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
- 格式:docx
- 大小:39.42 KB
- 文档页数:4
何谓重大事故隐患或重大危险源?(一)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三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2007年12月28日发布)。
(二)重大事故隐患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1.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第三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2007年12月28日发布)。
3.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止施工,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项目部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通常情况下,建筑施工现场一、二级风险等级对应的隐患可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三)危险源1.可能导致伤害和健康损害的根源或状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ISO 45001:2018 )。
2.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 28001-2011、GBT28002-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
3.施工生产过程中可能导致职业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环境污染的根源或状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
4.可能导致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2010)。
5.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情况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的因素。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同属于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与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什么是重大危险源?它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设备、工艺、物质或者作业活动,其失效可能导致人身伤亡、环境破坏、公共财产损失等严重后果的危险源。
重大危险源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预防和控制重大事故的重要手段。
一、重大危险源管理的重要性重大危险源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重大危险源一旦失控,有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2. 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管理好重大危险源,可以有效避免因事故导致的产能损失和经济损失,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3.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安全生产法》《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条例》等文件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
二、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基本要求1. 分级管理:将重大危险源按照危险程度、安全管理水平等因素进行分类管理,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实现有序管控。
2. 风险评估:对各类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了解其潜在风险和可能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3. 安全监控: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系统,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变化情况,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4. 应急预案:制定详细完善的应急预案,一旦发生事故能够迅速展开应对,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
三、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是指对企业存在的潜在事故隐患进行识别、评估和判定,以确定其对生产安全造成的严重威胁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以避免事故发生。
1. 事故隐患的界定: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引发事故的、存在于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各种状况和行为。
2. 判定标准:判定重大事故隐患的标准主要包括潜在风险、易导致事故、严重后果等方面的评估。
比如:可能导致人员受伤、环境破坏等后果的隐患,以及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影响。
3. 判定流程:确定重大事故隐患的程度需要有详细的流程,包括隐患发现、评估、判定和整改等环节,确保确定的隐患判定准确可靠。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标准
一、重大危险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范围包括: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一)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范围的危险物质,以GB 18218所列临界值为基准,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
(二)在《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范围以外的危险物质(场所和设施)以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所列临界值进行辨识和分级(毒性物质除外,毒性物质分级按照《湖北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八条第一项和第三项之规定实施)。
二、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标准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治理的隐患。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以及标准,按照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整改时间、投入资金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重大事故隐患可分为四级。
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是安全生产领域中两个重要的概念。
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危险因素,而重大危险源则是指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危险源头。
本文将从定义、范围、影响和管理四个方面阐述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区别。
一、定义区别事故隐患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不安全因素。
这些不安全因素可能是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环境缺陷、管理漏洞等多种原因所导致的。
事故隐患具有隐蔽性、随机性、危害性等特点,一旦失控,可能引发严重的事故。
重大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头。
这些危险源头可能是高风险设备、高风险作业场所、高风险工艺过程等。
重大危险源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性,一旦失控,可能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二、范围区别事故隐患的范围较为广泛,涵盖了生产过程中的各个领域。
例如,化工行业中的易燃易爆品、矿山行业中的冒顶片帮、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交通事故等,都可能成为事故隐患。
此外,事故隐患还可能存在于设备维护、员工宿舍、食堂等环节中。
重大危险源主要存在于高风险行业和领域,如石油化工、煤化工、烟花爆竹等行业,以及交通运输、水电站等场所。
这些行业和领域在生产过程中涉及大量危险物质和能量,一旦失控,可能引发重大事故。
三、影响区别事故隐患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上。
事故隐患的存在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等危害。
虽然事故隐患不一定都会导致事故,但一旦失控,其潜在的危害性却可能非常巨大。
重大危险源的影响则更为严重。
由于重大危险源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性,一旦失控,可能引发重大事故,造成严重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
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和管理对于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四、管理区别对于事故隐患的管理,主要包括识别、评估、控制和整改等环节。
首先,需要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程序,及时发现和识别出潜在的事故隐患。
接着,对识别出的事故隐患进行评估,判断其危害程度和可能性。
事故隐患、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和关系事故隐患事故隐患是指人的活动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或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而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者经济损失的潜在危险。
分四级:1、一般事故隐患:可能造成3人(不含3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不含)以下。
2、较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3人以上10人(不含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500万元(不含)以下。
3、重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10人以上50人(不含10人)以下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1000万元(不含)以下。
4、特大事故隐患:可能造成50人以上死亡,或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危险源概念: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
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事故。
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概述重大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是公司为了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物质财产安全,规范和管理公司内部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所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和分析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管理,确保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危害。
二、定义1. 重大隐患:指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当发生事故或异常情况时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潜在因素。
2. 重大危险源:指在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具有一定危害性、规模较大、容易引发事故、造成重大伤亡或财产损失的设备、工艺、环境等因素。
三、管理要求1. 识别和评估(1)建立完善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机制。
(2)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指定专人负责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工作。
(3)对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全面的隐患评估,识别可能存在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
(4)制定详细的评估标准和方法,依据评估结果确定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2. 控制措施(1)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对识别出的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2)依据隐患和危险源的级别,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和控制措施。
(3)明确相应的责任和义务,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严格执行管理要求和控制措施。
(4)加强对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监测和检查,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
3. 应急预案(1)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对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后进行应急处置。
(2)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应急职责和义务,指定专人负责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执行。
(3)组织员工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4)定期检查和修订应急预案,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的匹配性。
四、责任1. 公司领导要高度重视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对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2. 各级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重大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实施。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的区别和联系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0)。
对水电施工而言,重大危险源应指可能发生各类重特大事故的场所、设施或行为(单元)。
主要有:大型载人客车;缆机、门机等大型起重设备;发电机组安装;大型管道、闸门安装;氧气瓶、乙炔瓶;有毒有害气体;竖井斜井和地质复杂的隧洞施工爆破施工;大型地下工程开挖;大型高边坡和基坑施工;大型高处临空施工;泥石流地段施工;汛期水上施工;高度10米以上载重0.5吨(载人2人以上)临时提升吊笼;高度10米以上,面积10平米以上排架、平台、桥;5吨以上油库;1吨以上炸药库;1吨以上锅炉、压力容器;6千伏以上高电压电气线路;其他重要设施的施工。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国家安监局令第16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由此可见,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
也就是说,重大危险源不完全包含在重大事故隐患之中,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前者强调设备、设施、场所中存在或固有的危险物质(能量)的多少,后者可以认为是出现明显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或管理上的缺陷)的重大危险源。
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上,如果制度健全、设施完备、措施得力,不存在不安全因素,即使是重大危险源,也不一定就是重大事故隐患;如果重大危险源存在着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隐患时,也就是说,二者一旦形成了统一体,就一定要及时从技术上、措施上、管理上对隐患进行整改,使其降级或消除,否则随时都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事故隐患发展而来的,在事故的发生之前都存在这样那样的事故隐患,因此,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关键。
编号:SY-AQ-00664(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区别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cident hidden danger and major hazard source事故隐患和重大危险源的区别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可能导致重大人身伤亡或者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隐患,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控制管理,对于预防特大安全事故有重要的意义。
1995年原劳动部颁布了《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对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组织管理、整改等要求作了具体规定。
重大事故隐患与重大危险源的概念与构成要素。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不是等同的概念,事故隐患是指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它实质是有危险的、不安全的、有缺陷的“状态”,这种状态可在人或物上表现出来,如人走路不稳、路面太滑都是导致摔倒致伤的隐患;也可表现在管理的程序、内容或方式上,如检查不到位、制度的不健全、人员培训不到位等。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
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从那里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
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标准
一、重大危险分级标准
重大危险源的范围包括:贮罐区(贮罐)、库区(库)、生产场所、压力管道、锅炉、压力容器、煤矿(井工开采)、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尾矿库。
(一)属于《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范围的危险物质,以GB 18218所列临界值为基准,进行重大危险源分级。
(二)在《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范围以外的危险物质(场所和设施)以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文所列临界值进行辨识和分级(毒性物质除外,毒性物质分级按照《湖北省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第八条第一项和第三项之规定实施)。
二、重大事故隐患分级标准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治理的隐患。
依据国家相关法规、规定以及标准,按照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整改时间、投入资金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估,重大事故隐患可分为四级。
危险源、风险、事故隐患概念及有关规定安全生产管理中常见的危险源、风险、事故隐患,以及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重大事故隐患的概念是什么?有哪些规定?以下内容,仅供学习参考。
一、危险源及重大危险源1、危险源(1)国标有关规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2)地方标准有关规定(河南省)河南省地方标准《企业安全风险评估规范》(DB 41/T 1646-2018)和《河南省企业安全风险辨识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导则(试行)》定义如下:“可单独或共同引发事故(事件)的内在要素、根源、状态、行为,或其组合。
包括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一类危险源:生产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量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是事故发生的前提。
比如:危大工程、人员高处作业、吊装物、可燃或有毒气体、压力容器等。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措施失控的各种(人、机、物、环、管)不安全因素,是第一类危险源发生事故的前提。
比如:人的失误、物的故障、环境不良、管理缺陷等。
2、重大危险源(1)《安全生产法》第一百一十七条“重大危险源,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长期或临时地生产、储存、使用和经营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依据分级指标R值大小,共分四级。
行业领域重大事故安全隐患判定标准
行业领域重大事故安全隐患判定标准是为了确保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和稳定发展,对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科学合理的判定而制定的标准。
以下是详细的判定标准:
首先,对于危险化学品行业,若涉及重大危险源,且未按规定进行管理或存在严重缺陷,则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同时,对于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如未经正规设计或未通过安全条件审查,也视为重大事故隐患。
其次,在非煤矿山领域,若存在违反规定进行爆破作业、未按要求进行探矿或采矿作业、未采取有效通风措施等行为,均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在机械行业,若存在特种设备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仍在使用的情况,或者使用淘汰或已损坏的特种设备,均视为重大事故隐患。
同时,对于金属冶炼企业,若涉及重大危险源管理不规范或存在严重缺陷,也视为重大事故隐患。
此外,在建筑施工行业,若存在高处作业防护不到位或未按要求进行临边防护、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等行为,均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
最后,对于人员密集场所,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数量不足或严重堵塞,消防设施未保持完好有效,以及场所内违规使用明火等问题,也视为重大事故隐患。
综上所述,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的标准是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而定的。
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无事故。
同时,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发现重大事故隐患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行业的安全稳定发展。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信息,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律师。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安全事故隐患两者的含义在充分认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安全事故隐患”的含义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危险物品的概念。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由于它的化学、物理特性,使其具备易导致火灾、爆炸或者中毒的危险,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我们通常所说的危险物品,主要指的就是这三大类。
重大危险源,从广义上说,就是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的危险源。
具体讲,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由此可见,“重大危险源”这一概念有三层含义:第一个是同一类场所或设施(合称单元);第二个是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场所或设施;三是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设施。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核心因素是危险物品的数量是否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
所谓临界量,是指对某种或者某类危险物品规定的一个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者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即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具体危险物品的临界量,是由危险物品的性质决定的,重大危险源的辩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其确定方法基本相同。
生产场所,是指危险物品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当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产成品的周转库房;贮存区,是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品的贮罐或者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重大安全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设施、设备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发生的自然或者人为的因素。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如:不按照相关规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违反操作章程;机器设备的制造及安装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工艺及设备;未经过培训无证上岗,安全投入不足,企业管理滑坡等,这些现象都属于安全事故隐患。
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及有关应急措施备案制度在现代社会,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这些潜在的威胁可能对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危险,各国纷纷建立了有关应急措施备案制度,以便在危机发生时能够快速、有序地做出反应。
在我国,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管理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业安全事故的频率也逐渐增加,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建立健全有关应急措施备案制度显得尤为迫切。
让我们来看一下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含义。
重大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设施或设备,比如化工厂、石油化工厂、大型储罐等。
而重大隐患则是指存在于生产经营单位、工程建设项目、交通运输、矿山、特种设备等领域的可能引发重大事故的风险因素。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置,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面对这些潜在的威胁,我国全面实施了有关应急措施备案制度。
这一制度主要包括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进行动态监管,并根据事故隐患的情况,及时制定、调整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措施。
还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风险评估,并建立应急处置预案。
在这一制度的指导下,我国各地加强了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排查和监管工作,推动了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预防了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在事故发生之后,该制度也有效地指导了我们应对事故,减轻了事故带来的损失。
然而,要想进一步完善这一制度,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需要强化相关部门对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的监管和检查,加大对违法违规单位的处罚力度,确保全面实施有关应急措施备案制度。
还需要提高企业和公众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知识培训,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在面对突发安全事件时做出正确的反应。
更要深入研究和探索,不断创新应急处置技术和方法,提高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能力。
重大危险源和重大隐患及有关应急措施备案制度是我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
隐患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二者的含义
在充分认识“重大危险源”和“重大事故隐患”的含义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危险物品的概念。
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由于它的化学、物理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者中毒的危险,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我们通常所说的危险物品,主要指的就是这三大类。
重大危险源,从广义上说,就是可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源。
具体讲,是指长期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由此可见,“重大危险源”这一概念有三层含义:一是同一类场所或设施(合称单元);二是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场所或设施;三是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设施。
确定重大危险源的核心因素是危险物品的数量是否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
所谓临界量,是指对某种或者某类危险物品规定的一个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物品数量等于或者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即应定为重大危险源。
具体危险物品的临界量,是由危险物品的性质决定的,重大危险
源的辩识依据是物质的危险特性及其数量。
重大危险源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种,其确定方法基本相同。
生产场所,是指危险物品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产成品的周转库房;贮存区,是指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品的贮罐或者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设施、设备以及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发生的自然或者人为的因素。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等。
如:不按规定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违反操作规程;机器设备的制造及安装不符合国家或者行业标准,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使用的工艺及设备;未经培训无证上岗,安全投入不足,企业管理滑坡等,这些现象都属于事故隐患。
重大事故具有伤亡人数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因此,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是预防重大事故的关键。
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重大危险源与重大事故隐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
也就是说,重大危险源不完全包含在重大事故隐患之中,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
重大危险源具有潜在危险性、直观性和确定性,每种危险物品都有结论性数据,比较容易辨别;而重大事故隐患则恰恰相反,它具有隐藏性、潜伏
性和不确定性,既不外露,也没有数据可查,且涉及决定因素诸多,很难辨别。
在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上,如果制度健全、设施完备、措施得力,不存在不安全因素,即使是重大危险源,也不一定就是重大事故隐患;如果重大危险源存在着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隐患时,也就是说,二者一旦形成了统一体,那么,重大危险源就会转化为重大事故隐患,从而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