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8.22 MB
- 文档页数:57
如何进行加强创新社会治理社会管理通常是指以政府为主导的包括其他社会力量在内的行为主体,在法律、法规、政策的框架内,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领域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德州建设,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惩治违法犯罪行为。
”并且通过健全网络,可以及时掌握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隐患,科学预测一定时期内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做到未雨绸缪。
加强创新社会治理1.完善社会管理的格局,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形成和完善党委总揽全局、政府负责实施、社会各方协同、公众广泛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家对新的社会管理格局的理解并不一致。
一些政府部门的同志认为,现在社会问题突出,加强社会管理主要是要强化政府的权力,否则政府在社会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软的措施不管用,硬的措施又不敢用。
而一些学者认为,我们国家现在的特点是强政府强市场弱社会,重要的是制衡权力、驾驭市场,通过发展社会组织来发育社会,创新社会管理体制。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我国不能走把管理权力都集中到政府、政府包管一切社会事务的老路,也不可能走一些西方国家倡导的完全依赖民间组织发育社会的道路。
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管理体制的过程中,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加快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引导和强调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建立一批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社会企业”,发展壮大承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社会组织,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把社区改造成新的社会管理基础。
要特别注重发挥工、青、妇等人民团体和行业协会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这些机构有自下而上的完备组织系统,有一支具有群众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工作经验的人才队伍,它们不仅是党和国家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而且能够在反映群众诉求、化解社会矛盾、提供公共服务、参与社会管理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
2.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处理好维权与维稳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协调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以及特殊群体的特殊利益之间的关系。
把握六个着力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而作出的重大决策。
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准确把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着力点,紧密结合兴业县实际,笔者认为应从六个方面着力解决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
一、加快经济发展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根本点发展是解决一切社会矛盾并最终实现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的目标。
没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作保证,要解决兴业县现阶段凸显的社会问题,那只能是一句空话。
“十二五”时期,兴业县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发展“黄金期”与矛盾“凸显期”,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社会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在经济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加快发展的竞争日趋激烈,产业优化升级任务艰巨,社会矛盾易发多发,要解决好这个矛盾,就必须大力开展“工业发展大会战”,促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开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开展“转变作风,提升绩效”干部教育活动,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既把“蛋糕”做大又把“蛋糕”分好,才能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始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
二、改善民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在于改善民生。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只有解决好民生民本问题,人民才能幸福安康,社会才能和谐稳定。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民生民本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二五”时期,兴业县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继续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完善惠及民生的社会政策体系,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困有所济上多想办法,多出真招,多办实事。
当前,无论是社会保障、司法公正、反腐倡廉、个人收入、房价调控问题,还是医疗改革、物价调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教育改革问题,都与人民群众工作生活、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关系着每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和幸福指数,关系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兴业将每年实施为民办十件实事工程,确保人民群众都能享受到“学、劳、病、老、居”基本保障、基本权益,过上应有的幸福生活。
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引言:社会管理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维护社会秩序,提供公共服务,促进社会稳定发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管理也需要不断加强和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本文将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探讨。
一、建立多元参与的社会管理机制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多元参与的社会管理机制至关重要。
多元参与即包括政府、公民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各方力量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和支持各方参与社会管理,通过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明确各方参与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社会组织可以发挥社会监督和协调的作用,企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和公共服务等方式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二、加强科技手段的应用科技手段的应用对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政府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预测和决策。
例如,在治安管理方面,可以通过监控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对犯罪行为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在公共服务方面,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设备提供便捷的公共服务,如在线办事、电子支付等。
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提升社会管理的效能和效果,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加强法制建设和法治思维法制建设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
只有在法制的基础上开展社会管理,才能保证管理的公正、公平和合法性。
政府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管理的职责和权限,并加强对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同时,加强法治思维的教育和培养,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遵守法律,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
在社会管理中注重法制建设和法治思维的应用,可以提升管理的效率和公信力。
四、推进社会创新和社区治理社会创新和社区治理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方面。
社会创新可以通过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满足社会的新需求和问题。
例如,可以推行社区共治,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提高社区组织和居民自治的能力。
社区治理也可以通过建立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等形式,提供有效的社区服务和管理。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 UR NA L OF YU N NA NI N ST I TU T E OFS O CI A L I S M 252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韩育萍 (西安政治学院基础系,陕西 西安 710068) 摘 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既是我们当前社会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其中首先需要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本文主要从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强化与引导企事业和社会组织责任、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作用这几个方面来看待社会管理格局的完善问题。
关键词:社会管理;社会管理格局;创新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252-2作者简介:韩育萍,西安政治学院基础系。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0 11:43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21010.1143.160.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 NO.3,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 I S M 253廉租房退出机制研究——以福州市廉租房退出机制为例陈佳婧(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摘 要:廉租房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将成为妨碍我国廉租房制度健康循环发展的一大阻碍。
廉租房保障对象具有经济上弱势、身体条件不好受教育层次不高、社会地位较低等特点,因此在制定廉租房退出机制过程中应注意出现避免“因退复贫”和“逆向选择”现象,适当延长廉租房退出考评年限,注重廉租房周围区域的发展,提高廉租住户的就业能力,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廉租住户主动退出。
关键词:廉租住房;退出机制;逆向选择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3-0253-2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近年来廉租房建设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指试图改善社会管理现状的多种做法。
它是政府在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下,采取物质投入、法律法规、技术方式等手段加以改进,以促进全社会和谐稳定运行的活动。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建立有利于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体制。
要按照“维护社会
秩序的法律原则,促进公正正义,建立全民共识”的方针,构
建具有重建社会管理体制的法律基础。
要加大对社会违法犯罪行为的惩处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行政监督体制。
二是实施社会经济管理。
要积极提升社会管理的效率,激发社会管理中不同部门、不同层次之间的合作,创新公共服务设施和服务内容,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财政和金融支出,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三是做好人际沟通的协调工作。
要深入挖掘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采取手段营造良好的社会、民族关系,增强全民对社会治理的参与度,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确保社会管理中各方关系和谐,并加强社会教育,筑牢社会治理的道德基础。
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通过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管理体制,实施社会经济管理,加强人际交往协调等方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项重要举措。
只有实施科学的社会管理政策,做到各方共赢,社会才能更加繁荣稳定,政府才能更加有效地维护社会治理。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见引言近年来,社会治理的复杂性和多样化不断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加强社会管理的必要性、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论述。
1. 加强社会管理的必要性社会管理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社会问题也不断增加,如犯罪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社会不公问题等。
加强社会管理可以更好地预防和解决这些问题,保障社会和谐稳定。
2. 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加强社会管理的重要保障。
社会治理体系包括社会治安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等。
要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需要做到以下几点:2.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需要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权责,确保社会治理的有效进行。
2.2 建立健全的社会组织体系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注重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加强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形成协同治理的局面。
2.3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基层社会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
要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需要提高基层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加强基层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
2.4 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融合信息技术在社会管理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要推动信息技术与社会管理的融合,提高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更好地满足社会治理的需求。
3. 创新社会管理方式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面临着许多困境,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
下面列举几种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的途径:3.1 多元参与和协商决策加强社会管理需要摒弃单一的管理模式,促进多元参与和协商决策。
可以通过设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开展社会咨询和协商活动,使社会管理更加民主和公正。
3.2 引入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传统的社会管理方式往往是由政府主导,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发挥有限。
可以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治理的创新。
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开会议,研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问题。
中共中央总书记主持会议。
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民安居乐业,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对形成和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社会管理制度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实践。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党和国家不断就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制定方针政策、作出工作部署,有力推进社会管理改革创新。
经过长期探索和实践,我国建立了社会管理工作领导体系,构建了社会管理组织网络,制定了社会管理基本法律法规,初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社会管理与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制度总体上是适应的。
会议认为,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
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奠定了重要物质基础。
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随着实际情况的变化,我国社会管理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法律政策、方法手段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十分紧迫又需要长期努力。
会议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充分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总结推广我国社会管理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社会管理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
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体制、机制、制度、方法创新,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社会管理法律、能力建设,完善基层社会管理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作者:来源:《社会与公益》2018年第04期创新社会治理,要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根本坐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现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通过改革加以解决。
城乡社区处于党同群众连接的“最后一公里”,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深入拓展区域化党建。
要调整和完善不适应的管理体制机制,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把经常性具体服务和管理职责落下去,把人财物和权责利对称下沉到基层,把为群众服务的资源和力量尽量交给与老百姓最贴近的基层组织去做,增强基层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2015年3月5日)我国进入了社会矛盾多发期,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矛盾较多,而我们的社会管理工作在很多方面还跟不上。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深入研究人口大规模流动、利益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思想文化多元化形势下的社会管理规律,拓宽思路,完善体制机制,注重源头治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依靠社会力量,坚持依法办事和依法维权相结合,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2月15日)要通过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最大限度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使全社会创造能量充分释放、创业活动蓬勃开展。
在武汉主持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时的讲话(2013年7月23日),《人民日报》2013年7月25日现在,已经有二亿多农民工和其他人员在城镇常住,但他们处于“半市民化”状态、“两栖”状态,这些人比还在农村的人口更具备条件在城镇定居,应该尽量把他们稳定下来。
如果几亿城镇常住人口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不仅他们潜在的消费需求难以释放、城乡双重占地问题很难解决,而且还会带来大量社会矛盾和风险。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12月12日),《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93页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坚持自愿、分类、有序。
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党中央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现就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总体要求社会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在新的更高起点上,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首都社会建设。
(一)提高思想认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是推动首都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加快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大战略举措。
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市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工作网络和政策体系框架;社会保障制度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民生得到切实保障和改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着进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广泛参与赢得世人瞩目,奥运志愿服务积累成功经验,群防群治取得显着效果;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共建共享局面初步形成;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初步形成,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扩大。
经过多年的努力,本市社会建设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本市社会建设工作距离中央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推进社会建设,任务繁重、意义深远。