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德育之我见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6
小学德育的心得体会在小学阶段,德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我曾担任小学德育教师多年,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反思,我总结出了一些关于小学德育的心得体会。
首先,德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人格形成和价值观的建立正处于塑造的阶段。
因此,我们在德育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教育他们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友善、宽容和合作的精神。
我们可以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道德行为的意义,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其次,德育要通过感知和体验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情感的培养对小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在小学德育中,我们注重让学生通过感受与体验来认识自己和他人。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多样性,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他人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通过鼓励和肯定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第三,德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感。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责任感的培养是德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日常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整理书包、自觉遵守学校规则等。
同时,我们也要逐渐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最后,德育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德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需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共同努力。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因此,学校要与家长和社会进行积极沟通,共同制定并执行学生德育计划,形成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
总而言之,小学德育的实施需要有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和行为习惯,同时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合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德育实践与反思引言小学德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本文档旨在总结我校在小学德育实践方面的经验,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以期进一步提升德育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一、德育实践概述1. 德育课程设置:我校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置了涵盖道德、法制、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德育课程。
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2. 主题活动开展:定期举办主题班会、德育月活动、节日庆祝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德育教育的内涵。
3. 家校合作:加强家校联系,定期召开家长会,鼓励家长参与德育教育,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局面。
4.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支教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德育实践成果1. 学生道德品质的提升:通过德育教育的深入实施,学生们的道德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表现在尊老爱幼、团结互助、诚实守信等方面。
2. 法制观念的增强:通过德育教育,学生的法制观念得到了加强,遵纪守法意识明显提高。
3. 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培养,更加关注社会发展和他人需求。
三、德育实践反思1. 德育课程的针对性:在德育课程设置中,要更加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结合学生实际需求,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2. 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在开展德育活动时,要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德育教育的趣味性。
3. 家校合作的有效性: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参与德育教育的积极性,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4. 社会实践的拓展:积极拓展社会实践领域,让学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体验德育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四、结语小学德育实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创新方法,以期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我校将继续努力,为培养具有道德品质、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奋斗。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之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正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将德育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促使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在我看来,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传统的德育教育往往是通过学习道德知识和听老师讲故事来进行,这种方式容易让学生产生对道德教育的抵触情绪。
而生活化体验式教学则是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受道德的力量,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接受道德规范。
在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义工活动时,学生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和快乐,从而树立起尊重他人、帮助他人的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也可以通过模拟情境,体验对待他人的态度和礼貌,培养出尊重他人、友善待人的品质。
这种通过实践和体验来培养学生德育的方式,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道德规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品德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正是生活化体验式教学的优势所在。
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来提高自身的品德素养。
在学校里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活动,学生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理解到爱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爱护环境、爱护自然的良好品质。
而在日常生活中,学校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和角色扮演来教育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生活化体验式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道德的力量,培养出先进的品德素质,也能激发学生对美好品德的向往和追求,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品德高尚、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
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
这门课程注重学生主体性发展,注重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我在平时教学中,通过实践探索建立起生活化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方式,强化思想品德教育的生活指导功能,让学生在充分体验中构建起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也就是在小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以现代德育理论和生活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丰富学生生活知识,提高其适应与创造生活能力,确立其积极生活态度,形成其健康人格为宗旨,通过教师的组织,参与,指导帮助,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实践,真正使学生在道德学习中确立起健康向上,合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生活理念,优化其生活过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构建起良好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高,让小学思品课教学成为回归生活的教学,让小学思品教育成为回归生活的教育。
在平时教学中,从我校学生生源和教学现状来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品德与社会的教育仍有些“假、大、空”,特别是我们的农村孩子的这种状况更为突出。
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有许多,如:社会、学校、家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重视这门课程,教师本身素质跟不上这门新课程的发展等。
如何才能使当前我们农村学生的品德与社会课程不流于形式,不再成为所谓的“豆芽学科”,可上可不上,可有可无甚至不上的课程。
通过参加国培培训后我更加了解思想品德,更加认识思想品德的重要性。
作为一名农村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过程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运用教材,引导孩子打开生活之门《品德与社会》教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之我见品德与社会学科关注学生的社会生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学生的成长关系密切,我们要重视这门学科,打造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新局面。
但事实上这门课的很多教师对活动教学存在着一定的迷惑。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我想就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社会是国家重视小学德育的重要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
因此,对品德与社会的重视与否,课程上得好与坏,是德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
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作为一名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我与学生平等交流,收集一些对学生发展有益的资料,在思想上熏陶他们,使学生潜移默化的爱上品德与社会学科。
(二)在生活中体验、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围绕着学生的生活实际,每种教育,都与学生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我注意留心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一些事例,深入浅出,将课本上的内容与生活中的事例紧密的联系起来,这样可以把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
如《想想他们的难处》这个课题的教学目标是:1、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2、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这一课题时,我首先播放收集到一些关于残疾人的图片及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感受残疾人的不容易,然后发散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说说自己见到的残疾人情况,最后我让学生进行模拟残疾人的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比如:单手穿上外衣、用拐杖走路、蒙上眼睛走路,体会盲人走路的困难、用手势向别人表达一件事,比如把那本书递给我,体验聋哑人生活的困难。
课堂上,我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模拟一项活动,保证都有参与体验的机会。
然后,进行组内交流、全班交流,这样对学生有很大的促动,学生就会对残疾人更加尊重,帮助残疾人的意愿会更加强烈。
加强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之我见目前,就广西农村地区而言,中小学素质教育正在稳步推进,但是,由于经济社会正面临重要的转折时期,大量涌人的外来思想文化、急剧转型的社会环境、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外出打工人口加大以及对青少年一代教育的缺失等等,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十分紧迫。
一、农村中小学校的德育现状(一)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脱节。
当前,社会转型期各种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矛盾影响着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取向,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给学生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农村涉黄、涉赌、涉毒的现象屡禁不止,金钱至上、封建迷信等不良风气的影响,使不少学生无心学习、追求享受。
有的学生讲时髦,留长发、穿奇装异服,迷失自我,不知道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在部分青少年的意识中已经日渐淡漠。
有的学生甚至被社会不法分子迷惑,参与偷盗、欺诈、抢劫活动,少年儿童犯罪率升高,学生的辍学也呈增多的趋势。
社会环境既是一个广阔的教育场所,又是个大染缸,各种各样的信息都能通过不同渠道进入,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良的文化氛围。
目前社会上的道德失范,社会诚信出现危机,黄赌毒沉渣泛起,淫秽书刊、黄色光盘、电脑网络中的黄色站点和网页等成了毒害青少年的精神鸦片。
电脑游戏、网络游戏也使青少年迷恋。
卡拉OK包房、舞厅成为一些意志薄弱的青少年堕落的温床。
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侵蚀着我们的青少年。
它们潜移默化地影响、间接腐蚀着孩子们的灵魂。
于是,在群众中出现了“苦口婆心教五天,一到双休全忘光”、“校内学雷锋,社会一场空”、“校内教育用半天,不如校外一支烟”这样的民谣。
现在城镇大街小巷“红、黑”网吧到处可见。
虽然门前挂着文化、公安等部门的警示牌——“未成年人免进”,可是网吧里却有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未成年人!家庭是人形成思想和成长过程的第一步,这一步是否走好关系着人的一生。
然而,农村中有些家长没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教育比较随意,缺乏科学性,溺爱、娇惯,一味迁就者有之;简单粗暴、棍棒教育者有之。
农村小学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之我见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面临危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学校应把德育工作摆在一切工作的首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扎扎实实地开展学校的各项德育教育活动,努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氛围。
我认为当前农村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应解决好以下七个主要问题。
一、加强领导,把学校的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在开学初要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开展各项德育教育活动。
领导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职责要分明,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
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少队部、班主任工作计划都要有具体的德育工作内容和要求,层层管理,为学生撤下“天罗地网”,并针对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实施,把德育工作层层落实好、开展好。
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领导机构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组织教职工研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分析学校当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工作要求和工作目标(制定长期和近期工作目标)使全校教职工每人都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真正实施者,从思想上认识到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想方设法地去做好这项工作。
同时,认真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通过各种契机各途径加强教师的学习和培训,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做好此项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抓常规,注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每学期开学初,学校都要求各班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让学生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开展对学生进行法律知识讲座,使学生在学校能够做到知法守法;各班班主任利用每周的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各班中队辅导员利用每周开展的少先队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各科任课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少队部每天对全校学生的纪律、仪表以及校园卫生等方面进行检查,发挥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作用;学校利用每周的升国旗仪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国旗下每周由教师和学生轮流进行演讲,演讲的内容要求思想健康,富有教育意义,让学生在这样的活动氛围中受到教育。
2021年第06期123基础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之我见李晓峰 姜丽丽在小学教学阶段,德育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内容,对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有很大益处。
因此,小学班主任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意识到德育的价值,并能主动革新教育理念和模式,科学的将德育内容渗透到班主任工作中,保证在提升工作水平以及质量的同时,还能强化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良好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必要性分析在小学班主任工作开展过程中,加大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无论是对教学,还是学生的今后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通常情况下,对于德育工作来说,其教育形式主要可以体现在两个层面。
一方面,教学方面。
在实际的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加大对学生德育教育力度,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道德素养的形成非常有好处。
另一方面,生活方面。
对于这一层面,主要是指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
在日常的学习中,班主任需要为学生起到榜样作用,正确的对学生进行引导,保证学生的综合水平能够提升。
但是,不管是何种教育形式,初衷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因而,在素质教育进程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必须要强化对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重视,依照具体教学现状,不断优化和完善德育工作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德育渗透,确保学生在接受到良好教育的同时,还能朝着健康的方向迈进。
总体而言,新课程改革下,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强化对德育工作的侧重,不仅可以满足当前教育要求,还对学生的今后发展很有好处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对策分析(一)积极开展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活动在组织开展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期间,班主任应该主动摒弃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强化对先进教育观念和模式的应用,保证德育工作的开展能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
并且,在德育工作内容的制定上,应该尽可能的丰富,可以结合时代性特点,开展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活动,选择特定的主题,以便班主任德育工作内容能够与实际生活相融合,让学生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和热情全面提升,保证学生通过参与活动,能够增强自身的道德素养。
农村德育工作之我见摘要:德育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农村德育思考“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教、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古人告诉我们,作为教师,首先是“传道”,然后才是“授业解惑”。
中央大力提倡“以德治国”,学校工作也把德育放在首要的位置,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也为培养青少年倾注了大量心血,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似乎越来越多,学生不可思议的行为让着实我们大吃一惊。
难道这些现象只是最近才出现的吗?想来大有“掩耳盗铃”之嫌,不是被“一叶遮目”,而是用“一叶遮目”!这“叶”又到底是什么呢?成绩、升学率、还是表面的文章?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对“叶”进行论证,虽然,这样的论证不能完全改变一种教育现状,但至少能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学校教育能否培养出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的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校德育的管理。
为了提高德育的实际成效和结果,充分发挥德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整体功能,就必须加强对学校德育的研究。
一、农村孩子思想情感形成环境的特殊性一个孩子性格与思想情感的形成,更多地受到他所处的环境的影响。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孩子所处的社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
一是农村大环境的特殊性。
农村相对来讲,信息较闭塞,环境寂寞安静,同时农户居住较分散,相互间交流较少,是一个不适应孩子好动好奇心灵的环境,容易导致孩子自闭孤僻的性格。
二是家庭环境的特殊性。
由于当前很多年青父母都外出务工,很多孩子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成为留守儿童。
爷爷奶奶一方面忙于农活,只管孩子吃饱穿暖,无暇顾及孩子的情感世界,另一方面缺少文化知识,无法跟孩子沟通,使得对孩子性格影响最大的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思想情感处于一个自我形成与发展状态,无法得到很好的引导。
小学德育实践活动感想在小学教育中,德育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品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小学德育实践活动,并且深受感染,有了很多感想。
首先,德育实践活动是帮助学生明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在活动中,我们通常会选择一些社会热点话题或校园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互动、实践等形式,深入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比如,我们曾经组织学生们讨论环保主题,引导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爱护大自然的意识。
还有一次,我们举办了关爱他人的活动,让学生们去关怀家庭困难的同学,懂得互相帮助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渐渐形成了一些正面的价值观念,变得更加懂得关心他人,热爱生活和社会。
其次,德育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
在活动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身边的人和物,同时也会了解到社会的一些问题和困难。
通过参与实践,学生们懂得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帮助他人,懂得了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比如,在一次义卖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筹集善款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体验到了帮助他人带来的快乐和满足。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培养和加强,懂得自己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再次,德育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养成的重要途径。
德育不仅仅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素质,更是一种行为的表现和实践,需要在实践活动中磨练和提高。
通过参与活动,学生学会了团队合作、自我管理、情感表达等素质,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比如,在一次自主实践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分工合作完成了一项任务,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活动感悟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懂得了如何自我管理和提高自身素质。
因此,德育实践活动不仅仅是道德观念的培养,更是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养成。
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了活动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以及自身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
我深感活动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有效途径,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细心设计。
小学生德育之我见作者:黄顺莲来源:《教育界·中旬》2013年第05期小学作为我们第一个走进的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对我们一生所起重要作用无可厚非,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家把“素质”这一抽象的名次解释为:走出校门学生们身上所剩下的东西。
作为初为人师的我肤浅的理解为:这大概就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学生身上所转化的能力吧。
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
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
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一、教师——从我做起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
教师要做好学生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熏染学生的行为,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工作中,老师不仅要用师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也要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纳入自己的条例,因为在老师的眼睛监督同学行为的同时,还有几十双眼睛注视着自己,老师们做事严谨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说到做到的品质对学生其实更是一本可以研读的书。
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自己犯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
记得由于新学期换教室,班级只有我一套钥匙,开学第一天,我便让学生吃了闭门羹,当我急匆匆的来到教室的时候,已经有将近一半的同学在门口等着了,我有些歉疚,犹豫了好几分钟,我在晨会时间在全班同学面前道歉,同学们对我的行为都非常惊讶,尴尬了几秒钟之后,从同学的表情中,我读到了大家对我的谅解,我想收获不仅于此吧。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之我见在小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德育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即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取道德知识,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
在我看来,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通过生活化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道德的力量和影响。
在校园里开展关于诚实守信的活动,让学生亲自体验诚实的重要性和诚实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到诚实带来的好处,树立起诚实的道德信念。
这种亲身经历比单纯的书本知识更为深刻和有意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道德规范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情感投入。
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体验到道德情感,感受到他人的善良与关爱。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和友爱心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学校组织“做光荣榜”的活动,鼓励学生多多表现自己的优秀品质,然后由同学们投票选出“光荣榜”上的同学。
这样的活动既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够培养学生的谦逊和欣赏他人的品质,从而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情感投入。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道德观念。
通过生活化的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道德规范和道德理念,培养正确的道德认知和价值观。
在学校利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体验违法犯罪行为带来的后果,通过体验,引导学生认识到违法犯罪的危害性,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和严肃的法律观念。
这样的教学方式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为他们未来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小学德育生活化体验式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德育工作之我见摘要:为了确保我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
关键词:人人都做德育工作者、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小学生德育工作的研究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学生不良行为的预防与矫治的研究工作的成功与否,不仅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学校在家长心目中、社会上的地位。
而且对某一个学生而言将是能否改变他一生命运的终生大事。
因此,若能培养好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发展与进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我校是地处县城边缘的农村小学,近年来进县城打工子女基本上就读我校,这些孩子由于随父母四处流动,又加上家长因打工疏于照顾,造成的习惯及不良好,鉴于此,多年来我校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来抓,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来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并积极探索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方法,并用之于实践,取得较好的成效,学生的思想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观,也总结了许多颇富现实指导意义的心得。
为了确保我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实施。
健全学校德育管理系统。
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的职责。
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的班,做到了上下左右联系密切,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了德育管理的效能。
我校选用优秀教育工作者担任班主任。
她们热情、开朗,朝气蓬勃。
她始终把孩子们的信任当作荣耀,把培育孩子的事业当作人生的光辉阵地,以爱心和恒心培育了一批批优秀的学生。
在德育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扎实可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进行了主题性德育,落实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抓好少先队阵地建设,利用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及各班“队角”、“荣誉角”、等活动阵地,使队员在自我服务中发展能力。
做德育工作是一件辛苦的事情,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辛苦,德育工作也是单调的。
浅谈农村小学德育之我见
——校长建设年论文小山中心小学赵世权
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在农村,家长的素质较低,精力有限,而社会力量难以调动,与其花费大量的精力来动员家庭或社会力量来共同配合做好教育工作,不如在校内多开展一些活动来弥补家庭、社会共同教育的不足,而且这样更简便易行。
然而也有资料显示,我们学校4小时的正教育不如社会上1小时的反教育。
这种事倍功半的德育弊端,极大地困扰着我们的一线工作者。
结合主观与客观,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
一、家长教育表现为表面上的重视与实质上的忽视。
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父母只生养一个孩子,因此孩子成了家庭的重心与寄托,望子成龙,望女成风,是每个父母共同的心愿。
年幼时,只要孩子想要什么,家长们尽量去满足他们,不管是否必要。
孩子入学后,家长们尤其关注孩子们的在校情况,经常来校或一其它途径来了解。
然而有些情况却令人深思。
我们的大部分家长最想了解的是孩子的考试成绩以及班级排名,得个高分是理所当然,考个不及格或是名次不理想,回家后或打或骂是少不了的,以冷静的态度分析原因或给孩子以鼓励的却是少数。
这种“考分至上”的教育观与我们学校的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因此,如何使我们的家长改正这种错误的教育观是我们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家庭教育十分薄弱,主要体现在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明显不足。
在农村,许多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或从商,把孩子
撂在家让老一辈带,而这些老人则是早出晚归地干农活,于是一大早把孩子送入学校就算完事儿,至于学业以及品德教育方面,都成了老师的事,而自己只要负责孩子的生活和解决学习中的经济需要即可。
这种放任式的家庭教育,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的对某种行为的认识不能得到巩固,导致认识与行为的严重脱节,使学校教育成了理论的“空架子”。
还有一些家长甚至认为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会使孩子过于“老实”,不利于孩子今后在社会上立足。
三、不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负面影响。
一些家艮“封建家长制”的意识仍然十分严重,他们缺乏科学的教育方式,只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而不知“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的道理。
或有知道此理的,却不愿为了教育孩子,而摒除自身的一些对孩子影响不好的不良习惯,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家长们的这种种思想意识显然严重阻碍了家校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四、社会文化垃圾对学生成长的危害。
近年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与配合的现状是越来越不乐观。
从社会教育方面来说,这主要表现为当前社会上的负面影响太多,而且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1、电视中的外国卡通片泛滥,它们充满凶杀打斗,渲染血腥暴力和魔鬼神怪,渗入许多低级的趣味,不但在精神上,而且在科学方面误导了孩子们;
2、许多的电视节目为“老板”、“大款”、“明星”们歌功颂德、宣扬物质至上,侵蚀了孩子们纯洁的心灵;
3、家庭赌博现象愈演愈烈,使许多家长成为孩子们的
负面榜样;
4、思想内容好而又富有儿童情趣的少儿读物严重缺乏,即使有些合适的,但价格昂贵,对于农村孩子及其家长来说,在经济上难以接受,一些庸俗的、劣质的图片、故事以及言情武打小说流入校园,成为孩子们的精神食粮;
5、黄色和暴力倾向的录像(影碟片)像魔鬼一样吞噬着孩子们的灵魂。
五、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思路不对,主要表现为德育工作是封闭性的,“群众路线”没有走好。
教师不善于利用校外教育力量来对学生进行教育,有“二怕”:一些教师是怕苦,怕磨破厂嘴皮,磨穿了鞋底;一些是教师怕羞,他们的潜意识里仍然存在封建师长式的清高心态,不喜欢寻找和利用社会教育力量,与校外人士合作,利用校外人十的教育力量来共同教育学生,教师的“二怕”制约了教师德育工作的力度,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成效。
学生的生活环境主要就是在这广阔的社会空间,而学校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深入每一位学生的生活中,去保护他们的思想不受侵害,因此,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协调与配合,构建思想品德教育网络,才能保证青少年德育工怍的真正落实。
现在,这一思想虽然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如何多方协调,促成配合.在农村中构建德育网络,还是一十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就此,我结合学校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个人的见解,希望能为广大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添砖加瓦。
(一)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家长是重点。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三大支柱,
三者缺一不可。
在农村,家庭教育是个“薄弱”环节。
为了促进学校与家长之间的合作,我校不断采取主动措施,认真做好家与校的联系工作。
近年来,我校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定期做好家访工作,或以《告家长书》形式向广大家长宣传学校的教育动态,指导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此外,为了增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我们充分地利用校刊的窗口作用,及时、准确地把校内的新事物、新见闻。
本学年,我校还建议家长以书信形式,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
和建议。
在这次活动中,学校和全体教师都吸收了不少科学的、适用的德育工作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注入了新的力量。
搞好家庭教育,重要的是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
所以,要对学生家长进行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教育,使他们能正确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使其由经验育人向科学育人转变,充分发挥三者协调与配合中应有的职能。
因此。
我校给家长送上一封《告家长书》,为家长提了几点建议:
1、家长定期与学校交流学生情况,探讨学校各方面工作;
2、家长应充分配合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3、家长应积极参与子女学习;
4、家长要支持学校各项教育活动;
5、家长是学校教育过程中的合作伙伴,应成为重要的
教育力量;
6、家校密切合作,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社会是难点。
正如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所指,加强和改进教育工作,不只是学校和教育部门的事,家庭,社会各方面都要一起来关心和支持。
只有加强综合管理,多管齐下,形成一种有利于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年轻一代才能成长起来,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教育的协调与配合应在党委、政府的统筹规划下,积极协调宣传、科教、文化、公安、体育、卫生等部门,以及社会各力面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优化社会育人环境,切实保证学生有—个安静和谐、健康的学习环境。
在农村,适合于小学生的公共教育场所可以说是没有。
没有少年宫,没有博物馆.没有公园……那要靠什么力量来对学生进行内容丰富多采,形式生动活泼的思想品德教育呢?我认为首先要把群众动员起来。
为此,我校结合实际情况,从村两委领导班子为突破口,根据村两委领导是群众直接选举产生,深得群众信任的特点,积极与他们取得联系,请他们协助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请他们协助学校做好周围商店店主的思想工作,不要销售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商品,共同教育家长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禁止家庭赌博……从而努力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的精神文明建设,使学生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有一个良好的受教育的环境。
其次是要“走出去”,让孩子们充分感受村外的世界,感受祖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伟大成就,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
感受社会文明的进步。
因此.学校要在制定完善的安全措施的前提下,努力向争取上级的支持,带学生们到外面去参观、去访问。
(三)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协调与配合,教师是关键。
学校、家庭和社会必须有效地协调与配合,而教师是三方协调与配合的重要力量,担负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因此,一年来,我校不断加强对教师协同与配合意识的渗透、宣传,不时地组织适当的学习,传授必要的方法。
并且对教师提出一定的要求,形成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制度。
具体做法主要是:
1、要求教师认真做好家访工作;
2、要求教师在学生表现出色时主动与家长联系;
3、要求教师注重结合家长差异进行家庭教育方法的指导;
4、要求教师掌握每位家长为他们孩子设计的目标;
5、要求教师在为学生制定教育计划时请他们的家长提建议;
6、要求教师给家长看学生的作业,让家长及时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校的学习情况;
总而言之,德育工作是千头万绪的中,学校在这一工作中起的是主的作用,而家庭教育和会教育的作用也举足轻重的。
三者之间如果能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同向、同力的德育网络.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就—定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