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 格式:doc
- 大小:58.50 KB
- 文档页数:23
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信息化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十四五期间,全国将积极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才培养和政策法规等方面,对十四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进行详细阐述。
一、整体规划1.明确发展目标(1)到2025年,基本建成农业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实现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村治理和乡村振兴中的全面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2)到2035年,农业农村信息化水平全面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农村数字化普及率达到95%以上,农村数字经济占农村经济比重明显提升,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初步实现。
2.制定发展策略(1)加强政策引导,制定促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明确支持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财政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
(2)加大资金投入,优先支持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在农村电商、数字农业、智慧农村等领域开展示范带动工作,探索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模式。
(3)推动产业转型,加强农业信息化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智慧农业转变。
3.加强组织领导(1)建立健全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的领导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统筹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
(2)加强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统筹规划,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促进资源整合和协同发展。
二、基础设施建设1.加快网络建设(1)加大对农村网络建设的投入,完善农村宽带网络覆盖,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保障农村信息化应用的畅通。
(2)加强农村5G网络建设,推动5G技术在农村的应用,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更加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支持。
2.智慧农业建设(1)推动农村建设智慧农业示范区和智慧农场,推广数字化农业管理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建设解决方案
1.硬件设施建设:需要搭建一套稳定可靠的服务器集群,包括主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服务器等,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安全
存储。
2. 软件平台搭建: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能够满足信息化平台的综
合管理需求。
可以采用开源的平台建设,如基于LAMP
(Linux+Apache+MySQL+PHP)技术栈的平台,或者选择商业化的平台进行
建设。
3.数据采集和处理:建立与各个村级信息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数据
的自动采集和实时更新。
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和分析,形成统
一的村级信息数据库。
4.功能模块开发:根据数字乡村信息化的实际需求,开发相应的功能
模块,包括数据管理模块、村务管理模块、农业产业管理模块、电子商务
管理模块等。
确保平台能够满足信息共享、村务管理、农业产业发展等多
方面的需求。
5.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建立完善的用户管理和权限控制机制,包括
注册、登录、角色分配、权限控制等,确保平台的安全性和数据的保密性。
6.平台运维与维护:建立完善的平台运维与维护机制,包括定期备份
和恢复数据,监控平台的运行状态,及时处理故障和异常情况等。
以上是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综合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解决方案,具体
的实施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1. 引言农村信息化建设目前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方向。
借助信息技术的发展,农村地区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管理、信息共享和市场对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益。
本文将介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概念、目标和实施方案。
2.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发展的过程。
它涵盖了农业信息化、农村信息化和农民信息化三个方面。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3.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农业生产的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决策支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农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农业生产的相关信息,调整生产计划和农业技术,提高产量和效益。
3.2 促进农民增收农村信息化建设可以为农民提供市场信息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帮助农民实现产销对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农村电商平台的建设也可以为农民提供创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3 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信息化建设还包括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
例如,建设农村宽带网络,提升农村通信和互联网接入水平;建设农村物流配送网络,解决农产品运输和销售的瓶颈。
3.4 推动乡村振兴农村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
通过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提高农村社会服务水平,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城乡融合发展。
4.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加强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宽带网络、农村物联网和农村智能化设备的建设投入。
通过政府资金和企业合作,建设高速稳定的宽带网络,提升农村通信和互联网接入能力。
推广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现对农田、林地、水库等资源的实时监测和管理。
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与运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逐渐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具。
通过建设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和运用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1、基础设施建设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基础设施。
包括建设完善的农村通信网络,提高网络覆盖率和带宽,保证信息传输的畅通和快速。
同时,还要配备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如计算机、传感器、智能终端等,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提供支撑。
2、数据采集和处理在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中,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各类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实时监测农田的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因素,采集作物生长数据和产量信息。
同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3、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设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还需要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为农民提供各类信息服务。
平台可以整合农业政策法规、市场行情信息、农业技术、培训资源等内容,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同时,结合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提供在线购物、在线支付、远程培训等功能,方便农民生产经营。
二、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1、精准农业管理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精准农业管理,根据土壤、气候等环境数据和作物生长需求,为农民提供种植、施肥、灌溉等方面的精准指导。
通过系统分析和预测,可以帮助农民科学调整农业生产方式,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2、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农产品质量追溯,通过对种植、生产、加工等环节进行监管和记录,建立农产品产地溯源系统。
一旦发现农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快速追溯到问题源头,保障消费者权益。
同时,还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牌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产销对接农村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产销对接,通过信息平台和电子商务渠道,帮助农民将农产品直接销售给消费者,实现农产品产销对接。
农村信息化建设方案范文随着农业生产和农民群众对信息化的需求日益迫切,农村信息化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作用更加凸显。
为加快推进我县农村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根据《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规划(___)》和省、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又好又快发展奋斗目标,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重点,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核心,按照求实效、重服务、广覆盖、多模式的要求,着力推进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信息员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促进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二、建设原则1、政策引导,市场运作。
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做好统筹,落实好政策资金支持。
鼓励公益服务和有偿服务相结合,支持通讯部门发挥优势、共同参与、公平竞争,建立农村信息化建设和运营的长效机制。
2、整合资源,综合利用。
加强信息、网络资源的有效整合利用,推动网络互通,资源共享。
着力抓好乡村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书屋、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基层农技推广中心和通讯服务站点等设施和人才资源的整合,推进乡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为农民提供一站式的综合信息服务。
3、因地制宜,逐步推进。
结合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布点,通过试点示范,以点带面,逐步推进。
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丰富建设内容,切实发挥实效。
4、服务农民,注重实效。
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积极发展适农、惠农、助农信息产品,多形式、多渠道为农民提供有效的综合信息服务,提高信息技术在农村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水平,使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惠及广大农民。
三、总体目标从___年起,每年选择部分乡镇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
力争通过四年的努力,到“__五”期末,基本实现乡镇综合信息服务中心站建站率,行政村农村信息服务站建站率,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产业大户信息服务覆盖率,行政村和重点自然村通宽带率四个___%;农村电话(含移动电话)普及率,农业信息入户率两个过半的目标。
乡村振兴发展中的新型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乡村振兴是当前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方向,而信息化建设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本文将从新型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农村振兴相结合,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一、了解乡村现状首先,在进行新型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之前,必须首先了解当地乡村的现状。
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农户、与村民交流,了解乡村的基础设施、人口结构、产业发展等情况,为后续的规划工作打下基础。
二、发展数字经济新型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动乡村的数字经济发展。
通过建设数字农业、数字文化、数字旅游等平台,促进农村产业升级,提升农民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普及数字技术为了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必须普及数字技术。
通过开展培训班、举办讲座等方式,使农民了解数字技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
四、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包括建设宽带网络、设立信息中心、建设数字图书馆等,为农村居民提供便利的信息服务,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五、优化服务模式新型农村信息化建设规划要紧紧围绕农民需求,优化服务模式。
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提供便捷的民生服务,解决农村居民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六、推动农村文化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建设数字文化平台、举办文化活动,传承乡土文化,提升农村文化软实力,促进农村文化的繁荣发展。
七、开展农村教育改革信息化建设也为农村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机遇。
通过建设数字学校、在线教育平台,促进农村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更多有用人才,推动乡村振兴的持续发展。
八、保障信息安全在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信息安全。
建设信息安全系统、加强网络安全监管,保障农村信息资源的安全和畅通,提升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2024年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手段。
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乡村振兴。
二、总体目标1. 提升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快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网络覆盖率和服务质量,促进农村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
2. 推进数字农业发展:加强农村信息化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推广应用先进的农业信息化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
3. 促进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推进农产品流通、农村电商等领域的数字化改造。
4. 支持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农村信息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加速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农民增收。
三、主要任务1. 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通信网络,尤其是宽带网络覆盖,加速推进4G和5G网络的建设,提高农村网络接入速度和稳定性。
2. 推广农村智能终端使用:鼓励农村居民使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设备,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促进信息化技术在农村的广泛应用。
3.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支持发展农村电商,构建农产品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质量。
4. 推动数字农业发展:推广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质量,推动农业向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转变。
5. 加强信息安全保护:建立健全农村信息安全保护体系,加强对农村信息系统和数据的保护,防范网络安全风险和信息泄露。
6. 提高农民信息素养:加强对农民的信息化培训和教育,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鼓励农民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四、实施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各相关部门的工作。
2. 完善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完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支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
智慧乡村总体建设方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村的转型升级。
在这个过程中,“智慧乡村”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
为了实现乡村振兴,国家出台了“智慧乡村总体建设方案”。
本文将围绕这个方案进行讲解,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智慧乡村建设的目标和步骤。
第一步:基础设施建设“智慧乡村总体建设方案”要求在农村地区建立基础设施,包括宽带网络、智能设备、绿色能源等。
这些设施有助于提高农村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也为农村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实现智慧乡村的核心,它包括农业信息化、公共服务信息化、数字乡村生态环境信息化等方面。
通过信息化手段,农民可以获得更及时、更全面、更有效的信息,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保障安全和提高生活品质。
第三步:业态升级“智慧乡村总体建设方案”要求实现传统业态的升级。
这里包括建立新型农业合作社、推广农村电商等。
这些新业态既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也可以缓解农村人口压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第四步:生态治理智慧乡村建设也是生态治理的重要方向。
它包括规划优化、环境整治、资源保护等方面。
这些措施可以使农村生态更为健康,增加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第五步:公共服务提升“智慧乡村总体建设方案”要求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
这里包括医疗、教育、文化等方面。
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提高医疗水平、丰富文化活动等,为农民和外来人口提供更完整的生活体验。
结论:“智慧乡村总体建设方案”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建设、业态升级、生态治理和公共服务提升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推动农村数字化转型,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同时,智慧乡村建设也有助于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2024年度乡镇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乡镇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推动乡镇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为了提升乡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满足居民的信息化需求,制定2024年度乡镇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是必要的。
二、总体目标1. 提升乡镇信息化建设水平,实现信息化与现代化相互促进的目标;2. 建设统一、高效的信息化管理平台,优化乡镇管理流程;3.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防范信息泄露和网络攻击;4. 提升居民的信息化素养,增加便民服务的渠道和形式。
三、具体任务1. 建设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1.1 统一乡镇各级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和数据整合;1.2 建设乡镇业务管理系统,包括行政管理、农业管理、社区管理等子系统;1.3 实现政府工作报告、决策文件、会议记录等电子化管理;1.4 提升数据采集和存储能力,建设云服务器和大数据中心。
2.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2.1 制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2.2 加强网络安全监控和反恶意攻击能力,建设防火墙和入侵检测系统;2.3 加强对员工的信息安全培训,提高信息安全意识;2.4 定期进行安全演练和应急预案,增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提升居民的信息化素养3.1 加强居民信息化教育,开展信息化培训和普及活动;3.2 建设乡镇信息化服务中心,提供居民办事、查询、咨询等服务;3.3 推广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便民服务平台,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3.4 加强与居民的沟通和互动,收集居民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质量。
四、工作进度安排1月份:制定乡镇信息化建设工作计划和详细实施方案;2-6月份:建设信息管理平台的基础设施,进行系统开发和数据整合;7-9月份:推进乡镇各级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推广应用新系统;10-12月份: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工作,加大居民信息化教育力度。
五、工作保障措施1. 加强领导力度,制定完善的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2. 组织专业人员参与信息化建设工作,确保项目按时完成;3. 拨备足够的经费支持信息化建设;4. 加强与相关机构的合作,及时获取信息化建设的最新技术和经验。
农业信息平台整体框架构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农业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伴随着"互联网+";战略的进行,加快了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促进了农业信息的快速传播.农业信息化是指通过信息技术开发农业信息资源的过程,为农业领域的工作、管理、服务等提供信息支持,综合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在如今的农业发展中,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增大。
1 农业信息平台现状随着"网联网+农业";的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解决农业信息化"最后一公里";开发了大量的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种类多种多样,但其中大部分存在较多问题,有些盲目跟风的意味,没有起到促进农业信息化发展的作用。
有一部分农业信息平台缺乏时效性,信息服务平台已经建立,但却没有对其中的信息内容进行定期更新,信息老旧,难以满足各用户的信息需求,难以体现信息化农业的即时性。
还有些信息平台,预想设计很美好,其中涉及的功能模块很多,但用户普遍反应体验感较差,各种农业信息集中在一起,没有进行合理整理分类,模块设计不合理,用户难以快捷高效的得到所需信息。
有很多信息平台的设计没有结合当地实际需求,过分追求平台的功能性和技术性,导致信息平台页面复杂,与当地需求联系不强,造成了资源浪费.2 农业信息平台整体框架2.1 农业信息平台功能基于互联网的农业信息平台的用户不止是农户,还应包含农民创业企业、农民工、绿色消费者等。
而针对各涉农人群的需求构建的综合农业信息平台应包含以下功能:(1)检索与匹配。
信息平台在设计时,应考虑到各类用户的信息获取需求,提供精确化的检索功能。
在首次使用时,应根据用户的实际信息,依照职业、性别等推荐的相性较强的农业信息,为用户匹配有趣的热点资讯,并且在首页设置高级检索功能,提供精确信息检索。
(2)实时资讯。
在农业信息平台建设时,应考虑到实时咨询功能。
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1.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定位•以农业信息服务为中心;•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依托;•建立健全信息需求调研、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等有机联系的信息流转系统;•为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
2.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农业信息化系统工程建设的目标是:建设各地(州、市)农业局局域网并实现与省农业厅信息网络系统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网络互联,围绕本地的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实现农业系统高效、便捷、畅通的数据及信息传输,农业系统信息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
建立一个基于Internet的信息发布平台——外部,实现行政机关办公自动化、信息化、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
推动农业系统的战略目标的实现以及经济发展。
•农业信息化解决方案总体框图如下:•三网一库结构•部办公业务网---农业主管部门网应用结构图•办公业务专网----专网数据交换平台结构•农业公众信息网----农业信息网结构•农业信息资源数据库结构2.1 计算机网络集成方案2.1.1 系统设计原则:◇坚持实用性与技术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满足当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各种服务的需求。
坚持开放性、兼容性和可互连性;◇坚持高可靠性,便于进行管理和维护;◇采用容错设计,尽可能少地中断系统服务;◇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利于网络扩展和技术升级,为将来系统的扩充留有充分的余地;◇实现系统统一性;◇系统采用统一规划、可集中或分步实施的原则设计,在今后网络升级、扩充时避免出现设备的淘汰等浪费现象,充分保护投资的回报。
2.1.2 网络设计的技术规根据客户需求和资金安排,公司按技术规在网络设计上可以做到:•网络设计采用千兆以太网和快速以大网技术,具备开放性、先进性、可扩充性、可靠性及实用性。
采用符合国际标准的结构化综合布线技术及产品,中心系统主干达到1000M的速率的能力,局域网实现100M交换,100/10M自适应到桌面;•网络中心具有网络管理的功能、INTERNET网接入功能。
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
数字乡村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地建设数字乡村,需
要建立一套标准体系框架,以便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管理并最
终实现数字化乡村的完美建设。
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基础建设:数字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数字乡村建设的基础,包括互联网及物联网基础设施、电力通信设施、道路交通设施等。
同时需要保障数字乡村的网络安全,建立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2、基础公共服务体系:数字化乡村需要基础公共服务保障,包括
健康、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社会救助、文化体育等服务,应建立数
字化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便捷的服务。
3、数字商业生态体系:数字化乡村需要创新商业模式,发展农村
电商,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民收入。
同时,建立物流体系,提高农产品销售水平。
4、数字文化生态体系:数字化乡村更需要弘扬中华文化,保护好
乡村文化遗产,建立数字化文化生态系统,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及环境
质量。
5、数字社会治理体系:数字化乡村需要实现智慧治理,包括基层
民主、信息公开路径、低碳环保等。
同时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提高自
治水平及社会管理效率。
总之,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是数字化乡村建设的保证,通过标
准的建设组织、管理及执行,才能实现数字化乡村的高品质、高效率、高生产力的建设目标。
数字化乡村的建设,将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框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成为了当前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向之一。
而数字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标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的概念、特点、构成要素和建设路径等方面展开分析,旨在为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一、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的概念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是指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为了规范和引导相关工作,制定的一套符合数字乡村发展特点,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
数字乡村标准体系旨在提高乡村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实现乡村现代化的目标。
二、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的特点1.适应性强: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应当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乡村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2.针对性强: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应当围绕数字乡村建设的核心任务,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文化传承等方面,制定具体的标准和规范。
3.综合性强: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应当涵盖数字化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各个方面,包括智慧农业、数字化教育、数字化医疗等内容。
三、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1.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包括数字化网络建设、信息化设施建设等标准,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基础设施支撑。
2.数字经济发展标准:包括农业电商、数字支付、大数据应用等标准,推动数字经济在乡村振兴中的应用和发展。
3.数字化教育标准:包括远程教育、数字化教室建设等内容,推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均衡发展。
4.数字化医疗标准:包括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管理等标准,提高乡村医疗服务水平。
5.数字文化传承标准:包括数字博物馆建设、数字化文化产品开发等内容,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的建设路径1.研究分析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调研数字化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存在问题,为制定数字乡村标准体系奠定基础。
2.制定数字乡村标准体系的总体框架,包括标准体系的构成要素、标准和规范的制定机制等内容。
一.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的概念起源于60年代的日本,首先是由一位日本学者提出来的,而后被译成英文传播到西方,西方社会普遍使用“信息社会”和“信息化”的概念是70年代后期才开始的。
关于信息化的表述,在中国学术界和政府内部作过较长时向的研讨。
如有的认为,信息化确实是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现代化;有的认为,信息化确实是从物质生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向信息产业占主导地位社会转变的进展过程;有的认为,信息化确实是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演进的过程,如此等等。
1997年召开的首届全国信息化工作会议,对信息化和国家信息化定义为:“信息化是指培育、进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国家信息化确实是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进程.”实现信息化就要构筑和完善6个要素(开发利用信息资源,建设国家信息网络,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进展信息技术和产业,培育
信息化人才,制定和完善信息化政策)的国家信息化体系.依照最新公布的2006-2020国家信息化进展战略,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进展转型的历史进程。
在1997年6要素的基础上增加“信息安全”为7要素。
二. 什么是农村信息化及建设意义
农村信息化确实是以信息媒体技术装备农村相关领域,使信息资源在农村得以充分开发、应用,对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过程提供全面支持,加快农村经济进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逐步实现由农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
国家信息产业部提出十一五“村通工程”目标,2010年农村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2020年差不多实现电话家家通的“电信小康”目标。
加快建立普遍服务基金,降低农村通信价格,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和互联网业务都要让农民用得起用得好。
如期实现农村信息化和电信小康的目标。
农村信息化要紧包括农村行业信息化、农村行政治理信息化、农村生活消费信息化和农村社会资源治理信息化等内容。
农村信息化对进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战略
意义。
1、拓宽了农民猎取有效信息的来源渠道,有利于提高
农民技能(生产、加工和营销等);
2、能有效促进现代农业服务体系的建立;
3、信息化能使农业全过程的信息猎取及时、准确、规
范,有利于降低市场风险,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
4、缩小工农产业间的信息鸿沟,使国家能及时、准确
得到农业生产、市场信息,有利于实施宏观调控。
三. 农村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
依照农市发[2007]33号文件,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具体内涵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展而出现变动。
差不多框架要紧由作用于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人才队伍、服务与应用系统,以及与之进展相适应的规则体系、运行机制等构成。
(一)信息基础设施。
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差不多条件。
要紧包括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差不多装备和信息安全设施、信息交换体系等部分。
信息网络要紧有计算机网络、通信网络和广播电视、报刊杂志、宣传栏等信息传播网络。
信息技术差不多
装备要紧指信息技术研发储备和推广应用所必需的设施设备。
信息安全设施指为保障网络运行安全的设施设备和系统。
信息交换体系指为满足各层级实时信息汇合、传递、交换与共享、服务的体系。
(二)信息资源。
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形态上分,涉农信息资源有初始信息和经整理、分析的信息。
从来源上分,有政务活动、市场运行和其他社会活动信息。
从内容上分,有科技、市场、政策法规、文教卫生等信息。
(三)人才队伍。
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要紧支撑。
要培养一支理念先进的治理队伍,推进治理方式创新,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快速、有序推进。
要打造一支善于攻关的科研队伍,加强信息技术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要建设一支有用高效的服务队伍,加强信息服务模式创新,提高面向农村信息服务的适用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四)服务与应用系统。
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动身点和落脚点。
要紧包括信息服务和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两个方面。
信息服务要与农村经济、社会进展的实际相结合,与进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结合,与现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合作经济、社团组织的需要相结合。
应用系统必须做好
顶层疏理和统筹规划,防止重复开发建设,讲求科学、有用,注重贴近基层、贴近农民的需求。
(五)规则体系。
这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与进展的关键环节。
规则体系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的技术基础,是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绩效评估的治理规范,要紧包括法规体系和标准体系。
法规体系应涵盖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共享、网络(站)建设治理、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开发应用、安全防护、投入保障等内容。
标准体系要紧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标准、治理服务标准等组成。
(六)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全然保障。
运行机制的构建要与政府职能转变、创新政府治理服务模式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进展与深化行政治理体制改革相互促进、共同进展的机制。
要与信息化建设进展模式紧密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政府主导、市场及其他社会力量合力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
要与“三农”问题的解决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农业和农村信息化的可持续进展机制。
四. 如何样利用农村信息化促进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部署,并把进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进展现代农业,要充分考虑人多地少的国情,适应以家庭承包为主体的农业生产特点,广泛应用农业科技信息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土地产出,增强农业生产的可控性;围绕城乡“信息不对称”的突出矛盾,抓住市场、科技、生产、流通和提高劳动者素养等关键环节,深化信息化服务和应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1、用信息化提升农村居民素养
我国8亿多农民平均受教育不足7年,4.9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只占13%,初中占49%,小学及以下占38%。
从我国当前的教育模式看,培养一支有文化、明白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非一日之功。
新农村建设需要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人才。
农村信息化搭建了一个覆盖广泛的农村信息平台。
通过通信、电视广播、计算机网络等设施,让农村居民看到、听到和都市居民一样的东西,在宽敞农村传播先进文化,使农村居民改变观念,拥有健康的文化活动,了解政策法律,树立道德观,最终提升农村居民素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进展的主体。
2、用信息化推广农业科技技术
综合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和广播电视等信息技术,结合传统手段,加强对农民特不是农技推广员、农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农业生产经营大户等的科技信息服务;创新农村科技信息入户模式,提升农业科技推广的信息服务实效。
通过开发的应用作物生长、畜禽水产养殖、节水灌溉等农业智能软件系统,改革农业耕作制度和种养殖方式,实行标准化生产。
利用信息技术,大力进展测土配方施肥,推广诊断施肥和精准施肥,进一步提高肥料施用效益。
建立农机监理服务信息平台,加强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提高农机服务水平。
示例:渭源:“空中课堂”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帮农民致富甘肃日报渭源讯(王雨郑文博) 前些天,渭源县五竹镇五竹村委会里人头攒动,一场名为《马铃薯良种培育有用技术教程》的科教片正在银屏上播放。
该村王恒斌凑在放映机前,一边看,一边就不明白的地点询问着镇上的农业技术人员。
他快乐地讲:“看了电视上的知识讲座,我的心更亮堂了,种植马铃薯良种的信心更足了。
”这是该县利用远程教育致富农民的一个缩影。
渭源县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优势,先后建成渭源县党建网,开通了以远程教学、农村有用技术等为要紧内容的现代远程教育
县级辅助教学平台,分设符合基层干部群众需要的农村有用技术、科普知识等11个栏目,每两天将栏目内容更新一次,并与全国远程教育网站及各地网站互联互通。
同时,严格落实网络治理维护措施,实行专人治理、专人操作、专人维护,保证了辅助教学平台的正常运行。
截至目前,该县16个乡镇、208个村级依托站点设备已全部完成验收并投入使用,构建起了覆盖全县农民的“空中课堂”。
同时,县上把党校教学人员,县乡普法人员,农业、林业、畜牧、卫生、打算生育等部门人员和农村的致富能人、致富带头人选配到辅导队伍和教学资源开发队伍中,结合远程教育培训内容,邀请现场讲授辅导,从事“乡土课件”开发,为农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全县共举办各类辅导班530多场次,制作“乡土课件”52部,培训农村党员和干部群众8.6万人次。
3、用信息化促进农业产品销售
农产品要实现由产品到商品的转变,就必须掌握市场供需状况和价格走势,只有完成整个生产过程,才能进入扩大再生产,这更需要信息的指导。
鉴于“卖难”现象的客观存在,因此,通过开发农产品供需信息系统,建立农产品交易信息平台,开发农产品物流配送系统等信息系统,能够促进农产品销售。
对实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