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粗糙度对照表及表示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99.00 KB
- 文档页数:3
抛光尺寸与粗糙度精度等级对照表
Ra 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max 是在取样长度内最大峰高与最大谷深的高度差
Rmax 和Ra没有直接关系,统计上两者间的关系大概是Rmax = 4Ra
μin是半导体方面的单位与1μm=39.37μin
倒三角是日本的粗糙度,一个三角是是1.6μm,两个三角就是3.2μm
国标新旧标准对照:
表面光洁度14级=Ra 0.012
表面光洁度13级=Ra 0.025
表面光洁度12级=Ra 0.050
表面光洁度11级=Ra 0.1
表面光洁度10级=Ra 0.2
表面光洁度9级=Ra 0.4
表面光洁度8级=Ra 0.8
表面光洁度7级=Ra 1.6
表面光洁度6级=Ra 3.2
表面光洁度5级=Ra 6.3
表面光洁度4级=Ra 12.5
表面光洁度3级=Ra 25
表面光洁度2级=Ra 50
表面光洁度1级=Ra 100
以上表面粗糙度单位均为μm,即微米。
抛光尺寸与粗糙度精度等级对照表
Ra 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max 是在取样长度内最大峰高与最大谷深的高度差
Rmax 和Ra没有直接关系,统计上两者间的关系大概是Rmax = 4Ra
μin是半导体方面的单位与1μm=μin
倒三角是日本的粗糙度,一个三角是是μm,两个三角就是μm
国标新旧标准对照:
表面光洁度14级=Ra
表面光洁度13级=Ra
表面光洁度12级=Ra
表面光洁度11级=Ra
表面光洁度10级=Ra
表面光洁度9级=Ra
表面光洁度8级=Ra
表面光洁度7级=Ra
表面光洁度6级=Ra
表面光洁度5级=Ra
表面光洁度4级=Ra
表面光洁度3级=Ra 25
表面光洁度2级=Ra 50
表面光洁度1级=Ra 100
以上表面粗糙度单位均为μm,即微米。
抛光尺寸与粗糙度精度等级对照表
Ra 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max 是在取样长度内最大峰高与最大谷深的高度差
Rmax 和Ra没有直接关系,统计上两者间的关系大概是Rmax = 4Ra
μin是半导体方面的单位与1μm=μin
倒三角是日本的粗糙度,一个三角是是μm,两个三角就是μm
国标新旧标准对照:
表面光洁度14级=Ra
表面光洁度13级=Ra
表面光洁度12级=Ra
表面光洁度11级=Ra
表面光洁度10级=Ra
表面光洁度9级=Ra
表面光洁度8级=Ra
表面光洁度7级=Ra
表面光洁度6级=Ra
表面光洁度5级=Ra
表面光洁度4级=Ra
表面光洁度3级=Ra 25
表面光洁度2级=Ra 50
表面光洁度1级=Ra 100
以上表面粗糙度单位均为μm,即微米。
抛光尺寸与粗糙度精度等级对照表
Ra 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max 是在取样长度内最大峰高与最大谷深的高度差
Rmax 和Ra没有直接关系,统计上两者间的关系大概是Rmax = 4Ra
μin是半导体方面的单位与1μm=39.37μin
倒三角是日本的粗糙度,一个三角是是1.6μm,两个三角就是3.2μm
国标新旧标准对照:
表面光洁度14级=Ra 0.012
表面光洁度13级=Ra 0.025
表面光洁度12级=Ra 0.050
表面光洁度11级=Ra 0.1
表面光洁度10级=Ra 0.2
表面光洁度9级=Ra 0.4
表面光洁度8级=Ra 0.8
表面光洁度7级=Ra 1.6
表面光洁度6级=Ra 3.2
表面光洁度5级=Ra 6.3
表面光洁度4级=Ra 12.5
表面光洁度3级=Ra 25
表面光洁度2级=Ra 50
表面光洁度1级=Ra 100
以上表面粗糙度单位均为μm,即微米。
镜面0.006微米雾状镜面0.012镜状光泽面0.025亮光泽面0.05暗光泽面0.1不可见加工痕迹的方向0.2可见加工痕迹方向0.8微见加工痕迹方向0.4看不清加工痕迹方向 1.6微见加工痕迹方向 3.2可见加工痕迹方向 6.3微见刀痕12.51级Ra值不大于\μm=100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应用举例=粗加工的表面,如粗车、粗刨、切断等表面,用粗镗刀和粗砂轮等加工的表面,一般很少采用2级Ra值不大于\μm=25、50表面状况=明显可见的刀痕加工方法=粗车、镗、刨、钻应用举例=粗加工后的表面,焊接前的焊缝、粗钻孔壁等3级Ra值不大于\μm=12.5表面状况=可见刀痕加工方法=粗车、刨、铣、钻应用举例=一般非结合表面,如轴的端面、倒角、齿轮及皮带轮的侧面、键槽的非工作表面,减重孔眼表面4级Ra值不大于\μm=6.3表面状况=可见加工痕迹加工方法=车、镗、刨、钻、铣、锉、磨、粗铰、铣齿应用举例=不重要零件的配合表面,如支柱、支架、外壳、衬套、轴、盖等的端面。
紧固件的自由表面,紧固件通孔的表面,内、外花键的非定心表面,不作为计量基准的齿轮顶圈圆表面等5级Ra值不大于\μm=3.2表面状况=微见加工痕迹加工方法=车、镗、刨、铣、刮1~2点/cm^2、拉、磨、锉、滚压、铣齿应用举例=和其他零件连接不形成配合的表面,如箱体、外壳、端盖等零件的端面。
要求有定心及配合特性的固定支承面如定心的轴间,键和键槽的工作表面。
不重要的紧固螺纹的表面。
需要滚花或氧化处理的表面6级Ra值不大于\μm=1.6表面状况=看不清加工痕迹加工方法=车、镗、刨、铣、铰、拉、磨、滚压、刮1~2点/cm^2铣齿应用举例=安装直径超过80mm的G级轴承的外壳孔,普通精度齿轮的齿面,定位销孔,V 型带轮的表面,外径定心的内花键外径,轴承盖的定中心凸肩表面7级Ra值不大于\μm=0.8表面状况=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加工方法=车、镗、拉、磨、立铣、刮3~10点/cm^2、滚压应用举例=要求保证定心及配合特性的表面,如锥销与圆柱销的表面,与G级精度滚动轴承相配合的轴径和外壳孔,中速转动的轴径,直径超过80mm的E、D级滚动轴承配合的轴径及外壳孔,内、外花键的定心内径,外花键键侧及定心外径,过盈配合IT7级的孔(H7),间隙配合IT8~IT9级的孔(H8,H9),磨削的齿轮表面等8级Ra值不大于\μm=0.4表面状况=微辨加工痕迹的方向加工方法=铰、磨、镗、拉、刮3~10点/cm^2、滚压应用举例=要求长期保持配合性质稳定的配合表面,IT7级的轴、孔配合表面,精度较高的齿轮表面,受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与直径小于80mm的E、D级轴承配合的轴径表面、与橡胶密封件接触的轴的表面,尺寸大于120mm的IT13~IT16级孔和轴用量规的测量表面9级Ra值不大于\μm=0.2表面状况=不可辨加工痕迹的方向加工方法=布轮磨、磨、研磨、超级加工应用举例=工作时受变应力作用的重要零件的表面。
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中旧标 ( 光洁度 ) 中新标 ( 粗糙度 )Ra 美标(微米 ),Ra 美国标准 ( 微英寸 ),Ra▽ 4 320 250▽ 5 200 160 125▽ 6 100 80 63▽ 7 50 40 32▽ 8 25 20 16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在设计零件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是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决定的。
总的原则是: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具体选择时,可以参考下述原则:(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摩擦表面的摩擦速度愈高,所受的单位压力愈大,则应愈高;滚动磨擦表面比滑动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数值小。
(3)对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愈小,粗糙度数值应愈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连接强度的牢固可靠,载荷愈大,要求粗糙度数值愈小。
一般情况间隙配合比过盈酝合粗糙度数值要小。
(4)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应与其尺寸精度要求相当。
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愈小,则应粗糙度数值愈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要粗糙度数值小,轴比孔要粗糙度数值小(特别是IT8~IT5的精度)。
(5)受周期性载荷的表面及可能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内圆角、凹稽处粗糙度数值应较小。
一般零件只要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就可以了,对于有密封要求的零件部位,通常须同时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和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个人认为,通过切削加工的表面标注用Ra,通过抛光等加工方法得到的表面用Rz表示两者的作用相近, 可相互转化. 根据不同国家其使用情况不同. 国内和北美目前采用Ra, 而欧洲国家一般采用Rz.示意图如下一般的书籍都推荐表面粗糙度大的()和小的()用RZ,其余用Ra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表面粗糙度关键词:cad,cae,cam,cnc,mould,Mechanical,Die 全屏浏览该文章无论用何种加工方法加工,在零件表面总会留下微细的凸凹不平的刀痕,出现交错起伏的峰谷现象,粗加工后的表面用肉眼就能看到,精加工后的表面用放大镜或显微镜仍能观察到。
这就是零件加工后的表面粗糙度。
过去称为表面光洁度。
国家规定表面粗糙度的参数由高度参数、间距参数和综合参数组成。
高度参数共有三个:1.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R a)如图1所示,通过零件的表面轮廓作一中线m,将一定长度的轮廓分成两部分,使中线两侧轮廓线与中线之间所包含的面积相等,即F1+F3+……+F n-1=F2+F4+……+F n图1 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轮廓的平均算术偏差值R a,就是在一定测量长度l范围内,轮廓上各点至中线距离绝对值的平均算术偏差。
用算式表示为R a=11|y|dxl0或近似写成R a≈1 ni=1|y|n∙不平度平均高度(Rz)就是在基本测量长度范围内,从平行于中线的任意线起,自被测轮廓上五个最高点至五个最低点的平均距离(图2),即(h1+h3+h5+h7+h9)-(h2+h4+h6+h8+h10)5图2 不平度平均高度∙轮廓最大高度Ry,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峰顶线和轮廓谷底线之间的距离。
间距参数共有两个:1. 轮廓单峰平均间距S,就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单峰间距的平均值。
而轮廓单峰间距,就是两相邻轮廓单峰的最高点在中线上的投影长度Si。
2. 轮廓微观不平度的平均间距Sm。
含有一个轮廓峰和相邻轮廓谷的一段中线长度Smi,称轮廓微观不平间距。
综合参数只有一个,就是轮廓支承长度率tp。
它是轮廓支承长度np与取样长度l之比。
在原有的国家标准中,表面光洁度分为14级,其代号为1、2……14。
后的数字越大,表面光洁度就越高,即表面粗糙度数值越小。
在车间生产中,常根据表面粗糙度样板和加工出来的零件表面进行比较,用肉眼或手指的感觉,来判断零件表面粗糙度的等级。
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对照换算表(单位:μm)另附:表面粗糙度国际标准表面粗糙度的表示法从量测仪器上,我们多可获得工件表面不规则状况的放大结果, 而此一结果常被称为"表面轮廓图"(surface profile)。
当仪器的尖笔正沿着工件表面进行扫描时, 其垂直方向的运动乃可被放大而被绘制下来, 且在同时, 我们亦可直接自仪器上读出在该处工件表面上的表面粗度算术平均值究竟为多少。
在1930 年以前, 这完全是要凭触觉来建立标准。
检验时必须使用一系列具有不同粗度的试片, 工厂人员在使用这些试片时,先用他的手指甲划过标准的试片表面, 然后再划过他制造出来之工件的表面, 当感觉这两个表面具有相同的粗度时, 则工件表面便被认为足够光滑了。
在表面密封、滚珠轴承、齿轮、凸轮或轴颈等应用场合,表面光度对于设备的功能能否发挥影响很大,有人发现,设备的性能与对数的表面光度值成线性的变化关系。
也就是说,要使性能提高一倍时,平均的波峰到波谷的粗度值必须减低十倍。
于是乎, 对表面粗糙度量化的要求也就产生了。
表面轮廓断面曲线中 ,包含了粗糙度曲线与波浪起伏的曲线 (图 1), 一般 说来波浪起伏的曲线是属于轮 廓量测的范围 , 其值远大于表面粗糙度之值 ( 有 关轮廓量测请参阅第六章 ), 但也有将表面轮廓断面两种 曲线分开或合并考虑 的作法 , 因此也就有了各种表面粗糙度之定义 , 如表 1.尽管各种表面粗糙度之定义有那么多 ,一般表面粗糙度之表示法只有下列三种 :Ra ( 中心线平均粗糙度 )、Rymax (最大高度粗糙度 )、Rtm ( 十点平均粗 糙度), 现分述如下 :1. Ra : 中心线平均粗糙度若从加工面之粗糙曲线上 ,截取一段测量长度 L (图 2) , 并以该长度内 粗糙深之中心线为 x 轴,取中心线 之垂直线为 y 轴, 则粗糙曲线可用 y = f (x ) 表之。
以中心线为基准将下方曲线反折。
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具有较小间距和较小峰谷的粗糙度[1]。
两个波峰或波谷之间的距离(波距)很小(小于1毫米),这属于微观几何误差。
表面粗糙度越小,表面越光滑。
表面粗糙度通常由加工方法和其他因素形成,例如工具与零件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分离芯片时表面金属的塑性变形以及加工系统中的高频振动。
由于加工方法和工件材料的不同,在加工表面上留下的痕迹的深度,密度,形状和纹理也不同。
表面粗糙度与机械零件的匹配特性,耐磨性,疲劳强度,接触刚度,振动和噪声密切相关,并且对机械产品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RA用于标记。
相关规范为“GB / T 1031-2009表面纹理轮廓方法表面粗糙度参数及其值”和“GB / T 131-2006(ISO 1302:2002)”表示的表面纹理。
高度特征参数轮廓RA的算术平均偏差:采样长度(LR)内轮廓偏移的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在实际测量中,测量点数越多,RA越准确。
[2]轮廓的最大高度RZ:轮廓的峰线和底线之间的距离。
在幅度参数范围内,RA [1]是首选。
在2006年之前,国家标准中还有另一个评估参数,用RZ表示,轮廓的最大高度用ry表示。
2006年后,国家标准取消了微观粗糙度的十点高度,并使用RZ表示轮廓的最大高度。
间距特征参数它由轮廓元素的平均宽度RSM [2]表示。
采样长度内轮廓的微不均匀间距的平均值。
微观不均匀距离是指轮廓峰和中线上相邻轮廓谷的长度。
[1]形状特征参数用轮廓支撑长度r MR(c)[2]的比率表示,它是轮廓支撑长度与采样长度的比率。
轮廓的支撑长度是线的每个部分的长度的总和,该长度平行于中心线,并且在采样长度内与轮廓的峰线相距C。
各国粗糙度对照表(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秀文档,欢迎下载)中美表面粗糙度对照表中旧标 ( 光洁度 ) 中新标 ( 粗糙度 )Ra 美标(微米 ),Ra 美国标准 ( 微英寸 ),Ra▽ 4 6.3 8.00 320 6.30 250▽ 5 3.2 5.00 200 4.00 160 3.20 125▽ 6 1.6 2.50 100 2.00 80 1.60 63▽ 7 0.8 1.25 50 1.00 40 0.80 32▽ 8 0.4 0.63 25 0.50 20 0.40 16Ra: 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在取样长度内五个最大的轮廓峰高的平均值与五个最大的轮廓谷深的平均值之和。
在设计零件时,表面粗糙度数值的选择,是根据零件在机器中的作用决定的。
总的原则是:在保证满足技术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表面粗糙度数值。
具体选择时,可以参考下述原则:(1)工作表面比非工作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2)摩擦表面比不摩擦表面的粗糙度数值小。
摩擦表面的摩擦速度愈高,所受的单位压力愈大,则应愈高;滚动磨擦表面比滑动磨擦表面要求粗糙度数值小。
(3)对间隙配合,配合间隙愈小,粗糙度数值应愈小;对过盈配合,为保证连接强度的牢固可靠,载荷愈大,要求粗糙度数值愈小。
一般情况间隙配合比过盈酝合粗糙度数值要小。
(4)配合表面的粗糙度应与其尺寸精度要求相当。
配合性质相同时,零件尺寸愈小,则应粗糙度数值愈小;同一精度等级,小尺寸比大尺寸要粗糙度数值小,轴比孔要粗糙度数值小(特别是IT8~IT5的精度)。
(5)受周期性载荷的表面及可能会发生应力集中的内圆角、凹稽处粗糙度数值应较小。
一般零件只要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就可以了,对于有密封要求的零件部位,通常须同时标注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和Rz(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个人认为,通过切削加工的表面标注用Ra,通过抛光等加工方法得到的表面用Rz表示两者的作用相近, 可相互转化. 根据不同国家其使用情况不同. 国内和北美目前采用Ra, 而欧洲国家一般采用Rz.示意图如下一般的书籍都推荐表面粗糙度大的(12.5)和小的(0.025)用RZ,其余用Ra表面光洁度与粗糙度Ra、Rz数值换算表(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
金属表面粗糙度参数一览表表面粗糙度是指加工表面所具有的较小间距和微小峰谷的微观几何形状的尺寸特征。
工件加工表面的这些微观几何形状误差称为表面粗糙度。
1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按国家标准规定,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参数应在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a)、微观平面度十点高度(R Z和轮廓最大高度(R)项目中选取。
国家标准推荐优先选用R。
有关R、R、R参数的数值如下:(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 a的数值,如表1所示表1轮廓算术平均偏差艮的数值/(2)微观平面度十点高度F Z和轮廓最大高度y的数值,如表2所示表2微观平面度十点高度Rz和轮廓最大高度Ry的数值/ y mR 或R y级别代号艮R 规定值 R 补充系列值1600 1250 ,1000800 630 500400 320 250 1^1 >160 〜320 200 160 , 125 lv 2 >80 〜160 100 80 , 63 fc 3 >40 〜80 5040 , 32 lv 4 >20 〜40 25 20 , 16.0 M 5 >10 〜20 12.5 10 , 8.0 M 6 >6.3 〜10 6.3 5.0 4.0 冃V7 >3.2 〜6.3 3.2 2.52.0M 8 >1.6 〜3.2 1.6 1.25 ,1.00 M 9 >0.8 〜1.6 O.8 0.63 ,0.50 M10 >0.4 〜0.8 0.4 0.32 ,0.25 M 11 >0.2 〜0.4 O.2 0.160 ,0.125 1012 >0.1 〜0.2 0.1 0.080 ,0.063 M 13 >0.05 〜0.1 0.050.040 ,0.032M 14> 0.052表面粗糙度代(符)号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如表3所示表3表面粗糙度代(符)号各级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特征、经济加工方法及应用举例如表4所示表4各级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特征、经济加工方法及应用举例雾状镜面坐标镗床的主轴颈、仪器的测量表面镜面量块的测量面、坐标镗床的镜面轴。
抛光尺寸与粗糙度精度等级对照表
Ra 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max 是在取样长度内最大峰高与最大谷深的高度差
Rmax 和Ra没有直接关系,统计上两者间的关系大概是Rmax = 4Ra
μin是半导体方面的单位与1μm=39.37μin
倒三角是日本的粗糙度,一个三角是是1.6μm,两个三角就是3。
2μm
国标新旧标准对照:
表面光洁度14级=Ra 0。
012
表面光洁度13级=Ra 0.025
表面光洁度12级=Ra 0。
050
表面光洁度11级=Ra 0.1
表面光洁度10级=Ra 0.2
表面光洁度9级=Ra 0。
4
表面光洁度8级=Ra 0。
8
表面光洁度7级=Ra 1.6
表面光洁度6级=Ra 3。
2
表面光洁度5级=Ra 6。
3
表面光洁度4级=Ra 12。
5
表面光洁度3级=Ra 25
表面光洁度2级=Ra 50
表面光洁度1级=Ra 100
以上表面粗糙度单位均为μm,即微米。
抛光尺寸与粗糙度精度等级对照表
Ra 是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偏距绝对值的算术平均值
Rmax 是在取样长度内最大峰高与最大谷深的高度差
Rmax 和Ra没有直接关系,统计上两者间的关系大概是Rmax = 4Ra
μin是半导体方面的单位与1μm=39。
37μin
倒三角是日本的粗糙度,一个三角是是1.6μm,两个三角就是3。
2μm
国标新旧标准对照:
表面光洁度14级=Ra 0。
012
表面光洁度13级=Ra 0.025
表面光洁度12级=Ra 0。
050
表面光洁度11级=Ra 0。
1
表面光洁度10级=Ra 0。
2
表面光洁度9级=Ra 0.4
表面光洁度8级=Ra 0.8
表面光洁度7级=Ra 1.6
表面光洁度6级=Ra 3.2
表面光洁度5级=Ra 6。
3
表面光洁度4级=Ra 12。
5
表面光洁度3级=Ra 25
表面光洁度2级=Ra 50
表面光洁度1级=Ra 100
以上表面粗糙度单位均为μm,即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