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
- 格式:pptx
- 大小:6.02 MB
- 文档页数:27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1. 背景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身、财产、环境损失的物、人、事、物质、能源等各种因素以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是确保企业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必要措施。
2. 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的目的是查找潜在的危险源,了解危险源产生的机理和危害后果,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应具备以下几个步骤:2.1 确定辨识范围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范围往往十分广泛,因此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需要明确具体的辨识范围。
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生产设施:包括生产车间、设备、工具等。
•生产过程:包括原料、半成品、成品、工艺流程等。
•劳动者:包括岗位工人、管理人员等。
2.2 确定辨识方法危险源辨识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风险评估法: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特点、后果等进行评估,确定危险等级。
•事故分析法:通过对过往的事故进行分析、总结,找出事故发生的共性和原因,以此推断潜在的危险源。
•经验法:根据过往的经验和实践,将类似危险源进行归纳和总结,再加以分析。
•专家咨询法:请相关行业的专家进行评估和分析。
2.3 辨识记录和分析在辨识危险源时,需要将发现的危险源及其危害后果、发现时间、概述和危险源的所在地或部位等记录下来,并对其进行分析,为后续的危险源排查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3. 隐患排查隐患排查的目的是发现生产过程中潜藏的危险和隐患,消除隐患,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隐患排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生产过程中的工作、劳动防护、安全设施及使用、值班交接、应急预案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规范化管理。
3.2 重点人员培训和宣传企业必须对全体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教育,让他们掌握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
企业还需要加强安全宣传和教育,为大家营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生产文化氛围。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一、相关术语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风险: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安全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上图为风险评估的流程图,首先是划分作业活动,然后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根据评价情况确定控制措施。
(一)作业活动划分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之前,首先要准备一份作业活动表,用合理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并收集必要的信息。
例如,其中必须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
(1)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3)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4)确定的任务。
要求: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多达几十个步骤,也不能太简单,仅一两个步骤或内容。
在划分作业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辅助作业活动。
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往往存在很多作业活动,比如配电站、车辆、试验活动、仓储物流、维修活动等,危险源识别时应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二)危险源识别实施危险源辨识活动的时,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两个种类”、“四个方面”,以便于在作业活动划分完毕后全面识别危险源。
1. 三种时态(1) 过去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过去所遗留的危险危害因素(可能时)。
(2) 现在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在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下的危险危害因素。
(3) 将来时态:作业活动在开展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因素。
2. 三种状态(1) 正常状态(常规):指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正常工作。
(2) 异常状态(非常规):非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的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和恶劣天气(雨天﹑高温﹑寒冷)。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重点讲解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工作。
这两项工作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我们提前发现潜在的危险,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
接下来,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这两个方面的重点内容。
一、危险源辨识(一)什么是危险源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简单来说,就是可能引发事故的潜在因素。
(二)危险源的分类1、第一类危险源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比如,高压电、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气体等。
2、第二类危险源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因素等。
例如,违反操作规程、设备故障、恶劣的工作环境等。
(三)危险源辨识的方法1、询问、交谈与相关人员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危险情况。
2、现场观察直接到工作现场进行观察,查看设备、操作流程、工作环境等方面是否存在潜在的危险。
3、查阅有关记录查看过去的事故报告、安全检查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从中发现可能的危险源。
4、安全检查表法制定详细的安全检查表,按照表中的项目逐一进行检查和评估。
(四)危险源辨识的步骤1、确定工作活动和场所明确需要进行危险源辨识的工作流程和具体的工作区域。
2、分解工作活动将复杂的工作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对简单的步骤。
3、识别危险源运用上述的方法,对每个工作步骤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识别。
4、评估危险源的风险确定危险源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5、记录危险源将识别出的危险源及其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形成危险源清单。
二、隐患排查(一)什么是隐患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五章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治理第一节危险源辨识、评估一、危险源定义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的构成要素:潜在的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
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日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
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
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压力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
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
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镦感触发因素。
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
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二、危险源分类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可将危险源划分为根源危险源(又称第一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又称第二危险源)。
①根源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
作用于人体的过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
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根源危险源,它是造成系统危险或系统事故的物理本质,也称为固有型危险源。
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根源危险源来处理。
②状态危险源在生产生活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在生产过程中流动、转换和做功,就必须采取屏蔽措施约束、限制能量,即必须控制危险源。
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应该能够可靠地控制能量,防止能量意外地释放。
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绝对可靠的屏蔽措施并不存在。
在许多因素的复杂作用下,约束限制能量的屏蔽措施可能失效,甚至可能被破坏而发生事故。
导致约束限制能量屏蔽措施失效或破坏的各种不安全因素称作状态危险源,它包括人物、环境三个方面的问题。
培训危险源辨识与隐患排查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安全始终是至关重要的。
而要保障安全,有效地辨识危险源和排查隐患是关键的环节。
通过专业的培训,让人们掌握这两项重要的技能,能够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保护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什么是危险源和隐患呢?简单来说,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源或状态,比如高压电线、易燃易爆物品等。
而隐患则是隐藏的、可能引发事故的问题或缺陷,比如设备老化、防护设施缺失等。
危险源辨识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对工作场所、活动和设备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
首先,要了解工作的流程和环境。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从地基的挖掘到建筑物的封顶,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危险源。
挖掘阶段可能存在土方坍塌的危险,而在高空作业阶段则可能有人员坠落的风险。
其次,要考虑人员的行为因素。
人的不安全行为也是导致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
比如,工人在没有佩戴安全帽的情况下进入施工现场,或者操作机器时违反操作规程。
再者,要关注设备和物质的特性。
某些化学物质可能具有毒性、腐蚀性或易燃性,而老化或损坏的设备则可能突然故障,引发事故。
在进行危险源辨识时,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常见的有现场观察法,直接到工作现场查看实际情况;询问与交流法,与一线工作人员交谈,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检查表法,根据事先制定的检查表逐一排查;以及事故树分析法,通过对过去事故的分析,找出导致事故的原因和潜在的危险源。
隐患排查则是在已经辨识出危险源的基础上,查找是否存在可能引发事故的隐患。
这需要我们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比如,在工厂的车间里,要检查安全防护装置是否完好有效,消防器材是否齐全且在有效期内,电气线路是否存在老化、破损等情况。
对于隐患排查,要建立定期的检查制度。
不能等到事故发生了才去发现问题,而是要主动出击,提前消除隐患。
同时,要明确责任,将隐患排查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确保工作的有效开展。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培训呢?培训的内容应该包括危险源和隐患的概念、辨识和排查的方法、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2)第二类危险源:存在的、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健康损害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或管理因素等。
4.四个方面1)设备、机器、工具等物理因素;2)化学品、危险物质等化学因素;3)人的行为、状态等生物因素;4)管理、安全制度等管理因素。
三)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和可能性,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控制措施的过程。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等级,从而为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风险评价的方法有多种,包括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半定量评价等。
在选择评价方法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考虑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针对风险评价结果,采取措施降低或消除危险源对人身伤害和健康损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的过程。
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
风险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身防护措施。
在选择控制措施时,应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同时还需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和经济性。
总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和管控是生产经营单位保障人身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手段,必须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
每个部门或作业场所都应该进行事故隐患排查,但如何确定重点部位呢?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历史事故发生情况:对于曾经发生过事故的部位,需要更加重视,进行更加细致的排查。
2.作业条件: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作业条件,需要进行重点排查,比如高温、高压、高空等。
3.设备状态:对于老化、损坏或未经维护的设备,需要进行重点排查。
4.作业人员:对于缺乏专业知识或经验不足的作业人员,需要进行重点排查。
5.管理制度:对于管理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到位的部位,需要进行重点排查。
排查重点部位后,需要制定详细的排查方案,明确排查内容、时间、责任人等。
同时,排查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作业人员和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加强沟通和协作,确保排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前言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点方面之一,而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是企业生产安全管理的根本,是长期保持企业生产经营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企业管理角度入手,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治理的必要性、具体做法和防范措施。
危险源辨识的必要性危险源是指可能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场所或环境等。
危险源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点对象,关系到企业生产安全的稳定和持续。
危险源辨识是一项重要的防范措施,通过对企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梳理、筛查和分析,可以有效地预测和防范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因此,危险源辨识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极强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
危险源辨识的具体做法危险源辨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和分析,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生产环节进行全面分析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分析和梳理,找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和应对方案。
例如,对于一家化工企业而言,要对危险品的生产、存储、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范。
2.重点关注特殊设备和场所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大量的特殊设备和场所,例如化工生产车间、高温高压锅炉房等,这些设备和场所都具有一定的危险性。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这些设备和场所的安全监管,对其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
3.强化安全教育和培训安全教育和培训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地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特别是对危险源的认识和防范措施的学习,以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能力和应对能力。
隐患排查治理的必要性隐患是指企业生产安全条件中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和漏洞,尽管没有发生事故,但仍然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
对于企业而言,必须重视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消除,以保障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一、相关术语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风险:指特定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引发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安全事故隐患:指生产经营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可能导致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危险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及管控:上图为风险评估的流程图,首先是划分作业活动,然后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根据评价情况确定控制措施。
(一)作业活动划分在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之前,首先要准备一份作业活动表,用合理且易于控制的方式对其进行分类并收集必要的信息。
例如,其中必须包括不常见的维修任务,以及日常的生产活动。
(1)生产经营单位的地理位置;(2)生产过程或所提供服务的各个阶段;(3)有计划的工作和临时性的工作;(4)确定的任务。
要求: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多达几十个步骤,也不能太简单,仅一两个步骤或内容。
在划分作业活动的时候要考虑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辅助作业活动。
生产经营单位中的往往存在很多作业活动,比如配电站、车辆、试验活动、仓储物流、维修活动等,危险源识别时应全面考虑,不要遗漏。
(二)危险源识别实施危险源辨识活动的时,应考虑危险源的“三种时态”、“三种状态”、“两个种类”、“四个方面”,以便于在作业活动划分完毕后全面识别危险源。
1.三种时态(1)过去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过去所遗留的危险危害因素(可能时)。
(2)现在时态:作业活动及场所在现有(或拟定)控制措施下的危险危害因素。
(3)将来时态:作业活动在开展后可能出现的危险危害因素。
2.三种状态(1)正常状态(常规):指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工具等正常工作。
(2)异常状态(非常规):非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情况,作业活动不能按正常的活动、经营、服务流程进行,包括机械设备的试运转、停机及发生故障和恶劣天气(雨天、高温、寒冷)。
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各种行业和领域的危险源不断涌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为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控制风险事故的发生,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工作成为了安全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
本文将介绍危险源辨识及隐患排查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步骤,并探讨其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一、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概念危险源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引发事故的物质、能量、设备、环境因素等。
危险源的特点是潜在性和隐蔽性,通常需要通过专门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辨识和评估。
危险源辨识是指对企业或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发现、识别和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逐级递进法、事件树法、故障树法、层次分析法、知识库法等。
二、隐患排查的基本概念隐患是指在企业或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但尚未发生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和生产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和漏洞。
隐患排查是指对企业内部存在的潜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发现,并采取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及时消除隐患。
隐患排查的方法和工具也有很多,例如检查表、检查标准、隐患排查软件等。
隐患排查的目的在于发现危险源并及时排除,预防隐患发生,保障企业内部安全生产形势。
三、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的步骤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的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辨识和排查的范围。
根据企业或单位的规模和情况,确定需要辨识和排查的区域、部门或场所。
2、获取辨识和排查的信息。
通过流程图、标准操作程序、事故记录、质量检验报告、安全检查报告和生产设备操作手册等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3、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
依据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的方法和工具,对辨识和排查的范围进行细致的检查和分析。
4、对危险源和隐患进行评估。
通过量化或定性的方法,对发现的危险源和隐患进行评估,并确定其危害程度和优先处理的顺序。
5、编制辨识和排查报告。
根据危险源辨识和隐患排查的结果,编制辨识和排查报告,包括发现的危险源和隐患的描述、危害程度、应采取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和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