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

  • 格式:txt
  • 大小:19.84 KB
  • 文档页数:11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包括:
①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学生的能力;
②与学生充分沟通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能力;
③对学生施加影响并有效控制学生行为的能力;
④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鉴别的能力;
⑤确定心育目标并设计、实施心理训练活动的能力;
⑥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的能力;
3、当今社会,人类已进入一个"高心理负荷"时代。生活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如得不到及时疏导,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各种调查显示,我县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现象客观存在(分报告阐述)。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有效的疏导策略,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解决困惑的勇气与方法。
4、综观学生中暴露的大量问题,大多与心理问题有关。但我们以前习惯于从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行为两方面去归因,强调思想、道德、组织纪律、政治方面的教育。贯彻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又比较注重整齐划一的求同训练,或多或少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个性发展。由于对学生心态缺少了解,在教育工作中常常出现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混淆了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的界限,因"误诊"而容易作出不科学的教育对策,容易引起师生情绪对立、矛盾加大,甚至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产生各种"师源性"心理问题,使传统的德育工作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灵感化教育,它显著的特点是教育者调动情感的力量,尊重和理解学生,在充分理解、尊重、接纳学生的基础上推动其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因此,它对问题的分析更为系统、科学和准确,它的教育方式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B、小组辅导是班级辅导的基本形式。辅导小组以六、七人自愿结合为宜,刚开始时教师可对活动的开展作些具体的统一的规定,以后辅导小组应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最佳形式。活动方式可由学生自行选择,如讨论法、游戏法、宣泄法等。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不仅从小组活动的内容中学习,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助人,增强了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和团结奋进的凝聚力。
1、调查构想阶段
抽样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初步形成研究的总体构想,确定成员学校和子课题群。
2、试点实施阶段
组织培训,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落实阶段研讨和观摩活动,积累研究案例与经验,注重反馈调节和资料的分析、整理。
3、研讨总结阶段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
海盐县教科所联合课题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是海盐县教科所承担的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99年度基教课题。本研究着眼于中小学生的未来和发展,立足本地实际,以实践研究为主,通过各试点学校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和科学总结,探索在起步阶段符合本县实际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工作重点,并以心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唤起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关注,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县全面、深入开展积累经验,架桥铺路。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动态开放的系统,应包含在现代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和过程中。它必须全面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多渠道实施,形成教育合力。
2、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爱心和事业心为条件,以改善人际情景为基础,它要求教师放下其主观立场,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尊重、理解与接纳学生。
在各子课题完成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筛选、提炼各有效因子,形成总课题研究报告集,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实施途径]
一、加强师资培养,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道德、心理行为的指路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自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试点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要培养对象,通过专家讲座、办班培训、下校宣讲、专题讨论、参观考察、资料宣传等形式,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心理科研方法的学习和运用为主要内容,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培训学习,旨在增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二、研究内容
1、调查与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2、创设良好校园环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育行为,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氛围。
3、从发展角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学会调适,发展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目的是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材料信息,及早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适应性问题。"心理档案"是学生了解自己、把握自我、自我教育的依据,也是教师针对性教育、辅导的"参谋"。
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研究中有条件的学校成立了咨询室,配备了固定的兼职咨询教师。尚未具备条件的,则在班级或年段任课教师中确定一名教师(一般以女教师、非班主任为宜)作为本班或本年段的兼职咨询者,咨询地点不作固定,可据情况选择。相对固定的咨询教师应精心选择,为广大学生所信赖,并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对学生则应宣传、鼓励,使学生了解和接受。咨询教师应遵守尊重、通情、保密、疏导的原则。当然我们更提倡人人都能成为学生的"真心朋友"、"知心朋友",能应用一定的心理咨询策略、方法,重视和学生的交流、谈心,
1、为遇到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找出自己烦恼和困惑的深层原因;
2、帮助学生增强自知之明,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纠正不正确的认知观念;
3、为来访者实现更高人生目标设计和提供最佳行为策略;
4、为教师、家长提供有关信息,指导他们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
个别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有:
3、作为一种助人的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诊断分析、讨论沟通和助人自助的过程,教师必须掌握必备的"心育"能力与技巧。以发展性辅导为主要目标,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是其基本的工作取向。o:p>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作用。内容的选取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B."活页式讲座",可以年段或全校师生为对象,每学期确立1--2个专题,由教师或校外人士讲授,必要时还可请学生来讲,可面对面、也可广播、墙报,形式不拘一格,力求解决问题。
C.以活动为主的教育形式,即教师在较短时间里简明扼要地讲完有关心理知识,用较长时间组织学生在多种模拟的情景中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产生体验,加深理解,学会自助。形式有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游戏小品、心理测验训练等。
有针对性地变革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在学校学科教学意图、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人际交往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人际沟通渠道等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充分尊重、理解、接纳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所存在的一系列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从而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形成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
[课的提出]
1、信息革命已将人类载入社会生活的快车道,竞争已是无可回避的现实。日新月异的变化昭示人们,要想在竞争社会中占据优势,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合作、进取、抗挫、创新等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让他们单纯地接受前人的思维成果和知识信息更重要。国务院、教育部一系列"决定"、"意见"的出台,已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1、心理知识教育课。重在传授心理知识、心理调整方法,并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通过心理知识的讲解和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进行自我修养。具体形式有:
A.以讲授为主的教育形式,即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知识;或从揭示学生的心理现象或心理问题入手说明一个心理学原理和观点,并引导他们用来认识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辅导活动类似于学校主题班队会,每次活动基本上需要4项内容:①确定活动主题;②明确活动目的;③进行理论分析;④提出具体操作步骤。同时还必须确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双方只有人格上平等,心理上相容,学生才能开放自我。
三、开展个别心理教育活动
每个班的学生有一些共同的心理发展特点,但个体之间又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还具有隐蔽、保密的特点。个别心理教育就是以学生个体为对象,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等途径,对其进行启发和诱导,纠正心理偏差的过程。个别心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2、由于"应试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因而忽视了学生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这种教育功利主义的倾向,不仅使得学生发展空间变窄缩小,造成了他们人格依附、心理危机四伏的不良现象,而且戕害了学生的心灵、泯灭了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即人的协调发展。一个协调发展的学生,应该是既能满足现时的需要,又能形成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基本发展力,有连绵不绝的后劲。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现代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
[课题的界定]
一、研究范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技术,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民主教育思想与观念。同时作为一个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它又具有多重的教育目标、丰富的教育内容、多样的教育形式,具有很强的层次性。依据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对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把握,我们对所开展的第一轮研究作如下界定:
4、科学地分析与诊断学生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系统地思考学生不当行为方式产生的各种心理因素,并给予积极的辅导与协助,帮助其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