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板报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753.50 KB
- 文档页数:11
生物老师寄语板报
1. 探索自然,体验生命奇迹。
2. 爱生物,爱生命,保护自然。
3. 用心聆听,用眼观察,用手实践。
4. 尊重生命,守护生态,共建和谐社会。
5. 学会互动,与大自然共生。
6. 萌发好奇,培养求知欲。
7. 科学观察,理性思考,勇于质疑。
8. 关注环境,减少浪费,推动可持续发展。
9. 勇于创新,追求卓越,成为生物界的探索者。
10. 培养观察力,锻炼实验技巧,打好生物基础。
11. 积极参与生物保护行动,共同呵护地球家园。
12. 学会与不同生物和睦相处,倡导生物多样性。
13. 持续学习,不断进步,成为有思想的生物人。
14. 知识是开启奇迹的钥匙,用它开启你的未来。
15. 在生物的世界里,每一个细节都值得探索和学习。
16. 发现生命的美丽,探究生命的奥秘。
17. 生命的力量无穷无尽,它将激发你无限的创造力。
18. 保护生物多样性,让我们的星球更加美丽。
19. 探索生物科学,为人类健康和未来做出贡献。
20. 做一个用心、有爱、有担当的生物老师。
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生物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生物第二章第三节教案
生物第二章第四节教案
生物第二章第五节教案
生物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生物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生物第三章第二节教案
生物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生物第四章教案
生物第三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生物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生物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生物第二章第二节教案
生物第二章第三节教案
生物第三章第一节教案
生物第三章第二节教案
生物第三章第三节教案
生物第四章第一节教案
生物第四章第二节教案。
科普知识⿊板报 下⾯是店铺⼩编为⼤家带来的科普知识⿊板报以及科普⼩知识,希望⼤家喜欢!更多科普知识⿊板报请关注店铺⿊板报栏⽬! 【科普知识⿊板报⼀】 【科普知识⿊板报⼆】 【科普知识⿊板报三】 【科普知识⿊板报四】 【科普知识⿊板报五】 科普⼩知识: 细菌和真菌的区别 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均有⼀个“菌”字,同属微⽣物,但两者在⽣物类型、结构、⼤⼩、增殖⽅式和名称上却有着诸多不同。
⽐较如下: ⼀、⽣物类型 ⼀是就有⽆成形的细胞核来看: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物。
⼆是就组成⽣物的细胞数⽬来看:细菌全部是由单个细胞构成,为单细胞型⽣物;真菌既有由单个细胞构成的单细胞型⽣物(如酵母菌),也有由多个细胞构成的多细胞型⽣物(如⾷⽤菌、霉菌等)。
⼆、细胞结构 细菌和真菌都具有细胞结构,属于细胞型⽣物,在它们的细胞结构中都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但却存在诸多不同,具体表现在: ⼀是细胞壁的成分不同: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丁质。
⼆是细胞质中的细胞器组成不同:细菌只有核糖体⼀种细胞器;⽽真菌除具有核糖体外,还有内质⽹、⾼尔基体、线粒体、中⼼体等多种细胞器。
三是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拟核;真菌具有。
四是细菌没有染⾊体,其DNA分⼦单独存在;真菌细胞核中的DNA与蛋⽩质结合在⼀起形成染⾊体(染⾊质)。
三、细胞⼤⼩ 原核细胞⼀般较⼩,直径⼀般为1µm~10µm;真核细胞较⼤,直径⼀般为10µm~100µm。
四、增殖⽅式 细菌是原核⽣物,为单细胞型⽣物,通过细胞分裂⽽增殖,具有原核⽣物增殖的特有⽅式——⼆分裂;真菌为真核⽣物,细胞的增殖主要通过有丝分裂进⾏,因真菌种类的不同其个体增殖⽅式主要有出芽⽣殖(如酵母菌)和孢⼦⽣殖(⾷⽤菌)等⽅式。
五、名称组成 尽管在细菌和真菌的名称中都有⼀个菌字,但细菌的名称中⼀般含有:球、杆、弧、螺旋等描述细菌形态的字眼,只有乳酸菌例外(实为乳酸杆菌);⽽真菌名称中则不含有。
生物多样性也可称为“地球上生命的多样性”,它是地球上生命的变化,以及各种生命形式所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的总称。
2010年是国际生物多样性年,主题是“生物多样性是生命,生物多样性就是我们的生命”。
这深刻地诠释了人类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珍惜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基因多样性,事关人类的生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本保障。
生物多样性,既为人类提供食品、能源等多种生产生活必需品,又在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安全,特别是净化空气、保证水质、保持土壤肥力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生物多样性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是世界四大遗传资源起源中心之一,是水稻、大豆等重要农作物的起源地。
拥有陆地生态系统的各种类型,物种数量位居北半球第一,果树种类居世界第一,是北半球的生物基因库。
生物多样性破坏的原因几千年前,人类以及他们所驯养的生物——狗、猫、猪、鼠就开始与自然有了矛盾冲突。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加和农业技术的提高,人类需要清除更多的森林来保护自己的庄园,以防各种危险的发生。
在这过程中人类已经开始使一些物种灭绝了,一些是因为被用来做衣服、做食物;另外一些则是因为害怕,从而杀戮;还有就是为了狩猎的需要。
科学家们估计,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34000种作物和5200种植物物种将会在未来的几年中灭绝。
仅在欧洲,11000种高等植物的2400种已经处于危险之中,而不仅仅是熊猫、熊与象。
你大概知道一些鸟类物种,包括渡渡鸟已经灭绝了,但是你知道地球上八分之一的鸟类都已经濒临灭绝了吗?现在是继650万年前恐龙灭绝后最大的一场生物多样性危机。
是我们人类的污染和破坏物种的自然栖息地--生态系统,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地球上45%的森林已经被砍伐掉了,而其中大多数发生在过去的100年。
八年级下册生物笔记第一章植物的生殖1、能够产生花粉粒的结构叫花药2、能够接受花粉粒的结构叫雌蕊3、绿色植物的受精过程为:花粉萌发→→进入胚珠→→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4、绿色植物的受精方式为自花传粉和风媒传粉两种5、胚珠中的卵细胞接受花粉中的精子,完成受精,形成受精卵6、极核细胞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极核7、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植株开花、结果→形成种子8、人工授粉的方法有:a.人工点授 b.喷粉 c.戴手套蘸取花粉涂抹在同株异花的花的柱头上第二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昆虫的发育过程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两类。
完全变态有四个时期:卵→若虫→蛹→成虫(例:蚊、蝇、菜粉蝶、蜜蜂)不完全变态有三个时期:卵→若虫→成虫(例:蝗虫、螳螂、蟋蟀、蝉)2、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叫完全变态,经过卵、若虫、成虫等3个时期的叫不完全变态。
3、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第一条途径是受精卵发育为幼虫,然后幼虫经过蛹期直接发育成为成虫,这条途径叫直接发育,如蚊、蝇、菜粉蝶等。
第二条途径是受精卵发育为幼虫,幼虫经过蛹期不直接发育成成虫,而是通过蛹这一阶段才发育成为成虫,这条途径叫间接发育,如蝗虫、螳螂、蟋蟀、蝉等。
4、昆虫的幼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与成虫差异很大,这样的幼虫叫若虫。
5、昆虫的发育过程与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
第三章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是雌雄异体。
在体外受精。
2、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
3、两栖动物一般是体外受精,变态发育。
4、两栖动物的幼体是蝌蚪,它用鳃呼吸,必须生活在水中;大多数两栖动物的成体用肺呼吸,可以生活在陆地上。
5、两栖动物的种类有400余种。
常见的有青蛙、蟾蜍和蝾螈等。
它们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6、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对水域环境的污染很敏感。
水域污染可能造成两栖动物的不育或死亡。
这是环境监测中判断水域污染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与作用教材分析生物圈中的生物对其生活的环境都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生物的适应方式体现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同时,生物也以不同的方式对环境产生影响。
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于这部分知识主要通过观察影像、学生收集资料和实验分析获得。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直观材料增加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再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收集的相关资料与信息,促进学生对生物适应环境的普遍性和相对性及生物对环境的作用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综合和概括的能力。
并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目标1、运用视频影视资料,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
学生举出实例,认同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在探究实验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自我表达的能力。
4、说出破坏生物因素导致环境恶化的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形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描述具体生物实例,分析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对环境的适应性,说出生物对环境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2、观察影像资料,尝试设计探究实验,通过合作交流,得出“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合理结论。
教学难点:1、运用科教片,通过学生的感官了解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述的能力。
2、尝试设计“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感知生物对环境的作用,培养学生动手和动脑相结合,交流、合作和探究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影视资料;《屎壳郎出国记》科教片。
课前准备:1、蚯蚓对土壤的翻耕的实验装置一套,标本瓶,玻璃板,湿土,细沙,蚯蚓若干,菜叶等。
2、兴趣小组的分工,指导学生设计并完成“蚯蚓对土壤的翻耕”实验的探究,课上带来观察使用。
科学生物小报科学家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揭示了许多关于生物领域的奥秘。
生物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不断开拓着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边界。
本文将带领读者探索一些有趣的生物学知识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区或整个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物体数量的核心之一,它展现了地球上生物体的各种形式和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涵盖了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物种是生命的基本单位,不同物种间拥有不同的特征和生态角色。
物种多样性反映了同一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和多样性程度。
保护和维护物种多样性对于生态平衡和人类的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描述了某一种或群体内部的基因和基因型的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对种群的适应性、生殖力和进化具有重要影响。
保护遗传多样性可以帮助减少物种灭绝风险,并提升物种的适应力。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指的是同一地区中不同生态系统的种类和数量。
各种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资源循环以及提供生态服务至关重要。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破坏可能导致生物灭绝和环境问题。
生物技术生物技术是利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技术。
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医药、农业、环保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生物技术的应用案例:•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技术可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为生产农作物、药物等提供新途径。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具有多功能分化的特性,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心脏病、癌症等。
•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可以改良农作物的性状,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抗逆能力。
生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许多福利,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道德考量。
生命的奥秘生命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存在之一。
生物的起源、发展和生存方式一直是人类思考的问题。
科学家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实验,揭示了一些生命的奥秘,但仍有许多未解之谜。
生物学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科学学科,与化学、物理、数学等学科相互关联,共同揭示生命的奥秘。
防治传染病,人人保健康一、结核是空气传染,所以不要到空气不流通且人员多而杂的地方去;二、乙肝主如果血、性和母婴传染,用饭从理论上讲是不传染,除非乙肝患者口腔出血,血与唾液一路污染了食物,这食物被你食用,且你口腔正好有伤口,你又没有抗体,那就危险。
所以你最好注射乙肝疫苗,增加抗体,那就比较安全了。
而甲肝到是常常流行,它是食物传染。
3、吃蒜可能有必然预防作用,那只是针对痢疾杆菌之类的肠道感染,不会对所有传染病有效。
4、建议你在外用饭一是要选择卫生的餐馆,二是最好不要吃生、冷食物,如生鱼、凉拌菜、冷盘卤菜、凉面、刀切的水果等;三是必然要喝烧开的水,不论是不是纯净水都喝开水。
最后就是要增强自身抵抗力,你可补充一点酵母多糖、多种维生素等并增强体育锻炼。
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大体环节,预防传染病的一般办法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1.控制传染源很多传染病在开始发病以前就已经具有了传染性,当发病初期表现出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
因此,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医治、早隔离,避免传染病蔓延。
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置。
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办法。
2.切断传播途径切断传播途径的方式,主如果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如下图),等等,可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的机缘。
3.保护易感者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应该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而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动人群的抵抗力。
对易感者本人来讲,应该踊跃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
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弄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消灭苍蝇、坟子、老鼠、臭虫等传播疾病或病的动物,对于控制传染病的流行能起很大作用。
三、人类的传染病人类的传染病,种类很多,依照传播途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大类: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和体表传染病。
1.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侵入呼吸道粘膜以后所引发的传染病,包括流行性伤风、白喉、百日咳、猩红热、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麻疹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爱国卫生日板报前言4月份是“全国爱国卫生运动月”。
提起爱国卫生运动,年纪大些的人都会十分动情地向你讲述过去全民动员搞卫生、除四害的情景。
那时候,机关、厂矿、学校、街道经常号召人们开展各项卫生活动,并且有一系列的检查和评比措施。
比如打苍蝇,人们要把打死的苍蝇装在小瓶子里上交,学生交给学校,工人交给工厂,退休及无职业者要交给居委会,以证明自己的“战绩” 。
打老鼠,要交老鼠尾巴,等等。
此次爱国卫生月宣传主要讲解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常见传染性疾病与寄生虫病预防知识现在我们给大家介绍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共同特点,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病毒性肝炎、结核、性病与艾滋病、疟疾、狂犬病、寄生虫病的基本感念、传播途径、对机体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一、概述在我们的生活中,传染病、寄生虫病一词并不陌生。
结核、艾滋病就是具有很强传染病的疾病,而蛔虫、绦虫是人畜共患的常见寄生虫病。
你知道这些传染病病或寄生虫病是如何发生的?对人体有哪些危害性?又如何预防吗?(一)什么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传染病是由各种致病性微生物或称病原体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能传播开来,甚至造成大规模流行的疾病。
微生物是一类形态多种多样,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例如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虫卵等是肉眼不能看到的,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生物。
(二)病原体如何引起疾病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病原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与人体的防御能力,与病原体的致病力、侵入的数量,以及病原体是否侵入人体的适当部位,亦即适当的侵入门户有关。
1.病原体的侵袭力:通常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
2.病原体的数量:病原体侵入人体引起疾病必须要有定的数量。
3.病原体的侵入门户与特异性定位:病原体侵入人体必须经过一定的途径,称为侵入门户。
其在体内生长繁殖亦有一定的部位。
(三)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决定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生物讲堂——科学巨匠邹承鲁(1923.05.17-2006.11.23),男,祖籍江苏无锡,出生于山东青岛,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
1951年,获英国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1992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作为近代中国生物化学的奠基人之一,邹承鲁在生物化学领域作出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开创性工作。
他在国际上最早尝试用蛋白水解酶部分水解的方法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发现了细胞色素C1与线粒体结合前后性质发生很大的变化,证明细胞色素B与琥珀酸脱氢酶不是同一个物质。
邹承鲁建立了蛋白质必需基团的化学修饰和活性丧失的定量关系公式和作图法,被称为邹氏公式和邹氏作图法。
他的学术成果曾经多次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二、三等奖。
在八十岁时,他还每天工作六七小时。
他做学问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努力追求科学真理,避免追求新闻价值,跟踪最新发展前沿,不断提高水平,勤奋工作,永不自满。
罗伯特·虎克,英国科学家,又译罗伯特·虎克(Robert Hooke,1635年7月18日-1703年3月3日),英国博物学家,发明家。
1635年7月18日生于英国怀特岛的弗雷斯沃特村,1703年3月3日卒于伦敦。
在物理学研究方面,他提出了描述材料弹性的基本定律-胡克定律,在机械制造方面,他设计制造了真空泵,显微镜和望远镜,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发现,他用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一块软木薄片的结构,发现它们看上去像一间间长方形的小房间(实际上看到的是细胞壁),并命名为“cell”,至今仍被使用。
并将自己用显微镜观察所得写成《显微术》一书,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
在新技术发明方面,他发明的很多设备至今仍然在使用。
除去科学技术,胡克还在城市设计和建筑方面有着重要的贡献。
但由于与牛顿的争论导致他去世后少为人知。
胡克也因其兴趣广泛,贡献重要而被某些科学史家称为“伦敦的莱奥纳多(达芬奇)”施莱登德国最早接受达尔文进化论的植物学家之一,与施旺(Theodor Schwann)共同创立细胞理论。
太湖水质恶化引发蓝藻大面积暴发太湖蓝藻呈现旺发,而且已大面积逼近太湖南岸的湖州市部分河流。
11月8日,记者在穿越湖州市的环城河里见到,整个河流湖面上飘荡着一层厚厚的黄色油污状飘浮物,水体环境很差。
负责打捞河面垃圾的几名工人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太湖蓝藻暴发所致,呈现黄色是因为大部分蓝藻已经死亡。
据该市环保部门透露,近段时间确实是太湖蓝藻旺发,而且范围广,程度也强,前段时间新塘港、大钱港等太湖口到处都是,蓝藻已逼近该市不少河流,附近水域均也发现有,对水体污染很大。
“连续40多天少雨水,加上近期气温高等诸多因素导致了蓝藻的旺发。
”据市环保监测中心站姚玉鑫站长分析,近期降水少,大部分河流水位低,太湖水呈现倒流,将大部分太湖蓝藻带到了环城河,而太湖蓝藻今年也是出奇地多,市水文站专家曹妙才称,原本现在并非是蓝藻旺发季节,但由于气温和污染等原因,蓝藻才暴发。
据悉,蓝藻同光照,气温、水体富营养化均有关,同时降水少也导致水体污染物浓度增大。
大量死亡的蓝藻已逼近该市自来水厂取水口,但对水厂正常供水还未产生大的影响,目前,湖州市城北、城西两大水厂生产过程中均采用了活性炭对蓝藻进行技术处理,能够保证自来水的水质安全。
但记者在环城河发现,一些鱼虾、螺狮开始死亡,据环保部门称,蓝藻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使水体遭受污染。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概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明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
能力目标1.通过对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
2.通过对DNA、染色体及基因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产生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2.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遗传物质储存在细胞核中。
有关生命教育的板报主题生命教育:引领健康成长生命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人生观、人际关系、健康意识和道德价值观。
通过生命教育,学生能全面了解生命的宝贵与脆弱,学会珍惜与尊重生命,以健康成长为目标。
第一章:从生命起航生命的奇迹:生命起源和进化- 大自然中的奇迹:揭开生命的起源之谜- 流传百世的进化论:解析物种的演化历程第二章:探索生命的奥秘人类的生命特征- 细胞是生命的最小单位: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基因组与DNA:揭示遗传密码的奥秘生命周期与生命的循环- 生命的起伏: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命周期- 自然中的循环:物质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第三章:尊重和珍惜生命生命的平等- 人人平等:反思种族、性别和身体的歧视- 动物保护:呼唤对待动物的善待和尊重尊重和爱护自己的身体- 健康饮食:保持营养平衡的重要性- 运动乐活: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第四章:人性的思索和价值的抉择伦理与道德的观念- 伦理的起源和发展:探求伦理观念的演变- 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争辩善恶、公平和正义的真谛感恩生命的恩赐- 感恩与善行:助人为乐与社会公益活动- 心灵成长:提升个人心理素质和幸福感第五章:迈向全面健康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压力管理:化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压力- 心理疾病预防:认识和预防常见的心理疾病社交关系与人际交往- 共情与沟通:培养与他人良好的情感连接- 抵制暴力行为:建立和谐的社会环境第六章:构建和谐自然与人类共存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 环保意识的养成:从身边小事做起- 节约与回收:建立低碳生活习惯保护自然环境- 保护生物多样性:守护濒危物种与自然栖息地- 零污染家园: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结语:孕育生命的责任与希望生命教育是塑造年轻一代健康成长的基石。
通过这一教育模式的推动,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宝贵,培养珍视生命的态度和行动。
只有懂得尊重和保护自己、他人,关注社会和自然环境,才能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纸板报设计高中生物教案
主题: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目标:
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的不同器官和功能;
3. 理解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教学内容:
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2. 细胞的不同器官和功能: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3. 细胞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新陈代谢、分泌、分裂等。
教学步骤:
1. 引入:通过展示一张包含各种细胞结构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细胞的兴趣,并提出问题:“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你知道细胞有哪些结构和功能吗?”
2. 讲解:通过PPT和实物模型等方式,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了解细胞的组成及其作用。
3. 演示:展示细胞的不同器官和功能,比如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地方等,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细胞器官的作用。
4. 活动:组织学生观察细胞模型或显微镜下的细胞,通过分析观察结果,让学生总结不同细胞器官的功能和作用。
5. 总结:通过小结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并提出问题进行互动讨论,巩固学生的知识。
6. 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份包含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纸板报,展示他们对细胞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资源:PPT、细胞模型、实物显微镜、纸板报制作材料等。
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互动讨论情况,评估学生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备注:教案设计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深入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愿学生在这堂课中收获知识,成长为对生物充满热爱的学习者!。
第1篇一、前言本周,我校教研活动如火如荼,老师们积极参与,共同探讨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交流教学心得,分享教学经验。
为了进一步激发老师们的研究热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特此举办本周教研活动黑板报,以展示教研成果,分享教学智慧。
二、教研活动概述1. 活动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以“深耕教研沃土,共育教育英才”为主题,旨在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 活动时间:本周(具体日期)3. 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各教研组办公室4. 参与人员:全体教师5. 活动内容:- 教学观摩:老师们共同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学习其教学方法和技巧。
- 经验分享:各教研组选派优秀教师分享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心得。
- 问题研讨:针对教育教学中的热点问题,老师们展开深入研讨,寻求解决方案。
- 成果展示:展示教研组在本周取得的教研成果,包括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反思等。
三、教研活动亮点1. 主题鲜明:本次教研活动紧扣“深耕教研沃土,共育教育英才”这一主题,旨在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内容丰富:活动内容涵盖教学观摩、经验分享、问题研讨、成果展示等多个方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3. 参与度高: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展现了良好的教研氛围。
4. 成果显著:通过本周的教研活动,老师们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
四、教研活动成果展示1. 教学观摩:- 语文组:观摩了张老师的《荷塘月色》一课,张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文内容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数学组:观摩了李老师的《圆的面积》一课,李老师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圆的面积公式。
- 英语组:观摩了王老师的《Unit 4 My home》一课,王老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游戏、对话等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经验分享:- 语文组:李老师分享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经验,强调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初一生物第一单元手抄报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生物的特征: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而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 生物的分类:生物可以分为动物和植物两类,其中植物又可以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如开花植物又可以分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3. 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的生存环境可以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陆生生物又可以分为森林生物、草原生物和沙漠生物等,水生生物又可以分为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等。
4. 生物的生长发育: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可以分为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等阶段,其中开花结果又可以分为开花、传粉、受精和结果等步骤。
5. 生物的繁殖:生物的繁殖方式可以分为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类,有性繁殖又可以分为卵生、胎生和卵胎生等,无性繁殖又可以分为裂生和萌发生等。
6.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关系,如植物可以影响环境的光照、温度、湿度等,同时环境也可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7. 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动植物等,以维护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掌握的知识进行绘制。
生物手抄报资料一、生物的定义和分类生物是指所有具有生命的有机体。
根据生物的特征和组织结构,可以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主要包括动物、植物、菌类和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在形态、功能和生殖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动物:动物是多细胞的、异养的有机体,它们以其他生物为食物,并通过运动来获取能量。
动物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植物:植物是多细胞的、自养的有机体,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阳光、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能量。
植物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两大类。
•菌类:菌类是单细胞或多细胞的有机体,它们通常以分解有机物质为食物。
菌类包括真菌和原核菌两大类。
•微生物:微生物是非可见的细小有机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二、生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生物的组织结构和功能可以根据其种类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组织结构和功能。
1.动物组织结构和功能:•细胞:动物细胞是动物组织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等结构。
动物细胞可以分为神经细胞、肌肉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器官:多个组织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的功能。
例如,心脏是动物的泵,负责血液的循环;肺是动物的呼吸器官,负责氧气的吸入和二氧化碳的排出。
•系统:多个器官构成的功能整合单位。
例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等,它们协调合作,维持动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2.植物组织结构和功能:•细胞:植物细胞是植物组织的基本单位,它们具有细胞壁、细胞质和细胞核等结构。
植物细胞可以分为表皮细胞、维管细胞和根毛细胞等,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
•器官:多个组织构成的结构,具有特定的功能。
例如,叶片是植物的光合器官,负责光合作用;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负责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系统:多个器官构成的功能整合单位。
例如,根系、茎和叶等,它们协调合作,维持植物的正常生理功能。
3.菌类和微生物组织结构和功能:•菌丝:菌类和一些微生物具有菌丝状的组织结构。
近十年生物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前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许瑞明介绍,2009年的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与生物学都有关系,表明生物学处于良好发展态势之中,有待探讨的科学问题很多,是一座正在开掘的“金矿”。
其实不仅2009年,近十年这两项殊荣大多数都给予了生物学领域上的研究成果。
一、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1.获奖理由: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瑞典皇家科学院说,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和约纳特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奖,核糖体是进行蛋白质合成的重要细胞器,了解核糖体的工作机制对了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核糖体是生命细胞内的蛋白质生产者。
三名获奖者在各自漫长旅途上寻获“金钥匙”,成功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的“最后一块碎片”。
2.获奖人物据新华社电瑞典皇家科学院7日宣布,美国科学家文卡特拉曼·拉马克里希南、托马斯·施泰茨和以色列科学家阿达·约纳特共同获得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拉马克里希南1952年出生于印度金奈,目前持有美国国籍。
1971年在印度巴罗达大学获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在美国俄亥俄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至 1978年在加州大学圣迭哥分校获生物学研究生学位,1978年至1982年在耶鲁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
1999年至今在英国剑桥大学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工作。
拉马克里希南施泰茨1940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1966年在哈佛大学获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1967施泰茨年至1970年在英国剑桥大学MRC 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做博士后,1970年至今为耶鲁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分子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为结晶学。
约纳特1939年出生于耶路撒冷,1962年在希伯来大学获学士学位,1964年在希伯来大学获硕士学位,1968年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获X 射线晶体学博士学位,1970年她组建了以色列第一个蛋白晶体学实验室,目前在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工作。
约纳特曾因细菌抗药性方面的研究于2008年获欧莱雅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
二、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破解衰老之迷中新网10月5日电 北京时间10月5日下午17时30分,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兰克波恩(Elizabeth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 Greider)以及杰克·绍斯塔克(JackW.Szostak)共同获得该奖项。
他们发现了由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telomerase),这种染色体的自然脱落物将引发衰老和癌症。
杰克-绍斯塔克卡罗尔-格雷德 伊丽莎白-布赖克本这一获奖成果对人类而言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些获奖者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有益的启发?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许瑞明说:“今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关键在于解决了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DNA 末端复制的问题,这是一个基础生物学的问题;第二,这一问题与疾病有密切关联,意义重大。
研究者的选题不是随意性的,而是认准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才付诸行动的。
”约纳特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谭铮介绍,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从端粒的角度揭示了细胞分裂潜能控制,细胞衰老和癌变的分子基础。
而衰老和癌症是与人类健康最紧密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特别是人类面临快速的社会老龄化,同时,在癌症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大敌的情况下,端粒和端粒酶的发现不仅是生物学上划时代的突破,而且与人类的健康有最密切的联系。
三、2008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这三位科学家因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贡献而获奖。
四、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zurHausen)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oiseBarré-Sinoussi)、吕克·蒙塔尼(LucMontagnier)。
他们分别在宫颈癌致病因和艾滋病病毒研究上有突出成就。
五、2007年,美国犹他大学Eccles 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科学家Mario R.Capecchi、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会山分校医学院教授Oliver Smithies与英国科学家卡迪夫大学卡迪夫生命科学学院Martin J.Evans因干细胞研究获得此奖项。
六、2006年,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因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贡献而获奖。
七、2006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
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
八、2005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
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
九、2004年,以色列科学家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美国科学家欧文·罗斯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获奖。
十、2004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
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十一、2003年,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和罗德里克·麦金农因在细胞膜通道领域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奖。
十二、2002年,美国科学家约翰·芬恩、日本科学家田中耕一和瑞士科学家维特里希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进行识别和结构分析的方法而获奖。
十三、2002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
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
十四、2001年,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和蒂莫西·亨特。
他们发现了导致细胞分裂的关键性调节机制,这一发现为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开辟了途径。
十五、2000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
他们在研究脑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
如何吃得安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公共卫生问题”。
食品安全要求食品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所有危险都不存在,是一个绝对概念。
食品安全是一门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食品安全,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
安全购买食品的注意事项一、注意看经营者是否有营业执照,其主体资格是否不合法。
二、注意看食品包装标识是否齐全,注意食品外包装是否标明商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电话、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内容。
三、注意看食品的生产日期或失效日期,注意食品是否超过保质期。
四、看产品标签,注意区分认证标志。
五、看食品的色泽,不要被外观过于鲜艳、好看的食品所迷惑。
六、看散装食品经营者的卫生状况,注意有无健康证,卫生合格证等相关证照,有无防蝇防尘设施。
七、看食品价格,注意同类同种食品的市场比价,理性购买“打折”、“低价”、“促销”食品。
八、购买肉制品、腌蜡制品最好到规范的市场、“放心店”购买,慎购游商(无固定营业场所、推车销售)销售的食品。
九、妥善保管好购物凭据及相关依据,以便发生消费争议时能够提供维权依据.食品安全标准内容(一)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二)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三)专供婴幼儿的主辅食品的营养成分要求;(四)对与食品安全、营养有关的标签、标识、说明书的要求;(五)食品生产经营过程的卫生要求;(六)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七)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八)其他需要制定为食品安全标准的内容;(九)食品中所有的添加剂必须详细列出。
食品添加剂的小知识根据1962年FAO/WHO食品法典委员会(CAC)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制造、加工、调整、处理、包装、运输、保管中,为达到技术目的而添加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作为辅助成份可直接或间接成为食品成份,但不能影响食品的特性,是不含污染物并不以改善食品营养为目的的物质。
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22类:(1)防腐剂(2)抗氧化剂(3)发色剂(4)漂白剂(5)酸味剂(6)凝固剂(7)疏松剂(8)增稠剂(9)消泡剂(10)甜味剂(11)着色剂(12)乳化剂(13)品质改良剂(14)抗结剂(15)增味剂(16)酶制剂(1 7)被膜剂(18)发泡剂(19)保鲜剂(20)香料(21)营养强化剂(22)其他添加剂。
为了确保将食品添加剂正确的使用到食品中,一般来说,其使用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经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证明,在其使用限量内长期使用对人安全无害。
2. 不影响食品自身的感官性状和理化指标,对营养成分无破坏作用。
3. 食品添加剂应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并批准执行的使用卫生标准和质量标准。
4. 食品添加剂在应用中应有明确的检验方法。
5. 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以掩盖食品腐败变质或以参杂、掺假、伪造为目的。
6. 不得经营和使用无卫生许可证、无产品检验合格及污染变质的食品添加剂。
7. 食品添加剂在达到一定使用目的后,能够经过加工、烹调或储存而被破坏或排除,不摄入人体则更为安全。
聚焦三聚氰胺主要用途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
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
该树脂硬度比脲醛树脂高,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光泽度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
其主要用途有以下几方面:(1)装饰面板:可制成防火、抗震、耐热的层压板,色泽鲜艳、坚固耐热的装饰板,作飞机、船舶和家具的贴面板及防火、抗震、耐热的房屋装饰材料。
(2)涂料:用丁醇、甲醇醚化后,作为高级热固性涂料、固体粉末涂料的胶联剂、可制作金属涂料和车辆、电器用高档氨基树脂装饰漆。
(3)模塑粉:经混炼、造粒等工序可制成蜜胺塑料,无毒、抗污,潮湿时仍能保持良好的电气性能,可制成洁白、耐摔打的日用器皿、卫生洁具和仿瓷餐具,电器设备等高级绝缘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