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网络系统word版

通信网络系统word版

28-3 通信网络系统

28-3-1 概述

通信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标志着现代化的进程,又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代通信已渗透到每一领域。

自从贝尔和沃森在1875年发明电话以来,经历了磁石电话机、共电式电话机和交换机、步进制交换机、纵横制交换机、程控交换到现代通信的历程。电话机功能也应有尽有,从拨盘式电话机发展到按键式电话机、扬声、免提、无绳、录音、来电显示、可视、投币、磁卡电话机等等,花色品种繁多,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可靠和安全的需求。业务内容还包括电报、传真、多媒体通信、数字图像通信。按传送信号形式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按传输媒质有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按传输方式有微波中继通信、散射通信、卫星通信,按所用波段有超长波通信、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毫米波通信、光通信等。

现代通信的内容有多媒体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个人通信、数字图像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程控交换,以及信息高速公路、语音信箱、电子信箱、智能化建筑通信、互联网络通信。通信系统以数字化为基础,向多元化、综合化、宽带化、标准化、全球化发展。

现代楼宇必备供配电系统、通信系统、电梯系统、空调制冷系统、广播电视及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而排在首位的是供配电和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现代楼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楼宇中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广泛应用,实现了通信方式的数字数据化,利用电子手段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存储,同时又出现了各种用途的通信网,如电信交换网、电话交换网、数据通信网、图像通信网、增值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等等。

建筑的智能化有赖于通信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电就没有光明,没有通信就没有方便。

从应用和实用的角度,对于现代楼宇的通信系统,其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维护、使用、运行、修理等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书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叙述,以便于电气工作者在进行实际工作时参考。

28-3-2 现代楼宇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选择

现代楼宇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选型是建立通信系统的第一步程序,设计是否合理、选型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施工和使用,设计、选型还必须考虑经济性和工程施工的进度,所以通信系统的设计和选型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者应作全面系统的分析,最后确定方案。

28-3-2-1 系统的设计

1.系统设计的原则

建筑通信系统的设计原则如下:

1)通信系统的设计必须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灵活畅通、方便使用、确保质量,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并应符合当地市话通信网的进网条件及相关技术要求。

2)电话用户线路的配置数量应以满足建设单位和用户提出的具体要求为依据,并结合实现办公自动化需求,提高电话普及率及发展的要求等因素来确定。通常按初装电话机容量的130%~l60%考虑。

3)当电话用户数量在50门以下者,而市话局又能满足市话用户需求时,可以直接进入市话网。当数量较大时,应选用程控交换机,并应建立电话室(包括操作台和交换机机房)。

4)电话室(或站)初装机容量宜按电话用户数量与近期发展的容量之和再计入30%的备用量进行确定。详见有关电话用户数量和交换机容量的确定。

2.电话用户数量和交换机容量的确定

建筑中电话用户数量的确定,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应用的对象、使用功能、实际需要和发展确定。通常可以按照标准规定的 1.2倍来考虑,标准数见表28-3-1。

电话回线的设计标准数表28-3-1

用户交换机的实装内线分机限额通常为交换机容量门数的80%(即100门用户交换机实装最高限额为80门内线分机)。数字用户交换机容量的确定,要通过计算来确定。

1)用户交换机的初装容量计算式如下:

初装容量=1.3×[目前所需门数+(3~5)年的远期发展总增容数]

当缺乏上述资料时,应根据用户单位的发展远景规划及远期电话普及率指标确定。

实际上由于数字用户交换机的全分散控制方式、全模块化结构和设备的小型化,所以当用户分机增容时,交换机进行扩容非常方便和简单,已经不需人们对交换机的终装容量要求长远考虑,不需对装机容量有所顾虑。

2)用户交换机的终装容量计算式如下:

终装容量=1.2×[目前所需门数+(10~20)年的远期发展总增容数]

如上所述,这一计算提出了一个数字的结论,在设计时还是具有实用意义的。

3.电话机房的中继线设计要点

1)电话机房内中继线的种类

①按中线对来分,可分单向、双向和单双向混合中继线对三类。

②双向中继线对只用于需要中继线群很少的通信设备上,以便提高中继线的利用率。

③建筑物内各通信设备与公用电话网直接连接的用户线(双向)。

2)电话机房内中继线数量的确定

中继线数量的确定,有两种情况:

①50门以上的用户交换机均采用单向中继线对,而50门以下的用户交换常用双向中继线对,以节省单向中继线的对数,从而提高中继线的利用率。

②根据信息产业部的有关规定,单、双向中继线安装数量的确定,见表28-3-2。

单双向中继线安装的数量表28-3-2

通常配备数不应少于电话局核定的表中规定的基本配备数。当用户对公用网的话务量大时。则中继线数量肯定应大于表中规定的数量。

当用户交换机入网分机数超过500线用户时,其装接的中继线数量,应按实际话务量进行计算。

设计时,用户交换机中继线的数量,应按总机容量的10%左右来确定,当分机用户对公网话务量很大时,应按总机容量的15%~20%左右来确定。或者是按照交换机本身对中继线数量的规定确定。

由于建筑电话机房中继线与所在地电话局公用电话交换网的连接方式有密切关系,这类设计问题必须与当地电话局协商解决。

中继设计的原则是:以节约用户方的投资、提高当地电话局局用设备和线路的利用率,并与传输设备配合,达到信号传输标准的要求,确保通信的质量,便于实现长途通信的自动,以及方便使用,便于维护、运行和修理等。

4.进网中继方式的设计

进网中继方式,通常分成下列5种情况:

1)一~三级旅馆、饭店及办公现代水平较高的高层建筑、大型商业金融中心、特大型企业等单位,当交换机容量较大又有数字传输要求时,应采用全自动直播、DID方式,或DOD2、DID方式,见图28-3-1。

中继方式,即 DOD

1

2)三级以下旅馆、饭店等高层建筑,当交换机容量较小或无特殊要求时,可采用半自动单向中继方式,即DOD 2、BID 方式,见图28-3-2。

3)一般民用建筑,用户交换机容量较小时,可采用半自动单向中继方式,即DOD 2、BID 方式,或半自动双向中继(DOD 2、BID)方式,见图28-3-3。

4)自动交换机与磁石或

共电式交换机与市话局接

口时,可采用人工中继方

式,或与人工市话局接口也

可采用如图28-3-4所示的

方式。

应说明的是,磁石、共

电式、步进制交换机已趋淘汰(农村除外),纵横制交换机还存在一定数量,新建的建筑基本上采用自动程控交换机。目前应用数量较大的是合资生产的程控交换

机。

5)三级以上的宾馆、饭

店及对中继方式有特殊要求

或容量较大的交换机,从公

用网来的入中继线,可根据

用户的性质采用部分为全自

动直拨DID,另一部分为半

自动接续BID的混合进网中

继方式,以增加中继系统联

机的灵活性和可靠性,见图28-3-5。

5.通信配管网的设计

通信的布线工作量很大,而且需要精细设计与施工,配管网应由光缆和电缆竖井、暗管、线槽、室内嵌式分线盒,以及用户电话、图像、数据通信出线盒等组成。

配管线的要求如下:

1)配线管网与光缆、配线电缆网和用户电话、图像、资料引入线网协调设计,并应与建筑设计协调,有利于综合布线和组网。

2)中高层、多层建筑物应采用暗管敷设方式,高层应采用竖井与暗管敷设相结合的方式。

3)每一建筑单元(或门)宜设置独立的暗配线管网。

4)上升管路的上升点可确定一个或多个信道。若设置多个上升点时应将各点相互连通。上升点具备位置应选择接近建筑物用户密度分布的中心,但不得设在办公室或用户室内。

光缆、通信电缆竖井不应与强电、热力、煤气管路合设在一起。

5)办公(写字)楼、综合楼等各房间联络暗管及出线盒的设置,应根据建筑物的功能,按照邮电通信功能等级的划分(一、二、三级)。

①一级楼每间办公室敷设三根联络暗管及三个以上出线盒;

②二级楼每间办公室敷设二根联络暗管及两个以上出线盒;

③三级楼每间办公室敷设一根联络暗管及一个以上出线盒。

6)住宅楼联络暗管及出线盒的设置应根据住宅的等级(一、二、三类)及用户的要求敷设。

①一类住宅所有房间(含厨房、卫生问)均敷设联络暗管及电话出线盒,客厅、卧室装设图像出线盒,书房装设数据出线盒。

②二类住宅客厅、卧室敷设联络暗管及电话、图像出线盒。

每户应设置一根引入暗管。

7)一根暗管只允许穿放一根通信电缆或一根光缆。

8)分线盒(箱)至用户暗管不应穿越非本户其他房间,如必须穿越时,暗管不得在其房内开口。

6.电话机房的设计

电话站(室)站址的选择应根据建筑的布局、周围环境条件及进出或方便等因素来决定。

1)电话站的位置在高层建筑中应设置在四层以下的房间。主机房尽量朝南,电池室要有自然通风。

2)电话站与其他建筑物合建时,若不采用程控交换机时,不宜超过800门。

3)电话站不宜建立在浴室、卫生间、开水房等积水房间附近;不宜在变压器室、变配电室的楼上、楼下或邻室;不宜建在空调及风机房的振动场所附近。

独立建电话站时,不宜在汽车库附近;不宜建在水泵层、锅炉房、洗衣房及变配电所的附近,以免潮湿、粉尘、振动以及电磁干扰等不利影响。

4)电话室(站)的土建有一定的要求,200门及以下的自动交换站应设有交换机室、话务室和维修室等。800门及以上,程控交换机1000门及以上应设有电缆进线室、配线室、交换机室、转接台室、电池室、电力室及备件房、办公用房等。

通信设备房的面积和建筑总面积有一定配置:建筑总面积在40000m2以上的,通信设备房面积应不小于80m2;30000~40000m2应不小于60m2;10000~30000m2应不小于40m2,4000~10000m2应不小于20。

对机房的温度和湿度有一定要求,如交换机房长期工作温度在18~28℃;相对湿度应在50%~55%。话务员室温度应为10~30℃,相对湿度应在50%~75%。

5)电话室(站)的平面布置应符合安全适用和维护方便、便于扩充发展、整齐美观的原则。话务台应与交换机室相邻,应使话务员通过观察窗应观察到机列上的信号灯。总配线或配线箱应靠近交换机,并应考虑通信电缆引入引出方便。有依墙和离墙两种机柜安装方式,机柜间留有足够的距离。

典型的程控交换机电话站的

平面布置图,见图28-3-6。

6)电话站应配置工作照明和

应急照明。

7)电话站的通信接地:

电话站的通信接地应包括:直

流电源接地,电信设备机壳或机架

和屏蔽接地,入站通信电缆的金属

护套或屏蔽层的接地,明线或电缆

入站避雷器接地等。所有这些接地

装置均应与全站共享的通信接地

装置相连。

其接地电阻的要求,规定如下:

①直流供电的通信设备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5Ω。

②交流供电或交、直流两用的通信设备的接地电阻值,当设备的交流单相负荷小于或等于0.5kvA时,不应大于10Ω;大于0.5kVA时,不应大于4Ω。

③程控式交换机的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5Ω。

④当电话站的接地同时又作为外线电缆防止交流电气化铁道干扰影响的终端防干扰接地时,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

接地装置若是通信设备与电气防雷合用时,应用专用接地干线引入电话站内。接地线应采用铜芯绝缘导线。

8)对电话机房电源的要求:

应保证在一切情况下不中断交换机所需的直流电源。并采用末端自动互投。

交直流两用的通信设备可采用交流供电,但不允许中断通信设备的应配置直流电源。直流电压的变动范围和电压脉动应不超过交换设备的允许值。整流设备应有稳压及滤波装置。交流电引入时应采用交流稳压装置,还可采用蓄电池组,必要时应装备不问断电源(简称UPS)。

交换机的直流供电方式,根据蓄电池的运行方式,可分为:

①充放电供电方式;

②浮充供电方式;

③全浮充供电方式。

28-3-2-2 通信设备的选型

(1)程控用户交换机的选型

电话交换机是接通电话用户之间通信线路的设备,正是借助于交换机,一台用户电话机能拨打其他任意-台用户电话机,使人们的信息交流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

电话交换机的发展经历了四大阶段,即人工制交换机、步进制交换机、纵横制交换机和存储程控交换机(简称程控交换机)。

电话交换机按其使用场合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于公用电话网的交换机;另一类是用户专用电话网的交换机,简称用户交换机,有时又称作小交换机。

用户交换机是机关团体、宾馆酒店、企业或事业单位内部进行电话交换的一种专用交换机。一般容量不大,少数大型企事业单位可达1万门,自成系统,单位内部用户与外部之间的话务交换可通过少量的出入中继线实现。

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程控用户交换机。程控用户交换机按技术结构可以分为程控模拟交换机和程控数字交换机。属于程控模拟交换机的有空分(空间分割)式程控交换机和脉幅调制(PAM)的时分(时间分割)式交换机;属于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有增量调制(DM)的时分式程控交换机和脉码调制(PCM)的时分式程控交换机。现在广泛采用的是程控数字交换机。

程控是指控制方式,它的英文名称是:Stored Program Control(存储程控),简写为 SPC。它是把电子计算机的存储程控技术引入到电话交换设备中来。这种控制方式是预先把电话交换的功能编制成相应的程序(或称软件),并把这些程序和相关的数据都存人到内存内。当用户呼叫时,由处理机根据程序所发出的指令

来控制交换机的操作,以完成接

续功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的交换机称为程控交换机。

程控模拟交换机仍采用纵横制交换机的空分交换网络,但控制部分则用中央处理机进行集中控制。所以实为程控空分制交换机。

程控数字交换机简称数字交换机。仍采用程控技术,但经过交换机的信号是数字化的话音信号(PCM信号)。其组成为话路设备和控制设备两大部分。数字交换网络是数字交换机的主要特点,它是由话音内存和控制内存组成,它的作用是实现数字化后的信号的交换,其数字交换模块可在增容时方便地扩充。

程控用户交换机选型的原则是:交换机的技术先进性(如生产厂家情况、综合性能、系统结构、软硬件系统、模块结构、系统可靠性、系统冗余度、维护管理功能、相关指标等),用户对产品的适用性、产品的可靠性、交换机与计算机联网功能,交换机设备的经济性,设备是否符合进入公用网的要求,以及通信设备的运行维护方面的因素等。

1)从性能方面考虑:

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的综合性能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系统的容量;

②话务量负荷能力;

③基本业务能力;

④话务和非话务的综合能力;

⑤外围接口配置;

⑥技术指标;

⑦信号方式;

⑧话务台功能;

⑨能提供的特殊功能;

⑩组网功能;

⑥非话业务接Vl及数据终端。

2)功能方面:

一般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的服务功能可分为系统功能、话务台功能和用户分机功能。

①系统功能包括:用户交换的分割功能,即分区使用功能、直接拨入功能、话务等级限制功能、截答服务功能、铃流识别功能、自动路由选择功能、全日服务功能等。

②话务台功能包括:回叫话务员、话务员插入、预占、数字显示、状态指示、呼叫等待机选择、话务员相互转换功能,还应具有话务台直接拨中继线、来话转接及释放、电话会议、话务员闭锁、自动定时提醒、呼叫分离、人工线路服务、维护与管理功能等。

③用户分机功能包括:自动振铃回叫、缩传拨号、热线服务、跟随电话、号码重拨、呼叫等待、三方通话、呼叫转移、电话会议、呼叫代答、勿打扰、定时叫醒、恶意电话追踪、保密电话、高级行政插入、保留电话、呼叫存寄、遇忙记存呼叫、无线电传呼功能等。

3)系统结构方面:

在数字程控用户交换机选型时,对于系统结构方面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控制方式,集中还是分散控制;

②总体结构方式(单/双总线及速度);

③处理机处理能力(处理速度);

④内存容量;

⑤外存容量及结构;

⑥交换网络(结构、速度、控制方式、有无阻塞);

⑦外围处理机能力;

⑧时钟频率;

⑨内部通信方式。

4)硬、软件系统:

对于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硬件水平(品种、集成度、耗电等);

②硬件接口电路符合CCITT建议的程度;

③硬件的冗余度;

④硬件的可靠性指针;

⑤机械结构和工艺水平;

⑥软件模块化设计水平;

⑦结构程序设计水平;

⑧然间的规模、程序量、模块化数量;

⑨编程语言的选进性和规范化程度;

⑩软件的容错性;

○11软件的成熟性;

○12软件操作的难易程度;

○13软件的可维护性(诊断程序水平及精度)。

(2)电话机的选型

电话机种类很多,如拨号盘式电话机,脉冲按键式电话机,配音多频(DTMF)按键式电话机,无绳、免提、录音、来电显示、可视、投币、磁卡电话机等。用户的可选择面宽,可根据用户对功能的要求、兴趣、爱好和经济性多方面来考虑。电话机的投资相对于交换机的投资要小得多,所以在电话机的选择方面,所考虑的因素少,比较任意。

现代文件传真机广泛采用了固体器件平面扫描记录装置。这是一种利用电子方式驱动由多个记录组件排列成线状的记录头,其中多数采用了多针式电极的静电记录头和多个微小的热敏电阻组件的感热记录头。静电记录的固体扫描方式适于高速高质量记录,具有耗能较低,记录头寿命长以及副本可较长时间保存等特点;而感热记录方式虽然存在副本不能长久保存的不足,但由于具有能直接使记录纸显色、记录机构简单、可靠性高以及记录纸价格低廉等特点,因此仍广泛采用。

为了方便用户对具体机型的选择,下面介绍传真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1)扫描线长度L(mm),即扫描点沿主扫描方向扫描一行的距离。

2)扫描线密度F(线/mm),是指扫描方向每毫米扫描线的条数。扫描线密度越高,

记录质量就越好,但图片所需的传输时间也就越长。根据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的建议,文件传真机的标准

通信网络系统word版

28-3 通信网络系统 28-3-1 概述 通信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标志着现代化的进程,又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现代通信已渗透到每一领域。 自从贝尔和沃森在1875年发明电话以来,经历了磁石电话机、共电式电话机和交换机、步进制交换机、纵横制交换机、程控交换到现代通信的历程。电话机功能也应有尽有,从拨盘式电话机发展到按键式电话机、扬声、免提、无绳、录音、来电显示、可视、投币、磁卡电话机等等,花色品种繁多,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工作、可靠和安全的需求。业务内容还包括电报、传真、多媒体通信、数字图像通信。按传送信号形式有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按传输媒质有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按传输方式有微波中继通信、散射通信、卫星通信,按所用波段有超长波通信、长波通信、中波通信、短波通信、超短波通信、微波通信、毫米波通信、光通信等。 现代通信的内容有多媒体通信、计算机网络通信、个人通信、数字图像通信、移动卫星通信、程控交换,以及信息高速公路、语音信箱、电子信箱、智能化建筑通信、互联网络通信。通信系统以数字化为基础,向多元化、综合化、宽带化、标准化、全球化发展。 现代楼宇必备供配电系统、通信系统、电梯系统、空调制冷系统、广播电视及监控系统、消防系统等,而排在首位的是供配电和通信系统。通信系统是现代楼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楼宇中的重要性是人所共知的。 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广泛应用,实现了通信方式的数字数据化,利用电子手段实现信息的传输与存储,同时又出现了各种用途的通信网,如电信交换网、电话交换网、数据通信网、图像通信网、增值通信网、移动通信网、专用通信网等等。 建筑的智能化有赖于通信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电就没有光明,没有通信就没有方便。 从应用和实用的角度,对于现代楼宇的通信系统,其设计、选型、安装、调试、维护、使用、运行、修理等问题,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本书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叙述,以便于电气工作者在进行实际工作时参考。

通信系统规划设计

附件2 第一部分: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 通信网络是一切信息传送的载体,它的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南海区一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是否成功。因此,根据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一期建设特点,需要考虑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建立整个系统的通信网络,以保证系统高速、稳定、安全的运行。 目前,通信网络可以选择有线和无线两种。其中,无线通信又分为很多种,主要有超短波和微波,微波的传输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如:山体、建筑物的遮拦,对微波都有影响。 考虑到信息化技术的需要,在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交通警察大队指挥中心与下面17个中队的分中心及关键节点之间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将对南海区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不仅可以解决目前实时传送图像、实时控制信号等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整个南海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和辅助决策水平。为此,建议在大队指挥中心、中队队部及重要道口等关键节点之间采用光纤传输。 平时可以用光纤通道作为主通信通道,传送数据、图像信息(实时图像)。同时,在未来建设中,可考虑采用无线网络作为备份网络,在光纤网出现故障时,作为数据、图像信息的备用通道。 此次建设的无线系统主要是为移动警务系统服务,并有部分用作交通流信息检测系统。 二、系统设计原则 (一)网络的先进性 在本方案的设计中,在不降低整个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设备和通讯线路,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成本,组建先进、可靠、具有升级潜力的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综合应用网络。 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高水准、最优化的系统集成方案及一流的网络技术和设备,将南海区交通管理的通信网络建成一个性能先进的、安全的、可靠的、高效的智能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整个网络系统除具有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功能可扩展性及操作方便性之外,还需结合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情况,使整个网络系统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通信网络系统集成

通信网络系统集成 摘要:本文主要是关于通信网络在智能建筑系统集成中的应用,从通信网络和系统集成两方面介绍。在通信网络中主要涉及到一些通信基础知识,例如数据传输,交换接口,网络设备;在系统集成中主要是把通信网络设备与智能建筑系统集成并探讨系统集成的发展。 关键词:通信RS232 总线系统集成 1.通信与网络基础知识 1.1数据通信传输方式及传输介质 (1)数据传输方式 数据传输方式主要有三种: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宽带传输。 ①基带传输:由计算机或终端产生的数字信号,频谱都是从零开始的,这种未经调制的信号所占用的频率范围叫基本频带,简称基带。传送数据时,以原封不动的形式,把基带信号送入线路,称为基带传输。 ②频带传输:在信道中直接传送频带信号时,称为频带传输,可以远距离传输,一般说的频带传输是数字基带信号经调制变换,成为能在公用电话线上传输的模拟信号,模拟信号经模拟传输媒体传送到接收端后,再还原成原来的信号传输。 ③宽带传输:是相对一般说的频带传输而言的宽频带传输。宽带是指比音频带宽更宽的频带,它包括大部分电磁波频谱。使用这种宽频带传输的系统,称为宽带传输系统.其通过借助频带传输,可以将链路容量分解成两个或更多的信道,每个信道可以携带不同的信号,这就是宽带传输。 (2)数据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连接网络上各个站点的物理通道。传输介质可分为有线介质和无线介质。常用的有线介质主要有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常用的无线传输介质有:微波、红外线和卫星。 1.2 RS232、485应用 (1)RS232介绍 RS232接口是1969年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联合贝尔系统、调制解调器厂家及计算机终端生产厂家共同制定的用于串行通讯的标准。它的全名是“数据终端设备(DTE)和数据通讯设备(DCE)之间串行二进制数据交换接口技术标准”,该标准规定采用一个25个脚的DB25连接器,随着设备的不断改进,受到广泛应用的是代替他的DB9的接口信号速率限于20Kbit/s内,最大通信距离为15m。 (2)RS232C应用 计算机要发送数据至对方,首先通过接口电路(DTE)发出RTS(请求发送)信号。此时,若DCE(Modem)允许传送,则向DTE回答CTS(允许发送)信号。一般可直接将RTS/CTS接高电平,即只要通信链路已建立,就可传送信号。RTS/CTS可只用于半双工系统中作发送方式和接收方式的切换。当DTE获得CTS信号后,通过TXD线向DCE发出串行信号,DCE(Modem)将这些数字信号调制成模拟信号(又称载波信号),传向对方。 (3)RS485介绍 为改进RS232通信距离短、速率低的缺点,定义了一种平衡的通信接口,

现代通信网络系统复习题复习进程

现代通信网络系统复 习题

现代通信网络系统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一座大楼内的一个计算机网络系统,属于( B )。 A. PAN B. LAN C. MAN D. WAN 2、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 )。 A. 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B. 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 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D. 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3、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开始于(A )。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60年代初期 C. 20世纪60年代中期 D. 20世纪70年代 4、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是( A )。 A. ARPANET B. ChinaNet C. Internet D. CERNET 5、星形. 总线形. 环形和网状形是按照( B )分类。 A.网络跨度 B. 网络拓扑 C. 管理性质 D. 网络功能 6、计算机互联的主要目的是( D )。 A. 确定网络协议 B. 将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 C. 集中计算 D. 资源共享 7、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计算机资源的共享。计算机资源主要指计算机( C )。 A. 软件与数据库 B. 服务器、工作站与软件 C. 硬件、软件与数据 D. 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 8、以下的网络分类方法中,哪一组分类方法有误(B)。 A. 局域网/广域网 B. 对等网/城域网 C. 环型网/星型网 D. 有线网/无线网 9、局部地区通信网络简称局域网,英文缩写为( B )。 A. WAN B. LAN C. SAN D. MAN 10、在OSI模型中,NIC(网络接口卡)属于( B )。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运输层 11、在OSI模型中,为网络用户间的通信提供专用程序的层次是( D )。 A. 运输层 B. 会话层 C. 表示层 D. 应用层 12、在OSI模型中,为实现有效、可靠的数据传输,必须对传输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完成这项工作的层次是( B )。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运输层 13、在OSI模型中,物理层存在四个特性。其中,通信媒体的参数和特性方面的内容属于( A )。 A.机械特性 B. 电气特性 C. 功能特性 D. 规程特性 1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之间的是( B )。 A. 物理层 B. 网络层 C. 会话层 D. 表示层 15、完成路径选择功能层次是在OSI模型的( C )。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运输层 16、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解决计算机之间通信问题是在( B )。 A. 网络接口层 B. 网际层 C. 传输层 D. 应用层 17、网络协议主要要素为(C )。 A. 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 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通信系统设计方案样本

附件2 第一部分: 通信系统设计方案 一、系统概述 通信网络是一切信息传送的载体, 它的设计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南海区一期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整体建设是否成功。因此, 根据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一期建设特点, 需要考虑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 建立整个系统的通信网络, 以保证系统高速、稳定、安全的运行。 当前, 通信网络能够选择有线和无线两种。其中, 无线通信又分为很多种, 主要有超短波和微波, 微波的传输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 如: 山体、建筑物的遮拦, 对微波都有影响。 考虑到信息化技术的需要, 在佛山市公安局南海分局交通警察大队指挥中心与下面17个中队的分中心及关键节点之间建立一条信息高速公路, 将对南海区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不但能够解决当前实时传送图像、实时控制信号等的问题, 而且还能够提高整个南海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和辅助决策水平。为此, 建议在大队指挥中心、中队队部及重要道口等关键节点之间采用光纤传输。 平时能够用光纤通道作为主通信通道, 传送数据、图像信息( 实时图像) 。同时, 在未来建设中, 可考虑采用无线网络作为备

份网络, 在光纤网出现故障时, 作为数据、图像信息的备用通道。 此次建设的无线系统主要是为移动警务系统服务, 并有部分用作交通流信息检测系统。 二、系统设计原则 ( 一) 网络的先进性 在本方案的设计中, 在不降低整个系统性能的基础上, 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设备和通讯线路, 降低网络建设的投资成本, 组建先进、可靠、具有升级潜力的业务和办公自动化综合应用网络。 总的指导思想是, 以高水准、最优化的系统集成方案及一流的网络技术和设备, 将南海区交通管理的通信网络建成一个性能先进的、安全的、可靠的、高效的智能化计算机网络系统。整个网络系统除具有技术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功能可扩展性及操作方便性之外, 还需结合南海区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建设的实际情况, 使整个网络系统具有合理的性能价格比。 ( 二) 网络的安全性 南海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期工程的工作对信息安全性和保密性要求较高, 网络信息系统应有较强的安全防卫机制。系统应提供多方式的安全保密措施, 保证系统中数据的安全。公安部提出并组织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计算机信息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此《准则》于1999年9月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并于 1月1日起实施。根据《准则》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

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系统概述

第一章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系统概述 1.1 通信系统的发展简史 人类建立和使用通信早在古代就开始了,古代的烽火台、邮路驿站、狼烟设施、旌旗等。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中的“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就是古人收到远方家信时,欣喜若狂的真实写照;又如唐代诗人王维诗句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更是直接反映了古代的“数字化”通信系统——烽火台的通信效果。近代的灯光信号、旗语等,特别是到了19世纪,英国人莫尔斯于1837年发明了无线电电报装置;美国人贝尔于1876年发明了系统,这标志着“电讯时代”的开始——将信息转换成某种电磁波信号并进行远距离传送。现代的电报、、传真、电视、计算机等用户终端连接起现代通信网,在20世纪初期,德国西门子公司的电磁式自动交换机的诞生,则标志着“通信自动化”时代的开始;20世纪末期,光纤数字通信技术、计算机通信技术和卫星移动数字通信系统的使用,将通信技术推向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水平;而在21世纪初,随着宽带互联网业务与IP技术的快速前进,新一代移动通信(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和网络电视(IPTV)技术的崛起,以及全球电信行业向“综合信息业务服务商”方向的全面转型,3G技术的使用和发展,使移动通信从窄带、低速、单一的业务推向了宽带、高速、多业务的发展,目前,全球3G市场已进入了快速的发展阶段。由于3G移动通信网络在网络带宽、安全性与可靠性等方面的突破,3G业务应用将摆脱2G时代简单的纯文本容,能提供低成本、大容量、更丰富、个性化与更多样化的移动多媒体业务,真正实现“随时、随地、无拘无束通信与信息交互”。故3G市场开始由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发展,当前以亚洲、东欧表现最为

城市通信网络建设系统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 题目:城市通信网络建设系统 班级:******** 姓名:******** 学号:1111111111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5年6月13日

1.需求分析 1.1 问题描述 通信设施的安全保障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随着通信网络的不断扩大和各种先进的通信方式日益增多相应的通信设施也在快速扩展,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域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影响和破坏(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以及通信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的老化都会对全程全网的通信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采用通信设施安全保障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全区通信设施的集中管理,对保障通信设施安全,提高维护工作效率,及时发现与处理隐患问题,增强抵抗灾害能力,特别是在实现管理工作的系统化、正规化、规范化方面是非常必要的。 如何在最小的经济条件下达到利益最大化,是所有公司、企业已经政府部门一直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对于城市通信管理系统来说,若要在n个城市之间建设通信网络,只需要架设n-1条通信线路即可,建立最小生成树即能实现以最低的经济代价建设这个通信网。 1.2 基本任务 通过用户调查分析及实际需求,系统需要实现如下基本任务: (1)在纸上模拟设计n个城市的网络平面图,城市数不少于20个,相同的的城市数不少于2(n-1),顶点表示各城市,边表示城市间的距离; (2)编写算法,求解最小代价通信网络; (3)输出该通信网络中各边及其权值; n个城市间的线路连接属于图的结构,要构建最经济的通信网络,即是构建图的生成树。把城市间的线路关系看成是图。城市间的距离即是图的权值。利用prim算法或kruskal算法即可求出最小生成树。 2.概要设计 为了完成需求分析的基本任务,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设计: 2.1 主界面设计 为了使程序界面更加友好,建立了interface函数和choice函数,即欢迎界面以及实现用户可以按数字键选择相应的功能。 欢迎界面如下图:

(整理)通信网络综合设计

一、通信网络的概述 通信网络的诞生,被誉为是通信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通信网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它顺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胜利的当今社会,时间的价值明显上升,有时信息早到或晚到一刹那,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作为传递与交换信息的通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受人青睐。人们要求通信要迅速、可靠、不间断。在按“点对点”的形式组织通信联络时,如果两地间的传输信道受到阻塞,就会使全线瘫痪不能实现通信,从而贻误信息的及时传递。而在建立了通信网络的条件下,情况就大不一样。通信两地间既有直达路由,又有众多的迂回电路。当通信网络部分电路或设备发生障碍时,能自动选择路由,实现迂回通信,此断彼通,此阻彼达,可谓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条条大路通罗马”。当4个通信节点呈网状互相连接时,运用排列求和公式可以算出,从通信始端到通信终端的路由共有5条,换句话说,可以通过5个方向建立通信联络;当5个通信节点互相连接时,从通信始端到通信终端的路由共有16条;当6个通信节点互相连接时,从通信始端到通信终端的路由增至65条。由于路由众多,当某一方向出现信息传递拥挤时,就可利用空闲信道接替,实现无阻塞传输,因而大大提高了通信联络的时效性,可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通信的需求。 在电子抗争日益尖锐的今天,通信设施往往成为敌方首选的打击目标。如何提高通信的抗毁生存能力,以确保信息不间断的畅通,这也是人们所期盼的问题。在这一方面,通信网络也能一显身手。 当将众多的通信信道按照一定的规律编织成网时,网络的局部受损只是影响一定的通信呼损率,使接通率下降,但仍能保证生存用户间的通信,不会影响通信联络的全局。例如,当4个通信节点用6对线连接组成网状式网络时,如果其中有一对线出了故障,仍能保持各通信节点间互相连通;即使只有在3对线的情况下,也能做到这一点,因而大大增强了通信网络的抗毁能力,使信息传递不间断。 通信网络以其优异的特性,在通信领域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成为通信系统中的神经中枢。随着社会日益信息化,无论是军用通信网络还是民用通信网络都在不断地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新秀。下面介绍的是在网络世界中绽放出来的几朵久开不衰的耀眼鲜花,它们分别是光纤通信网、微波接力通信网和卫星通信网。这三大通信网络从地面到空中直至九天,将整个地球覆盖,成为组成现代通信网络的三大支柱。

通信网络系统项目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建设方案及投标货物介绍 (1) 1.1项目背景 (1) 1.2建设目标 (3) 1.3建设方案 (6) 1.3.1系统总体架构图 (6) 1.3.2系统逻辑架构图 (7) 1.3.3运营商线路回传、接入拓扑图 (8) 1.3.4精细化分流设备 (13) 1.3.5汇聚分流平台 (15) 1.3.6解析还原设备 (27) 1.3.7重点目标密数据电子邮件侦查分析破译平台 (33) 1.3.8工程辅料及组网设备 (45) 1.3.9配套工程 (45) 1.3.10机房建设说明 (46) 1.4服务方案 (47) 1.4.1项目实施计划 (47) 1.4.2服务响应机制 (54) 第一章项目建设方案及投标货物介绍 1.1项目背景 4G网络进入商业化时代以来,已成为移动互联网发展最重要的承载方式,高速移动网络给社会带来一系列深远的变化和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给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带来了诸多严峻挑战,4G网络已成为违法犯罪份子最常用的通信方式之一,公安机关技术侦察部门为适应国家安全和反恐斗争新形势的需要,开展了4G网络分光复接侦控系统建设,并成为公安技侦部门完善侦控体系建设的重点工程。 湖北省公安厅技侦总队根据公安部对4G分光复接侦控系统的建设标准和框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采用全省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步实施的方式,于2017年开展了4G网络分光复接侦控系统一期项目的建设。一期项目已接入运营商4G流量共400Gbps,其中移动115Gbps,联通165Gbps,电信120Gbps, 实现了全省各级公安技侦部门对4G网络通信侦控的应用,为基层实战民警提供基础性、公共性和通用性的支撑服务。 随着4G网络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数据种类日益增多、数据容量越来越大,传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中国通信网络结构 一.语音通信网络 (一).公用电话交换网(PSTN) 公共交换电话网主要由交换系统和传输系统两大部 分组成,其中,交换系统中的设备主要是电话交换机,电 话交换机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磁石式、步进制、 纵横制交换机,最后到程控交换机的发展历程。传输系统 主要由传输设备和线缆组成,传输设备也由早期的载波复 用设备发展到SDH,线缆也由铜线发展到光纤。 PSTN中使用的技术标准由国际电信联合会(ITU)规 定,采用E.163/E.164(通俗称作电话号码)进行编址。 由于模拟电话线路是针对话音频率30-4000Hz 而优化设计的,使通过模拟电话线路的数据传输速率被限制在33.4Kbps以内。 (二).移动通信网 1. GSM通信系统 GSM全名为: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中 文为全球移动通讯系统,俗称"全球通",是一种起源于欧洲的移动通 信技术标准,是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其开发目的是让全球各地可以 共同使用一个移动电话网络标准,让用户使用一部手机就能行遍全球。 GSM系统包括 GSM 900:900MHz、GSM1800:1800MHz 及 GSM1900:1900MHz等几个频段。 GSM系统的组成 GSM数字蜂窝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可分:为移动台系统(M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交换网络子系统(MSS)。基站子系统(简称基站BS)由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移动交换网络子系统由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以及原地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标志寄存器(EIR)等组成。

12通信网络系统施工方案

目录 1编制依据 (1) 1.1.施工图纸、设计交底记要、洽商记录、设计变更 (1) 1.2.相关资料、标准、规范 (1) 2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2) 3施工部署 (3) 3.1.总体部署原则: (3) 3.2.施工阶段划分 (3) 4施工准备 (4) 4.1.施工准备流程图 (4) 4.2.技术准备 (4) 4.3.物资准备 (5) 4.4.组织准备 (7) 4.5.建立、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 (9) 4.6.施工现场及场外的准备 (9) 5主要施工方法 (10) 5.1.施工工艺流程 (10) 5.2.施工工艺 (10) 5.3.设备安装 (11) 5.4.H I P A TH4000运行环境和安装要求 (13) 5.5.系统调试 (17) 6质量标准和验收 (20) 6.1.质量控制标准 (20) 7施工、安全防护、消防、临时用电、环保等注意事项 (21) 7.1.产品保护 (21) 7.2.安全和环保措施 (21)

1编制依据 1.1. 施工图纸、设计交底记要、洽商记录、设计变更 1.1.1.《国家体育场电讯工程深化施工图第八册综合布线系统、公共信息显示系统和数据网络系统》 1.1. 2.设计交底记要 1.1.3.洽商记录 1.1.4.设计变更 1.2. 相关资料、标准、规范

2分部(分项)工程概况 固定语音通信系统主要是为国家体育场提供电话语音通信功能,满足赛后举行大型集会活动期间及日常办公对通信系统的需求。 语音通信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向IP方向融合,在传统的可靠的电路交换基础上与IP包交换融合的技术,既在一个通信平台上可实现电路交换和软交换的技术。 过去的语音通信产品都采用电路交换的原理,即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的技术,该技术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主要提供基本的语音通信功能和一些非语音的应用。随着通信技术的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Internet技术发展,将语音通信技术向IP 方向融合是大势所趋,即现在的IP-PABX系统,在一个通信平台上可实现电路交换和IP包交换技术于一体,即保持了电路交换的可靠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又融合了IP技术,使系统更加灵活、更容易面向非语音的增值应用。考虑通信技术的现状和今后的发展趋势,国家体育场数字程控交换机系统选用HiPath4000系统。 电话语音系统主要提供赛会期间、赛后及日常办公的电话语音服务功能,PABX系统配置1600端口,其中数字电话端口与模拟电话端口的比例为1:3。与公网采用数字中继接口ISDN的中继方式,考虑到赛时的话务量较大,配置10个E1的电路与公网连接;配置两个PC话务台,提供查号服务和转接服务。设置了10个座席的呼叫中心系统,主要用于票务系统的电话服务热线和赛后的场地租赁服务电话使用。还配置了统一消息系统,实现在一个平台上处理语音留言、传真、电子邮件等功能。考虑到赛后部分设施要改为酒店,配置了酒店通信功能模块,为客房的电话提供酒店通信功能,并提供与酒店前台管理系统的接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