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临床路径
- 格式:doc
- 大小:78.50 KB
- 文档页数:11
高血压部分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临床路径一、原发性高血压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 110. X02)(二)诊断依据。
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2007年ESC相关指南1 .临床特点:在未服抗高血压药物及安静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即使血压已降至140/90mmHg,仍应诊断为高血压。
2.分类:按病因分类: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按高血压升高类型分类: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单纯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舒张期高血压;按特殊人群高血压分类:老年性高血压,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2007年ESC相关指南1.危险度分层:首先进行高血压分级,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高血压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3级, 再根据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和并存的临床情况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
对不同危险等级的高血压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治疗原则。
2.基础药物治疗:对于高危和极高危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对高血压及并存的临床情况进行治疗:降压药物包括:嚷嗪类利尿剂,8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拮抗剂(ARB),抗醛固酮拮抗剂。
3.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对所有高血压的患者都应进行非药物治疗,包括:控制体重,适量运动,保持健康心态,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
4.控制心血管的其它危险因素及治疗靶器官的损害及并存的临床情况。
(四)标准住院日为W9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110. X02高血压疾病编码。
2 .除外假性高血压。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一、原发性高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xx11)。
(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美国高血压指南(JNC8)及欧洲动脉高血压管理指(ESH/ESC)。
1. 高血压的定义: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使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也诊断为高血压。
规范的血压测定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见表1)。
表1 血压分类水平和定义类别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正常血压<120 和<80 正常高值血压120-139 和(或)80-89 高血压≥140 和(或)≥90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和(或)90-99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和(或)1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 和(或)≥1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 和<90 注:当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属于不同级别时,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3.寻找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按心血管风险分层(见表2):表2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脂异常、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靶器官损害指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增厚或斑块、肾功能受损;临床疾患指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周围血管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4.除外各种继发性高血压。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ICD-10:I10xx11),3级高血压或需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高血压病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无并发症者(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高血压水平分级(1)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高血压病(疾病编码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3级高血压或须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2.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压药的选择应考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 治疗目标:(1)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2)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3)年轻人或同时患有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
1、高血压门诊临床路径高血压门诊临床路径患者注册和初诊1. 患者到达门诊前台进行挂号和登记,提供个人基本信息。
2. 医务人员为患者建立病历档案,记录个人信息、病史、家族病史等。
初步评估和检查1. 医生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症状询问、体格检查等。
2. 根据患者的情况,医生可能要求进行一系列检查,如血压测量、心电图、尿常规等。
3. 检查结果会被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供后续医疗使用。
诊断和治疗方案确定1. 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格检查和检查结果,做出初步诊断。
2. 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
3. 医生向患者解释诊断和治疗方案,并回答患者提出的问题。
药物治疗和监测1. 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开具适当的药物处方。
2. 医生建议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定期复诊以监测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
生活方式干预和指导1. 医生向患者提供关于高血压的生活方式干预的指导,如饮食、运动等。
2. 医生鼓励患者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
随访和复诊1. 患者根据医生的要求进行定期随访和复诊。
2.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并记录患者的随访情况。
本文档涉及附件:1. 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指导手册2. 高血压药物使用说明书3. 高血压患者血压日记表附注:1. 高血压:指血压长期升高的一种疾病。
2. 体格检查:通过观察、叩诊、听诊、触诊等手段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
3. 治疗方案:针对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出的治疗措施和方案。
4. 药物不良反应:指药物使用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高血压临床路径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高血压病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无并发症者(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高血压水平分级(1)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高血压病(疾病编码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3级高血压或须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2.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压药的选择应考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高血压病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高血压病(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无并发症者(二)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内科学(第七版)》(陆再英钟南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标准在未用抗高血压药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
规范的血压测量方法及合格的血压计是诊断高血压的前提。
2.高血压水平分级(1)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90-99mmHg;(2)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和(或)舒张压100-109mmHg;(3)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级别时,则以较高的级别为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高血压病(疾病编码ICD10:I10.x00/I10.x03/I10.x04/I10.x05),3级高血压或须要住院的1-2级高血压患者。
2.除外儿童与青少年高血压、妊娠高血压及严重临床情况如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可疑主动脉夹层等。
3.如患有其他非心血管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也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治疗原则1.个体化治疗,采用较小的有效剂量以获得疗效而不良反应最小,逐渐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
2.根据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降压药的选择应考虑安全有效、使用方便、价格合理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五)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版)》,《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2009年版基层部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2009年版基层部分)等。
1. 治疗目标:(1)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2)老年≥65岁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3)年轻人或同时患有糖尿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肾病的患者血压降至130/80mmHg。
高血压临床路径引言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诊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制定高血压临床路径是非常必要的。
目标制定高血压临床路径的主要目标是:1. 提供患者管理和治疗的标准化指导,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2. 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3. 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内容1. 高血压患者的初步评估- 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症状和体征等;- 进行理化检查,包括血压测量、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等。
2. 诊断和分级- 根据血压测量结果和相关检查,对患者进行高血压的诊断和分级;- 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史、并发症等因素,确定患者的危险分层。
3. 患者治疗计划- 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和并发症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 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措施(如控制体重、戒烟等)、定期随访等。
4. 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 高血压常常伴随着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肾脏病变等;- 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监测,预防和管理高血压的并发症。
5. 随访和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掌握患者的血压水平、生活方式等改变;- 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6. 教育和支持- 患者教育是高血压临床路径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包括对患者进行生活方式的教育,如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 提供患者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
结论制定高血压临床路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并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初步评估、诊断和分级、个性化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随访和评估、教育和支持的一系列措施,可以为高血压患者提供标准化的医疗服务,促进患者健康管理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以上就是高血压临床路径的内容和要求,希望能对高血压患者的诊疗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ICD10:I10 11)
诊断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进行诊断。
诊断要点
1.症状:原发性高血压病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的患者。
发病隐匿,初期症状少,进展缓慢,多为非特异性的神经精神症状。
常见症状为头晕、头胀、失眠、健忘、耳鸣、乏力、多梦易醒、易激动等等。
2.体征:血压升高是诊断高血压病的主要依据。
指南标准为:在未用抗高血压药情况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 Hg,按血压水平将高血压分为1,2,3级。
1级高血压:收缩压(轻度)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 mmHg,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10 mmHg。
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
<90mmHg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mmHg,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3.高血压病的危险分层(《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高血压对人体造成危害除取决于血压本身外,还取决于其它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吸烟、高血脂、年龄(女性65岁,男性55岁),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50岁),指南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心脏器官受损情况将患者分为低、中、高和很高危险组。
低危组:高血压1级不伴有上述危险因素。
中危组:高血压1级伴有1-2个上述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1-2个上述危险因素。
高危组:高血压1-2级伴至少3个上述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或高血压1-2级伴器官受损及相关的临床疾病(包括糖尿病)。
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版)进行治疗。
治疗方法:
一.西医治疗
1.非药物治疗
1.1.减重。
1.2.采用合理膳食:减少钠盐、减少膳食脂肪、注意补充钾和钙、多吃蔬菜和水果、限制饮酒.
1.3.增加体力活动减轻精神压力。
1.4.保持平衡心理。
1.5.其它方面:戒烟。
2. 药物治疗
2.降压药物:
(1)利尿药:氢氯噻嗪、吲哒帕胺、呋噻米、托拉噻米、氨苯蝶啶。
(2)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
(3)阻滞剂:美托洛尔、索他洛尔、普萘洛尔、比索洛尔等。
(4)-阻滞剂:卡维地洛等。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福辛普利、西拉普利、培哚普利等。
(6)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氯沙坦、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缬沙坦,厄贝沙坦、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替米沙坦等。
(7)钙拮抗剂:氨氯地平、非洛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控释片、尼群地平、拉西地平、贝尼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尼莫地平等。
(8)阻滞剂:多沙唑嗪、酚妥拉明、哌唑嗪、特拉唑嗪、阿夫唑嗪、乌拉地尔等。
(9)中枢作用药物:可乐定、利血平
(10)直接血管扩张药:肼屈嗪、硝普钠、硝酸甘油等。
(11)复方制剂:复方罗布麻片、复方利血平氨苯喋啶等。
二. 中医治疗:
(一)辨证分型:
(二)中成药:
三.中医其他特色治法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小于7天,平均不超过10天。
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10 1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性别年龄不限。
4.继发性高血压及高血压危象患者除外。
入院后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常规、肾功能及血浆肌酐浓度检查、血脂、血糖、血清钾、尿微量蛋白测定、血液流变学测定;
2.心电图;
3.动态血压监测;
4.胸部X-Ray检查;
5.超声心动图检查;
6.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
7.初诊患者必查眼底造影或照像检查;
8.必要时查肾及肾上腺B超或CT或MRI及血管造影,肾素、血管紧张素、立、卧位醛固酮、内生肌酐清除率、尿儿茶酚胺、皮质醇节律等检查
复查的检查项目:尿常规、血脂、血糖、血尿酸、心电图、动态血压、尿微量蛋白监测。
出院标准:
1.治疗1-2周病情稳定。
2.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血压控制基本恢复正常。
3. 难治性高血压经检查确诊为继发性高血压,需要继续治疗,但应退出临床路径。
4.若病情持续进展,或有急进性高血压或出现高血压脑病、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趋势,则继续治疗,但退出该临床路径。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如治疗期间出现高血压脑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或确诊为继发性高血压,应退出路径,按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和肾功能衰竭或继发性高血压病治疗。
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一)
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二)
原发性高血压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