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育人实施案例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6
五育融合英语案列
以下是一些五育融合英语案例:
德育:在学习有关家庭和亲情的英语课程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讨论。
让学生们分享他们与父母之间的感人故事,以及如何感恩父母。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学到英语词汇和表达,还能培养感恩之心和孝道。
智育: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逻辑能力。
例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目,让学生们根据文章回答问题。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和逻辑思维。
体育:将英语教学与体育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习英语。
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们进行英语体育游戏,如“Simon Says”(西蒙说)等。
在游戏中,教师可以用英语发出指令,让学生们按照指令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美育:通过欣赏英语歌曲、诗歌和电影等,提高学生的英语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关大自然的课程时,可以让学生们欣赏一些描写大自然的英语诗歌,如威廉·华兹华斯的《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孤独地漫游,像一朵云)。
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在欣赏诗歌的同时,提高英语审美能力。
劳育:鼓励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培养劳动意识。
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制作英语主题的手工作品,如英语贺卡、英语小报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不仅能提高英语实践能力,还能培养劳动意识和
技能。
英语德育渗透案例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一些看似平常却又蕴涵教机的事件,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契机,选择好英语教学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进行有意的教育,使德育在课堂上得到切实的渗透。
记得有一次课上,在教学“My Family”这个内容,我请学生依据实际情况“开火车”说说家人的工作,表现的机会到了,同学们自然不会轻易放过。
“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teacher .”“My uncle is a boss .”气氛挺活跃的。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别别扭扭地说:“My mother is a cleaner .”这位学生的妈妈是一位街道清扫工。
其他学生偷偷地笑,而她则低着头,脸红红的,好像做了什么错事。
于是我说:“是的,你们家人的职业各不相同,有的体面过人,有的默默无闻,但只要是劳动着的就是光荣的,都值得我们尊敬。
”同学们深受教育。
在接下来的歌曲时间里,我请同学们把书上的歌词用实际情况替换,这位同学就这样自豪地唱道:“My father is a worker , my mother is a cleaner , I love them so .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你处处留心,事事用心,你就能够掌握它。
当学生学习上有了畏难情绪,我鼓励学生只有不怕困难,勇于前进才能取得胜利,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当学生遇上问题,我鼓励分工协作、共同解决,培养合作互助的精神;当学生生活上有困难,我发动大家关心帮助,培养互相关爱的风气。
徐长梅
2012年6月10日。
高中英语学科育人案例范文The role of education in shaping the character and values of young people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a crucial aspect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Within the realm of high school education, the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holds immense potential to cultivate not only linguistic proficiency but also the moral and ethical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literary works,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themes, and the hon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can become a transformative space where students are empowered to grapple with the nuances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and develop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mselves 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One of the primary ways in which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can contribute to character education is through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Literary works, whether fiction, poetry, or drama, often serve as powerful vehicles for exploring the human condition, delving into themes of morality, justice, empathy, and personal growth. As students engage with these texts, they are presented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step into the shoes of diverse characters, tounderstand their motivations, and to wrestle with the ethical dilemmas they face. This process of literary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can foster a sense of empathy, as students learn to consider perspectives beyond their own and develop a deeper appreciation for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human experience.Moreover,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can also serve as a springboard for discussions on social and cultural issues that are relevant to the lives of students. Through the lens of literary analysis, students can explore themes of social justice, equality, and the responsibility of the individual within a broader societal context. For example, the study of Harper Lee's "To Kill a Mockingbird" can provide a platform for discussions on racial prejudice, the role of the justice system, and the importance of standing up for one's principles in the face of adversity. By engaging with such themes,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think critically about the world around them and to consider their own moral and ethical responsibilities as members of a larger community.In addition to the study of literature,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also emphasizes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and analytical skills. As students hone their ability to read closely, to synthesize information, and to construct well-reasoned arguments, they are also cultivating the cognitive and metacognitive abilities that are essential for ethical decision-making. The process of craftingpersuasive essays, for instance, requires students to consider multiple perspectives, to weigh evidence, and to articulate their own positions in a thoughtful and nuanced manner. This skill set can then be applied to real-world situations, empowering students to navigate complex moral dilemmas and to make informed choices that are aligned with their values and principles.Furthermore,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can also serve as a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kills, which are crucial for successful collaboration and conflict resolution. Through activities such as group discussions, oral presentations, and peer-to-peer feedback, students learn to express their ideas clearly, to listen actively, and to engage in constructive dialogue. These communication skills not only enhance academic performance but als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producti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ability to navigate the social and professional landscapes of the future.Beyond the specific content and skills covered in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the very structure and culture of the classroom can also contribute to character education. The dynamic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emphasis on respectful discourse, and the fostering of a safe and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 all play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the values and behaviors of young people. When students feel respected, supported, and empowered to takerisks and engage in meaningful dialogue, they are more likely to develop a sense of personal responsibility, a commitment to ethical conduct, and a willingness to collaborate and support their peers.In conclusion, the high school English curriculum holds immense potential as a vehicle for character education.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literature, the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abilities, students are equipped with the tools necessary to navigate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human experience and to become ethical, compassionate, and engaged members of society. By recognizing and leveraging the inherent connections between language arts education and character development, educators can play a pivotal role in shaping the next generation of leaders, thinkers, and global citizens.。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典型案例以下是一个有关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的典型案例:案例名称: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创新教学方法摘要:该案例着眼于如何提高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通过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和活动,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和交际能力的提高。
背景:这所学校是一所位于城市中心的公立小学,拥有500名学生。
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在听说方面存在困难,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解决方案:教师团队开发了一套创新的教学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
以下是该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1. 综合资源利用:教师组织了学校图书馆的英语读本,并引入了一些教育类视频和音频资源,以增强学生的听和说能力。
2. 游戏化学习:教师设计了一系列英语学习游戏,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使用英语卡片进行配对游戏,组织英语角色扮演活动等。
3. 项目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参与英语项目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讲故事和展示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英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合作制作一个英语广播节目或是组织一次英语舞台剧表演。
4. 激励机制:教师设立了英语学习激励机制,例如学习竞赛、评选优秀表现和颁发奖状等,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
成果和影响: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法,学校的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表现更活跃,参与度更高,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明显增加。
同时,学生的听说和表达能力明显提升,英语成绩也有所上升。
结论:该案例表明创新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能力是有效的。
教师团队的努力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
这种经验可以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学生在英语学科上的全面发展。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教育案例基础教育各学科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了英语课堂上的德育教育不能只停留在简单和生硬的说教上,否则,不论教师说得如何动听和感人,学生不但不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增加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
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把教学内容和德育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善于设计学生易于和乐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启发和诱导。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案例(一)在讲授 family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家庭中都有哪些成员,从而引出 father 和 mother。
然后我在启发学生 family所代表的含义,即:F=father,m=mother,i-I,l=love,y=you,也就是Family= father and mother,I love you.让学生感受到了只要爱爸爸妈妈就组建一个幸福快乐的 family,自然地向学生渗透了爱父母的教育。
同时出示父亲节和母亲节,并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两个节日时,你会为父母做些什么,让学生学会感恩。
案例(二)四年级unit4 meet my family中let's talk部分,在教学对话的后部分时,当Amy对Chen Jie说 my family has six people 时Chen Jie提出疑问;six? But that's only five.这样的回答让学生也感到疑惑,这时老师答疑解惑:And my little puppy!并解释还有小小狗,介绍西方国家把宠物看作家庭成员的文化特征,普及在西方家庭中他们喜爱宠物把他们当作家庭成员,为宠物买保险,当宠物生病时会送它们去宠物医院积极治疗,虽然在中国我们不能做到与西方国家一样,但是老师在此应积极教育学生应该爱护动物,在中国设立流浪动物之家,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爱护野生动物促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教师在开展德育渗透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小学英语教师工作案例(5篇)案例一:游戏学习法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发现学生对于单词的记忆效果不佳,缺乏兴趣和动力。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游戏学习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设计了各种有趣的英语游戏,如单词接龙、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英语知识。
结果通过游戏学习法,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记忆效果也明显提高。
学生们更加积极参与课堂,英语成绩也有所提升。
案例二:情境教学法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运用英语进行真实情境对话时存在困难,缺乏实际应用能力。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情境教学法来帮助学生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他设计了各种日常生活情境,如购物、旅行等,让学生在情境中进行真实对话练习。
结果通过情境教学法,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他们在真实情境中的对话更加流利自然,也更加自信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案例三:多媒体辅助教学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对于课堂上的教材内容理解不深,学习效果有待提高。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他使用投影仪和电脑,将教材内容制作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结果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得到了提升。
他们对于图文并茂的教材更加感兴趣,学习效果也明显提高。
案例四:小组合作学习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存在困难,互动和交流不够流畅。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来提升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能力。
他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学习来提高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
结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互动和交流能力得到了提升。
他们在小组中更加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英语口语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
案例五:个性化学习背景小学英语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进度上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进度较快,有的学生进度较慢。
解决方案教师决定采用个性化学习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他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进度,设计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任务,给予不同的辅导和指导。
小学英语学科德育创新案例摘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人类文明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是创造人才的摇篮,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阶梯。
而学生的德育教育应放在学科教学教育的第一位。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结合英语学科的教学特点,适时恰当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板块中,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中,以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三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下面,我将通过几个德育创新案例来说明这个问题。
案例描述:一、案例一:寓思想教育于日常问候中我国自古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谦虚谦让、助人为乐等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在英语教学开课环节中,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的口语互动,让学生从小养成礼貌待人的习惯。
课前问候:T:”Hello, my boys and girls.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Ss: “Hello, Annie. 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T: “How are you, today?”Ss:”Fine/Nice/Good…,and you?”T: “I’m happy/fine……” “So happy to see you.”SS:” So happy to see you, too.”T: “Who can help me clean the blackboard?”紧接着叫一位学生檫黑板或者做其它任务。
T: “Thank you, so much!”然后第一时间对该位学生表达感谢。
在与学生的问候环节或其教学环节中,经常出现“Thank you”“Excuse me”“Can you…”等礼貌习惯用语,教师可利用这些礼貌用语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的习惯,让学生掌握教材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作为老师,在课堂中,我们更应该言传身教,课堂用语讲究文明礼貌,在叫学生回答问题或完成任务时常用“Please”,对于学生的帮忙常说“Thank you”。
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典型案例一种典型的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案例是中国的英语课程改革。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门国际通用语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中国教育部在2001年开
始实施英语课程的改革。
在英语课程改革中,教学目标从传统的注重语法知识和词汇记忆
转变为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也
从传统的教材中心转变为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经验的教材。
此外,改革还引入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多媒体教
学设备、互动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等。
通过这些创新的教学方式,学生
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英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英语课程改革的成果也逐渐显现。
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英语水平
考试中,学生的英语口语、听力、阅读和写作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也有所增加,更多的学生选择参加英语
竞赛和交流活动,提高了学习动力。
这个案例是一个典型的义务教育英语学科教育案例,它体现了教育部门在英语课程改革中的积极探索和实践,以及对学生实际需求的关注。
通过这样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英语科育人案例——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侯镇二中王东玲初中英语科育人案例——英语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创设一种宽松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将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的教学原则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拓展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这是新课标对我们的要求。
英语教学中的思想教育,重在渗透。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学会捕捉和利用各种教育因素,加强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
当我们把德育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的课堂教学时,你会发现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有生命了。
环境教育是当前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内容都可渗透环境教育。
案例描述:教学内容: Module 6 Save our world拯救我们的世界(外研版九年级上册)案例片段1: Unit1( Module 6)学习目标:1学会描述有关环保的句型;2了解环境现状,关心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
导入环节我设计了这样的任务:展示两幅与环境有关的图片:图一,是有蓝天、白云、绿树、清澈的小河、小动物;令人赏心悦目;图二,是布满浓烟的天空,被污染了的河流,垃圾随处可见,令人不堪入目。
首先让同学就这两图进行小组讨论: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Which do you like better ?Why?Do you like living in a house in picture 2?同学们积极性高,张开了热烈的讨论。
很显然没人喜欢图二,这时老师适时导入Teacher:Our world has many problems now and we have only one world,for a more beautiful world ,everyone need to be careful with things bad for the environment 。
Though we are young,we can still do something to help。
拓宽视野创设情境实现学科育人价值——五年级Buying new clothes (P3)教学案例【前端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上海牛津英语教材5AM3U2的第三课时Buying different clothes,围绕Mrs. Liu和Miss Yu 帮Mr. Chen在商店挑选衣服进行教学。
教材主要板块为Look and say:Kitty想要买衣服;Say and act:Kitty在店内试穿购买衣服;Read a story:皇帝的新衣;Listen and enjoy:“波点派对”歌曲。
学生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后能够掌握描述衣服细节的相关词汇如button,zip,pocket,能用核心句型Which … do you like, the … one or the … one? I likethe … one. 对话。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场合,给他人或自己选择搭配不同的衣服,并能描述所选择的服装和理由。
2.学情分析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Buying new clothes”(买新衣服),来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
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对于购物与衣服都有一定接触和学习。
所以在购物的话题上,学生有一定旧知积累,知道购物时的一些基本对话用语,如:与营业员对话时能够用May/Can I … ?来表达需求,并能用Howmuch is it/are they? 来询问商品价格。
在衣服方面,学生们已经积累了部分描述衣物的词汇,如:dress,T-shirt,skirt,blouse,sweater等。
同时也掌握了特殊疑问句的句型结构,如Which … do you like ?Why do you like the…? 等,这些语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为本课时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教师基于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做了调整、整合和丰富,在原有的语言难度基础上做合理的拓宽,带着学生走进更丰富多彩的生活。
课程教育研究 Course Education Ressearch 2018年第15期 外语·外文英语教学中的教书育人探索——《Signs around us》教学课例周 颖(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附属学校 上海 200333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英语学科的育人有区别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
英语教师在教授语言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在拥有民族自尊心的同时,学会接受并尊重异国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成为“会语言,懂文化,能交际”的世界公民。
要实现这个独特的学科育人目标,英语教师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在各教学环节中通过显性的活动和隐形的渗透,培养学生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异同的敏感度,和运用语言时根据目标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
“牛津”版英语教材中富含文化素材的文章。
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努力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并整合相应的文化主题,将散落的文化知识点贯通起来,使英语课变得有滋有味,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充分感受文化的旖旎之美。
【关键词】英语 学科育人 创设情境 德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5-0069-02一、案例背景本案例取自一堂初中英语对话课。
使用的教材是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牛津英语(上海版)七年级(上)》第二模块的第七课“signs around us.”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规则和行为准则以及一些标志的认识。
本课主要是由学生熟悉的标志入手,让学生了解4种不同种类的标志并能看标志说出含义,然后逐步增加一些生活常见的标志,让学生认识。
学生通过此篇课文的学习,不仅学到了英语,还能正确掌握多种标志、标识的含义,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
本堂课针对普通公办学校初一年级学生而设计。
本单元是围绕“标志”这个主题展开的,学生能对每个标志的含义和种类进行描述。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以牛津英语8A M1 U3 Dealing with trouble 为例叶榭学校李冬勤一、案例背景《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性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克服情感态度方面的困难,要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内容介绍8A M1 U3 Dealing with trouble 是上海牛津英语八年级上册第一模块My life中第三单元Trouble的阅读教学材料,第一模块的三个单元都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Unit1 Penfriends和Unit2 Work and play 关系到学生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学习两个方面,Unit3 Trouble 这个单元通过Reading、Listening、Writing和More practice这几个板块向学生呈现了自己和别人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最后是如何解决的。
其中Reading部分的阅读材料Dealing with trouble 是本单元的教学核心,该阅读文章的体裁是日记,通过少年Paul的笔端向读者呈现了一幕精彩的故事:爸爸是如何运用智慧巧妙地让警察抓住小偷的。
文章篇幅较长,叙述方式为倒叙,整个故事的场景较多,教师要根据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帮助学生理清线索,深入分析挖掘关键人物性格特征,启迪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智慧,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理性的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特殊情况。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学年本人任教八年级一班和二班的英语,这两个班的学生是我从六年级开始教的,英语基础很好,学习兴趣浓烈,学习习惯良好,在课堂上能积极参与各类思维活动,能积极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对生活中和学习中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感兴趣,愿意一探其究。
高中英语五育融合案例
以下是一个高中英语五育融合的案例,供您参考:
主题:英语文学中的五育融合
目标:通过分析英语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道德品质、创新能力和健康素养。
活动过程:
1.语言表达能力: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英语文学作品,通过朗读、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2.审美能力: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美、意境美和人物美,提高对文学艺术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道德品质:学生探讨文学作品中的道德主题,如正义、勇气、诚实等,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4.创新能力:学生根据文学作品的内容,创作自己的故事、诗歌、剧本等,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5.健康素养:学生通过参与文学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心态。
总结: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英语文学中的五育融合,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同时也可以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名称:英语Shadow-Picture Lantern
活动目标:
1. 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技能。
2. 通过制作shadow-picture lantern,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活动对象:初中或高中的英语学生
活动时间:一周
活动步骤:
第一天:教师向学生介绍shadow-picture lantern的历史和制作方法,然后分配学生为小组,每个小组需要设计一个shadow-picture lantern。
第二天:学生开始制作shadow-picture lantern。
教师在此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执行任务。
第三天:学生完成shadow-picture lantern的制作后,需要在班级中展示并解释他们的设计。
每个小组的成员都需要用英语介绍他们的设计,包括设计的主题、意义以及制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第四天:学生将他们的shadow-picture lantern带到学校的英语角,与其他学生分享他们的作品和经验。
这是一个提高英语口语技能的好机会。
第五天:教师组织一个shadow-picture lantern比赛,评选出最佳设计。
这个比赛不仅测试学生的英语口语技能,也测试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第六天:教师总结本周的活动,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将英语学习和传统文化相结合。
第七天:学生写一篇关于本次活动的反思报告,反思他们在活动中学到了什么,以及他们如何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技能。
小学英语教师先进事迹:真诚育人小学英语育人案
例
某小学的英语教师李老师在教学中展现了真诚育人的优秀品质,让学生们在她的教育下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案例一:李老师注重师生互动
在课堂上,李老师始终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她总是积极地鼓励学生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她会主动提问学生,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并且耐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
这种互动让学生们感到自己的意见被重视,增加了他们自信心,提高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案例二:李老师耐心辅导学生
李老师发现有些学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于是她特别给予他们额外关注。
她会与这些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和疑惑,并耐心解答。
在课后,李老师会与这些学生一起制定学习计划,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通过李老师的引导和关心,这些学生逐渐建立起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取得了学习上的进步。
案例三:李老师注重学生的综合发展
李老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英语知识的传授,她还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活动,例如英语角和英语演讲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获得了锻炼口语表达和团队合作的机会,提高了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同时,李老师也会鼓励学生参加英语竞赛,并为他们提供相关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取得优异的成绩。
这些事迹展示了李老师在教学中的真诚与关爱,她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耐心辅导,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李老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她的教育方式为学生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和成长。
高中英语备课中的优秀案例分享在高中英语备课中,发现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优秀案例,这些案例展示了教师们如何运用创新和热情,为学生创造丰富而深刻的学习体验。
首先,有一位老师以其独特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她就像一位智慧的引路人,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
通过引入戏剧元素和实地考察,她使得英语学习不再是单调的课堂学习,而是一个生动而充满情感共鸣的过程。
这位老师把每一个课堂都变成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她的学生们如饥似渴地追随她的脚步,享受着语言学习的乐趣。
另外,还有一位教师以其丰富的多媒体技能和创新的教学方式为人所知。
他像一位艺术家般精心雕琢每一堂课的内容,通过视频制作、虚拟实验室等现代技术手段,将抽象的英语知识呈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更是技能的培养和情感的沟通。
学生们在他的引导下,不仅学会了语法和词汇,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老师通过跨学科的整合,让英语学习融入到更广阔的知识网络中。
她像一位策展人般,将文学作品与历史、社会学等学科结合起来,让学生在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的同时,深入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脉络。
她的课堂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的能力,使他们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更为丰富和深刻的体验。
总的来说,这些优秀的备课案例不仅仅是教学技巧的展示,更是教育理念的体现。
这些教师们通过创新和热情,不断探索和实践,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充满可能性和成长空间的学习环境。
他们的经验不仅值得其他教师借鉴,更为整个教育界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教育不应止步于传授知识,更应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让他们在学习的旅程中收获无限的可能性。
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师育人实践案例一、问题知识传授和精神成长真的能在学科教学中并驾齐驱吗?众所周知,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接受教育主要来源于班主任和学科老师,很多人认为,学科老师负责学科知识的传授,而思想教育则是班主任的事情,其实这是一种误区。
全员导师制的推行,把育人工作推向了一种全新的局面:其主要内容强调全体教职工都是导师,参与育人工作,导师应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那么在我们英语教学中,如何在语言习得的同时帮助学生解决思想、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困惑,教师导学的同时真的能导心导学吗?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破题笔者结合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语篇“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梳理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思想行为或心理问题现象,以学习过程中重要环节作业问题为例,试图通过教学情境设置、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活动评价等策略,走出学科本位、应试教育的传统,融思政教育和学科教学为一体,在导学中导心导行,助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三、案例实践(一)语篇主题范畴中的学生行为情境话题2022年新版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英语课程内容语篇主题主要分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范畴。
其中,“人与自我”以“我”为视角,设置“生活与学习”和“做人与做事”等主题群;“人与社会”以“社会”为视角,设置“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文学、艺术与体育”“历史、社会与文化”和“科学与技术”等主题群;“人与自然”以“自然”为视角,设置“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范”和“宇宙探索”等主题群。
各主题群下设若千子主题。
结合初中学生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高频思想行为或心理问题现象,我设置了以下情境话题:(二)英语课堂中的导师育人实践案例本案例属于主题范畴“人与自我”中的“生活与学习”子主题。
相关情境话题为:Homework problem.对于学生来说,未能完成或者未能很好地完成作业,这种现象屡见不鲜,老师教育了N 遍,效果不甚理想,how to solve this problem?是否要采取学生非常抵触的联系家长,如他们所说的“向家长告状”?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英语学科育人实施案例Wonderful places, wonderful life——以Oxford English 4A M3 U2 My favourite place为例松江区方塔小学宋娅【案例背景】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学生在积累学习经验、形成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养成积极的学科情感,增强文化理解,初步具有全球视野,并认同语言文化差异,提升语言自觉。
英语新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师生共同探求新知、形成能力、体验情感、感受文化的过程。
在我们进行语言教学的同时,更要重视英语学科育人价值的体现和渗透。
1以Oxford English 4A M3 U2 My favourite place为例,本课时在关注学科育人方面进行的一些实践。
【教学设计说明】Oxford English4A Module 3的教学主题是:Places and activities, 教材上分为三个教学单元:In our school, Around my home和In the shop。
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作为体现Places and activities的载体,让学生根据身边不同的场所及活动进行观察和介绍,能运用语言、初步掌握阅读并获取关键信息,表达对身边事物热爱之情。
一、教学对象分析1. 本班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浓厚,课堂表现积极。
但学生缺乏自信,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教师鼓励学生多表达、多表演、多参与,旨在体验语言学习的乐趣,提高语言交流的自信心。
2. 本节课话题与场所相关。
学生已经会用like, can描述场所及表述自己喜欢的活动;会用How/What询问事物的具体信息,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
3.本课时整合了Unit2的语言知识,其中There be句型和方位介词的表达对学生而言还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创设语境给学生提供立体方位空间,让学生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能力。
1朱浦,上海市中小学英语应用性阅读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2011二、单元整体设计说明本节课的话题My favourite place选自M3U2 Around my home单元的第三教时。
在进行单元整体设计时,教学设计重点关注单元分课时之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关注各课时之间的联系,关注知识的推进、学生能力的推进和情感的推进。
因此本单元教学内容划分为三课时,即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rhood,My favorite place三个分话题。
通过三个课时的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对家的整体认识,让学生在了解感受自己的居住环境过程中,习得语言,内化语言,提升语用能力。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感知理解核心词汇street,road, city,supermarket, shop, 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 some 等。
正确运用句型W here is…? Is there…/Are there…?询问居住小区环境的特征,感受家的美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为:在语境中进一步理解运用核心词汇street,road,city,supermarket, shop, 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 some等,同时感知理解拓展词汇bakery, clothes shop等。
能运用There is/ are…… can… can also… 描述居住社区的环境和设施。
第三课时主要教学目标为:在第一、第二教时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核心词汇street,city,supermarket,shop,restaurant,post office,near,next to,between,many,some等。
巩固拓展词汇bakery,clothes shop等,理解词汇favorite的含义。
综合运用句型My favourite place is…It is beside/ in front of/ behind/between… There be…I can…I can also…What a/ an… place!描述自己家周围喜欢的一个的地方,体验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三、本课时设计说明整体思考教学设计,凸显语用情感体验。
本课时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三教时,学生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了解居住环境给人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在语境中进一步提升语用能力,体验感知,提升情感。
本课时教学设计主要关注以下方面:1. 教学设计基于教材重组教材内容,遵循TCLLU原则,注重挖掘并有效整合教材原有的信息和知识点。
如Jill 和Alice所居住小区的地图设计和道路的名称均来自教材Lookand say的已有内容, 地点名称的确立如Nice Garden 和Yummy Restaurant来自Say and act的插图。
文本语言的组织注重整合本单元的核心词汇和非核心词汇,如also,地点名称和方位介词等。
同时小区居住环境特色设定兼具一定的人文气息和城市特色,如关于 a quiet neighbourhood 和a busy neighbourhood在社区中的地点分布。
2.语言知识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关于场所的描述,介绍场所涉及到的知识点为name 和location。
学生在第一、第二课时的学习中对于这两个知识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对于方位介词在实际场所中的运用还有一定的难度。
通过第三课时的学习,让学生观察图片,从平面的理解过渡到较为真实具体的生活空间,立体感知方位,将教材上的语言知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描述场所进行的活动和表达自己的真实是情感做铺垫。
3.教学过程关注推进1)Pre-task:巩固复习,引入话题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时,在课的Pre-task阶段,组织学生复习巩固前两个课时内容,即My new home,My nice neighborhood。
通过对话,初步感知词汇favourite,引出本课话题My favourite place,整体初步感知文本主要内容,捕捉核心信息favourite。
2)While-task:语篇带动,关注情感①关于Jill’s favorite place。
教师引导,训练学生思维,模仿朗读,在问与答中逐步呈现语言My favourite place is...There is/are.... It is beside/ / behind/ (I)can… I can also… What a/ an …place!②关于Alice’s favorite plac e。
教师尝试让学生根据听到的信息组织语句,在回答过程中形成语段My favourite place is…There is/are…. It is beside/ behind/… I can… I can also… What a/ an …place!表达自己的情感。
3)Post-task:综合运用,尝试语用在课的Post-task环节,教师示范,让学生感受教师的居住环境。
随后小组分享交流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
4)Assignment:学会分享,感受生活有效的作业应具备三个要素即:延续性、操作性、检测性。
依据这一原则,在本节课的Assignment 中,要求学生流利地朗读本节课所学的文本内容,并通过秋游的契机,让学生尝试用英语描述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并相互分享,进一步感受生活环境给不同的人带来的乐趣。
【案例片段与思考】情境一(While task):Jill’s favourite placeStudents sing a song “Let’s go to the garden”.T: What is in the garden?S1: There are many flowers and trees. Look, the flowers are so beautiful. The trees are so tall.S2/3/4: There is a …T:What can Jill do in it, can you imagine?S1: Maybe she can smell the flowers. Umm, so nice!S2/3/4: I think she can …T: Look, what can Jill do in the garden?S: She can smell the flowers. She can also play on the swing.T: Is she happy in the garden?S: Yes.T: Listen, what does she say?S: Yippee, what a nice place! It is my favorite!本片段选自While-task中的情景一:Jill’s favourite place。
围绕本节课主人公之一Jill,介绍Jill’s favourite place,学习过程主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视听结合,获取信息;歌曲编唱,体验感受;模仿朗读,理解句文。
在形式多样,层层递进的内容推进中,逐步激发学生情感。
情境二(While task):Alice’s favourite placeT: Jill has a favourite place. What about her classmate, Alice? What is her favourite place? Where is it? What can she do there? And how does she feel? Do you want to know?S: Yes.T: Now, let’s listen and choose.T: let’s have a check.G1: What is her favourite place?S1: Her favourite place is Yummy Restaurant.G2: Where is it?S2: It is between the supermarket and the bakery.S: What can she do there?S3: She can eat nice food at the table. She can also taste some snacks. Umm, so yummy!T: Now can you be Alice and introduce your favourite place?S1, S2 show their passages.T: Wow, Yummy Restaurant is really a great place!此片段选自While-task中的情景二:Alice’s favourite pl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