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和对策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5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改革开放给中国的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但同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不同人群分配的不平等开始显现并呈扩大趋势,尤其是近几年新生低收入群体的出现,贫富悬殊、城乡差距、地区落差成为富民路上的现实难题,也是未来一段时间内不可回避的问题。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应该受到学界和政府相关部门更多的关注。
所谓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居民之间按照同一货币单位或实物单位所表示的收入水平差别以及居民收入在社会总收入中占有比重的差别。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形成途径有二:一是合法收入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指人们在现行法律制度框架内通过合法、正常的途径而获得收入,如职业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等;二是非法收入导致的收入分配差距,指违反现行法律法规或制度规定,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收入而导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此外。
有些专家学者还做了第三种划分: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的“灰色收入”导致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指享有特权的人利用权利之便,在不违法的情况下获得额外利益而导致的收入差距。
这种收入合法但不合理。
一、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2005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在我国首次构建“居民收入分配预警系统”,试图以此来取代过去一直借用的基尼系数,以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我国收入分配关系的实际状况。
这一预警系统框架以居民收入分配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数理统计方法为分析手段,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从安全到失衡划分了“蓝灯”、“绿灯”、“黄灯”、“红灯”4个阶段和相应的警戒值。
“黄灯”(警戒值为70分)表示收入分配关系进入警戒状态;“红灯”警戒值为60分,表示收入分配差距完全处在不合理的状态,容易产生各种社会不稳定现象。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该预警系统测算出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评分从1980年的80分左右下降到2003年的72.7,接近“黄灯”警戒线。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原因及对策建国六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近几年的GDP增长率排在世界首位,2007年的GDP S、量排在世界第四位。
但我们在充分肯定已有成就的同时,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它是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不相符的,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相背离的。
我国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是由许多政治、经济、社会因素共同造成,其中,与国家的收入分配政策密切相关。
一、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收入分配政策因素分析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同时改革收入分配政策,以满足社会各因素分享经济发展利益的要求,并提高社会生产的积极性。
伴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并由此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犯罪率上升、劳动者的积极性受挫、社会需求不足等。
收入分配差距问题日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生活的重大问题,直接影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一) 在初次分配领域1. 以效率为先的政策改革开放前,我国生产力水平较低,社会经济发展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行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每人都可以分到“蛋糕” ,但由于份量太小,使得大家都吃不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发展为中心,适当调整所有制形式,允许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存在,与此相适应,在收入分配上允许先富,先富带动后富;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允许生产要素参与社会分配,这一系列体现效率优先的政策极大地调动了社会的积极性,使经济快速发展。
但由于人们的个人能力、勤劳程度、对社会生产要素占有量以及地区、行业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又由于积累优势,产生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马太效应” ,使得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2. 工资性收入较低,工资增长较慢我国的初次分配程度较低,主要表现在工资收入占GDPt匕重较低,工资增长较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但我国居民的工资增长却没有与经济增长相协调。
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和对策本文围绕我国居民收入、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地域收入呈现的差距现状进行分析,对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形成原因从历史、经济发展、自然、政策方面进行剖析,提出改变城乡分治现状、加大国家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方面改变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收入显著增长。
但是,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个人财富贫富悬殊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一)居民收入现状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以北京为例,2002年北京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29元,比2001年增长7.3%,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349元,增长16.7%;收入比由上年同期 3.29/1扩大到现在 3.47/1。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6扩大到2000年的0.32,农村居民纯收入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1上升到2000年的0.35。
(二)城乡收入现状城乡收入差距日趋拉大。
以四川城乡居民收入为例,1978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7.1元,二者比为2.66/1;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50.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987元,二者比为3.2/1。
2001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为6860元,农村居民为2366元,如将城市居民享有的优惠和隐性福利折算成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6/1。
(三)行业收入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以南京为例,2002年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1216元,行业最高与最低月平均工资相差1547元,两者比为3.6/1,而2001年为3/1。
电信、烟草等垄断行业收入增长较快,增幅达35.5%;其他一些行业增长较缓,其中地质勘探、水利管理行业最低,仅为3.6%。
(四)地域收入现状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五位地区是:浙江10464.67元,广东10415.19元,福建8313.08元,江苏7375.10元,山东7101.08元。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现象、原因、危害、对策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现象、原因、危害、对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举世瞩目,但也面临着国内收入分配差距扩大问题的困扰,使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研究现阶段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危害,并据此制定实现收入分配差距合理化的对策,有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
一、收入分配差距在扩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我国职工整体收入水平在不断提高,年平均工资从1978年的615元提高到2005年的18405元,增长近30倍。
据国家年度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9229元。
但是,企业职工工资增长缓慢、横比工资水平过低,却也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1、80%的职工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据全国总工会2005年对10个省份中的20个市(区)1000个各种所有制企业以及1万名职工的问卷调查,2002年至2004年三年中,职工工资低于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人数占53.1%,比上一个三年(1998年~2001年)增加了28个百分点;只有当地社会平均工资一半的占34.2%,比上一个三年(1998年~2001年)增加了14个百分点。
更有甚者,还有12.7%的职工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这次调查还发现,2002年至2004年三年中,港澳台企业平均效益增长33%,而职工工资增长为零,企业巨大的经济效益,在职工收入上没有一点体现。
而据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对天津等5个城市的纺织企业调查,90%的企业职工工资三年分文未涨。
据北京市劳动保障局编?出版的《2007年北京市劳动力市场指导价位与企业人工成本状况》一书提供的资料表明:北京市2006年7月实行的最低月工资标准为640元,这还是提高后的标准。
2006年北京市的年平均工资为36097元,但有60.7%职工达不到这个平均数,较高平均工资是由人数占少数的高收入阶层的权数拉起来的。
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
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公布的几组数据显示, 1997年至2007年在GDP比重中政府财政收入中从10.95%升至20.57%,企业盈余从21.23%升至31.29%,而劳动报酬从53.4%降至39.74%;2008年208家企业高管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从2006年6.72倍扩大至2008年17.95倍;2008年全国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工资1423元,其中尤以农民工居多。
收入分配差距持续扩大,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一、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1、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经济增长。
一是收入分配持续扩大导致内需不足。
一般情况是最高收入阶层收入增长速度显著快于中低收入者,而高收入者本身收入增长中用于消费的比例低,即消费边际倾向低的群体占有了更多的经济增长带来的收入;而低收入者收入增长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高,但消费边际倾向高的群体收入增长慢,其结果就会形成 “有钱的人不想消费,想消费的人没钱”的局面,严重制约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二是收入分配持续扩大会使经济的激励机制失效。
收入分配失衡会使部分低收入者丧失对工作的热情和创造的激情,影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经济结构调整。
2、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
提高消费水平,扩大消费需求,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始终是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
由于消费需求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变量,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由于收入分配失衡,形成“内需不足——依赖出口——低价竞销——利润低下——工资增长缓慢——内需不足” 的发展模式,使低收入劳动者难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不利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实现。
3、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稳定、进步。
一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使部分经济困难的群体产生心理失衡和被剥夺感,易发群体事件,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收入分配差距过大会使部分低收入者长期得不到基本的生活、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的支撑,透支他们的未来,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将会越来越差,整个社会就可能陷入“富者愈富、穷者愈穷”的恶性循环。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成因及对策一、门槛拉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现状中国社会发展与经济进程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功,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不断提升。
但是,由于现代市场经济的不同基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加大,主要原因是城市居民家庭拥有更多的教育和职业、技能、身份和地位等资源,而农村居民由于地区的落后和基础设施的不足,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
二、社会制度不完善: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之一社会制度不完善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大的原因之一。
由于我国的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等体制问题,农民无法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和发展机会,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此外,城乡教育差距,医疗保健差距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落后也直接影响到农村居民的自我发展和收入增长,这些都是制约农村发展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问题。
三、劳动分配体制不合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之二我国的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城乡劳动者之间的劳动报酬差距逐渐拉大。
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城市居民通常拥有更多的技能、工作经验和知识,因而更容易找到丰富的工作机会,而农村居民则更多地是单一的劳动力市场,其工作机会也存在着缺失的情况,因此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极度受限,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越来越大。
四、缺乏科学技术和创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因之三现代科技和医疗制度的发展已经是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的例子,但是,这些发展并没有促使我国的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缩小。
一方面这反映了我国科技制度的局限性和未来的改进空间,另一方面,这也表明贫困人群可以从科技和医疗技术的创新和实现中受益更多,科技和创新的发展修正失衡,规划和政策工作的改进也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五、一些应对策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为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制定一系列扶持和发展计划,并引导有劳动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农民尽快融入城市经济。
同时,积极发展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多种联系,增强双方良性互动和共赢能力,建成以融合和合作为核心的城乡关系,并搭建实现城乡收入平等的长期机制。
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与治理措施研究收入差距扩大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全球范围内都是如此。
收入差距扩大虽然是市场竞争、技术进步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也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稳定因素,加剧社会矛盾,甚至威胁社会安定。
因此,探索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研究治理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十分必要。
一、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1.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完善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开放程度的深化,各类企业和人才在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具有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的顶级人才和企业受到市场的高度评价和回报,而其他人才和企业则被市场所淘汰。
因此,在市场机制下,差距越来越大。
2.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传统的劳动力市场渐渐失去了毕业生的青睐,大量的人才涌向了金融、科技和互联网行业。
而且,近些年随着国家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部分传统行业收入水平在下降。
这些都导致劳动力市场分化,一些行业的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加大了收入差距。
3.教育背景教育背景是一种重要的人力资本,接受过更高教育的人群通常在工作中更受欢迎,也更容易取得更高的工资。
而基层劳动者多为农村出身,由于教育资源不足,受到了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限制,也影响了其职业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升。
4.社会福利社会福利对于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很大的影响。
在相同的工作条件下,社会福利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本人所得。
对于一些在生活中遭遇困境的人,如失业人员、残疾人和老年人等,国家应当增加相关福利政策,缩小其与其他白领们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二、治理措施研究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应对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时,教育是一个重要的关键词。
面对社会收入差距问题加大的问题,我们应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教育投资力度,尤其是在教育资源均衡化布局、地区差距和经济水平差距大的地区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切实促进人才素质平衡。
2.加强社会保障在国家级层面上,应当为群体的福利进行良好的保障。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缘由与解决路径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是渐进的方式,即“增量改革”。
增量改革实现了改革和增长的同步进行,国民经济高速增长,克服平均主义和做大“馅饼”两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收入分配均等化程度很高,改革之初基尼系数比世界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要低。
一、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概括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一是总体收入差距明显扩大,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三是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较明显,四是垄断部门和竞争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在扩大,五是因财产分布的不平等而引起的收入差距正在突显。
二、正确认识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对于收入差距的扩大,我认为应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来看待。
第一层次是属于有利于提高效率的激励部分,这部分属于克服平均主义的成果,应加以肯定。
第二层次在一定限度内属于经济改革必须付出的代价。
第三层次属于不应该付出的代价,例如腐败、垄断、寻租和设租等活动,这是应该防止和避免的。
在分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时,有人认为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认为问题并不这么简单。
我们并不否认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会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例如改革开放初期,农村非农产业的较快发展和城市多种经济成分的较快发展就曾引起收入差距的扩大,但仅就经济增长来解释持续许多年的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是缺乏根据的。
首先,经济发展难免在初期出现收入差距扩大,但即使按照某种流行的理论假设,收入分配差距应有一个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而在我国迄今还没有看到这种趋势。
其次,一些经济发展比我们先走一步的国家和地区,当年收入分配的差距并未达到我们今天的程度。
有人认为市场取向的经济改革必然带来这样大的收入差距。
我认为,在分析收入差距扩大同经济改革的关系时,有两种倾向需要防止。
一种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以及出现的问题都简单地归咎于经济改革本身,另一种是把收入差距的扩大简单地归结为经济改革所应该付出的代价。
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当前,我国低收入群体逐步扩大,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增多,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个人收入分配的隐性化,多元化以及一些腐败和违法现象形成了不合理的高收入,这些都加速和加剧居民收入差距。
我们应正视差距,分析原因,找出解决对策.一、原因分析1、认识上的误区。
如何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呢?政府的态度很明确,即“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可在实际中,由于“兼顾公平”需要政府支付一定的成本(如提高低收入者的福利水平),甚至要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经济增长,所以只讲效率,不顾公平的事在各地时有发生。
如果一些政府部门因怕大家搞“平均主义”而不敢对收入相差悬殊进行调节甚至人为的拉大差距,那就是认识上的误区了。
我国城乡差距与政府长期的认识和采取的政策有较大的关系。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了支撑工业的发展,国家采用人为的方式使资源从农业向工业转移,同时政府不允许农民“进城”。
事实上,这种政府将城乡割裂开来,导致大量的劳力挤在土地上谋生,使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反过来又束缚了工业的发展。
农村消费市场启动不力就说明了这一问题。
事实证明,让一部分人参与城市经济,分享城市经济的果实,让更少的农民分享日益增加的农村收成,是缩小城乡差距的捷径。
2、制度转型的不合理收入。
政府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是对的,也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问题在于许多人似乎忘了先富的前提条件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
1984年,我国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但同时伴生的竟是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损了国家而肥了一小撮“内部人”,特别是股份制改造,在一些地方竟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最后一次“免费午餐”。
这些年,因为监督机制缺位,甚至是权力的介入,产生大量黑色收入,导致一部分人暴富,为广大人民深恶痛绝。
3、改革中的一些正常因素也加快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分配体制的改革,首先要破除的就是平均主义,这必然会带来收入差距的变化。
尤其是建立市场经济,每个经济主体都根据在市场中的贡献获取相应的报酬,无论是按劳分配还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各主体的市场参与能力不同,所得的收入当然有区别。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及对策一、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三、对策之一:税收政策四、对策之二:社会保障政策五、对策之三:教育、技能水平提高六、案例一:互联网公司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七、案例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八、案例三:教育水平提高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九、案例四:社会保障制度对扩大收入差距的缓解作用十、案例五:税收调节对独角兽公司的影响一、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但同时也带来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居民收入分配格局持续失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二、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一)发展不平衡;(二)企业利润过高;(三)税收制度不合理;(四)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五)教育水平差异。
三、对策之一:税收政策通过税收政策减少贫富差距。
需要深化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增加阶梯递进税制的分层次、分档次、分税率,使高收入者的税负增加,缓解收入差距扩大问题。
同样,需要加强对企业的税收监管,严控企业过度追求利润的行为。
四、对策之二:社会保障政策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对边缘群体进行依托和保障,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同时,改善劳动者的收入条件,增加社会保险制度覆盖面,提升低收入群体的保障水平。
五、对策之三:教育、技能水平提高重视教育、技术创新和专业技能培养。
加快教育改革和提升教育水平,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全体居民的技术、职业技能和转型能力,降低收入差距。
六、案例一:互联网公司高管与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以2015年为例,中国某互联网公司CEO的年收入已经突破3.36亿元,而公司普通员工年收入仅为20万元。
本案例在多方面体现了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现状。
七、案例二:城乡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差异是收入分配不均的重要原因。
根据201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收入高达4.4倍于农村居民。
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1.收入差距过大及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收入差距出现了明显扩大的趋势。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居民总体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区域之间以及区域内部居民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2.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1)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收入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
首先,改革开放以前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抑制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导致了共同贫穷。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进行了包括分配体制在内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打破传统体制以及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以激发社会经济活力,这必然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
其次,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从我国改革的轨迹来看,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就一直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市场经济规律在经济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价值规律为基本规律的市场经济具有使收入差距扩大的内在倾向,如果政府对收入分配未能实行有效的宏观调控,甚至会产生两极分化。
第三,与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使收入差距更趋扩大。
(2)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是城乡收入差距存在的基本原因。
(3)对收入分配的调控特别是对高收入者的调控尚不完善、不到位,也是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4)历史和自然等原因也是地区收入差距扩大不可忽视的因素。
(5)少数人因不合理甚至非法收入而暴富。
3.注重社会公平,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1)分配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处理好分配关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既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效率的提高、社会财富的增加,也有利于保证个人收入分配的公平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2)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制度,总的说,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改革和完善这一分配制度的总取向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形成中间大、两头小的分配格局(逐步形成高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占少数,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的收入分配格局)。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及税收对策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及税收对策一、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受二元经济结构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水平一直存在着一定差距,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一差距有所扩大,90年代后期差距进一步拉大(详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1996~2000年的5年间,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年均增长6.78%;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年均增长只有4.0%;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1996年的2.51倍扩大到2000年的2.79倍,扩大了0.28倍。
安徽省的情况也大体相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从1996年的2.53倍扩大到2000年的2.74倍,扩大了0.21倍。
(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以上海市、安徽省、甘肃省为例,我国东、中、西部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呈明显的阶梯式递减格局(详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1996年,上海市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分别比安徽省和甘肃省多3588元和4252;2000年,上海市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年收入分别比安徽省和甘肃省多6470元和6858元,呈东、中、西部梯式递减。
从增幅看,1996~2000年,上海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年均增长率为11.31%,安徽省为6.80%,甘肃省为9.53%,东部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大大高于中、西部地区。
(三)行业之间职工收入差距扩大行业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是工资、奖金、各种补贴和津贴等收入差距拉大。
高收入行业主要集中在垄断经营性行业(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2000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和电力、煤气、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两个垄断行业比农林牧渔业职工人均年工资分别多8294元和7646元,差距相当大;不仅如此,这种差距在近几年还在逐年扩大。
1995年,这两个行业职工人均年工资为农林牧渔业的2.09倍和2.23倍,2000年提高到2.60倍和2.48倍。
收入分配很不公平。
(四)高低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扩大据我们对安徽省1999年度各行业2000多户企业职工收入情况的调查,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悬殊,贫富分化明显(详见表4)。
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成因及对策
一、成因
1.经济发展阶段不均衡: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不同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差别,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一些地区的经济落后,导致收入分配出现了巨大的差距。
2.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的教育资源在城市和农村之间呈现出不平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农村更加充足,因此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也高于农村居民。
3.行业收入差异大:我国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异也很大,高技术行业和新兴产业的平均收入较高,而传统的工业和农业收入较低。
4.政府政策不当:政府的社会保障政策对不同人群的收入分配影响较大,如果政府的政策偏向富人,其实就是在推动贫富差距的扩大。
二、对策
1.改善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共同富裕”理念,创新收入分配制度,确立以调整分配关系、冲击贫困为核心的分配政策,逐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2.加强地区发展协调:政府要加强地区发展协调,尤其关注落后地区的发展,提高其收入水平,从而实现区域平衡发展。
3.加强教育资源平衡:重视农村教育、培养农村人才,加强农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4.转型发展重沙盘未来: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发展新兴产业,促进创新创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增加居民的收入来源。
总的来说,收入分配不平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打破各种束缚,运用各种政策手段进行有效的调整,走向更加平等、公正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浅谈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引言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着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
无论是城乡居民还是地区之间,收入差距都在不断增加。
这种分配不均的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
本文将从政府政策、经济结构变动和社会因素等方面探讨导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一、政府政策的影响政府在收入分配中起着重要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然而,在一些方面,政府政策也可能加剧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首先,税收政策不合理。
现行的税收制度对高收入者征收较低的税率,这使得高收入者可以更多地保留其收入。
与此同时,中低收入者所承担的税负却较重,这导致了收入分配的失衡。
另外,福利政策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狭窄、失业保险待遇不足等。
这使得低收入者在面临风险时往往没有足够的保障,而高收入者则可以通过丰厚的福利待遇来提高其生活质量。
二、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国的经济结构变动也对收入差距的扩大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首先,产业结构的调整。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传统的产业逐渐萎缩,而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的兴起使得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
在这个过程中,高技能劳动者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而低技能劳动者的薪资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了城市和农村、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其次,城乡经济发展的差异。
城市经济相对农村经济更为发达,各种资源、机会更加集中。
这使得许多农村劳动者涌入城市寻找更好的就业机会。
然而,由于教育、技能等方面的差异,农村劳动者在城市中往往只能从事一些低技能、低收入的劳动,从而导致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加大。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社会因素也对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教育资源的不均。
目前,中国的教育资源仍存在一定的不平等现象。
一些发达地区的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这使得这些地区的学生更容易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现阶对策段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加大的原因及对策我国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使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但现阶段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日趋加大,贫富差别不断拉大,成为影响改革深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
本文分析了造成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日趋加大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国民收入分配基尼系数社会保障体系我国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使全国人民都能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然而,鉴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各部门性质的不同,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在收入上差距越拉越大,所体现出的是社会不公平。
在全民共同参与改革的事实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和部门或个人,有权去独享改革的成果。
改革成果所惠及的应该是亿万民众,只有让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改革所带来的成果,才能从根本上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适时地实现全民共同富裕,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状况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显著特征就是收入差距明显拉大,具体来说,存在几个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差别。
城镇居民,年收入递增8%-9%,农村居民,年收入递增4%-5%;行业差距拉大。
全国机关人均年工资约1.6万元,事业单位人均年工资约1.5万元,企业员工人均年工资约1.4-1.5万元,大行业人均年工资则超过6万元;职业差距。
企业的经营性职位和一般职位的收入差普遍在20倍以上;财富分布不均。
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45%,财富少的人(也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城市全部财富1.4%;财政分配与劳动分配不协调。
国家财政收入,2000年为1.3万亿元,2004年为2.6万亿元,相应地,1989年工资占GDP的比例为16%,而2003年工资只占GDP的12%。
上述差距的最终表现就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状况的基尼系数急剧增长。
收入差距发展速度快。
我国居民收入已经由世界上最平均的国家变成世界上差距最大的国家,而只用了二十几年时间。
我国城乡居民基尼系数1984年为0.24,2004年为0.47,20年翻了一番。
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自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来,虽然我国城乡收入普遍提高,但是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扩大。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融资缺口急剧扩大及利率市场化进程催化我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报酬不仅没有占主体地位,反而呈逐年下降趋势。
我国城镇职工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从1978年的15.61%下降到2021年的11.33%。
从劳动者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来看,也能发现劳动报酬比重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呈明显下降趋势,这同样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劳动收入太低,从表面看,只是反映当前的收入太低,造成低和高收入差距。
但从长远来看,这将减少工作的积极性,在一定意义上的工资低,将不可避免地导致工作效率低,在低工资反过来影响效率低,如此恶性循环,只会使居民收入越来越低,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二、我国长期的政策向城市倾斜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我国农业支持工业的长期以来的政策的实施,在农民的利益为代价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为代价,造成了城乡差距日益扩大,收入差距。
1.家庭和土地制度对农民施加了严重的限制,形成了城乡二元结构。
大多数城市的农民在城市工作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直接影响到城市地区,导致就业不平等的竞争机会,造成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影响农民收入。
2.国家一直对农产品低价派购,确保城市生活和工业利润。
3.农民和城市居民社会保障的不平等。
在二十年的改革后,城市居民从过去的“单元保护系统”变成“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保护形式,而农民基本上没有社会保护。
社会保障使整个社会的安全和稳定,是维持基本生活和促进社会的整合和发展的基础,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投资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市场机制不完善,法律不健全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也有30多年的历史,市场经济的各种法律、法规仍是处于不断改进和修改的状态,甚至有许多空白领域,因此导致利用各种漏洞获得高的非法利益。
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成因和对策
本文围绕我国居民收入、城乡收入、行业收入、地域收入呈现的差距现状进行分析,对国民收入分配现状形成原因从历史、经济发展、自然、政策方面进行剖析,提出改变城乡分治现状、加大国家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五方面改变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的对策。
关键词: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现状原因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民收入显著增长。
但是,国民收入分配差距加大,个人财富贫富悬殊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国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现状
(一)居民收入现状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以北京为例,2002年北京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为6729元,比2001年增长7.3%,高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3349元,增长16.7%;收入比由上年同期 3.29/1扩大到现在 3.47/1。
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16扩大到2000年的0.32,农村居民纯收入基尼系数从1978年的0.21上升到2000年的0.35。
(二)城乡收入现状
城乡收入差距日趋拉大。
以四川城乡居民收入为例,1978年四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27.1元,二者比为2.66/1;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350.5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1987元,二者比为3.2/1。
2001年我国城市居民收入为6860元,农村居民为2366元,如将城市居民享有的优惠和隐性福利折算成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6/1。
(三)行业收入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以南京为例,2002年单位职工月平均工资1216元,行业最高与最低月平均工资相差1547元,两者比为3.6/1,而2001年为3/1。
电信、烟草等垄断行业收入增长较快,增幅达35.5%;其他一些行业增长较缓,其中地质勘探、水利管理行业最低,仅为3.6%。
(四)地域收入现状
200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五位地区是:浙江10464.67元,广东10415.19元,福建8313.08元,江苏7375.10元,山东7101.08元。
2000年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2434元,最高为上海:5914.9元,最低是贵州:1136.4元。
东部地区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3649.4元,中部2170.6元,西部1605.8元。
国民收入分配差距成因分析
(一)历史原因
东部地区是我国近现代工业、商业、金融业的发源地。
工业资源、金融环境、市场体系及居民素质禀赋都较其他地区完善和成熟。
国家长期的政策倾斜、资金投入,使得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上的“马太效应”现象凸现。
五十多年的发展不但没缩小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的差距,相反,由于良好的经济资源、配套的基础设施、优惠的政策、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原因,使得东部地区和落后地区在新一轮发展中的经济状况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差异越来越大。
(二)经济原因
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结构、质量的不平衡和差异化,是造成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直接原因。
从上海、广东、湖南、广西的情况看,四地“九五”时期GDP平均增长速度为11.4%、10.2%、9%、8.08%,上海、广东居民收入水平、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其他地区。
我国二、三产业发展速度一直高于一产业,造成城镇居民收入增加速度快于农村居民。
在农民收入中,劳务经济所得已占农民纯收入一半以上,各地劳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扩大了农村居民收入的分配差距。
(三)自然原因
地处沿海的发达地区,具有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自然条件、基础设施较好,在改革开放中,经济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其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其他地区。
而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不断加大。
(四)政策原因
我国长期实行的是城乡分治的社会经济管理制度。
城乡之间,现行政策很多方面是不平等的,城市偏向明显。
城乡户籍政策、就业政策使城乡居民就业机会
不均等;城市福利补贴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变相增加了城镇居民的收入;农村基础设施长期投入不足影响和限制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改变国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建议
(一)改变城乡分治的现状
实现城乡一体化。
调整现有户籍、就业、医疗、交通等政策,取消城乡户籍制度,允许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农民自由迁移,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建立针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取消明显的就业歧视,增加农民就业机会,构建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城乡就业协调的机制和环境。
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投入。
加大对农村、农业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对农业、农民的财政补贴;加大农业科技费用的投入,使其在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方面起应有的作用;加快推进农村税费改革,使农民具有发展和扩大农业再生产的能力,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机会;在WTO允许的范围,增加发展农业的补贴与支出,促进农业向产业化和科技化发展。
提高农民的文化和科技水平。
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教育科技投入,推行农村九年义务教育,扫除青壮年文盲,提高农村居民受教育的层次;搞好科技兴农工作,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让科学技术在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上发挥作用。
(二)政府加大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
增强对落后地区财政政策的扶持力度。
从中央对省级地方政府的财政体制、区域投资倾斜政策、区域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落后地区更大的扶持力度,激活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优势,增强这些地区吸引内外资的能力,改善本地区的财力状况。
加大对落后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
提高对中西部地区的税收返还比例,平衡东部和中西部的财力差距;完善现有所得税分享政策,提高中央财政的分享比例,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在增加对中西部地区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和补助的基础上,从东部地区适当集中财力,建立起对中西部地区的特殊转移支付制度。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和政策
完善政策,理顺国有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
强
化预算外资金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和综合预算。
对竞争性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激励与约束相对应的经营者收入分配机制和企业内部工资分配的自我约束机制;对改制的国有企业,加强改制过程中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等工作,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取消政策性保护,消除行业垄断。
取消垄断行业的政策性保护,运用经济、行政手段,将超额利润收归国家财政,杜绝国有资产转化为个人财富;比照公务员的工资制度和政策,由国家确定职工工资标准,形成合理规范的收入分配制度。
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保护合法收入。
初次分配国家应注重效率和发挥市场作用,鼓励社会成员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再分配注重公平和政府调节作用,减小过大的收入差距;社会成员合法的劳动收入受到保护,使整个社会的收入结构趋于法制和合理。
(四)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
发挥所得税的作用。
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对工薪所得等收入按年综合所得征税,适用超额累进税率;对个人利息等所得实行分类征税;逐步将中高收入阶层调整为个人所得税的主要征收对象,发挥所得税在调节高收入上的基本作用。
开征调节收入的税种。
通过使高收入者多承担税负,让国家为政府的公共支出和转移支出筹措资金,以提供更多的公共品和加大必要的直接收入补助方式改善低收入者的生活状况,缩小社会成员间的收入和福利差距。
加强税务征管。
改变税务部门征管手段落后、征管力量不足以及有关部门执法不严、对偷税逃税打击不力的现状。
加强对中高收入阶层的监管,完善该群体收入来源的监控制度,实行个人财产实名制,建立法人支付个人收入的申报制和个人收入申报制的双向申报制度,加大对中高收入阶层的税收稽查力度。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社会统筹比例和层次。
我国社会保险缴费是按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的,对照国际标准,社会统筹的比例还不高。
可采取逐步提高统筹比例的办法,增加社会保险的互济功能和收入分配调节功能,增强国家宏观调控能力。
加强社保基金的征缴工作,开辟筹资新渠道。
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问题是社保资金的来源和筹措。
要提高统筹层次,增加统筹比例,加强社保基金的征缴工作;要扩大社保资金来源:在财政支出中逐渐提高社保支出的比例,增加政府的财政拨款。
国有股实施减持。
开征社会保障税,建立起以税收收入为主要来源的社会保障筹资机制。
要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和社会支持。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在城镇,把所有城镇人口都纳入统一的社保范围,完善失业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避免新的
城镇贫困人口的产生;在农村,深化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一张覆盖农村居民的社保立体大网。
使社会保障惠及全体社会成员,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马海涛.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原因分析及对策.财政研究,2003(7)
2.曾国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原因、影响与调节政策.税务与经济,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