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911.50 KB
- 文档页数:53
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输血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可用于补充失血、改善贫血等病情。
然而,有时候输血也可能引发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及及时采取应急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针对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旨在提高医务人员的应对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输血不良反应按照发生时间可分为即刻反应和迟发反应。
即刻反应通常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的几分钟内发生,症状明显,易于观察和判断。
迟发反应则在输血后的数小时到数天内发生,症状较为隐匿,容易被忽视。
根据病理机制的不同,输血不良反应可分为溶血反应、过敏反应、细菌感染和其他非特异性反应。
二、溶血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溶血反应是指输血后,受体体内出现溶血现象,患者一般会出现寒战、高热、黄疸、血红蛋白尿等症状。
针对溶血反应,应急措施如下:1. 停止输血: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溶血反应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避免溶血的进一步发展。
2. 维持循环稳定:通过输注血浆、血红蛋白等进行替代治疗,维持患者的循环稳定。
3. 监测尿液:密切观察患者尿液的颜色,如果发现有血红蛋白尿的情况,应及时予以处理。
4. 寻找并处理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明确引起溶血反应的原因,并针对性进行处理。
三、过敏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过敏反应是指输血后,受体对输血成分中的某些物质出现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症状各异,可能包括皮肤发红、荨麻疹、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等。
应急措施如下:1. 停止输血:一旦发现过敏反应症状,应立即停止输血,避免过敏反应的进一步加剧。
2. 给予抗过敏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抗组胺药、皮质激素等药物,以减轻过敏反应的症状。
3. 呼吸道管理: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应给予相应的氧气治疗或进行呼吸支持。
四、细菌感染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细菌感染是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引发细菌感染反应的情况。
细菌感染反应的症状主要为发热、寒战、恶寒等。
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置报告管理制度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输血相关肺损伤、输血相关感染等。
为了及时发现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保障患者的安全,医院应建立完善的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及处置报告管理制度。
一、制度背景与目的为了标准化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处置工作,提高对输血不良反应的认识和管理水平,确保输血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医院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和处置的流程,明确相关责任人和工作职责,保证相关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最终达到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的目的。
二、管理制度的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内进行输血操作的全部科室和人员,包括输血科、血库、临床各科室等。
三、监测与报告的程序1. 监测的内容与方法(1)监测内容包括输血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时间、发生频率、严重程度等。
(2)监测方法主要包括观察记录、临床评估、实验室检查等。
2. 监测的责任人和职责(1)输血科负责监测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记录和报告。
(2)输血科与临床科室共同负责对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评估,包括过敏史、特殊病史等相关信息的搜集。
3. 不良反应的报告与处理(1)输血科在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后,要及时向血库进行报告,并提供详细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处理措施。
(2)血库收到报告后,要及时向临床科室和相关医务人员进行通报,并提供技术指导和建议。
(3)临床科室要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
(4)输血科要对输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四、监测与报告结果的分析与应用1. 分析与整理监测结果(1)输血科要定期对监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频率、严重程度等。
(2)根据整理和分析的结果,及时调整输血操作流程和标准,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2. 应用监测结果(1)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制定相应的预防策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输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包括全血、红细胞、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等。
然而,输血并非没有风险,输血不良反应是目前临床医学中日益普遍的问题。
由于输血不良反应多种多样,需要医务人员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及时发现和处理。
本文将介绍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分类1. 根据发生的机制分类(1)免疫性反应:包括血型不合、输血后溶血等。
(2)非免疫性反应:输血后感染、输血相关肺损伤、输血相关急性肝功能衰竭、输血相关过敏反应等。
2. 根据表现分类(1)轻型反应:头痛、面红、恶心、呕吐、瘙痒、皮疹、热等。
(2)中型反应:发热、寒战、低血压、呼吸困难、心率增快等。
(3)重型反应:输血后溶血、输血后感染、输血相关肺损伤、输血相关急性肝功能衰竭等。
二、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1. 血型不符反应输血后患者出现溶血性质黄疸、血红蛋白尿、肾功能损害、发热、皮肤瘙痒、皮肤麻木等现象。
2. 输血后溶血输血后患者出现发热、呕吐、恶心、全身皮肤发痒、面部浮肿、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症状。
3. 输血后感染输血后患者出现发热、头痛、全身乏力、肌肉疼痛等。
4. 输血相关肺损伤输血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
5. 输血相关急性肝功能衰竭输血后患者出现黄疸、全身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
6. 输血过敏反应输血后患者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全身皮疹等。
三、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措施1. 血型不符反应及时查证患者的血型和交叉配血,必要时换血。
2. 输血后溶血停止输血,输注异体输血淀粉酶,必要时进行换血、输注红细胞增白蛋白等。
3. 输血后感染对于疑似感染的患者,立即停止输血,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并做好隔离措施。
4. 输血相关肺损伤尽可能使患者平卧位,给氧吸入,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5. 输血相关急性肝功能衰竭停止输血,保护患者肝脏功能,对症处理。
6. 输血过敏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注射抗组胺药、皮质激素等对症治疗,并观察患者症状变化。
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患者发生的与输血相关的不良反应。
合理的应急预案对于提高输血安全性和及时处理患者的不良反应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输血反应的分类、临床表现以及应急预案。
一、输血反应的分类及临床表现输血反应可以根据发生时间的先后分为即时型反应和迟发型反应。
即时型反应发生在输血过程中或结束后的24小时内,迟发型反应则发生在输血后24小时以上。
1. 即时型反应即时型反应包括溶血性输血反应、过敏反应、急性肺损伤和输血相关性感染等。
(1)溶血性输血反应:患者出现寒战、高热、全身不适、背痛等症状,同时伴有贫血和血红蛋白尿等溶血相关的实验室指标异常。
(2)过敏反应:患者出现皮肤潮红、荨麻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等过敏症状。
(3)急性肺损伤:患者出现气促、发绀、咳嗽、咳痰等症状,并有呼吸窘迫,胸部X线表现为间质性肺水肿。
(4)输血相关性感染:患者出现发热、寒战、全身不适等感染症状,同时伴有血培养或其他病原学检查阳性。
2. 迟发型反应迟发型反应主要包括输血相关性肺炎和输血相关性肝损伤等。
(1)输血相关性肺炎:患者出现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同时伴有胸部X线表现为肺炎。
(2)输血相关性肝损伤:患者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等,同时伴有其他肝脏病因排除。
二、在输血反应发生时,医务人员需要迅速响应并采取适当的应急预案。
1. 即时型反应的应急预案(1)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应急预案:立即停止输血,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和评估,如血红蛋白尿、血培养等。
留取适量的血样用于溶血反应的鉴定,同时给予支持疗法,如输液、对症治疗等。
(2)过敏反应的应急预案:立即停止输血,评估患者病情,根据症状和体征给予急救治疗,如抗过敏药物、肾上腺素、氨茶碱等。
(3)急性肺损伤的应急预案:停止输血,维护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氧疗,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
积极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胸部X 线改变。
(4)输血相关性感染的应急预案:停止输血,及时采集血培养和其他病原学检查标本,给予广谱抗生素治疗。
输血不良反应处理规范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了用原来的疾病不能解释的新的症状或体征。
输血不良反应按发生的时间分即发型和迟发型,即输血时或输后24小时内发生的和输后几天至几十天发生的。
一、输血反应应急预案(一)临床处理1、立即停止输血,更换输液管,改换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
2、通知值班医师和输血科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并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3、发热反应:立即停止输血可酌情给予解热镇痛药和激素等。
4、过敏反应:减慢、吸氧、肾上腺素。
5、大量输血有关反应:加温补钙、纠酸、治疗稀释性凝血病等。
6、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并查证:(1)、患者和血袋标签确认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血。
(2)、查看床旁和实验室所有记录,是否可能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3)、尽早检测血常规、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留取反应后第一次尿送检验科进行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检测。
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采血送检验科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4)、对侧肢体采病人血(血常规管和肝素抗凝管)及血袋中剩余血( 和血袋一起),送检验科检测分析。
(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病人血液作细菌培养。
(6)临床上常常忽略的问题:几小时后才采患者的血,影响了直接抗球蛋白试验的检测;未留第一次尿,影响了血管内溶血的检测。
(二)、检验科处理1、复核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记录,确保输给患者的血是与患者进行过交叉配血的那一袋(或那几袋)血。
2、复核患者(输血前留置样本,反应后采集的样本)和供者(输血前留置样本,血袋中剩余血)ABO和RhD血型,查看是否将患者或血源弄错。
3、离心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后的血样,观察是否溶血,并比较输血前的血样是否有变化。
4、用患者发生输血反应后样本做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抗体筛选及鉴定。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及应急处理措施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接受者出现的与输血有关的不良反应,根据反应的发生时间可分为即时型和迟发型两种。
以下是输血不良反应的一般标准及应急处理措施:
1. 即时型输血不良反应:
- 定义:输血结束后30分钟内发生的不良反应。
- 症状:可出现发热、寒战、血压下降、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皮肤潮红、过敏反应等症状。
- 处理措施:
a. 停止输血,立即拔掉输血管。
b. 给予氧气,保证通畅的呼吸道。
c. 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保持静脉通路畅通。
d. 如果症状严重,可酌情使用抗过敏药物、扩容药物等。
2. 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
- 定义:输血结束后30分钟至数天内发生的不良反应。
- 症状:可出现发热、皮疹、血小板减少、溶血等症状。
- 处理措施:
a. 停止输血,立即拔掉输血管。
b. 监测生命体征,包括体温、血压、心率等。
c. 针对症状进行治疗,如给予退热药、激素治疗、输注血小
板等。
无论是即时型还是迟发型输血不良反应,及时的处理和紧急干预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治疗,最好在
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处理。
同时,输血前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病史,严格选择合适的血液制品,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急处理措施》总则1、疑似有输血反应时,护师(士)应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医师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继续输血或查明输血反应原因或决定纠正处理。
2、对严重的输血反应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汇报,同时向输血科及医务科报告,并将保留血袋及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以供登记、调查、随访、追溯。
3、对输血反应患者,按输血反应相关流程处理与调查,认真记录反应处理过程,填写输血不良反应调查反馈单,上报输血科或主管部门。
常见输血不良反应应急处理措施一、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临床表现。
发热、低血压、休克、支气管痉挛、dic和肾功能衰竭等。
2、怀疑血型不合引起的输血不良反应,执行以下程序:(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6)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3、一旦怀疑因血型不合引起的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应由经治医师积极治疗,治疗原则如下:(1)迅速补充血容量。
(2)应用速效利尿剂。
(3)应用多巴胺。
(4)碱化尿液。
(5)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6)病情严重者施行换血或血浆置换疗法。
(7)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进行透析治疗。
(8)dic的防治。
二、非溶血性反应所致发热1、临床表现。
体温升高≥1℃,常伴寒战,排除其它原因发热。
2、怀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执行以下程序。
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常见的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包括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酸碱平衡失调、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传播感染性疾病等。
为了识别这些不良反应并采取应急措施,我们进行了输血不良反应标准的确定和识别及应急措施的培训。
在输血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以下几种: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在输血后1-2小时内,患者可能会出现发冷或寒战、高热等症状,持续时间不一,一般为10分钟到2小时。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在输血后立即发生,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瘙痒、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输入异型血所致,症状包括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
4、细菌污染反应:输入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发热反应,但输入致病菌则可导致休克、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5、循环超负荷: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引起心力衰竭和急性肺水肿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
6、出血倾向:大量快速输血可导致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引起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
7、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输血过程中可能引起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需要及时监测和纠正。
为了识别这些不良反应并采取应急措施,我们进行了输血不良反应标准的确定和识别及应急措施的培训。
在此次培训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各种不良反应的表现和处理方法,并进行了实际操作演练。
希望通过这次培训,能够提高医护人员的识别和处理不良反应的能力,保障患者的安全。
保存时间越长,库血中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就越高。
大量输血会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但如果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以快速得到纠正。
对于血清钾高的患者,应该提高警惕,因为大量输血可能导致高钾血症。
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会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凝血功能。
枸橼酸盐代谢后会产生碳酸氢钠,可能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从而导致血清钾降低。
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
一、输血前检查
1. 确认输血申请单:在输血前,必须确认患者信息、血型、所需血量以及输血原因等,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2. 血液检测:对输入的血液进行抗原、抗体等检测,以确保输入的血液与患者的血型相匹配,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
二、观察反应
1. 输血开始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包括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
2. 注意观察是否有输血反应的迹象,如寒战、发热、呼吸困难等。
三、紧急处理
1. 一旦发现输血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并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2. 根据不良反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抗过敏治疗、抗休克治疗等。
3.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等支持治疗。
四、记录并报告
1. 对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信息、输血时间、输血量、不良反应症状、处理措施等。
2. 及时报告给相关部门和领导,以便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3. 对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改进措施,提
高输血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之,识别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对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输血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登记、报告和处理制度一、护士发现输血不良反应,立即停止输血,改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
必须及时处理、记录,报告主治医师,通知检验科。
二、立即报告医师组织治疗和抢救,护士遵医嘱给药。
三、若为一般过敏反应,情况好转者可继续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必要时填写输血反应报告单,上报输血科。
五、怀疑细菌污染或输血差错引起溶血等严重反应时,保留血袋并抽取患者血样一起送输血科。
六、.患者家属有异议时,立即按有关程序对输血器具进行封存。
七、血库报告科主任并核对检验各项质量记录,查找原因。
八、检验科主任组织复检、诊断试验,作好记录。
报告临床,共同分析,确定诊断,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并报告医务科。
九、临床与检验科主任根据记录回顾分析原因,得出结论,采取预防措施。
并报告质量管理科。
十、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组织对事故的调查,分清技术责任与差错责任,得出处理意见,报院长批准执行。
十一、输血导致感染疾病按《医院控制感染管理规定》处理、上报.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临床输血应严格掌握输血指征,患者输血中或输血后出现不良反应或达不到预期效果或病情比输血前加重,又不能用原发病解释时,应及时向输血科或请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专家会诊,共同分析原因,及时处理或重新制定输血治疗方案。
为了有效控制输血严重危害,特制定输血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一、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当时和输血24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后甚至十几天,发生者为迟发反应。
二、输血中或后有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按《输血不良反应处理程序》进行处理与调查,医护人员认真记录相关信息及反应处理过程,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馈单》送交血库。
三、对于患者的迟发性输血不良反应需事后补报,由主管医生再次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馈单》送至血库。
四、血库每月统计输血不良反应数据和分析原因并报至医务科,以供登记、调查、随访、追溯。
五、血库医师应和临床医师经常沟通,及时发现输血反应,提高临床诊断、处理输血反应的能力。
《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及应对措施》根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有关患者输血不良反应的规定,保障患者输血安全,特制定我院患者输血不良反应标准和应对措施。
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
患者在输血过程中发生下述情况之一的,应当怀疑或认定为发生了输血不良反应。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溶血反应。
细菌污染。
循环超负荷。
出血倾向。
酸碱平衡失调。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输血相关性移植抗宿主病。
传播感染性疾病。
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
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
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
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如果污染了治病性强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5、出血倾向大量快速输血可因凝血因子过度稀释或缺乏,导致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
6、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
大量输血常有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
对血清钾高的患者,容易发生高钾血症,大量输血应提高警惕。
此外,输注大量枸椽酸后,可降低血清钙水平,影响凝血功能;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使血清钾降低。
《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和应急措施》一、护理质量管理制度二、病房管理制度三、抢救工作制度四、分级护理制度五、护理交接班制度六、查对制度七、给药制度八、护理查房制度九、患者健康教育制度十、护理会诊制度十一、病房一般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十二、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十三、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1二级医院评审标准(蓝皮书140页)4.18.5.5条款是核心条款,其中一条有输血科主任对相关人员进行确定识别输血不良的标准和应急措施的再培训与教育。
以下四个方面1)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2)输血不良反应的应急措施3)输血不良反应及传染报告及处理登记制度4)输血不良反应报告流程(一)输血不良反应的标准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细菌污染。
5.循环超负荷。
6.出血倾向。
7.酸碱平衡失调。
8.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
9.传播感染性疾病。
10.血压升高、尿量减少、血红蛋白尿和伤口渗血等51、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2小时内,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伴有皮肤潮红、头痛,多数血压无变化。
症状持续少则十几分钟,多则1-2小时后缓解。
2、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变态反应主要表现为皮肤红斑、荨麻疹和瘙痒。
过敏反应并不常见,其特点是输入几毫升全血或血液制品后立刻发生,主要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喘鸣、面色潮红、神志不清、休克等症状。
3、溶血反应绝大多数是输入异型血所致。
典型症状是输入几十毫升血后,出现休克、寒战、高热、呼吸困难、腰背酸痛、心前区压迫感、头痛、血红蛋白尿、异常出血等,可致死亡。
麻醉中的手术患者唯一的早期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
4、细菌污染反应如果污染血液的是非致病菌,可能只引起一些类似发热反应的症状。
但因多数是毒性大的致病菌,即使输入10~20ml,也可立刻发生休克。
库存低温条件下生长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其内毒素所致的休克,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输血不良事件管理制度输血反应是指在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受血者发生的不良反应。
在输血当时和输血____小时内发生的为即发反应;在输血后几天甚至几月发生的为迟发反应。
一般包括:4.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一、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按如下要求处理:1、减慢或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路;2、立即通知值班医师和血库值班人员,及时检查、治疗和抢救受血者,并积极查找原因,做好记录。
二、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1、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录;2、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
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 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3、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
4、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5、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6、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7、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____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三、临床输血出现不良反应和发生输血相关疾病时,相关科室医师应详细记录输血不良反应反馈卡后送血库,并及时调查处理。
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并向负责供血的血站反馈。
四、医院输血委员会应对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定期分析,制定对策,不断提高临床用血安全水平。
输血不良事件医院报告内一科输血时发生的不良事件后,我科立即____家对采血、送血、取血、输血查对制度及流程进行学习,大家清醒的认识到在采血、输血各个环节中查对的重要性,现制定以下几条防范措施以防止在采血、输血过程中出现错误:1、严格按照采血、送血、输血的操作流程执行各个环节,必须双人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