了我们的本质,认为自己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而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结果被洋枪洋炮打碎了通关铁索,屈膝投降。
而改革开放,正是一种拨开迷雾,引领中国走向光明的举措。
吸收外国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三十多年来,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位居世界前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追求真理,揭示表象,看清本质。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何愁做事情不成功。
(选自2018年全国卷Ⅱ满分作文《拨开迷雾见黎明》) 此段落主要运用的方法为对比论证法中的分项并举法,分别列举出清政府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造成的被动局面和改革开放后中国拨开迷雾、看清本质而取得的伟大成就,对比鲜明,具体可感。
2.矛盾交叉,相互映衬有一些对比性的材料,对比的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具体分析时,需要准确理解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进而确定一种将对比双方融合为一体的立意方向。
如:自由纵然令人向往,但我更同意《忧天》中的观点,与其变成一颗璀璨的流星,不如变成一棵脚踏实地的大树。
没有人会永远记得流星的样子,而在千百年以后,会有人拍着我的树干说:“瞧,这是一棵已有千百年历史的老树,他沧桑的面孔表明了他一定经历了很多,见证了很多,这尘世的繁华落寞定在他心中深深印刻,他的存活定保护几个世纪的人们,他的精神真令人佩服。
第四章哲理思辨性时评文(教参独具)近年来,全国卷高考作文的命题越来越倾向于时评,主要考查考生的哲理思辨能力。
通常所说的“时评〞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当下发生的焦点、热点问题,洞幽烛微,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类文体,作者往往思考缜密,表达出强烈的思辨色彩,在层层说理中显示出哲理意味。
本节内容推出针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时评,展示出时评文的独特魅力,意在引导大家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新闻聚焦一“共享书店〞怎么阅读?[事件回放]共享经济成为当下大家关注的焦点,共享单车、共享雨伞、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共享睡眠舱相继出现,如今,连图书也可以共享了。
7月16日,某某某某三孝口书店宣布成为全球首家共享书店,当天迎来了2万人次的客流量,刷新了该店客流量的最高纪录,当天即有4000本左右图书被借阅,如果按人均2本的借阅量来算,大概有2000人参与了借阅活动……[时评文萃]共享书店到底是创新还是作秀许民彤某某首家共享书店的开放迅速引发关注,也引来了诸多质疑。
比如“图书也来借共享炒一把,共享快成伪命题〞“打着共享的旗号捞钱还是推广阅读〞。
有人认为,所谓共享图书,岂不是跟图书馆的性质差不多?还有人说,这不就是过去家门口的租书店吗?共享书店到底是创新还是作秀?对于一种新生事物的质疑与担忧当然是在所难免的,而其背后,真正值得我们深思的还是实体书店的发展前景和趋势。
为什么要实行“共享书店〞模式经营?书店的说法很简单:据书店调查,有些读者在买书后并没有读完整本书,有些读者在读完书后,书籍就被闲置在一边,“这其实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开设共享书店就是要减少阅读成本,降低阅读门槛,提高阅读频次,避免图书文化资源的浪费。
共享书店的玩法很简单,和共享单车差不多,只需下载“智慧书房〞APP,注册并缴纳99元押金后,扫一扫书后面的条形码就可以直接把书带回家。
每次可以借2本总定价不高于150元的图书,时限是10天,只要按期归还,借阅次数不限,押金可退。
第四讲感情真挚“感情真挚”是指作者在情感表达、展示的过程中做到具体而不空泛,真实而不虚假,自然而不做作;要在作文中能够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能够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而不是附加感、装饰感;喜怒哀乐真情表露,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理,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展开联想、想象要合情合理,抒发感情要恰如其分;不要为了迎合阅卷老师而矫揉造作,更不能胡编滥造。
技法指导一:生活写真“作文要说真话,说实在的话,说自己的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叶圣陶)这种实话实说,用朴实本分的情感,使读者流下激动、心酸的泪水的写法,就是生活写真法。
这里的“写真”包括三个方面:①写自己的情感故事。
选取自己生活经历中最具心灵冲击力、情感震撼力的故事,着眼于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
②写亲历的情感故事。
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动过情、流过泪的情感故事,如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的故事。
③写熟悉的情感故事。
选取自己熟悉的事情,表达对人或事物的情感,抒写对真情的呼唤、赞颂等。
【文例】十多年过去了,父亲的车子渐渐地老了,全身没有了光泽,附加的零部件也都脱落了,车铃也锈迹斑斑,失去了先前那令人心醉的响声。
属于它的光鲜的时代已经悄然逝去。
每每和父亲一同出去,它大有自惭形秽的样子,甚至有时闹起情绪来,不愿伴父亲出门,不是松动链条,就是不鼓“勇气”。
父亲想,它大概是不想见到那些风驰电掣般的电动车、摩托车吧。
这时父亲每月的收入也有两三千元了,学校也发展了,将高三年级从拥挤的城内搬到开阔的郊野,家住老校区,来回上班也有二十里路了,每天来往数次,也太累那只老“飞鸽”了。
于是,父亲就花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辆当时还很流行的重庆嘉陵摩托车,从此,老“飞鸽”就光荣退休了。
那是2000年的春天。
(河南考生《父亲的车子》)技法鉴赏:作者将原汁原味的生活写入文章,用生活化的语言,把父亲将破旧“飞鸽”换成嘉陵摩托车的过程艺术化地呈现给读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情感。
2024届高中语文复习议论文主体段落的写作训练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作文主体段落的写作训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明确论点的逻辑思维链条,恰当截取素材,围绕论点进行叙述,呈现应有的逻辑性。
2、思维发展与提升:构建主体段落的结构框架,形成完整的段落表述。
3、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理解伟人厚望,思考自身成长,志存高远,一往无前。
4、审美鉴赏与创造:让议论文的写作展现出语言的逻辑美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论点叙述素材以证明论点,构建主体段落的结构框架,完成主体段落写作。
难点:完成主体段落写作,并能准确运用论点的思维链条恰当叙述事例。
【教学过程】作文题目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毛泽东在《心之力》一文指出:大凡英雄豪杰,高节俱从毫末生,确立伟志,发其动力,则可摧陷廓清,一往无前。
毛主席的这句话在21世纪的当下仍能给我们深刻启示。
校报“青年论坛"栏目即将举办新一期研讨,请你依据上述材料,以嘉宾的身份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明确立意立鸿鹄之志,做有为青年。
心怀英雄志,迈步新长征。
青年心怀大志,谱写时代华章。
高节俱从毫末生,青年立志震长空。
高节生于毫末,壮志出于少年。
三、请同学们运用恰当事例论证你的论点,写一段100字左右的文字。
教师点评学生习作中呈现的问题:1、叙述的事例没有侧重点,又太过详细。
2、不符合议论文中叙述简洁有力的要求。
3、叙述没有逻辑性,甚至出现与论点无关的人物经历。
四、分析范例,总结特点,写作训练。
范例:立下有为志,“咬定青山不放松”,必能有所成就。
张桂梅看到山区很多女孩失学,立志建一所女子高中,改变女孩命运,隔断代际贫困。
历经坎坷,受尽无数挫折,但她办学的志向从未改变。
最终,建成华坪女子高中,用自己的信念传递希望与梦想,改变数千女孩的命运。
战斗英雄朱彦夫,秉持保家卫国的信念,在长津湖与敌人鏖战三昼夜,失去四肢。
善用修辞微点突破一拟人拟人手法,是一种较为适合抒情的修辞。
它往往将自己宠爱的事物拉到身边,给予它以人的情感与行为,使其活灵活现,情趣盎然,让人倍感亲切。
示例:那两栋融合了古典与现代之美的教学楼,在高大的白杨的衬托下,不论寒暑,不分昼夜,总是那么面无表情地站在那里。
年年月月,月月年年,它们就那么静默地站着,始终保持着一份肃穆的表情。
每一天,它们都用一种僵硬的眼神静默地凝视着每天从这里进进出出的老师和学生,没有一点特别的表示。
虽然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可在它们的心里,却有一本清清晰楚的账单,谁来得早,谁来得晚;谁最勤奋,谁最懒散,它们都一目了然。
即学即练1.以“苦难”为话题,运用拟人手法,写一段语言美丽的文字。
答:答案苦难总是不期而至,她面目凶恶,却偏偏对你死缠烂打。
她讨好你,信誓旦旦说要嫁给你,你被吓得不轻,差点得了心脏病,也唯有激昂精神,和她斗智斗勇。
而当有一天,你最终摆脱了她,走向更远更阳光的将来,却在不经意间蓦然回首之时,发觉她摘下面具,变成了漂亮的女神。
有时候,磨砺你是因为很爱你。
微点突破二排比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概充足。
文中适当运用排比句,能有效地增加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奇妙的排比,能把文章的论点阐述得严密透彻,将作者的情感宣泄得淋漓尽致,进而产生一种气概磅礴、一挥而就、动人心魄的效果。
示例:星汉浩渺,孕育中华。
繁花千树,绽放发展。
江河奔腾,成就不断。
改革开放的中国迈入第四十个年头,不变的是初心,悄然变更的却是中国日渐成长成熟的发展理念。
(节选自2024年四川考生《发展征途,代际成长》) 即学即练2.请以“素养”为话题,写一段论述性的文字,要求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
答:答案当“中国式”旅游风靡全球,当“扶不扶”成为人们争辩的焦点,当“痰随地吐,垃圾顺手扔”已成为习惯……当这些不文明在生活中屡屡发生,我想问一句:“道德都去哪了?”泱泱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道德始终支撑着民族的成长,现代社会中的功利却将道德挤到了边缘角落,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当在心底埋下道德的种子,让素养之花常开。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板块写作一、高远入胜讲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板块写作一、高远入胜讲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四板块写作一、高远入胜讲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一、高远入胜ﻬ一、高远入胜错误!符合题意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偏离题意的作文得分绝对不高。
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新材料作文占了很大的比例,但学生在平时的备考训练中,审题的准确度并不是太高,导致作文立意也常出现问题.为此,编者从“掌握材料作文常用审题立意7法”和“熟悉高考常考材料作文5大类型"两大方案来提升考生审题立意的能力。
方案一掌握材料作文常用审题立意7法(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作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作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针对训练]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1)请提炼这则材料的中心:(2)确立你的文章的立意:[思维导引]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第四编专题一审题立意升格展台对应学生用书P213 (2019·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病文呈现升格优例承劳动精神,启时代新航2019年某某一考生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路,跬步奋斗于长征路上的劳动者们,以时代的劳动精神喊出最嘹亮的号子,唱出最优美的颂歌。
无畏拼搏、刻苦钻研、使命意识、创新精神……它们是中华人民某某国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力量源泉,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使崭新的时代绽放出承劳动精神,开梦想之花2019年某某一考生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承劳动精神,开梦想之花”。
梦想是什么?每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答案。
但是,当被问到“实现梦想需要什么精神”时,大家可能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劳动精神。
是的,正是劳动精神,使我们美丽的梦想之花得以开放;正是劳动精神,使中华民族得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考场作文主体段落的拟写对比,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手法,在对一些现象或问题进行分析时,可以通过鲜明的对比表现写作中心。
巧妙地运用对比,会增加文章的内容,更会增加文章的深度。
当然,具体运用时,一定要选好对比点,并进行客观地分析和认识,而不能牵强附会。
1.分项并举,关系清楚对比类材料,如果材料中对比双方不需要肯定与否定,不存在感情的倾向,那么,在分析立意时,就可以采取分项并举的方式,突出双方的特点,并将这两方面的特点在比较中得到清楚的展示。
如: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只专注于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被结果呈现出来的假象迷惑,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从而深陷迷雾,坠入深渊。
百年前,清政府就是因为没有看清西方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超越了我们的本质,认为自己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而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结果被洋枪洋炮打碎了通关铁索,屈膝投降。
而改革开放,正是一种拨开迷雾,引领中国走向光明的举措。
吸收外国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三十多年来,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都位居世界前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这样,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追求真理,揭示表象,看清本质。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何愁做事情不成功。
(选自2018年全国卷Ⅱ满分作文《拨开迷雾见黎明》) 此段落主要运用的方法为对比论证法中的分项并举法,分别列举出清政府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造成的被动局面和改革开放后中国拨开迷雾、看清本质而取得的伟大成就,对比鲜明,具体可感。
2.矛盾交叉,相互映衬有一些对比性的材料,对比的内容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交叉,具体分析时,需要准确理解材料内部的逻辑关系,进而确定一种将对比双方融合为一体的立意方向。
如:自由纵然令人向往,但我更同意《忧天》中的观点,与其变成一颗璀璨的流星,不如变成一棵脚踏实地的大树。
没有人会永远记得流星的样子,而在千百年以后,会有人拍着我的树干说:“瞧,这是一棵已有千百年历史的老树,他沧桑的面孔表明了他一定经历了很多,见证了很多,这尘世的繁华落寞定在他心中深深印刻,他的存活定保护几个世纪的人们,他的精神真令人佩服。
”到那时,一切的束缚,一切的风雨,一切的痛苦都随着秋天的落叶飘零;一切的希望,一切的生机,一切的幸福,都随着春天的新枝生长。
生命的意义不就是在这脚踏实地的付出中吗?(选自《自由与束缚》) 此段落要论证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将“束缚”“风雨”“痛苦”和“希望”“生机”“幸福”作对比,虽然矛盾交叉但不散乱,更能体现出论证观点。
二、类比论证法类比论证,是一种源于比较,并通过已知事物或现象引出具有同类特点的事物或现象,进而对后者进行证明的一种论证方法。
已知对象与需要证明的对象之间,一般没有内在关系,却在某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的特点。
而在推理的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这一点。
这样,类比才能成立,才能让人信服。
1.由此及彼,联想自然类比,顾名思义,就是能够在某一方面存在着类属关系的对象,而要实现这一点,则往往要借助联想,进行由此及彼的思维迁移。
类比论证,就是借助恰当的联想,选取与需要论证的对象有着一定联系的对象,将这种对象的关系充分表现出来,进而达到证明观点的目的。
如:河流可以滋润大地,可是,当河流泛滥时,大地也会承受灾害。
科技与生活,与此同理。
科技不断进步给生活带来了便捷,让人们感受到时代的缤纷多彩。
手机、电脑等通讯方式的出现,让交流变得更加方便;QQ、微信这些交流平台的出现,让人们感受到生活的丰富。
可是,当我们沉浸在这种兴奋与欣喜中时,能够体会彼此间言不由衷的虚伪吗?能够看到那些孤独老人眼神中流露出的期待吗?可以肯定地说,科技的进步,交流方式的增多,不仅没有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反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更远。
以前,我们没有手机、不会发微信的时候,日子虽然过得有些单调,但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时的场面,总感觉那么温馨。
可是,一部小小的手机,便将我们的生活完全改变。
整天埋头微信之中,亲情怎么会得到维系呢?(选自《科技改变生活》) 此段落由河流与大地的关系作类比,提出科技与生活也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关系。
借助恰当的联想,将抽象的关系具体化,更有说服力。
2.特点鲜明,剖析深刻进行类比论证时,类比对象必须有着鲜明的相似点,而这个相似点,是两个或几个事物或现象之间在某一个方面,或者某一种逻辑关系上的相似。
在具体推理时,一定要把这种相似点清楚地揭示出来,这样,才能使类比成立。
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明确相似点,其次就是围绕相似点进行深入分析。
如:小草渴望看到阳光,水滴期待融入河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个性得到最极致的张扬,于是,随着时代的潮流,涌动起生命的喧腾。
物质繁荣的今天,人们都在想,跟随大众赶个集体的时髦吧。
看到公园里、马路边那些颇具文艺范儿的跑步者,便欣然加入进来。
跑步,再到朋友圈里转转,说说自己或懂或不懂的心理,感觉生活中有了很多的平衡,很多的快乐。
然而,有人则说,这只是一种自我的标榜,不会得到他人的认可。
一下子,人们又开始焦虑了:怎样做,才能吸引公众的眼球?而吸睛的方式,会不会受到社会的诟病?需要做的太多,需要想的更多,谁的思维在这一刻能够平静?处于矛盾中的人,其实最缺少的就是简单。
简简单单地生活,不是很好吗?(选自《简单生活更充实》) 此段落在进行类比论证时,运用“小草渴望看到阳光,水滴期待融入河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与梦想”将他们之间的相似点揭示出来,剖析入里,让人印象深刻。
三、引用论证法引证法,就是引用一些名人名言,一些影视台词,一些带有普遍性的哲理,一些公理定理等,表达目的观点,充实写作内容。
运用引证法选取引用对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写作中心,或者各段的写作中心,选取典型的名言名句,以最充分的理解表达最鲜明的观点。
同时,引用的对象要与自己的分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然天成的论证效果。
1.先引后议在段落的开头,先安排一个与话题相关的名言名句,以此引出对话题的理解和认识,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充分表现写作中心。
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梦之旅。
上一世纪,鲁迅先生由“荷戟独彷徨”转而“怒向刀丛觅小诗”;五四运动青年们的口号犹在耳畔——“以今日之我,逐明日之阳”。
现如今,林鸣构建“跨海长虹”;袁隆平培育“东方魔稻”;南仁东“化作星辰伴天眼”;潘建伟及团队领跑量子通信……大大小小的中国梦正在路上。
成人礼已然落幕,18岁的我即将迈进憧憬的大学校园,登上新时代的舞台;二十几岁的青年才俊已成为航空、深潜、IT领域的中坚力量。
而我们,也许正怀揣“少年壮志不言愁”的情感,高歌“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放飞理想,甘洒汗水,抒写华章。
我们都是18岁,有的是热血,有的是力量。
(选自2018年全国卷Ⅰ满分作文《追梦路上,有我,有你》) 在文段中,先后引用了一系列名言名句,引出了对“大大小小的中国梦正在路上”的阐述。
一切都是自然顺畅、水到渠成,无半点雕饰于文中,却更能体现观点。
2.言行互证分析过程中,以名言所反映的主旨揭示话题的内涵,以事件对话题进行延伸,进一步明确话题的倾向性,从而得出更具体的立意。
如:选择是每个人的自由,是一种源于内心的决定。
纵观古今,凡是成为伟人的,大多因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方向。
石悦,一个曾经的高考状元,从清华北大校园走出来,没有选择自己所学的建筑这一行业,却选择了网络女主播,很多人质疑这一举动。
其实大可不必,谁的选择都有自己的理由。
席慕蓉说过:“每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条要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
”还记得同样从北大走出来的陆步轩和陈生吗?没有选择“高大上”的职业,而是选择了操刀卖肉,同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选自《职业不分贵贱》) 文中引用席慕蓉的话印证了所列举的事例,言行互证,进一步明确了选择要源于内心这一写作中心,得出更具体的立意。
四、辩证分析法在写作时运用辩证分析法,往往要求考生对一些具有矛盾性的问题或现象进行分析,因此,可以运用辩证思维,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
运用辩证法思维,就是在对生活有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挖掘生活的本质特征,进而展示出深刻的思想性。
1.一分为二,客观全面分析问题,如果能够运用一分为二、实事求是的观点,便可以对事物或现象得到全面客观的认识。
写作时,对于那些多角度的话题,既要看到它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既要看到它的主流,也要看到它的支流;既要看到它的成绩,也要看到它的问题……这样,就会使观点更客观,更全面。
如:每个人都在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不同的角色之间不可避免会出现摩擦和冲突。
作为一名老师,用“爱的教育”来关心学生是其角色规范;作为一名丈夫、一位父亲,过年回家路途遥远,不仅要转几次车,老婆和孩子也晕车严重,对老婆孩子的痛苦感同身受,试图通过买车来突破困境,便成为一种强烈而迫切的利益诉求,这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当“老师向学生众筹买车”这一消息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时,我们也不得不反思,这种背离了教师角色规范的行为,无疑会给社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选自《情与理》) 此段落对“老师向学生众筹买车”一事,一分为二地去分析,既对某老师这一举动表达一定程度的理解,又通过理智客观的分析,直言其不利影响更甚。
思辨性的文字,让语言更有说服力。
2.对立统一,矛盾转化有一些话题,体现了时代矛盾,需要运用对立统一的方式去分析。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克服,同时又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相互转化,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便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如:时代发展迅速,各种社会矛盾也随之出现。
共享单车流行,主要得益于无桩,随借随还。
无疑,这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决策,也让百姓感受到了出行的方便与自由。
但自由泛滥成乱停乱放,原先引以为傲的方便,反而成为新的出行梗阻。
不妨退回一步,借鉴传统公共自行车“空间划定性”的特点,在一些有条件的枢纽和地铁站周边,政企联手,共建一些自行车推荐停放区。
依托运营企业的大数据,推动各物业按需求设置非机动车停放区域。
(选自《中国风》) 此段落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共享的自由,有其优点,也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两个方面互相渗透又相互贯通,随即提出解决矛盾的具体方法,可谓妙哉!五、演绎论证法演绎论证是一种由一般到个别的论证方法。
具体论证时,往往由一般原理出发,通过分析得出具体个别性的结论,其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须的。
运用演绎论证,还有很多方法。
掌握的方法越多,说理就越有深度,越有说服力,就越具有令人折服的逻辑力量。
1.以因演果运用演绎论证法要求大前提、小前提必须真实、正确、一致,同时还要求推论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会出现纰漏。
如:经济要发展,国家要富强,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练过程。
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大量的工业污染对环境的破坏全球有目共睹,看英国贵族乘船在泰晤士河上的雾霾中享乐,这真的令人向往吗?实践证明,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忽视一切其他方面的发展,是难以得到真正的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