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78.00 KB
- 文档页数:3
八年级物理下册《8.1 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8、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知道力和运动的关系的发展过程、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3、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方法、4、再次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的过程、【学习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的惯性【学习难点】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方法。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利用25分钟时间预习课本p16—物理规律往往隐藏在众多表象的茫茫迷雾之中,而科学研(探)究就像穿透这迷雾的明灯,引导着探索者到达真理的彼岸。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就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
(2)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
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
上述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
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3)伽利略得出: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它物体的作用,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伽利略由此开创了实验和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课后反思】【课后训练】完成练习册的相关作业。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2.知道什么是惯性,了解惯性现象的解释,还有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能力目标:1.通过斜面小车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2.通过实验分析,初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分析、概括、推理).情感目标:1.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对学生进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育.【教学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解释惯性现象。
【教学难点】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3.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方法】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得出来的,所以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转换法及控制变量法。
【教学资源】课件、斜面、木板、棉布、毛巾、小车、粉笔盒、白纸等。
【教学过程】去推它。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物体要运动,需要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吗?这是一个运动和力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在2000多年前人们就对它进行了研究,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历史。
1、历史的回顾20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根据当时人们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提出一个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
这种观点的提出是很自然的。
我们从周围的事情出发,很容易就会得到这个结论。
如车不推就不走,门不拉不开等。
这种观点统治人们的思想有两千年。
直到17世纪,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才指出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他分析到:运动的车停下来是由于摩擦力的原因,运动物体减速的原因是摩擦力。
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没有加速和减速的原因,这个速度将保持不变。
这里所指的减速的原因就是摩擦力。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没有摩擦,那小球会怎样?)为了证实结论的正确,他设计了一个理想实验,下面利用一个跟他的理想实验装置相似的实验向大家介绍一下伽利略的实验。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
2.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种重要方法。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知道什么是惯性,能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教学重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难点: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流程: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观察课本P100图,思考相关的问题。
这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的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与同学交流。
二、牛顿第一定律1.自学课本,了解伽利略观点。
2.科学探究(1)将滑块放在斜面上,放手让滑块滑下,到水平面上后会立即停止前进吗?猜想:你认为滑块在木板上前进的距离远近与哪些因素有关?影响滑块前进距离的因素(2)思考:如果要研究滑块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和水平面对它的摩擦力的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你能设计出一个研究方案吗?学法指导:让其它因素相同,通过改变水平面的情况(即让滑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运动),再比较前进的距离与摩擦力的关系。
相同因素包括改变的条件(3)实验中应观察哪些现象?比较哪些量?你能设计一个记录表格吗?(4)分别实验,观察、记录、完善表格。
(5)思考分析:a、三种表面谁光滑,摩擦力最小?从三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怎样的描述?。
b、若表面更光滑,则滑块所受摩擦力将 ,前进距离 ,速度减小的程度。
c、若表面光滑到摩擦力为0滑块会怎样比较推理的结果,能得到结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会。
想一想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会。
至此牛顿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
3.思考讨论:该定律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吗?这种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得到理想状况下的结论,也是研究物理的一种方法.4.小结:回顾定律的得出过程。
作为举世公认的、最卓越的科学巨匠,牛顿仍谦逊地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
2019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围绕物理规律的发现和发展展开,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品质和敢于置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成为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素材。
另外,实验的验证和生活现象的列举是本节课必需要的。
适当介绍一些物理学史的知识,通过对大量实例的分析,让学生真正理解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先是介绍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发展历史,并着重讲述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重要的实验思想。
在此基础上引入牛顿第一定律、分析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引入惯性概念,利用惯性知识分析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强化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定律的基石,正是因为它破除了长达近两千年的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才导致牛顿第二定律得出。
与此同时,它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这些极富成果的科学概念,成为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
另外,伽利略的研究过程蕴涵了重要的科学方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领会牛顿第一定律的含义,充分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实验基础和推理过程,展示伽利略斜面理想实验的猜想依据、推断结果这一思维过程,通过教学让学生明确运动和力的关系,提升对力、惯性、质量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惯性是学生学习运动和力的基础,因其抽象难懂而成为难点。
新课标中本节内容对学生有以下基本要求:1.了解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论述及存在的错误。
2.认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关系的思想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作用。
3.知道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4.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有关现象。
5.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6.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
【教法分析】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设疑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
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通过演示实验和自主探究实验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第一节牛顿第必定律一、学习目标1. 经过实验,认识牛顿第必定律;2. 用物体的惯性解说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二、重难点要点:经过实验认识力与运动的关系;理解牛顿第必定律.难点:对惯性的理解;应用定律解说现象.三、知识回首力的作用成效:力能够使物体产生形变,也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四、教师预设问题(一)力与运动的看法之争以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拥有这样的看法:力是保持物体运动的原由.而意大俐科学家伽里略经过实验剖析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是阻力让物体的运动停止了下来.问:经过前方学的知识或许事实经验,请用自己的话简述一下谁的看法是正确的?答:伽利略的看法是正确的,因为假如没有阻力,运动的物体就不会停下来。
(二)实验研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此刻我们来演示一个实验,伽里略也做了近似的实验问:1 . 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其目的是让小车在粗拙程度不一样的表面上开始运动时获取同样的速度。
2 . 一般人的思想都限制在直接比较小车在不一样表面上运动的距离不一样,但科学家们却能发现──物体运动的表面越圆滑,同样状况下物体遇到的阻力就小,所以物体运动的距离越长;并由此推想出进一步的结论,运动的物体假如不受外力作用,它将向来做匀速直线运动。
(三)牛顿第必定律1.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总结了伽里略等人的研究成就,归纳出了一条重要的规律,即牛顿第必定律:全部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2.牛顿第必定律不是 ( 填“是”或“不是” ) 直接经过实考证出来的,但经受住了无数的实践查验,所以牛顿第必定律已经成为公认的物理学基本定律之一.3. 牛顿第必定律揭露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由.(四)惯性1. 我们把物体保持本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包含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能力), 叫做惯性.2.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相关 .3. 惯性不是 ( 填“是”或“不是” ) 一种力,所以“惯性力”和“惯性作用”这些说法都是不正确的.例:坐在正内行驶的汽车车厢内靠左边窗口的乘客,忽然感觉座椅靠背向前压了自己一下,是因为汽车忽然加快;当汽车刹车时,身体将向前倾(填“前”或“后”),当汽车向左拐弯时,身体将向右边倾.三、当堂检测A.立刻停止B.改变运动方向C.先慢下来,而后停止D.做匀速直线运动2. 惯性是造成很多交通事故的原由,以下不是为了防备因为惯性而造成交通事故所拟订的交通规则是( C )A.某些路段要对灵活车辆限速B.车辆迅速行驶时要保持车距C.车辆要右边通行D.小型客车的驾驶员一定系安全带3 . 飞机空投救灾物质时要想命中目标,扔掷点应选在(C)A.目标的正上方B.目标的左、右方扔掷均可C.靠近目标正上方时提早扔掷即可D.远离目标正上方时扔掷即可动下去四、问题拓展1. 对于牛顿第必定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B )A、直接证明牛顿第必定律的实验是做不出来的, 所以该定律不可以必定是正确的B、直接证明牛顿第必定律的实验固然不可以做出来, 可是能够经过科学推理而得出,所以该定律是正确的C、直接证明牛顿第必定律的实验是能够做出来的,所以该定律必定是正确的D、采用优良的资料,必定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该定律2.惯性有益也有弊,以下实例中属于惯性对人们有益的是(D)A.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简单跌倒B.大雾天在高速公路上,因为一辆车忽然停止造成几十辆车追尾C.汽车上的司机和前排乘客都一定系上安全带后,才能驶上高速公路D.体育课上推铅球时,铅球出手后不再受推力,却仍旧能够向前运动3 . 静止的小车上有一个水平搁置的瓶子,瓶内水上有一个气泡(如下图),当小车由静止忽然向右运动时,气泡将相对于瓶子向B端运动。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及防止惯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理想实验的实质。
2.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救灾身边。
3.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
【教学难点】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准备】学生每组需要:斜面、棉布、毛巾、小车、木块、盛满水的口杯、气体惯性演示器(附件2)。
【教学过程】容人们是如何判断力的(设(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问】1.视频中的人物为什么能“悬浮”在空中或静或动?影视作品毕竟是艺术加工后的东西,接受它的启思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的情况不受力的情1【跟踪练习2】(幻灯片投放)释放后的篮球会在地面上不断地弹跳,假设某时刻它突然不再受力了,试分析它的运动情况。
【跟踪练习3】(幻灯片投放)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如果这个在没有受力的环女主角“谁受到了弹簧2.可见,运动的物体有种性质:不受力时,将保持【过渡】待里面储存到适量的烟雾后即可实验。
观察当条件改变时研究对象(或其中一部分)是否受力,受力,则指出该力对其产生的运动,而锤头由于惯运动的,是,安全带会给改变这种运动状态,木块底部受到了力,部由静止变为向前运动,而木块的上部课堂检测布置作业课后完成并上交【板书设计】第5节牛顿第一定律【教学反思】 一、两点心得1.牛顿第一定律向人们揭示了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情况,但在施教中如果一味的围绕着“不受力作用”这个条件进行推理,往往会显得有些乏力,在实验完成并加以科学想象后,及时地加入“反”证可能会使得推理显得更全面。
2019-2020年八年级物理下册 8.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3)运用惯性概念,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过程与方法(1)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通过活动体验,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教材分析重难点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重点)2.运用惯性概念,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难点)教学设想教法三主互位教学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具小车,斜面,毛巾,纸板等课堂设计一、目标展示(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2)知道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知道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二、预习检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或_______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通常又叫做________定律。
2.惯性(1)物体具有保持________________运动状态或________状态的性质,叫做物体的惯性。
(2)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固有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________有关,而与其它无关。
三、质疑探究(1)阅读课文第17页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记录:(2)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进行试验与收集数据: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毛巾棉布木板3、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2)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四、精讲点拨1.课文图所示,如果像图中那样用尺迅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落在何处?________(2)让同学们谈一下乘坐公交车,公交车启动、刹车时身体的感受。
第八章运动和力本章设计本章是在前面对力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和物体的受力情况间的关系,在物理学上把本章内容称为动力学,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也是整个经典物理理论的基础。
正确地理解惯性的概念,理解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学习的重点,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摩擦力的研究中运用假设法,对这些方法要让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本章要做好有关实验,在实验中体会物理学习的收获。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学习就是对运动分析的基础。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整体设计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是牛顿物理学的基石,力学的第一原理,它破除了长达两千年以来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本身还包含着力、惯性和参考系的科学概念,是物理学理论的支柱和基石.在教学中,不能把它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它意在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发现和发展.本节课采用的理想实验法,在物理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教学重点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教学难点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课时安排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过程与方法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地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2.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课前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知识准备:力的概念及力的作用效果.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历史的足迹。
《8.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含义2.理解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3.知道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4.能分析惯性现象在生活中的利用和危害【课堂合作探究】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器材:斜面、木板、棉布和小车实验步骤:将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观察小车滑行的距离。
(控制变量法) 结论:平面越光滑,受到的阻力,小车运动的距离,速度减小得。
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
历史回顾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他认为物体只有在外力的推动下才能运动,外力停止,运动也停止。
伽利略提出了质疑: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会一直运动下去。
二、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概念:(2)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三、惯性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一直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其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1.概念:叫做惯性。
2.惯性的理解3.生活中的惯性现象4.惯性的危害(1)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向前滑行一段距离,造成交通事故。
(2)汽车刹车时,由于人的惯性,公交车里的人会向前倾倒。
(3)人在快速奔跑时,脚被树枝等绊到后摔倒。
(4)公交车突然加速人容易摔倒……5.惯性危害的防范【课堂检测】1.关于惯性,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B.射出的子弹离开枪口继续高速前进,是因为子弹受到惯性的作用C.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继续前进是由于汽车的惯性大于它受到的阻力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2.如图(a)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b)所示的现象。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物理下册8.1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导学目标: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物体的惯性。
导学过程:
一、预习案
1、日常生活你见过哪些阻力对物体运动有影响的例子。
2、什么是惯性及惯性现象:
二、探究案
自主学习一: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学生观察教材P16篇头图,一个中学生玩滑板车的情形,思考以下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物体不会运动。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俐略认为: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没有力物体也能运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分别结合玩滑板车和生活中观察到的类似现象进行思考形成各自看法,思考他们的看法谁对。
自主学习二:牛顿第一定律:
实验探究:(1)给水平面铺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2)让小东从斜面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3)记下小东在不同表面上运动的距离。
实验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自主学习三:惯性及惯性现象
演示:小纸条上压重物,放在水平桌面上,快速抽去纸条,发现什么现象?
讨论:①火车作同速直线运动,坐着的人竖直向上抛苹果,它还会落回手中?
②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棋子,将会看到什么现象?上述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结合牛顿第一定律
归纳2:惯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物体保持原运动状态: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2)惯性是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惯性,与__________有关。
(3)用惯性知识解释以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惯性的利用和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伽利略对物体的运动研究结果是: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力的作用,物体将保持____________,永远____________。
2、我国道路交通法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当速度达到100__________,行车间距不得少于100m,这是为了防止机动车紧急制动后不能立即停下来造成交通事故。
不能立即停下来是由于机动车具有___________;最终停下来是因为受到___________的作用。
3、静止的火车车厢内的桌面上放有一小铁球,当火车突然由静止开始向前开动时,铁球将向____________运动。
当铁球突然向前滚动时,表明火车在____________运动。
若在行驶的火车车厢内的桌面上小铁球保持静止,这说明火车在做____________运动。
4、洗衣机脱水时,衣服和水被一起甩出,当碰到桶壁时衣服会____________,但衣服中的大量水分因为具有____________,还要继续____________,所以水和衣服会脱离开来,从而达到脱水的目的。
5、如图所示,教室里悬挂的电灯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它受到的所有外力突然全部消失,它将()
A、加速下落
B、匀速下落
C、保持静止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6、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坐在小汽车前排的驾驶员和乘客都必须在胸前系好安全带,这主要是为了减轻下列哪种情况可能出现对人体造成伤害()
A、车速太快
B、车速太慢
C、突然启动
D、紧急刹车
7、有一热气球以一定的速度上升到某一高度时,突然从气球中掉下一物体,这个物体离开热气球后将()
A、继续上升一段距离后下落
B、立即下落
C、以原来的速度上升
D、以上说法都不对
8、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对跳远运动员来说()
A、向西方跳最有利
B、向东方跳最有利
C、向西和向东跳都一样
D、无法判断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