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word复习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412.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九章 力与运动 复习 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什么是二力平衡,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能利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
知道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会应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惯性现象;3.能用力与运动的关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预习探学】【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例1.如图所示是小明玩手指顶杆游戏时的情景,杆没有倾倒是由于( )A .手指对杆没有力的作用B .杆所受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C .指尖受杆挤压发生形变D .杆与手指间力的的作用是相互的例2.下列物体中,正在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A .人造卫星(如甲图所示)B .斜面上匀速下滑的物体(如乙图所示)C.自由下落的小球(如丙图所示)D.用力推出去的铅球(如丁图所示)例3.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使其匀速直线滑动。
以下叙述中的二个力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物体所受的重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D、弹簧测力计对物体的拉力与桌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例4.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小宇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_________状态时我们认为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
(2) 实验时,小宇发现当向左盘和右盘同时加入50g的砝码时,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此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小宇再把右盘中的砝码换成40g砝码时,发现木块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这时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_________(填"平衡“或"不平衡")。
要避免这种现象产生,该实验装置该如何改进:_________。
(3) 实验改进以后,如果想验证二力平衡条件的"两个力必须同时作用在一条直线"。
导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三、力与运动的关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主要包括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力与运动的关系。
力的作用效果将探讨力对物体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影响;二力平衡的条件将分析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力是如何保持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力与运动的关系将讨论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加速、减速和改变方向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2. 能够运用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动手实验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设计与分析,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小车等),二力平衡实验器材(如绳子、板子、小车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如弹簧测力计、橡皮筋、小车等),课堂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用力拉弹簧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弹簧的形变和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引发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思考。
5.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如何运用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踢足球时要用脚的内侧踢等。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力与运动的关系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拉弓射箭时要用力拉弓等。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包括加速、减速和改变方向等。
七、作业设计(1)为什么踢足球时要用脚的内侧踢?(2)为什么拉弓射箭时要用力拉弓?2. 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用力拉弹簧,弹簧会变长。
第九章第三节力与运动的关系【学习目标】1.明白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通过观察图片,分析、归纳力与运动的关系;2.明白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能使劲与运动的关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通过合作交流,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预习探学】1.力的三要素是、、,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使劲拉弹簧,弹簧会伸长,使劲压木板,木板会弯曲,说明力能够使物体发生。
3.平衡状态是指物体维持或,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是不是受力?这与牛顿第必然律相矛盾吗?4.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哪些类型?请你一一列出来。
当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时,物体受力吗?5.你在预习中碰到的困惑是什么?【合作互学、交流助学】(一)力的作用效果1.交流:【预习探学】第2题。
2.阅读讲义P69,试探:(1)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哪些方面的改变?(2)力作用的效果有哪些?3.活动:探讨如何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器材:小球、细线(1)如何让小球由静止变成运动?(2)如何让小球由运动变成静止?(3)如何让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三)力与运动的关系1.阅读讲义P69,补全下面表格:受力情况运动情况平衡(或不受力)非平衡力动力大于阻力动力小于阻力受一个力力和运动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力和运动的方向相同力和运动的方向相反2.讨论:讲义P70WWW第一、二、3题。
四、总结提升:1.力的作用效果:力不仅能够使物体,还能够改变物体的。
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物体运动的大小或运动的发生了改变。
3.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使物体的运动状的原因。
当物体受平衡力(或不受力)作历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历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想一想:在本节课学习中,我还有哪些疑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还想解决哪些新问题?。
文档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9.3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1. 学习二力平衡的条件,了解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 探究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3. 掌握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能够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2. 能够分析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3. 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掌握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和应用,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分析。
2. 教学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力的作用效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平衡尺,弹簧测力计,小车等。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平衡尺展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静止状态,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力的条件。
2. 知识讲解:讲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探究活动:分组进行实验,利用弹簧测力计和小车,探究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
4. 例题讲解:分析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
5.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力与运动的关系板书内容:1. 二力平衡的条件2. 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变化3. 力的作用效果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物体在受到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
(1)静止在桌面上的书本;(2)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3)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
2. 答案:(1)静止;(2)匀速直线运动;(3)非平衡状态,运动方向不断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引导学生思考平衡力的条件,通过实验和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分析。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复习学案一、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接触力包括弹力和摩擦力,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磁力和电场力。
2. 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指出,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第二定律指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第三定律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 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各种力的特点和作用。
2. 掌握牛顿三定律的内容,能够运用牛顿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能够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概念和分类,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力与运动关系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播放设备。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拍打篮球的过程,引入力的概念和分类。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概念和分类,包括接触力和非接触力,以及各种力的特点和作用。
3. 例题讲解:通过PPT展示一些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力与运动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5. 牛顿定律的应用:讲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定律的应用。
6. 力与运动的深入理解: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以及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掌握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力的概念和分类接触力:弹力、摩擦力非接触力:重力、磁力、电场力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F=ma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力与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概念和分类。
导学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力与运动的关系一、教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3.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的作用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掌握惯性的概念,理解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的作用效果、惯性和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导学案、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教师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让一个学生推动一个放在桌子上的小车,观察小车在受到推力时的运动状态。
2. 知识讲解:(2)惯性:教师通过PPT讲解惯性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教师通过PPT讲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让学生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典型例题,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
例如,一个物体在受到推力时,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4. 随堂练习:教师发放练习册,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惯性: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力的作用效果。
第16课时第八、九章力力与运动导学案(1)学校班级姓名日期【学习目标】1.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弹簧测力计工作原理,并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3.理解重力的概念、重力的方向;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G=mg)。
4.理解力的三要素,会画力的示意图。
【基础自检】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________。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______的。
相互接触的物体间________有力,相互有力的作用的物体间并不一定________。
2.力的单位是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3.力的作用效果:一是使物体发生________;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 ________仪器叫做测力计。
常用的是测力计是________________。
它的原理是根据“弹簧在一定的范围内,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
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在测量前,要了解其________和分度值的大小,使用时,并较正___________。
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弹簧的________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线________。
6.物体发生________时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拉力、压力都属于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有关,形变越________,弹力越大。
7.由于______ 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总是_____;作用点在物体的______.大小为G=_______,其中g=________N/kg,表示_________________。
重力的方向总是_____ ___。
【互动突破】一、弹力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点拨:判断弹力可以依据两点:1、是否直接接触;2、接触处是否有相互挤压或拉伸。
例1.在图中,a、b两个小球相互间一定有弹力作用的是()例2例1例2.如图,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__,分度值是__________,该弹簧测力计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直接用来测力的大小.需先_________,否则会使测得的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二、重力例3.关于重力,下列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其方向必定指向地心B.物体在地球表面附近无论是静止,还是向上或向下运动,它都受重力C.质量大一些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一定比质量小一些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D.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必定等于重力例4.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5:2,若甲物体的质量是20 kg ,则乙物体的重力大小是 ;甲、乙两物体的重力之比为 . 三、力的示意图点拨:画图时,首先要确定受力物体,其次正确分析受力方向。
第9章力与运动导学案班级姓名日期【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探究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理解什么是惯性,能解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3、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重点难点】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2、解释与惯性有关的现象;3、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4、二力平衡。
【课前预习】一、二力平衡1、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或状态,我们称之为。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上两个力大小、方向,且在时,这两个力平衡。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
2、原来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将保持状态。
三、惯性1、称为惯性。
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的物理属性。
2、惯性的大小仅取决于物体的,与物体的速度、状态、位置等因素无关。
四、力与运动的关系1、力是的原因,物体的运动(需要/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条件是。
3、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条件是。
【合作探究】1、一本物理书放在课桌上,静止时,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A、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B、桌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桌子的支持力C、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2、人类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物理学中关于运动和力的研究。
(1)对“运动和力关系”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①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经验和思辨认为:。
②伽利略通过实验说明: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将会。
③英国科学家概括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出著名的惯性定律。
(2)惯性定律的内容是:。
(3)作为经典力学的先驱,伽利略开创了实验物理的先河。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最先在物理学中成为共识。
3、当今社会,汽车作为最普通的交通和运输工具,发挥着日益重大的作用,但各种交通伤害事故也频频发生,严重威胁人们生命财产安全,请你为司机或乘客提二条安全建议,并给出理由。
文档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 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力与运动的关系》。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力与运动的关系,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和受力分析;二是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包括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改变、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力与运动的关系,了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和受力分析。
2. 让学生理解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学会分析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改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
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
学具:课本、导学案、笔记本、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力的作用效果,如推、拉、提、压等,引发学生对力的思考。
2. 知识讲解:讲解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种类和受力分析。
3. 例题讲解:分析物体在平衡力和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引导学生理解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如滑板车运动、拍打篮球等。
5. 实验演示:进行力的作用效果实验,如弹簧伸长、橡皮筋收缩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6.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力与运动的关系板书内容:1.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
3. 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及其作用点、方向、大小。
4. 非平衡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5. 二力平衡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七、作业设计:(1)推门时,为什么门会打开?(2)踢足球时,为什么足球会飞出去?答案:(1)门打开是因为推力的作用效果,改变了门的运动状态。
力与运动复习导学案一、梳理知识1.惯性:物体保持的性质叫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
注意:“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即“物体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是指:原来静止的物体后来仍然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物体后来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其实世界上的所有物体从它存在的那一刻起就是运动的,这种运动不是由力产生的也不需要力来维持,因此“力是产生运动的原因”和“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的说法都是错误的。
2.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是指:物体运动的______________改变或____________改变,符合其中一条就是说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了,要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一定要对物体____________。
3.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并且在。
4.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______。
(改变或不变)5.物体在受到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二、例题精讲1.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高速行驶的火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B.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C.羽毛球容易被扣杀是因为它的惯性小D.宇宙飞船在太空中运行时没有惯性2.如图2所示,“奔马”模型的后蹄能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奔马”受到的重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奔马”对手指的压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D.“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图23.静止的升降机里挂着一个弹簧秤,秤钩上挂一重物,读数为G牛;升降机匀速上升时读数为F1;升降机匀速下降时,读数为F2;三个读数比较()A、G>F1>F2;B、F1>F2>G;C、F2>G>F1;D、F1=F2=G。
4.一小球从足够高的高度由静止开始下落。
已知小球在空中下落时所受到的阻力与其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则该小球在下落过程中的速度将作如何变化。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力与运动关系》导学案(新版)苏科版.DOC1、知道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2、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如何改变、学习过程一、力的作用效果、1、观看多媒体视频并记录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包括:、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包括:、2、活动、思考、交流、活动一:你有几种方法让滑板车运动起来?(加速直线运动)、活动二:你有几种方法让运动的滑板车停下来?(减速直线运动)、活动三:利用给定的器材(气球)做改变物体运动方向的实验(曲线运动)、4、力是改变的原因、二、现实世界中力与运动的关系、1、观察美国艺术家比尔的叠石作品和青藏高原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图片、思考:如果图中的物体受到的外力全部消失,物体运动状态将会怎样?思考:图中的物体受到平衡力,运动状态为何与不受力时一样?2、观察、讨论、交流:物体何时做加速直线运动,何时做减速直线运动、3、图解:物体只受到一个力作用与物体受到两个力(不满足平衡条件)作用的效果对比、结论:当物体受到的牵引力阻力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物体受到的牵引力阻力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教师演示并指出:当物体受到的力与运动方向时,物体改变运动方向(曲线运动)、三、以概念图的方式整理本节相关知识、四、完成课本WWW1、2、3、五、知识拓展、1、下面关于力和运动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静止B、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物体受平衡力作用,运动状态会改变2、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 现将其中一个力去掉, 则()A、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一定静止C、物体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D、物体运动状态一定不发生改变3、氢气球下用绳子系着一个重物, 共同以10m/s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 当到达某一高度时,绳子突然断裂, 这个重物将()A、继续上升一段, 然后下落B、立即下落C、以原来的速度一直上升D、以上说法都不对4、一个重为100N的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用10N的水平推力推它, 但未推动, 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 N;若用20N的水平推力向右推它, 使之刚好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它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 方向向_______;若推力增大到30N, 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N;若撤除推力后, 物体将做_________运动, 此时它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 N;最终停下时, 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 N、。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
该章节主要包括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条件及其应用等知识点。
具体内容如下:1. 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遵循三角形定则。
3.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
2. 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能运用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掌握二力平衡条件,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运用,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2. 教学重点:力的作用效果,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运动员投掷铅球的录像,让学生观察并思考:铅球在空中为什么能继续飞行?2. 知识讲解: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条件。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
4. 随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5. 课堂互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板书设计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一定律二力平衡条件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1)踢出去的足球为什么能继续飞行?(2)坐在公交车上的乘客为什么不会随着公交车一起前进?(3)吊车工作时,为什么要保证吊钩与重物之间的绳子保持垂直?2. 答案:(1)足球具有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2)乘客与公交车之间存在摩擦力,使得乘客保持静止状态。
(3)保证吊钩与重物之间的绳子保持垂直,可以保证吊物的平衡。
第九章《力与运动》复习课学案教学目标:1、理清本章知识框架2、能运用本章知识解决有关题目学习过程:知识储备:一、平衡状态1、平衡状态: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二、二力平衡1、物体在两个力的重要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说着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2、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才能平衡。
3、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为零。
1、甲、乙两辆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直线运动,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A.甲车B.乙车C.两车都是D.两车都不是2:用手握住一个质量为0.5kg空瓶子,静止在手中不动。
(g=10N/Kg)1.求瓶子受到的摩擦力2.手握瓶子的力增大,瓶子受到的摩擦力3.往瓶子加1kg的水,瓶子仍静止在手中不动,瓶子受到的摩擦力3.一质量为2吨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为车重的0.15倍,求:汽车的牵引力的大小。
g=10N/kg知识储备: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也叫做惯性定律)知识储备:惯性:1、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2、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论物体处于什么状态,都具有惯性。
例题1: 一辆车在平直路面上向右做匀速运动,车厢内桌子上有一杯水。
若水面突然发生了如图变化,则车的运动状态可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车向右突然刹车或减速II II当堂检测2.如图所示,从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两颗炸弹,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能正确反映飞机和两颗炸弹运动情况匀速上升的气球下面悬挂着一个小石块,当细线突然断了以后,石块的运动状态是[]A.继续匀速上升B.立即加速下降C.匀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加速下降D.减速上升一段距离后加速下降四、物体受非平衡力行驶中的汽车,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大于阻力,汽车就行驶;如果受到的牵引力小于阻力,汽车就行驶。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理解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知道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3.知道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学习重难点】重点:1.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难点:认识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建立力和运动的基本关系。
【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力和运动的关系总结二、课堂学习研讨活动一:自主复习课本整理知识点,并完成下列填空。
1.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保持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到的力的合力为______.2.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__,伽利略根据实验推理得出: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为_____,速度不会_______,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力是的原因。
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它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__________________而得出的。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叫做惯性。
物体有惯性。
惯性大小与有关。
请利用惯性解释:(1)用铁铲将煤碳送进灶膛的过程。
(2)为什么汽车启动或加速时旅客身体向后倾?刹车时却向前倾?现在的汽车为了防止由于惯性造成伤害采取了哪些措施?活动二:典型例题例1:在跳板跳水这一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对跳板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的他的作用了,但这两个力的作用效果却不同,前者主要改变了跳板的________,后者主要改变了运动员的________.例2:节日放飞的气球下吊着一物体,在空中竖直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气球突然破裂的瞬间,物体将向____运动(填“上”或“下”),这是由于________,物体向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又向_____(填“上”或“下”)运动,这又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例3: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乘客没有发生倾倒现象;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在这两种情况中()A 前者有惯性,后者没有惯性B 前者没有惯性,后者有惯性C 前者惯性小,后者惯性大D 前者有惯性,后者也有惯性例4:如图所示是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时,车内悬挂的小球和杯中水面在某一瞬间的情况,其中符合物理规律的是()A B CD例5:在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厢里,一乘客的正上方车顶有水滴下,水将滴在:()A.乘客头顶;B.乘客前方;C.乘客后方;D.无法判断水滴在何处例6: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跳远运动员想利用这个自然现象跳得更远些,正确的结论是:()A 自西向东跳最有利;B 自东向自跳最有利;C 由南向北跳或由北向南跳最有利D 无论怎样跳,效果多都一样。
八年级物理下册 9.3 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新版)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9.3 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物理下册9.3 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物理下册9.3 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1 / 41力与运动的关系【学习目标】1。
研读课本,用自己的话说出力的作用效果,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2.总结力与运动的关系,并能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画出力的示意图。
【重点】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理解非平衡条件.【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认真研读课本P69-P71,勾画牛顿第一定律,独立完成学案,有疑问的地方用红笔勾画以备讨论。
预习案1。
阅读课本P69页图9—8的图例,写出你的结论.勾画课本中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列举出两个生活中的实例。
2.阅读P69—70的内容,勾画力与运动的关系,并用自己的话说出汽车加速、减速、匀速时力与运动的关系2 / 42探究案1.当我出去旅游时,做火车进入淮安站时,发现火车的速度表慢慢减小,直至变为0,这时,蜂拥的人群开始进入火车内,10分钟后,火车开始慢慢发动,火车的速度表逐渐增加,过了40分钟,我感觉火车的速度表稳定在360km/h,逐渐驶向更远的远方.我们来分析下,火车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火车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大小关系是怎样的?2.画出火车不同运动状态下力的示意图。
(注意力的大小关系)3 / 434 / 44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第四阶段第三阶段。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9章第3节力与运动的关系导学案(新版)苏科版1、知道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的意义,知道并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效果2、知道物体受力不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活动方案]方案一、阅读《力与运动的关系》这一节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力的作用效果是(1);例如:(2)。
例如:2、物体受力平衡时,将保持或状态;物体受力不平衡时,其会发生改变。
方案二、3、作图题:如图,小球从斜面上点A处由静止滚下经过B,最后停在粗糙的水平面上的点C处,试画出球在D点时的受力示意图第3题图4、尝试回答教材WWW1、2、3题方案三、5、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小华设计了这样的实验:用一个弹性较好的钢片固定在桌边,在钢片上用细线挂钩码,通过钢片受力而发生的形变来研究问题。
如图所示的是小华设计的实验的几个主要步骤。
(小华使用的钩码规格相同)(1)通过比较A和B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有关;(2)通过比较A和D 中钢片的弯曲方向,可以发现:_________________;(3)通过比较____和_____中钢片的形变程度可以发现: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4)在本实验中,小华采用的方法叫做____ 法。
[检查反馈]1、判断题(1)物体不受力作用时,照样可以运动。
( )(2)物体不受力作用时,一定静止。
( )(3)物体受力作用时,一定运动。
( )(4)物体只要受到力的作用,其运动状态一定是改变的。
( )(5)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2、静止的小车没推动它,是因为推力阻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巩固提升]1、扔出去的铅球离开手以后能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铅球具有,最终它又落到地面,是因为它受到作用。
2、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水平方向上受到__________力和______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的作用相互抵消、汽车在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前进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__________;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受到__________、(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A、速度大小的改变B、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的改变C、由静止变为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D、上述三种说法都正确()4、对于“力与运动的关系”问题,历史上经历了漫长而又激烈的争论过程、著名的科学家伽利略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下列结论中你认为正确的是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物体只要运动就需要力的作用C、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物体就会慢慢停下来实验次数钩码的运动状态弹簧测力计读数(N)①匀速向上运动3、0②匀速向下运动3、0③[加速向上运动4、5④加速向下运动2、3⑤减速向下运动2、4⑥减速向下运动3、85、小明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受力情况与运动状态之间的关系,他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3N的砝码(如图),钩码的运动状态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如下表所示:(1)由①②可知,钩码在匀速直线运动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_________钩码的重力;(2)由③⑥可知,钩码在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______钩码的重力;(3)由④⑤可知,钩码在加速向下或减速向上时,弹簧测力计对钩码的拉力______钩码的重力(以上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4)小明在体重计上静止时,体重计的示数为550N,当小明从站立到迅速蹲下的过程中,可看作先加速向下运动,然后减速向下运动,最后静止,据(1)中的结论可知体重计的示数变化_________A、一直小于550N最后等于550NB、一直大于550N最后等于550NC、先小于550N,后大于550N,最后等于550N。
力和运动复习姓名 班级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力的作用是 的,任何一个力必定同时存在 和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
1.弹力:产生条件:①物体要相互 ;②物体要发生 。
属于弹力的力有 、 、 。
2.重力:方向 ;作用点在物体的 ;重力的计算公式:G=_______,(计算时也可取g=10N/Kg );物体的 跟 成 比。
3.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_______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__________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所以摩擦力的方向______(一定/可能/一定不)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_(相同/相反)。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___ _____和__________有关系。
压力越_ ____、接触面越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积的大小________(有关/无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的速度________(无关/有关)。
测量滑动摩擦力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__ __。
(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___ ___和____ ___。
(3)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 、 ___ ___和____ ___。
4.压力:作用点在 ;方向与受力面 ;压力的大小 (一定/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只有在 情况下压力等于物重。
5.斜面上静止着一个物体,按要求作出力的示意图。
①物体受到的重力 ②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 ③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④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6.如上图所示,F =15N ,G =20N ,(1)物体对于支撑面AB 的压力:甲为 N ,乙为 N ,丙为 N ,丁为 N. (2)物体所受支撑面AB 的支持力:、甲为 N ,乙为 N ,丙为 N ,丁为 N. ,丁为 N. 8.如图,竖直墙壁上用细绳悬挂着的一个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小球的受力示意图 9.浮力:(1)方向 ;(2)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① ;②(3)浮力的大小与、 、 等无关。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力与运动》复习教案苏科版第九章《力与运动》复习教学目标:1、理清本章知识框架2、能运用本章知识解决有关题目教学过程例题分析与知识复习例1. 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答案:C B例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答案:D 知识储备:一、平衡状态1、平衡状态:在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二、二力平衡1、物体在两个力的重要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说着两个力相互平衡,简称二力平衡。
2、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三、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四、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异同点相同点:等值、反向、共线不同点:平衡力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是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例3. 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理想实验是不科学的假想实验B.理想实验所得到的结论是不可靠的C.理想实验是一种科学方法 D.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一种理想化状态答案:CD 知识储备:伽利略斜面实验:1、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2、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3、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4、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
力与运动
【目标】
1.知道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理解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4.知道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知道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重点】
1.二力平衡条件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2. 理解物体的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难点】 1. 应用惯性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 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并能用于分析实际现象
【知识点1】二力平衡
『例题1』如图,“奔马”模型的后蹄能稳稳地站立在手指上,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
A.“奔马”受到的重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奔马”对手指的压力与手指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奔马”受到的重力与它对手指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练习』1.如下图所示的各物体中,所受的两个力彼此平衡的有()
2.用20N的力
握住装油的瓶子悬空静止不动,若此时将手的握力增大到30N,则手与油瓶之间摩擦力的大小将
_________。
5.小车在5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加速运动,当突然撒去拉力时,小车将____________运动,小车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将________。
【知识点3】惯性
『例题3』对于下列几种现象,不能用物体具有惯性来解释的是( )
A.苹果从树上落向地面
B.子弹离开枪口后,能继续向前飞行很远
C.同一跳远运动员,“助跑式跳远”比“立定式跳远”的距离大
D.汽车在刹车或启动时,乘客会有前倾或后仰的感受
『练习』6.如图所示,乘客从一定高度自由释放一小球,当汽车______________(填“匀速”、“加速”或者“减速”,下同)行驶时,球落在B处;当汽车______________行驶时,球落在A处;当汽车______________行驶时,球落在C处。
7. 在交通运输中,常常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你举出两例.(不要求解释)
①,②。
【知识点3】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
『例题4』春节期间燃放双响炮,如图所示,把双响炮用橡皮条系在一根竖直插在地里的竹竿上,悬在半空中,点燃后,双响炮“砰”一声竖直升上高空,
“啪”一响而炸裂.关于双响炮第一响后竖直上升的运动情景,以下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一直做加速运动 B.一直做减速运动
C.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D.一直做匀速运动
『练习』8.一个跳伞运动员,总重为500N.在高空下落时,速度逐渐增大,则此时空气阻力
(大于/等于/小于、下同)500N.若跳伞运动员以5m/s速度匀速下落时,空气阻力 500N.若他快要到地面时,调整降落伞,使伞和运动员开始减速,此时空气阻力 500 N.
【知识点4】力和运动的关系
『例题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不受力,一定是静止的 B.作用在运动物体上的力一定是不平衡的
C.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D.物体运动方向改变时,则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练习』9.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踢球时,摩擦阻力使地上滚动的球越来越慢 B.投球时,手的推力使球在空中继续飞行
C.顶球时,头顶球的力改变了球的运动方向 D.接球时,手对球的力使球由运动变为静止【知识点5】物体的受力分析
『例题5』如图所示,一小木块从斜面上滑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滑动一段距离后便停下来.请你画出木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的受力示意图.
『练习』10.在一辆行驶的汽车车厢里的顶壁上挂着一个小球.当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景时,汽车在做 (加速/匀速/减速)运动.此时小球共受到个力的作用(忽略空气阻力不计),此时绳子对球的拉力和球受到的重力 (是/不是/可能是)一对平衡力.
1.在如图所示的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现象中,图______(甲/乙/丙)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图____(甲/乙/丙)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______(甲/乙/丙)主要表示物体具有惯性.
2.小丽同学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将系于卡片两对角的线
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并在线两端挂上相同的钩码,观察卡片在什么情况下处于平衡状态.
(1)如图所示,处于平衡状态后,小丽把卡片转过一个角度,使卡片受到的两个拉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松手后,卡片不能保持平衡.她这样做是为了说明不在________上的两个力不平衡.
(2)该实验中,为了说明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也不平衡,小丽可以怎么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事实上,小丽的实验并不是十分严谨的,因为小卡片本身还有重力,这对小丽的实验结论
影响不大,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手拿住拴着钢球的绳子,使钢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做匀速圆周运动,这时,手还必须不断地用力牵引着绳子,此过程中钢球受______(平衡/非平衡)力作用,绳子对球的拉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绳子突然断了,则钢球将做______运动.
4.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空军奉命执行任务.某空降兵和降落伞总重为800 N,刚跳下飞机时,降落伞未打开,空降兵和降落伞做________(加速/减速)运动;当降落伞打开后匀速下落时,空降兵和降落伞所受阻力为________N.
5.踢出去的足球在水平草地上滚动,在以下列举的各对力中,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
A.球对草地的压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B.球所受的重力和球所受的摩擦力
C.球所受的重力和球对草地的压力 D.球所受的重力和草地对球的支持力
6.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用力拉物体,物体运动,撤去拉力.物体停下来,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摩擦力有时也可以成为物体运动的动力
C.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D.人跑得越快就越难停下来,所以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
7.如图甲所示,木块与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观察到如图乙所示的现象.由此可判断 ( )
A.小车突然做加速运动
B.小车突然做减速运动
C.小车保持匀速运动
D.小车可能做加速,也可能做减速运动
1.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 )
A.汽车急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向前倾 B.火车启动后,速度越来越大
C.从枪口射出的子弹在空中能继续飞行 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2.在下列各种现象中,不是利用惯性的是 ( )
A.纸飞机离开手以后,还会继续飞行(如图甲所示)
B.汽车启动后加速运动(如图乙所示)
C.将锤柄在固定的物体上撞几下,锤头就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如图丙所示)
D.跳远时利用助跑,使自己跳得更远(如图丁所示)
3.如图所示,木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木块将 ( )
A.立即停下来 B.立即向前倒下
C.立即向后倒下 D.仍继续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4.体重为500 N的吴力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 ( )
A.等于500 N,方向向下 B.等于500 N,方向向上
C.大于500 N,方向向下 D.大于500 N,方向向上
5.如图所示,一重为G的物体A,随传送带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运动,不计空气阻力,请画出物体A受力情况的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